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745A -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5745A
CN102355745A CN2011102961546A CN201110296154A CN102355745A CN 102355745 A CN102355745 A CN 102355745A CN 2011102961546 A CN2011102961546 A CN 2011102961546A CN 201110296154 A CN201110296154 A CN 201110296154A CN 102355745 A CN102355745 A CN 102355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sc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rinter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6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5745B (zh
Inventor
横田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55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5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如果检测到与第一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具有相同的SSID和不同的BSSID的网络,则终止第一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并且第一通信设备加入所检测到的网络。这使得第一通信设备和另一通信设备能够加入到同一网络中。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月30日、申请号为200780005755.9、发明名称为“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出现并制造了大量装备有包括IEEE(Institute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无线LAN的无线功能的装置。
基于IEEE 802.11无线LAN的通信方法的例子除了通过接入点(access point)进行通信的基础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mode)模式之外,还有终端之间彼此直接通信的自组织模式(ad-hoc mode)。
在IEEE 802.11无线LAN的自组织模式中,试图创建网络的终端发送被称为信标的通知信号,从而创建网络。要加入到该网络的终端基于包含在信标中的信息(信标周期(beaconperiod)、发送速率(transmission rate)等)加入该网络并进行通信。
在构建网络的终端之间,必须将通信信道和网络标识符、加密方法以及加密密钥等无线通信参数设置为共同的值。在IEEE 802.11无线LAN中,有两种类型的网络标识符,称为SSID(Service Set Identification,服务集标识)和BSSID(BasicService Set Identification,基本服务集标识)(参见美国专利第2005/250487号公报(日本特开第2005-323116号公报)的说明书)。
SSID是能够被用户设置为任意值并且还能够在终端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另一方面,BSSID是由基于终端自身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等创建自组织网络的终端即首先发送信标的终端生成的标识符。在终端通过同一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终端之间这两种网络标识符必须被设置为共同的值。
例如,为了在自组织模式下进行无线通信,假定在两个终端之间预先设置了共同的SSID。为了使这些终端中的其中一个创建自组织网络,该终端生成BSSID并开始发送信标。这样,另一终端将它自己设置成为该BSSID,从而使得能够在自组织模式中进行通信。
然而,当两个终端几乎同时试图创建自组织网络时,有可能每个终端将生成各自的BSSID并开始发送信标,从而构建单独的自组织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已经设置了相同的SSID,但这两个终端将不能够相互进行无线通信。
发明内容
如下配置本发明:即使试图加入同一网络的多个通信设备已经构建了不同的网络,也能够构建同一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用于使用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与另一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周围存在的网络;判别单元,用于判别由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网络的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比较单元,用于将由所述判别单元判别出的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分别与所述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的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进行比较;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所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对加入到所检测到的网络中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用于使用网络标识符与另一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周围存在的网络;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与所述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的网络标识符进行比较;以及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单元所进行的比较的结果,终止所述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的通信,并且允许所述通信设备加入到所述检测到的网络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用于使用已经在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中设置的第一网络标识符进行通信,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网络的第二网络标识符与所述第一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的第二网络标识符进行比较;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比较单元所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允许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和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加入到同一网络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多个通信设备通过该方法来构建网络,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通过允许第二通信设备加入到由第一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来构建网络;第二步骤,通过允许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加入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来构建网络;以及第三步骤,根据构建网络的通信设备的类型,选择性地通过所述第一步骤或所述第二步骤执行所述网络的构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用于使用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与另一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周围存在的网络;判别步骤,用于判别在所述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网络的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比较步骤,用于将所述判别步骤中判别出的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分别与所述通信设备所属的网络的第一网络标识符和第二网络标识符进行比较;以及控制步骤,根据所述比较单元所进行的比较的结果,对加入到所检测到的网络中进行控制。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第四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配置的图;
图2是第一~第四实施例中的数字静止照相机(DSC,digitalstill camera)的功能框图;
图3是第一~第四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构建自组织网络的过程的序列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DSC和打印机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DSC和打印机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DSC和打印机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A~8D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DSC和打印机的显示单元的例子;
图9A~9C示出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DSC和打印机相关的一些信息的例子;
图10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登记通信对方(communicationpartner)信息的情况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DSC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应当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修改。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网络的配置的例子的图;本实施例说明在均用作无线通信设备的数字静止照相机(DSC)101与打印机102之间构建自组织网络的情况。
为了构建自组织网络,必须将两种网络标识符,即SSID(服务集标识)和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设置为共同的值。
SSID是能够由用户设置为任意值并且还能够在终端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在本实施例中,在DSC101和打印机102中已经预先将“AdhocNet”设置为SSID。
另一方面,BSSID是由创建自组织网络的终端,即首先发送信标的终端,基于终端自身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等生成的标识符。
通过按下分别设置在DSC 101和打印机102上的无线通信按钮,开始执行用于构建自组织网络的处理。例如,当按下DSC101上的无线通信按钮时,DSC 101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AdhocNet”的网络,即打印机102是否已经创建了网络。如果打印机102已经创建了网络,则将DSC 101设置为由打印机102生成的BSSID,并且DSC 101加入该网络。另一方面,如果打印机102还没有创建网络,则DSC 101自己创建网络,生成BSSID并且开始发送信标。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DSC 101的功能框图。
通过系统控制器211将控制面板210连接到CPU 215。控制面板210包括快门释放开关和无线通信按钮等各种按键。系统控制器211具有计时器(未示出)。
摄像单元202是在按下控制面板210的快门释放开关时用于摄像的块。通过摄像处理单元203处理从摄像单元202输出的图像信号。
显示单元206是用于向用户呈现信息的块,并且是LCD(液晶显示器)、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声音显示器等。由显示处理器207执行用于控制由显示单元206呈现的显示内容的处理。此外,与控制面板210操作相关联地执行从显示单元206所显示的信息中选择期望的信息等的操作。也就是说,显示单元206和控制面板210构成用户接口。
存储卡接口208是用于连接存储卡209的接口。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212是用于使用USB连接外部装置的接口。音频接口214是用于将音频信号连接到外部装置的接口。
无线通信RF单元205和无线通信控制器204联合构成无线单元。无线通信RF单元205包括用于数字化从天线接收到的模拟信号,并且相反地,将数字信息转化成模拟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该信号的硬件块。无线通信控制器204由控制通信的MAC层和用于处理驱动MAC层的固件的硬件组成。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具有能够存储MAC地址等的内部闪速ROM。
通过CPU 215执行的控制来实现这个框图中指示的功能部分。已经将用于实现后面说明的图5、6、7以及12中的处理的程序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216或闪速ROM 213中,并且CPU215根据该程序执行处理。已经将无线单元的固件存储在无线通信控制器204中的闪速ROM等中、DSC 101侧所提供的闪速ROM 213中或ROM 216中。在后者的情况下,当利用无线单元时,将固件装载到无线通信控制器204中。此外,已经将无线通信所需的SSID和加密密钥等参数存储在闪速ROM 213中。当利用无线单元时,驱动器将这些值传递给无线通信控制器204,从而使得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将要由CPU 215处理的数据写至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17或闪速ROM 213,并且从RAM 217或闪速ROM 213读取数据。闪速ROM 213是非易失性存储区域。通过存储卡接口208,将作为成像结果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卡209上。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02的功能块。打印机控制面板310通过系统控制器311连接到CPU 315。打印机控制面板310包括无线通信按钮等各种按键。系统控制器311具有计时器(未示出)。
由打印处理器303控制作为用于将图像实际打印在纸上的功能块的打印引擎302。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打印引擎302,只要其具有用于将图像打印在纸上的功能即可。然而,图1所示的打印机102是用于通过热能将墨滴排出到纸等打印介质上的喷墨打印机。
显示单元306是用于向用户呈现信息的块,并且是LCD、LED显示器或声音显示器等。由显示处理器307进行由显示单元306呈现的显示内容的控制。此外,通过控制面板310执行从显示单元306所显示的信息中选择期望的信息等的操作。也就是说,显示单元306和控制面板310构成打印机102的用户接口。
存储卡接口308是用于连接可移除存储卡309的接口。通过将配备有DSC的存储卡插入到该接口,能够打印通过摄像所拍摄的图像。
USB接口312是用于使用USB连接外部装置的接口。ETHER接口314是用于使用ETHER通信连接外部装置的接口。
无线通信RF单元305和无线通信控制器304联合构成无线单元。无线通信RF单元305包括用于将从天线接收的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及相反地,用于将数字信息转化成模拟信号并且通过天线发送该信号的硬件块。无线通信控制器304由控制通信的MAC层和用于处理驱动MAC层的固件的硬件构成。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具有能够存储MAC地址等的内部闪速ROM。
由CPU 315执行的控制来实现这个框图中表示的功能部分。将用于实现后面说明的图5、6、7以及11中的处理的程序存储在ROM 316或闪速ROM 313中,并且CPU 315根据该程序执行处理。已经将用于无线单元的固件存储在无线通信控制器304中的闪速ROM等中、打印机102侧提供的闪速ROM 313中或ROM 316中。在后者的情况中,当利用无线单元时,将固件装载到无线通信器304中。此外,已经将无线通信所需的SSID和加密密钥等参数存储在闪速ROM 313中。当利用无线单元时,驱动器将这些值传递给无线通信器304,从而使得可以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将要由CPU 315处理的数据写至RAM 317或闪速ROM 313中,并从RAM 317或闪速ROM 313读取数据。
图4是示出在DSC 101和打印机102基本上同时创建了自组织网络的情况下的序列的图。此处将说明通过基本上同时按下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无线通信按钮生成该序列的情况。
当按下打印机102的无线通信按钮时,应用程序向驱动器发送用以构建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的请求(S401)。
在接收到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后,为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驱动器开始扫描(搜索处理)。首先,从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发出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402)。接着,由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305处理这些命令,从而发送探测请求(搜索请求)(S403)。等待固定时间段接收对探测请求的应答(探测应答)。
由于探测应答包括SSID,因此,通过从所接收到的探测应答中提取该SSID,能够检查出是否已存在SSID为“AdhocNet”的网络。
此外,如果在探测请求的SSID中指定“AdhocNet”并且发送该请求,则只有构建了SSID为“AdhocNet”的网络的通信设备将发送回探测应答。因此,根据是否接收到了探测应答,能够判断是否已经构建了SSID为“AdhocNet”的网络。
此时,DSC 101还没有创建自组织网络,因此,经过了应答待机时间(response standby time),而打印机102没有接收到探测应答。
在确认网络不存在(S404)后,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发送一系列用于创建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的设置命令(S405)。
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处理从驱动器所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创建以“AdhocNet”作为其SSID的自组织网络。更具体地,无线通信控制器304根据打印机102自己的MAC地址生成BSSID,并且开始发送信标。
接着将说明由DSC 101执行的处理。
当按下DSC 101上的无线通信按钮时,应用程序向驱动器发送用以构建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的请求(S406)。
在接收到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后,为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驱动器开始扫描。首先,从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出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407)。
接着,由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205处理这些命令,从而发送探测请求(S408)。等待固定时间段接收探测应答。
此时,打印机102还没有创建自组织网络,因此,经过了应答待机时间,而DSC 101没有接收到探测应答。
在确认网络不存在(S409)后,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一系列用以创建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的设置命令(S410)。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处理从驱动器所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创建其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更具体地,无线通信控制器204根据DSC 101自己的MAC地址生成BSSID,并且开始发送信标。
在步骤S410结束时,DSC 101和打印机102构建单独的具有不同BSSID的自组织网络,而不考虑SSID相同即均为“AdhocNet”的事实。
在创建自组织网络(S405)之后,打印机102在系统控制器311拥有的计时器内设置任意时间T1(S411)。同样,在步骤S410之后,DSC 101在系统控制器211拥有的计时器内设置任意时间T2(S412)。在图4中,由DSC 101设置的时间T2比由打印机102设置的时间T1短,因此,首先经过DSC 101的计时器中设置的时间T2。
当经过了时间T2时,为判断是否存在具有与DSC 101自己所创建的自组织网络的SSID“AdhocNet”相同的SSID的自组织网络,DSC 101进行扫描。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413)。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205处理这些命令,并且发送探测请求(S414)。
由于打印机102已经在SSID中指定了“AdhocNet”,并且创建了自组织网络,因此,此时打印机102向DSC 101发回探测应答(S415)。
当DSC 101接收到该探测应答时,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将从该探测应答中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驱动器(S416)。根据所传递的信息,驱动器了解到存在另一自组织网络,该自组织网络具有相同的SSID以及与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不同的BSSID。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为加入到由打印机102所创建的自组织网络中,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用于终止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一系列设置命令(S417)。
然后,为加入到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中,DSC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一系列的设置命令(S418)。因此,DSC 101将BSSID设置成与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值相同的值,并且加入该网络。
当经过了时间T1时,为判断是否存在具有与打印机102正使用的SSID“AdhocNet”相同的SSID的自组织网络,打印机102进行扫描。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发送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419)。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305处理这些命令,并且发送探测请求(S420)。
由于此时DSC 101已经加入到了与打印机102相同的自组织网络中,因此DSC 101向打印机102发回探测应答(S421)。
当打印机102接收到探测应答时,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将从探测应答中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驱动器(S422)。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将所传递的信息与关于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的信息进行比较,并且能够得知DSC 101加入到了与打印机102的自组织网络相同的自组织网络中。
图5是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操作的流程图。由于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操作流程相同,此处将以DSC 101的操作为例说明该操作。
如果通过按下DSC 101的无线通信按钮指定了自组织网络的构建(S501),则DSC 101进行扫描,以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更具体地,DSC 101通过广播发送SSID中指定了“AdhocNet”的探测请求(S502),然后,等待作为应答而送回的探测应答固定的时间段(S503)。此处,术语“广播”是指向未指定数量的通信对方的发送。
如果扫描的结果是检测到了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在S504中为“是”),则DSC 101执行用于加入所检测到的自组织网络的处理(S513),然后终止处理。
如果不存在具有SSID“AdhocNet”的网络(S504中为“否”),则DSC 101执行用以创建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的处理(S505)。更具体地,DSC 101基于其自身的MAC地址生成BSSID,并开始发送信标。
在创建自组织网络之后,DSC 101在计时器中设置任意值T(S506),然后,等待计时器超时(S507)。如果计时器超时了(S507中为“是”),则为判断是否存在具有与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SSID相同的SSID的自组织网络,DSC 101进行扫描(S508,S509)。
如果扫描的结果是没有检测到具有相同的SSID的网络(S510中为“否”),则重复从S506开始的处理。如果扫描的结果是检测到了具有相同的SSID的网络(S510中为“是”),则DSC 101判断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是否与DSC 101创建的网络的BSSID相同(S511)。如果BSSID相同(步骤S511中为“是”),则DSC101能够得知在同一网络上存在另一通信设备(打印机102)。从而,DSC 101终止处理。
如果BSSID不相同(S511中为“否”),则DSC 101终止由DSC101所创建的自组织网络(S512),并且执行用于加入所检测到的网络的处理(S513)。也就是说,DSC 101将BSSID设置成与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值相同的值。
应当注意,在加入到该网络中(图5中的S513)后,DSC 101可以再次进行扫描,并且执行用于判断在同一网络中是否存在其它通信设备(打印机102)的处理。由于通过该处理能够验证DSC 101和打印机102已经形成同一网络的事实,因而能够进一步增强通信可靠性。
本实施例是这样的:在检测到了具有与设备自己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相同的BSSID的网络的情况下,终止所创建的网络,并且该设备加入所检测到的网络。因此,能够在希望加入到同一网络的通信设备之间构建网络。
因此,即使在两个通信设备已经创建了具有不同BSSID的网络而不考虑各自的SSID相同的事实的情况下,一个通信设备能够加入到已经由另一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这使得可以提高通信可靠性和用户便利性。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第二实施例。应当注意,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网络配置和硬件配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似(参见图1、2和3),无需再次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自组织网络具有相同的SSID但具有不同的BSSID的情况下所执行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处理不同。
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操作的流程图。由于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操作流程相同,此处将以DSC101的操作为例说明该操作。步骤S601~S610的处理与图5中的步骤S501~S510的处理相同,无需再次说明。
如果DSC 101检测到SSID与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SSID相同的网络(S610中为“是”),则根据规定的规则,DSC 101将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与DSC 101自己创建的网络的BSSID进行比较(S611)。
能够作为在比较时使用的规则的例子的方法的例子有:当把BSSID作为数字看待时,采用较小的BSSID值作为劣、较大的BBSID值作为优的方法;以及相反地,采用较小的值作为优、较大的值作为劣的方法。
如果比较的结果是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被判断为劣(S611中为“是”),则DSC 101终止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S612),并且执行用于加入所检测到的网络的处理(S613)。也就是说,通过将其BSSID设置成与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相同,DSC 101能够构建与另一通信设备(打印机102)的网络相同的网络。
如果比较BSSID的结果是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被判断为优或与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相同(S611中为“否”),则DSC 101终止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创建了所检测到的网络的设备(打印机102)加入到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中。
应当注意,在S611中判断BSSID为优或劣之前,DSC 101可以进行检查以明确BSSID是否相同,当它们相同时,终止处理,当它们不相同时,进行优/劣判断。
图7是示出增加了用于最终确认DSC 101与打印机102是否能够构建同一网络的处理的操作流程的图。图7中的步骤S701~S710的处理与图6中的步骤S601~S610相同,无需再次说明。
如果DSC 101检测到了SSID与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SSID相同的网络(S710中为“是”),则DSC 101根据规定的规则,将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与DSC 101自己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进行比较(S711)。
如果比较的结果是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被判断为劣(S711中为“是”),则DSC 101终止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S712),并且执行用于加入所检测到的网络的处理(S713)。然后,为确认DSC 101加入的网络中是否存在另一通信设备(打印机102),控制返回到S708并且DSC 101进行扫描。
如果比较BSSID的结果是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被判断为与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相同(S711中为“否”并且S714中为“是”),则DSC 101能够识别出另一通信设备(打印机102)正在加入同一网络中。DSC 101因此终止处理。
如果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被判断为优(在S711中为“否”并且在S714中为“否”),则控制返回到S706并且DSC 101进行用于确认另一通信设备(打印机102)正在加入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处理。由于另一通信设备加入到该网络中需要特定长的时间,因而在执行扫描前在计时器中设置任意值T(S706)。当计时器超时(S707中为“是”)时,DSC 101进行扫描(S708,S709)。
本实施例是这样的:在两个通信设备已经创建了单独的具有相同的SSID和不同的BSSID的网络的情况下,根据BSSID的比较结果,确定哪个通信设备将加入到由另一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因此,能够唯一地确定加入到该网络的通信设备,能够有效地构建同一网络并能够增强便利性。
此外,根据图7,处理继续,直到确认了设备正在加入同一网络为止。这意味着DSC 101和打印机102能够更可靠地构建同一网络。
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第三实施例。应当注意,DSC 101和打印机102的硬件配置和网络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参见图1、2和3),无需再次说明。
本实施例将说明DSC 101和打印机102被临时无线连接并且登记了与打印机102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中的处理方法。
此处假定,为登记关于通信对方的信息而构建的临时自组织网络的SSID的值使用不同于普通无线通信中所使用的SSID的值。使登记关于通信对方的信息中所使用的SSID为“SetNet”,并且假定DSC 101和打印机102已预先分别在闪速ROM 213和闪速ROM 313中存储了SSID。
图8A~8D是分别示出在登记通信对方信息的情况下,DSC101和打印机102的显示单元206和306的例子的图。此处将说明DSC 101将打印机102登记为通信对方的情况下的显示的例子。因此,以下的说明将涉及呈现在DSC 101的显示单元206上的显示的例子。
图8A示出在已经选择了通过网络执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所显示的画面的例子。在选择先前所登记的通信对方后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选择项801;当登记通信对方信息时,选择项802;在删除已登记的通信对方信息的情况下,选择项803;并且当取消通过网络的无线通信时,选择项804。为登记通信对方信息,用户使用控制面板210选择项802。
图8B示出当选择了项802时显示单元206的例子。此处,在将D S C信息登记为通信对方的类型的情况下,选择项805,在将打印机信息登记为通信对方的类型的情况下,选择项806。为了使DSC 101将打印机信息登记为通信对方的类型,用户使用控制面板210选择项806。
图8C示出当在图8B中选择了要登记的通信对方的类型时(即在选择了项805或项806后),显示单元206的例子。当正在显示这个画面时,DSC 101在它自己与打印机102之间构建以登记为目的的无线通信网络,并且执行图9A~9C所示的用于登记该类型的装置信息的处理。下面将说明该登记处理的细节。
图8D示出在完成了DSC 101和打印机102之间的信息登记操作之后,显示单元206的例子。此处,按钮807提示对处理进行确认。如果用户使用控制面板210选择按钮807,则显示单元206的显示返回图8A所示的显示。
图9A~9C示出各通信设备所拥有的且关于设备本身的一些信息的例子。通过执行上述登记处理,各通信设备能够本地登记通信对方信息。在图9A中,在通信设备创建自组织网络的情况下,使用SSID 901。附图标记902表示通信设备的类型。
图9B示出DSC 101拥有的信息的例子,图9C示出打印机102拥有的信息的例子。例如,如果在已经登记了关于打印机102的信息(图9C)之后,在DSC 101中从图8A的画面显示中选择了项801并且从显示的通信对方列表中选择了打印机102,则将SSID设置为“PrinterNet”,并且能够进行与打印机102的无线通信。
图10是DSC 101与打印机102分别执行用于通信对方登记的处理的情况下的序列图。此处,假定使用图7的方法作为构建用于通信对方的登记的自组织网络的方法。
当打印机102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开始执行通信对方登记处理时,应用程序向驱动器发出请求,以构建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S1001)。
在接收到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后,驱动器进行扫描以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首先,从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发出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1002)。接着,由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305处理这些命令,从而发送探测请求(搜索请求)(S1003)。等待固定时间段接收探测应答。
此时DSC 101还没有创建自组织网络,因此,经过了应答待机时间,而打印机102未接收到探测应答。
在确认不存在网络后(S1004),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发送用于创建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的一系列设置命令(S1005)。
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处理从驱动器所接收的命令并且创建以“SetNet”作为其SSID的自组织网络。更具体地,无线通信控制器304根据打印机102自身的MAC地址生成BSSID,并且开始发送信标。
此处假定:在与打印机102开始执行通信对方登记处理的定时相同的定时,在DSC 101侧开始通信对方登记处理。
当DSC 101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开始执行通信对方登记处理时,应用程序向驱动器发出请求,以构建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S1006)。
在接收到来自应用程序的请求后,驱动器进行扫描以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首先,从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出一系列用于扫描的命令(S1007)。
接着,由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205处理这些命令,从而发送探测请求(搜索请求)(S1008)。等待固定时间段接收探测应答。
此时打印机102还没有创建自组织网络,因此,经过了应答待机时间,而DSC 101未接收到探测应答。
在确认不存在网络后(S1009),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用于创建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的一系列设置命令(S1010)。
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处理从驱动器所接收到的命令并且创建以“SetNet”作为SSID的自组织网络。更具体地,无线通信控制器204根据DSC 101自身的MAC地址生成BSSID,并且开始发送信标。
在步骤S1010结束时,DSC 101和打印机102构建单独的具有不同BSSID的自组织网络,而不考虑SSID相同即均为“SetNet”的事实。
在创建自组织网络之后(S1005),打印机102在系统控制器311拥有的计时器内设置任意值T1(S1011)。类似地,在创建自组织网络之后,DSC 101在系统控制器211拥有的计时器内设置任意值T2(S1012)。在图12中,DSC 101所设置的时间T2比打印机102所设置的时间T1短,因此,首先经过DSC 101的计时器中的时间T2。
当经过了时间T2时,为判断是否存在具有与DSC 101自己所创建的自组织网络的SSID“SetNet”相同的SSID的自组织网络,DSC 101进行扫描。首先,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1013)。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205处理这些命令,并且发送探测请求(S1014)。
由于打印机102在SSID中指定了“SetNet”,并且创建了自组织网络,因此,此时,打印机102向DSC 101发回探测应答(S1015)。
当DSC 101接收到探测应答时,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将从探测应答中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驱动器(S1016)。根据所传递的信息,驱动器检测出存在另一自组织网络,该网络具有相同的SSID以及与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不同的BSSID。
DSC 101将DSC 101自己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与检测到的网络即由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进行比较,并且判断BSSID的优/劣。图10示出DSC 101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为劣的情况的例子。
由于BSSID优/劣评估的结果是DSC 101自己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为劣,因而DSC 101执行用于加入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的处理。
首先,为终止网络,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一系列设置命令(S1017)。
然后,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一系列用于加入到SSID为“SetNet”的自组织网络中的设置命令(S1018)。DSC 101将BSSID设置成与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的BSSID的值相同的值,并加入到该网络中。
为判断DSC 101正加入的自组织网络中是否存在另一通信设备即打印机102,DSC 101再次进行扫描。DSC 101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发送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1019)。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205处理这些命令,并且发送探测请求(S1020)。
由于打印机102已在SSID中指定了“SetNet”,并且创建了自组织网络,因此,此时,打印机102向DSC 101发回探测应答(S1021)。
当DSC 101接收到探测应答时,无线通信控制器204将从探测应答中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驱动器(S1022)。根据所传递的信息,驱动器识别出DSC 101所属的网络的BSSID与所检测到的网络的BSSID是相同的。因此,DSC 101能够确认DSC 101所属的自组织网络中存在另一无线通信设备,即打印机102。此处,以通信对方登记处理为目的,驱动器向应用程序发出表示自组织网络完成的信号(S1023)。在得到此通知后,应用程序执行用于将打印机102登记为通信对方的处理(S1024)。
当经过了时间T1时,为判断是否存在具有与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的SSID“SetNet”相同的SSID的自组织网络,打印机102进行扫描。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向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发送用于扫描的一系列命令(S1025)。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和无线通信RF单元305处理这些命令,并且发送探测请求(S1026)。
由于DSC 101此时已加入到打印机102所创建的自组织网络中,因而DSC 101向打印机102发回探测应答(S1027)。
当打印机102接收到探测应答时,无线通信控制器304将从探测应答中所获取的信息传递给驱动器(S1028)。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将所传递的信息和与打印机102所创建的网络有关的信息进行比较,并且确认DSC 101正加入与打印机102的自组织相同的自组织网络。
此处,以通信对方登记处理为目的,打印机102的驱动器向应用程序发出表示自组织网络完成的信号(S1029)。在得到此通知后,应用程序执行用于将打印机102登记为通信对方的处理(S1030)。也就是说,在步骤S1030中,响应于步骤S1024中的来自DSC 101的登记请求,打印机102将登记信息发送回DSC 101。
尽管本实施例中使用图7所示的方法作为构建用于通信对方登记的自组织网络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图5或图6所示的方法。
本实施例是这样的:当为执行通信对方登记处理而构建临时自组织网络时,在构建网络之后,执行用于登记通信对方的处理。这使得能够更可靠地执行登记处理。
此外,尽管以执行通信对方登记处理的情况为例说明了本实施例,但是,构建自组织网络之后的处理不限于通信对方登记处理。例如,本发明适用于DSC与打印机之间的打印处理、DSC之间用于传送图像文件的处理以及在连接DSC与计算机之后执行的文件传送处理等的各种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机102的显示单元306上同样呈现图8A~8D所示的种类的显示。然而,图8A~8D所示的种类的显示不是必需的。例如,如果打印机是仅装配有以LED作为显示单元306的打印机,则当由电源供电时,创建SSID为“PrinterNet”的网络。在按下了打印机控制面板310上的开关(未示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构建用于通信对方登记的网络(其SSID为“SetNet”)的方法。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以通过DSC 101和打印机102大体同时构建自组织网络的情况为例,说明了本发明。对于DSC的情况,照相机由电池驱动,功率消耗是个问题。因此,优选地,仅当需要无线通信时,才构建无线网络。另一方面,对于打印机的情况,打印机通常在连接到AC电源时使用。因此,无线通信的功率消耗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可以想到在对打印机通电后立即创建无线网络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前面的实施例的方法(参见图5、6和7),则在从创建网络延伸到另一通信设备加入网络中的时间段内,打印机必须以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扫描(图5中的S506~S510、图6中的S06~S610、图7中的S706~S71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根据各通信设备的功能而改变构建网络的方法的情况。
图11是示出本实施例中打印机102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如果指定了自组织网络的构建(S1101),则打印机102进行扫描以判断是否存在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S1102,S1103)。
如果扫描的结果是检测到了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在S1104中为“是”),则打印机102执行用以加入所检测到的自组织网络的处理(S1113),然后终止处理。
如果发现不存在SSID是“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在S1104中为“否”),则打印机102执行用于创建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的处理(S1105)。
图1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DSC 101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如果指示了具有用户指定的通信设备的自组织网络的构建(S1201),则根据指定的通信对方的类型是否与DSC 101自身的类型相同,对处理进行分支(S1202)。如果通信对方的类型与DSC 101的类型相同,例如,如果通信对方是DSC(在S1202中为“是”),则执行从S702(图7)开始的处理。应当注意,也可以执行从S502(图5)开始的处理以及从S602(图6)开始的处理。
如果通信对方的类型与DSC 101自身的类型不相同,例如,如果是打印机(在S1202中为“否”),则DSC 101进行网络扫描(S1203、S1204)并且调查是否存在具有相同SSID的自组织网(S1205)。如果检测到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S1205中为“是”),则DSC 101执行用于加入该网络的处理(S1208)。
如果没有检测到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在S1205中为“否”),则DSC 101在计时器中设置任意值T(S1206),然后等待计时器超时(S1207)。如果计时器超时(S1207中为“是”),则DSC 101再次进行网络扫描(S1203,S1204)。如此重复步骤S1203~S1207中的处理,直到可以检测到SSID为“AdhocNet”的自组织网络为止。然而,在即使该处理执行了规定次数或规定的时间段,还是不能检测到网络的情况下,可以强制终止处理。
根据本实施例,当构建自组织网络时,通信设备可以根据通信对方的类型来改变连接方法。这使得可以有效地构建自组织网络。打印机只需要待机,直到DSC加入到打印机自己所创建的网络中为止,并且不需要进行网络扫描。此外,如果DSC的通信对方是打印机,则DSC只需要等待打印机创建网络。这意味着不再发生具有不同的BSSID的网络的创建。
应当注意,尽管在前面的实施例中,根据通信对方的类型来改变连接方法,但是,还可以根据通信对方的功能、类型和属性等来改变连接方法。
因此,根据上面说明的各实施例,即使试图加入同一网络的多个通信设备已经构建了不同的网络,一个设备也加入另一设备所创建的网络,直到终止首次提及的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为止。结果,能够可靠地构建同一网络。此外,由于在确认了具有指定通信设备的网络的构建之后进行通信对方的登记,因此,将不再登记不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设备,因而能够增强用户便利性。此外,由于根据通信对方的类型改变构建网络的方法,因此,不需要执行额外的处理,并且能够以有效的方式构建与期望对方的网络。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基于MAC地址等任意生成BSSID。然而,BSSID可以由其它方法生成。例如,通信设备可以生成通信设备可以原样使用的随机值或序列号等。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已经以如下情况为例说明了本发明:基于探测请求/探测应答的发送和接收来搜索(通过主动扫描)另一网络。然而,可以由其它方法进行网络扫描。一个例子是被动扫描,其包括监视由另一无线通信设备所发送的信标。在被动扫描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信标包括SSID和BSSID等网络信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DSC与打印机之间的连接为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只要设备是具有能够构建自组织网络的功能的通信设备,例如,DSC之间的连接、DSC与个人计算机之间的连接、以及打印机与DSC之间的连接,就可以应用本发明。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802.11无线LAN、蓝牙、UWB、无线USB、无线1394、以及Wimax等所有无线通信方案。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而且可以应用于有线通信。
因此,如上所述,即使试图加入同一网络的多个通信设备创建了不同网络,也可以使这些设备加入到同一网络中。结果,能够增加通信可靠性和用户便利性。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6年2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6-040960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5)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单元,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创建网络;
判断单元,判断在检测到来自所述用户的指示后的规定的期间内是否从其它通信设备接收到规定的信号;
发送单元,在由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在所述规定的期间内没有从所述其它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规定的信号的情况下,发送探测请求;以及
加入单元,根据针对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所述探测请求的应答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将本通信设备加入到发送了该应答信号的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针对所述探测请求的应答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是指网络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终止单元,所述终止单元用于在由所述加入单元将本通信设备加入到发送了所述应答信号的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的情况下,终止由本通信设备的所述创建单元创建的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比较单元,所述比较单元将由所述发送单元发送的探测请求中所包含的信息与针对所述探测请求的应答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比较,
所述加入单元根据所述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将本通信设备加入到发送了所述应答信号的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
5.一种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步骤,根据来自用户的指示创建网络;
判断步骤,判断在检测到来自所述用户的指示后的规定的期间内是否从其它通信设备接收到规定的信号;
发送步骤,在通过所述判断步骤判断为在所述规定的期间内没有从所述其它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规定的信号的情况下,发送探测请求;以及
加入步骤,根据针对通过所述发送步骤发送的所述探测请求的应答信号中所包含的信息,将本通信设备加入到发送了该应答信号的通信设备所创建的网络中。
CN201110296154.6A 2006-02-17 2007-01-30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23557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0960A JP4829635B2 (ja) 2006-02-17 2006-02-17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040960 2006-02-1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57559A Division CN101385279B (zh) 2006-02-17 2007-01-30 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745A true CN102355745A (zh) 2012-02-15
CN102355745B CN102355745B (zh) 2015-01-21

Family

ID=383713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6154.6A Active CN102355745B (zh) 2006-02-17 2007-01-30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07800057559A Active CN101385279B (zh) 2006-02-17 2007-01-30 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57559A Active CN101385279B (zh) 2006-02-17 2007-01-30 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8953577B2 (zh)
EP (1) EP1989829A4 (zh)
JP (1) JP4829635B2 (zh)
KR (1) KR101005652B1 (zh)
CN (2) CN102355745B (zh)
RU (3) RU2447593C2 (zh)
WO (1) WO20070941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3298A1 (de) * 2004-05-11 2005-12-08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s Ad-Hoc-Netzwerkes
JP4789817B2 (ja) 2007-01-29 2011-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956281B2 (ja) 2007-05-29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792050B2 (en) 2007-10-26 2010-09-07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erging of ad hoc network partitions
JP4932762B2 (ja) * 2008-02-28 2012-05-16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462644B2 (en) * 2008-12-30 2013-06-11 Nokia Corporation Ad hoc network initiation
JP2010213088A (ja) * 2009-03-11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
JP5409147B2 (ja) * 2009-07-03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1223070A (ja) * 2010-04-02 2011-11-04 Goyo Electronics Co Ltd 通信機器のssidを設定及び管理する設定管理システム
EP2421331B1 (en) * 2010-08-19 2016-08-0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of limiting use of a mobile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a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9307507B2 (en) * 2012-11-30 2016-04-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selective scanning for ad-hoc networks
JP6039414B2 (ja) * 2012-12-28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5933899B (zh) 2016-04-14 2019-07-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点的接入方法和装置
JP6260648B2 (ja) * 2016-06-15 2018-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CN108377500B (zh) * 2016-11-09 2021-05-1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wifi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9951857A (zh) * 2017-12-21 2019-06-2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器ssid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8664A1 (en) * 2001-02-23 2002-08-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munication setup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4013986A1 (en) * 2002-08-02 2004-0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A method for grouping 802.11 stations into authorized service sets to differentiate network access and services
WO2004077752A1 (en) * 2003-02-24 2004-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detection and selection
US20050148326A1 (en) * 2003-12-12 2005-07-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LAN sett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97675A (ja) * 1994-09-28 1996-04-12 Canon Inc 弾性表面波素子及びそ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H0998061A (ja) * 1995-07-24 1997-04-08 Canon Inc Sawマッチド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受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H09153754A (ja) * 1995-09-27 1997-06-10 Canon Inc 弾性表面波変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弾性表面波コンボルバと受信機と通信システム
GB2341051B (en) * 1998-08-27 2003-03-19 Motorola Ltd Providing a ser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71735B1 (en) 2000-01-28 2003-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IP address as a wireless unit identifier
US20020059365A1 (en) * 2000-02-10 2002-05-16 Martin King System for delivery and exchange of electronic data
CN1365478A (zh) * 2000-03-30 2002-08-21 索尼公司 捐赠处理系统
US20020022483A1 (en) * 2000-04-18 2002-02-21 Wayport,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which allows multiple wireless service providers to share a comm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US7666586B2 (en) 2000-06-30 2010-02-23 Aros Applied Biotechnology Aps Gene expression in biological conditions
US7200642B2 (en) 2001-04-29 2007-04-03 Geodig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livery of electronic model images
JP4397168B2 (ja) * 2002-08-21 2010-01-13 レノボ シンガポール プライヴェート リミテッド コンピュータ装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接続方法
US20040039817A1 (en) * 2002-08-26 2004-02-26 Lee Mai Tranh Enhanced algorithm for initial AP selection and roaming
CN1181648C (zh) * 2002-09-06 2004-12-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上设备间自动查找的方法
US20040064591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Erwin Noble Dynamic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7350077B2 (en) * 2002-11-26 2008-03-25 Cisco Technology, Inc. 802.11 using a compressed reassociation exchange to facilitate fast handoff
CN1173524C (zh) * 2002-12-20 2004-10-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在家庭网络中设备间进行服务调用的方法
JP4167496B2 (ja) * 2003-01-16 2008-10-15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々間通信システム
US20040184422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ff in an inter-extended service set (I-ESS)
US20040214539A1 (en) * 2003-04-24 2004-10-28 Krishnan Rajaman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regulatory domains
WO2005002116A2 (en) * 2003-06-13 2005-01-06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Usa, Inc. Proxy active scan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7260393B2 (en) * 2003-09-23 2007-08-2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communication unit scan time in wireless networks
WO2005081460A1 (ja) * 2004-02-19 2005-09-01 Nec Corporation 不正無線局検出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る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606055B2 (ja) * 2004-04-21 2011-01-05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暗号鍵設定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暗号鍵設定方法
US7610057B2 (en) * 2004-04-23 2009-10-27 Microsoft Corporation Selecting a 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ology on a device capable of carrying out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via multiple wireless technologies
JP4033302B2 (ja) * 2004-05-07 2008-01-16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参加方法
JP2006013594A (ja) * 2004-06-22 2006-01-12 Nec Corp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lan接続方法と無線lan端末装置
TW200614783A (en) * 2004-07-20 2006-05-01 Ib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ervice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460965B2 (ja) 2004-07-22 2010-05-12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
US7224970B2 (en) * 2004-10-26 2007-05-29 Motorola, Inc. Method of scanning for beacon transmissions in a WLAN
JP4182946B2 (ja) * 2004-12-09 2008-11-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管理方法
US7929504B2 (en) * 2004-12-23 2011-04-19 Xocyst Transfer Ag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connection and remote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clients
US7554979B2 (en) * 2005-02-03 2009-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having function of transmitting notification signal while hiding group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JP4429227B2 (ja) 2005-07-25 2010-03-10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ネットワーク識別子設定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US9167053B2 (en) * 2005-09-29 2015-10-20 Ipass Inc. Advanced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US9088627B2 (en) * 2005-09-29 2015-07-21 Ipa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ly characterizing a network
US7339915B2 (en) * 2005-10-11 2008-03-04 Cisco Technology, Inc. Virtual LAN override in a multiple BSSID mode of operation
US7948953B2 (en) * 2005-12-19 2011-05-24 Arub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vertising the same service set identifier for different basic service sets
US7706790B2 (en) * 2006-04-04 2010-04-27 Kyocera Corporation System scanning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9319967B2 (en) * 2006-05-15 2016-04-19 Boingo Wireless, Inc. Network access point detection and use
US8644828B2 (en) * 2007-02-05 2014-02-04 Wefi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ng a wireless network
EP2064829B1 (en) * 2006-09-18 2018-04-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stablishment of ad-hoc networks between multiple devices
KR100790415B1 (ko) * 2006-09-27 2008-01-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핸드오버 히스토리를 이용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US8467785B2 (en) * 2006-10-24 2013-06-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WLAN scanning by prevalence of access point deployment on certain channels
CN102448187B (zh) * 2011-10-29 2015-10-0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自动接入Wi-Fi网络的方法及终端
CN106576240B (zh) * 2014-07-25 2020-03-10 佳能株式会社 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8664A1 (en) * 2001-02-23 2002-08-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Communication setup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4013986A1 (en) * 2002-08-02 2004-02-12 Cisco Technology, Inc. A method for grouping 802.11 stations into authorized service sets to differentiate network access and services
WO2004077752A1 (en) * 2003-02-24 2004-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detection and selection
US20050148326A1 (en) * 2003-12-12 2005-07-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LAN sett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69661A1 (en) 2014-09-18
US20180176852A1 (en) 2018-06-21
US20090323644A1 (en) 2009-12-31
RU2008137128A (ru) 2010-03-27
CN102355745B (zh) 2015-01-21
RU2013156596A (ru) 2015-06-27
CN101385279A (zh) 2009-03-11
KR101005652B1 (ko) 2011-01-05
KR20080103573A (ko) 2008-11-27
US10645630B2 (en) 2020-05-05
WO2007094183A1 (en) 2007-08-23
US8953577B2 (en) 2015-02-10
RU2571959C2 (ru) 2015-12-27
CN101385279B (zh) 2011-11-16
EP1989829A1 (en) 2008-11-12
RU2447593C2 (ru) 2012-04-10
RU2510141C2 (ru) 2014-03-20
US9924440B2 (en) 2018-03-20
JP2007221559A (ja) 2007-08-30
RU2011149625A (ru) 2013-06-20
JP4829635B2 (ja) 2011-12-07
EP1989829A4 (en)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5279B (zh) 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US11733950B2 (en) Function executing device with two typ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CN100399758C (zh)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装置和控制方法
KR100738494B1 (ko) 통신장치 및 통신시스템과 그 통신장치의 통신 파라미터설정 방법
EP3157303B1 (en) Establishment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tween 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pon a first user operation and anothe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etected within a predetermined time period from the first user operation
CN101316207B (zh) 通信装置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JP4865454B2 (ja) 設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1640907B (zh)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12383B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4865623B2 (ja) 無線端末間で直接無線通信を行うため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CN103369637B (zh) 通信装置
CN101316208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18260A (zh) 图像形成系统和装置、便携式终端及它们的控制方法
US20150317115A1 (en) Recording system,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executable by mobile terminal,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10196696A (zh) 终端装置、通信系统、存储介质及显示控制方法
CN105325018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通信控制装置
JP692246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0221793A (zh) 搜索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071570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を利用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
JP6747145B2 (ja) 携帯端末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10350A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911937B1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이 가능한 장치의 검색 방법, 장치 및이를 구현하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기록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