CN102529375A -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375A
CN102529375A CN201110417208XA CN201110417208A CN102529375A CN 102529375 A CN102529375 A CN 102529375A CN 201110417208X A CN201110417208X A CN 201110417208XA CN 201110417208 A CN201110417208 A CN 201110417208A CN 102529375 A CN102529375 A CN 102529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flank
pressing device
slit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1720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9375B (zh
Inventor
桥本直欣
情野健朗
山本泰祐
大野裕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04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84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9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9831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9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ng or detecting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collection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压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该压盖装置具有底箱形状的盖帽(31),该盖帽在形成为环状的短侧壁(33)以及在长侧壁(34)的一端具有开口部,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底部,在底部(42B)形成:废液口(36a),其排出从开口部流入的液体;以及肋部(40),其在从开口部侧观察时该肋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废液口(36a)在平面上重叠的位置以连结长侧壁(34)的对置的两个壁面之间的方式延伸设置,在肋部(40)设置有在与该肋部(40)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贯通并且与所述废液口连通的连通孔。

Description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盖装置,以及具备该压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众所周知有从在液体喷头的喷嘴形成面开口的喷嘴向纸张等介质喷射墨水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
在这样的喷墨式打印机中,由于滞留于喷嘴内的墨水的水分和挥发成分蒸发,墨水的粘度上升,故存在产生喷嘴的堵塞或者在喷嘴内混入气泡、金属粒子等异物的情况。并且,当在喷嘴产生这样的堵塞、异物等混入时,会导致墨水的喷射方向偏离、不能从喷嘴喷射适量的墨水等印刷不合格。
因此,在喷墨式打印机中,进行用于清洗喷嘴的清洗处理。例如,使盖帽的开口部与喷嘴形成面抵接,通过驱动吸引泵对形成的盖帽的内部与喷嘴形成面之间的密闭空间进行减压,将形成堵塞原因的喷嘴内的墨水吸引到盖帽内。并且,将吸引到的墨水从设置于盖帽的废液口经由吸引泵排出到外部。或者,通过从喷嘴强制地喷射墨水来将形成堵塞原因的喷嘴内的墨水排出到盖帽内。并且,将排出的墨水从设置于盖帽的废液口经由吸引泵排出到外部。
此时,存在为了不使墨水飞散而在盖帽内稳定地容纳墨水的方式在盖帽的内部设置墨水吸收体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执行喷嘴的清洗处理之后,在墨水吸收体残存墨水。于是,在清洗处理中形成密闭空间时,残存的墨水形成为增稠的状态时,担心该增稠的墨水从喷嘴内的墨水吸收水分而使喷嘴内的墨水增稠。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利用将疏的吸收体用于废液口侧的墨水吸收体来减少残留于盖帽内的墨水量的技术的方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75306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提出方案的技术,存在由于使用疏密的墨水吸收体而导致墨水吸收体可容纳的墨水吸收量减少的风险。因此,不使用疏密的墨水吸收体,而是使墨水吸收体的墨水吸收量增大,即,使盖帽内的墨水容纳量增加是有效的。作为其中之一的方法,将盖帽的底部以与开口部进一步分离的方式变深是有效的。这是因为盖帽的开口部根据抵接的喷嘴形成面而制约其开口区域。
那么,在这样使盖帽的底部变深的情况下,在开口部与底部之间形成的环状的侧壁的高度,即从底部侧的基端部到开口部亦即前端部为止的尺寸变长。因此,在盖帽由成形加工制造的情况下,因制造上的原因而产生侧壁的前端部(开口部)以相互接近的方式倒下的内倒现象。因此,产生开口部的形状发生歪斜、开口部的面积变小等不优选的变形。作为该对策,有以连结易于发生前端部的倒下的侧壁之间的方式在底部形成以规定的高度立设的肋部的方法。这样一来,由于在底部侧形成肋部,故能够不减小开口部的面积地抑制前端部的内倒。
然而,在盖帽的底部形成了连结侧壁间的肋部的情况下,盖帽在底部侧分割为两个区域。因此,存在需要在这两个区域的每一个都设置废液口,盖帽的结构变得复杂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形成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具有在底部形成有肋部的盖帽的压盖装置中,实现抑制废液口的增加的压盖装置,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压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压盖装置具有与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抵接的盖帽,该压盖装置具备:连通口,其连接对所述盖帽内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且将所述盖帽内与所述盖帽之外的外部空气连通;以及止回阀,其被设置于形成所述盖帽的面,且抑制所述液体经由所述连通口从所述盖帽内向所述外部空气的移动,并且在利用所述减压机构来对所述盖帽内进行减压之后,允许空气经由所述连通口从所述外部空气向所述盖帽内的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使盖帽内的液体不经由连通口向盖帽的区域外流出,故能够抑制液体流入到例如与连通口连接的用于向大气开放的配管。另外,在盖帽被减压之后,由于能够使空气流入到盖帽的区域内,故能够使盖帽向大气开放。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止回阀具有:固定部位,其被固定于所述盖帽;以及可动部位,其在从所述盖帽的内侧对所述连通口进行覆盖而闭盖的闭盖位置与从该闭盖位置分离而将所述连通口开盖的开盖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根据该结构,在盖帽的连通口的形成部分中能够得到占有体积较小的简单的结构的止回阀。因此,能够抑制形成为能够容纳墨水的空间区域的盖帽的区域的减少,并且能可靠地抑制液体流入到用于向大气开放的配管。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还具有与所述液体喷头抵接的盖帽密封部,所述止回阀用与所述盖帽密封部相同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能够例如在利用成形加工来成形盖帽密封部的情况下,与止回阀同时地形成。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止回阀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盖帽密封部连续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例如在利用射出成形加工同时地形成盖帽密封部以及止回阀的情况下,共用射出用浇口。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止回阀相比所述废液口处于反重力方向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盖帽的液体朝位于比止回阀靠重力方向的位置的废液口流动,故液体停滞于止回阀周边的概率变低。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液体流入到与连通口连接的用于向大气开放的配管。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盖帽是在形成为环状的侧壁的一端具有开口部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底部的有底箱形状,在所述底部形成有肋部和排出从所述开口部流入的液体的废液口,其中所述肋部被设置为,所述废液口与所述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开口部侧观察时在平面上重叠的位置以连结所述侧壁的对置的两个壁面之间的方式延伸,在所述肋部设置有在与该肋部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贯通并且与所述废液口连通的连通孔。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流入的液体从肋部的两侧经由连通孔排出到废液口,故能够利用一个废液口将在盖帽内流入到由一个肋部划分的两个空间的液体排出。因此,简化与液体的废液相关的结构。另外,由于利用肋部连结侧壁之间,故能够抑制成形加工时的侧壁的内倒现象。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废液口具有至少比所述肋部的宽度方向尺寸大、或者与该所述肋部的宽度方向尺寸相同的口径尺寸。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成形加工在与肋部平面地重叠的位置且是肋部的底部侧与废液口一并容易地形成连通孔。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具备液体吸收体,该液体吸收体被收容于所述盖帽内,并且,在与所述肋部对应的位置切入形成有狭缝。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狭缝插入肋部,来确定盖帽的液体吸收体的长边方向的收容位置。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狭缝将液体吸收体插入到盖帽中适当的位置而进行配置,故能够向废液口排出液体的概率变高。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狭缝被设置为,该狭缝的宽度尺寸小于等于所述肋部的宽度尺寸。
根据该结构,在将液体吸收体插入盖帽的情况下,即使在狭缝与肋部之间产生错位,由于肋部位于狭缝的宽度内的概率变高,故能够将液体吸收体准确地插入盖帽。另外,通过肋部被插入到狭缝,由于液体吸收体的狭缝部分在插入后也与肋部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以被压缩的状态抵接,故插入后的位置被稳定地保持。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液体吸收体在所述狭缝的切入开始侧的端部设置有被切削为三角形状的切削形状部。
根据该结构,在将液体吸收体插入盖帽的情况下,即使在狭缝与肋部之间产生错位,由于肋部位于狭缝的切削形状部的宽度内的概率变高,故能够将液体吸收体准确地插入盖帽。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液体吸收体在所述狭缝的切入结束侧的端部设置有具有所述肋部的宽度尺寸以上的宽度尺寸的矩形的切削形状部。
例如在将液体吸收体插入盖帽的情况下,当在狭缝与肋部之间产生错位时,肋部暂时被压入到开口部侧而使液体吸收体发生变形。因此,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压入的肋部随后位于狭缝的切削形状部的宽度内来解除液体吸收体的变形的概率变高,故能够准确地将液体吸收体插入盖帽。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底部构成为包括:第二底部,其具有距离所述开口部最远的部位;以及第一底部,其在比该第二底部靠近所述开口部的部位形成,所述肋部形成于距离所述第二底部的所述开口部最远的部位。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比第一底部深的第二底部,能够使流入到盖帽内的液体的容纳量变多,并且通过在距离开口部最远的部位延伸设置肋部,能够从基端侧抑制侧壁的内倒。另外,能够将流入到第二底部的液体可靠地导向在延伸设置了肋部的位置所形成的废液口并排出。
在本发明的压盖装置中,所述第二底部形成在相互分离地形成的两个所述第一底部之间,在所述第二底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底部之间,以相互间隔朝向所述第二底部侧变窄的方式分别形成有斜面。
根据该结构,例如当在第二底部插入液体吸收体的情况下,利用各自的斜面,液体吸收体靠近第二底部的中心方向。因此,由于能够使液体吸收体靠近在延伸设置了肋部的位置所形成的废液口,故能够排出液体的概率变高。
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向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和具有上述结构的压盖装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利用一个废液口排出在盖帽内流入到由一个肋部划分为两个空间的底部侧的液体,故能得到简化与液体的废液有关的结构的液体喷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压盖装置的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具有实施方式的压盖装置的维护机构的功能结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帽的图,(a)是立体图、(b)是俯视图。
图4中,(a)是图3(a)中的4a-4a线向视剖视图,(b)是图3(b)中的4b-4b线向视剖视图,(c)是图3(b)中的4c-4c线向视剖视图。
图5中,(a)是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体的俯视图,(b)是该液体吸收体的侧视图,(c)是表示该液体吸收体向盖帽插入中途的状态的切断端面图,(d)是表示该液体吸收体插入到盖帽的状态的切断端面图。
图6中,(a)是表示变形例的盖帽的形状的剖视图,(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液体吸收体向变形例的盖帽插入中途的状态的切断端面图,(c)是表示该液体吸收体插入到该盖帽的状态的端面图。
图7中,(a)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的形状的侧视图,(b)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向变形例的盖帽插入的状态的切断端面图。
图8中,(a)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的形状的侧视图,(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向实施方式的盖帽插入中途的状态的切断端面图,(c)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插入到实施方式的盖帽的状态的切断端面图。
图9中,(a)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的形状的侧视图,(b)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的形状的侧视图,(c)是从下方观察第四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的仰视图,(d)是从下方观察第五变形例的液体吸收体的仰视图。
图10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盖帽的立体图。
图11中,(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结构的俯视图,(b)是(a)中的4b-4b线向视剖视图,(c)是(a)中的4c-4c线向视剖视图。
图12中,(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成形状态的部分剖视图,(b)是表示止回阀的成形状态的部分俯视图,(c)是表示形成的止回阀的构造的部分剖视图。
图13中,(a)是表示变形例的止回阀的结构的剖视图,(b)是表示其它的变形例的止回阀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具备止回阀的盖帽的变形构造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如下:
11...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9...液体喷头;30...压盖装置;31、31A...盖帽;33...短侧壁;34...长侧壁;35a...开口端;36a...废液口;40...肋部;41B...第一底部;42B...第二底部;46...连通孔;50、50a、50b、50c、50d、50e...作为液体吸收体的墨水吸收体;53、53a、53b...狭缝;W1、We、Wf、Wh、Wk、Wr、Ws...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为作为具备头维护机构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地进行以下的说明,如图1所示,将铅垂方向的重力方向设为下方向,将反重力方向设为上方向。另外,在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中,将向打印机输送的纸张P在图像的形成时被输送的输送方向设为前方向,将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向。另外,从前方观察,在与重力方向以及输送方向两者交叉的方向中,将滑架16进行往复移动的方向即扫描方向分别称为右方向、左方向。
那么,如图1所示,喷墨式打印机11(以下,仅称“打印机11”。)具备形成近似矩形箱状的框架12,在该框架12内的下部沿着框架12的长边方向亦即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承台13。另外,在框架12的后方面的下部设置有进纸马达14。通过该进纸马达14的驱动并利用未图示的进纸机构,在支承台13上从其后方侧开始输送纸张P。
在框架12内的支承台13的上方沿着该支承台13的长边方向亦即左右方向架设有导轴15。该导轴15在其轴线方向可往复移动地支承有滑架16。详细地说,在滑架16上形成有贯通左右方向的支承孔16a,并且在该支承孔16a插入通过有导轴15。
在框架12的后壁内表面且是位于上述导轴15的两端的附近的位置,分别可旋转地支承有驱动带轮17a与从动带轮17b。驱动带轮17a与滑架马达18的输出轴连结,并且,在驱动带轮17a与从动带轮17b之间卷绕有一部分与滑架16连结的无端状的同步带17。上述打印机11构造为,通过对滑架马达18进行驱动,经由同步带17而由导轴15来引导滑架16,并且可使滑架16在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在上述滑架1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液体喷头19。在该液体喷头19上设置有多个墨水喷射用的喷嘴20(参照图2)。另外,在液体喷头19的下方端安装有喷嘴板19a。在该喷嘴板19a上形成有各喷嘴20的开口孔。另外,在滑架16可装卸地安装有用于向液体喷头19供给墨水的墨盒22。
并且,在打印机11中,在液体喷头19中设置有具有例如压电元件的压力产生机构21(参照图2)。通过对该压力产生机构21进行驱动来以如下方式进行印刷:墨盒22内的墨水被供给到液体喷头19内的同时从该液体喷头19的各喷嘴20(参照图2)向被喷射到被输送到支承台13上的纸张P。
另外,在框架12的内部的、比上述支承台13靠右侧的区域,即在印刷时不被使用的区域(起始位置区域),设置有用于进行液体喷头19的清洗等维护的维护机构23。在打印机11中,定期地,在使液体喷头19朝起始位置区域移动的同时使上述维护机构23工作,来执行对液体喷头19(喷嘴20)清洗的处理(清洗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2对上述维护机构23的概要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维护机构23具有压盖装置30,该压盖装置30具备盖帽31和作为液体吸收体的墨水吸收体50。
盖帽31具有:树脂制的盖帽主体32,其具有有底箱形状;以及盖帽密封部35,其在该盖帽主体32中作为与液体喷头19抵接的上方侧的开口部,由比盖帽主体32软的材料(橡胶材料、弹性体等)形成为方形环状。另外,墨水吸收体50由吸收墨水的多孔质材料形成,并被插入到盖帽31的内部空间。
盖帽主体32构成为包括:短侧壁33,其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相互对称的阶梯状并为沿短边方向延伸的前后一对;长侧壁34,其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平行的垂直平板状并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以及底壁32a,其连结这些短侧壁33与长侧壁34的下端边缘之间。并且,盖帽31利用以包围开口部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这些短侧壁33、长侧壁34以及底壁32a,在盖帽31的内部,从开口部朝下侧形成有第一空间41,进而在该第一空间41的下侧以层叠的状态形成有第二空间42。组合该第一空间41与第二空间42所得的区域,形成在盖帽31与液体喷头19抵接时所形成的密闭空间的区域。并且,该第一空间41以及第二空间42形成能够容纳从液体喷头19喷射或吸引的墨水的空间区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42形成为,具有比第一空间41在前后方向上均等地变窄了的形状,并且相对于第一空间41位于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
另外,在盖帽主体32的底壁32a且在第二空间42的下方侧最靠下的部位,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圆柱形状的排液部36。该排液部36通过沿上下方向贯通排液部36的内部而形成有连通第二空间42的内部与外部的废液口36a。另外,排液部36经由排出管24与废墨罐25连接。在该排出管24的中途设置有用于吸引盖帽31内的墨水(或空气)并向废墨罐25内排出的吸引泵26。此外,在废墨罐25的内部收容有吸收并保持墨水的废墨水吸收件27。
另外,在盖帽主体32,在比第二空间42位于前后方向一方侧(在图2中为后端侧)的第一空间41的下侧的一个部位(具体地说,是后端侧的长侧壁34的水平部位)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圆柱形状的吸气部37。该吸气部37形成有通过沿上下方向贯通吸气部37的内部来作为连通第一空间41的内部与外部的连通口的吸气口37a。另外,吸气部37在中途与设置大气开放阀39的吸气管38连接。并且,利用大气开放阀39的开放动作,通过第一空间41(进而是第二空间42)经由吸气管38与密闭空间的区域外的大气(外部空气)连通,盖帽31内的密闭空间(第一空间41以及第二空间42)向大气开放。
在维护机构23中,盖帽31被配设为,当液体喷头19移动到起始位置区域时,盖帽31的开口部与液体喷头19的喷嘴板19a的下表面隔开些许距离而形成对置的位置。并且,盖帽31利用设置于维护机构23的升降机构(省略图示)而朝上方向上升,形成于开口部的盖帽密封部35以包围各喷嘴20的开口孔的方式与液体喷头19抵接而进行压盖。
当在该抵接状态下驱动吸引泵26时,盖帽31内的流体(空气)被吸引,由喷嘴板19a的下表面与盖帽31所划分的空间内的压力降低(减压)。因此,伴随于此,利用产生的负压(比大气压低的压力),各喷嘴20内的墨水被吸引并向盖帽31内被排出。进而,盖帽31内的墨水经由废液口36a以及排出管24而向废墨罐25内被排出。这样一来,通过强制地排出喷嘴20内的墨水,来进行该喷嘴20的清洗处理。
本来,在该清洗处理中,大气开放阀39是关闭的,在清洗处理结束之后,大气开放阀39被打开,盖帽31内的空间变得与大气压相同。由此,盖帽31变成能够从液体喷头19容易地下降而分离。
此外,虽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说明,但根据需要,维护机构23具备:例如拂拭附着于喷嘴板19a的不要的墨水的机构、或者容纳从喷嘴强制地被喷射出的墨水的液体容纳容器等。
那么,在维护机构23中具备的压盖装置30,像这样在第一空间41的下侧具备第二空间42的同时在第二空间42中仅具有一个废液口36a。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构成有压盖装置30,即、通过在第一空间41的下侧设置第二空间42来使墨水的吸收量增多,并且通过将废液口设为一个来消除上述的现有的问题。以下,参照图3~图5,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压盖装置30的盖帽31与墨水吸收体50进行具体地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盖帽31如从倾斜方向观察盖帽31的图3(a)和与从上方观察盖帽31的图3(b)所示,形成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同的大小两个近似长方体形状在上下方向重叠的形状。
那么,在盖帽主体32中,前后一对短侧壁33形成为,各自的盖帽31的内表面侧通过两个在前后方向分离的垂直壁面、以及将这两个垂直壁面中的一方的垂直壁面的下端与另一方的垂直壁面的上端之间连结起来的水平底面来形成阶梯形状。另外,左右一对长侧壁34形成为,各自的盖帽31的内表面侧成为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近似T字状的垂直壁面。并且,突出形成了排液部36的底壁32a形成为在俯视观察中呈矩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盖帽主体32的上端部设置有方形环状的盖帽密封部35。并且,盖帽密封部35具有:沿着盖帽主体32的长边方向并且在盖帽主体32内下垂的长垂壁部35b(参照图4(b))、以及沿着盖帽主体32的短边方向并且在盖帽主体32内下垂的短垂壁部35c(参照图4(a))。并且,盖帽密封部35形成为,其长垂壁部35b紧贴于长侧壁34的内表面,其短垂壁部35c紧贴于短侧壁33的内表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帽密封部35利用将盖帽主体32作为一次侧而进行成形之后、作为二次侧进行成形的所谓双色成形(twocolor molding)而形成。
其结果是,盖帽31利用盖帽密封部35的左右一对长垂壁部35b以及前后一对短垂壁部35c,形成长边方向的长度尺寸为L1、短边方向的宽度尺寸为W1的矩形的开口部。另外,利用左右一对长垂壁部35b与前后一对短垂壁部35c、以及前后一对短侧壁33的各水平底面,在盖帽31的内部开口部侧形成长度尺寸为L1、宽度尺寸为W1的第一空间41。此外,由于短侧壁33的水平底面形成为第一空间41的底部,故将短侧壁33的水平底面称为第一底部41B(参照图3)。
另外,在第一空间41的下侧由短侧壁33的下侧的垂直壁面42c、长侧壁34的内壁面34b、以及底壁32a的内表面形成第二空间42,该第二空间42比第一空间41在前后方向均匀地变窄。因此,由于盖帽主体32的底壁32a的内表面形成为第二空间的底部,故将盖帽主体32的底壁32a的内表面称为第二底部42B(参照图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42在前后方向以第一空间41的长度尺寸L1大致一半的长度尺寸L2,且在左右方向以与第一空间41相同的宽度尺寸W1形成。
那么,在本实施方式的盖帽31中,肋部40在第二底部42B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沿上下方向被直立设置,并且在与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即,肋部40形成为,连结一对长侧壁34的内表面的两个部位之间即在左右方向上对置的两个内壁面34b之间。因此,第二空间42形成为由该肋部40在前后方向划分为两个空间区域的状态。并且,在盖帽主体32的底壁32a上以俯视时与该肋部40俯视在平面上重叠的方式形成有废液口36a。即,肋部40被配设为从开口部侧观察与废液口36a在平面上重叠。并且,在肋部40设置有连通孔46,该连通孔46在与肋部40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两侧面开口并贯通,且将由肋部40划分的两个区域的第二空间42各自分别与废液口36a连通。此外,吸气口37a被设置为在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后侧)的第一底部41B开口。
接下来,参照图4(a)(b)(c),对肋部40的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
如图4(a)(b)(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帽31在第二底部42B的大致中央部分具有从形成盖帽密封部35的上端的开口部的开口端35a朝下方分离最大尺寸D2的部位,即具有最远的最远部位42b。
并且,为了使墨水容易地流到该最远部位42b侧,故由与该最远部位42b连续并在前后方向前端朝上的倾斜面所形成的斜面部位42a形成于第二底部42B。
前后一对短侧壁33的下侧的垂直壁面42c、或者左右一对长侧壁34的内壁面34b分别与形成了该最远部位42b与斜面部位42a的第二底部42B连续地形成为环状,从而形成第二空间42。
其结果是,在第二空间4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在长侧壁34沿上下方向形成近似最大尺寸D2长度的板状的部位。因此,在利用例如成型加工来制造盖帽主体32的情况下,如在图4(b)中利用虚线的箭头T所示,容易产生在前后方向存在于最远部位42b的位置的长侧壁34的上端侧在成形后向内侧倒下的内倒现象。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二底部42B的最远部位42b朝上方向以高度尺寸H2的尺寸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具有规定宽度的肋部40。该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设定为,在使插入盖帽31内的墨水吸收体50不被分割为两个的范围内,且能够抑制长侧壁34的内倒现象的最佳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高度尺寸H2形成为与从开口端35a朝下方向分离距离D1的第一底部41B的形成高度相同的尺寸。
另外,如图4(b)(c)所示,肋部40在第二底部42B侧且是第二底部42B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在肋部4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面开口并贯通的连通孔46。在连通孔46的下侧有废液口36a,由于连通孔46与废液口36a的各自的贯通的空间部连续并邻接,故形成为连通的状态。即,连通孔46是配置于肋部40与废液口36a之间的空间部。连通孔46从最远部位42b朝上方向以高度尺寸H1的尺寸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46的高度尺寸H1形成为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的高度。该高度尺寸H1设定最佳的高度尺寸,以使插入到盖帽31内的墨水吸收体50在插入到第二空间42的部分可靠地被插入到盖帽31内。因此,连通孔46的高度尺寸H1未必局限于是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的高度,可以是比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上方的高度,也可以是比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下方的高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肋部4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Wr、与形成为连通孔46的上端侧的高度尺寸H1的该连通孔4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f按相同的尺寸形成。另外,肋部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是与长侧壁34的内壁面34b之间的间隙相同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盖帽密封部35的长垂壁部35b之间的间隙相同的宽度尺寸W1形成。
另外,废液口36a在其与连通孔46连通的最远部位42b以在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为相同的口径的宽度尺寸We形成。并且,在此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根据用于形成肋部40以及废液口36a的模具结构,至少在模具彼此抵接而相互摩擦状态的前后方向,宽度尺寸We被设定为与肋部4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Wr至少相同的尺寸(优选比宽度尺寸Wr大的尺寸)。
接下来,参照图5,对插入盖帽31内的墨水吸收体50进行说明。如图5(a)所示,墨水吸收体50具备:第一吸收部51,其被插入到第一空间41;以及第二吸收部52,其被一体地连续形成于该第一吸收部51的下方,同时被插入到第二空间42。
第一吸收部51形成为具有长度尺寸L1、宽度尺寸W1,或比该尺寸小的尺寸,以便能够插入第一空间41。另外,在插入到第一空间41的状态下,以上表面处于比开口端35a稍向下的位置的方式设定上下方向的尺寸,且整体形成为长方体形状。
另外,第二吸收部5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第二空间4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L1,或比该长度尺寸小的尺寸,并且在左右方向(纸面正反方向)具有与第一吸收部51相同的宽度尺寸,以便能够插入第二空间42。并且,第二吸收部52在插入到第二空间42时在与肋部40卡合的位置(在此为中央部分)切入形成有狭缝53。另外,在狭缝53的下端侧,即,狭缝53的切入开始侧的端部,在前后方向的两侧倾斜地形成有被切削的切削面54与切削面55。这些切削面54、55形成了吸收体的部件在狭缝53的下端侧被切削为三角形状的切削形状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53从墨水吸收体50的下端面朝上方以高度尺寸H3的尺寸切入形成,以使当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盖帽31时,高度尺寸H2的肋部40能够不在插入中途停止地完成插入。当然,高度尺寸H3形成为不分割墨水吸收体50(第一吸收部51)的范围的尺寸。另外,与切削形状部的三角形状的底边相当的宽度部分形成为比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宽的宽度尺寸Wk的尺寸,以使在墨水吸收体50向盖帽31内插入时,切削面54或切削面55与肋部40抵接,且肋部40可靠地被插入到狭缝53。
接下来,参照图5(b)(c),对将这样形成的墨水吸收体50插入盖帽31的情况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5(b)所示,在将墨水吸收体50从上方插入盖帽31的情况下,在第二吸收部52开始向第二空间42插入的时刻,第一吸收部51形成为不完全地插入到第一空间41的状态。因此,第二吸收部52容易在前后方向产生与第二空间42的错位。此外,即使在第一吸收部51被插入到第一空间41的状态的情况下,因第一吸收部51的变形、第一吸收部51与盖帽31之间的间隙等而使第二吸收部52在前后方向产生与第二空间42之间的错位。
因此,在产生这样的错位的情况下,当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到盖帽31时,如图5(b)所示,在第二吸收部52的下端形成的切削面54与切削面55的任一个与肋部40抵接。并且,伴随着墨水吸收体50的插入,通过肋部40在切削面54、55上滑动,墨水吸收体50沿前后方向移动,并且使狭缝53与肋部40卡合。
然后,如图5(c)所示,狭缝53准确地与肋部40卡合,在墨水吸收体50被压入到盖帽31而完成了插入的状态下,在墨水吸收体50的已插入肋部40的部分上,产生伴随着向前后方向压缩的作用力F1。利用该作用力F1,墨水吸收体50被稳定地保持于盖帽31内。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由于能够将流入到盖帽31内的墨水从肋部40的两侧经由连通孔46而排出到废液口36a,故能够在盖帽31内利用一个废液口36a将流入到由一个肋部40划分为两个空间的第二空间42的墨水排出。因此,简化与墨水的废液相关的结构。
(2)能够利用成型加工将废液口36a容易地形成于与肋部40在平面上重叠的位置且是肋部40的第二底部42B侧。
(3)由于在短边方向延伸设置肋部40,利用肋部40来连结长边方向的长侧壁34的内壁面34b之间,故能够抑制成型加工时的长侧壁34的内倒。
(4)通过设置比第一底部41B深的第二底部42B,能够使流入到盖帽31内的墨水的容纳量较多,并且通过在距离开口端35a最远的最远部位42b延伸设置肋部40,能够抑制长侧壁34的内倒。另外,能够将流入到第二底部42B的墨水导入在肋部40延伸设置的位置所形成的废液口36a并排出。
(5)通过在狭缝53插入肋部40,来确定盖帽31的墨水吸收体50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位置。由此,由于能够利用狭缝53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到在盖帽31中适当的位置,故能够向废液口36a排出墨水的概率变高。另外,由于墨水吸收体50在插入后,狭缝53部分也是在肋部4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受到作用力F1边抵接,故插入后的位置也稳定。
(6)在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到盖帽31的情况下,即使在狭缝53与肋部40之间产生错位,由于利用切削面54、55,肋部40位于三角形状的切削形状部的宽度尺寸Wk内的概率变高,故能够将墨水吸收体50准确地插入盖帽31。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以下那样的其它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5(d)所示,在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到盖帽31的状态下,为了使狭缝53在前后方向变宽,在与作用力F1相反的方向,即在意欲使三角形状的切削形状部变宽的方向产生作用力F2。因此,存在第二吸收部52朝远离废液口36a的方向位移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不能将在被第一吸收部51吸收之后向第二吸收部52移动的墨水容易地导入废液口36a的情况。
因此,也可以在盖帽31中以使在第二底部42B与第一底部41B之间形成的垂直壁面42c(参照图4(a))的间隔朝向第二底部42B侧相互变窄的方式分别形成斜面。参照图6(a)(b)(c)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对于本变形例的盖帽31A,形成第二空间42的前后一对壁面42d形成为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角度α的斜面,以使从第一底部41B朝向第二底部42B形成向下的坡度,并且越是下端侧相互的间隔越窄。
在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到这样形成的盖帽31A的情况下,对在墨水吸收体50产生的作用进行说明。即,如图6(b)所示,当墨水吸收体50从上方插入盖帽31A时,第二吸收部52开始朝向第二底部42B向第二空间42的插入。此时,如上所述,利用在第二吸收部52的下端形成的切削面54与切削面55的切削形状部,狭缝53与肋部40在前后方向对位。同时地,第二吸收部52的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与形成为斜面的各壁面42d抵接。利用该抵接,第二吸收部52在形成狭缝53的方向受到作用力F3。
然后,如图6(c)所示,在肋部40插入狭缝53、墨水吸收体50向盖帽31A的插入结束的状态下,产生意欲使墨水吸收体50的切削面54、55靠近废液口36a的作用力F4。即,在插入了肋部40的状态下,利用由壁面42d而产生的作用力F3,通过第二吸收部52被推压到狭缝53侧(废液口36a侧),在切削面54、55产生作用力F4。
根据本变形例,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6)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7)在将墨水吸收体50的第二吸收部52朝向盖帽31A的第二底部42B插入的情况下,利用在第二底部42B的前后方向形成的各自的壁面42d,墨水吸收体50靠近第二底部42B的中心方向即废液口36a侧。因此,由于能够使墨水吸收体50靠近在肋部40延伸设置的位置所形成的废液口36a,故能够排出墨水的概率变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水吸收体50的狭缝53被设置为,狭缝的宽度尺寸可以设置成所述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以下的间隙。参照图7(a)(b)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对于本变形例的墨水吸收体50a,以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Ws在第二吸收部52上形成有距离下表面的高度尺寸为H4的狭缝53a。狭缝53a的宽度尺寸Ws形成为在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以下的范围内尽可能大的尺寸,以使在第二吸收部52被插入到第二空间42时狭缝53a易于与肋部40卡合。另外,狭缝53a的高度尺寸H4形成为,当墨水吸收体50a被插入盖帽31(31A)时,高度尺寸为H2的肋部40能够不在插入中途停止地完成插入的高度尺寸。另外,在本变形例中,狭缝53a的宽度尺寸Ws是与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相同的尺寸,而且高度尺寸H4形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狭缝53的高度尺寸H3相同的尺寸。
形成了具有这样的宽度尺寸Ws(Wr)的狭缝53a的墨水吸收体50a,在被插入到上述变形例的盖帽31A的情况下,第二吸收部52接近废液口36a的同时插入的状态稳定地被维持。参照图7(b)对该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7(b)所示,在肋部40被插入狭缝53a、墨水吸收体50a向盖帽31A的插入结束的状态下,产生意欲使墨水吸收体50的狭缝53a的间隙变窄、使第二吸收部52靠近废液口36a的作用力F6。
即,在插入了肋部40的状态下,利用由壁面42d所产生的作用力F5,通过第二吸收部52被推压到狭缝53a侧来产生作用力F6。其结果是,通过使作用力F6从前后方向的两侧作用于已插入的肋部40,在与形成于肋部40的下侧的连通孔46对峙的第二吸收部52的部分,狭缝53a的间隔变窄。
根据本变形例,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6)、基于以及上述变形例的效果(7)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8)在将墨水吸收体50a插入盖帽31的情况下,即使在狭缝53a与肋部40之间产生错位,由于肋部40位于狭缝53a的宽度内的概率变高,故能够将墨水吸收体50a准确地插入盖帽31。另外,在将墨水吸收体50a插入盖帽31A的情况下,墨水吸收体50a在插入后,狭缝53a部分在肋部4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被施力而抵接,同时在肋部40的下侧间隔变窄,因此插入状态稳定地被维持。
·在上述变形例中,在例如狭缝53a的宽度尺寸Ws是比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小的尺寸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肋部40不能正确地插入到狭缝53a的情况。因此,作为上述变形例的进一步的变形例,也可以做成在墨水吸收体50a中,在狭缝53a的上侧的端部,设置了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至少具有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的尺寸的矩形的切削形状部的液体吸收体。参照图8(a)(b)(c)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对于本变形例的墨水吸收体50b,里侧为较宽的形状的狭缝53b形成于第二吸收部52,该狭缝53b构成为包括: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为Ws且距离下表面的高度尺寸为H5的狭缝部分、以及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为Wh且距离下表面的高度尺寸为H6的狭缝部分。即,对于第二吸收部52,间隙为宽度尺寸Ws、高度尺寸H5的L字型的形状部位56、57形成于下端侧,间隙为宽度尺寸Wh、具有高度尺寸H6与高度尺寸H5的差分的高度的各尺寸的矩形的切削形状部形成于其上侧。
形成为矩形的切削形状部的狭缝53b的宽度尺寸Wh至少形成为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的尺寸,以使在本变形例中第二吸收部52被插入到第二空间42时,肋部40与狭缝53b不在上下方向卡合。另外,狭缝53b的上端的高度尺寸H6形成为,在墨水吸收体50b被插入盖帽31(31A)时,能够不与高度尺寸为H2的肋部40在上下方向抵接而插入的高度尺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状部位56、57的高度尺寸H5形成为,在肋部40形成的连通孔46的高度尺寸H1(参照图4(a))以下的尺寸。另外,狭缝53b的宽度尺寸Wh设定有比肋部40的宽度尺寸Wr大与伴随着形成肋部40以及狭缝53b时的尺寸偏差相当的尺寸量的尺寸。当然,宽度尺寸Wh越大,而且形状部位56、57的高度尺寸H5越小,肋部40虽越易于插入,但由于墨水吸收体50的容积变小,故优选宽度尺寸Wh是尽可能小的尺寸、高度尺寸H5是尽可能大的尺寸。
这样形成了狭缝53b的墨水吸收体50b,即使在向上述实施方式的盖帽31插入时在狭缝53b与肋部40之间产生错位,第二吸收部52也能适当地插入到第二空间42。参照图8(b)(c)对该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墨水吸收体50b设为偏向后方向地插入盖帽31。于是,如图8(b)所示,在第二吸收部52的下端侧,形成于前侧的形状部位57与肋部40在上下方向抵接。因此,形状部位57在因肋部40而朝上方向被挤坏变形的同时与形状部位56配合地将狭缝53b准确地插入肋部40那样地使墨水吸收体50b移动。
并且,如图8(c)所示,在墨水吸收体50b压入到盖帽31而结束插入的状态下,形成肋部40位于墨水吸收体50b的矩形的切削形状部内的状态。当形成该状态时,由于肋部40的上侧位于矩形的切削形状部内,在肋部40的上侧部分,形成为形状部位57的变形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形状部位57至少在与形成连通孔46的部分对峙的部分,如箭头F7所示,形状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此外,在此时,形状部位57(56)的在左右方向(纸面正反方向)与连通于废液口36a的连通孔46对峙的部分进入到连通孔46内。
根据本变形例,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5)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9)通过墨水吸收体50b被压入到盖帽31、肋部40位于在狭缝53b的上端侧形成的矩形的切削形状部的宽度尺寸Wh内,由于解除墨水吸收体50b的变形的概率变高,故能够将墨水吸收体50b准确地插入盖帽31。另外,墨水吸收体50b由于因进入到连通孔46内的形状部位56、57而难以朝上方向拔出,故插入后的位置也是稳定的。
·在上述变形例的墨水吸收体50b中,也可以在形状部位56与形状部位57之间不留有间隙。参照图9(a)(b)(c)(d)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本变形例的墨水吸收体50c相对于上述变形例的墨水吸收体50b,也可以是具有形状部位56、57在前后方向抵接那样分别延伸设置的形状部位56a、57a的形状。
为了更可靠地将墨水导向废液口36a并排出,如图9(b)所示,也可以设为在形状部位56、57抵接的部分的下侧分别形成向废液口36a内侵入规定量的凸形状部位58、59的墨水吸收体50d。
并且,如图9(c)所示,也可以将此时形成的凸形状部位58、59以能够插入废液口36a内的方式分别形成为半圆柱的形状。此外,在形成为半圆柱的形状的凸形状部位58、59抵接的状态下,优选以使最大直径形成为在宽度尺寸We以下的方式(优选比宽度尺寸We小)形成有凸形状部位58、59。
或者,如图9(d)所示,也可以做成将此时形成的凸形状部位58、59以插入废液口36a内的方式以分别具有四棱柱的形状的凸形状部位58a、59a形成的墨水吸收体50e。此外,优选,在形成为四棱柱的形状的凸形状部位58a、59a抵接的状态下,形成为在下表面形成的四边形的一边的尺寸小于等于宽度尺寸We的(优选比宽度尺寸We小)四棱柱。
根据本变形例,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5)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0)在墨水吸收体50c被压入到盖帽31、插入结束的状态下,由于形状部位56a、57a侵入到连通孔46内的部分变多,故能够将墨水可靠地导入废液口36a。另外,在墨水吸收体50d、50e被压入到盖帽31、插入结束的状态下,由于凸形状部位58、59(58a,59a)存在进入废液口36a内的部分,故能够利用废液口36a可靠地导出墨水。
·在上述变形例的墨水吸收体50b、50c中,形状部位56、57(形状部位56a、57a)也可以设为,将左右方向(纸面正反方向)的厚度尺寸形成为连通孔4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f(或宽度尺寸Wr)以下的尺寸。这样一来,在将墨水吸收体50b、50c插入到盖帽31(盖帽31A)的情况下,能够使形状部位56、57(形状部位56a、57a)可靠地进入连通孔46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盖帽31设置有止回阀70,以在设置于第一空间41的吸气口37a,使墨水不从第一空间41侧流到吸气口37a侧。参照图10~12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除去墨水吸收体50来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具有墨水吸收体5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帽31形成为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长度不同的大小两个近似长方体形状在上下方向重叠的形状。具体地说,在盖帽主体32中,前后一对短侧壁33形成为,各自的盖帽31的内表面侧由在前后方向分离的两个垂直壁面、以及连结这两个垂直壁面中的一方的垂直壁面的下端与另一方的垂直壁面的上端之间的水平底面来形成阶梯状。另外,左右一对长侧壁34形成为,各自的盖帽31的内表面侧从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近似T字状的垂直壁面。并且,突出形成了排液部36的底壁32a形成为在俯视观察中成为矩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盖帽主体32的上端部设置有方形环状的盖帽密封部35(图中为网状部)。并且,盖帽密封部35具有:长垂壁部35b,其沿着盖帽主体32的长边方向并向盖帽主体32内下垂;短垂壁部35c,其沿着盖帽主体32的短边方向并向盖帽主体32内下垂,盖帽密封部35的长垂壁部35b与长侧壁34的内表面紧贴,盖帽密封部35的短垂壁部35c与短侧壁33的内表面紧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帽密封部35通过在将盖帽主体32作为一次侧成形之后作为二次侧成形的所谓双色成形而形成。
其结果是,在盖帽31由盖帽密封部35来形成在前后方向具有长边方向的近似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另外,在盖帽31的内部且是开口部侧,由盖帽密封部35的左右一对长垂壁部35b与前后一对短垂壁部35c、以及前后一对长侧壁34的各水平底面形成第一空间41。因此,由于长侧壁34的水平底面是第一空间41的底部,故将长侧壁34的水平底面称为第一底部41B(参照图10)。
另外,在第一空间41的下侧,由短侧壁33的下侧的垂直壁面33a、长侧壁34的内壁面34b、以及底壁32a的内表面来形成空间比第一空间41在前后方向均匀地变窄的第二空间42。因此,由于盖帽主体32的底壁32a的内表面是第二空间的底部,故将盖帽主体32的底壁32a的内表面称为第二底部42B(参照图10)。在该第二底部42B的大致中央部分设置有用于从第二空间42内排出废液的废液口36a。
本实施方式的盖帽31的止回阀70形成于构成密闭空间的第一底部41B的表面区域,以从盖帽31的内侧的第一空间41侧覆盖相比第二底部42B位于反重力方向的上方的第一底部41B所形成的吸气口37a。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回阀70形成为,相对于在第二底部42B设置的废液口36a位于反重力方向的位置。参照图11对该止回阀7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1(a)(b)(c)所示,止回阀70构成为包括:近似圆形的阀部70a,其在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厚度;连结部71,其形成为带状,且连结该阀部70a与盖帽密封部35的短垂壁部35c的下端之间。阀部70a形成于第一底部41B的成为密闭空间侧的上表面。并且,止回阀70构成为,对于吸气部37从上方即第一空间41侧抵接,并无间隙地覆盖闭盖吸气口37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设置有吸气口37a的吸气部37由插入到盖帽主体32并从上方向观察外形为圆形的圆筒部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70形成为,能够通过成型加工利用连结部71而与盖帽密封部35(短垂壁部35c)同时成形,同时利用圆筒部件的插入来形成吸气部37,由此能够在盖帽31中形成止回阀结构。参照图12,对通过该成型加工以及吸气部37的插入来在盖帽31形成止回阀70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a)(b)所示,相对于作为一次侧而成形结束的盖帽主体32,利用上方的上模91与下方的下模92,将止回阀70作为二次侧与盖帽密封部35同时成形。此时,由于成形的止回阀70设为相对于盖帽主体32不固定的可动部位,故以在远离盖帽主体32的状态下成形的方式设置上模91与下模92在上下方向抵接的抵接区域KC。因此,该抵接区域KC成为在成型加工后不填充材料的区域。
在该状态下,在上模91中,在从设置于连结部71的区域的浇口GT注入盖帽密封部35以及止回阀70的形成材料之后,当分离上模91以及下模92时,在盖帽密封部35的形成的同时形成连结部71以及止回阀70。此外,形成的止回阀70与盖帽主体32分离,另外,与止回阀70连续的连结部71形成为固定于盖帽主体32的固定部位。
在结束这样盖帽密封部35以及止回阀70的成形的状态下,在盖帽主体32的设置了吸气部37的区域,能够供吸气部37插入固定大小的固定孔37h利用下模92而打开。因此,如图12(c)所示,将作为圆筒部件的吸气部37从下方插入并固定于该固定孔37h。其结果是,设置于吸气部37的贯通孔亦即吸气口37a,在上下方向与止回阀70重叠,并利用止回阀70而被闭盖。与此同时形成间隙的抵接区域KC也由吸气部37堵塞。因此,在吸气口37a的形成部分,在第一空间41侧形成仅占有规定的厚度与面积的止回阀70。
接下来,参照图12(c),对这样形成的止回阀70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2(c)所示,止回阀70,从构造上来说,以成为相对盖帽主体32固定的固定部位的连结部71侧为支点,可动部位亦即阀部70a从与连结部71相反侧的前端部分朝成为密闭空间侧的上方抬起的方式进行位移。即,可动部位亦即阀部70a在从密闭空间的内侧覆盖吸气口37a而闭盖的闭盖位置(图12(c)的实线位置)、与远离该闭盖位置而对吸气口37a进行开盖的开盖位置(图12(c)的双点划线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因此,在密闭空间内由吸引泵26减压之后,当开放大气开放阀39时,如图中箭头AF所示,通过阀部70a从闭盖位置向开盖位置位移,吸气口37a开盖并允许空气经由吸气口37a从外部空气向密闭空间内移动。即,外部空气(空气)能够从吸气口37a的下侧流入到第一空间41内。另外,当第一空间41内的墨水意欲从吸气口37a流出时,由于朝与抬起阀部70a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阀部70a,故能够抑制第一空间41内的墨水经由吸气口37a向第一空间41的区域外即密闭空间的区域外流出。
根据本变形例,在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效果(1)~(10)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1)由于能够不使盖帽31内的墨水经由吸气口37a向第一空间41的区域外流出,故例如能够抑制液体流入与吸气口37a连接的用于向大气开放的吸气管38。另外,由于能够在密闭空间被减压之后,使空气流入第一空间41内,故能够使密闭空间向大气开放。
(12)在盖帽31的吸气口37a的形成部分,得到由阀部70a与连结部71构成的占有体积较小的简单的结构的止回阀70。因此,能够抑制容纳墨水的第一空间41的区域的减少,并且能可靠地抑制墨水流入用于向大气开放的吸气管38。
(13)例如在利用成型加工来形成盖帽密封部35的情况下,能够与止回阀70同时地成形。
(14)例如在对盖帽密封部35以及止回阀70同时利用成型加工来形成的情况下,能够共用射出用的浇口GT。
(15)由于盖帽31的墨水流向位于比止回阀70靠重力方向侧的废液口36a,故墨水停滞于止回阀70周边的概率变低。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墨水流入与吸气口37a连接的用于向大气开放的吸气管3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利用成型加工将止回阀70与盖帽密封部35同时成形,而是与盖帽密封部35分别单独地形成。这样一来,能够利用适当的材料分别形成止回阀70与盖帽密封部35。参照图13,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13(a)所示,也可以在将止回阀70预先固定于吸气部37的上表面侧之后,将吸气部37固定于盖帽主体32。具体地说,在吸气部37的圆筒部的壁厚部分,利用销、螺钉等固定机构75以形成为固定部位的方式固定在阀部70a的一部分形成的固定部71a。然后,阀部70a由固定部71a固定,且将形成止回阀70的吸气部37从下侧插入固定孔37h并固定于盖帽主体32。
或者,如图13(b)所示,也可以在将吸气部37固定于盖帽主体32之后,将在阀部70a的一部分的朝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71b以形成为固定部位的方式固定于盖帽主体32的第一底部41B。具体地说,在延伸设置部71b,将朝相对于覆盖吸气口37a的面大致垂直方向的上下方向突出地形成的突出部71c,插入并固定于在盖帽主体32形成的且贯通上下方向的固定孔32h。此外,在该变形例中,吸气部37也可以与盖帽主体32被一体地形成。
·在上述变形例中,第二空间42的前后方向的空间长度也可以是与第一空间41的长度相同的尺寸。即,盖帽31也可以设为:具有由第一底部41B与第二底部42B无高度差的一个连续的底面形成的有底箱形的盖帽主体32A。这样一来,虽然墨水停滞于止回阀70的周边的概率变高,但墨水吸收体的墨水吸收量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能够增加。参照图14,对本变形例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变形例的盖帽31的第一空间41与第二空间42在上下方向重叠而形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空间。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盖帽31作为一个底部而形成有第一底部41B。该第一底部41B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废液口36a。此外,第一底部41B形成为近似平坦的面,或虽未图示但从周围的侧壁侧朝向废液口36a向下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在本变形例中,连结部71形成为,盖帽密封部35的后侧的短垂壁部35c的一部分朝下方向延伸为带状,并且该带状部分与第一底部41B的上表面连续地延伸。利用该连结部71的形成,部件呈带状在盖帽密封部35与阀部70a(止回阀70)之间连续。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盖帽密封部35与止回阀70能够利用成型加工同时成形。并且,在成形止回阀70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通过将吸气部37固定于盖帽主体32A来形成盖帽31。
·在上述变形例中,也可以在不形成连结止回阀70与盖帽密封部35的连结部71的状态下,利用成型加工来形成止回阀70与盖帽密封部35。在不能设置连结部71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分别设置浇口GT来同时成形止回阀70与盖帽密封部3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止回阀70的位置并不局限于第一底部41B。只要是能得到止回阀70的效果的位置即可,也可以是例如长侧壁34、短侧壁33、第二底部42B。
·在上述变形例中,止回阀70未必局限于上述结构。例如阀部70a利用驱动装置(例如促动器)而朝第一底部41B的面方向滑动移动来将吸气口37a设为闭盖、开盖的快门方式的阀结构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废液口36a的形状可以不是矩形形状。也可以是例如长圆形状、圆形状或椭圆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的肋部40的高度尺寸未必局限于是与第一底部41B的高度尺寸H2相同的尺寸,可以是形成为比第一底部41B的高度靠上方的尺寸,也可以是形成为比第一底部41B的高度靠下方的尺寸。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通孔46的高度尺寸H1未必局限于是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的高度,可以是比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的高度靠上方的高度,也可以是比肋部40的高度尺寸H2的大致一半的高度靠下方的高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42也可以不配置为在第一空间41的中央重叠。也可以是例如朝前后方向的任一方侧偏离。当然,在该情况下,由于墨水吸收体50在前后方向形成为非对称形状,故在插入盖帽31的情况下产生方向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肋部40并不局限于在长边方向的中央位置沿短边方向(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例如,在第二底部42B的最远部位42b形成于在第二底部42B偏离中央的位置的情况下,在长侧壁34产生内倒的部位与最远部位42b的形成位置对应而从中央向前后方向偏离。因此,优选肋部40根据该偏离的内倒的产生位置而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空间42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L2也可以是与第一空间41的长度尺寸L1相同的尺寸。即,盖帽31也可以不在第一空间41形成第一底部41B,而是前后方向的侧壁在上下方向无高度差地连续形成的有底箱形的形状。这样一来,墨水吸收体50的墨水吸收容量比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增加,并且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变形例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狭缝53的下端侧不设置三角形的切削形状部。当将墨水吸收体50插入盖帽31时,在狭缝53与肋部40之间的错位不易产生的情况下,这样不设置切削形状部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废液口36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We也可以是比肋部4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Wr小的尺寸。即使肋部40在这样的形成状态下,能够通过使用例如(部分)滑动方式的模具,与废液口36a贯通地形成连通孔46。另外,连通孔4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f也可以是比废液口36a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e大的尺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连通孔4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f与肋部4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W1相同也视为连通孔。因此,如果肋部40的至少一部分从上方观察,被延伸设置于与废液口36a在平面上重叠的位置,则通过钻研模具结构,能够形成与废液口36a连通的连通孔4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盖装置30也可以不具备墨水吸收体50。例如,在向盖帽31喷射的墨水不飞散地被容纳于盖帽31的情况下,未必需要具备墨水吸收体5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转用于具备排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线状地拉长尾巴的形状。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物质在液相时的状态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态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态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状体,而且,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了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态物质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的液体等。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此处,墨水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胶化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成物的墨水。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亦可为喷射以扩散或溶解的形态含有在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波器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或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活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吸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微量配合器(micro dispenser)等。进而,也可以采用:对钟表、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将用于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的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到基板上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进而,能够在上述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14)

1.一种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有与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抵接的盖帽的压盖装置,所述压盖装置具备:
连通口,其连接对所述盖帽内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且将所述盖帽内与所述盖帽之外的外部空气连通;以及
止回阀,其被设置于形成所述盖帽的面,且抑制所述液体经由所述连通口从所述盖帽内向所述外部空气的移动,并且在利用所述减压机构来对所述盖帽内进行减压之后,允许空气经由所述连通口从所述外部空气向所述盖帽内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回阀具有:固定部位,其被固定于所述盖帽;以及可动部位,其在从所述盖帽的内侧对所述连通口进行覆盖而闭盖的闭盖位置与从该闭盖位置分离而将所述连通口开盖的开盖位置之间进行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与所述液体喷头抵接的盖帽密封部,所述止回阀用与所述盖帽密封部相同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回阀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盖帽密封部连续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回阀相比所述废液口处于反重力方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帽是在形成为环状的侧壁的一端具有开口部并且在另一端具有底部的有底箱形状,在所述底部形成有肋部和排出从所述开口部流入的液体的废液口,其中所述肋部被设置为,所述废液口与所述肋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开口部侧观察时在平面上重叠的位置以连结所述侧壁的对置的两个壁面之间的方式延伸,在所述肋部设置有在与该肋部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贯通并且与所述废液口连通的连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液口具有至少比所述肋部的宽度方向尺寸大、或者与该所述肋部的宽度方向尺寸相同的口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液体吸收体,该液体吸收体被收容于所述盖帽内,并且在与所述肋部对应的位置切入形成有狭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被设置为,该狭缝的宽度尺寸小于等于所述肋部的宽度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收体在所述狭缝的切入开始侧的端部设置有被切削为三角形状的切削形状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吸收体在所述狭缝的切入结束侧的端部设置有具有所述肋部的宽度尺寸以上的宽度尺寸的矩形的切削形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构成为包括:第二底部,其具有距离所述开口部最远的部位;以及第一底部,其在比该第二底部靠近所述开口部的部位形成,
所述肋部形成于距离所述第二底部的所述开口部最远的部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部形成在相互分离地形成的两个所述第一底部之间,
在所述第二底部与两个所述第一底部之间,以相互间隔朝向所述第二底部侧变窄的方式分别形成有斜面。
1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向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头;以及
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盖装置。
CN201110417208.XA 2010-12-16 2011-12-14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2529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80402A JP5668456B2 (ja) 2010-12-16 2010-12-16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80402 2010-12-16
JP2010289497A JP5598317B2 (ja) 2010-12-27 2010-12-27 キャッピング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289497 2010-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375A true CN102529375A (zh) 2012-07-04
CN102529375B CN102529375B (zh) 2016-04-27

Family

ID=46233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17208.XA Active CN102529375B (zh) 2010-12-16 2011-12-14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90068B2 (zh)
CN (1) CN1025293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4242A (zh) * 2016-04-29 2016-07-20 西安印艺苑实业有限公司 吸嘴、印章机喷头的清洁装置和印章机
CN111169172A (zh) * 2018-11-13 2020-05-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CN114939228A (zh) * 2021-02-17 2022-08-2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喷射流体的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27541B2 (en) * 2019-03-14 2021-06-08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210237455A1 (en) * 2020-02-03 2021-08-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collection containe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4508A (en) * 1992-10-30 1996-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eceiving cap,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discharg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H09239997A (ja) * 1996-03-05 1997-09-16 Citizen Watch Co Ltd メンテキャップ
JP2004291242A (ja) * 2003-03-25 2004-10-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80088666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apparatus for liquid jetting head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US7651184B2 (en) * 2007-02-28 2010-0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00045733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120294A (ja) * 2008-11-20 2010-06-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457A (ja) 1992-06-26 1994-01-1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キャップ機構
JP3017155B2 (ja) 1998-02-02 2000-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キャップ部材
US7244260B2 (en) * 2001-09-18 2007-07-17 Kosek Medical K.K. Apparatus for holding and arranging threads in surgical operations
US7338146B2 (en) * 2002-08-29 2008-03-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apping member used in the same
JP2004188904A (ja) 2002-12-13 2004-07-0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4508A (en) * 1992-10-30 1996-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receiving cap,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discharg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H09239997A (ja) * 1996-03-05 1997-09-16 Citizen Watch Co Ltd メンテキャップ
JP2004291242A (ja) * 2003-03-25 2004-10-2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80088666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p apparatus for liquid jetting head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US7651184B2 (en) * 2007-02-28 2010-01-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00045733A1 (en) * 2008-08-20 2010-02-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0120294A (ja) * 2008-11-20 2010-06-0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4242A (zh) * 2016-04-29 2016-07-20 西安印艺苑实业有限公司 吸嘴、印章机喷头的清洁装置和印章机
CN111169172A (zh) * 2018-11-13 2020-05-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帽盖、液体喷射装置
CN114939228A (zh) * 2021-02-17 2022-08-26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喷射流体的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54484A1 (en) 2012-06-21
CN102529375B (zh) 2016-04-27
US9090068B2 (en) 2015-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889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34017B (zh) 液体收容容器
CN102529375A (zh) 压盖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56292B (zh)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US20100045757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defoaming mechanis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740348B2 (en) Liquid collection receptacl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2032012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627027A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86626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ejection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US20130187995A1 (en) Liquid holding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US90508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figured with recording head cap having plural release valves
US20100283815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105117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5667093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390181A (zh)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665031B (zh) 脱泡机构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05110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0076414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0566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285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02673158A (zh)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67699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928999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 printer
JP5598317B2 (ja) キャッピング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66845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