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9368U - 胶框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胶框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79368U CN211979368U CN202021033132.1U CN202021033132U CN211979368U CN 211979368 U CN211979368 U CN 211979368U CN 202021033132 U CN202021033132 U CN 202021033132U CN 211979368 U CN211979368 U CN 2119793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panel
- frame
- display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框及显示器,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可以解决显示器的屏幕边缘的出现暗区的问题,该胶框包括:胶框本体,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侧壁包括挡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挡光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框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单个显示器本身的尺寸受到限制,因此为了实现超大画面显示,拼接屏技术应运而生。拼接屏由多个显示器拼接而成,且每个显示器均可独立实现图像显示。其中,多个显示器的显示面的朝向相同,且该多个显示器的显示区域组成拼接屏的显示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框及显示器,可以解决显示器的屏幕边缘的出现暗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胶框,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胶框本体,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侧壁包括挡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挡光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具有L型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用于承载光学膜材;所述承载面中至少在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的部分具有至少一组光线汇聚结构;所述光线汇聚结构包括多个凹槽和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交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具有多组间隔设置的所述光线汇聚结构;所述承载面中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之间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光线汇聚结构的表面粗糙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组间隔设置的所述光线汇聚结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承载面平行,且与所述侧壁的壁厚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框还包括非透光层;所述透光部中,除了所述承载面以外的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侧的表面以外,至少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表面被所述非透光层覆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透光层还覆盖所述透光部靠近所述挡光部的一侧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透光层为反射片、反射涂层或者遮光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部的高度为所述挡光部的高度的15%~25%。
第二方面、提供另一种胶框,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胶框本体,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侧壁的材料为透明材料;所述侧壁具有承载光学膜材的承载面;非透光层;所述侧壁除了所述承载面以外的表面中,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表面被所述非透光层覆盖。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胶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框及显示器,由于胶框包括胶框本体;胶框本体包括多个侧壁;侧壁包括透光部和挡光部,透光部位于挡光部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因此挡光部可以阻挡由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侧壁出射,而透光部可以使得由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从胶框与扩散板之间的间隙出射,从而能够增加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的亮度,从而解决显示器的屏幕边缘出现暗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当多个显示器拼接成拼接屏时,可以解决拼接屏显示区的边缘区域出现暗区的问题,以提高拼接屏画面显示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膜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拼接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线汇聚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组光线汇聚结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组光线汇聚结构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8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8的侧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胶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左”、“右”等方位术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对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可以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附图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器01,该显示终端包括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电脑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上述显示器01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
如图1所示,该显示器01包括背光模组1以及显示面板2,背光模组1设置于背离显示面板2的出光面的一侧(即显示面板2的背面);背光模组1用于向显示面板2提供光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器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在此基础上,显示面板2为液晶显示面板。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主要结构包括阵列基板21、对盒基板22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21和对盒基板22之间的液晶层23。
阵列基板21的每个亚像素均设置有位于第一衬底210上的薄膜晶体管211和像素电极212。薄膜晶体管211包括有源层、源极、漏极、栅极及栅绝缘层,源极和漏极分别与有源层接触,像素电极212与薄膜晶体管211的漏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210上的公共电极213。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在此情况下,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均为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的梳齿结构。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也可以设置在不同层,在此情况下,如图2所示,像素电极212和公共电极213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14。在公共电极213设置在薄膜晶体管211和像素电极212之间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公共电极213与薄膜晶体管21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层21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盒基板22包括公共电极213。
如图2所示,对盒基板22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20上的彩色滤光层221,在此情况下,对盒基板22也可以称为彩膜基板(Color filter,简称CF)。其中,彩色滤光层221至少包括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分别与阵列基板21上的亚像素一一正对。对盒基板2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衬底220上的黑矩阵图案222,黑矩阵图案222用于将红色光阻单元、绿色光阻单元以及蓝色光阻单元间隔开。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对盒基板22远离液晶层23一侧的上偏光片24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21远离液晶层23一侧的下偏光片2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背光模组1包括胶框11(也可称为中框)、背板12以及边框13;背板12与胶框11固定连接;背光模组1还包括光学膜材14以及发光器件15,发光器件15设置于胶框11的侧壁形成的容纳腔R内。此外,背光模组1还包括位于发光器件15上方,且设置于光学膜材14靠近发光器件15一侧的扩散板16。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还包括设置于发光器件15底部的反射片17,用于将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2的出光侧,从而由出光侧出射,以减少光线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膜材14的作用是为了提升背光亮度,增加遮蔽性。扩散板16用于对发光器件15进行模糊化处理、支撑上方的光学膜材14以及增加遮蔽性。胶框11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发光器件15的光线以及支撑光学膜材14和扩散板16;此外,胶框11还用于支撑显示面板2。背板12用于支撑整个背光模组1。
光学膜材14例如可以为扩散片、反射片、棱镜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发光器件15上方的光学膜材14由扩散片、棱镜片、扩散片构成,类似于“三明治“的结构。位于最下方的扩散片叫下扩散片141(简称下扩),作用是将下方射出来的光线进行均匀化处理;棱镜片140的作用是利用全反射和折射定律,将分散的光集中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出射,从而提高这个角度范围内的亮度;位于最上方的扩散片称为上扩散片142(简称上扩),作用是保护背光模组1不被显示面板2等外界物体弄脏或刮伤,同时保护显示面板2不被棱镜片的棱锐片刮伤。
发光器件15例如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ing Emitting Diode,简称LED)。
对于边框13的材料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为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13的材料为铁(Fe)。
对于背板12与胶框11固定连接的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背板12和胶框11可以通过卡勾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又例如,背板12和胶框11可以利用胶等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拼接屏,该拼接屏由上述的多个显示器01拼接而成。如图5所示,在显示器01的背面(即背离显示器的显示面的一侧),包括将多个显示器01拼接在一起的连接器件10。
对于连接器件10不进行限定,以能将相邻两个显示器01连接在一起为准。示例的,连接器10可以为卡勾或者螺纹。在此基础上,相邻两个显示器01可以通过卡勾配合的方式将其连接在一起;或者通过螺纹将其固定连接在一起。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件1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卡勾和螺纹,其它任何能够将相邻两个显示器0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器件10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参考图3所示,由于显示器01的胶框11与扩散板16之间需要预留膨胀空间,防止高温测试显示器01的性能时,扩散板16翘曲变形,因此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无法射入扩散板16与胶框11之间的区域,导致显示器01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A亮度较暗(即,出现暗区);此外,当多个显示器01拼接形成拼接屏时,会导致相邻两个显示器01之间的显示区的边缘区域亮度较暗,从而影响拼接屏的显示效果。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胶框11,可以应用于上述的显示器01以及拼接屏中。
如图6和图7所示,图7为图6在AA’向的剖面示意图。该胶框11包括胶框本体110;胶框本体110包括多个侧壁1101;多个侧壁110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R,用于向显示面板2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15设置于容纳腔R内;侧壁1101包括透光部1101a和挡光部1101b,透光部1101a位于挡光部1101b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11仅包括胶框本体1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胶框11不仅包括胶框本体110,还包括背板12,此时,胶框11为胶铁一体框,即胶框11和背板12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同时制作胶框11和背板,从而简化制作工艺。
对于胶框本体110包括的多个侧壁1101的数量不进行限定。例如,胶框本体110包括四个侧壁1101,四个侧壁110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四边形的胶框11。又例如,胶框本体110包括六个侧壁1101,六个侧壁110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六边形的胶框11。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框本体110的侧壁1101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四个或六个,其它任何胶框本体110包括的侧壁1101的数量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透光部1101a”可以定义为能够将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从该透光部1101a中出射;“挡光部1101b”可以定义为能够阻挡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从该挡光部1101b中出射。
在此基础上,对于透光部1101a的材料不进行限定。示例的,透光部1101a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塑胶,或者为其它合适的透明材料。透明塑胶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Board,简称PC)。对于挡光部1101b的材料不进行限定。示例的,挡光部1101b的材料可以为白色塑胶或者其它合适的挡光材料。白色塑胶例如可以为白色添加剂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
在透光部1101a的材料为透明塑胶,挡光部1101b的材料为白色塑胶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双色注塑的方法制作胶框11,从而能够同时制作透光部1101a和挡光部1101b,以便于组装背光模组1。
需要说明的是,双色注塑是指将两种不同的材料注塑到同一套模具,从而实现注塑出来的零件由两种材料形成的成型工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种材料是不同颜色的材料。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种材料的硬度不同。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装配等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光部1101a的高度为挡光部1101b的高度的15%~25%。
可选的,透光部1101a的高度为挡光部1101b的高度的15%、20%、25%。例如,当透光部1101a的高度为5mm、挡光部1101b的高度为25mm时,即透光部1101a的高度为挡光部1101b的高度的20%。
参考图7所示,挡光部1101b包括由背板12间隔开的第一挡光部110a和第二挡光部110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透明PC);第二挡光部110b的材料例如可以为白色添加剂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白色P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例如可以为白色添加剂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白色PC);第二挡光部110b的材料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透明PC)。
在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为透明PC;第二挡光部110b的材料为白色PC的情况下,可选的,第一挡光部110a在靠近发光器件15一侧的表面还包括反射层17,反射层17用于将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从第一挡光部110a靠近发光器件15一侧的表面反射至扩散板和光学膜材,从而由显示面板2的出光侧出射,以提高显示面板2的显示效果。
参考图7,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照射到第一挡光部110a,在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为白色塑胶的情况下,即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为白色添加剂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由于白色添加剂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本身具有反射功能,因此第一挡光部110a可以阻挡照射到第一挡光部110a的光线由胶框11的侧壁1101出射,并且将该部分光线反射至扩散板和光学膜材,从而由显示面板2出射;在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为透明塑胶的情况下,即第一挡光部110a的材料为聚碳酸酯,在此基础上,第一挡光部110a在靠近发光器件15一侧的表面还包括反射层17,反射层可以将照射到第一挡光部110a的光线反射至扩散板和光学膜材,从而由显示面板2出射;此外,由于第二挡光部110b的材料为白色塑胶,即第二挡光部110b的材料为白色添加剂和聚碳酸酯的复合材料,因此第二挡光部110b可以阻挡照射到第二挡光部110b的光线由胶框11的侧壁1101出射。再次参考图7所示,发光器件15发出的另一部分光线照射到透光部1101a时,由于透光部1101a的材料为透明塑胶,因此该光线可以由透光部1101a出射,即光线可以透过胶框11与扩散板之间的间隙并从显示面板2出射。
基于上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框本体110包括多个侧壁1101;侧壁1101包括透光部1101a和挡光部1101b,透光部1101a位于挡光部1101b靠近显示面板2的一侧,因此挡光部1101b可以阻挡由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从侧壁1101出射,而透光部1101a可以使得由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从胶框11与扩散板之间的间隙出射,从而能够增加显示面板2的边缘区域A的亮度,从而解决显示器的屏幕边缘出现暗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当多个显示器拼接成拼接屏时,可以解决拼接屏显示区的边缘区域出现暗区的问题,以提高拼接屏画面显示的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透光部1101a具有L型的承载台,承载台的承载面用于承载光学膜材14;承载面中至少对应显示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的部分具有至少一组光线汇聚结构S;光线汇聚结构S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
需要说明的是,有效显示区(Activ e Area,简称AA区)可以被限定为其中显示图像的区域。参考图8所示,L型的承载台具有竖直长边和水平短边,竖直长边的承载台的承载面用于承载显示面板2,且该承载面所对应的显示面板2的区域为非显示区,此处,非显示区为其中不显示图像的区域。而水平短边的承载台的承载面用于承载光学膜材14,且该承载面所对应的显示面板2的区域为有效显示区。
在此基础上,水平短边的承载台的承载面具有至少一组光线汇聚结构S。此处,可以是该承载面仅包括一组光线汇聚结构S;也可以是该承载面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光线汇聚结构S。此外,当光线汇聚结构S被限定为多个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时,示例的,光线汇聚结构S可以为棱镜结构。
如图9所示,图9为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在光线汇聚结构S中的光路图,由图9可以看出,入射至光线汇聚结构S的光线在光线汇聚结构S中发生多次全反射并使得更多地入射光线汇聚后由光线汇聚结构S出射,从而提升光线利用率。进一步地,汇聚后的光线可以垂直出射到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显示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光线汇聚结构S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即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照射到透光部1101a的光线汇聚结构S中时,光线可以在光线汇聚结构S中发生全反射,从而使更多的光线可以垂直的由胶框11与扩散板16之间的间隙处出射,即从显示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出射,从而提升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承载面具有多组(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光线汇聚结构S,承载面中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光线汇聚结构S的表面粗糙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承载面具有多组间隔设置的光线汇聚结构S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多组间隔设置的光线汇聚结构S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如图11所示,多组间隔设置的光线汇聚结构S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列。在此基础上,第一方向X与承载面平行,且与侧壁的壁厚方向垂直;第二方向Y与承载面平行,且与侧壁的壁厚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表面粗糙度可以被限定为多个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的凹陷程度和凸出程度,即承载面中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的凹陷程度和凸出程度小于光线汇聚结构S表面的凹陷程度和凸出程度。示例的,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可以为光滑的水平表面,即对其不做粗糙处理。
在多组间隔设置的光线汇聚结构S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且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为光滑的水平表面的情况下,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为图8的俯视图,图13为图8的侧视图。参考图12,图12中H2为竖直长边的承载台的承载面的俯视图;H1为水平短边的承载台的承载面的俯视图;S为光线汇聚结构。如图13所示,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照射在光线汇聚结构S中发生漫反射,从而将更多的光线汇聚后由光线汇聚结构S中出射,而另一部分光线照射到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从而该部分光线可以由该位置直接出射,以减少光线在光线汇聚结构S中的光损失。
当承载面具有多组间隔设置的光线汇聚结构S时,由于光线汇聚结构S为多个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并且承载面中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光线汇聚结构S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当扩散板16设置于光线汇聚结构S的表面时,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的间隔处悬空,即扩散板16没有接触到承载面中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之间部分的表面,因此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从透光部1101a出射时,一部分在光线汇聚结构S中发生全反射,从而实现光线的汇聚,另一部分光线由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S的间隔处直接出射,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胶框11还包括非透光层1102,在透光部1101a中,除了承载面的表面、以及位于容纳腔R内侧的表面以外,至少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被非透光层1102覆盖。
可选的,如图14所示,透光部1101a中,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被非透光层1102覆盖。如图15所示,透光部1101a中,非透光层1102不仅覆盖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而且还覆盖透光部1101a靠近挡光部1101b的一侧表面被非透光层1102覆盖。
可选的,非透光层1102例如可以为反射片、反射涂层、遮光层或者其它合适的膜层,以保证光线从透光部1101a的承载面的表面出射,而不能从透光部1101a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直接出射。
对于遮光层的材料不进行限定。示例的,遮光层的材料可以为黑色树脂。
此处,反射涂层即在透光部1101a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和透光部1101a靠近挡光部1101b的一侧表面涂覆反射材料;或者反射涂层也可以替换为反射膜,即在透光部1101a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和透光部1101a靠近挡光部1101b的一侧表面贴附反射膜。
在非透光层1102为反射膜的情况下,对于反射膜的材料不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反射效果以及所需要提升显示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亮度的效果选择银反、白反等不同反射率的材料。此处,银反即反射膜的表面为银色、白反即反射膜的表面为白色。
如图15所示,图15为在透光部1101a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和透光部1101a靠近挡光部1101b的一侧表面形成反射涂层、反射片或者反射膜时,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线在透光部1101a中的光路图,由该光路图可以明显看出,光线在透光部1101a中发生反射后,由胶框11与扩散板16之间的间隙直射出去,因此能够更加优化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画面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胶框11,用于承载显示面板2;可以应用于上述的显示器中。如图16所示,该胶框11包括胶框本体110;胶框本体110包括多个侧壁1101;多个侧壁110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R,用于向显示面板2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15设置于容纳腔R内;侧壁1101的材料为透明材料,侧壁1101具有承载光学膜材的承载面;胶框11还包括非透光层1103,侧壁1101除了承载面以外的表面中,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被非透光层1103覆盖。
在一些实施例中,胶框11仅包括胶框本体1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胶框11不仅包括胶框本体110,还包括背板12,此时,胶框11为胶铁一体框,即胶框11和背板12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同时制作胶框11和背板,从而简化制作工艺。
对于胶框本体110包括的多个侧壁1101的数量不进行限定。例如,胶框本体110包括四个侧壁1101,四个侧壁110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四边形的胶框11。又例如,胶框本体110包括六个侧壁1101,六个侧壁1101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六边形的胶框11。应当理解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框本体110的侧壁1101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四个或六个,其它任何胶框本体110包括的侧壁1101的数量都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对于透明材料不进行限定。透明材料可以为透明塑胶或者为其它合适的透明材料。示例的,透明塑胶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简称PC)。
对于非透光层1103不进行限定。示例的,非透光层1103可以为反射片、反射涂层、遮光层或者其它合适的膜层。此处,反射片、反射涂层、遮光层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胶框11的其它结构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胶框11包括非透光层1103,侧壁1101除了承载面以外的表面中,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被非透光层1103覆盖,因此发光器件15发出的光可以由胶框11和扩散板16之间的间隙区域出射,而不能从侧壁1101位于容纳腔R外侧的表面出射,从而能够提升显示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的光强,以提高显示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的边缘区域的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面中至少对应显示面板2的有效显示区的部分具有至少一组光线汇聚结构S;光线汇聚结构S包括多个交替设置的凹槽和凸起。
需要说明的是,光线汇聚结构S以及设置方向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并且该光线汇聚结构S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特征及有益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胶框,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
胶框本体,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侧壁包括挡光部和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挡光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具有L型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承载面用于承载光学膜材;
所述承载面中至少在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的部分具有至少一组光线汇聚结构;所述光线汇聚结构包括多个凹槽和凸起;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具有多组间隔设置的所述光线汇聚结构;所述承载面中位于相邻两组光线汇聚结构之间部分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光线汇聚结构的表面粗糙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多组间隔设置的所述光线汇聚结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承载面平行,且与所述侧壁的壁厚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还包括非透光层;
所述透光部中,除了所述承载面以外的表面、以及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侧的表面以外,至少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表面被所述非透光层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层还覆盖所述透光部靠近所述挡光部的一侧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层为反射片、反射涂层或者遮光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的高度为所述挡光部的高度的15%~25%。
9.一种胶框,用于承载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包括:
胶框本体,包括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依次首尾相接形成容纳腔;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的发光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侧壁的材料为透明材料;所述侧壁具有承载光学膜材的承载面;
非透光层;所述侧壁除了所述承载面以外的表面中,位于所述容纳腔外侧的表面被所述非透光层覆盖。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胶框;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胶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33132.1U CN211979368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胶框及显示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033132.1U CN211979368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胶框及显示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79368U true CN211979368U (zh) | 2020-11-20 |
Family
ID=73370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033132.1U Active CN211979368U (zh) | 2020-06-08 | 2020-06-08 | 胶框及显示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7936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7225A (zh) * | 2022-04-14 | 2022-08-30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器 |
CN115220263A (zh) * | 2022-06-30 | 2022-10-2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WO2024113158A1 (zh) * | 2022-11-29 | 2024-06-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2072573B2 (en) | 2021-06-29 | 2024-08-27 |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2020
- 2020-06-08 CN CN202021033132.1U patent/CN2119793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72573B2 (en) | 2021-06-29 | 2024-08-27 |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Backlight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4967225A (zh) * | 2022-04-14 | 2022-08-30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器 |
CN115220263A (zh) * | 2022-06-30 | 2022-10-2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WO2024113158A1 (zh) * | 2022-11-29 | 2024-06-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组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79368U (zh) | 胶框及显示器 | |
KR20150026044A (ko) |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표시장치 | |
US7859612B2 (en) | Light concentrating sheet,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light concentrating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 |
US9477117B2 (en) | Optical lens module and backlight unit | |
WO2011132515A1 (ja) |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7315277A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CN111913320A (zh)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9633981A (zh) | 支撑结构、背光单元和显示面板 | |
WO2023160643A1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6644510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US20160124270A1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v receiver | |
KR101984037B1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20050171A (ko) | 듀얼패널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8279505B (zh) | 一种光学腔体、光学系统及显示装置 | |
CN114077093B (zh) | 侧入式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0123507U (zh)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2771308B (zh) | 导光组件、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1327351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light shielding layer covering a gap | |
KR20060133821A (ko)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10142304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212892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1816314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749750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170020589A (ko) | 측면부 반사 패턴을 갖는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12072573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