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8552A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78552A CN102378552A CN2010102613204A CN201010261320A CN102378552A CN 102378552 A CN102378552 A CN 102378552A CN 2010102613204 A CN2010102613204 A CN 2010102613204A CN 201010261320 A CN201010261320 A CN 201010261320A CN 102378552 A CN102378552 A CN 1023785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s group
- heat
- electronic component
- air outlet
- heat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一热管及一风扇,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第二鳍片组,所述风扇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鳍片组设置于风扇的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鳍片组设置于风扇的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热管与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接触,所述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由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该第一鳍片组及第二鳍片组采用不同的材质设计,可达到节约成本,减轻重量等目的,并可使得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散热更加均匀。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一种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脑产品中,除了中央处理器外,晶片等其它电子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对中央处理器散热的同时,也需要对晶片等其它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常用的散热装置一般包括吸热板、热管、风扇及由散热鳍片堆叠形成的散热鳍片组,该吸热板与一设于电路板上的发热电子元件相贴合,以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给热管,通过热管传导至散热鳍片组,由散热鳍片组和风扇将热量散发出去。由于笔记本电脑内空间有限,趋向于紧凑结构设计,这就要求散热装置体积更小且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
传统上,同一散热鳍片组具有相同的材质,且同一散热鳍片组上的鳍片形状基本相同,但随着电脑内部空间大小和对散热需求的不同,此种设计已不能满足各电子元件散热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更小且散热较佳的散热装置。
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一热管及一风扇,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第二鳍片组,所述风扇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鳍片组设置于风扇的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鳍片组设置于风扇的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热管与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接触,所述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由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散热装置、一电路板、贴设于电路板上的一第一电子元件及一第二电子元件,该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一热管及一风扇,所述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第二鳍片组,所述风扇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鳍片组设置于风扇的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鳍片组设置于风扇的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热管与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接触,所述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由不同的材质制作而成,所述热管与所述一第一电子元件接触,所述第二鳍片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该第一鳍片组及第二鳍片组采用不同的材质设计,可达到节约成本,减轻重量等目的,并可使得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散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第一鳍片组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第二鳍片组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00
散热装置 10
热管 11
第一冷凝段 111
蒸发段 112
第二冷凝段 113
第一连接段 114
第二连接段 115
离心风扇 12
框体 121
进风口 1211
第一出风口 1212
第二出风口 1213
叶轮组 122
第一鳍片组 13
第一散热鳍片 131
第一气流通道 132
进风部 133
进风口 1331
第一顶板 1332
导流部 134
导流板 1341
第一出风部 135
第一底板 1351
第二出风部 136
第二顶板 1361
第二底板 137
通槽 138
连接片 139
第二鳍片组 14
第二散热鳍片 141
顶板 142
第一平板 1421
第二平板 1422
连接板 1423
底板 143
第二气流通道 144
进风口 145
出风口 146
第一吸热板 15
第二吸热板 16
中央处理器 20
晶片 30
电路板 4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其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该电子装置100包括一散热装置10、一中央处理器20、一晶片30和一电路板40,该中央处理器20和晶片30设置于该电路板40上,该散热装置10用于对中央处理器20及晶片30进行散热,该中央处理器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于该晶片3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该散热装置10包括一离心风扇12、绕设于离心风扇12外围的一热管11、与热管11相对两端配合的一第一鳍片组13及一第二鳍片组14、与中央处理器20贴设的一第一吸热板15及与晶片30贴设的一第二吸热板16。
该热管11呈扁平状,其包括位于热管11一端的一第一冷凝段111、位于热管11中部的一蒸发段112、位于热管11另一端的一第二冷凝段113、一连接该第一冷凝段111及蒸发段112的第一连接段114、一连接该蒸发段112及第二冷凝段113的第二连接段115。该第一冷凝段111、第一连接段114、蒸发段112、第二连接段115和第二冷凝段113依次连接成一整体。该第一冷凝段111与第二连接段115均为平直段且相互平行间隔设置。该第二冷凝段113亦为一平直段,其自第二连接段115一端弯折延伸,该第二冷凝段113垂直于该第一冷凝段111和第二连接段115且位于第一冷凝段111和第二连接段115一侧,并与第一冷凝段111间隔设置。第二冷凝段113较第一冷凝段111长。该第一连接段114为一上表面呈波浪状的弯折段,其与第二冷凝段113间隔相对,该第一连接段114自第一冷凝段111相对远离第二冷凝段113的一端朝向第二连接段115的方向向外倾斜延伸,且与蒸发段112的一端连接。该蒸发段112的另一端连接该第二连接段115,且该蒸发段112为一外凸的弧形管体。
该离心风扇12包括一框体121及设置于框体121内的一叶轮组122。该框体121大致为一内空的方形壳体,其具有一位于中部且贯穿的一进风口1211,该框体121还具有分别位于垂直相邻的两侧的一纵长的第一出风口1212及一纵长的第二出风口1213。该第一出风口1212、第二出风口1213及进风口1211连通设置。该第二出风口1213的长度较第一出风口1212短。
该第一鳍片组13设于该离心风扇12的第一出风口1212处,其由若干沿竖直方向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鳍片131组合形成,这些第一散热鳍片131间形成有若干第一气流通道132。如图3所示,该第一鳍片组13可划分为四部分,即一进风部133、一位于该进风部133下端的导流部134和位于该进风部133外侧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部135和第二出风部136。
该进风部133大致为一长方体,其顶部由一纵长的第一顶板1332封闭,其未封闭的内侧端的开口为进风口1331。该进风口1331抵靠于离心风扇12的第一出风口1212且其宽度及长度分别与第一出风口1212的宽度及长度相当,用以完全阻挡离心风扇12的第一出风口1212。该导流部134大致为与进风部133连通的一四棱台,其于该进风部133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该导流部134的外表面由一自进风部133的进风口1331所在的底部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的纵长的一导流板1341封闭,该导流板1341用于引导进入该进风部133的部分气流进入该导流部134。该第一出风部135大致为一三棱体,其自该进风部133的前侧上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该第一出风部135的底端由一纵长的第一底板1351封闭,其顶端形成一开放的、向下、向外倾斜的一出风面。
该第二出风部136与该导流部134相连通且自导流部134前侧下端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且大致为一长方体。该第二出风部136的下端与该导流部134的下端共面且由一纵长的第二底板137封闭。该第二出风部136的上端由一纵长第二顶板1361封闭。该第一底板1351及第二顶板1361平行相对且间隔设置。一向后凸设的弧形连接片139连接该第一底板1351及第二顶板1361的内侧端,从而与第一底板1351及第二顶板1361一起形成一纵长的通槽138。该通槽138用于收容该热管11的第二冷凝段113。
于本实施例中,该进风部133的纵截面类似于一长方形,该导流部134的纵截面类似于一倒立的梯形,该第一出风部135的纵截面大致为一三角形,该第二出风部136的截面也类似于一长方形。该导流板1341为一平面板体。于其它实施例中,该导流板134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改变。同时,为避免笔记本电脑内部元件因为空间的问题发生干涉的情况,该进风部133、导流部134、第一出风部135和第二出风部136也可为其它的形状。
该第二鳍片组14呈L形,其与该离心风扇12的第二出风口1213对应。如图4所示,该第二鳍片组14包括若干沿同一方向平行等距间隔设置的L形的第二散热鳍片141及连接这些第二散热鳍片141的一顶板142和一底板143。该顶板142呈阶梯状设置,其包括一纵长的的第一平板1421、自第一平板1421一侧向下垂直弯折的连接板1423及自连接板1423下端水平向外延伸的一第二平板1422。该第二平板1422位于该第一平板1421一侧下方且与第一平板1421平行设置。该第二平板1422用于承载该热管11的第一冷凝段111。该第一平板1421与第二平板1422之间的高度差,即该连接板1423的高度小于该热管11的第一冷凝段111的厚度。如此,该热管11的第一冷凝段111贴设于第二平板1422上后,其上端超出该第一平板1421。该底板143为一矩形且水平的面板。相邻的两个第二散热鳍片141与顶板142和底板143共同形成若干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144。该第二平板1422所在一端的开口为第二气流通道144的进风口145,相对一侧的另一开口为第二气流通道144的出风口146。该第二鳍片组14的进风口145抵靠于该离心风扇12的第二出风口1213且其高度略小于第二出风口1213的高度。该第二鳍片组14的出风口146的高度较离心风扇12的第二出风口1213高。
该第一鳍片组13和第二鳍片组14采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鳍片组13由金属铜制成,该第二鳍片组14由金属铝制成。由于金属铜的热传导性优于金属铝,故对产生热量大的中央处理器20上使用金属铜制成的第一鳍片组13;而对产生热量相对较小的晶片30上使用金属铝制成的第二鳍片组14。
该第一吸热板15和第二吸热板16均为矩形板体,其均为具有高传热性的材料制成,如铜等。
组装该电子装置100时,先将第一吸热板15紧贴该中央处理器20,将该第一吸热板15固定于该电路板40上。然后将第二吸热板16紧贴该晶片30也将其固定于该电路板40上。再将第一鳍片组13的进风部133的进风端抵靠于并完全遮盖该离心风扇12的第一出风口1212。此时,该第一鳍片组13的导流部134及第二出风部136超出该离心风扇12的第一出风口1212而位于第一出风口1212的下方。然后将第二鳍片组14的底板143紧贴该第二吸热板16,并使该第二鳍片组14的进风口145正对并遮蔽离心风扇12的第二出风口1213的下端,如此离心风扇12的第二出风口1213的上端未被遮蔽。最后将该热管11的第二冷凝段113收容于该第一鳍片组13的通槽138中,将热管11的第一冷凝段111紧贴在第二鳍片组14的第二平板1422上,从而遮蔽离心风扇12的第二出风口1213的上端。热管11的蒸发段112紧贴该第一吸热板15,该热管11的第一连接段114搁置于该离心风扇12的框体121上,第二连接段115悬空放置在该离心风扇12的框体121的一侧。
当该电子装置100在运行过程中,中央处理器20和晶片30会产生的热量。中央处理器20所产生的热量被该第一吸热板15吸收并传导至热管11的蒸发段112,然后经由热管11的第一连接段114及第二连接段115及第一冷凝段111、第二冷凝段113分别传到至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4。晶片30产生的热量被该第二吸热板16吸收,接着传导至第二鳍片组14。
由于该离心风扇12的叶轮组122的运作,气流从该框体121内的进风口1211进入,再从第一出风口1212和第二出风口1213流出,分别流向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4。流向第一鳍片组13的一部分气流直接从进风部133进入该第一出风部135,并直接从第一出风部135流出;另一部分气流由于导流板1341的导流作用,该另一部分气流从进风部133被导入到该导流部134,而后再进入第二出风部136并从第二出风部136流出,从而带走第一鳍片组13的热量。流向第二鳍片组14的气流直接从第二鳍片组14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144的进风口145流入而后自其出风口146流出,从而带走第二鳍片组14的热量。
第二鳍片组14吸收了晶片30产生的少量热量及中央处理器20所产生的部分热量。因第一冷凝段111较第二冷凝段113短,第二鳍片组14的长度较第一鳍片组13的长度短,且第二鳍片组14的传热能力比第一鳍片组13传热能力差,所以第二鳍片组14吸收的中央处理器20的热量较第一鳍片组13少,从而导致该第二鳍片组14所吸收的总的热量较该第一鳍片组13少。又因为,该离心风扇12的第一出风口1212较第二出风口1213长,自该第一出风口1212吹向第一鳍片组13的风量较自第二出风口1213吹向第二鳍片组14的风量大,从而带走该第一鳍片组13的热量较第二鳍片组14多,从而使该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4达到热量平衡。
本发明中该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4采用不同的材质设计,针对发热量大的中央处理器20进行散热的第一鳍片组13采用铜材质,可以充分将其热量散发;而针对发热量小的晶片30进行散热的第二鳍片组14由铝制成,可达到节约成本,减轻重量等目的;同时,本发明中采用热管11,将中央处理器20的热量同时传递至第一鳍片组13与第二鳍片组14,通过该热管11的传热分配,使该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4在任何时候均能达到热量平衡,共同协作以达到更快更及时地为发热量较大的中央处理器20散热,而同时发热量较小的晶片30的热量也能及时通过第二鳍片组14散发。
且由于第一鳍片组13和第二鳍片组14的形状可根据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的分配进行变更,使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散热更加均匀。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的散热装置10中的热管11、离心风扇12、第一鳍片组13及第二鳍片组14的形状和位置均可进行调整;该第一吸热板15和第二吸热板16的形状也不限定,中央处理器20和晶片30也可为其它电子元件,均可视实际的情况需求进行调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一热管及一离心风扇,所述离心风扇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鳍片组设置于离心风扇的第一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鳍片组设置于离心风扇的第二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位于中部的一蒸发段及位于两端的一第一冷凝段与一第二冷凝段,所述热管的第二冷凝段与第一冷凝段分别与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连接,所述第一鳍片组和第二鳍片组由不同的材质制成且第一鳍片组的热传导性高于第二鳍片组的热传导性,所述蒸发段用于与一第一电子元件热接触,所述第二鳍片组用于与一发热量小于第一电子元件的第二电子元件热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组由铜材质制成,所述第二鳍片组由铝材质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组包括一完全遮盖所述离心风扇的第一出风口的进风部、一位于该进风部下端的导流部和位于该进风部的外侧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部和第二出风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组内形成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的形状与所述热管的第二冷凝段相匹配,用于收容所述热管的第二冷凝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包括有一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引导进入所述进风部的气流进入到所述导流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鳍片组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鳍片,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呈L形,所述第二鳍片组具有一水平的顶板,所述热管的第一冷凝段贴附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组的顶板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进一步包括第一吸热板和第二吸热板,所述第一吸热板贴附于所述热管的蒸发段,所述第二吸热板贴附所述第二鳍片组的底面,所述第一吸热板和第二吸热板分别用于与第一电子元件和第二电子元件热接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段较第二冷凝段短,所述第二鳍片组的长度较第一鳍片组的长度短。
9.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一电路板、设于电路板上的一第一电子元件及一第二电子元件,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的发热量小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的发热量,所述热管的蒸发段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热接触,所述第二鳍片组与所述第二电子元件热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元件为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二电子元件为晶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1320.4A CN102378552B (zh) | 2010-08-24 | 2010-08-24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61320.4A CN102378552B (zh) | 2010-08-24 | 2010-08-24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8552A true CN102378552A (zh) | 2012-03-14 |
CN102378552B CN102378552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5796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6132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8552B (zh) | 2010-08-24 | 2010-08-24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78552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2433A (zh) * | 2016-05-11 | 2016-10-26 | 北京文本至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铜管新型冷凝系统 |
CN109413931A (zh) * | 2017-08-18 | 2019-03-01 |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10602928A (zh) * | 2019-09-24 | 2019-12-20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一种密闭机箱局部强化散热装置 |
CN110750027A (zh) * | 2019-09-29 | 2020-02-04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投影仪 |
TWI825429B (zh) * | 2021-06-11 | 2023-12-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散熱結構及電子裝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43436A1 (en) * | 2006-08-21 | 2008-02-21 |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 Thermal module |
CN201352893Y (zh) * | 2009-02-19 | 2009-11-25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201374893Y (zh) * | 2009-01-23 | 2009-12-30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101739106A (zh) * | 2008-11-25 | 2010-06-16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随流场的风速最佳化设计的散热器 |
-
2010
- 2010-08-24 CN CN201010261320.4A patent/CN10237855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043436A1 (en) * | 2006-08-21 | 2008-02-21 |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 Thermal module |
CN101739106A (zh) * | 2008-11-25 | 2010-06-16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随流场的风速最佳化设计的散热器 |
CN201374893Y (zh) * | 2009-01-23 | 2009-12-30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N201352893Y (zh) * | 2009-02-19 | 2009-11-25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52433A (zh) * | 2016-05-11 | 2016-10-26 | 北京文本至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铜管新型冷凝系统 |
CN109413931A (zh) * | 2017-08-18 | 2019-03-01 | 泽鸿(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 |
CN110602928A (zh) * | 2019-09-24 | 2019-12-20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一种密闭机箱局部强化散热装置 |
CN110750027A (zh) * | 2019-09-29 | 2020-02-04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投影仪 |
CN110750027B (zh) * | 2019-09-29 | 2021-10-19 |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投影仪 |
TWI825429B (zh) * | 2021-06-11 | 2023-12-1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散熱結構及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78552B (zh) | 2015-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1273B (zh)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
CN102026522A (zh) | 散热模组 | |
CN102378552A (zh) | 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 |
CN101166408A (zh) | 散热模组 | |
CN101861078A (zh) |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53823A (zh) |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212887A (zh) | 散热装置 | |
TWI535989B (zh) | 散熱裝置及使用該散熱裝置的電子裝置 | |
CN101896054A (zh) | 散热装置 | |
CN1855456A (zh) | 热管散热装置 | |
CN201518567U (zh) | 散热模组 | |
CN101641001B (zh) | 散热装置 | |
US11963330B2 (en) | Liquid-cooling block and liquid-cooling block assembly and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
CN102854945A (zh) | 电子装置 | |
CN108598049B (zh) | 一种电子元件散热器 | |
CN1987730A (zh) | 散热装置 | |
CN205693973U (zh) | 一种pcb板组件 | |
CN102375514A (zh) | 电子装置 | |
CN201726633U (zh) | 中空薄片型散热板单元结构 | |
CN100584170C (zh) | 散热装置 | |
US20090195981A1 (en) | Heat dissipating air flow channel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1387577Y (zh) | 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装置 | |
CN100592862C (zh) | 散热装置 | |
US8644023B2 (en)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1677503B (zh) | 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