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3850A - 车辆用座椅骨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3850A
CN102343850A CN2011102148137A CN201110214813A CN102343850A CN 102343850 A CN102343850 A CN 102343850A CN 2011102148137 A CN2011102148137 A CN 2011102148137A CN 201110214813 A CN201110214813 A CN 201110214813A CN 102343850 A CN102343850 A CN 102343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eleton
pipe parts
face
seat cushion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4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野达也
松井雄一
杉浦由希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8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骨架(3)具备两根圆管部件(20、32),其中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相对于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外表面以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并且,上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外表面中的、与上述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接合的外表面,在确保该外表面的内侧的内部空间(F)的状态下、以能够与上述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平面形状。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骨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骨架,具体来讲,涉及具备两根圆管部件、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相对于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外表面以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接合在一起的车辆用座椅骨架。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是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相对于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外表面以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接合在一起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在此,在下述日本特开平5-137629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车辆用座椅骨架,即,以作为一根圆管部件的杆的端面能够相对于作为另一根圆管部件的侧骨架的外表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将该侧骨架的外表面压溃成平坦状。由此,能够提高其对接焊的接合强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3762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平5-137629号公报的技术中,由于侧骨架被完全压溃,所以其剖面系数变低,作为其结果,该侧骨架的强度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骨架,其具备两根圆管部件,即使以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而接合,也能够提高该焊接的接合强度,而且还能够防止该圆管部件的强度降低。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如以下所述地构成。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如下构成,即,该车辆用座椅骨架具备两根圆管部件,其中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相对于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外表面以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外表面之中的、与所述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接合的外表面,在确保该外表面内侧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以能够与所述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平面形状。根据该构成,与专利文献1的技术同样,能够提高对接焊的接合强度。另外,根据该构成,不会像专利文献1的技术那样,使得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外表面之中的、与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接合的外表面被完全压溃,所以其剖面系数不会降低。因此,也能够防止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强度降低。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如下构成,即,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是座椅座垫中的一对侧骨架,所述一根圆管部件是以桥接该一对侧骨架的方式接合的一对杆。根据该构成,能够精度良好地组装座椅座垫的座垫骨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驾驶席的内部的骨架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是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C)是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驾驶席的内部的骨架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是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C)是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驾驶席的内部的骨架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5的主要部分的图,(A)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图,(B)是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C)是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驾驶席的内部的骨架结构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A)是表示后杆的轴长与左右的侧骨架的间隔一致的情况的图,(B)是表示后杆的轴长比左右的侧骨架的间隔长的情况的图,(C)是表示后杆的轴长比左右的侧骨架的间隔短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车辆用座椅骨架的例子,以驾驶席1的座垫骨架3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说的上、下、前、后、左、右,表示上述的图中所记载的上、下、前、后、左、右方的方向,即在以该驾驶席1为基准时的上、下、前、后、左、右方的方向。这在后述的实施例2~4中也一样。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驾驶席1的座椅骨架2的概略构成。该驾驶席1的座椅骨架2由形成座椅座垫的骨架的座垫骨架3和形成座椅靠背的骨架的靠背骨架4构成。以下,对这些座垫骨架3和靠背骨架4之中的座垫骨架3进行详细叙述。另外,靠背骨架4由于可为公知的构成,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座垫骨架3由左右成对的杆10、20(以下记作侧骨架10、20)和前后成对的杆30、32(以下记作前杆30、后杆32)通过对接焊进行接合而构成,大致呈矩形框状。
即,座垫骨架3由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以端部跨接该左右的侧骨架10、20前后的方式通过对接焊而接合的前杆30、后杆32构成。另外,前杆30、后杆32相当于“一根圆管部件”,侧骨架10、20相当于“另一根圆管部件”。
在此,对上述的由对接焊进行的接合进行详细叙述。由图1可知,在四个部位(在图1中为A~D的四个部位)进行该接合,但通过对这四个部位之中的右后部位D进行说明,从而省略与该右后部位D同样接合的其余三个部位A、B、C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中,将接合前杆30、后杆32的部位记作接合部12、14、22、24。
如图2所示那样,右方的侧骨架20中的后方的接合部24成为以其纵剖面大致呈矩形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即,该接合部24成为以其内侧和外侧呈平面状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该压溃例如通过冲压成形来进行。
另外,也由图2(C)可知,该接合部24未被完全压溃,成为确保了其内部空间F的状态。该结构相当于如下特征,即,另一根圆管部件的外表面之中的、与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接合的外表面,在确保该外表面的内侧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以能够与一根圆管部件的端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平面状。
并且,后杆32的右端的端面相对于该接合部24的内侧的面,以该右方的侧骨架20与后杆32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面接触状态下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在一起。图2中的涂黑部位B1表示该焊接部位。此时,也由图2(A)可知,仅后杆32的外周面之中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被焊接。
由此,该焊接为在座垫骨架3的使用姿态(将座垫骨架3置于地板上的姿态)下从其上侧进行的作业。为此,在该焊接时,无需翻倒座垫骨架3的作业,另外,也无需从座垫骨架3的下侧进行的作业,所以,能够提高焊接时的作业性。
右后部位D如此接合。另外,其余的三个部位A、B、C也与该右后部位D同样地被接合。由这样接合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构成了座椅座垫的座垫骨架3。
并且,座垫骨架3其左右的下侧经由公知的滑轨(形成上轨可相对于下轨滑动的结构的轨道)40、42分别组装在车辆地板(未图示)侧。由此,能够使驾驶席1沿着车辆地板的前后方向滑动。
另外,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后端与左右的滑轨(上轨)40、42之间,分别通过焊接组装下臂50、52。若对该组装进行说明,则在右方的下臂52上形成在其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2a。
并且,在使该贯通孔52a与右方的侧骨架20的接合部24对应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使该贯通孔52a的内表面与右方的侧骨架20的接合部24的外侧的面相接合。图2中的涂黑部位B2表示该焊接部位。
当这样进行接合时,该焊接为在座垫骨架3的使用姿态(将座垫骨架3置于地板的姿态)下从其外侧进行的作业。为此,在该焊接时,无需从座垫骨架3的内侧进行的作业,所以,能够提高焊接时的作业性。另外,左方的下臂50也与该右方的下臂52同样地通过焊接而接合在左方的侧骨架10上。能够由该左右的下臂50、52将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4组装在座垫骨架3上。
另外,左右的侧骨架10、20被折弯而大致形成J字状,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后述的滑轨40、42的上轨的立起部的侧面,从其固定部朝前上方弯曲,从该弯曲部的末端其形成笔直部,该笔直部的末端通过焊接而接合在下臂50、52上。
另外,接合部12、14、22、24形成为上述的笔直部。为此,能够提高该接合部12、14、22、24的尺寸精度。另外,由于固定部和接合部12、14、22、24处于在前后方向重复的位置,所以,也能够减轻在碰撞时座椅座垫沉入的潜沉现象。由这样构成的座垫骨架3和公知的靠背骨架4构成了驾驶席1的座椅骨架2。
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驾驶席1的座垫骨架3如上述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右方的侧骨架20中的后方的接合部24成为以其纵剖面大致呈矩形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即,该接合部24成为以其内侧呈平面状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另外,也由图2(C)可知,该接合部24并未完全被压溃,成为确保了其内部空间F的状态。为此,能够与日本特开平5-137629号公报的技术同样提高对接焊的接合强度。这对于其余三个部位的接合部12、14、22而言也同样。另外,不会像日本特开平5-137629号公报的技术那样使得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各接合部12、14、22、24被完全压溃,因而,其剖面系数不会降低。因此,也能够防止该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强度降低。
另外,根据该构成,另一根圆管部件是在座椅座垫的左右成对的侧骨架10、20,一根圆管部件是以桥接该成对的侧骨架10、20桥接的方式接合的一对杆(前杆30、后杆32)。为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组装座椅座垫的座垫骨架3。
接着,参照图3~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该实施例2是与已说明的实施例1相比能更为牢固地进行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后端与左右的下臂50、52的组装的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或等同的构成的部件在附图中标注以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这对于后述的实施例3~4也同样。
如图3所示那样,该实施例2中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也与上述的实施例1中的驾驶席1的座垫骨架3同样地由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通过对接焊而接合构成,大致呈矩形框状。
在此,对该接合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该实施例2中,对四个部位之中的右后部位D进行说明,从而省略与该右后部位D同样地接合的其余三个部位A、B、C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中,将接合前杆30、后杆32的部位记作接合部112、114、122、124。
如图4所示那样,右方的侧骨架20中的后方的接合部124成为以其纵端面大致呈半圆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即,该接合部124成为在其外侧保证为圆弧的状态下以内侧呈平面状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该压溃例如通过冲压成形来进行。
另外,也由图4(C)可知,该接合部124也未被完全压溃,成为确保了其内部空间F的状态。
并且,后杆32的右端的端面,相对于该接合部124的内侧的面,以该右方的侧骨架20和后杆32的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面接触状态下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图4中的涂黑部位B1表示该焊接部位。此时,也由图4(A)可知,仅后杆32的外周面之中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被焊接。
由此,该焊接成为在座垫骨架103的使用姿态(将座垫骨架103置于地板的姿态)下从其上侧进行的作业。为此,在该焊接时,无需翻倒座垫骨架103的作业,另外,也无需从座垫骨架103的下侧进行的作业,因而,能够提高焊接时的作业性。
右后部位D这样被接合。另外,其余三个部位A、B、C也与该右后部位D同样地被接合。由这样接合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构成了座椅座垫的座垫骨架103。
另外,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后端和左右的滑轨(上轨)40、42之间,与实施例1同样,分别通过焊接组装下臂50、52。对该组装进行说明,在右方的下臂52上,形成在其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52a。
并且,在使该贯通孔52a与右方的侧骨架20的接合部124对应的状态下,通过焊接来接合该贯通孔52a的内表面与右方的侧骨架20的接合部124的外侧的圆弧状的面。图4中的涂黑部位B2表示该焊接部位。
当这样进行接合时,该焊接成为在座垫骨架103的使用姿态(将座垫骨架103置于地板的姿态)下从其外侧进行的作业。为此,在该焊接时,无需从座垫骨架103的内侧进行的作业,因而,能够提高焊接时的作业性。
另外,当这样进行焊接时,接合部124的外侧也能够焊接,所以,与实施例1相比较,能够加长焊接部位B2的距离。即,在实施例1中,该焊接部位B2的距离为L1×2,相对于此,在该实施例2中,该焊接部位B2的距离成为L2(参照图2(B)、图4(B))。另外,左方的下臂50也与该右方的下臂52同样通过焊接而接合到左方的侧骨架10上。
通过该左右的下臂50、52,能够将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104组装到座垫骨架103上。这样构成的座垫骨架103和公知的靠背骨架104构成了驾驶席101的座椅骨架102。
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如上述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的驾驶席1的座垫骨架3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该构成,能够加长焊接部位B2的距离,所以能够更为牢固地进行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后端与左右的下臂50、52的组装。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5~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该实施例3是与已说明的实施例2相比能更为容易地将座垫(未图示)组装于座垫骨架203的方式。
如图5所示那样,该实施例3中的驾驶席201的座垫骨架203也与上述的实施例2中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同样地由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通过对接焊接合而构成,大致呈矩形框状。
在此,对该接合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该实施例3中,通过对四个部位之中的右后部位D进行说明,而省略与该右后部位D同样地被接合的其余三个部位A、B、C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中,将接合前杆30、后杆32的部位记作接合部212、214、222、224。
如图6所示那样,右方的侧骨架20中的后方的接合部224成为在其外侧和上侧确保为圆弧的状态下以内侧呈平面状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该压溃例如通过冲压成形来进行。另外,也由图6(C)可知,该接合部224也并未完全被压溃,成为确保了其内部空间F的状态。
并且,后杆32的右端的端面,相对于该接合部224的内侧的面,以该右方的侧骨架20和后杆32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面接触状态下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在一起。图6中的涂黑部位B1表示该焊接部位。此时,也由图6(A)可知,仅后杆32的外周面之中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被焊接。
由此,该焊接成为在座垫骨架203的使用姿态(将座垫骨架203置于地板上的姿态)下从其上侧进行的作业。为此,在该焊接时,无需翻倒座垫骨架203的作业,另外,也无需从座垫骨架203的下侧进行的作业,因而,能够提高焊接时的作业性。
右后部位D这样被接合。另外,其余三个部位A、B、C也与该右后部位D同样地被接合。由这样接合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构成了座椅座垫的座垫骨架203。
另外,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后端和左右的滑轨(上轨)40、42之间,与实施例2同样地分别通过焊接组装下臂50、52。
通过该左右的下臂50、52,能够在座垫骨架203上组装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204。由这样构成的座垫骨架203和公知的靠背骨架204构成了驾驶席201的座椅骨架202。
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驾驶席201的座垫骨架203如上述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能够获得与实施例2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该构成,由于各接合部212、214、222、224的上侧也成为圆弧,所以与实施例2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相比,能够容易地组装座垫(未图示)。
接着,参照图7~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该实施例4是与已说明的实施例2相比即使在前杆30、后杆32的长度上产生误差也能够组装座垫骨架303的方式。
如图7所示那样,该实施例4中的驾驶席301的座垫骨架303也与上述的实施例2中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同样地由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通过对接焊相接合而构成,大致呈矩形框状。
在此,对该接合进行详细叙述。另外,在该实施例4中,通过对四个部位中的左后部位B和右后部位D进行说明,省略与该左后部位B和右后部位D同样地被接合的其余两个部位A、C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中,将接合前杆30、后杆32的部位记作接合部312、314、322、324。
如图8所示那样,左右的侧骨架10、20中的后方的接合部314、324成为在其外侧确保为圆弧的状态下以内侧呈倾斜的平面的方式被压溃的形状。具体来讲,各平面以左右的侧骨架10、20之间的间隔越向下越窄的方式倾斜。该压溃例如通过冲压成形来进行。另外,也由图8(A)可知,该接合部314、324并未被完全压溃,成为确保了其内部空间F的状态。
并且,后杆32的左右的端面,相对于该接合部314、324的内侧的面,以该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后杆32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面接触状态下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当然,该后杆32的左右的端面也以与该接合部314、324的倾斜的平面对应的方式倾斜。
在该图8(A)所示的状态下,成为后杆32的轴长D1与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间隔D一致的状态。另外,图8(A)中的涂黑部位B1表示该焊接部位。此时,仅后杆32的外周面之中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被焊接。
由此,该焊接成为在座垫骨架303的使用姿态(将座垫骨架303置于地板的姿态)下从其上侧进行的作业。为此,在该焊接时,无需翻倒座垫骨架303的作业,另外,也无需从座垫骨架303的下侧进行的作业,因而,能够提高焊接时的作业性。
左后部位B和右后部位D这样被接合。另外,其余两个部位A、C也该左后方的部位B和右后部位D同样地被接合。由这样接合的侧骨架10、20和前杆30、后杆32构成了座椅座垫的座垫骨架303。
另外,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后端和左右的滑轨(上轨)40、42之间,与实施例2同样地分别通过焊接组装下臂50、52。图8(A)中的涂黑部位B2表示该焊接部位。
通过该左右的下臂50、52,能够在座垫骨架303上组装座椅靠背的靠背骨架304。由这样构成的座垫骨架303和公知的靠背骨架304构成了驾驶席301的座椅骨架302。
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驾驶席301的座垫骨架303如上述那样构成。根据该构成,能够获得与实施例2的驾驶席101的座垫骨架103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根据该构成,例如图8(B)所示那样,即使在后杆32的轴长D1比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间隔D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后杆32的左右的端面相对于接合部314、324的内侧的面以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后杆32的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面接触状态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另外,与之相反地,如图8(C)所示那样,即使在后杆32的轴长D1比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间隔D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后杆32的左右的端面相对于接合部314、324的内侧的面以左右的侧骨架10、20和后杆32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在面接触状态下通过对接焊而接合。这在前杆30中也同样。为此,是即使在前杆30、后杆32的长度上产生误差也能够组装座垫骨架303的方式。
上述的内容毕竟只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不意味着本发明被限定于上述内容。在各实施例中,作为车辆用座椅骨架的例子,说明了驾驶席1、101、201、301的座垫骨架3、103、203、30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以彼此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而接合,车辆用座椅的任何骨架都可以。
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在左右的侧骨架10、20上形成笔直部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备顺沿着乘员臀部的形状而向下方弯曲的部位。另外,左右的侧骨架10、20的接合部12、14、22、24也可以不为笔直部,而是形成为这样的向下方弯曲的部位。在该情况下,需要进行设计以防止尺寸精度降低。另外,固定部和接合部12、14、22、24即使稍微偏移也可以发挥同等程度的效果。这在其余的实施例2~4中也同样。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座椅骨架,该车辆用座椅骨架具备两根圆管部件,其中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相对于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外表面以彼此的轴线正交的方式通过对接焊而接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外表面之中的、与所述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接合的外表面,在确保该外表面内侧的内部空间的状态下、以能够与所述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形成为平面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是座椅座垫中的一对侧骨架(10、20),所述一根圆管部件(32)是以桥接该一对侧骨架(10、20)的方式接合的一对杆(30、3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仅所述一根圆管部件(32)的端面之中的、上半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形成有贯通孔(52a)的下臂(52),将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接合部(24)的外侧面与所述贯通孔(52a)的内表面接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接合部(24)的外侧面为圆弧形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根圆管部件(20)的接合部(24)的上侧面为圆弧形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侧骨架(10、20)的接合部中,所述各平面以所述一对侧骨架(10、20)之间的间隔越向下越窄的方式倾斜地形成,所述一对杆(30、32)的两端面以与所述一对侧骨架(10、20)的倾斜的所述各平面对应的方式倾斜。
CN2011102148137A 2010-07-26 2011-07-26 车辆用座椅骨架 Pending CN1023438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7006A JP5545095B2 (ja) 2010-07-26 2010-07-26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JP2010-167006 2010-07-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3850A true CN102343850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4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48137A Pending CN102343850A (zh) 2010-07-26 2011-07-26 车辆用座椅骨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45095B2 (zh)
CN (1) CN10234385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6245A (en) * 1955-05-31 1958-06-11 Nsu Werke Ag A seat for motor vehicles with a tubular frame
JPS4734516U (zh) * 1971-05-15 1972-12-18
CN88101161A (zh) * 1987-03-04 1988-09-14 库赞兄弟公司 带椅背倾斜调节机构的座架管成型连接部
JPH03128119A (ja) * 1989-10-12 1991-05-31 Nippon Kokan Pipe Fittings Mfg Co Ltd 枝出し管の製造方法
JPH05137629A (ja) * 1991-11-20 1993-06-01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バツクフレーム
JPH0734516U (ja) * 1993-11-30 1995-06-2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2001295467A (ja) * 2000-04-14 2001-10-26 Hasegawa Kogyo Co Ltd 管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管材接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9948A (en) * 1975-10-20 1977-04-21 Aichi Kk Tee type joining method for tubular material
JPS55177991U (zh) * 1979-06-07 1980-12-20
JPS5966464U (ja) * 1982-10-26 1984-05-04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座席のシ−トバツク構造
JP2003010574A (ja) * 2001-06-29 2003-01-14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96245A (en) * 1955-05-31 1958-06-11 Nsu Werke Ag A seat for motor vehicles with a tubular frame
JPS4734516U (zh) * 1971-05-15 1972-12-18
CN88101161A (zh) * 1987-03-04 1988-09-14 库赞兄弟公司 带椅背倾斜调节机构的座架管成型连接部
JPH03128119A (ja) * 1989-10-12 1991-05-31 Nippon Kokan Pipe Fittings Mfg Co Ltd 枝出し管の製造方法
JPH05137629A (ja) * 1991-11-20 1993-06-01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バツクフレーム
JPH0734516U (ja) * 1993-11-30 1995-06-23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JP2001295467A (ja) * 2000-04-14 2001-10-26 Hasegawa Kogyo Co Ltd 管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管材接合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美国钢结构学会,水利电力部郑州机械设计研究所译: "《钢结构细部设计》", 30 June 198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25303A (ja) 2012-02-09
JP5545095B2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537373A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クロスメンバーと上部中柱補強材の間の接続構造
KR101628479B1 (ko) 프런트 사이드 멤버 후방 구조
JP5692776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
JP4325530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メンバ
WO2009114660A3 (en) Vehicle seat
JP2012030632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1180202B (zh) 结构体和结构体的连结构件
JP2015013629A (ja) 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取付部構造
CN104349936A (zh) 车辆用座椅
JP506156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CN102343850A (zh) 车辆用座椅骨架
KR101928918B1 (ko) 토션 빔 식 서스펜션
JP2017019305A (ja) 鉄道車両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43851B (zh) 车辆用座椅
JP2006035898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JP2009101772A (ja) 車体構造
JP5742576B2 (ja) 車体後部における骨格の接合構造
JP551219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46404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07134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白车身后端连接组件
JP555647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203063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171098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9001084A (ja) 細長い接合部の接着・溶接構造
JP4897735B2 (ja) 車両用サブフレ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