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8330A - 摄影用光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影用光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8330A CN102388330A CN2010800170568A CN201080017056A CN102388330A CN 102388330 A CN102388330 A CN 102388330A CN 2010800170568 A CN2010800170568 A CN 2010800170568A CN 201080017056 A CN201080017056 A CN 201080017056A CN 102388330 A CN102388330 A CN 1023883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rface part
- photomoduel
- covering member
- sensor
- photograph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18 ep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iron(II,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Fe]=O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修正相机抖动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的摄影用光学装置。摄影用光学装置(1)包括:具有装载了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2)的可动组件(18);支承可动组件(18)的支承体(5);以及使可动组件(18)摆动来使相机组件(2)的光轴(L)相对于支承体(5)倾斜从而修正相机抖动的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可动组件(18)包括:用来检测出相机组件(2)的倾斜的传感器(4);以及构成可动组件(18)的外周面的覆盖构件(12)。传感器(4)设置在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的内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相机抖动修正功能的摄影用光学装置,是通过使装载了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摆动来修正相机抖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中装载了摄影用光学装置。而移动设备在进行摄影时容易发生相机抖动。因此,提出了能够对摄影时的相机抖动进行修正的光学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装置包括:装载了透镜和摄像元件的可动部;固定在光学装置的基台上且与可动部的底面相抵接的枢轴;固定在基台上且对可动部进行支承以使其能够摆动的板簧;以及用于使可动部摆动的摆动机构。在该光学装置中,摆动机构由驱动用线圈和驱动用磁体构成。而且,在该光学装置中,在基台上固定有用来检测光学装置倾斜的X轴陀螺仪和Y轴陀螺仪,其中,X轴陀螺仪能够检测出以与X轴平行的轴为旋转轴方向的基台倾斜,Y轴陀螺仪则能够检测出以与Y轴平行的轴为旋转轴方向的基台倾斜。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装置中,一旦通过X轴陀螺仪或Y轴陀螺仪检测出基台倾斜,则摆动机构进行驱动。而当摆动机构进行驱动时,摆动机构的驱动力便使可动部以枢轴为支点相对于基台进行摆动,从而修正相机抖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310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光学装置中,一旦检测出基台倾斜,就利用摆动机构的驱动力来使可动部摆动,从而修正相机抖动。也就是说,在该光学装置中,尽管检测出基台倾斜,但却是使可动部摆动来修正相机抖动,倾斜的检测对象和修正相机抖动时的控制对象是不相同的。因此,在上述光学装置中,很难稳定地修正相机抖动。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市场上,对移动设备的薄型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果导致对移动设备上装载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薄型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修正相机抖动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的摄影用光学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装载了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的可动组件;支承可动组件的支承体;以及使可动组件摆动来使相机组件的光轴相对于支承体倾斜从而修正相机抖动的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可动组件包括:用来检测出相机组件的倾斜的传感器;以及构成可动组件的外周面的覆盖构件,覆盖构件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侧面部,传感器设置在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
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中,可动组件具有用来检测相机组件的倾斜的传感器,利用相机抖动修正机构使可动组件摆动,从而修正相机抖动。也就是说,在本发明中,利用构成可动组件的传感器来检测出构成可动组件的相机组件的倾斜,使可动组件摆动来修正相机抖动,倾斜的检测对象和修正相机抖动时的控制对象是相同的。因此,本发明能够稳定地修正相机抖动。
而且,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中,传感器设置在与光轴大致平行的覆盖构件的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因此,即使是在可动组件中装载传感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实现可动组件的小型化(即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的薄型化。
本发明中,例如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可动组件摆动而使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用磁体、和与驱动用磁体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线圈,驱动用磁石或驱动用线圈安装在侧面部的外侧面。
本发明中,例如覆盖构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筒状,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侧面部、和与第二方向平行的两个侧面部,其中,第一方向与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大致正交,第二方向与光轴方向和第一方向这两个方向都大致正交,传感器设置在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能够检测出以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以及以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
本发明中,设有将覆盖构件的四面包围起来的壳体,驱动线圈安装在壳体的内侧面,驱动用磁体安装在覆盖构件的侧面部的外侧面,传感器设置在覆盖构件的侧面部的内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驱动用磁体安装在构成可动组件外周面的覆盖构件的侧面部的外侧面,因此,与将驱动线圈安装在覆盖构件的侧面部的外侧面的情况相比,向驱动用线圈的供电可以不通到可动组件,因此能够简化布线。另外,由于将传感器设置在侧面部的内侧,因此能够在侧面部的外侧面上只设置驱动用磁体,从而通过设置较大的驱动用磁体,能够得到足够的驱动力。
本发明中,传感器可以是能够检测出以一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单轴陀螺传感器,将传感器设置在两个侧面部的各自的内侧或外侧,从而能够检测出以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和以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与传感器是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双轴陀螺传感器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传感器的结构。而在这种情况下,若将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部,则使可动组件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力容易得到平衡。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若将传感器分别设置在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部,则能够在与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平行的方向上实现可动组件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在与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平行的方向上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中,传感器也可以是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双轴陀螺传感器,将传感器设置在一个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从而能够检测出以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和以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另外,本发明中,传感器也可以是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三轴陀螺传感器,将传感器设置在一个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从而能够检测出以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和以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相机组件的倾斜。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与将单轴陀螺传感器设置在两个侧面部的各自的内侧或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实现可动组件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中,优选为摄影用光学装置具有用来安装传感器的基板,传感器设置在侧面部的内侧面与相机组件的外周面之间,基板沿着侧面部的内侧面设置。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与基板沿着相机组件的外周面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基板的安装面积。因此,能够在安装传感器的基板上,安装例如使可动组件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或控制电路等。另外,在沿着相机组件的外周面设置基板的情况下,在对覆盖构件安装相机组件之后,需要进行基板的布线处理等,但是在沿着侧面部的内侧面设置基板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进行与相机组件的布线处理等,因此能够简化相机组件的安装操作。
本发明中,优选为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可动组件摆动而使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对摆动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覆盖构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驱动电路设置在侧面部的内侧面与相机组件的外周面之间。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摄影用光学装置中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能够抑制驱动电路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噪声泄漏到覆盖构件的外部。
本发明中,优选为在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覆盖构件一端侧,形成用于将相机组件插入覆盖构件中的开口部,可动组件具有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覆盖开口部的第二覆盖构件。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即使用于将相机组件插入覆盖构件中的开口部形成在覆盖构件上,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可动组件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驱动电路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噪声泄漏到覆盖构件的外部。
本发明中,优选为驱动电路与接地的覆盖构件和/或第二覆盖构件电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与驱动电路没有和接地的覆盖构件和/或第二覆盖构件电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驱动电路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噪声泄漏到覆盖构件的外部。而且,还能够抑制驱动电路所产生静电。
本发明中,优选为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成为可动组件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支点部设置在可动组件的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覆盖构件形成为在被拍摄体一侧有底部的带底的大致四边形筒状,在覆盖构件的位于设置有传感器的侧面部与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或向覆盖构件内侧凹陷的台阶部。通常,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相机组件的光轴向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倾斜的角度、与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相机组件的光轴向未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倾斜的角度相等,其中,未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与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相对于光轴位于相反侧。因此,与在位于设置有传感器的侧面部和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没有形成倒角部或台阶部的情况相比,若在位于设置有传感器的侧面部与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或台阶部,则即使支点部与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之间的距离、比支点部与未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之间的距离因设置传感器而相应延长,但也能够缩短从支点部到位于设置有传感器的侧面部与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小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位于设置有传感器的侧面部与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摆动量,能够缩小位于设置有传感器的侧面部和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与其它构成部件之间用来防止干扰的间隙。从而能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中,优选为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可动组件摆动而使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成为可动组件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当从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支点部设置在可动组件的轮廓中心与光轴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从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优选为将支点部设置在光轴通过的位置上。在以从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的形状成为例如大致四边形的方式形成可动组件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相机组件的光轴向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倾斜的角度、与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相机组件的光轴向未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倾斜的角度相等,其中,未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与设置传感器的侧面部一侧相对于光轴位于相反侧。因此,当从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若支点部被设置成使得支点部与光轴一致,则能够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可动组件的倾斜角度为最小。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摄影用光学装置能够稳定地修正相机抖动并且能够实现薄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E-E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摄影用光学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的F-F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传感器的图。
标号说明
1 摄影用光学装置
2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组件)
4 传感器
5 支承体
6 摆动驱动机构(相机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10 驱动用磁体
11 驱动用线圈
12 覆盖构件
12a 底部
12b 侧面部
12e、12f 倒角部
12g 开口部
13 下部覆盖构件(第二覆盖构件)
15 基板
16 驱动IC(驱动电路、相机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17 控制IC(相机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18 可动组件
21 板簧(相机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22 支点部(相机抖动修正机构的一部分)
CM 轮廓中心
L 光轴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1 被拍摄体一侧
Z2 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摄影用光学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E-E剖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2的F-F剖面的剖视图。图3中,省略了壳体9的图示。
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所示,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定义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将图1的X1方向一侧设为“右”侧,X2方向一侧设为“左”侧,Y1方向一侧设为“前”侧,Y2方向一侧设为“后”侧,Z1方向一侧设为“上”侧,Z2方向一侧设为“下”侧。在本方式中,Z方向(上下方向)与不进行摆动时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光轴L的方向(光轴方向)一致,但由于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最大摆动角度很小(例如2°左右),因此即使是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摆动时,上下方向仍与光轴方向基本一致。此外,本方式中,左右方向(X方向)是与光轴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一方向,前后方向(Y方向)是与光轴方向和左右方向大致正交的第二方向。
本方式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是装载在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上的小型且薄型的照相机,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具体而言,摄影用光学装置1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看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大致四棱柱形。而且,摄影用光学装置1形成为其外周面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的大致四棱柱形。
如图1~图4所示,该摄影用光学装置1包括:作为装载有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的透镜驱动装置2;用于检测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的两个传感器4;支承透镜驱动装置2的支承体5;以及使透镜驱动装置2摆动而使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6。
支承体5具有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下表面的底座8、及构成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前后左右外周面的壳体9。摆动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用磁体10、和与驱动用磁体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线圈11。本方式的摆动驱动机构6具有四个驱动用磁体10和四个驱动用线圈11。
透镜驱动装置2中,如上所述,装载有透镜和摄像元件。具体而言,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上端侧装载透镜,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端侧装载摄像元件。透镜驱动装置2上还装载有用于在光轴方向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机构。该透镜驱动机构例如由驱动用线圈和驱动用磁体构成。
本方式中,如上所述,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端侧装载摄像元件,对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上方的被拍摄体进行摄影。即,本方式中,上侧(Z1方向一侧)是被拍摄体一侧(物体一侧),下侧(Z2方向一侧)是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摄像元件一侧)。
透镜驱动装置2的整体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具体而言,透镜驱动装置2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看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大致四棱柱形。而且,透镜驱动装置2设置成其外周面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后左右侧面都被覆盖构件12覆盖,透镜驱动装置2的下表面被作为第二覆盖构件的下部覆盖构件13覆盖。本方式的覆盖构件12和下部覆盖构件13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而且,覆盖构件12和下部覆盖构件13由磁性材料形成。具体而言,覆盖构件12和下部覆盖构件13由具有导电性和磁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本方式的覆盖构件12和/或下部覆盖构件13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装载于移动设备上时接地。下部覆盖构件13也可以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覆盖构件12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看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大致四边形筒状。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覆盖构件12形成为具有构成上端部的底部12a、和与光轴L大致平行的四个侧面部12b的带底的大致四边形筒状,且覆盖构件12的下端侧开口。覆盖构件12还设置成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部12b与左右方向大致平行、且相互平行的另两个侧面部12b与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在底部12a上形成有供光轴L通过的圆形的通孔12c。在覆盖构件12的下端,形成有向前后方向的外侧及左右方向的外侧扩展的凸缘部12d。在四个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外侧面上,如图4所示,固定着驱动用磁体10。
如图4所示,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与设置在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以及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与两个面相连续的较宽的间隙,即,形成有连续的传感器设置用空间。另一方面,透镜驱动装置2的左侧面与设置在左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靠近设置,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侧面与设置在前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靠近设置。
在位于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如图2、图3所示,形成有倒角部12e。即,底部12a的右端部分变成从左到右以平缓的角度θ向下侧倾斜的倒角部12e。该倒角部12e如图3所示,形成在底部12a的右端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中。角度θ是即使包括覆盖构件12在内的后述可动组件18以后述的支点部22为支点进行摆动,覆盖构件12和其它构成部件也不会发生接触的角度。
同样,在位于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如图3所示,形成有倒角部12f。即,底部12a的后端部分变成从前往后以平缓的角度θ向下侧倾斜的倒角部12f。该倒角部12f形成在底部12a的后端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整个区域中。
如上所述,覆盖构件12的下端侧是开口的。即,在覆盖构件12的下端侧形成有开口部12g(参照图2)。在组装摄影用光学装置1时,透镜驱动装置2从该开口部12g插入覆盖构件12的内部。
下部覆盖构件13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板状,并固定在凸缘部12d上,以将覆盖构件12的开口部12g覆盖。在下部覆盖部件13上,如图2所示,形成有向下侧凹陷的用来安装透镜驱动装置2的安装部13a。在安装部13a的中心处,形成有以光轴L为中心呈圆环状且向下侧凹陷的圆环状凹部13b。在下部覆盖构件13的下表面上的圆环状凹部13b中,固定着凸起抵接构件14,与形成在底座8上的后述支点凸起8a相抵接。
在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的内侧设置有两个传感器4。即,在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与透镜驱动装置2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两个传感器4。具体而言,其中一个传感器4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与设置在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前端侧,而另一个传感器4则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左端侧。即,在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和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而且,两个传感器4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侧面与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中,以使其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侧面与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中不会发生松动(即,传感器4跟着透镜驱动装置2移动)。
传感器4是陀螺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具体而言,传感器4是能够检测出以一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单轴陀螺传感器。另外,传感器4形成为扁平的大致板状。本方式的传感器4能够检测出以与其扁平方向(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H(参照图4)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设置在位于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的传感器4能够检测出以前后方向(Y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设置在位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的传感器4能够检测出以左右方向(X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也就是说,本方式中,利用两个传感器4,能够检测出以左右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和以前后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
两个传感器4安装在基板15上。本方式的基板15是柔性印刷基板(FPC)。该基板15如图4所示,沿着侧面部12b的内侧面设置。即,将基板15粘贴到设置在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和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上,通过将基板15的一个平面粘贴到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从而使基板15沿着侧面部12b的两个内侧面进行走线。因此,基板15的上述平面设置在光轴方向上,而设置在基板15上的传感器安装在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上。然后,基板15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下端侧进行走线,例如从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左侧面伸出。
基板15上除了安装两个传感器4之外,还安装有用来驱动摆动驱动机构6的驱动IC(驱动电路)16、和用来控制摆动驱动机构6的控制IC(控制电路)17。本方式中,如图4所示,两个传感器4和驱动IC16及控制IC17安装在基板15的同一面上,驱动IC16和控制IC17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与透镜驱动装置2的外周面之间。具体而言,驱动IC16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右端侧,控制IC17则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与设置在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后端侧。
另外,基板15上还安装有用来对装载在透镜驱动装置2上的摄像元件、摆动驱动机构6进行驱动控制的调节器、电阻、电容等。另外,驱动IC16和控制IC17与摄影用光学装置1装载在移动设备上时接地的覆盖构件12和/或下部覆盖构件13电连接。即,在基板15上形成有用于将驱动IC16和控制IC17接地的接地用电路图案等,而形成了该接地用电路图案的部分在与覆盖构件12或下部覆盖构件13相抵接的状态下用螺钉固定,从而使接地用电路图案与覆盖构件12或下部覆盖构件13电连接。另外,本方式中,驱动IC 16与控制IC17是分别形成的,但驱动IC16与控制IC17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本方式中,利用支承体5支承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覆盖构件12、下部覆盖构件13和凸起抵接构件14等,并使它们能够摆动。即,本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2、传感器4、覆盖构件12、下部覆盖构件13和凸起抵接构件14等构成相对于支承体能够摆动的可动组件18。。另外,本方式中,覆盖构件12构成可动组件18的外周面。
支承体5除了具有底座8和壳体9之外,还具有用来保持驱动用线圈11的线圈支架20。在线圈支架20上固定着用来支承可动组件18使其能够摆动的板簧21。
壳体9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看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大致四边形筒状。具体而言,壳体9形成为具有构成上端部的底部9a、和与光轴L大致平行的筒部9b的带底的大致四边形筒状,且壳体9的下端侧开口。另外,壳体9设置成使构成筒部9b的四个侧面部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且包围覆盖构件12的四面。在底部9a上形成有供光轴L通过的圆形的通孔9c。
底座8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板状,并固定在线圈支架20的下端侧,以覆盖形成在壳体9的下端侧的开口部。在底座8的底部的大致中心处,如图2所示,形成向上侧凸起的成为可动组件18的摆动支点的大致半球面状的支点凸起8a。支点凸起8a与凸起抵接构件14的下表面相抵接。另外,支点凸起8a被设置成使光轴L通过其中心。
本方式中,利用支点凸起8a和凸起抵接构件14,构成成为可动组件18的摆动中心(透镜驱动装置2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22。即,在可动组件18的下侧,设置有成为可动组件18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22。该支点部22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通过的位置上。
线圈支架20形成为在从光轴方向看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的大致四边形筒状。具体而言,线圈支架20的上端和下端均开口,且形成为具有与光轴L大致平行的筒部20a的大致四边形筒状。该线圈支架20固定在壳体9的上端侧。在构成筒部20a的四个侧面部上,分别固定有驱动用线圈11。而且,构成筒部20a的四个侧面部设置成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即,驱动线圈11经由固定在壳体9上的线圈支架20而安装在壳体9的内侧面上。
板簧21的整体形成为大致正方形。该板簧21包括保持可动组件18的保持部、固定在线圈支架20上的固定部、和将保持部与固定部连结起来的弹簧部。保持部固定在覆盖构件12的凸缘部12d上,固定部固定在线圈支架20的下端侧。
驱动用磁体10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该驱动用磁体10固定在四个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外侧面上,而与驱动用线圈11相向,且设置在壳体9的内部。特别是其中的两个侧面部12b,在这两个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上通过基板15设置传感器4,并且在这两个侧面部12b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驱动用磁体10,传感器4和驱动用磁体10以在与侧面部12b正交的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内侧面和外侧面。驱动用磁体10与透镜驱动装置2一起摆动。如上所述,覆盖构件12由磁性材料形成,覆盖构件12实现驱动用磁体10的后磁轭(back yoke)功能。
本方式中,对固定在覆盖构件12的左右侧面部12b的驱动用磁体10进行磁化,使得形成在驱动用磁体10的右面的磁极和形成在左面的磁极不同。同样,对固定在覆盖构件12的前后侧面部12b的驱动用磁体10进行磁化,使得形成在驱动用磁体10的前面的磁极和形成在后面的磁极不同。
驱动用线圈11是将熔敷线卷绕成空芯状(即没有线圈骨架等线圈芯)的空芯线圈,该熔敷线具有用来被覆导线外周的绝缘被膜、和进一步被覆绝缘被膜外周的熔敷被膜。该驱动用线圈11由熔敷线卷绕成大致长方形而形成。而且,驱动用线圈11逐个地固定在构成线圈支架20的筒部20a的四个侧面部。
如图2所示,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在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相向设置。具体而言,为了在可动组件18以支点部22为支点进行摆动的情况下,驱动用磁体10与驱动用线圈11也不会发生接触,使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在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相向设置。本方式中,当没有向驱动用线圈11供给电流时,如图2所示,可动组件18位于相对于支承体5没有发生倾斜的中立位置。
本方式中,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在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相向设置,利用在左右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产生使可动组件18以前后方向为摆动的旋转轴方向而进行摆动(即,使可动组件18绕着Y轴摆动)的驱动力。而利用在前后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产生使可动组件18以左右方向为摆动的旋转轴方向而进行摆动(即,使可动组件18绕着X轴摆动)的驱动力。
如上所述,本方式中,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与设置在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以及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与两个面相连续的较宽的间隙,即,形成有连续的传感器设置用空间,并且,透镜驱动装置2的左侧面与设置在左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靠近设置,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侧面与设置在前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靠近设置。具体而言,侧面部12b的连续的两个内侧面与透镜驱动装置2的两个侧面相抵接、或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进行固定,透镜驱动装置2与覆盖构件12可靠地形成为一体,并且能够可靠地确保传感器设置用空间。
因此,如图4所示,在从光轴方向看时,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与可动组件18的轮廓的中心(轮廓中心)CM并不一致,而是产生了偏移。另外,本方式中,在从光轴方向看时,在左右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所产生的驱动力的动力中心CX、在前后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所产生的驱动力的动力中心CY、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都不一致,彼此产生了偏移。本方式中,在从光轴方向看时,可动组件18的中心CM与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中心大致一致。
采用以上结构的摄影用光学装置1中,当传感器4检测出相机抖动时,便基于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向驱动用线圈11供给电流,使可动组件18以支点部22为中心进行摆动,以使光轴L倾斜,从而修正相机抖动。
此外,本方式中,利用由支点凸起8a和凸起抵接构件14构成的支点部22、摆动驱动机构6、驱动IC16、控制IC17和板簧21等,构成相机抖动修正机构,使可动组件18相对于支承体5进行摆动(即,使透镜驱动装置2进行摆动),以使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倾斜,从而修正相机抖动。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本方式中,利用构成可动组件18的传感器4检测出构成可动组件18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倾斜,并基于该传感器4的检测结果,使可动组件18进行摆动,从而修正相机抖动。即,本方式中,倾斜的检测对象和相机抖动修正时的控制对象相同,都成为可动组件18。因此,本方式能够稳定地修正相机抖动。
而且,本方式中,传感器4设置在与光轴L大致平行的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的内侧。因此,即使是在可动组件18中装载传感器4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光轴方向实现可动组件18的小型化(即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薄型化。
本方式中,在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和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即,在彼此相邻的两个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因此,与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的情况、或在设置在前后两侧的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的情况相比,在左右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所产生的驱动力、与在前后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所产生的驱动力容易得到平衡。
本方式中,设有将覆盖构件12的四面包围起来的壳体9,驱动线圈11安装在壳体9的内侧面,驱动用磁体10安装在侧面部12b的外侧面,传感器4则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内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由于驱动用磁体10安装在构成可动组件18外周面的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的外侧面,因此,与将驱动线圈11安装在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的外侧面的情况相比,向驱动用线圈11的供电也可以不通到可动组件18,因此能够简化布线。另外,由于将传感器4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内侧,因此能够在侧面部12b的外侧面上只设置驱动用磁体10,从而通过设置较大的驱动用磁体10,能够得到足够的驱动力。
本方式中,传感器4是能够检测出以一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单轴陀螺传感器。因此,与传感器4是例如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双轴陀螺传感器等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传感器4的结构。
本方式中,基板15沿着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和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进行走线。因此,与基板15沿着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和后侧面进行走线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基板15的安装面积。因此,能够将传感器4、以及驱动IC16和控制IC17等都安装到基板15的同一面上。另外,在沿着相机组件的外周面设置基板的情况下,在对覆盖构件安装相机组件之后,需要进行基板的布线处理等,但是在沿着侧面部的内侧面设置基板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进行与相机组件的布线处理等,因此能够简化相机组件的安装操作。
本方式中,覆盖构件12和下部覆盖构件13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另外,驱动IC16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与透镜驱动装置2的外周面之间。因此,在摄影用光学装置1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能够抑制驱动IC16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噪声泄漏到覆盖构件12和下部覆盖构件13的外部。
本方式中,驱动IC16和控制IC17经由形成在基板15上的接地用电路图案,与摄影用光学装置1装载在移动设备上时接地的覆盖构件12和/或下部覆盖构件13电连接。即,驱动IC16和控制IC17经由形成在基板15上的接地用电路图案、覆盖构件12和/或下部覆盖构件13接地。因此,与驱动IC16和控制IC17没有和接地的覆盖构件12和/或第二覆盖构件13电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驱动IC16所产生的高频电磁噪声泄漏到覆盖构件12和下部覆盖构件13的外部。还能够抑制驱动IC16和控制IC17所产生静电。
这里,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的倾斜角度通常在前后左右任一方向都是相同的。本方式中,在位于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12e,在位于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12f。即,在位于内侧设置有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12e、12f。因此,本方式中,即使支点部22与设置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之间的距离相比支点部22与没有设置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之间的距离因设置了传感器4而相应增大,但与在位于设置有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没有形成倒角部12e、12f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设置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到支点部22的距离。因此,本方式中,能够减小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位于设置有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的摆动量,能够缩小位于设置有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和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与其它构成部件之间用来防止干扰的间隙。从而,本方式能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本方式中,由于支点部22设置在光轴L通过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可动组件18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即,由于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光轴L的倾斜角度通常在前后左右任一方向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当支点部22没有设置在光轴L通过的位置上时,需要使可动组件18向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某一个方向倾斜的角度大于向其它方向倾斜的角度,但本方式中并不需要这样。因此,本方式中,能够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可动组件18的倾斜角度为最小,从而能够在光轴方向上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小型化。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方式是本发明优选方式的一个例子,但不限于此,在不变更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方式中,两个传感器4能够检测出以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H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但其它也可以如图5(A)所示,例如两个传感器4的其中一个能够检测以其厚度方向V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侧面与设置在前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以及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分别设置传感器4。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利用设置在位于前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的传感器4来检测以前后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利用设置在位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的传感器4来检测以左右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前侧面与设置在前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以及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形成有较宽的间隙,并且,透镜驱动装置2的左侧面与设置在左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靠近设置,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与设置在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靠近设置。因此,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实现可动组件18的小型化,从而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小型化。
也可以使两个传感器4都能检测以其厚度方向V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设置在位于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的传感器4来检测以左右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用设置在位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的传感器4来检测以前后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
上述方式中,传感器4是能够检测出以一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单轴陀螺传感器。除此之外,传感器4也可以是例如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双轴陀螺传感器。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传感器4也可以是能够检测出以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H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以及以其厚度方向V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双轴陀螺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一个传感器4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即可。因此,这种情况与以上所述的方式相比,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实现可动组件18的小型化。还能简化基板15的结构。
此外,传感器4也可以是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三轴陀螺传感器。具体而言,传感器4也可以是能够检测出以与其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H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以其厚度方向V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以及以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和厚度方向V这两个方向都正交的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三轴陀螺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只要将一个传感器4设置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后侧面与设置在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之间即可。因此,这种情况与以上所述的方式相比,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实现可动组件18的小型化。还能简化基板15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不检测以上下方向(Z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
另外,无论传感器4是双轴陀螺传感器,还是三轴陀螺传感器,都只要在两个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即可。而且,无论传感器4是双轴陀螺传感器,还是三轴陀螺传感器,若在一个侧面部12b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则最好是在与摄影用光学装置1会频繁发生相机抖动的方向正交的侧面部12b的内侧设置传感器4。例如,当摄影用光学装置1频繁发生前后方向的相机抖动时(例如,以左右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频繁发生时),最好将传感器4设置在位于后侧(或前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这时,由于在频繁发生相机抖动的方向上,能够增大固定在设置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上的驱动用磁体10与支点部22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提高摆动驱动机构6在频繁进行修正的方向上的驱动力。
上述方式中,基板15沿着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和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的内侧面进行走线。除此之外,基板15也可以例如沿着透镜驱动装置2的右侧面和后侧面进行走线。另外,上述方式中,传感器4是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内侧,但传感器4也可以设置在侧面部12b的外侧。例如,也可以在沿着侧面部12b的外侧面设置的基板15上安装传感器4。
上述方式中,在位于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12e,在位于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12f。除此之外,也可以例如在位于设置于右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和位于设置于后侧的侧面部12b与底部12a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向覆盖构件12的内侧凹陷的台阶部,来代替倒角部12e、12f。
上述方式中,具有相同形状的驱动用磁体10分别固定在四个侧面部12b的各自的外侧面上。除此之外,也可以例如使内侧设置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的外侧面上固定的驱动用磁体10的厚度,比内侧没有设置传感器4的侧面部12b的外侧面上固定的驱动用磁体10的厚度要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实现摄影用光学装置1的小型化。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在从光轴方向看时,能够使得在左右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之间的动力中心CX、在前后方向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之间的动力中心CY与光轴L一致。
上述方式中,装载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是还装载有用来沿光轴方向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机构的透镜驱动装置2。除此之外,装载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也可以例如不装载透镜驱动机构。
上述方式中,在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上固定驱动用磁体10,而在壳体9上通过线圈支架来固定驱动用线圈11。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覆盖构件12的侧面部12b上固定驱动用线圈11,而在壳体9上直接或通过规定的安装构件来固定驱动用磁体10。
上述方式中,示出了驱动线圈11通过固定在壳体9上的线圈支架20而安装在壳体9的内侧面上的例子,但也可以不使用支架线圈20,而将驱动线圈直接安装在壳体9的内侧面上。
上述方式中,支点部22设置在光轴L通过的位置上。除此之外,也可以例如在从光轴方向看时,支点部22设置在可动组件18的轮廓中心CM与光轴L之间。即,也可以在从光轴方向看时,支点部22设置在将轮廓中心CM与光轴L连接起来的虚拟线上或虚拟线附近。。也可以在从光轴方向看时,支点部22设置在由左右方向上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之间的动力中心CX、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磁体10和驱动用线圈11之间的动力中心CY、和光轴L这三者形成的虚拟三角形(参照图4)内。如上所述,若将支点部22设置在光轴L通过的位置上,则能够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可动组件18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另一方面,当从光轴方向看时,若动力中心CX、CY与支点部22一致,则能够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摆动驱动机构6的动力为最小。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既能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可动组件18的倾斜角度变小,又能够使得进行相机抖动修正时所要求的摆动驱动机构6的动力减小。
上述方式中,安装传感器4的基板15是具有柔性的FPC,但安装传感器4的基板也可以是由玻璃环氧材料等形成的刚性较大的基板。另外,上述方式中,在安装传感器4的基板15上安装了驱动IC16和控制IC17,但安装传感器4的基板15和安装驱动IC16及控制IC17的基板也可以是不同的基板。
上述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2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但透镜驱动装置2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以外的大致多棱柱形或大致圆柱形。另外,上述方式中,覆盖构件12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筒状,但覆盖构件12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筒状以外的大致多边形筒状或大致圆筒状。
Claims (20)
1.一种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装载了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相机组件的可动组件;支承所述可动组件的支承体;以及使所述可动组件摆动来使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相对于所述支承体倾斜从而修正相机抖动的相机抖动修正机构,
所述可动组件包括:用来检测出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的传感器;以及构成所述可动组件的外周面的覆盖构件,
所述覆盖构件具有与所述光轴大致平行的侧面部,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所述可动组件摆动而使所述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
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用磁体、和与所述驱动用磁体相向设置的驱动用线圈,
所述驱动用磁体或所述驱动用线圈安装在所述侧面部的外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构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筒状,具有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所述侧面部、和与第二方向平行的两个所述侧面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大致正交,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这两个方向都大致正交,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能够检测出以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以及以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所述覆盖构件的四面包围起来的壳体,
所述驱动线圈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所述驱动用磁体安装在所述侧面部的外侧面,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能够检测出以一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单轴陀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两个所述侧面部各自的内侧或外侧,从而能够检测出以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和以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双轴陀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一个所述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从而能够检测出以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和以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是能够检测出以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倾斜的三轴陀螺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一个所述侧面部的内侧或外侧,从而能够检测出以所述第一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和以所述第二方向为旋转轴方向的所述相机组件的倾斜。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所述传感器的基板,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相机组件的外周面之间,
所述基板沿着所述侧面部的内侧面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所述可动组件摆动而使所述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用来驱动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
所述覆盖构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相机组件的外周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所述覆盖构件的一端侧,形成用于将所述相机组件插入所述覆盖构件中的开口部,
所述可动组件具有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二覆盖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与接地的所述覆盖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覆盖构件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成为所述可动组件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
所述支点部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
所述覆盖构件形成为在被拍摄体一侧有底部的带底的大致四边形筒状,
在所述覆盖构件的位于设置有所述传感器的所述侧面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或向所述覆盖构件的内侧凹陷的台阶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所述可动组件摆动而使所述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成为所述可动组件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
所述支点部在从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轮廓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在从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设置在所述光轴通过的位置上。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所述可动组件摆动而使所述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用来驱动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电路,
所述覆盖构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侧面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相机组件的外周面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上的所述覆盖构件的一端侧,形成用于将所述相机组件插入所述覆盖构件中的开口部,
所述可动组件具有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二覆盖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与接地的所述覆盖构件和/或所述第二覆盖构件电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成为所述可动组件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
所述支点部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与被拍摄体相反的一侧,
所述覆盖构件形成为在被拍摄体一侧有底部的带底的大致四边形筒状,
在所述覆盖构件的位于设置有所述传感器的所述侧面部与所述底部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倒角部或向所述覆盖构件的内侧凹陷的台阶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抖动修正机构具有使所述可动组件摆动而使所述光轴倾斜的摆动驱动机构、以及成为所述可动组件的摆动中心的支点部,
所述支点部在从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设置在所述可动组件的轮廓中心与所述光轴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摄影用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点部在从所述相机组件的光轴方向看时,设置在所述光轴通过的位置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98746 | 2009-04-15 | ||
JP2009098746A JP5357614B2 (ja) | 2009-04-15 | 2009-04-15 | 撮影用光学装置 |
PCT/JP2010/002571 WO2010119649A1 (ja) | 2009-04-15 | 2010-04-08 | 撮影用光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8330A true CN102388330A (zh) | 2012-03-21 |
CN102388330B CN102388330B (zh) | 2014-02-26 |
Family
ID=4298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17056.8A Active CN102388330B (zh) | 2009-04-15 | 2010-04-08 | 摄影用光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06617B2 (zh) |
JP (1) | JP5357614B2 (zh) |
CN (1) | CN102388330B (zh) |
WO (1) | WO2010119649A1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5313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艾思路森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准透镜的光轴并且组装摄像头模块的装置和方法 |
CN106896621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调整可动体的倾斜的方法 |
CN107167894A (zh) * | 2013-05-27 | 2017-09-15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自动变焦摄像头及带摄像头的电子装置 |
CN108881679A (zh) * | 2017-05-15 | 2018-11-2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系统 |
CN110500479A (zh) * | 2018-05-18 | 2019-11-26 |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带动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
CN112136313A (zh) * | 2018-05-14 | 2020-12-25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相机模块和包含该相机模块的相机 |
CN113448055A (zh) * | 2015-11-02 | 2021-09-28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
US11156799B2 (en) | 2013-10-04 | 2021-10-26 | Kwok Sing Cheng | Lens driving apparatus |
CN113669563A (zh) * | 2020-04-30 | 2021-11-19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两轴倾斜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13669563B (zh) * | 2020-04-30 | 2025-02-14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两轴倾斜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172856B2 (en) * | 2011-03-29 | 2015-10-2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olded imaging path camera |
JP5624529B2 (ja) | 2011-09-27 | 2014-11-12 | 株式会社東芝 | 手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
WO2014069251A1 (ja) * | 2012-10-31 | 2014-05-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KR102079758B1 (ko) | 2012-12-14 | 2020-02-20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
KR101498356B1 (ko) * | 2013-03-14 | 2015-03-11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렌즈 액츄에이터 |
EP3088931B1 (en) | 2015-04-30 | 2024-09-04 | LG Innotek Co., Ltd. | Lens mo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JP6565340B2 (ja) * | 2015-05-29 | 2019-08-28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TWI775851B (zh) * | 2017-05-17 | 2022-09-01 |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 驅動機構 |
CN107508938B (zh) | 2017-09-06 | 2020-06-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
US10401590B2 (en) | 2017-11-07 | 2019-09-03 | Google Llc | Embeddable camera with lens actuator |
US11190085B2 (en) * | 2017-12-07 | 2021-11-30 | Tdk Taiwan Corp. | Multi-lens camera system and driving mechanism thereof |
TWI730781B (zh) | 2020-05-22 | 2021-06-11 |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驅動模組與電子裝置 |
CN214586259U (zh) * | 2020-07-24 | 2021-11-02 |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 |
CN112822368B (zh) * | 2021-01-06 | 2022-07-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KR20220157809A (ko) * | 2021-05-21 | 2022-11-2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카메라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82757A (ja) * | 1994-09-09 | 1996-03-26 | Canon Inc | 2軸光束駆動装置 |
JP2004153503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Ngk Insulators Ltd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角速度センサ部品の筐体への実装構造 |
JP2008003130A (ja) * | 2006-06-20 | 2008-01-10 | Fujifilm Corp |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影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61111B2 (ja) * | 2004-07-07 | 2011-03-3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振れ補正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JP2007139965A (ja) * | 2005-11-16 | 2007-06-07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駆動装置 |
JP2007310084A (ja) | 2006-05-17 | 2007-11-29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可動光学装置 |
US8089694B2 (en) * | 2007-08-24 | 2012-01-03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Optical device stabilizer |
KR100935315B1 (ko) * | 2008-06-09 | 2010-01-0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모듈의 손떨림 보정장치 |
US8249440B2 (en) * | 2008-10-01 | 2012-08-21 |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Multi-drive mechanism lens actuator |
US8279289B2 (en) * | 2008-10-14 | 2012-10-02 |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ng function |
-
2009
- 2009-04-15 JP JP2009098746A patent/JP535761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4-08 WO PCT/JP2010/002571 patent/WO201011964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4-08 CN CN201080017056.8A patent/CN102388330B/zh active Active
- 2010-04-08 US US13/257,402 patent/US840661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82757A (ja) * | 1994-09-09 | 1996-03-26 | Canon Inc | 2軸光束駆動装置 |
JP2004153503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Ngk Insulators Ltd |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角速度センサ部品の筐体への実装構造 |
JP2008003130A (ja) * | 2006-06-20 | 2008-01-10 | Fujifilm Corp |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影機器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67894A (zh) * | 2013-05-27 | 2017-09-15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自动变焦摄像头及带摄像头的电子装置 |
CN107167894B (zh) * | 2013-05-27 | 2019-09-10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自动变焦摄像头及带摄像头的电子装置 |
US11156799B2 (en) | 2013-10-04 | 2021-10-26 | Kwok Sing Cheng | Lens driving apparatus |
CN104735313A (zh) * | 2013-12-19 | 2015-06-24 | 艾思路森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准透镜的光轴并且组装摄像头模块的装置和方法 |
CN104735313B (zh) * | 2013-12-19 | 2019-05-03 | 艾思路森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准透镜的光轴并且组装摄像头模块的装置和方法 |
CN113448055A (zh) * | 2015-11-02 | 2021-09-28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
CN113448055B (zh) * | 2015-11-02 | 2024-03-19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括该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
CN106896621A (zh) * | 2015-12-21 | 2017-06-27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调整可动体的倾斜的方法 |
CN108881679A (zh) * | 2017-05-15 | 2018-11-23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系统 |
CN108881679B (zh) * | 2017-05-15 | 2020-09-29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光学单元以及光学系统 |
CN112136313A (zh) * | 2018-05-14 | 2020-12-25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相机模块和包含该相机模块的相机 |
CN110500479A (zh) * | 2018-05-18 | 2019-11-26 |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带动相机模组的防抖微型云台 |
CN113669563A (zh) * | 2020-04-30 | 2021-11-19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两轴倾斜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CN113669563B (zh) * | 2020-04-30 | 2025-02-14 |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 两轴倾斜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0250045A (ja) | 2010-11-04 |
WO2010119649A1 (ja) | 2010-10-21 |
US8406617B2 (en) | 2013-03-26 |
US20120020654A1 (en) | 2012-01-26 |
CN102388330B (zh) | 2014-02-26 |
JP5357614B2 (ja) | 2013-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88330B (zh) | 摄影用光学装置 | |
CN111510598B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7615160B (zh) | 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 |
JP6507628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JP6311434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端末 | |
CN102483557B (zh) | 相机驱动装置 | |
TWI743154B (zh) | 致動器、相機模組及配備相機的裝置 | |
US8319839B2 (en) | Optical image system | |
CN109683428B (zh) | 防抖定焦镜头模组及其控制方法 | |
TW201702718A (zh) |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 |
JP6492976B2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US20220206308A1 (en) |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
CN113711581B (zh) | 相机模块及光学装置 | |
US9964778B2 (en) | Camera lens module | |
CN104253940A (zh) | 稳定器和包含该稳定器的电子设备 | |
CN112068382A (zh) | 一种防抖马达 | |
CN212379695U (zh) | 一种防抖马达 | |
JP2017015772A (ja) |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 |
KR101588934B1 (ko) | 카메라 모듈 및 틸트 보정 방법 | |
US20230379563A1 (en) | Micro gimbal stabilizer (mgs) camera module | |
TW202242523A (zh) | 致動器裝置 | |
US20160246069A1 (en) | Camera lens module | |
KR20220131672A (ko) | 카메라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CN220673787U (zh) | 电路基板及光学单元 | |
JP2022134451A (ja) | 光学装置、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