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3320A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3320A
CN111913320A CN201910382035.9A CN201910382035A CN111913320A CN 111913320 A CN111913320 A CN 111913320A CN 201910382035 A CN201910382035 A CN 201910382035A CN 111913320 A CN111913320 A CN 111913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ack plat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source
dif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20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稳
刘国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m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m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m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mei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20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3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3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3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单元和光源单元,背板单元包括背板,背板设有混光腔,混光腔用于对光源单元产生的光线进行混光;光源单元包括扩散基板、透明电极层以及光源,扩散基板设于背板设有混光腔的一侧,透明电极层设于扩散基板的表面,光源设于透明电极层的表面,光源的出光面朝向背板,确保光源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至混光腔中,经混光腔混光后再从背光模组中出射;将光源贴合在透明电极层的表面,光源的出光面朝向背板,确保了光源产生的光线会照射至背板、经背板反射后再到达扩散基板,不但可以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而且可以减小光源中灯珠的数量。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写为LCD)是常见的一类显示装置,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背光组件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用于为液晶显示装置提供背光。
以液晶电视为例,目前液晶电视中常采用的背光模组结构为直下式背光结构,不仅重量轻,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有利于减轻液晶电视整体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当采用直下式背光结构时,为了提高背光均匀性,需要较长的混光距离(Optical Distance,简写为OD),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使得液晶电视的整体厚度偏大,难以满足用户对液晶产品轻薄化的要求。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模组厚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单元和光源单元;
所述背板单元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有混光腔;
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扩散基板、透明电极层以及光源;
所述扩散基板设于所述背板设有混光腔的一侧;
所述透明电极层设于所述扩散基板的表面;
所述光源设于所述透明电极层的表面,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背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四周,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设形成所述混光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板单元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贴合于所述混光腔的侧壁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电极层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
或者,
所述透明电极层设于所述扩散基板朝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芯片,所述LED芯片通过导电固晶胶贴装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单元;
所述光学膜片单元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单元还包括增亮膜,所述增亮膜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单元还包括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薄膜晶体管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透明电极层贴合于扩散基板的表面,由于透明电极层允许光线通过,因此光线可以顺利穿过透明电极层到达扩散基板中。光源贴合在透明电极层的表面,且光源的出光面朝向背板,确保了光源产生的光线会照射至背板、经背板反射后再到达扩散基板中。在此过程中,光线会依次经过混光腔的第一次混光、背板的反射以及混光腔的第二次混光,有效增加了混光距离,从而可以在保证混光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大大减小背光模组的厚度,使得背光模组可以做到更轻薄。同时,由于混光距离更长,因此可以大大减少灯珠的使用数量,一方面降低了电功耗,另一方面对于驱动设计和混光设计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扩散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背光模组; 11-背板单元;
110-混光腔; 111-背板;
1111-底板; 1112-侧板;
12-光源单元; 121-扩散基板;
122-透明电极层; 123-光源;
1230-LED芯片; 13-光学膜片单元;
131-扩散膜; 1311-扩散层;
1312-基材层; 1313-保护层;
132-增亮膜; 133-量子点膜;
20-显示面板; 21-第一偏光片;
22-薄膜晶体管基板; 23-液晶层;
24-彩膜基板; 25-第二偏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一种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单元11和光源单元12,其中背板单元11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光源单元12用于产生背光。背板单元11包括背板111,背板111设有混光腔110,混光腔110用于对光源单元12产生的光线进行混光,从而使得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光源单元12包括扩散基板121、透明电极层122以及光源123,扩散基板121设于背板111设有混光腔10的一侧,透明电极层122设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光源123设于透明电极层122的表面,且光源123的出光面朝向背板111,从而确保光源123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至混光腔110中,经混光腔110混光后再从背光模组10中出射。扩散基板121可以将点光源或线光源阵列转换为面光源,使得入射光充分散射,并且对灯影具有良好的遮蔽效果,实现光源更柔和、更均匀。
背光模组10工作时,光源123通电产生光线,由于光源123的出光面朝向背板111,因此其产生的光线首先经过混光腔110照射至背板111的表面,在此过程中混光腔110会对光线进行第一次混光;然后到达背板111表面的光线会被背板111反射,经过背板111表面反射的光线会再次经过混光腔110而照射至扩散基板121,在此过程中混光腔110会对光线进行第二次混光,从而使得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光线到达扩散基板121后,由于扩散基板121的扩散作用,会对光线进行充分散射,使得光线从扩散基板121出射时更加柔和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用于显示装置中为显示面板20提供背光,显示面板20可以为液晶面板,也可以为其他需要背光的面板类型,此处不做限制。显示面板20设于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从而经过扩散基板121扩散之后的光线出射时可到达显示面板20。由于光源123产生的光线经混光腔110两次混光后再经扩散基板121扩散,使得到达显示面板20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确保了显示面板20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背光的领域,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以液晶电视为例,目前液晶电视背光源通常采用直下式背光结构,其中光源123贴合在背板111的表面,光源123产生的光线直接照射至扩散基板121中,并经扩散基板121混光后出射。为了提高背光均匀性,需要较长的混光距离(OD),导致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大,使得液晶电视的整体厚度偏大。为了提高画面显示的均匀性,需要进一步提高背光源的质量,背光均匀性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
提高背光均匀性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增加混光距离,这是由于混光距离越长,光源产生的光线混光效果越好。为了获得较好的均匀性,混光距离通常在OD15~OD35(15mm~35mm),以55英寸液晶电视为例,光源包括的灯珠数量大约为45颗,OD30(即混光距离为30mm)。由于混光距离的制约,液晶电视的厚度通常较大,因此增加混光距离的方式无法满足用户对液晶产品轻薄化的要求。
提高背光均匀性的另一种方式可以为增加灯珠数量。例如,为了获得OD4的55英寸液晶电视,灯珠的数量需要1.7万颗左右,这是由于当混光距离越短时,为了减小灯珠之间的距离,即使是低电流驱动也需要足够数量的灯珠,才能达到出光均匀度的要求。再如,为了获得OD0的55英寸液晶电视,灯珠的数量甚至需要达到17万颗才能满足出光均匀度的要求。由此可见,为了减小背光模组10的厚度,需要减小混光距离,而在减小混光距离时,灯珠数量会急剧增加,这就会导致制作成本和电功耗增加,同时对驱动设计和混光设计具有很高的要求。
本实施例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案,不但可以减小背光模组10的整体厚度,而且增加了混光距离,减小了光源123中灯珠的数量。本实施例通过将透明电极层122贴合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由于透明电极层122允许光线通过,因此光线可以顺利穿过透明电极层122到达扩散基板121中。光源123贴合在透明电极层122的表面,且光源123的出光面朝向背板111,确保了光源123产生的光线会照射至背板111、经背板111反射后再到达扩散基板121中。在此过程中,光线会依次经过混光腔110的第一次混光、背板111的反射以及混光腔110的第二次混光,有效增加了混光距离,从而可以在保证混光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大大减小背光模组10的厚度,使得背光模组10可以做到更轻薄。同时,由于混光距离可以做到更长,因此可以大大减少灯珠的使用数量,一方面降低了电功耗,另一方面对于驱动设计和混光设计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请参阅图1,进一步地,背板111包括底板1111和侧板1112,侧板1112固定连接于底板1111的四周,底板1111和侧板1112围设形成混光腔110。可选地,侧板1112和底板1111所构成的截面形状为梯形,且该梯形与底板1111相对的一面开口,开口端的尺寸大于底板1111的尺寸,便于光线的出射;扩散基板121设于该开口处,此时侧板1112可以对扩散基板121起到良好的制成作用,而扩散基板121可以对混光腔110进行密封,使得混光腔110内的光线均通过扩散基板121出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混光腔110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光线利用率,减少光线到达背板111表面后的损失,因此背板单元11还包括反光膜112,反光膜112贴合于混光腔110的侧壁表面。反射膜的反射率越高,则背光的利用率越高。在本实施例中,反光膜112为漫反射型反光膜(可以是在表面镀有高反射率金属膜(例如铝薄膜)的PET膜(耐高温聚酯薄膜),或者在两层PET膜之间设置具有高反射率的聚合物树脂层所形成的反光膜,两层PET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和支撑作用)其贴合于底板1111和侧板1112的表面,可以对光线起到良好的反射作用,同时又可以对光线起到混光作用,从而有助于增加光线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扩散基板121在物理上还具有耐热性、高机械强度、尺寸稳定以及抗静电等良好性能。扩散基板121可以由树脂材料制成,例如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酯)、PS(聚苯乙烯)或PP(聚丙烯)等,也可以由玻璃材料制成,还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此处不做限制。为了提高扩散基板121的扩散效果,扩散基板121内部还可以添加有机或者无机材料制成的光散射粒子,或者可以在扩散基板121的表面制作微结构,使得入射光线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和散射,从而可以改变光源的光线行进路线。通过改变微结构的形状和分布,可以调整扩散角度和广场的分布,使出射光具有更好的视角特性和亮度均匀性。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扩散基板121的出光面粘贴高透过率的雾化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分散均匀度。
请参阅图1,光源123可以是点光源,例如光源123可以包括多个LED芯片1230,多个LED芯片1230可以按照预设要求排成阵列。光源123还可以是线光源,例如光源123可以包括多个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线光源,CCFL线光源可以按照预设要求排成阵列。当然,光源123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透明电极层122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ITO薄膜(氧化铟锡薄膜)制成的导电电路,该导电电路贴合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且与光源123连接,从而使得电源123可以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通。透明电极层122可以设置在扩散基板121的不同表面。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电极层122设于扩散基板121背向背板111一侧的表面,此时LED芯片1230的出光面可以通过固晶胶固定在透明电极层122的表面,从而对LED芯片1230起到固定作用,且确保LED芯片1230产生的光线会照射至背板111;LED芯片120的引脚通过导线(例如可以是金线、银线等)与透明电极层122连接(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确保LED芯片1230与电路导通。
请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透明电极层122设于扩散基板121朝向背板111一侧的表面,此时LED芯片1230可选为倒装芯片,其通过导电固晶胶固定在透明电极层122的表面,一方面可以对LED芯片1230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LED芯片1230与电路导通。目前在将光源固定连接在背板111表面的方案中,为了提高光线利用率,减小光线损失,通常需要在光源上与其出光面相对的底面做工艺处理,使得发射至底面的光线能够反射至光源的出光面,整个制作工艺复杂。而本实施例中则无需对LED芯片1230的底面进行处理,即便有少许光线从底面出射,由于LED芯片1230的底面朝向扩散基板121,因此该部分光线会照射至扩散基板121中进行扩散,光线并不会损失,有效提高了利用率。
请参阅图3,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模组10的背光质量,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还包括光学膜片单元13。光学膜片单元13包括扩散膜131,扩散膜131设于扩散基板121背向背板111的一侧。扩散膜131可以起到遮挡扩散基板121表面微结构、提升出射光亮度、提高亮度均匀性以及改善视角的作用。扩散膜131的类型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当需要的背光亮度较高时,可以选择雾度低的扩散片,以减少光线的亮度损失;当背光亮度充裕时,则可以选择扩散性更高的扩散膜131,有利于提高亮度均一性和画面品质。
请参阅图4,扩散膜131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层1311、基材层1312以及保护层1313,其中基材层1312可以由PET材料或PC材料制成,厚度通常在100μm左右;扩散层1311为涂布于基材层1312一侧表面的树脂层,该树脂层中含有粒径不一的扩散粒子;保护层1313紧密贴合于基材层1312的另一表面,其具有防静电的功能,同时也可以防止基材层1312被划伤。进一步地,保护层1313中也分布有扩散粒子,该扩散粒子的粒径优选为相同或相近,从而具有更好的扩散效果。在进行设置时,扩散膜131中保护层1313所在的一侧靠近扩散基板121,因此来自扩散基板121的光线从保护层1313入射,而从扩散层1311出射。扩散膜131的数量可以为一片,也可以为层叠设置的多片,此处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5,进一步地,光学膜片单元13还包括增亮膜132,增亮膜132设于扩散基板121背向背板111的一侧,有助于提高背光亮度。增亮膜132可以是棱镜片,即在由PET基材表面设置微棱镜结构所形成的膜片,微棱镜结构的折射率越大,增亮膜的亮度增益越高,例如微棱镜结构可以由UV固化性树脂材料(折射率1.54~1.59)制成,具有良好的增亮效果。同时,为了确保视角范围符合要求,本实施例中增亮膜132的半亮度视角水平方向可为-50°~+50°,垂直方向为-35°~+35°。
棱镜片将扩散片设入的大视角发散光聚集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从而增加了正视角的亮度。入射光线在棱镜微结构上的折射和反射主要是内部全反射、向正面折射出光线和少部分出射光线进入临近的棱镜,即当入射光线满足全反射的条件时,光线被全部折射回进行重复利用;直接折射出去的光线和发射回再利用的光线在正视角范围内聚集,提高了正面的出光亮度;少部分进入临近棱镜的光线一部分会被再利用。
增亮膜132还可以是反射型偏光增亮膜,该增亮膜是由多膜层结构组成的增亮膜,其中光学层由数百层不同厚度和折射率的光学薄膜组成,入射至该光学层的光线经过数次的折射、干涉和反射作用后,可以选择性的实现具有第一偏振态(例如P偏振态)的光线通过、而具有第二偏振态(例如S偏振态)的光线无法通过,无法通过的部分会被重新利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增亮膜132还可以是其他类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请参阅图6,进一步地,光学膜片单元13还包括量子点膜133,量子点膜133设于扩散基板121背向背板111的一侧,有助于提高色域。量子点膜133中的量子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锌、镉、硒和硫元素组合而成,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类型。
应当理解的是,光学膜片单元13可以包括扩散膜131、增亮膜132以及量子点膜133中的一种或多种,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的不同而进行设置,优选包括三种膜,从而可以提高背光亮度、均匀性以及色域,进而可以提高采用该背光模组10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以及色域。
请参阅图7,扩散膜131、增亮膜132以及量子点膜133的排列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可以在扩散基板121表面依次设置量子点膜133、增亮膜132以及扩散膜131,此时量子点膜133设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扩散基板121需要对光学膜片单元13起到支撑作用,因此扩散基板121具有很高的强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学膜片单元13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膜片,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单元11、光源单元12以及光学膜片单元13。背板单元11包括背板111和反光膜112,背板单元111设有混光腔110,反光膜112为反射型反光膜,贴合于混光腔110的侧壁表面。光源单元12包括扩散基板121、透明电极层122以及光源123,透明电极层122贴合于扩散基板121朝向背板111的一侧表面;光源123包括多个LED芯片1230,多个LED芯片1230通过导电固晶胶贴合于透明电极层122表面,且LED芯片1230的出光面朝向背板111。光学膜片单元1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量子点膜133、增亮膜132以及扩散膜131,量子点膜133设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0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将透明电极层122贴合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由于透明电极层122允许光线通过,因此光线可以顺利穿过透明电极层122到达扩散基板121中。光源123贴合在透明电极层122的表面,且光源123的出光面朝向背板111,确保了光源123产生的光线会照射至背板111、经背板111反射后再到达扩散基板121中。在此过程中,光线会依次经过混光腔110的第一次混光、背板111的反射以及混光腔110的第二次混光,有效增加了混光距离,从而可以在保证混光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大大减小背光模组10的厚度,使得背光模组10可以做到更轻薄。同时,由于混光距离可以做到更长,因此大大减少了灯珠的使用数量,解决了光源用量巨大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驱动设计和混光设计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电能消耗。
(2)由于LED芯片1230的底面总是朝向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因此无需对LED芯片1230的底面进行工艺处理,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扩散基板121和光学膜片单元13会对该部分光线进行扩散,光线并不会损失,有效提高了利用率。
(3)通过设置光学膜片单元13,光学膜片单元中扩散膜131可以有效提高背光均匀性,增亮膜132可以有效提高背光亮度,量子点膜133可以有效提高色域,从而可以提高采用该背光模组10的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以及色域。
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10以及显示面板20,其中显示面板20设于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20可以在驱动电路的控制下显示相应图像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显示面板20包括沿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21、薄膜晶体管基板(TFT基板)22、液晶层23、彩膜基板24以及第二偏光片25。其中靠近背光模组10的光学膜片单元13,第一偏光片21和第二偏光片25配合使用,可以允许满足要求的某一偏振态光线通过;薄膜晶体管基板22上集成有TFT开光阵列,可以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对应液晶层23中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可以控制射出显示面板20的光线亮度,从而控制画面的亮暗程度;彩膜基板24上按照预设要求排列的滤膜,滤膜包括R滤膜(允许红光通过)、G滤膜(允许绿光通过)以及B滤膜(允许蓝光通过),从而可以获得所需的彩色显示。当然,根据制式的不同,滤膜还可以为其他类型,并不仅限于上述的情形,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背光模组10中将透明电极层122贴合于扩散基板121的表面,由于透明电极层122允许光线通过,因此光线可以顺利穿过透明电极层122到达扩散基板121中。光源123贴合在透明电极层122的表面,且光源123的出光面朝向背板111,确保了光源123产生的光线会照射至背板111、经背板111反射后再到达扩散基板121中。在此过程中,光线会依次经过混光腔110的第一次混光、背板111的反射以及混光腔110的第二次混光,有效增加了混光距离,从而可以在保证混光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大大减小背光模组10的厚度,使得显示装置可以做到更轻薄。同时,由于混光距离可以做到更长,因此大大减少了灯珠的使用数量,解决了光源用量巨大的问题,一方面对于驱动设计和混光设计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从而有效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电能消耗。
(2)背光模组10中LED芯片1230的底面总是朝向背光模组10的出光侧,因此无需对LED芯片1230的底面进行工艺处理,制作工艺更加简单,扩散基板121和光学膜片单元13会对该部分光线进行扩散,光线并不会损失,有效提高了利用率。
(3)光学膜片单元13中扩散膜131可以有效提高背光均匀性,增亮膜132可以有效提高背光亮度,量子点膜133可以有效提高色域,从而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均匀性以及色域,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单元和光源单元;
所述背板单元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有混光腔;
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扩散基板、透明电极层以及光源;
所述扩散基板设于所述背板设有混光腔的一侧;
所述透明电极层设于所述扩散基板的表面;
所述光源设于所述透明电极层的表面,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背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四周,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围设形成所述混光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单元还包括反光膜,所述反光膜贴合于所述混光腔的侧壁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
或者,
所述透明电极层设于所述扩散基板朝向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LED芯片,所述LED芯片通过导电固晶胶贴装于所述透明电极层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单元;
所述光学膜片单元包括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单元还包括增亮膜,所述增亮膜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膜片单元还包括量子点膜,所述量子点膜设于所述扩散基板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薄膜晶体管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以及第二偏光片。
CN201910382035.9A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1913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2035.9A CN111913320A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2035.9A CN111913320A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3320A true CN111913320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42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2035.9A Pending CN111913320A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3320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608A (zh) * 2021-09-22 202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4624925A (zh) * 2022-04-01 2022-06-1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4994986A (zh) * 2022-08-01 2022-09-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728992A (zh) * 2022-11-24 2023-03-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3070544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165212A1 (zh) * 2022-03-01 2023-09-07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直下式背光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7467A (zh) * 2006-09-21 2009-08-26 3M创新有限公司 Led背光源
CN102980104A (zh) * 2012-11-30 2013-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WO2013143176A1 (zh) * 2012-03-26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022490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156941A (zh) * 2015-07-06 2015-12-1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123507U (zh) * 2019-05-09 2020-03-03 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7467A (zh) * 2006-09-21 2009-08-26 3M创新有限公司 Led背光源
WO2013143176A1 (zh) * 2012-03-26 2013-10-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40022490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980104A (zh) * 2012-11-30 2013-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05156941A (zh) * 2015-07-06 2015-12-1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0123507U (zh) * 2019-05-09 2020-03-03 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9608A (zh) * 2021-09-22 2021-12-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WO2023070544A1 (zh) * 2021-10-29 2023-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165212A1 (zh) * 2022-03-01 2023-09-07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直下式背光装置
CN114624925A (zh) * 2022-04-01 2022-06-14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4994986A (zh) * 2022-08-01 2022-09-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803005B1 (en) 2022-08-01 2023-10-31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4027054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5728992A (zh) * 2022-11-24 2023-03-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332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KR20100055155A (ko) 가요성 도광필름을 이용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모듈
CN202303188U (zh) Led光源的透镜结构及其应用的led封装体
US8246188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US9217819B2 (en) Backlight unit with conductive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N211979368U (zh) 胶框及显示器
WO2023160643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7956954B2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1218442Y (zh) 一种背光模块及包含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90296022A1 (en) Optical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WO2022165798A1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20110012433A (ko) 반사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210123507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12619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06430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0989046B1 (ko) 광학 시트,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71848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20050171A (ko) 듀얼패널 타입 액정표시장치
CN108873126B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11363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307459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switchable diffuser and a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first region and a second region, and a mobile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2222083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08267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9460448U (zh) 一种导光单元、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