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9118A - 超导磁体 - Google Patents

超导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9118A
CN102349118A CN2010800117956A CN201080011795A CN102349118A CN 102349118 A CN102349118 A CN 102349118A CN 2010800117956 A CN2010800117956 A CN 2010800117956A CN 201080011795 A CN201080011795 A CN 201080011795A CN 102349118 A CN102349118 A CN 1023491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ange
plate member
superconduct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17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聪
永浜恭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Japan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Japan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Japan Superconductor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91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91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01F6/06Coils, e.g. winding, insulating, terminating or cas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7Encapsulating or impregna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6/00Superconducting magnets; Superconducting coils
    • H01F6/02Quenching;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during quen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Films, And Cooling For Superconductive Devices (AREA)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超导磁体,具有:在各端部具有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绕线架;由卷绕在上述绕线架上的超导线形成的线圈;渗透于上述超导线之间并固化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和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并夹在上述第1凸缘与上述线圈之间的板部件。

Description

超导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磁体,其具有由在各端部具有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绕线架、以及由卷绕在上述绕线架上的超导线构成的线圈,并且,该超导磁体通过在上述超导线之间渗透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并固化而成。
背景技术
在极度低温下所使用的产生高磁场的超导磁体中,即使是微小的发热,也会使形成线圈的超导线的一部分升温并超过临界温度,从而打破超导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失超。导致该失超的发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与自生磁场的相互作用所生成的电磁力的缘故,而使超导线无意中移动,从而引起摩擦发热。为了避免该摩擦发热,一般采用以下的构成方式,即:在超导磁体中,将环氧树脂或蜡等的填充材料流入超导线之间的缝隙中,然后使其固化,由此来制约超导线无意中移动。作为这种将填充材料流入超导线之间的方法,有浸渍法和涂入法。
浸渍法的方式为:将通过卷绕超导线而形成了线圈的超导磁体配置在上部开口的容器(封装(potting)罐)内,然后,在容器内流入反应及固化前的流体状态的树脂等,并渗透到超导线之间的缝隙中。特别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渗透性,有时也采用将上述容器以及超导磁体置于真空容器内,事先对容器内进行真空排气,在容器内流入浸渍材料之后,使其渗透到超导线之间的缝隙中的方法(被称为真空浸渍法。例如,参照以下的专利文献1)等。并且,在这种树脂渗透结束之后,使对象物体的温度上升,进行树脂的固化反应,完成浸渍及固化。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4-120708号公报
上述涂入法由于在操作工艺中存在树脂滴漏、线圈的卷绕装置(卷线装置)有污垢等问题,因此,从制造的观点来看,一般很难采用,通常使用上述浸渍法,特别是为了使树脂在超导线之间的缝隙中不留空隙地渗透而使用上述真空浸渍法。但是,如图7的示意图所示,例如,在把圆形截面的超导线101紧密地缠绕于在圆筒状部件的两端具有凸缘的绕线架102上,从而形成线圈104的情况下,线圈104的截面成为将草袋子一个一个堆积起来的形状,并且超导线101之间的缝隙成为具有大致三角形的截面的一条螺旋状的流路103,树脂就会渗透到该流路103中。该流路103的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部仅在线圈104的外周表面的两端部一边各有一处(一个超导磁体有两处)。
这样一来,在只有两处开口部的一条螺旋状的流路103中,浸渍材料为了到达最深处(超导磁体截面上的轴方向中心(线圈的内径侧))必须流过非常长的距离。在此,使用超导磁体的一个例子,对该距离进行了计算。
如果设超导线的直径为d,线圈的外径为D1,线圈的内径为D2,磁体的长度为L,则线圈的每一层的匝数=L/d,线圈的层数=(D1-D2)/2d,渗透距离=[{(D1-D2)/2π}·(L/d)·{(D1-D2)/2d}]/2。在此,例如在超导线的直径d是0.001m(=1mm)的情况下,流路大致成为一边为0.5mm的三角截面形状。另外,在D1=0.2m、D2=0.1m和L=0.2m时,流路的整个距离(使树脂渗透所需的距离)会成为3900m以上。
由此看来,将具有有效粘性的反应前的树脂流入到位于形成线圈104的超导线之间且具有长距离的一条螺旋状的流路103的最深部,即使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真空浸渍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存在树脂等的浸渍材料不能充分渗透,流路内留有空隙的问题。这种具有包含空隙的线圈104的超导磁体的超导线的固定能力弱,会频繁地引起上述失超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的发明,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地将反应前的树脂流入到存在于形成线圈的超导线之间且具有长距离的流路的最深处的超导磁体。
以下特征以单独的形式或者适当组合的形式存在于本发明中。用于解决上述技术课题的本发明的超导磁体具有:在各端部具有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绕线架;和由卷绕在上述绕线架上的超导线形成的线圈,该超导磁体是通过在上述超导线之间渗透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并固化而形成的,且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的板部件被夹在上述第1凸缘和上述线圈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以下的一种超导磁体,即:能够利用以往的在线圈的两端部与绕线架的凸缘相接触而会发生堵塞的形成于线圈的层之间的流路的开口部,因此,能够使树脂等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很容易地流入到位于形成线圈的超导线之间的流路的最深处。特别适合使树脂等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存在于通过紧密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中的流路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的板部件被夹在上述第2凸缘和上述线圈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一种不仅从线圈一端侧的流路的开口部,而且从线圈另一端侧的流路的开口部也能够渗透树脂的超导磁体。其结果是,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更快地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上述板部件由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在此,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是指与树脂等的浸渍材料很难粘结的高分子材料。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很难与板部件粘结,因此,能够使流动阻力降低,从而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更快地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在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与上述板部件之间,夹有由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难粘结性板部件,或者形成上述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膜。
假设在以粘结性比较高的材料(例如,纤维增强塑料等)构成板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在该板部件和凸缘之间,设置由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难粘结性板部件,或者形成该高分子材料的膜,从而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变得很难与板部件粘结,流动阻力会降低。其结果是,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更快地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膜是通过对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缘的线圈侧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而形成的。
表面用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PTFE)进行了涂层处理的凸缘和板部件很难用浸渍材料(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粘结。即,根据上述构成,凸缘和板部件之间的滑动性得到提高,能够防止超导线无意中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失超。另外,通过用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对凸缘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获得了上述滑动性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具有板部件的切缝,也获得了浸渍材料(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向超导线之间渗透的效果,因此,提高了板部件的材质选择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上述板部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形成。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用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PTFE)对表面进行了涂层的凸缘和板部件之间的滑动的不均匀。其结果是,更能够防止失超。另外,根据该构成,虽然用浸渍材料(环氧树脂)使板部件与线圈粘结,但是产生滑动的部位局限于在线圈远侧的凸缘和板部件之间。即,失超的产生会得到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上述板部件由非磁性金属形成。一般来讲,金属(非磁性金属)的热传导性大于树脂。即,根据该构成,能够分散由于凸缘和板部件之间的滑动生成的热量,其结果是,更能够防止失超的产生。另外,根据该构成,虽然用浸渍材料(环氧树脂)使板部件与线圈粘结,但是产生滑动的部位限于在线圈远侧的凸缘和板部件之间。即,失超的产生得到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上述板部件由铝或铜形成。铝或铜在多数的金属之中也是热传导性大的金属。即,根据该构成,更能够分散由于凸缘和板部件之间的滑动产生的热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超导磁体中,优选上述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PTFE)或四氟乙烯·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等氟化乙烯(包括部分氟化乙烯)或其共聚物。根据该构成,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变得很难与板部件粘结,流动阻力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更迅速地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
另外,作为上述举例表示的之外的氟化乙烯或其共聚物,能够举出:聚氯三氟乙烯(PCTFE,三氟)、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4·6氟)、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聚偏氟乙烯(PVDF,2氟)、聚氯三氟乙烯(PCTFE,三氟)以及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等。另外,上述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特别优选聚四氟乙烯(PTFE)。
另外,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超导磁体具有:在各端部具有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绕线架;和由卷绕在上述绕线架上的超导线形成的线圈,该超导磁体是通过在上述超导线之间渗透并固化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而形成的,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缘,在上述线圈侧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在具有切缝的上述凸缘的上述线圈一侧的表面上,用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来形成被膜。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以下的一种超导磁体,即,能够利用以往的在线圈的两端部上与绕线架的凸缘相接触而会发生堵塞的形成于线圈的层之间的流路的开口部,因此,能够使树脂等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很容易地流入到位于形成线圈的超导线之间的流路的最深处。特别适合使树脂等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存在于通过紧密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中的流路内。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将反应前的树脂容易地流入到存在于形成线圈的超导线之间、且具有长距离的流路的最深处的超导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超导磁体的绕线架和板部件的构成概要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超导磁体的板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将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在图1所示的超导磁体的线圈的超导线之间所形成的流路中的工序的剖视图。
图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超导磁体的板部件的变形例。
图5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超导磁体的剖视图。
图5B是图5A的I-I截面矢向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超导磁体的剖视图。
图6B是图6A的II-II截面矢向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超导磁体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发明的超导磁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超导磁体的绕线架和板部件的构成概要剖视图。
超导磁体10具有:由铝或不锈钢形成的大致为圆筒状的绕线架1;板部件2、3;和由超导线构成的线圈4。绕线架1具有:圆筒状部件1a;和在圆筒状部件1a的两端部形成的凸缘1b、1c。
板部件2、3分别以与凸缘1b、1c相对置的一侧的面相接触的方式配置。另外,板部件2、3分别是图2所示的环状部件,具有多个以从外侧边缘部的开口端向内侧在半径方向上切入的方式所形成的切缝2a、3a。另外,板部件2、3用聚四氟乙烯等的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板部件2、3的厚度为0.5mm~2mm左右。切缝2a、3a的宽度为0.5mm~2mm左右(图5B、6B所示的切缝也相同)。另外,只有一处的切缝从外侧边缘部到达内侧边缘部,通过将该部分向相反方向挪动,能够很容易地安装在绕线架1上。
另外,在绕线架1的板部件2、3之间,设置有与图7同样地通过将超导线紧密卷绕而构成的线圈。
接下来,对将环氧树脂或蜡等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在超导磁体的线圈的超导线之间所形成的流路中的工序进行说明。另外,在使用蜡作为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的情况下,需要选择在常温下为固体的蜡。
首先,对图3的各部分,如下进行详细说明。能够储存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的浸渍用容器21设置在真空容器22内。另外,超导磁体10装在浸渍用容器21内。并且,真空容器22具有用于提供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的管23和用于真空排气的管24。
接下来,利用附图3的构成,对将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在超导磁体10的线圈4的超导线之间所形成的流路中的工序进行说明。首先,将超导磁体10设置在浸渍用的容器21内,然后,对真空容器22内进行真空排气。接下来,将流体状态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流入浸渍用容器21内,将超导磁体10浸渍于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中,使该浸渍材料渗透到在线圈4的超导线之间所形成的流路(与图7的流路103相同)中。另外,图3表示此时的状态。
在此,对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在上述流路中的渗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上所述,如果将超导磁体10浸渍在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中,则由于板部件2、3分别具有切缝2a、3a,因此,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从在线圈4的外周表面原有的开口部(未图示)流入到线圈4内的流路中,并且,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沿着切缝2a、3a流入。接下来,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以从线圈4的两端部的与切缝2a、3a相邻的未图示的开口部(在线圈4的两端部的各层之间所形成的流路的开口部)之中的外径侧的开口部开始的顺序,向线圈4内的流路流入。即,能够从浸渍的初期开始,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流入线圈4内的内径侧的流路。根据这些工序,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容易并且迅速地流入到线圈4的中心流路。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提供如下的超导磁体10,即,该超导磁体10能够利用在以往与绕线架的凸缘相接触而会发生堵塞的线圈的开口部,因此,能够使树脂等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很容易地流入到位于形成线圈4的超导线之间的流路的最深处。特别适合使树脂等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渗透到存在于通过紧密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4中的流路内。
另外,由于设置了具有多个以从外侧边缘部的开口端朝向内侧,在半径方向上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2a、3a的板部件2、3,因此,能够提供不仅从线圈4一端侧的流路的开口部,而且从线圈4另一端侧的流路的开口部也能够渗透树脂的超导磁体10。其结果是,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更快地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另外,虽然可以设置板部件2、3中的任意一个,但是,与两个都设置的情况相比,毋庸置疑,效果会变差。
由于板部件2、3是由难粘结性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因此,很难与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粘结,能够降低流动阻力,因此,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更迅速地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
另外,在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发明能够进行设计上的变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作为一个变形例,也可以用具有将图4所示的各切缝的形状或切入方向进行变更的切缝(例如,在相对于半径方向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向上切入的切缝)的板部件22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板部件2、3。另外,除此之外,也不局限于这些切缝形状,能够考虑各种各样的形状。而且,虽然可以使用适当地组合了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切缝的板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一个以上的一种切缝的板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板部件2、3中,切缝的数量不局限于8个,既可以是7个以下,也可以是9个以上。另外,虽然以相等间隔设置,但不局限于此,既可以不是相等的间隔,也可以具有窄的或宽的间隔的偏差。
另外,如图5A所示,可以在凸缘31b、31c的线圈34一侧分别以直接粘贴的方式设置板部件32、33。如图5B所示,板部件33具有8个扇形板部件33a和在扇形板部件33a之间所形成的切缝33b。另外,板部件32与板部件33相同。另外,符号30、31、31a、31b、31c和34的部件按照顺序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符号10、1、1a、1b、1c和4相同的部件,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在图1中,在板部件2、3不是由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而是由例如纤维增强塑料(FRP)等粘结性较高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在该板部件2、3和凸缘1b、1c之间(既可以是两侧,也可以是一侧),还设有由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难粘结性板部件(夹在中间),或者形成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被膜。由此,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变得很难与板部件2、3粘结,其流动阻力降低。其结果是,能够使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更迅速地渗透到流路的最深处。另外,上述难粘结性板部件(无切缝)的厚度为0.1mm~1mm左右。另外,上述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被膜的厚度为10μm~100μm左右。另外,该被膜形成在板部件2、3的表面或凸缘1b、1c的表面。
而且,还可以制成如图6A以及6B所示的超导磁体40。本实施方式的超导磁体40没有相当于图1所示的超导磁体1所具有的板部件2、3的部件。该超导磁体40在绕线架41的凸缘41c的线圈44一侧的表面上,具有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41cs。在凸缘41c的线圈44一侧的表面上形成规定深度的切缝41cs。即,本实施方式的切缝41cs是有底的切缝。关于切缝41cs的形态,除了切缝41cs有底之外,与其他实施方式的切缝(2a、3a和33b)具有相同的形态(也可以是具有图4所示的形态的切缝)。另外,在凸缘41b的线圈44一侧的表面上也形成了与切缝41c s相同的切缝41bs。
在此,优选用聚四氟乙烯等的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在凸缘41c以及凸缘41b的线圈44一侧的表面上(包括切缝41cs以及切缝41bs的表面)形成高分子被膜。该被膜的厚度为10μm~100μm左右。其目的是为了降低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的流动阻力,提高其渗透性。并且,符号41a的部件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符号31a相同的部件,因此省略其说明。
另外,上述超导磁体10和本实施方式的超导磁体40都具有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因此,从这一点来讲,具有现有技术中所没有的特别的技术特征。
(凸缘表面的涂层)
在图1所示的超导磁体10中,凸缘1b、1c的线圈4一侧的表面优选用相对于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具有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涂层处理(在图5A以及5B所示的超导磁体30中也同样)。另外,也可以只对一侧的凸缘1b(或凸缘1c)进行涂层处理。
在此,若假设凸缘1b、1c和板部件2、3已粘结,则线圈4的移动受到束缚,构成线圈4的超导线有时会无意中移动。但是,如果对凸缘1b、1c的线圈4一侧的表面用例如PTFE进行涂层处理,则凸缘1b、1c和板部件2、3变得很难由浸渍材料(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粘结。即,凸缘1b、1c和板部件2、3之间的滑动性提高,能够防止构成线圈4的超导线无意中移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失超的发生。
另外,通过用PTFE等的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对绕线架1b、1c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能够获得上述滑动性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板部件2、3的切缝2a、3a的原因,如上所述,能够获得浸渍材料(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向超导线之间渗透的效果,因此,也能够获得板部件2、3的材质选择的自由度提高的效果。
(板部件的材质)
在此,例如,优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酰亚胺形成板部件2、3。由此,能够抑制用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例如PTFE)对表面进行了涂层处理的凸缘1b、1c与板部件2、3之间的滑动的不均匀,防止失超的发生。
另外,根据该构成,虽然用浸渍材料(环氧树脂)使板部件2、3与线圈4粘结,但是发生滑动的部位局限于在线圈4的远侧的凸缘1b、1c与板部件2、3之间。即,抑制了失超的发生(用FRP(纤维增强塑料)形成板部件2、3时也同样)。
另一方面,如果用聚四氟乙烯(PTFE)来形成板部件2、3,则板部件2、3与线圈4之间的非粘结性、凸缘1b、1c与板部件2、3之间的非粘结性都能获得。即,在既获得板部件2、3与线圈4之间的非粘结性又想要控制失超的情况下,优选用聚四氟乙烯(PTFE)形成板部件2、3。
另外,优选用铝和铜等热传导性好(大)的金属来形成板部件2、3。由此,能够利用板部件2、3来分散由于凸缘1b、1c与板部件2、3之间的滑动所生成的热量,能够防止失超的发生。并且,根据该构成,虽然用浸渍材料(环氧树脂)使板部件2、3与线圈4粘结,但是发生滑动的部位局限于在线圈4的远侧的凸缘1b、1c与板部件2、3之间。即,抑制了失超的发生。铝不仅是指纯铝,例如也包括J I S规格A 1000系列到A5000系列的铝合金。另外,铜除了纯铜之外,也包括JIS规格C1000系列的铜。
另外,一般来讲,金属的热传导性大于树脂,因此,即使用铝·铜以外的金属(非磁性金属)来形成板部件2、3,也能够分散由于凸缘1b、1c与板部件2、3之间的滑动所产生的热量。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或参照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条件下,能够对本申请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改,此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是基于2009年3月1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特愿2009-065779)的申请,该日本申请的内容包括在本申请中作为参照。
附图标记的说明:
1b、1c、31b、31c、41b、41c~凸缘
1a~圆筒状部件
1、102~绕线架
2a、3a、33b、41c s~切缝
2、3、22、32、33~板部件
4、34、44、104~线圈
10、30、40~超导磁体
21~浸渍用容器
22~真空容器
23、24~管
33a~扇形板部件
101~超导线
103~流路

Claims (16)

1.一种超导磁体,具有:
在各端部具有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绕线架;
由卷绕在上述绕线架上的超导线构成的线圈;
渗透于上述超导线之间并固化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和
板部件,其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且被夹在上述第1凸缘和上述线圈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的板部件被夹在上述第2凸缘和上述线圈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膜是通过对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缘的线圈侧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而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膜是通过对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缘的线圈侧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的膜是通过对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缘的线圈侧的表面进行涂层处理而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聚四氟乙烯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聚四氟乙烯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聚四氟乙烯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亚胺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铝或铜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板部件由铝或铜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导磁体,其特征为,
上述难粘结性的高分子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16.一种超导磁体,具有:
在各端部具有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绕线架;
由卷绕在上述绕线架上的超导线形成的线圈;和
渗透于上述超导线之间并固化的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
上述第1凸缘以及上述第2凸缘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凸缘,在上述线圈侧的表面具有至少一个以从外侧边缘部向内侧切入的方式形成的切缝,
在上述绕线架的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上述超导线固定用浸渍材料呈难粘结性的高分子被膜。
CN2010800117956A 2009-03-18 2010-03-18 超导磁体 Pending CN1023491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65779 2009-03-18
JP2009065779 2009-03-18
PCT/JP2010/054648 WO2010107080A1 (ja) 2009-03-18 2010-03-18 超電導マグネ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9118A true CN102349118A (zh) 2012-02-08

Family

ID=42739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17956A Pending CN102349118A (zh) 2009-03-18 2010-03-18 超导磁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0245511A (zh)
CN (1) CN102349118A (zh)
WO (1) WO20101070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6454A (zh) * 2022-01-29 2022-05-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导冷低失超铌三锡超导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3105A (ja) * 1987-05-15 1988-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電導コイル
JPH0645133A (ja) * 1992-07-24 1994-02-18 Toshiba Corp 熱式永久電流スイッチ
JP2008060290A (ja) * 2006-08-31 2008-03-13 Hitachi Ltd 超伝導コイルの樹脂含浸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45304U (zh) * 1986-03-06 1987-09-12
JPS63192208A (ja) * 1987-02-04 1988-08-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超電導コイル用巻枠
JP2679330B2 (ja) * 1990-02-08 1997-11-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超電導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H0448603A (ja) * 1990-06-14 1992-0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電導コイル装置
JP2895679B2 (ja) * 1992-06-12 1999-05-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超電導マグネット
JPH07161521A (ja) * 1993-12-09 1995-06-23 Toshiba Corp 超電導電磁石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自己融着超電導線の巻線機
JPH07297026A (ja) * 1994-04-22 1995-11-10 Fuji Electric Co Ltd 超電導コイル
JPH07335948A (ja) * 1994-06-10 1995-12-22 Hitachi Ltd 熱式永久電流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H09139309A (ja) * 1995-11-13 1997-05-27 Kobe Steel Ltd 超電導コイル
JP4788377B2 (ja) * 2006-02-13 2011-10-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超電導コイル
JP4847811B2 (ja) * 2006-07-06 2011-12-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永久電流スイッ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83105A (ja) * 1987-05-15 1988-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電導コイル
JPH0645133A (ja) * 1992-07-24 1994-02-18 Toshiba Corp 熱式永久電流スイッチ
JP2008060290A (ja) * 2006-08-31 2008-03-13 Hitachi Ltd 超伝導コイルの樹脂含浸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96454A (zh) * 2022-01-29 2022-05-1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导冷低失超铌三锡超导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CN114496454B (zh) * 2022-01-29 2023-12-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高导冷低失超铌三锡超导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45511A (ja) 2010-10-28
WO2010107080A1 (ja) 2010-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1286B2 (en) Composite bear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omposite bearing member, bearing device and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JP5685656B1 (ja) ヒートパイプ
CA2775523C (en) Temperature-controllable pipe for offshore applications
US9109752B2 (en) Internal pressure vessel
US5414217A (en) Hydrogen sulfide resistant ESP cable
JP6095566B2 (ja) 高い温度安定性を有するフレキシブル管
JP2016534911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布地を備えた積層体
EP2735780B1 (en) Flexible pipe including thermal insulation
CA2032507A1 (fr) Conduite flexible comportant un materiau composite a matrice en alliage d'aluminium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dit materiau
CN103909710B (zh) 具有含氟聚合物织物的层叠件
AU2008299638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pipe
US6926039B2 (en) Flexible pipe for transporting a fluid
CN102349118A (zh) 超导磁体
US20150123760A1 (en) Method and design for stabilizing conductors in a coil winding
AU20122736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 minimum temperature in a fluid
DK201670453A1 (en) Highly resistant flexible tubular pipe and production method
GB2414532A (en) Umbilical filling
AU764330B2 (en) Heat-insulated duct for transporting fluids
US20140345741A1 (en) Flexible pipe bod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20200080674A1 (en) Wire securement
EP3510311A1 (en) Interlocked lay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US11904312B2 (en) Microfluidic devices with lid for loading fluid
NO20191434A1 (en) Power cables for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JP2012092901A (ja) チューブ
JP2008082235A (ja) 可変容量型アキシャルピストンポンプのクレイドル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