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6604A - 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网络链接方法及其程序 - Google Patents

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网络链接方法及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6604A
CN102356604A CN2010800126781A CN201080012678A CN102356604A CN 102356604 A CN102356604 A CN 102356604A CN 2010800126781 A CN2010800126781 A CN 2010800126781A CN 201080012678 A CN201080012678 A CN 201080012678A CN 102356604 A CN102356604 A CN 102356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band inner
inner control
contro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2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6604B (zh
Inventor
西冈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56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6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6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660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2Wavelength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10Routing in connection-oriented networks, e.g. X.25 or AT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4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an overlay rout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60Software-defined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形成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包括通过用于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基于要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以及响应于来自判断单元的指令而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

Description

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网络链接方法及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链接连接型通信网络和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方法及其程序,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使得诸如WDM或PBB-TE之类的连接型通信和诸如以太网之类的无连接型通信能够互相链接以自动实现最优网络操作的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和网络链接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当主要是话音的业务量改变为主要是视频或数据的业务量时,要求将分组灵活地容纳于在宽广的范围中传输业务量的输运网络中。
满足这样的要求的网络之一是其中分组和路径一起存在的混合网络(hybrid network)。可能的混合网络包括由聚集来自用户的分组的分组网络和贯通(cut through)分组交换机之间的业务量的波长网络所形成的网络。
图14示出了这样的混合网络的示例。图14所示的混合网络由以太网1100和波长网络1200形成,并且包括分组交换单元(以太网交换机)1000-i(i=1,2,...)、光交换单元(光交换机)1001-j(j=1,2,...)和用户设备1002-k(k=1,2,...)。以太网交换机1000和光交换机1001在这里被构造为一些情况下的具有两种交换功能的单个通信设备、或者其他情况下的分离通信设备。
在具有这样结构的通信系统中,为了链接两个不同的网络,一种常见的实践是设置波长路径的连接并且通过使用所设置的波长路径来与无连接型以太网通信。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陈述了网络上这样的链接方法的相关技术的示例。专利文献1中陈述的链接方法进行操作以基于业务量流针对以太网业务量传送路径、通过设置发送源地址SA(发送端)与目的地地址DA(接收端)之间的波长路径来判断贯通路径是否应被创建。然而,因为下面的问题,这样的系统未能实现连接型通信网络与无连接型通信网络之间的自主(autonomous)链接。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4-328727(9-12页,图3和图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不可能在以太网上找到新的目的地MAC地址(MAC-DA)。
原因在于因为以太网广播分组被沿着已经设置的波长路径传送,所以没有广播分组到达无波长路径与之连接的目的地MAC地址(MAC-DA)。例如,在图14所示的结构中,当以太网交换机1000-1作为发送源地址SA并且以太网交换机1000-4作为目的地MAC地址(MAC-DA)而传送业务量时,以太网交换机1000-4的目的地MAC地址(MAC-DA)不能被发现,因为通过波长路径的到达是不可能的(即以太网上没有链接)。
第二个问题是网络的不稳定性。原因在于因为基于业务量流对新波长路径的设置/删除进行判断,所以当业务量的量剧烈地改变时,波长路径的设置/删除频繁地发生从而频繁地改变以太网的网络拓扑。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具有共同存在的连接型通信和无连接型通信的网络中实现自动且稳定的网络操作的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和通信链接方法及程序。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方面,一种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形成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包括
通过用于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
基于要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以及
响应于来自判断单元的指令而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方面,一种由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形成的网络通信系统的网络链接方法,包括
通过用于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在通信设备之间交换要在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要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方面,一种形成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网络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包括
通过用于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
基于要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以及
响应于来自判断单元的指令而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方面,一种能够在形成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网络通信系统的计算机设备上操作的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设备执行
通过用于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带内控制信息的处理,
基于要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处理,以及
为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处理。
<发明的效果>
第一个效果是使得能够在连接型通信网络与无连接型通信网络之间自主链接。
第二个效果是使得最优的稳定连接能够为无连接型通信网络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太网和WDM(波分复用)共存网络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太网·WDM共存网络中的链接操作的概要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分组的流动的示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MAC-DA发现处理中的控制分组的流动的序列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MAC-DA发现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太网拓扑生成处理中的控制分组的流动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太网拓扑生成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链接操作的概要的示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控制分组的流动的示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型和无连接型共存网络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并且
图14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网络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以太网·WDM共存网络的结构的示例。图2示出形成以太网·WDM共存网络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的示例。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网络结构示例中所示的以太网是注册商标。在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连接和路径被看作同义词。
图1所示的以太网·WDM共存网络包括在提供网络服务的一侧的输运网络100以及在接收服务的一侧的用户网络110。
形成输运网络100的通信设备120包括基于波长执行交换的光交换单元220、基于分组执行交换的分组交换单元230、以及控制光交换单元220和分组交换单元230的IP控制单元210。
多个通信设备120通过连接光交换单元220的WDM传输路径140和连接IP控制单元210的IP控制线路150而互相连接。IP控制线路150这里是由与主信号业务量流动的线路不同的带外线路形成的。IP控制线路150的结构可以是使用与WDM传输路径140同一光纤中的不同波长路线的结构(光纤内结构),或者使用与WDM传输路径140不同的线路的结构(光纤外结构)。
这里,由光交换单元220形成的网络是连接型通信网络,并且由分组交换单元230形成的网络是无连接通信网络。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通信设备120的详细结构。
通信设备120的光交换单元220包括基于波长切换路径的波长切换单元300、基于WDM传输路径140对波长进行复用/分用的波长复用/分用单元330、以及多个光发送器/接收器320。
通信设备120的分组交换单元230包括基于分组切换路径的以太网切换单元310、要连接到用户设备130或光发送器/接收器的以太网线路340、连接以太网切换单元310和IP控制单元210的以太网监听线路350、转换用户网络110与输运网络100之间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地址信息并且为了基于MAC地址信息确定输出接口而保存转发信息的以及向以太网切换单元310给出切换指令的转发控制单元480、执行广播、桥接等控制的以太网控制单元490、以及判断波长路径是否应被生成的波长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5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分离用户网络110和输运网络100,被称作MAC-in-MAC的封装技术被使用。被称作PBB(提供商骨干桥(Provider Backbone Bridge))的封装技术是通过输运网络100中使用的以太网帧来封装来自用户设备130的以太网数据分组并且在接收端解除封装的技术。因为这样的技术的使用使得用户网络110和输运网络100能够被分离,所以不同的操作模式可适用于各个网络。
通信设备120的IP控制单元210包括与其他通信设备的IP控制单元交换拓扑信息的路由选择单元(routing unit)400、通过使用拓扑信息来确定所请求的区间中光路径的最优路由的路由确定单元410、根据所确定的路由来设置光路径的信令单元420、控制波长切换单元300和以太网切换单元310的切换控制单元470、以及发送和接收IP控制消息的控制通信单元460。
IP控制单元210还包括接收以太网的控制信息并且分析该控制信息的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以及生成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网络上的虚拟链路以便使得分组交换单元230和其他通信设备的分组交换单元互相直接连接的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这样构造的通信设备120的操作的概要将参考图3来描述。
因为以太网线路上流动的以太网控制帧是在与主信号业务量同一以太网线路(带内线路)上被交换的,所以到其他通信设备的连接不被允许,直到波长路径被设置为止。为了解决问题,以太网上流动的控制帧被搭载(mount)在IP控制单元210上,以通过控制IP网络(IP控制线路150)虚拟地连接至设备。换言之,操作被执行以通过带外IP控制线路150交换带内线路上的控制帧。
图4详细地示出带内线路上的控制帧通过带外IP控制线路150的交换的流程。
当波长路径已经被通信设备120(A)的分组交换单元230设置时(在此示例中的波长路径500),以太网控制帧510通过波长路径500而被传送给作为连接目的地的通信设备120(B)的分组交换单元230。
同时,以太网控制帧510被转换成在通过IP控制单元210控制波长路径的控制IP网络(IP控制线路150)中流动的波长网络控制IP分组630,并且被发送给通信设备120(B)和120(C)的分组交换单元230。这样的控制使得能够与将要设置波长路径的通信设备120交换以太网控制分组。
将对于在输运网络100根据上述操作执行以太网控制方法的情况下的MAC-DA(目的地地址)发现处理和以太网树型拓扑(tree topology)生成处理的两个控制操作进行详细描述。
(目的地MAC地址(MAC-DA)发现处理)
将参考图2所示的结构对图6所示的目的地MAC地址(MAC-DA)发现处理中的操作进行描述。
首先,将对由通信设备120发送广播帧的处理进行描述。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设备130的以太网数据帧时(步骤S100),参考转发控制单元480,将作为用户网络110的地址空间的用户MAC-DA转换为作为输运网络100的地址空间的输运MAC-DA。
接下来,所转换的输运MAC-DA(这里被假设为由通信设备120(C)保存的地址“MAC-CC”)参考转发控制单元480的转发表(步骤S110)。当条目存在于转发表中时,根据该条目发送数据帧从而结束处理(步骤S120和S200)。
当无条目存在时,向所有的以太网接口发送包括了所转换的输运MAC-DA的广播帧(步骤S130)。这里参考图4和图5,因为波长路径被设置在通信设备120(A)与120(B)之间,所以广播帧被通信设备120(A)的IP控制单元210和通信设备120(B)的分组交换单元230接收。
已通过以太网监听线路350接收广播帧的IP控制单元210借助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分析广播帧上搭载的广播信息。此后,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将广播信息搭载于IP控制消息上并对其进行复用,并且通过使用IP广告机制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所获得的结果(路由选择单元400)(步骤S140)。
例如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和RIP(路由信息协议)可用作IP广告机制(S140)。
接下来,将描述已接收广播帧的通信设备120的处理。
当通信设备的IP控制单元210的路由选择单元400通过IP控制线路150接收到包括广播信息的IP控制消息时,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提取广播信息以生成广播帧。所生成的广播帧通过以太网监听线路350而被发送给分组交换单元230(步骤S150)。
分组交换单元230当其自己的接口中存在广播帧中包括的MAC-DA时发送ACK(确认(ACKnowledgement))给IP控制单元210。当MAC-DA未能存在时或当ACK已经通过波长路径被发送时,废弃广播帧从而结束处理(步骤S160)。
已接收ACK的IP控制单元210借助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和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通过与利用IP广告机制的发送的过程相同的过程而向发送源通信设备发送包括ACK的IP控制消息(步骤S170)。
参考图4和图5,虽然广播帧被通信设备120(B)和120(C)接收,但是因为通信设备120(B)未能保存MAC-DA,所以它废弃了所接收的广播帧。
最后,将对已接收ACK的发送侧的通信设备120的处理进行描述。
当IP控制单元210的路由选择单元400接收到包括ACK的IP控制消息时,分组交换单元230的波长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50参考作为包括ACK的IP控制消息的发送源的通信设备120(C)的IP地址,以确定设置通信设备120(A)与通信设备120(C)之间的波长路径,并且根据该确定指示IP控制单元210。然后,路由确定单元410和信令单元420生成波长路径500(步骤S180)。
当波长路径设置被完成时,IP控制单元210设置转发控制单元480以沿着新设置的波长路径500发送指向地址“MAC-CC”的以太网数据帧(步骤S190),并且分组交换单元230发送指向讨论中的目的地MAC地址MAC-DA的数据帧(步骤S200)。
即使当没有波长路径被设置时,前述操作也实现了利用IP控制线路150的以太网地址解决办法。
(以太网树型拓扑生成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2所示的结构,将对图8所示的以太网拓扑生成处理的操作进行描述。
首先,将对由通信设备120发送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Protocol Data Unit))帧的处理进行描述。
作为以太网的路由桥的通信设备120以固定间隔周期性地发送BPDU帧(步骤S300)。BPDU帧沿着所设置的波长路径500被发送(步骤S310),并且也通过以太网监听线路350被发送给IP控制单元210。
已接收BPDU帧的IP控制单元210借助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和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来将BPDU的信息搭载于IP控制消息上并且将它通过路由选择单元400传送给其他邻近的通信设备120(步骤S320)。
当从其他通信设备120接收到BPDU帧时,还执行将成本加到帧上并且传送所获得的帧给其他通信设备的处理(步骤S380)。在图4和图7所示的操作示例中,利用通过波长路径500的路由和通过IP控制线路150的路由来传送BPDU帧。
接下来,将对当通信设备120接收到包括BPDU的信息的IP控制消息时所执行的处理进行描述。
当接收到包括BPDU信息的IP控制消息时(步骤S330),IP控制单元210的路由确定单元410计算在作为接收器的通信设备120与作为IP控制消息的发送器的通信设备120之间的波长路径500的路由,以计算当波长路径500被设置时所需要的成本(步骤S340)。
接下来,IP控制单元210的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将所计算的波长路径500的成本转换成以太网处的成本,通过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将转换得到的波长路径500的成本设置到BPDU帧中,并且将它发送给分组交换单元230(步骤S350)。
当分组交换单元230通过波长路径500接收到BPDU帧时,波长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50比较各个成本,并且当通过IP控制线路150广告的BPDU帧的成本更小时指示IP控制单元210生成新的波长路径500(步骤S360)。
当波长路径500被IP控制单元210新设置时,以太网数据帧将通过波长路径500被传输(步骤S370)。这里,在分组交换单元230中,到目前为止所使用的波长路径500连接到的端口通过通常的以太网控制方法被处理为阻塞端口或替换端口,以防止环的生成。可替代地,当没有其他VLAN业务量流动时,指示IP控制单元210删除波长路径500。
对所生成的波长路径500的使用的开始时间和端口阻塞时间的同步使得能够在不切断用户业务量的情况下进行切换,从而防止输运网络100变得不稳定。
通过在每个设备处重复地执行上述以太网拓扑生成操作,可为以太网业务量设置最优的波长路径。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
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取得了下面的效果。
第一个效果是使得能够自主链接连接型通信网络和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原因在于通过控制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网络来交换由内带(in-band)传送的控制信息,使得能够在无波长路径500存在的区间中自主设置波长路径500。
第二个效果是使得能够在无连接型通信网络中设置最优的稳定波长路径500。原因在于基于路由的成本信息来判断波长路径500是否应被新设置的波长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50在考虑进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最优性的情况下设置波长路径500。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的概要的示图。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进行操作以透明地交换通过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隧道而在以太网上流动的控制帧以及通过带外IP控制线路的带内线路上的控制帧。隧道这里表示预先由网络管理者通过诸如以太网/IP或以太网/SSL(安全套接层)之类的方法设置的虚拟链路。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输运网络100和通信设备120的结构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那些结构,仅有的不同之处在于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具有不是转换消息而是生成隧道的功能。
不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那样,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因此使得以太网控制帧能够无转换地被传送给其中无波长路径被设置的通信设备120。
图10中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操作。图10示出了带内线路上的控制帧通过带外IP控制线路150的交换的流程的细节。
当波长路径已经被通信设备120(A)的分组交换单元230设置时(在此示例中的波长路径500),以太网控制帧510通过波长路径500而被传送给作为连接目的地的通信设备120(B)的分组交换单元230。
同时,以太网控制帧510被经由通过IP控制单元210控制波长路径500的IP网络而传送。为了这里的带外IP网络中的传送,隧道540被形成以在所有通信设备之间预先具有全网状互连(full-mesh)。以太网控制帧都通过隧道540被透明地传送。这样的布置使以太网控制帧能在其中没有波长路径500被设置的通信设备之间被交换。
因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不需要控制帧被转换成IP控制消息,所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可通过使用完全符合诸如OSPF、IS-IS和RIP之类的标准的路由选择单元400来取得。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图11和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的示例和通信设备结构的示例。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使用通过在输运网络与用户网络之间应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而获得的结构。
在图11中,输运网络105由多个包括IP控制单元210和分组交换单元230的通信设备125所形成。
在操作上彼此独立的输运网络105和用户网络110之间进行通过MAC-in-MAC的封装。利用这样的网络结构,在输运网络105中,以太网路径被IP控制单元210设置。换言之,在输运网络105中,将不会应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以太网控制方法。在用户网络110中,应用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以太网控制方法。作为利用IP控制线路150对以太网控制信息的交换,消息转换方法(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帧隧道方法(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一个都是可适用的。
图12示出通信设备125的结构的示例。与根据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20的不同之处是没有设置光交换单元220以及用以太网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85替换了波长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50。
此外,虽然IP控制电路150是线路——由于被内带构造而物理地相同的线路,但是它是与运载主信号业务量的以太网逻辑地不同的线路。这里,逻辑地不同的IP控制线路也被称为带外线路。
利用此结构,将对就MAC-DA发现和以太网树型拓扑生成的两个控制操作而言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描述。IP控制线路150上的虚拟链路生成单元使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消息交换方法相同的消息交换方法。
用户网络110上交换的以太网控制帧被带内控制信息分析单元430分析,并且被带内虚拟链路生成单元440通过IP控制线路150交换。基于所交换的以太网控制信息,以太网路径生成判断单元485判断以太网路径是否应被生成,并且当必要时通过使用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方式相同的方式来生成以太网路径。
从前述操作可见,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不仅可适用在WDM网络与以太网之间而且可适用在用户网络与输运网络之间。
接下来,将参考图13描述通信设备120的硬件结构的示例。图13是示出通信设备120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框图。
参考图13,可通过与普通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相同的硬件结构来实现的通信设备12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601、用作数据工作区域或数据临时保存区域的由诸如RAM(随即存取存储器)之类的存储器形成的主存储单元602、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单元603(相当于IP控制单元210、光交换单元220和分组交换单元230)、与输入设备605、输出设备606和存储设备607连接的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输入/输出接口单元604、以及连接上述组件中的每一个的系统总线608。存储设备607例如通过由诸如ROM(只读存储器)、磁盘和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形成的硬盘设备来实现。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20使其操作不仅通过安装电路部分作为硬件部分、例如结合了程序的LSI(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Integration))而在硬件中实现,而且通过在辅助存储设备607中存储提供了IP控制单元210或分组交换单元230的每个功能的程序并且将该程序载入主存储单元602中以由CPU 601执行它而在软件中实现。
如前述的三个第一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在连接型通信和无连接型通信共存的网络中,可以提供实现自动且稳定网络操作的控制链接方法和网络系统。
虽然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都使用以太网作为无连接型通信网络,但是它不限于以太网而是可适用于诸如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或IP之类的其他无连接型分组交换技术。
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共存的连接型通信和无连接型通信的网络的自动链接的这种使用。
虽然已就前述的实现方式和示例性实施例的优选模式而言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未必限于实现方式和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模式,而是可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的情况下被修改。
<通过引用的结合>
本申请基于2009年3月19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68374并且要求该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而被全部结合于此。

Claims (27)

1.一种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形成所述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包括:
通过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
基于要被交换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以及
响应于来自所述判断单元的指令而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当接收到从已接收到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其他通信设备返回的包括ACK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时,所述判断单元参考所述其他通信设备的IP地址以确定在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其他通信设备之间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
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包括用于生成以太网中的传送树的成本信息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并且
已通过所述连接和所述虚拟控制链路接收到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判断单元
计算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成本并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来将所计算的成本转换成所述以太网中的成本,并且当所转换的成本小于所计算的成本时确定在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带内控制信息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协议的控制消息复用,以便与其他邻近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用于发现作为以太网的端点的所述通信设备的广播信息,并且所述IP控制协议是OSPF路由选择协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包括用于生成以太网中的传送树的成本信息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并且所述IP控制协议是OSPF路由选择协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包括预先生成隧道以在所有通信设备中具有全网状互连形式的单元,该隧道通过IP分组来封装所述带内控制信息,其中
所述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通过使用所述隧道与邻近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是以太网,并且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是波长路径交换网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通信网络系统,其中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都是以太网。
10.一种由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形成的网络通信系统的网络链接方法,包括:
通过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在通信设备之间交换要在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要被交换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当接收到从已接收到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其他通信设备返回的包括ACK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时,通过参考所述其他通信设备的IP地址来确定在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其他通信设备之间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
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包括用于生成以太网中的传送树的成本信息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并且
已通过所述连接和所述虚拟控制链路接收到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通信设备
计算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成本并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来将所计算的成本转换成所述以太网中的成本,并且当所转换的成本小于所计算的成本时确定在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设备将所述带内控制信息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协议的控制消息复用,以便与其他邻近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用于发现作为以太网的端点的所述通信设备的广播信息,并且所述IP控制协议是OSPF路由选择协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包括用于生成以太网中的传送树的成本信息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并且所述IP控制协议是OSPF路由选择协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包括预先生成隧道以在所有通信设备中具有全网状互连形式的单元,该隧道通过IP分组来封装所述带内控制信息,其中
所述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通过使用所述隧道与邻近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是以太网,并且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是波长路径交换网络。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网络链接方法,其中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都是以太网。
19.一种形成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网络通信系统的通信设备,包括:
通过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
基于要被交换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以及
响应于来自所述判断单元的指令而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当接收到从已接收到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其他通信设备返回的包括ACK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时,所述判断单元参考所述其他通信设备的IP地址以确定在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其他通信设备之间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包括用于生成以太网中的传送树的成本信息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并且
已通过所述连接和所述虚拟控制链路接收到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通信设备的所述判断单元
计算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成本并根据预先设置的策略来将所计算的成本转换成所述以太网中的成本,并且当所转换的成本小于所计算的成本时确定在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所述发送端和所述接收端之间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权利要求21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被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协议的控制消息复用,以便与其他邻近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用于发现作为以太网的端点的所述通信设备的广播信息,并且所述IP控制协议是OSPF路由选择协议。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是包括用于生成以太网中的传送树的成本信息的BPDU(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并且所述IP控制协议是OSPF路由选择协议。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设备,包括预先生成隧道以在所有通信设备中具有全网状互连形式的单元,该隧道通过IP分组来封装所述带内控制信息,其中
所述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单元通过使用所述隧道与邻近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个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连接是波长路径或以太网路径。
27.一种能够在形成包括无连接型通信网络和连接型通信网络的网络通信系统的计算机设备上操作的程序,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
通过用于控制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的IP控制网络上生成的虚拟控制链路向其他通信设备传送要在所述无连接型通信网络的内带上被交换的带内控制信息、并且与其他通信设备交换所述带内控制信息的处理;
基于要被交换的所述带内控制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处理;以及
为所述连接型通信网络生成新连接的处理。
CN201080012678.1A 2009-03-19 2010-03-09 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网络链接方法及其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66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8374 2009-03-19
JP2009-068374 2009-03-19
PCT/JP2010/053854 WO2010106941A1 (ja) 2009-03-19 2010-03-09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連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6604A true CN102356604A (zh) 2012-02-15
CN102356604B CN102356604B (zh) 2014-12-24

Family

ID=42739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26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6604B (zh) 2009-03-19 2010-03-09 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网络链接方法及其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50286B2 (zh)
EP (1) EP2410700B1 (zh)
JP (1) JP5413452B2 (zh)
CN (1) CN102356604B (zh)
WO (1) WO201010694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566A (zh) * 2014-06-16 2017-02-22 株式会社理光 网络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227920A1 (en) * 2021-04-30 2022-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deliver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8460B2 (en) 2010-05-25 2013-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c deployment using in-band signals
US9237172B2 (en) 2010-05-25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lication notification and service selection using in-band signals
US8467375B2 (en) 2011-07-07 2013-06-18 Ciena Corporation Hybrid packet-optical private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19546B2 (en) 2011-07-07 2017-11-14 Ciena Corporation Data connectivity systems and methods through packet-optical switches
CN114347026B (zh) * 2022-01-05 2024-01-30 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集成网络的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4409A (ja) * 2001-05-15 2002-11-29 Nec Corp 遠隔管理機能付き多重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US20070286204A1 (en) * 2006-06-12 2007-12-13 Hamid Ould-Brahim Suppor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Applications Over Ethernet Switch Paths
CN101107824A (zh) * 2004-12-31 2008-01-16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针对无连接通信流量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方案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31299B2 (en) * 2000-01-28 2006-04-18 At&T Corp. Control of optical connections in an optical network
JP2002344049A (ja) * 2001-05-15 2002-11-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ーザーダイオード励起固体レーザー
JP2004328727A (ja) 2003-04-08 2004-11-18 Citizen Watch Co Ltd 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通信方法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接続システムを利用する情報端末
US7301949B2 (en) * 2003-07-15 2007-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on-oriented transport in a packet switch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080049621A1 (en) * 2004-12-31 2008-02-28 Mcguire Alan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s Scheme For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s Traffic
WO2007101140A2 (en) * 2006-02-24 2007-09-07 Nortel Networks Ltd. Multi-protocol support over ethernet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CN101123570B (zh) * 2006-08-09 201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个运营商以太网之间的数据转发方法和系统
JP2009068374A (ja) 2007-09-11 2009-04-02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で実現される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4409A (ja) * 2001-05-15 2002-11-29 Nec Corp 遠隔管理機能付き多重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CN101107824A (zh) * 2004-12-31 2008-01-16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针对无连接通信流量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方案
US20070286204A1 (en) * 2006-06-12 2007-12-13 Hamid Ould-Brahim Supportin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Applications Over Ethernet Switch Path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4566A (zh) * 2014-06-16 2017-02-22 株式会社理光 网络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6464566B (zh) * 2014-06-16 2020-01-21 株式会社理光 网络系统、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227920A1 (en) * 2021-04-30 2022-11-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ontrol information deliv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0700A1 (en) 2012-01-25
US20110317681A1 (en) 2011-12-29
US8750286B2 (en) 2014-06-10
JP5413452B2 (ja) 2014-02-12
EP2410700A4 (en) 2015-07-22
JPWO2010106941A1 (ja) 2012-09-20
WO2010106941A1 (ja) 2010-09-23
CN102356604B (zh) 2014-12-24
EP2410700B1 (en)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0029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with mechanism for reserving resources for recovery paths in label-switched network
CN105871722B (zh) 标签构造以及标签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75836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IP networks and high-quality services
CN101170478B (zh) Mac(媒体存取控制)穿隧和控制以及方法
JP3654168B2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識別装置、インタフェース識別方法および、mpls−vpnサービスネットワーク
CN102356604A (zh) 网络通信系统、通信设备、网络链接方法及其程序
JP2003046547A (ja) 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送受信装置
CN103595635A (zh) 基于分组光传送网设备的数据通信网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JP4890239B2 (ja) Rprの送信経路指定方法及び装置
US2014018560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management server
EP1897401B1 (en) Discovery of an adjacent network element within a network data plane
US2010012864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 optimum route between a pair of nod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860769B (zh) 一种ip与光融合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04102904A1 (ja) 複数レイヤを介して通信を行う通信網におけるパス設定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CN102857417A (zh) Trill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KR20130079596A (ko)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링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노드
US20110052190A1 (en) Discovery of an Adjacent Network Element within a Network Data Plane
JP4169493B2 (ja) パスのアグリゲート方法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US7042882B2 (en) Layer-structured path setup method and node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same
CN100539545C (zh) 用于在分组交换通信网中确定多径传输路径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JP3729746B2 (ja) トラヒック分散フレーム中継方法及び装置
CN114520762A (zh) BIERv6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第一网络设备
KR20170068973A (ko) 가상 라우터가 내장된 패킷 전송망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에서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JP2015115871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転送経路の設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15942157A (zh) 双归保护系统、双归保护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