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4014B -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4014B
CN102354014B CN201110342960.2A CN201110342960A CN102354014B CN 102354014 B CN102354014 B CN 102354014B CN 201110342960 A CN201110342960 A CN 201110342960A CN 102354014 B CN102354014 B CN 102354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light
alternatively n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2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4014A (zh
Inventor
吴家豪
黄景亮
陈群元
范富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54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4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4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40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该导光板,供一背光模块使用,包含出光区域以及遮光区域。遮光区域位于出光区域的一侧且至少部分突出至越过出光区域的平面。其中,出光区域由导光板的本体所构成。本体具有出光面及第一端,且于第一端具有第一厚度。遮光区域由导光板的支撑肋的至少部分所构成。支撑肋位于本体的第一端、沿第一端延伸并至少部分突出至越过出光面。其中,支撑肋至少部分由非透光体形成,并具有自第一端向内的遮蔽宽度。遮蔽宽度不小于第一厚度。本发明可避免边框折射光所造成的亮线或漏光。

Description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设计;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支撑肋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广泛应用在电脑、电视、以及移动电话等各种电子产品上。其中,导光板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并且是显示装置中影响光的使用效率的重要元件;导光板可导引光线方向、提高光辉度,以及控制亮度均匀。另一方面,显示装置也随着显示装置产业技术的进步及生活需求而有轻薄化、轻量化的趋势。因此,配合显示装置外观的演进,内部元件则追求以其有限的体积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发挥相等、甚至更佳的效果。
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边框内的导光板由于其非入光侧的边缘会有非微结构所调控的折射,或者由于反射片反射的缘故,因此会产生边框反射光,而造成显示装置边缘的亮线或漏光。传统的显示模块1a边框所采用的背光模块会以胶框3a的结构特征或遮光胶带来遮蔽边框折射光L,如图1A所示。然而,当显示模块1b采用窄边框的设计时,如图1B所示,却使得背光模块的导光板12b边缘离屏幕显示区22的距离C更近,而无法避免边框折射光L所造成的亮线或漏光。另一方面,当省略胶框的使用,而采用图1C中的导光板框体3c用于支撑显示面板时,光线则易聚集于导光板框体3c的支撑结构30c中,因此造成亮线及漏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可避免边框折射光所造成的亮线或漏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能取代传统胶框的使用,并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能省去传统胶框的使用,因应显示模块窄边框设计的需求。
本发明供背光模块使用的导光板包含出光区域及遮光区域。出光区域通常包含一平面,遮光区域则位于出光区域的一侧且至少部分高出出光面或突出于出光区域的平面上。该平面并且通常为出光区域的出光面。其中,出光区域由导光板的本体所构成。本体具有出光面及第一端。第一端位于出光面的一侧,且本体于第一端具有第一厚度。遮光区域则由导光板的支撑肋的至少部分所构成。支撑肋位于本体的第一端、沿着第一端延伸并至少部分高出出光面或突出于出光面上,且具有与出光面平行的顶面用以支撑显示面板。
支撑肋至少部分由非透光体形成;其中包含非透光体形成于支撑肋的表面。非透光体的光穿透性小于本体的光穿透性,并且可吸收、反射、或者部分吸收及部分反射在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入射光,但入射光不能穿透该非透光体。非透光体可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为黑色、深灰色、浅灰色、以及白色,且颜色越深,吸光效果较强;颜色越浅,反射效果较强。因此,当支撑肋的非透光体为黑色时,出光面边缘的出光量又较支撑肋为其他颜色时少。
支撑肋可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且同时全部与本体的出光面相连接,并形成界面。界面于垂直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上的方向上具有连接宽度。连接宽度即为此支撑肋的遮蔽宽度,遮蔽宽度且不小于第一厚度。支撑肋并且具有顶面高出本体的出光面;此外,除了顶面外,支撑肋可具有自顶面向第一端倾斜的斜面。支撑肋并可在出光面以外与本体的其他部分相连。此时,支撑肋于出光面上的投影范围与第一端的最远距离为该支撑肋的遮蔽宽度,且遮蔽宽度不小于第一端的第一厚度。
一种显示模块,包含:上述述导光板中至少其一;以及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该显示面板的底面为该支撑肋所支撑,该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区域及一第一边界区域,该第一边界区域位于该可视区域的一侧外并沿该第一端延伸;其中,该第一边界区域与该可视区域具有一交界;其中,该导光板底面在该第一端的边缘与该交界共面形成的平面,穿过该非透光体。
一种显示模块,包含使用本发明的导光板、显示面板、外框、以及粘性体(例如:胶体或胶带)。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以及相对的底面,底面朝向导光板的出光面。显示面板并由支撑肋所支撑而设置于导光板上,并通过粘性体固定于支撑肋上。其中,显示面包含可视区域及第一边界区域,第一边界区域位于可视区域外侧、沿导光板的第一端延伸,并与可视区域间形成交界。交界与导光板底面于第一端的边缘共面形成的平面,穿过支撑肋或者支撑肋上的非透光体部分。外框包围导光板本体的第一端与显示面的侧边,且胶体将显示面板、外框及导光板结合一起。
本发明可避免边框折射光所造成的亮线或漏光。
附图说明
图1A-图1C为传统显示模块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导光板的实施例透视图;
图2B为图2A沿A-A’断面线的剖视图;
图2C-图2D为本发明导光板不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导光板底面微结构分布与微结构分布密度的关系图;
图4A-图4D为本发明导光板不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A-图5E为本发明导光板不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A为本发明显示模块的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6B为本发明显示模块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10a显示模块
100导光板
110本体
1101第一端
116出光面
120、120a~120i支撑肋
1201顶面
1202斜面
125非透光体
1260界面
1270界面
160底面
161微结构
200显示面板
210显示面
2100第一边界区域
2200可视区域
2300交界
240黑色光阻
250底面
300外框
310凹槽
400胶带
500胶体
600光源
1a、1b、1c显示装置
12a、12b、12c导光板
22屏幕显示区
3a胶框
3c导光板框体
30c支撑结构
A出光区域
B遮光区域
C距离
T第一厚度
W遮蔽宽度
P投影范围
D距离
Q平面
L边框折射光
L’边框折射光
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A所示,本发明供背光模块使用的导光板100包含出光区域A及遮光区域B。如图2B-图2C所示,出光区域A通常包含一平面,遮光区域B则位于出光区域A的一侧,且至少部分高出出光区域A的平面或突出于出光区域A的平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出光区域A的平面通常为出光区域A的出光面。具体而言,如图2A与图2B所示,出光区域A由导光板100的本体110所构成。本体110具有出光面116及第一端1101,并且具有高透光率。其中,第一端1101位于出光面116的一侧,例如位于出光面116不与光源相邻的一侧(即非入光侧),且本体110在第一端1101具有第一厚度T。一般来说,光源600设置于导光板100的至少一侧,此时,该侧以外的侧边(通常为三个侧边)为导光板100的第一端1101;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光板100的两相对侧设置有侧光源,则另外两侧边为相对的第一端。
遮光区域B则由导光板100上形成的支撑肋120的至少一部分所构成,且遮光区域B的形态/造型可影响出光区域A的出光量或其出光面116的出光范围。支撑肋120位于本体110的第一端1101,沿着第一端1101延伸并至少部分高出或突出于出光面116上,且较佳具有与出光面116平行的顶面1201以支撑例如显示面板。在光源设置于导光板100的一侧的实施例中,支撑肋120分布于未设置光源的另外三侧,因而形成如图2A所示的ㄇ字型。支撑肋120至少部分由非透光体形成。非透光体的光穿透性小于本体110的光穿透性,并且可吸收、反射、或者部分吸收及部分反射在可见光波长(波长约380nm-780nm)范围的入射光,且入射光较佳不能穿透该非透光体;换言之,非透光体提供遮光效果。
支撑肋120a可全部由非透光体形成。如图2B所示,支撑肋120a与本体110的第一端1011连接,并且具有顶面1201高出本体110的出光面116或突出于出光面116上。顶面1201与出光面116之间的距离较佳大于等于其上设置的光学片材厚度;光学片材可包含例如扩散板、增亮膜、棱镜片等,或者具有复合功能的整合型光学膜。与出光面116平行的顶面1201可支撑显示面板于导光板100上方(于后说明),显示面板与出光面116之间的空间则可设置上述的光学片材。
在不同实施例中,全部由非透光体形成的支撑肋120b也可与本体110的出光面116连接,并形成界面1260,如图2C所示。界面1260在垂直第一端110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具有连接宽度,此连接宽度即为支撑肋120b的遮蔽宽度W。遮蔽宽度W与第一厚度T的比例可影响支撑肋的非透光体所能遮蔽的边框折射光L’,亦即非透光体可避免原先以某角度(出光面的法线与边框折射光离开导光板的方向所夹角度)范围离开导光板的边框折射光。其中,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边框折射光L’以与出光面的法线相夹约42.5度的角度Θ离开导光板,因此,非透光体需至少能遮蔽以42.5度离开导光板的边框折射光L’。据此,本发明以非透光体可遮蔽以45度离开导光板的边框折射光L’为基准,设计遮蔽宽度W较佳不小于第一厚度T;换言之,遮光区域B的宽度不小于本体110在出光区域A的厚度。因此,如图中所示,在遮蔽宽度W等于第一厚度T的情况下,支撑肋120b可遮蔽来自导光板100本体110边缘的约45度的边框折射光(因此当视线方向与通过支撑肋120b内侧的出光面的法线N夹约45度角时,可不见到边框折射光);再者,在支撑肋120b的非透光体不进入显示面的可视区域(于后说明)在导光板100的投影区域的前提下,若遮蔽宽度W大于第一厚度T,则支撑肋120b可遮蔽来自导光板100本体110边缘的大于45度的边框折射光。利用支撑肋120b具有遮蔽宽度W可遮蔽边框折射光外,也可减少光线集中于支撑肋120而形成亮线现象。
由非透光体形成的至少部分支撑肋120较佳是以双料射出的方式形成于本体110的第一端1101;换言之,遮光区域B以双料射出方式形成于出光区域A的一侧。举例而言,导光板100的本体110的材料主要为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支撑肋120的主要材料也与本体110相同而为PMMA或PC。在进行双料射出时,是以PMMA或PC射出形成本体110,并加入色母与PMMA或PC中混合再射出形成由非透光体形成的部分或全部支撑肋120。利用双料射出制成一体形成的本体110与支撑肋120,可以减少工艺步骤,也可增加后续组装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的方便性与精确性。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也可将分别制造的本体及支撑肋组装、固定,形成本发明的导光板。除此之外,如图2D所示,非透光体也可仅形成于支撑肋120c暴露的表面。具体来说,可以譬如使用非透光材料涂布支撑肋120的外表面、或者以贴胶带的方式包覆支撑肋120的外表面而形成,也可减少后续组装与对位的误差与时间。
此外,形成部分或全部支撑肋的非透光体可具有不同的颜色。换言之,遮光区域B可具有不同的颜色,并且不同的颜色影响遮光区域B吸收、或反射可见光的效果。此也影响出光区域A的出光量或出光面的出光分布。非透光体的颜色可为例如黑色、深灰色、浅灰色、以及白色,且不同颜色的吸光效果依序为黑色>深灰色>浅灰色>白色。因此,若比较黑色非透光体与白色非透光体,则黑色非透光体吸收较多的光量且反射较少的光量;相反地,白色非透光体吸收较少的光量但反射较多的光量。一般来说,吸光效果愈好,则遮光效果也愈好,然而实际上经导光板提供的光量也愈少。详细来说,本体110在接近支撑肋120部分,即出光面116的边缘部分的出光量会因支撑肋120的遮光效应而减少,尤其当支撑肋120的非透光体为黑色时,由于较多的光量被吸收,因此出光面116边缘的出光量又较支撑肋120为其他颜色时为少。对此,本发明可进一步通过导光板微结构的设计与排列,来调整出光面边缘的出光量。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当支撑肋120为黑色非透光体时,多个微结构161在非透光体在底面160上投影范围边缘的位置的分布密度大于在底面160上投影范围中央位置的分布密度。其中,微结构161可以是例如网点,或者V形槽(V-cut)。反之,当支撑肋120为白色非透光体时,多个微结构161在非透光体在底面160上投影范围边缘的位置的分布密度较支撑肋120为黑色非透光体时小。
支撑肋可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并在背光模块或显示模块中提供不同的功能;如前述支撑肋120b具有与遮蔽宽度W等宽的顶面1201,提供足够的面积以胶带将显示面板固定于导光板100上。另外,如图4A所示,导光板100的支撑肋120d除了顶面1201外,具有自顶面1201向第一端1101倾斜的斜面1202。因此,当导光板120d用于显示模块中,模块边框内侧会与支撑肋120d间形成三角柱形的间隙,可供胶体填充其中以固定导光板100、显示面板、以及外框(于后说明)。图4B-图4D所示为具不同形状的支撑肋的导光板实施例。例如,图4B的支撑肋120具有拱形顶面1201,图4C的支撑肋120的剖面形状呈梯形,且图4B及图4C中所示的撑肋120也皆可模块边框的内侧形成间隙,以供胶体填充其中,可具有较佳的支撑力,同时具有拱形顶面或较大面积的顶面可增加结构强度,也可减少显示面板与支撑肋之间形成刮痕;图4D的支撑肋120在顶面1201上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可替代顶面1201上方的空间,在其中设置粘性体如胶体以供固定显示面板于导光板100上。其中,无论支撑肋120为何种形状,其遮蔽宽度W皆不小于第一厚度T。
在图5A-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肋120e~i除了与出光面116连接以外,也与本体110的其他部分相连。举例来说,如图5A所示,支撑肋120e可同时与出光面116及第一端1101连接;或者,出光面116包含具有不同水平高度、但相互平行的表面,如图5B-图5E所示,此时支撑肋并可与连接该些表面的侧表面相连。在图5A中,支撑肋120e全部由非透光体形成,位于本体110的第一端1101并沿着第一端1101延伸。此外,非透光体形成呈倒置阶梯状的支撑肋120e,且其内凹的部分形成与本体110连接的界面1270;换言之,呈倒置阶梯状的支撑肋120e与本体110的界面形成为阶梯状,并同时与本体110的出光面116及第一端1101连接。此外,界面1270与前述的界面1260可包含以例如双料射出方式形成支撑肋时,支撑肋与本体会相互直接接触,并无通过外在的粘着物来固接,且通常支撑肋与本体所相接触的界面为互补结构,举例而言,在双料射出时,先射出且固化本体结构,然后再将支撑肋材料射出,使得非固态状的支撑肋材料能以互补结构而覆盖于本体上,且能够紧密贴合。而通过双料射出方式形成的导光板,可以减少粘着物的使用,也可减少组装时间与对准定位步骤。在图5A中,支撑肋120e在出光面116上的投影范围P内任一位置与第一端1101的最远距离D即为支撑肋120e的遮蔽宽度,且遮蔽宽度不小于第一端110的第一厚度T,即D不小于T。
另一方面,本体110在邻接第一端1101的部分也可形成为阶梯状,并与支撑肋120f~i形成阶梯状的界面,如图5B-图5D所示。其中,支撑肋可呈倒置的阶梯结构,并与本体110形成阶梯状的界面,如图5B-图5D;或者,支撑肋也可不呈阶梯状,例如图5E的支撑肋120i。在图5E中,然而,由于本体110在邻接第一端1101的部分形成为阶梯状,因此支撑肋120i与本体110间也形成有阶梯状的界面1270。此外,支撑肋120f~i在出光面116上的投影范围P与第一端1101的最远距离D同样为支撑肋120f~i的遮蔽宽度,且遮蔽宽度不小于第一端110的第一厚度T,因此D不小于T。
在图5A-图5E中的实施例中,导光板除了形成有支撑肋与本体间不同的接触界面外,非透光体的结构也有所改变,光的反射路径并且因接触界面及非透光体的结构而受到影响。因此,通过导光板上支撑肋及本体的设计,可改善显示模块的漏光,同时不降低光的利用效率。
除了全部以非透光体形成呈阶梯状的支撑肋外,图5A-图5D的实施例也可通过部分以非透光体形成支撑肋来实现。此时,遮蔽宽度的大小取决于支撑肋上非透光体部分的范围。另一方面,相较于上述图2B-图2C与图4A-图4D的实施例,图5A-图5D的实施例中因非透光体部分(或支撑肋形状)的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形态的遮光区域B,可影响出光区域A提供的光;然而,支撑肋或者本体邻接第一端的部分不限于形成为阶梯状。举例而言,形成为楔形或弧面也可达到调节出光区域A出光的目的。再者,图5A-图5D的实施例并可搭配上述非透光体颜色的选用、以及微结构的设计与排列,来调整出光面边缘的出光量。
图6A所示为包含图2C所示的导光板100的显示模块10。显示模块10并且包含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具有显示面210以及相对于显示面210的底面250,底面250朝向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16。显示面板200并由导光板100的支撑肋120所支撑而设置于导光板100上,且通过胶带400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固定于支撑肋120上。其中,显示面210包含可视区域2200及第一边界区域2100,第一边界区域2100位于可视区域2200外侧,并且沿导光板100的第一端1101延伸。举例而言,在具有光源设置于导光板100的一侧、而支撑肋120分布于未设置光源的另外三侧的显示模块实施例中,第一边界区域2100形成如ㄇ字型。其中,显示面板200中黑色光阻240的范围通常即反映了显示面210的第一边界区域2100。另一方面,第一边界区域2100与可视区域2200之间为一交界2300,并且交界2300与导光板100底面160在第一端1101的边缘共面形成的平面Q,而平面Q穿过支撑肋120或者支撑肋120上的非透光体部分。因此,由导光板100底面160邻接第一端1101的边缘及附近区域产生的边框折射光会受到支撑肋120或支撑肋120上非透光体部分(即遮光区域B)的遮蔽,而避免或减少的亮线或漏光的发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肋120除了可以减少亮线或漏光的现象外,还可当作显示面板200的支撑结构,进而减少框架的使用,以形成窄边框与减少成本的目的。此外,支撑肋120还可提供光学膜片设置的容置空间,也可利用支撑肋120增加光学膜片定位或固定作用,举例而言,光学膜片设有凸耳结构,支撑肋具有凹槽,利用凸耳与凹槽的公母结构而相互定位,甚之,支撑肋120的非透光体也可减少从光学膜片造成的漏光或亮线现象。
图6B为使用如图3A所示的导光板实施例的显示模块10a。显示模块10a包含导光板100、外框300、显示面板200、以及胶体500。其中,外框300包围导光板100本体110的第一端1101,其内侧并且与支撑肋120的斜面1202共同形成凹槽310。由于第一端1101位于出光面116的一侧,并且位于例如不与光源相邻的一侧(即非入光侧),因此,若导光板100仅一侧设置有侧光源,则凹槽310沿显示模块10a的三边延伸;若导光板100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侧光源,则凹槽310位于显示模块10a相对的两边。显示面板200则如上述,底面250朝向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16,并且由导光板100的支撑肋120所支撑而设置于导光板100上。同样地,第一边界区域2100与可视区域2200间的交界2300与导光板100底面160于第一端1101的边缘共面形成的虚拟平面Q,而平面Q穿过支撑肋120或者支撑肋120上的非透光体部分;因此,来自导光板100的底面160边缘的光,或底面160边缘附近的边框(在此实施例中,即外框300内侧)的反射光将为非透光体所遮蔽,而无法到达可视区域2200。另外,外框300的高度(高度方向与第一端的延伸方向垂直)并足以使外框300得以包围设置于导光板100上方的显示面板200的侧边。胶体500则连接显示面板200的侧边及外框300,并且部分容纳于凹槽310内而进一步将显示面板200、外框300、及导光板100结合一起。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公开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导光板,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第一端;其中该第一端位于该出光面不与光源相邻的一侧,且该本体在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厚度;以及
一支撑肋,位于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并至少部分突出于该出光面上,该支撑肋沿该第一端延伸;
其中,该支撑肋的至少部分由一非透光体形成,该非透光体的光穿透性小于该本体的光穿透性;该非透光体在该出光面上自该第一端向内的一遮蔽宽度不小于该第一厚度,
该导光板还包括多个微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底面上;其中,该多个微结构在该非透光体在该底面上投影范围边缘的位置的分布密度大于在该底面上投影范围中央位置的分布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全部由该非透光体形成,该支撑肋与该出光面在垂直该第一端延伸方向上的连接宽度即为该遮蔽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非透光体形成于该支撑肋暴露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全部由该非透光体形成,且以双料射出方式形成于该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非透光体对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进行吸收、反射或部分吸收部分反射,使可见光波长范围的光不能穿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非透光体对可见光的吸收量大于反射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具有一顶面及自该顶面向该第一端倾斜的一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为一阶梯状的支撑肋,并与该本体形成阶梯状的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本体为一阶梯状的本体,并与该支撑肋形成阶梯状的界面。
10.一种导光板,供一背光模块使用,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出光面及一第一端;其中该第一端位于该出光面不与光源相邻的一侧,且该本体在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厚度;以及
一支撑肋,位于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并至少部分突出于该出光面上,该支撑肋沿该第一端延伸;
其中,该支撑肋的至少部分是由一非透光体形成,该非透光体的光穿透性小于该本体的光穿透性;该非透光体在该出光面上投影范围中与该第一端的最远距离不小于该第一厚度,
该导光板还包括多个微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相对于该出光面的一底面上;其中,该多个微结构在该非透光体在该底面上投影范围边缘的位置的分布密度大于在该底面上投影范围中央位置的分布密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全部由该非透光体形成,该支撑肋于该出光面上投影范围中与该第一端的最远距离为该支撑肋的一遮蔽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非透光体形成于该支撑肋暴露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以双料射出方式形成于该第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非透光体对可见光的吸收量大于反射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支撑肋具有一顶面及自该顶面向该第一端倾斜的一斜面。
16.一种导光板,供一背光模块使用,包含:
一出光区域;以及
一遮光区域,位于该出光区域不与光源相邻的一侧且至少部分突出至越过该出光区域的平面;
其中,遮光区域的宽度不小于该出光区域的厚度,
该导光板还包括多个微结构,设置于该出光区域的一底面上;其中,该多个微结构在接近该遮光区域位置的分布密度大于在远离该遮光区域位置的分布密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该遮光区域以双料射出方式形成于该出光区域的一侧。
18.一种显示模块,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导光板;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该显示面板的底面为该支撑肋所支撑,该显示面板具有一可视区域及一第一边界区域,该第一边界区域位于该可视区域的一侧外并沿该第一端延伸;其中,该第一边界区域与该可视区域具有一交界;
其中,该导光板底面在该第一端的边缘与该交界共面形成的平面,穿过该非透光体。
19.一种显示模块,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7或15所述导光板;
一外框,包围该本体的该第一端,其中该外框与该支撑肋的该斜面共同形成一凹槽;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导光板上,其中该显示面板的底面为该支撑肋所支撑,该显示面板的侧边则为该外框所包围;以及
一胶体,连接该显示面板的侧边及该外框,且部分容纳于该凹槽内。
CN201110342960.2A 2011-08-15 2011-10-25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4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9022A TWI526721B (zh) 2011-08-15 2011-08-15 具支撐肋之導光板與使用其之顯示模組
TW100129022 2011-08-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4014A CN102354014A (zh) 2012-02-15
CN102354014B true CN102354014B (zh) 2016-08-03

Family

ID=4557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296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54014B (zh) 2011-08-15 2011-10-25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4014B (zh)
TW (1) TWI5267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37994U (en) 2012-05-29 2012-09-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Display device
TWI474086B (zh) * 2012-06-11 2015-02-21 Au Optronics Corp 顯示裝置及其導光板
TWI477858B (zh) * 2012-07-11 2015-03-2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與液晶顯示器
TWI522690B (zh) 2012-07-26 2016-02-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式導光板與顯示裝置
CN102865511A (zh) * 2012-09-14 2013-0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组
TWI571678B (zh) * 2012-10-19 2017-02-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及使用其之背光模組與顯示裝置
CN103424931A (zh) * 2013-08-06 2013-12-04 宁波市能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
CN104423087A (zh) * 2013-09-05 2015-03-18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154600A (zh) * 2016-06-30 2016-11-23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胶框的喷涂方法及喷涂组件
KR102382506B1 (ko) * 2017-10-24 2022-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991696B (zh) 2017-12-29 2020-10-0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
CN110244490B (zh) * 2019-06-14 2024-03-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66741A (zh) * 2020-06-25 2020-10-13 博讯光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超窄显示模组的导光板黑边结构及其设置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893A (zh) * 2004-05-20 2005-02-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
CN101226304A (zh) * 2007-01-17 2008-07-23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模块
CN101452150A (zh) * 2007-12-07 2009-06-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遮光带的液晶显示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8271A (ja) * 1997-03-25 1998-10-09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869738A (zh) * 2005-05-24 2006-11-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和其制备方法,以及其背光模组
JP4626621B2 (ja) * 2007-02-21 2011-02-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09096449A1 (ja) * 2008-02-01 2009-08-06 Kuraray Co., Ltd. 面光源素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表示装置
JP5386941B2 (ja) * 2008-11-14 2014-01-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1295146B1 (ko) * 2008-12-19 2013-08-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CN101515085B (zh) * 2009-04-07 2010-12-0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0893A (zh) * 2004-05-20 2005-02-1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
CN101226304A (zh) * 2007-01-17 2008-07-23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液晶显示模块
CN101452150A (zh) * 2007-12-07 2009-06-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遮光带的液晶显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917A (zh) 2013-02-16
CN102354014A (zh) 2012-02-15
TWI526721B (zh) 2016-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4014B (zh) 具支撑肋的导光板与使用其的显示模块
US8845120B2 (en) Light source unit,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508367B (zh) 显示装置
CN205485155U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2927524B (zh) 混光件、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180241A (zh) 背光模块
JP2007087618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5339727A (zh)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2068353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拼接屏
US2023034160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267245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TW201643485A (zh) 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CN114333610B (zh) 拼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285963B (zh) 背光模块
CN105579764A (zh)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14740652A (zh) 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08192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113687539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终端
CN211979368U (zh) 胶框及显示器
CN108279505A (zh) 一种光学腔体、光学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13732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CN112771308B (zh)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646986A (zh)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
CN216848222U (zh) 一种光线扩散板及包含该光线扩散板的灯箱
CN115083302B (zh) 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