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5603A -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5603A
CN102365603A CN2010800140844A CN201080014084A CN102365603A CN 102365603 A CN102365603 A CN 102365603A CN 2010800140844 A CN2010800140844 A CN 2010800140844A CN 201080014084 A CN201080014084 A CN 201080014084A CN 102365603 A CN102365603 A CN 102365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d
storer
dock
content item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40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5603B (zh
Inventor
托马斯·凯文·科洛皮
曼吉特·辛格·吉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65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5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5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56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06F11/1451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by selection of backup cont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PCD存储器和PCD对接台存储器的方法,且其可包含: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所述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以及当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此外,所述方法可包含: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而且,所述方法可包含: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

Description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案
本申请案主张2009年3月27日申请的题目为“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MEMORY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DEVICE DOCKING STATION)”的第61/164,032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便携式计算装置,且更特定来说,涉及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
背景技术
便携式计算装置(PCD)是普遍存在的。这些装置可包含蜂窝式电话、便携式数字助理(PDA)、便携式游戏控制台、掌上型计算机和其它便携式电子装置。随着技术发展,PCD正在变为在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方面越来越强大且有竞争力的膝上型计算机和桌上型计算机。
然而,使用PCD的一个缺陷是通常与其相关联的小形状因数。随着PCD变得越来越小且更容易携带,使用PCD可能变得越来越难。此外,PCD的小形状因数可能限制可并入到PCD的壳体或外壳中的端口或连接的数量。因此,即使PCD变得越来越强大且具有增加的能力,对所述能力的使用也可能受到PCD的大小的限制。
因此,需要一种利用由PCD提供的计算能力的改进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揭示一种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PCD)存储器和PCD对接台存储器的方法,且其可包含: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所述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以及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此外,所述方法可包含: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而且,所述方法可包含: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
在此方面中,所述方法可包含: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而且,所述方法可包含: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
另外,在此方面中,所述方法可包含: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所述方法可包含: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以及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所述方法还可包含: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而且,所述方法可包含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以及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在另一方面中,揭示一种便携式计算装置,且其可包含:用于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的装置;以及用于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此外,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可包含: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装置。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还可包含: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以及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的装置。
在此方面中,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可包含: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装置。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可包含: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以及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的装置。
在此方面中,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可包含:用于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装置。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还可包含: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装置;以及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
此外,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可包含:用于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用于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装置。所述便携式计算装置可包含: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装置;以及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
在另一方面中,揭示一种便携式计算装置,且其可包含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操作以: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以及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可进一步可操作以: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所述处理器可进一步可操作以: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
在此方面中,所述处理器可操作以: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而且,所述处理器可操作以: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
而且,所述处理器可操作以: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所述处理器还可操作以: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以及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可进一步可操作以: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以及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而且,所述处理器可操作以: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以及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在又一方面中,揭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且其可包含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确定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否等于传送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此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的至少一个指令。
在此方面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而且,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的至少一个指令。
另外,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还可包含: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
在此方面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而且,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
附图说明
在图中,相同参考标号在所有各图中指代相同部分,除非另外指示。
图1是处于关闭位置的便携式计算装置(PCD)的正视平面图;
图2是处于打开位置的PCD的正视平面图;
图3是PCD的仰视平面图;
图4是PCD的侧视平面图;
图5是PCD的第一方面的框图;
图6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7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的后视平面图;
图8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的第一侧视平面图;
图9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的第二侧视平面图;
图10是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11是在PCD与其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12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二方面的侧视平面图;
图13是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二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14是在PCD与其部分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二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15是在PCD与其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二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16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三方面的侧视平面图;
图17是在PCD与其部分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三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18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四方面的侧视平面图;
图19是在PCD对接盘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四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0是在PCD对接盘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四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1是在PCD对接盘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和在PCD与其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四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2是在PCD对接盘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和在PCD与其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四方面的侧视平面图;
图23是处于关闭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五方面的侧视平面图;
图24是在PCD对接盘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五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5是在PCD对接盘处于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和在PCD与其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五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6是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六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7是在PCD与其对接的情况下的处于打开配置的PCD对接台的第六方面的正视平面图;
图28是PCD/PCD对接台系统的第一方面的框图;
图29是PCD/PCD对接台系统的第二方面的框图;
图30是PCD/PCD对接台系统的第三方面的框图;
图31是PCD/PCD对接台系统的第四方面的框图;
图32是PCD的第二方面的框图;
图33是说明管理PCD和PCD对接台内的存储器的方法的流程图的第一部分;
图34是说明管理PCD和PCD对接台内的存储器的方法的流程图的第二部分;
图35是说明管理PCD和PCD对接台内的存储器的方法的流程图的第三部分;以及
图36是说明管理PCD和PCD对接台内的存储器的方法的流程图的第四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词语“示范性”来指“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范性”的任一方面均没有必要解释为比其它方面优选或有利。
在本描述中,术语“应用程序”也可包含具有可执行内容的文件,例如:目标代码、脚本、字节代码、标记语言文件和补丁。另外,本文提到的“应用程序”也可包含本质上不可执行的文件,例如可能需要打开的文档或需要存取的其它数据文件。
术语“内容”也可包含具有可执行内容的文件,例如:目标代码、脚本、字节代码、标记语言文件和补丁。另外,本文提到的“内容”也可包含本质上不可执行的文件,例如可能需要打开的文档或需要存取的其它数据文件。
如本描述中使用,术语“组件”、“数据库”、“模块”、“系统”和类似术语既定指代计算机相关实体,其为硬件、固件、硬件与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举例来说,组件可为(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以说明的方式,在计算装置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计算装置均可为组件。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可驻留于进程和/或执行线程内,且组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计算机之间。另外,这些组件可从其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媒体执行。组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数据包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借助于所述信号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的另一组件和/或跨越例如因特网等网络与其它系统交互的组件的数据),借助于本地和/或远程过程进行通信。
起初参看图1到图4,展示示范性便携式计算装置(PCD)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100。如图示,PCD 100可包含外壳102。外壳102可包含上部外壳部分104和下部外壳部分106。图1展示上部外壳部分104可包含显示器108。在特定方面中,显示器108可为触摸屏显示器。上部外壳部分104还可包含跟踪球输入装置110。此外,如图1所示,上部外壳部分104可包含通电按钮112和断电按钮114。如图1所示,PCD 100的上部外壳部分104可包含多个指示灯116和扬声器118。每一指示灯116可为发光二极管(LED)。
在特定方面中,如图2中描绘,上部外壳部分104可相对于下部外壳部分106移动。具体来说,上部外壳部分104可相对于下部外壳部分106滑动。如图2所示,下部外壳部分106可包含多按钮键盘120。在特定方面中,多按钮键盘120可为QWERTY键盘。当上部外壳部分104相对于下部外壳部分106移动时,多按钮键盘120可显现。图2进一步说明PCD 100可在下部外壳部分106上包含复位按钮122。
如图3所示,PCD 100可包含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其建立或以其它方式安置于PCD100的较短末端(例如,PCD 100的底部)中。或者,如图4中说明,PCD 100可包含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建立或以其它方式安置于PCD 100的较长末端(例如,PCD 100的左侧或PCD 100的右侧)中。在特定方面中,多针连接器阵列130、132可提供PCD 100与下文详细描述的PCD对接台的一方面之间的连接性。
参看图5,展示便携式计算装置(PCD)的示范性非限制性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520。如图示,PCD 520包含芯片上系统522,芯片上系统522包含耦合在一起的数字信号处理器524和模拟信号处理器526。芯片上系统522可包含两个以上处理器。举例来说,芯片上系统522可包含四核处理器和ARM 11处理器,即,如下文结合图32所描述。可了解,芯片上系统522可包含其它类型的处理器,例如CPU、多核CPU、多核DSP、GPU、多核GPU或其任一组合。
如图5中说明,显示器控制器528和触摸屏控制器530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24。在芯片上系统522外部的触摸屏显示器532又耦合到显示器控制器528和触摸屏控制器530。
图5进一步指示例如逐行倒相(PAL)编码器、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SECAM)编码器或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编码器等视频编码器534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24。此外,视频放大器536耦合到视频编码器534和触摸屏显示器532。而且,视频端口538耦合到视频放大器536。如图5中描绘,通用串行总线(USB)控制器540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24。而且,USB端口542耦合到USB控制器540。存储器544和订户身份模块(SIM)卡546也可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24。此外,如图5所示,数码相机548可耦合到数字信号处理器524。在示范性方面中,数码相机548是电荷耦合装置(CCD)相机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相机。
如图5中进一步说明,立体声CODEC 550可耦合到模拟信号处理器526。而且,音频放大器552可耦合到立体声音频CODEC 550。在示范性方面中,第一立体声扬声器554和第二立体声扬声器556耦合到音频放大器552。图5展示麦克风放大器558也可耦合到立体声音频CODEC 550。另外,麦克风560可耦合到麦克风放大器558。在特定方面中,调频(FM)无线电调谐器562可耦合到立体声音频CODEC 550。而且,FM天线564耦合到FM无线电调谐器562。此外,立体声头戴式送受话器566可耦合到立体声音频CODEC 550。
图5进一步指示射频(RF)收发器568可耦合到模拟信号处理器526。RF开关570可耦合到RF收发器568和RF天线572。如图5所示,小键盘574可耦合到模拟信号处理器526。而且,具有麦克风的单声道头戴式耳机576可耦合到模拟信号处理器526。此外,振动器装置578可耦合到模拟信号处理器526。图5还展示电源580可耦合到芯片上系统522。在特定方面中,电源580是直流(DC)电源,其向PCD 520的需要电力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此外,在特定方面中,电源是可再充电DC电池或从连接到交流(AC)电源的交流(AC)-DC变压器得到的DC电源。
如图5所示,PCD 520还可包含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582。GPS模块582可用以确定PCD 520的位置。此外,GPS模块582可用以通过确定连续的位置信息来确定PCD 520是否在运动中。而且,基于连续的位置信息,可确定PCD 520正在移动的速率。
图5指示PCD 520可例如在存储器544内包含管理模块584。管理模块584可用以管理PCD的功率、PCD对接台的功率,或其组合。
此外,在另一方面中,管理模块584可用以管理PCD 520内的存储器544、PCD对接台内的存储器,或其组合。具体来说,管理模块584可用以管理存储在PCD 520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应用程序、存储在PCD 520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内容项目、存储在PCD对接台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应用程序、存储在PCD对接台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内容项目、从PCD 520接收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应用程序下载请求、从PCD 520接收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内容项目下载请求、从PCD对接台接收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应用程序下载请求、从PCD对接台接收到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内容项目下载请求,或其组合。
在又一方面中,管理模块584还可用以管理PCD 520与PCD对接台(例如,相配的PCD对接台、不相配的PCD对接台,或其组合)之间的安全性。此外,管理模块584还可用以管理PCD 520内的显示器532、PCD对接台内的显示器,或其组合。另外,管理模块584可用以例如在PCD 520与PCD对接台对接或未对接时管理在PCD 520处接收到的呼叫。管理模块584可用以例如在PCD 520与PCD对接台对接或未对接时管理从PCD 520传输的呼叫。管理模块584还可用以在PCD 520对接或未对接时管理例如经由Wi-Fi网络、WPAN、蜂窝式网络或任一其它无线数据网络去往和来自PCD 520的其它数据传输。
在再一方面中,管理模块584可用以例如在PCD 520与PCD对接台对接时、在PCD520与PCD对接台未对接时或其组合管理PCD 520内的处理器。管理模块584还可用以在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或未对接时管理PCD 520内的应用程序的执行。举例来说,管理模块584可管理主要应用程序版本、次要应用程序版本、标准应用程序版本、增强型应用程序版本或其组合的执行。
图5指示PCD 520可进一步包含连接到DSP 524的传感器586。传感器586可为运动传感器、倾斜传感器、接近度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或其组合。传感器586可用于环境感知应用。举例来说,传感器586可用以检测用户将PCD 520提升到他或她的耳部的运动并在运动的顶点处自动连接传入的呼叫。此外,传感器586可检测PCD 520的长时间不运动,此时PCD 520可自动掉电或置于休眠模式。传感器586可保持被供电,以使得当再次检测到运动时,PCD 520可从休眠模式或关闭模式切换到活动模式。
传感器586可用于倾斜感测应用。举例来说,传感器586可用于与移动有关的用户接口应用程序。传感器586可用以感测图片定向或屏幕定向。此外,传感器586可用以基于倾斜感测而导航、滚动、浏览、缩放、拍全景或其组合。传感器586还可结合游戏应用程序而使用。在另一应用中,传感器586可用于震动检测以便保护PCD 520内的硬盘驱动器或PCD 520对接或以其它方式啮合于其中的PCD对接台内的硬盘驱动器。此外,传感器586可用于轻击检测。
图5进一步指示PCD 520还可包含网卡588,网卡588可用以接入数据网络,例如局域网、个域网或任一其它网络。网卡588可为蓝牙网卡、WiFi网卡、个域网(PAN)卡、个域网超低功率技术(PeANUT)网卡或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任一其它网卡。此外,网卡588可并入到芯片中,即,网卡588可为芯片中的完整解决方案,且可以不是单独的网卡588。
如图5中描绘,触摸屏显示器532、视频端口538、USB端口542、相机548、第一立体声扬声器554、第二立体声扬声器556、麦克风560、FM天线564、立体声头戴式送受话器566、RF开关570、RF天线572、小键盘574、单声道头戴式耳机576、振动器578和电源580位于芯片上系统522的外部。
在特定方面中,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作为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544中。这些指令可由处理器524、526执行以便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此外,处理器524、526、显示器控制器528、触摸屏控制器530、存储器544、管理模块584、网卡588或其组合可充当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装置。
现在参看图6到图11,展示PCD对接台的第一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600。如图示,PCD对接台600可包含外壳602,外壳602具有大体上平坦的盒状下部外壳部分604和大体上平坦的盒状上部外壳部分606。在特定方面中,上部外壳部分606可通过第一铰链608和第二铰链610而连接到下部外壳部分604。外壳602的上部外壳部分606可围绕铰链608、610相对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旋转。因此,上部外壳部分606可相对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在图6到图9所示的关闭位置或关闭配置与图10和图11所示的打开位置或打开配置之间旋转或以其它方式移动。可了解,打开位置可包含多个打开位置,其中外壳602的上部外壳部分606旋转远离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且相对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以多个角度安置。
然而,将PCD对接台600展示为铰链608、610将上部外壳部分606耦合到下部外壳部分604。可了解,上部外壳部分606可经由滑动组合件(未图示)耦合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下部外壳部分604。上部外壳部分606可相对于下部外壳部分604滑动以便显现下部外壳部分604、上部外壳部分606或其组合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此外,上部外壳部分606和下部外壳部分604可搭扣在一起,或者经由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各种其它耦合机构而耦合或以其它方式连接。
如图6到图9所示,PCD对接台600可包含第一前支脚612和第二前支脚614。此外,PCD对接台600还可包含第一后支脚616和第二后支脚618。每一支脚612、614、616、618可由聚合物、橡胶或其它类似类型的材料制成,以在放置于桌子或台子上时支撑PCD对接台600且防止PCD对接台600相对于桌子或台子滑动。
如图6、图10和图11中说明,PCD对接台600可包含闩锁组合件620。闩锁组合件620可包含从外壳602的上部外壳部分606延伸的第一钩622和第二钩624。第一钩622和第二钩624可彼此连接且连接到滑动件626。闩锁组合件620还可包含形成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内的第一钩匣628和第二钩匣630。第一钩匣628和第二钩匣630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接纳且啮合第一钩622和第二钩624。滑动件626可相对于外壳602的上部外壳部分606移动或以其它方式滑动,以便从钩匣628、630释放钩624、626且解锁PCD对接台600,以便允许外壳602的上部外壳部分606相对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旋转。
图9说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多个外部装置连接640。举例来说,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IEEE 1284连接642、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644、第二USB连接646、已注册的插孔(RJ)11连接648、RJ-45连接650、麦克风插孔652和头戴式送受话器/扬声器插孔654。此外,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S视频连接656、视频图形阵列(VGA)连接658和交流(AC)功率适配器连接660。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本文在别处描述的其它连接。
现在参看图10和图11,PCD对接台600的上部外壳部分606可包含并入于其中的显示器670。举例来说,显示器670可为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背光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或任一其它类型的显示器。PCD对接台600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并入于其中的键盘672。键盘672可为全QWERTY键盘。PCD对接台600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并入于其中的触摸板鼠标674。此外,PCD对接台600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并入于其中的第一鼠标按钮676和第二鼠标按钮678。鼠标按钮676、678可接近触摸板鼠标674。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并入于其中的第一扬声器680和第二扬声器682。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还可包含并入于其中的指纹读取器684。
如图10中说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可包含形成于其表面中的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在此方面中,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接纳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可为形成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中的凹部或孔。如图示,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可为形成于左侧壁692、右侧壁694、后侧壁696、前侧壁698和底部表面700内的开放空间或体积。
图10指示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可包含多针连接器阵列702。多针连接器阵列702可形成于侧壁692、694、696、698中的一者中、从所述一者延伸(或其组合)。在如图10所示的方面中,多针连接器702可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的左侧壁692延伸。多针连接器阵列702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用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例如图3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图4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组合,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种其它类型的多针连接器阵列。
如图10和图11所示,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还可包含闩锁组合件704,闩锁组合件704在侧壁692、694、696、698中的一者的边缘上延伸。在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方面中,闩锁组合件704可在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的左侧壁692相对的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的右侧壁694的边缘上延伸。闩锁组合件704可经弹簧承载且以可滑动的方式安置于外壳602的下部外壳部分604的表面中。在所示的方面中,闩锁组合件704可在一方向上(例如,向右)移动,以便允许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插入到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中。随后,当释放时,闩锁组合件704可在相反方向上(例如,向左)移动。闩锁组合件704可随后啮合PCD 100的上表面以便将PCD 100维持于PCD对接匣690内。图11说明与PCD对接台600啮合的PCD 100。
如图11所示,PCD 100可安装于如本文描述的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内。依据多针连接器阵列702的定向,PCD 100可面向上或面向下安装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内。当PCD 100安装于对接匣690内时,PCD 100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可与形成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中的多针连接器阵列702啮合。此外,当PCD 100面向上安装于对接匣690内时,PCD对接台600内的显示器670可作为主要显示器操作,且PCD 100可作为次要显示器操作。
举例来说,可在主要显示器上显示执行的应用程序且可在次要显示器上显示一个或一个以上命令。在另一方面中,在视频模式中,可在主要显示器上显示视频且可在次要显示器上显示视频列表和一个或一个以上视频控件。在又一方面中,在音频播放器模式中,可在主要显示器上显示专辑封面且可在次要显示器上显示一个或一个以上音频控件。
在电话模式中,可在主要显示器上显示联系人列表、呼叫历史、呼叫者照片、呼叫号码或其组合,且可在次要显示器上显示数字小键盘。当呼叫发生时,例如PCD 100内的应用程序管理器可从显示于次要显示器上的当前应用程序切换到显示于次要显示器上的电话应用程序。可通过解锁PCD 100,经由PCD 100来接听呼叫。或者,可经由PCD对接台600,例如经由连接到PCD对接台的扬声器680、682和麦克风来接听呼叫。而且,可经由头戴式耳机(例如,耦合到PCD 100的蓝牙头戴式耳机)接听呼叫。
在又一方面中,在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中,可在主要显示器上显示当前电子邮件且可在次要显示器上显示其它电子邮件的列表。在游戏应用程序中,可在主要显示器上显示执行的游戏且可在次要显示器上显示游戏控件。
可了解,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600对接时,所述组合可视为移动计算装置(MCD),例如膝上型计算装置。此外,PCD 100与PCD对接台600的组合是便携式的,且在PCD 100与PCD对接台600对接时PCD对接台600的外壳602可关闭。而且,PCD对接台600可在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内包含开关,例如按钮开关。当PCD 100安装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内时,PCD 100可闭合开关且致使PCD对接台600被通电,例如被供能。当PCD 100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弹出或以其它方式移除时,可将PCD对接台600断电。在另一方面中,简单地将PCD 100啮合于多针连接器阵列702内可致使PCD对接台600通电。使PCD 100与多针连接器阵列702分离可致使PCD对接台600断电。
现在参看图12到图15,展示PCD对接台的第二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1200。一般来说,图12到图15所示的PCD对接台1200是以类似于结合图6到图11描述的PCD对接台600的方式来配置。然而,图12到图15所示的PCD对接台1200不包含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图10)。
如图13和图14中说明,PCD对接台1200可包含具有下部外壳部分1204和上部外壳部分1206的外壳1202。在此方面中,下部外壳部分1204可包含形成于其中的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接纳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可为形成于外壳1202的下部外壳部分1204中的凹部或孔。如图示,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可为形成于左侧壁1212、后侧壁1214、前侧壁1216和底部表面1218内的开放空间或体积。此外,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在一侧(例如,右侧)开放以便允许PCD滑动或以其它方式移动到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中。
图12到图14指示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可包含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可形成于侧壁1212、1214、1216中的一者中、从所述一者延伸(或其组合)。在图12到图14所示的方面中,多针连接器1222可从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的左侧壁1212延伸。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用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例如图3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图4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组合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种其它类型的多针连接器阵列。
如图14和图15中所示,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可从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的开放右侧滑动到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中。PCD可向左移动,直到PCD上的多针连接器阵列啮合延伸到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中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为止。当如图15所描绘与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完全啮合时,用户可能可使用PCD内的触摸屏显示器。
依据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的定向,PCD 100可面向上或面向下安装在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内。当PCD 100面向上安装在对接匣1210内时,PCD对接台1200内的显示器可作为主要显示器操作,且PCD 100可作为次要显示器操作。
可了解,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1200对接时,所述组合可视为移动计算装置(MCD),例如膝上型计算装置。此外,PCD 100与PCD对接台1200的组合是便携式的,且在PCD 100与PCD对接台1200对接时PCD对接台1200的外壳1202可关闭。而且,PCD对接台1200可在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内包含开关,例如按钮开关。当PCD 100安装于开放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210内时,PCD 100可闭合开关且致使PCD对接台1200被通电,例如被供能。当PCD 100从开放面开放端对接匣1210弹出或以其它方式移除时,可将PCD对接台1200断电。在另一方面中,简单地将PCD 100啮合于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内可致使PCD对接台1200通电。使PCD 100与多针连接器阵列1222分离可致使PCD对接台1200断电。
图16和图17说明大体上标示为1600的PCD对接台的第三方面。一般来说,图16和图17中所示的PCD对接台1600以类似于结合图6到图11描述的PCD对接台600的方式来配置。然而,图16和图17所示的PCD对接台1600不包含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图10)。
如图16和图17中说明,PCD对接台1600可包含具有下部外壳部分1604和上部外壳部分1606的外壳1602。在此方面中,下部外壳部分1604可包含形成于其中的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接纳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可为形成于外壳1602的下部外壳部分1604中的凹部或孔。如图示,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可为形成于左侧壁1612、后侧壁1614、前侧壁1616、底部表面1618和顶部表面1620内的开放空间或体积。此外,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可在一侧(例如,右侧)开放以便允许PCD滑动或以其它方式移动到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中。
图16和图17指示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可包含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可形成于侧壁1612、1614、1616中的一者中、从所述一者延伸(或其组合)。在图16和图17所示的方面中,多针连接器1622可从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的左侧壁1612延伸。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用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例如图3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图4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组合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种其它类型的多针连接器阵列。
如图17中所示,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可从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的开放右侧滑动到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中。PCD 100可向左移动,直到PCD 100上的多针连接器阵列啮合延伸到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中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为止。当与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完全啮合时,用户可能不可使用PCD 100。
如图16所示,PCD对接台1600可进一步包含弹出按钮1624。当按下弹出按钮1624时,PCD 100可从PCD对接台1610和PCD对接台1600弹出以供用户取用。依据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的定向,PCD 100可面向上或面向下安装于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内。当PCD 100安装于对接匣1610内时,PCD 100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可与形成于封闭面开放端PCD对接匣1610中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啮合。
可了解,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1600对接时,所述组合可视为移动计算装置(MCD),例如膝上型计算装置。此外,PCD 100与PCD对接台1600的组合是便携式的,且在PCD 100与PCD对接台1600对接时PCD对接台1600的外壳1602可关闭。而且,PCD对接台1600可在封闭面开放端对接匣1610内包含开关,例如按钮开关。当PCD 100安装于封闭面开放端对接匣1610内时,PCD 100可闭合开关且致使PCD对接台1600被通电,例如被供能。当PCD 100从封闭面开放端对接匣1610弹出或以其它方式移除时,可将PCD对接台1600断电。在另一方面中,简单地将PCD 100与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啮合可致使PCD对接台1600通电。使PCD 100与多针连接器阵列1622分离可致使PCD对接台1600断电。
参看图18到图22,展示PCD对接台的第四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1800。一般来说,图18到图22中所示的PCD对接台1800以类似于结合图6到图11描述的PCD对接台600的方式来配置。然而,图18到图22所示的PCD对接台1800不包含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图10)。
如图18到图22中说明,PCD对接台1800可包含具有下部外壳部分1804和上部外壳部分1806的外壳1802。在此方面中,下部外壳部分1804可包含从其延伸的PCD对接盘1810。特定来说,PCD对接盘1810可与PCD对接台1800的下部外壳部分1804以可滑动的方式啮合。PCD对接盘1810可从下部外壳部分1804的一侧(例如左侧、右侧或前侧)延伸。在特定方面中,如图示,PCD对接盘1810可从PCD对接台1800的下部外壳部分1804的右侧向外延伸。此外,PCD对接盘1810可在其中PCD对接盘1810从PCD对接台1800延伸的开放位置或延伸位置与其中PCD缩回到PCD对接台1800中的封闭位置或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PCD对接盘1810可包含大体上平坦、大体上矩形的支撑板1812,支撑板1812具有近端1814和远端1816。面板1818可附接到或与支撑板1812的远端1816一起形成。如图示,在特定方面中,面板1818可垂直于支撑板1812。图19和图20进一步展示PCD对接盘1810可形成有中心开口1820。在特定方面中,中心开口1820可为大体上矩形,且可经定向以使得中心开口1820的长轴大体上平行于支撑板1812的近端1814和远端1816。
如图示,PCD对接盘1810还可包含支撑臂1822,其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配合到形成于支撑板1812中的中心开口1820中。支撑臂1822可为大体上矩形,且可包含近端1824和远端1826。支撑臂1822的近端1824可经由杆或销(未图示)连接到支撑板1812,所述杆或销穿过支撑臂1822的近端1824且在支撑臂1822的侧面在中心开口1820的每一侧上进入支撑板1812。
此外,如所描绘,支撑板1812可包含邻近于中心开口1820和支撑臂1822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828。在特定方面中,多针连接器阵列1828可邻近于支撑臂1822的近端1824而定位。多针连接器阵列1828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用可装卸的方式啮合PCD上的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例如图3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图4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组合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种其它类型的多针连接器阵列。
在特定方面中,PCD对接盘1810可在图19所示的其中PCD对接盘1810从外壳1802内完全延伸的开放位置与其中PCD对接盘1810缩回于外壳1802中的封闭位置之间移动。在封闭位置中,PCD对接盘1810的面板1818可与外壳1802的侧面齐平。
而且,在特定方面中,支撑臂1822可在支撑板1812的中心开口1820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在图19所示的第一位置中,其中支撑臂1822配合到支撑板1812的中心开口1820中且支撑臂1822与支撑板1812齐平,即,支撑臂1822的上表面与支撑板1812的上表面相平、支撑臂1822的下表面与支撑板1812的下表面相平,或其组合。
在第二位置中,支撑臂1822可相对于支撑板1812形成一角度。在特定方面中,支撑臂1822、支撑板1812或其组合可包含掣子(未图示)、弹簧(未图示)或其它类似机构以将支撑臂1822固持在第二位置。通过在支撑臂1822的远端1826上施加压力,可克服掣子或弹簧的力,且支撑臂1822可返回到第一位置。
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第二位置中,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可搁置于支撑臂1822上,且PCD 100上的多针连接器阵列可啮合PCD对接盘1810上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828。支撑臂1822可以一角度支撑PCD 100以促进在PCD 100和PCD对接台1800的操作期间对PCD 100的查看。
在特定方面中,如图18所示,PCD对接台1800可进一步包含弹出按钮1830。弹出按钮1830可并入到PCD对接盘1810中。或者,弹出按钮1830可并入到PCD对接台1800中,邻近于PCD对接盘1810。当按下弹出按钮1830时,PCD对接盘1810可从封闭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在开放位置中,PCD 100可与PCD对接盘1810对接且由其支撑。
当PCD 100啮合于PCD对接盘1810内时,PCD对接台1800内的显示器可作为主要显示器操作,且PCD 100可作为次要显示器操作。
可了解,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1800对接时,所述组合可视为移动计算装置(MCD),例如膝上型计算装置。此外,PCD 100与PCD对接台1800的组合是便携式的。
参看图23到图25,展示PCD对接台的第五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2300。一般来说,图23到图25中所示的PCD对接台2300以类似于结合图6到图11描述的PCD对接台600的方式来配置。然而,图23到图25所示的PCD对接台2300不包含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690(图10)。
如图23到图25中所说明,PCD对接台2300可包含具有下部外壳部分2304和上部外壳部分2306的外壳2302。在此方面中,上部外壳部分2306可包含从其延伸的PCD对接盘2310。特定来说,PCD对接盘2310可与PCD对接台2300的上部外壳部分2306以可滑动的方式啮合。PCD对接盘2310可从上部外壳部分2306的一侧(例如左侧、右侧或前侧)(即,当上部外壳部分2306开放时的顶部侧)延伸。在特定方面中,如图示,PCD对接盘2310可从PCD对接台2300的上部外壳部分2306的右侧向外延伸。
PCD对接盘2310可包含大体上平坦、大体上矩形的支撑板2312,支撑板2312具有近端2314和远端2316。面板2318可附接到支撑板2312的远端2316或与其一起形成。在特定方面中,面板2318可垂直于支撑板2312。图24和图25进一步展示PCD对接盘2310可包含沿着支撑板2312的底部边缘形成的支撑唇缘2320。在特定方面中,支撑唇缘2320可为大体上“L”形且提供支撑唇缘2320与支撑板2312之间的匣,PCD的一端在使用期间可配合且搁置于所述匣中。
此外,如图23中描绘,PCD对接台2302的上部外壳部分2306可包含邻近于PCD对接盘2310的多针连接器阵列2328。在特定方面中,多针连接器阵列2328可邻近于支撑板2312的近端2314而定位。多针连接器阵列2328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用可装卸的方式啮合PCD上的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例如图3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图4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组合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种其它类型的多针连接器阵列。
在特定方面中,PCD对接盘2310可在图24所示的其中PCD对接盘2310从外壳2302(例如,上部外壳部分2306)内完全延伸的开放位置或延伸位置与其中PCD对接盘2310缩回到外壳2302(例如,上部外壳部分2306)中的封闭位置或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缩回位置中,PCD对接盘2310的面板2318可与上部外壳部分2306的侧面齐平。
在延伸位置中,如图25所示,PCD 100可搁置于PCD对接台2310上,且PCD 100上的多针连接器阵列可啮合上部外壳部分2306上的多针连接器阵列2328。PCD对接盘2310可以与上部外壳部分2306相对于下部外壳部分2304的角度相同的角度支撑PCD100,以促进在PCD 100和PCD对接台2300的操作期间对PCD 100的查看。
在特定方面中,如图23所示,PCD对接台2300可进一步包含弹出按钮2330。弹出按钮2330可并入到PCD对接台2300中,邻近于PCD对接盘2310。或者,弹出按钮2330可并入到PCD对接盘2310中。当按下弹出按钮2330时,PCD对接盘2310可从封闭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在开放位置中,PCD 100可与PCD对接盘2310对接且由其支撑。
当PCD 100啮合于PCD对接盘2310内时,PCD对接台2300内的显示器可作为主要显示器操作,且PCD 100可作为次要显示器操作。
可了解,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2300对接时,所述组合可视为移动计算装置(MCD),例如膝上型计算装置。此外,PCD 100与PCD对接台2300的组合是便携式的。
现在参看图26和图27,展示PCD对接台的第六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2600。一般来说,图26和图27中所示的PCD对接台2600以类似于结合图6到图11描述的PCD对接台600的方式来配置。然而,图26和图27所示的PCD对接台2600不包含触摸板鼠标674、第一鼠标按钮676、第二鼠标按钮678,或其组合。
如图26和图27中说明,PCD对接台2600可包含具有下部外壳部分2604和上部外壳部分2606的外壳2602。外壳2602的下部外壳部分2604可包含形成于其表面中的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在此方面中,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接纳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
在特定方面中,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可为形成于外壳2602的下部外壳部分2604中的凹部或孔。如图示,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可为形成于左侧壁2612、右侧壁2614、后侧壁2616、前侧壁2618和底部表面2620内的开放空间或体积。
图26指示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可包含多针连接器阵列2622。多针连接器阵列2622可形成于侧壁2612、2614、2616、2618中的一者中、从所述一者延伸(或其组合)。在图26所示的方面中,多针连接器2622可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的左侧壁2612延伸。多针连接器阵列2622可经大小设计和成形以用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对应经大小设计和成形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例如图3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图4中说明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2、其组合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某种其它类型的多针连接器阵列。
如图26和图27所示,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还可包含闩锁组合件2624,闩锁组合件2624在侧壁2612、2614、2616、2618中的一者的边缘上延伸。在如图26和图27所示的方面中,闩锁组合件2624可在与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的左侧壁2612相对的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的右侧壁2614的边缘上延伸。闩锁组合件2624可经弹簧承载且以可滑动的方式安置于外壳2602的下部外壳部分2604的表面中。在所示的方面中,闩锁组合件2624可在一方向上(例如,向右)移动,以便允许PCD(例如,图1到图4所示的PCD 100)插入到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中。随后,当释放时,闩锁组合件2624可在相反方向上(例如,向左)移动。闩锁组合件2624可随后啮合PCD 100的上表面以便将PCD 100维持于PCD对接匣2610内。图27说明与PCD对接台2600啮合的PCD 100。
如图示,PCD 100可安装于如本文描述的开放面封闭端PCD对接匣2610内。当PCD100安装于对接匣2610内时,PCD 100的多针连接器阵列130可与形成于开放面封闭端对接匣2610中的多针连接器阵列2622啮合。
在特定方面中,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2600对接时,PCD 100可用作补充显示器。此外,PCD 100可用作输入装置,例如,PCD 100可用作鼠标垫且可包含第一鼠标按钮和第二鼠标按钮。而且,PCD 100可用作补充显示器和用作具有对应鼠标按钮的鼠标垫。
可了解,当PCD 100与PCD对接台2600对接时,所述组合可视为移动计算装置(MCD),例如膝上型计算装置。此外,PCD 100与PCD对接台2600的组合是便携式的,且在PCD 100与PCD对接台2600对接时PCD对接台2600的外壳2602可关闭。而且,PCD对接台2600可在开放面封闭端对接匣2610内包含开关,例如按钮开关。当PCD 100安装于开放面封闭端对接匣2610内时,PCD 100可闭合开关且致使PCD对接台2600被通电,例如被供能。当PCD 100从开放面封闭端对接匣2610弹出或以其它方式移除时,可将PCD对接台2600断电。在另一方面中,简单地将PCD 100与多针连接器阵列2622啮合可致使PCD对接台2600通电。使PCD 100与多针连接器阵列2622分离可致使PCD对接台2600断电。
图28描绘大体上标示为2800的PCD系统的第一方面。如图示,PCD系统2800可包含PCD 2802和PCD对接台2804。在特定方面中,PCD 2802可经由坞连接器2806与PCD对接台2804以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坞连接器2806可提供PCD 2802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与PCD对接台2804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之间的电子连接性。另外,坞连接器2806可为多针坞连接器2806。此外,坞连接器2806可为本文描述的多针连接器阵列中的一者。
如图28所示,PCD 2802可包含印刷电路板(PCB)2808,印刷电路板(PCB)2808可包含PCD电子组件。PCD电子组件可封装为芯片上系统(SOC)或某种其它适当装置,其集成且连接电子组件以便控制PCD 2802。PCB 2808可包含结合图5描述的组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电池2810可耦合到PCB 2808。
图28指示PCD对接台2804可包含连接到坞连接器2806的电池2820。电力管理模块2822可连接到电池2820。此外,交流(AC)电力连接2824可连接到电力管理模块2822。AC电力连接2824可连接到AC电源(未图示)。
图28进一步展示第一通用串行总线高速(USB-HS)端口2838可连接到坞连接器2806。第一USB连接器2840可连接到第一USB-HS端口2838。如图28中描绘,PCD对接台2804还可包含第二USB-HS端口2848。键盘2856可连接到第二USB-HS端口2838。特定来说,键盘2856可为键盘/触摸板组合。
图28指示PCD对接台2804还可包含连接到坞连接器2806的显示器2860。如图示,坞连接器2806可进一步连接到接地连接2868。
在特定方面中,坞连接器2806可包含四十四(44)个针。举例来说,坞连接器2806可包含用于电池2820的八(8)个针、用于第一USB-HS端口2838的四(4)个针、用于第二USB-HS端口2848的四(4)个针、用于显示器2860的二十(20)个针,和用于接地连接2868的八(8)个针。
参看图29,展示PCD系统的第二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2900。如图示,PCD系统2900可包含PCD 2902和PCD对接台2904。在特定方面中,PCD 2902可经由坞连接器2906与PCD对接台2904以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坞连接器2906可提供PCD 2902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与PCD对接台2904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之间的电子连接性。
如图29所示,PCD 2902可包含印刷电路板(PCB)2908,印刷电路板(PCB)2908可包含PCD电子组件。PCD电子组件可封装为芯片上系统(SOC)或某种其它适当装置,其集成且连接电子组件以便控制PCD 2802。此外,PCB 2908可包含结合图5描述的组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电池2910可耦合到PCB 2908。
图29指示PCD对接台2904可包含连接到坞连接器2906的电池2920。电力管理模块2922可连接到电池2920。此外,交流(AC)电力连接2924可连接到电力管理模块2922。AC电力连接2924可连接到AC电源(未图示)。音频输入/输出(I/O)2926可连接到坞连接器2906,且一个或一个以上扬声器2928可连接到音频I/O 2926。
如所说明,千兆位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GbEMAC)2934也可连接到坞连接器2906。以太网端口2936可连接到GbE MAC 2934。在特定方面中,以太网端口2936可为RJ45插孔。
图29进一步展示第一通用串行总线高速(USB-HS)端口2938可连接到坞连接器2906。第一USB连接器2942可连接到第一USB-HS端口2938。如图29中描绘,PCD对接台2904还可包含第二USB-HS端口2948。第二USB连接器2950可连接到第二USB-HS端口2948。而且,如所描绘,第三USB-HS端口2954可连接到坞连接器2906。键盘2956可连接到第三USB-HS端口2954。特定来说,键盘2956可为键盘/触摸板组合。
图29指示PCD对接台2904还可包含显示器2960。另外,PCD对接台2904可包含耦合到坞连接器2906的RGB(A)连接器2962。D-sub连接器2964可连接到RGB(A)连接器2962。如图示,坞连接器2906可连接到接地连接2968。
在特定方面中,坞连接器2906可包含一百一十九(119)个针。举例来说,坞连接器2906可包含用于电池2920的十(10)个针、用于音频I/O 2926的三(3)个针、用于GbE MAC 2934的三十六(36)个针、用于第一USB-HS端口2938的四(4)个针、用于第二USB-HS端口2948的四(4)个针、用于第三USB-HS端口2954的四(4)个针、用于显示器2960的二十(20)个针、用于RGB(A)连接器2962的二十八(28)个针,和用于接地连接2968的十(10)个针。
图30说明大体上标示为3000的PCD系统的第三方面。如图示,PCD系统3000可包含PCD 3002和PCD对接台3004。在特定方面中,PCD 3002可经由坞连接器3006与PCD对接台3004以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坞连接器3006可提供PCD 3002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与PCD对接台3004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之间的电子连接性。
如图30所示,PCD 3002可包含印刷电路板(PCB)3008,印刷电路板(PCB)3008可包含PCD电子组件。PCD电子组件可封装为芯片上系统(SOC)或某种其它适当装置,其集成且连接电子组件以便控制PCD 3002。此外,PCB 3008可包含结合图5描述的组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电池3010可耦合到PCB 3008。
图30指示PCD对接台3004可包含连接到坞连接器3006的电池3020。电力管理模块3022可连接到电池3020。此外,交流(AC)电力连接3024可连接到电力管理模块3022。AC电力连接3024可连接到AC电源(未图示)。音频输入/输出(I/O)3026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006,且一个或一个以上扬声器3028可连接到音频I/O 3026。
如图30中进一步说明,移动显示数字接口(MDDI)3030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006。相机3032可连接到MDDI 3030。此外,千兆位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GbE MAC)3034也可连接到坞连接器。以太网端口3036可连接到GbE MAC 3034。在特定方面中,以太网端口3036可为RJ45插孔。
图30进一步展示第一通用串行总线-高速(USB-HS)端口3038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006。USB集线器3040可连接到第一USB-HS端口3038。第一USB连接器3042和第二USB连接器3044可连接到USB集线器3040。另外,键盘3046可连接到USB集线器3040。特定来说,键盘3046可为键盘/触摸板组合。
如图30中描绘,PCD对接台3004还可包含第二USB-HS端口3048。第一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到USB转换器3050可连接到第二USB-HS端口3048。数字视频盘(DVD)驱动器3052可连接到第一SATA-USB转换器3050。此外,PCD对接台3004可包含第三USB-HS端口3054。第二SATA-USB转换器3056可连接到第三USB-HS端口3054,且硬盘驱动器(HDD)3058可连接到第三USB-HS端口3054。
图30指示PCD对接台3004还可包含显示器3060。另外,PCD对接台3004可包含耦合到坞连接器3006的RGB(A)连接器3062。D-sub连接器3064可连接到RGB(A)连接器3062。如图示,坞连接器3006可连接到接地连接3068。
在特定方面中,坞连接器3006可包含一百二十七(127)个针。举例来说,坞连接器3006可包含用于电池3020的十(10)个针、用于音频I/O 3026的五(5)个针、用于MDDI 3030的六(6)个针、用于GbE MAC 3034的三十六(36)个针、用于第一USB-HS端口3038的四(4)个针、用于第二USB-HS端口3048的四(4)个针、用于第三USB-HS端口3054的四(4)个针、用于显示器3060的二十(20)个针、用于RGB(A)连接器3062的二十八(28)个针,和用于接地连接3068的十(10)个针。坞连接器3006还可包含用于连接到第二USB-HS端口3048的SATA 3050的额外的三(3)个针。
现在参看图31,展示PCD系统的第四方面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3100。如图示,PCD系统3100可包含PCD 3102和PCD对接台3104。在特定方面中,PCD 3102可经由坞连接器3106与PCD对接台3104以可装卸的方式啮合。坞连接器3106可提供PCD 3102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与PCD对接台3104内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组件之间的电子连接性。
如图31所示,PCD 3102可包含印刷电路板(PCB)3108,印刷电路板(PCB)3108可包含PCD电子组件。PCD电子组件可封装为芯片上系统(SOC)或某种其它适当装置,其集成且连接电子组件以便控制PCD 3102。此外,PCB 3108可包含结合图5描述的组件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电池3110可耦合到PCB 3108。
图31指示PCD对接台3104可包含连接到坞连接器3106的电池3120。电力管理模块3122可连接到电池3120。此外,交流(AC)电力连接3124可连接到电力管理模块3122。AC电力连接3124可连接到AC电源(未图示)。音频输入/输出(I/O)3126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106,且一个或一个以上扬声器3128可连接到音频I/O 3126。
如图31中进一步说明,移动显示数字接口(MDDI)3130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106。相机3132可连接到MDDI 3130。此外,千兆位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器(GbE MAC)3134也可连接到坞连接器。以太网端口3136可连接到GbEMAC 3134。在特定方面中,以太网端口3136可为RJ45插孔。
图31进一步展示第一通用串行总线-高速(USB-HS)端口3138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106。USB集线器3140可连接到第一USB-HS端口3138。第一USB连接器3142和第二USB连接器3144可连接到USB集线器3140。另外,键盘3146可连接到USB集线器3140。特定来说,键盘3146可为键盘/触摸板组合。
如图31中描绘,PCD对接台3104还可包含第二USB-HS端口3148。第一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到USB转换器3150可连接到第二USB-HS端口3148。数字视频盘(DVD)驱动器3152可连接到第一SATA-USB转换器3150。此外,PCD对接台3104可包含第三USB-HS端口3154。第二SATA-USB转换器3156可连接到第三USB-HS端口3154,且硬盘驱动器(HDD)3158可连接到第三USB-HS端口3154。
图31指示PCD对接台3104还可包含显示器3160。另外,PCD对接台3104可包含耦合到坞连接器3106的RGB(A)连接器3162。D-sub连接器3164可连接到RGB(A)连接器3162。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3166也可连接到坞连接器3106。如图示,坞连接器3106可连接到接地连接3168。
在特定方面中,坞连接器3106可包含一百四十六(146)个针。举例来说,坞连接器3106可包含用于电池3120的十(10)个针、用于音频I/O 3126的五(5)个针、用于MDDI 3130的六(6)个针、用于GbE MAC 3134的三十六(36)个针、用于第一USB-HS端口3138的四(4)个针、用于第二USB-HS端口3148的四(4)个针、用于第三USB-HS端口3154的四(4)个针、用于显示器3160的二十(20)个针、用于RGB(A)连接器3162的二十八(28)个针、用于HDMI 3166的十九(19)个针,和用于接地连接3168的十(10)个针。坞连接器3106还可包含用于连接到第二USB-HS端口3148的SATA 3150的额外的三(3)个针。
参看图32,展示PCD处理器系统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3200。如图示,PCD处理器系统3200可包含第一核处理器3202、第二核处理器3204、第三核处理器3206和第四核处理器3208。此外,PCD处理器系统3200可包含32位处理器3210,例如ARM 11处理器。
如图示,一个或一个以上硬件外围设备3212可连接到第一核处理器3202、第二核处理器3204、第三核处理器3206、第四核处理器3208、32位处理器3210,或其组合。在特定方面中,进程监视器和负载平衡器3214可连接到第一核处理器3202、第二核处理器3204、第三核处理器3206和第四核处理器3208。如本文描述,进程监视器和负载平衡器3214可充当处理器管理器以视操作要求、PCD是否对接、PCD是否未对接或其组合来开启和关闭核处理器3202、3204、3206、3208。进程监视器和负载平衡器3214可充当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装置。
图32进一步指示第一进程3216和第二进程3218可由32位处理器3210执行。第三进程3220、第四进程3222、第五进程3224、第六进程3226、第七进程3228和第N进程3230可经由进程监视器和负载平衡器3214由第一核处理器3202、第二核处理器3204、第三核处理器3206、第四核处理器3208或其组合执行。
PCD处理器系统3200可进一步包含调制解调器实时操作系统(RTOS)3232,调制解调器实时操作系统(RTOS)3232可在第一进程3216和第二进程3218之上操作。应用程序RTOS 3234可在第三进程3220、第四进程3222、第五进程3224、第六进程3226、第七进程3228和第N进程3230之上操作。在特定方面中,应用程序RTOS可为由LinuxTM提供的RTOS。多个应用程序3236可由调制解调器RTOS 3232和应用程序RTOS 3234执行。
参看图33,展示管理PCD存储器和PCD对接台存储器的方法且将其大体上标示为3300。在框3302处开始,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执行后续步骤。在框3304处,可将PCD芯片上系统(SOC)连接到PCD对接台内的存储器。其后,在框3306处,可执行备份程序。备份程序可存储在PCD、PCD对接台或其组合上。
移动到决策3308,备份程序可确定从备份程序的前一次执行以来对于存储在PCD上的内容、应用程序或其组合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如果从前一次备份以来已发生改变,那么方法3300可继续到框3310,且备份程序可将PCD存储器备份到PCD对接台存储器。其后,方法3300可继续到框3312。
返回到决策3308,如果从前一次备份以来尚未发生改变,那么方法3300也可继续到框3312。在框3312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存储在PCD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可包含存储每一应用程序所需的存储器量和执行每一应用程序所需的存储器量。
移动到决策3314,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举例来说,传送条件可包含分配给每一应用程序的预定或用户指定的存储器量,且如果特定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等于或超过用户指定的存储器量,那么可满足传送条件。换句话说,用户可能不想要存储在PCD上存储需要某一存储器量的应用程序。在此情况下,可将这些应用程序传送到PCD对接台内的相对较大的存储器,如本文所述。
返回到决策3314,如果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或超过传送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继续到决策3316。在决策3316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询问用户以便确认应用程序的传送。如果用户确认应用程序的传送,那么方法3300可继续到框3318,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应用程序从PCD存储器传送到PCD对接台存储器。其后,在框3320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从PCD存储器删除应用程序。方法3300可随后继续到图34的框3322。
返回到决策3314,如果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不等于或不超过传送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直接前进到图34的框3322。此外,在决策3316处,如果用户不确认应用程序的传送,那么方法3300也可直接前进到图34的框3322。
在框3322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存储在PCD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可包含将每一内容项目存储在PCD的存储器内所需的存储器量。
移动到决策3324,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举例来说,传送条件可包含分配给每一内容项目的预定或用户指定的存储器量,且如果特定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等于或超过用户指定的存储器量,那么可满足传送条件。换句话说,用户可能不想要存储需要在PCD上存储某一存储器量的内容项目。在此情况下,可将这些内容项目传送到PCD对接台内的相对较大的存储器,如本文所述。
返回到决策3324,如果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或超过传送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继续到决策3326。在决策3326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询问用户以便确认内容项目的传送。如果用户确认内容项目的传送,那么方法3300可继续到框3328,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内容项目从PCD存储器传送到PCD对接台存储器。其后,在框3330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从PCD存储器删除内容项目。如所说明,方法3300可随后继续到决策3332。
返回到决策3324,如果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不等于或不超过传送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直接前进到决策3332。而且,在决策3326处,如果用户不确认内容项目的传送,那么方法3300也可直接前进到决策3332。
在决策3332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用户是否已请求应用程序的下载。如果是,那么方法3300可移动到框3334,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所请求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接着,在决策3336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满足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举例来说,PCD条件、PCD对接台条件或其组合可包含阈值存储器要求,低于阈值存储器要求的应用程序可存储在PCD存储器上且高于所述阈值存储器要求的应用程序可存储在PCD对接台存储器上。
返回到决策3336,如果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满足PCD对接台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移动到框3338,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应用程序存储在PCD对接台存储器上。其后,方法3300可继续到图35的决策3342。在决策步骤3336处,如果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PCD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前进到框3340,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应用程序存储在PCD存储器上。随后,方法3300可继续到图35的决策3342。返回到决策3332,如果存储器管理模块未检测到对应用程序下载的请求,那么方法3300可直接移动到图35的决策3342。
在决策3342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用户是否已请求内容项目的下载。如果是,那么方法3300可移动到框3344,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所请求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接着,在决策3346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满足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举例来说,PCD条件、PCD对接台条件或其组合可包含阈值存储器要求,低于阈值存储器要求的内容项目可存储在PCD存储器上且高于所述阈值存储器要求的内容项目可存储在PCD对接台存储器上。
返回到决策3346,如果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满足PCD对接台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移动到框3348,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内容项目存储在PCD对接台存储器上。相反,如果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PCD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前进到框3350,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内容项目存储在PCD存储器上。方法3300可从框3348和框3350继续到框3352。
在框3352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PCD上的可用存储器。移动到决策3354,存储器管理模块可确定PCD上的可用存储器是否等于临界条件。举例来说,如果可用存储器下降到低于预定或用户确定的阈值,那么可满足临界条件。如果PCD上的可用存储器等于临界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继续到框3356,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向用户传输警报。警报可为可听见的警报、可看见的警报或其组合。方法3300可从框3356继续到框3358,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询问用户以将任何内容项目或应用程序传送到PCD对接台存储器。随后,方法3300可继续图36所示的决策步骤3360。返回到决策3354,如果PCD上的可用存储器不等于临界条件,那么方法3300可结束。
继续到图36的决策3360,存储器管理模块可例如基于先前的用户询问而确定是否要传送任何应用程序或内容项目。如果是,那么方法可移动到框3362,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将一个或一个以上选定内容项目、应用程序或其组合传送到PCD对接台存储器。随后,方法可继续到框3364。
返回到框3360,如果用户不想要传送任何内容项目、应用程序或其组合,那么方法可直接前进到框3364。在框3364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询问用户以从PCD存储器删除任何内容项目或应用程序。其后,在决策3366处,存储器管理模块可例如基于先前的用户询问而确定是否删除任何应用程序或内容项目。如果是,那么方法可前进到框3368,且存储器管理模块可删除一个或一个以上选定内容项目、应用程序或其组合。随后,方法可结束。返回到决策3366,如果用户不希望删除任何内容项目,那么方法可结束。可了解,当PCD与PCD对接台解除对接时,PCD可恢复到仅具有对PCD存储器和PCD内的组件的访问权的PCD。还可了解,每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便可将PCD存储器内容传送到PCD对接台,而不管传送条件如何。
通过本文描述的配置,PCD/PCD对接台组合提供PCD与PCD对接台之间的特征分割。PCD可以本文描述的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与PCD对接台啮合。举例来说,PCD可与PCD啮合机构(例如PCD对接匣、PCD对接盘或类似机构)啮合。此外,例如通过PCD中的显示器和PCD对接台中的显示器而提供双显示器使用。当与PCD对接台啮合时,PCD可由PCD对接台充电。而且,可在PCD对接或未对接时提供无缝的用户接口和应用程序转换。
在特定方面中,可在PCD对接或未对接时提供用户接口特征。一个此类方面是“鱼眼”泡,其可在显示于PCD上的所有应用程序上提供。另外,可提供应用程序层缩放。举例来说,当PCD对接时可执行主要应用程序版本,且当PCD未对接时可执行次要应用程序版本。或者,当PCD未对接时可执行标准应用程序版本,且当PCD对接时可执行增强的应用程序版本。在未对接模式中,PCD可执行计算较不密集的覆盖较小面积的应用程序。在对接模式中,PCD可执行全功能性应用程序。可自动检测PCD是对接还是未对接,且在可用时可执行适当的应用程序版本。
当PCD未对接时,两个低功率处理器可用于小屏幕应用程序和PCD操作系统(OS)。此外,两个高性能处理器可用以在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执行较大应用程序。在另一方面中,当PCD对接时,一个处理器可用于鼠标控制和图形用户接口控制,即触摸屏控制;一个处理器可用于共享的输入/输出控制;一个处理器用于PCD OS;且一个处理器可用于存储在PCD对接台上的桌面OS。在又一方面中,每一处理器可运行不同的OS和框架结构。
PCD对接台可连接到归属网络且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PCD又可连接到归属网络。而且,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数据(例如,应用程序、内容或其组合)可自动备份到PCD对接台。PCD对接台可包含显示器、显示器缓冲器、HDD、额外存储器、LAN能力、WLAN能力、一个或一个以上USB端口、打印机连接、键盘、鼠标等。PCD对接台可包含大屏幕应用程序存储器。当PCD未对接时,大屏幕应用程序和OS状态可保持于PCD对接台存储器中,以便在PCD再次对接时实现瞬时接通。大屏幕应用程序可包含浏览器应用程序、字处理器应用程序、电子数据表应用程序、呈现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日历应用程序、视频应用程序,或其组合。小屏幕应用程序可包含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控制应用程序,或其组合。
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用户可利用并入到PCD对接台中的相对较大的显示器。此外,用户可使用全键盘和鼠标来存取存储于PCD中的数据。PCD对接台可并入到交通工具、公用电话亭、机顶盒等中,且PCD可与其对接。
应了解,本文描述的方法步骤无需一定以所描述的次序执行。此外,例如“其后”、“然后”、“接下来”等词语无意限制步骤的次序。这些词语仅用于在方法步骤的描述中引导读者。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示范性方面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如果以软件实施,那么所述功能可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或代码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媒体包含计算机存储媒体和通信媒体两者,通信媒体包含促进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位置的任何媒体。存储媒体可为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以实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此类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可用于载运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并且,适当地将任何连接称作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等无线技术包含于媒体的定义内。如本文所使用,磁盘和光盘包含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通常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各者的组合也应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虽然已详细说明和描述了选定的方面,但将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其中做出各种替换和更改。

Claims (40)

1.一种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PCD存储器和PCD对接台存储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所述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以及
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
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
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以及
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11.一种便携式计算装置,其包括:
用于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的装置;以及
用于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
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以及
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
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以及
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的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
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的装置;以及
用于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装置;以及
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装置。
21.一种便携式计算装置,其包括:
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可操作以:
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以及
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PCD对接台存储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
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以及
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以及
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便携式计算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可操作以:
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以及
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
3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
计算机可读媒体,其包括:
用于确定从当PCD与PCD对接台对接时的前一次备份以来在PCD存储器中是否已发生任何改变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当在所述PCD存储器中已发生改变时将所述PCD存储器备份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应用程序的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应用程序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应用程序的至少一个指令。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存储在所述PCD存储器上的每一内容项目的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确定是否有任何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传送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将与等于所述传送条件的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相关联的每一内容项目从所述PCD存储器传送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从所述PCD存储器删除每一所传送的内容项目的至少一个指令。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当请求应用程序下载时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当所述应用程序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应用程序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
39.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确定当请求内容项目下载时内容项目的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确定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是等于PCD条件还是PCD对接台条件的至少一个指令。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进一步包括:
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以及
用于当所述内容项目存储器要求等于所述PCD对接台条件时将所述内容项目下载到所述PCD对接台存储器的至少一个指令。
CN201080014084.4A 2009-03-27 2010-02-17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5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403209P 2009-03-27 2009-03-27
US61/164,032 2009-03-27
US12/644,443 US20100250789A1 (en) 2009-03-27 2009-12-22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memory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12/644,443 2009-12-22
PCT/US2010/024396 WO2010110955A2 (en) 2009-03-27 2010-02-17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memory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5603A true CN102365603A (zh) 2012-02-29
CN102365603B CN102365603B (zh) 2015-01-21

Family

ID=4278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408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65603B (zh) 2009-03-27 2010-02-17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50789A1 (zh)
EP (1) EP2411883A4 (zh)
JP (1) JP5295422B2 (zh)
KR (1) KR101353854B1 (zh)
CN (1) CN102365603B (zh)
WO (1) WO201011095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5459B2 (en) 2011-08-24 2016-08-02 Z124 Unified desktop laptop dock software operation
US9715252B2 (en) 2011-08-24 2017-07-25 Z124 Unified desktop docking behavior for window stickiness
US9268518B2 (en) 2011-09-27 2016-02-23 Z124 Unified desktop docking rules
US8653785B2 (en) * 2009-03-27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9128669B2 (en) 2009-03-27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security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630088B2 (en) * 2009-03-27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rtable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9201593B2 (en) * 2009-03-27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displays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00250818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00250817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communication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00251243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the execution of applications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707061B2 (en) * 2009-03-27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calable computing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9292731B2 (en) * 2009-12-30 2016-03-22 Intel Corporation Gesture-based signature authentication
US8711571B2 (en) * 2010-04-09 2014-04-29 Shenzhen Netcom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multimedia player
EP2564317A1 (en) 2010-04-26 2013-03-06 Hu-Do Limited A computing device operable to 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a companio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2061121A2 (en) * 2010-10-25 2012-05-10 Openpeak Inc. Display system
MX2013013022A (es) * 2011-05-17 2013-12-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Aparato de enchufe remoto.
US8907906B2 (en) 2011-09-27 2014-12-09 Z124 Secondary single screen mode deactivation
US8873233B2 (en) 2011-10-28 2014-10-28 Xplore Technologies Corp. Vehicle dock for ruggedized tablet
US9164544B2 (en) * 2011-12-09 2015-10-20 Z124 Unified desktop: laptop dock, hardware configuration
US9477313B2 (en) 2012-11-20 2016-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gesture input to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volving outward-facing sensor of device
US11157436B2 (en) 2012-11-20 2021-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Services associated with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372536B2 (en) 2012-11-20 2022-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Transition and interaction model for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185416B2 (en) 2012-11-20 2019-01-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ser gesture input to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volving movement of device
US10423214B2 (en) * 2012-11-20 2019-09-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Delegating processing from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1237719B2 (en) * 2012-11-20 2022-02-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Controlling remot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994827B2 (en) 2012-11-20 201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551928B2 (en) 2012-11-20 2020-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GUI transitions o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256257B2 (en) * 2013-03-04 2016-02-09 Lenovo (Beijing)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US9596914B2 (en) * 2013-04-19 2017-03-21 Joseph A. Zaloom Tablet transformer
EP2993943B1 (en) 2013-05-01 2018-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wireless docking service
US10691332B2 (en) 2014-02-28 2020-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mpany, Ltd. Text input on an interactive display
US20160104370A1 (en) 2014-10-14 2016-04-14 Logitech Europe S.A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US9971708B2 (en) * 2015-12-02 2018-05-1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ication migration between docking station and dockable device
US11622623B2 (en) * 2019-06-24 2023-04-11 Pathway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 teaching st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371B1 (en) * 1999-06-25 2001-05-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ocking st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US6489932B1 (en) * 1999-09-30 2002-12-03 Prasanna R. Chitturi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tegral docking station for a palm sized computing device
US20030041206A1 (en) * 2001-07-16 2003-02-27 Dickie James P. Portable computer with integrated PDA I/O docking cradle
US20040019724A1 (en) * 2002-07-24 2004-01-29 Singleton, Charles W. Computer system with docking port for a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US20060136761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to automatically adjust allocation of computer resources
US20060236014A1 (en) * 2005-04-19 2006-10-19 Memphis-Zhihong Yi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upling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to a portable compu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2089A (en) * 1993-05-07 1996-05-28 Cordata, Inc.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module adapted for initiating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through DTMF dialing
US5537343A (en) * 1993-09-02 1996-07-16 Elonex Technologies, Inc. Digital assistant system having a host computer with a docking bay and a moveable heat sink for cooling a docked module
US5477415A (en) * 1993-11-12 1995-12-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utomatic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having a motorized tray, cammed side connectors, motorized side connectors, and locking and unlocking guide pins
JPH07219885A (ja) * 1994-02-04 1995-08-18 Canon Inc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US5625829A (en) * 1994-03-25 1997-04-2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Dockable computer system capable of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operations
US5664228A (en) * 1995-08-09 1997-09-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oading executable instructions from a computer to the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JPH09190267A (ja) * 1995-08-23 1997-07-22 Toshiba Corp 外部イベントに基づきキーボード割当を動的に構成し直す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5941965A (en) * 1996-05-16 1999-08-24 Electronics Accessory Specialists International, Inc. Universal docking station
US5948047A (en) * 1996-08-29 1999-09-07 Xybernaut Corporation Detachable computer structure
US5884049A (en) * 1996-12-31 1999-03-16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Increased processor performance comparable to a desktop computer from a docked portable computer
US6035350A (en) * 1997-01-21 2000-03-07 Dell Usa, L.P. Detachable I/O device with built-in RF/IR functionality to facilitate remote audio-visual presentation
US7224962B1 (en) * 1997-10-03 2007-05-29 Karen Jeanne Kite Remote operational screener
US6272545B1 (en) * 1997-10-24 2001-08-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one or more desktop computers and one or more mobile devices
JPH11161414A (ja) * 1997-11-28 1999-06-18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着脱式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及び着脱式ポインティングデバイスを備えたデータ処理装置
US6175926B1 (en) * 1998-05-08 2001-01-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assword protection for computer docking station
US6088752A (en) * 1998-08-06 2000-07-11 Mobility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between buses in a portable computer and docking station through a bridge employing a serial link
JP3280321B2 (ja) * 1998-09-14 2002-05-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機能拡張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US6438622B1 (en) * 1998-11-17 2002-08-20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rocessor system including a docking system
US6560612B1 (en) * 1998-12-16 2003-05-06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and program medium
US7472215B1 (en) * 1999-03-31 2008-12-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with thermal enhancements and multiple power modes of operation
JP2001142563A (ja) * 1999-11-09 2001-05-25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機能補完型携帯情報装置
US6366450B1 (en) * 1999-12-09 2002-04-02 Gateway, Inc. Hideaway integrated docking cradle
US7010634B2 (en) * 1999-12-23 2006-03-07 Intel Corporation Notebook computer with independently functional, dockable core computer
US6549968B1 (en) * 2000-03-31 2003-04-15 Intel Corporation Context transferring between portable computer processor and docking station processor upon docking and undocking
JP2002024071A (ja) * 2000-07-07 2002-01-25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方法、データバックアップ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ES2225603T3 (es) * 2000-08-11 2005-03-16 Frieder Flamm Generador de gas y sistema de retencion para vehiculos.
US8479189B2 (en) * 2000-11-17 2013-07-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ttern detection preprocessor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pdate generation system
JP2002185579A (ja) * 2000-12-08 2002-06-28 Nec Corp 携帯電話端末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US6760772B2 (en) * 2000-12-15 2004-07-06 Qualcomm, Inc. Generat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interface for high data rate signal transfer
US20030135471A1 (en) * 2000-12-22 2003-07-17 Jean-Luc Jaquier Match control method
US20020087828A1 (en) * 2000-12-28 2002-07-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MP) system with fully-interconnected heterogenous microprocessors
GB2371638A (en) * 2001-01-24 2002-07-31 Hewlett Packard Co Base station with data storage
US7197584B2 (en) * 2001-01-26 2007-03-27 Dell Products L.P. Removable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in a dual personal computer/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computer architecture
US7231531B2 (en) * 2001-03-16 2007-06-12 Dualcor Technologies, Inc. Personal electronics device with a dual core processor
JP2002344377A (ja) * 2001-05-18 2002-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JP2002374327A (ja) * 2001-06-18 2002-12-2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Icカードの空きメモリ容量検知機能付き移動体通信端末
US6697251B1 (en) * 2001-06-25 2004-02-24 Alain Aisenberg Modular computer user interface system
US20030065734A1 (en) * 2001-09-29 2003-04-03 Sundaram Ramakesav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integrated computer and PDA
JP4204977B2 (ja) * 2001-10-22 2009-01-07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メディアプレーヤーのための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シンクロ操作
JP2003140770A (ja) * 2001-10-29 2003-05-16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機能拡張パッド、マウスクレイドルおよび機能拡張パッド接続用ユニット
JP2003196096A (ja) * 2001-12-07 2003-07-11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その起動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188954A (ja) * 2001-12-19 2003-07-04 Kenwood Corp 充電器
JP2003256293A (ja) * 2002-03-01 2003-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設定情報バ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設定情報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US20040001476A1 (en) * 2002-06-24 2004-01-01 Nayeem Islam Mobil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US20040037030A1 (en) * 2002-08-23 2004-02-26 Inventec Corporation Notebook computer expansion recess structure
US7477919B2 (en) * 2002-09-19 2009-01-13 Peter Warren Handheld input/output device providing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for a mobile telephone
US6711447B1 (en) * 2003-01-22 2004-03-23 Intel Corporation Modulating CPU frequency and voltage in a multi-core CPU architecture
US7054965B2 (en) * 2003-03-18 2006-05-30 Oqo Incorporated Component for use as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pointing device
US7627343B2 (en) * 2003-04-25 2009-12-01 Apple Inc. Media player system
KR100475573B1 (ko) * 2003-07-01 2005-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7048245B1 (en) * 2003-07-21 2006-05-23 Sunshine Voelker Computer copy holder
KR100524019B1 (ko) * 2003-07-22 2005-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모드설정이 가능한 휴대용 무선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그의 동작방법
KR100512742B1 (ko) * 2003-07-25 2005-09-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US20050185364A1 (en) * 2004-01-05 2005-08-25 Jory Bell Docking station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7479759B2 (en) * 2004-02-26 2009-01-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battery configura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EP1794490B1 (en) * 2004-09-20 2014-08-27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ed collimator element with a semiparabolic reflector
KR100843867B1 (ko) * 2004-12-06 2008-07-03 주식회사 현대오토넷 텔레매틱스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원격 위치 추적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339783B2 (en) * 2005-01-21 2008-03-04 Technology Advancement Group, Inc. System for protecting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20060171244A1 (en) * 2005-02-03 2006-08-03 Yoshiyuki Ando Chip layout for multiple cpu core microprocessor
US7330923B2 (en) * 2005-03-21 2008-02-12 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Singapore) Pte. Ltd. Inpu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US20060248252A1 (en) * 2005-04-27 2006-11-02 Kharwa Bhupesh D Automatic detection of data storage functionality within a docking station
JP2009501995A (ja) * 2005-07-21 2009-01-2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携帯型の電子機器用のソフトウェア制御による機械式ロック
US20070058832A1 (en) * 2005-08-05 2007-03-15 Realnetworks, Inc. Personal media device
US20070061394A1 (en) * 2005-09-09 2007-03-15 Soonr Virtual publication data, adapter for mobile devices
AU2005222552B1 (en) * 2005-09-29 2006-04-27 Xitel Pty Limited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844301B2 (en) * 2005-10-14 2010-1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splaying multimedia content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apable of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7643798B2 (en) * 2005-12-09 2010-01-0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assive NFC activation of short distan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70174429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Citrix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ervers for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client system and a virtual machine hosting a reques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US7929910B2 (en) * 2006-07-20 2011-04-19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application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886962B2 (en) * 2006-08-17 2011-02-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ulti-function transaction device
US20080090520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Camp William O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mobility management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GB2443234B8 (en) * 2006-10-24 2009-01-28 Innovision Res & Tech Plc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ors and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ions enabled devices
US20080155159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Rivas Mario A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7739410B2 (en) * 2007-01-07 2010-06-15 Apple Inc.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US10083184B2 (en) * 2007-01-07 2018-09-25 Apple Inc. Widget synchron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synchronization preferences
JP5079345B2 (ja) * 2007-01-29 2012-11-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における制御方法
TWM317712U (en) * 2007-02-27 2007-08-21 Avermedia Tech Inc Multipurpose peripheral device for receiving signals
US8351447B2 (en) * 2007-04-20 2013-01-08 Sony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cradle apparatus, server apparatus,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ata communication program
TWI340312B (en) * 2007-07-18 2011-04-11 First Int Computer Inc Notebook computer and module of electrical device combinable with the same
US7683573B2 (en) * 2007-07-30 2010-03-23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ing docked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9360986B2 (en) * 2007-07-31 2016-06-07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Mode-switching in ultra mobile devices
JP2009044618A (ja) * 2007-08-10 2009-02-26 Nec Saitama Ltd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857222B2 (en) * 2007-08-16 2010-12-28 Hand Held Products, Inc. Data collection system having EIR terminal interface node
US20090143104A1 (en) * 2007-09-21 2009-06-04 Michael Loh Wireless smart card and integrated personal area network,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less payment system
US7863862B2 (en) * 2007-10-12 2011-01-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olster having a notification device
JP4346659B2 (ja) * 2007-12-27 2009-10-2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装置、バックアップ記憶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9378346B2 (en) * 2008-01-24 2016-06-28 Blackberry Limited Optimize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90198989A1 (en) * 2008-02-06 2009-08-06 Broadcom Corporation Bios for a computing device with handheld and extended computing units
TWI362156B (en) * 2008-02-21 2012-04-11 Ind Tech Res Inst Reconfigurable charging control module
US8583602B2 (en) * 2008-06-05 2013-11-12 Palm, Inc. Restoring of data to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8380959B2 (en) * 2008-09-05 2013-02-19 Apple Inc. Memo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060572A1 (en) * 2008-09-11 2010-03-11 Ely Tsern Display device for interfacing with a handheld computer device that dynamically generates a different user environment for the display device
US8131645B2 (en) * 2008-09-30 2012-03-06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media gifts
US8154244B1 (en) * 2008-12-19 2012-04-1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Power management of device with modular components
US8266453B2 (en) * 2008-12-31 2012-09-11 Decho Corporation Obtaining backups using a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8122269B2 (en) * 2009-01-07 2012-02-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gula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multi-core processor by dynamically distributing power and processing requests by a managing core to a configuration of processing cores
US20100250817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communication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707061B2 (en) * 2009-03-27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calable computing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00251243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the execution of applications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630088B2 (en) * 2009-03-27 2014-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rtable docking station for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US9201593B2 (en) * 2009-03-27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displays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653785B2 (en) * 2009-03-27 2014-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power at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20100250818A1 (en) * 2009-03-27 2010-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wireless connectivity between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and a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docking station
US8782469B2 (en) * 2009-09-01 2014-07-15 Hitachi, Ltd. Request process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multi-core process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371B1 (en) * 1999-06-25 2001-05-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ocking station for multiple devices
US6489932B1 (en) * 1999-09-30 2002-12-03 Prasanna R. Chitturi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integral docking station for a palm sized computing device
US20030041206A1 (en) * 2001-07-16 2003-02-27 Dickie James P. Portable computer with integrated PDA I/O docking cradle
US20040019724A1 (en) * 2002-07-24 2004-01-29 Singleton, Charles W. Computer system with docking port for a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US20060136761A1 (en) * 2004-12-16 2006-06-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to automatically adjust allocation of computer resources
US20060236014A1 (en) * 2005-04-19 2006-10-19 Memphis-Zhihong Yin Method and system of coupling 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to a portable compu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10955A2 (en) 2010-09-30
CN102365603B (zh) 2015-01-21
KR20110140129A (ko) 2011-12-30
US20100250789A1 (en) 2010-09-30
WO2010110955A3 (en) 2010-12-02
JP5295422B2 (ja) 2013-09-18
JP2012521712A (ja) 2012-09-13
KR101353854B1 (ko) 2014-01-20
EP2411883A4 (en) 2014-04-30
EP2411883A2 (en)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65603B (zh)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存储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2235B (zh)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与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之间的安全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5618B (zh) 提供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之间的可缩放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2240A (zh)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电力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2236A (zh) 用于便携式计算装置的便携式对接台
CN102362265B (zh)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显示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2237B (zh) 管理应用程序在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执行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5604A (zh) 管理便携式计算装置和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处的数据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2238A (zh) 提供便携式计算装置与便携式计算装置对接台之间的无线连接性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