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3576A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3576A
CN102343576A CN2011102251513A CN201110225151A CN102343576A CN 102343576 A CN102343576 A CN 102343576A CN 2011102251513 A CN2011102251513 A CN 2011102251513A CN 201110225151 A CN201110225151 A CN 201110225151A CN 102343576 A CN102343576 A CN 102343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component
reaction force
cylinder body
tool heads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51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3576B (zh
Inventor
杉山义夫
龟谷光
古泽正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3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3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3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24Damping the reaction fo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6Hammer pistons; Anvils ; Guide-sleeves for pis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22/00Materials of the tool or the workpiece
    • B25D2222/54Plastics
    • B25D2222/57Elastomers, e.g.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35Bleeding holes, e.g. in piston guide-sle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245Spati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of the tool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371Use of sp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冲击工具中确保缓和加工作业时输入的冲击反作用力的效果且有效实现小型化的技术。冲击工具具有: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受到工具头冲击被加工件时产生的冲击反作用力;第一弹性构件,向前方对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施力;第二弹性构件,在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受到冲击反作用力向后方移动时,被该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按压而压缩变形,缓和冲击反作用力。在操作者将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时,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处于被工具头按压使第一弹性构件为压缩状态且使第二弹性构件为非压缩状态下的长轴方向上的规定的作业位置。然后在该作业位置受到了冲击反作用力时,向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后方移动而使第二弹性构件压缩变形,来缓和冲击反作用力。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被加工件进行直线的锤击作业的冲击工具中缓和进行锤击作业时从被加工件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使用冲击工具进行的锤击作业是在操作者对工具主体施加朝向前方的按压力并将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状态下进行的。此时的工具主体相对于被加工件的定位是通过与向工具主体侧(后方)压入的锤钻头一起进行后退动作的冲击栓抵接在工具主体侧的结构构件上来进行的。在该定位状态下,若通过锤钻头进行冲击动作,则锤钻头因从被加工件受到的反作用力而回弹,该反作用力会传递至工具主体。因此,在现有的冲击工具中具有用于缓和所述冲击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缓和机构。这样的冲击工具例如公开在JP特开2008-279587公报(专利文献1)中。
但是,上述公报中记载的冲击工具在小型化方面还具有改进的余地。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2795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冲击工具中确保缓和加工作业时所输入的冲击反作用力的效果且有效地实现小型化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优选的冲击工具,安装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头至少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由此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具有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反作用力传递构件能够移动地配置在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受到工具头冲击被加工件时产生的冲击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第一弹性构件向前方对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施力。第二弹性构件在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受到冲击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时,被该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按压而发生压缩变形,由此缓和冲击反作用力。此外,本发明所说的“规定的加工作业”,不仅包括工具头仅进行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的锤击作业,还优选包括进行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和围绕长轴方向的旋转动作的锤钻作业。另外,压缩螺旋弹簧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第二弹性构件”,但本发明中的“第一弹性构件以及第二弹性构件”包括橡胶。
在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优选方式中,第一弹性构件的初始负载(initialload)设定为小于第二弹性构件的初始负载。在进行加工作业的情况下,在操作者将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时,反作用力传递构件被工具头推压,使第一弹性构件处于压缩状态并且与第二弹性构件以非压缩状态抵接,从而在长轴方向上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并且,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在该作业位置上受到冲击反作用力时,向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后方移动,使第二弹性构件发生压缩变形,由此缓和冲击反作用力。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在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配置成串联状。在此,所说的“初始负载”指,在安装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时,在预先对这两个弹性构件施加了压缩方向上的负载的状态下进行安装时的该施加负载。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弹性构件的初始负载设定为超过通常操作者将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力的大小。
根据本发明,在进行加工作业之前,在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而向后方移动了时,被该工具头推动的反作用力传递构件使第一弹性构件形成压缩状态,并且,在与第二弹性构件以非压缩状态抵接,从而在长轴方向上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由此,工具主体定位在被加工件上。在该定位状态下,当工具头冲击被加工件而受到反作用力时,该冲击反作用力从工具头传递至反作用力传递构件,该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向后方移动。然后,被向后方移动的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所推动的第二弹性构件压缩变形,由此,缓和冲击反作用力,实现冲击工具的低振动化。
根据本发明,将第一弹性构件和第二弹性构件在工具头长轴方向上配置成串联状。因此,能够使与工具头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径向)上的尺寸比并排配置时小。
根据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其他的方式,还具有为了将工具头驱动为直线运动状态而进行直线运动的冲击件和用于容置冲击件的缸体。并且,由缸体承受作用在第二弹性构件上的力。
根据本发明,由缸体承受作用在第二弹性构件上的力。由此,能够使第二弹性构件不与构成工具主体的壳体接触。即,通过将组装第二弹性构件的对象设定为缸体,能够在第二弹性构件安装在缸体上之后安装在壳体上,与在壳体上直接组装第二弹性构件的情况相比,组装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其他方式中,还具有为了将工具头驱动为直线运动状态而进行直线运动的冲击件和用于容置冲击件的缸体,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由筒状构件构成。并且,筒状构件和第一弹性构件,在缸体的外侧中的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规定区域中,以第一弹性构件位于缸体的径向内侧且筒状构件位于缸体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并排配置。
在将作为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的筒状构件配置在缸体的外侧的情况下,在缸体和筒状构件上分别设置使冲击件前方的缸体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供排气体用的通气孔,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缸体的通气孔与筒状构件的通气孔必须始终一致。然而,根据本发明,因为在缸体与筒状构件之间配置有第一弹性构件,所以在缸体与筒状构件之间形成用于配置第一弹性构件的间隙,通过该间隙使缸体侧的通气孔与筒状构件侧的通气孔连通。因此,不需要使缸体的通气孔与筒状构件的通气孔一致。
在本发明的冲击工具的其他方式中,还具有为了将工具头驱动为直线运动状态而进行直线运动的冲击件和用于容置冲击件的缸体。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由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缸体的外侧的筒状构件构成。并且,在该筒状构件上设置有通路和止回阀,所述通路使冲击件的前方的缸体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所述止回阀允许空气通过该通路从缸体内部空间向外部流动且阻止向相反方向流动,在随着操作者将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筒状构件处于规定的作业位置的情况下,通路被缸体堵塞,禁止止回阀进行动作,在随着解除上述按压,筒状构件借助第一弹性构件的施力向前方移动而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解除缸体堵塞通路的状态,允许止回阀进行动作。
根据本发明,在工具头未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状态下,止回阀处于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冲击件向前方移动了的情况下,该冲击件前方的缸体内部空间中的空气从通路通过止回阀向外部排出,但是在之后冲击件要向后方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止回阀阻止外部空气向缸体内部空间流入,从而该缸体内部空间形成负压。由此,冲击件维持在前进位置,能够防止空击。另一方面,在将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进行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的实际动作时,禁止止回阀进行动作,因而能够减少止回阀的无用动作而提高耐久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冲击工具中在加工作业时确保缓和所输入的冲击反作用力的效果并有效实现小型化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锤钻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2是表示锤钻的主要部分的剖视放大图,示出了锤钻头未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无负载状态。
图3是表示锤钻的主要部分的剖视放大图,示出了锤钻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负载状态。
图4是滑套机构部和反作用力缓和机构部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电动式的锤钻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概括地说,本实施方式的锤钻101以主体部103、锤钻头119(参照图2和图3)和操作者握持的手柄109作为主体,其中,主体部103形成锤钻101的外轮廓,锤钻头119经由工具夹137能够自由装拆地安装在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的左侧),手柄109连接在主体部103的与锤钻头119相反的一侧。主体部103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主体”,锤钻头119对应于本发明的“工具头”。锤钻头119被工具夹137保持为能够沿工具夹137的长轴方向相对地往复移动且向工具夹137的周向的相对转动被限制的状态。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锤钻头119侧称为前,将手柄109侧称为后。
主体部103包括:马达壳体105,容置有驱动马达111;齿轮壳体107,容置有运动变换机构113、冲击构件115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17,且包括筒状部106。驱动马达111配置成旋转轴线处于大致与主体部103的长轴方向(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垂直的纵向(在图1中为上下方向)。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动力通过运动变换机构113适当变换为直线运动后传递至冲击构件115,通过该冲击构件115产生沿锤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冲击力。由运动变换机构113以及冲击构件115构成冲击机构部。另外,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动力在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17适当减速后经由工具夹137传递至锤钻头119,从而该锤钻头119在周向上进行旋转动作。此外,在手柄109上设置有扳机109a,操作者拉动操作该扳机109a进行通电,来驱动驱动马达111。
运动变换机构113以曲柄机构为主体。关于曲柄机构,由于驱动马达111驱动而进行旋转,从而构成该曲柄机构的终端可动构件的作为驱动件的活塞129在缸体141内沿着锤钻头的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另一方面,动力传递机构117以多个齿轮构成的齿轮减速机构作为主体,将驱动马达111的旋转力传递至工具夹137。由此,工具夹137在铅垂面内旋转,随之被该工具夹137保持着的锤钻头119也进行旋转。此外,运动变换机构113以及动力传递机构117的具体结构众所周知,从而省略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冲击构件115以作为冲击件的撞击器143和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45为主体,其中,撞击器143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缸体141的缸内壁中,冲击栓145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工具夹137中,并且将撞击器143的动能传递至锤钻头119。在缸体141内,在活塞129与撞击器143之间形成有空气室141a。撞击器143被随着活塞129的滑动动作所形成的缸体141的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压力变动)驱动,而撞击(冲击)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工具夹137中的作为中间件的冲击栓145,经由该冲击栓145将冲击力传递至递锤钻头119。冲击栓145和锤钻头119构成锤击动作构件。此外,缸体141容置在齿轮壳体107的筒状部106内,并且被齿轮壳体107的前端区域保持着。
在上述结构的锤钻101中,当通电来驱动驱动马达111时,从运动变换机构113经由冲击构件115对锤钻头119施加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力,并且,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17对锤钻头119施加周向上的旋转力,这样,由锤钻头保持装置104保持着的锤钻头119进行轴向上的锤击动作和周向上的钻动动作,从而对省略图示的被加工件(混凝土)进行锤钻作业(开孔作业)。此外,锤钻101能够在锤钻作业模式与锤击作业模式之间适当地切换进行作业,其中,锤钻作业模式由上述的锤击动作和周向上的钻动动作形成,锤击作业模式仅对锤钻头119施加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力,但这与本发明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省略说明。
在进行加工作业时,关于锤钻101,在操作者对主体部103施加向前方的按压力而将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时,与该锤钻头119一起向后方(活塞129侧)压入的冲击栓145抵接在主体侧构件上,从而进行主体部103相对于被加工件的定位。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定位构件151以及防空击用的滑套161,通过缓和反作用力用的压缩螺旋弹簧171来进行上述的定位。滑套161对应于本发明的“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压缩螺旋弹簧171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弹性构件”。
定位构件151是由橡胶制的橡胶圈153、硬质的前金属垫圈155和硬质的后金属垫圈157构成的单元部件,并且松配合地与冲击栓145的小径部145b相嵌合,其中,橡胶制的橡胶圈153形成为环状,硬质的前金属垫圈155与该橡胶圈153的轴向前表面侧接合,硬质的后金属垫圈157与橡胶圈153的轴向后表面侧接合。此外,冲击栓145形成为带有阶梯的圆柱状,具有:大径部145a,能够自由滑动地与工具夹137的筒状部内周面相嵌合;小径部145b,形成在该大径部145a的后侧。在大径部145a的外周面与小径部145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锥形部145c。
滑套161是筒状构件,具有阶梯孔,在长轴方向上,该阶梯孔的前部的内径小,后部的内径大,该阶梯孔的内径小的区域在锤钻头长轴方向上能够自由滑动地与缸体141的前端侧外表面嵌合。在滑套161的内径大的区域与缸体外表面的区域之间形成有规定大小的间隙C,在该间隙C中容置有套筒加载弹簧(螺旋弹簧)163。套筒加载弹簧163是始终向前方对滑套161施力的构件,套筒加载弹簧163的轴向后端侧抵接在挡圈164上,该挡圈164固定在缸体141的外表面上,套筒加载弹簧163的轴向前端侧抵接在滑套161的内径大的区域与内径小的区域所成的阶梯部161a上。因而,被套筒加载弹簧163向前方施力的滑套161的前端抵接在定位构件151的后金属垫圈157上。套筒加载弹簧163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弹性构件”。
在滑套161的后方,在缸体141的外侧经由前后的弹簧座环173、175安装有缓和反作用力用的压缩螺旋弹簧171。前弹簧座环173外套在缸体141的外侧,并且借助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弹力抵接在挡圈164的后表面上,由此,限制前弹簧座环173进一步向挡圈164的前方移动。后弹簧座环175外套在缸体141的外侧,并且向后方的移动被形成在该缸体141的外表面上的阶梯部141c限制。压缩螺旋弹簧171以预先被压缩了的状态带有弹性地配置在前弹簧座环173与后弹簧座环175之间。此时的初始负载的大小设定为大于等于通常操作者将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力的大小。另外,上述的套筒加载弹簧163也预先被压缩,然后进行安装,但其初始负载小于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初始负载。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初始负载设定为20~30kgf,套筒加载弹簧163的初始负载设定为3~5kgf。此外,前弹簧座环173是外径大于挡圈164的外径的环,外侧区域比挡圈164更向外侧伸出。
滑套161的初始位置为,在锤钻头119未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无负载状态下,如图2和图4所示,被套筒加载弹簧163推动而向前方移动的前端位置。在该初始位置,滑套161的后端面离开缓和反作用力用的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前弹簧座环173。然后,在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而向后方移动了时,滑套161与锤钻头119、冲击栓145以及定位构件151一起被向后方推动,滑套161的后端面抵接在前弹簧座环173的外侧区域前表面上。因此,操作者将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按压力由压缩螺旋弹簧171承受,进而经由后弹簧座环175由缸体141承受,由此,主体部103定位在被加工件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定位构件151以及滑套161,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71来对操作者将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时的主体部103进行定位。滑套161的后端面抵接在前弹簧座环173上的位置对应于本发明的“规定的作业位置”。此外,如上所述,因为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初始负载设定为大于等于操作者将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力,所以在定位状态下压缩螺旋弹簧171不会被操作者的按压力压缩。该状态对应于本发明的“非压缩状态”。
用于借助空气弹簧的作用来驱动撞击器143的空气室141a,经由形成在缸体141上的防空击用的第一通气孔165与外部连通。在锤钻头119未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无负载状态下,即在冲击栓145未被压入后方(图2以及图4中为右侧)的状态下,撞击器143能够移动至使第一通气孔165开放的前方位置。另一方面,在操作者对主体部103施加朝向前方的按压力而将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负载状态下,撞击器143被进行后退动作的冲击栓145推动而向使第一通气孔165关闭(堵塞)的后方位置移动(参照图3)。
这样,通过撞击器143控制空气室141a的第一通气孔165的开闭,在第一通气孔165打开了时,空气弹簧的作用无效,在第一通气孔165关闭时,空气弹簧的作用有效。
在隔着撞击器143与空气室141a相反侧的前方形成有密闭状的前空气室141b,所述密闭状的前空气室141b由撞击器143、缸体141、滑套161、定位构件151以及冲击栓145包围而成。前空气室141b经由形成在缸体141上的供排气体用的第二通气孔166以及形成在滑套161上的第三通气孔167与外部连通。借助撞击器143的位置来控制供排气体用的第二通气孔166的开闭。即,在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时,在撞击器143处于预设的基准位置(大致接近冲击栓145的位置)的后方区域时,通过第二通气孔166以及第三通气孔167使前空气室141b与外部连通,而允许前空气室141b供排气体,当撞击器143越过基准位置移动到前方区域时,前空气室141b与外部的连通被切断,禁止前空气室141b供排气体。由此,调整为撞击器143的移动动作比活塞129的移动动作慢。此外,通过缸体141的外表面与滑套161的内径大的区域之间的间隙C使第二通气孔166和第三通气孔167连通。
另外,在滑套161的前端侧(内径小的区域)设置有:防空击用的第四通气孔168,其使前空气室141b的内部与外部连通;O型圈169,其从滑套161的外表面堵塞该第四通气孔168。O型圈169允许空气通过该第四通气孔168从前空气室141b向外部流动,并且阻止反向流动。此外,第四通气孔168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即,在锤钻头119未按压被加工件的无负载时,与前空气室141b相面对,在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负载时,随着滑套161克服套筒加载弹簧163的作用力向后方移动而被缸体141的外表面堵塞。前空气室141b对应于本发明的“缸体内部空间”,第四通气孔168对应于本发明的“通路”,O型圈169对应于本发明的“止回阀”。
下面,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锤钻101的作用。当通电来驱动驱动马达111时,构成运动变换机构113的曲柄机构的活塞129在缸体141内直线地滑动动作。此时,如果锤钻头119是未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无负载状态,则如图2所示,冲击栓145处于前方位置。因此,撞击器143向使第一通气孔165开放的前方位置移动。另外,在无负载时,由于滑套161被套筒加载弹簧163向前方推动,第四通气孔168与前空气室141b相面对,所以随着撞击器143越过第二通气孔166的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动,前空气室141b内的空气经由第四通气孔168和O型圈169排出到外部。在该状态下活塞129向后方移动时,虽然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165导入空气室141a中,但是在前空气室141b侧,O型圈169堵塞第四通气孔168,外部的空气不会吸入前空气室141b中。因此,由于前空气室141b中产生负压,所以撞击器143不会被吸引至活塞129侧,而处于保持在前方位置的状态,即使之后驱动活塞129也能够防止锤钻头119的空击。
另一方面,在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负载状态下,如图3所示,与锤钻头119一起向后方压入的冲击栓145,克服套筒加载弹簧163的作用力,向后方推动定位构件151以及滑套161,使该滑套161的后端面抵接在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前弹簧座环173的外侧区域前表面上,由此主体部103定位在被加工件上。然后,在该定位状态下,冲击栓145向后方推动撞击器143,堵塞第一通气孔165。若在该状态下活塞129向前方移动,则借助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的作用,撞击器143在缸体141内向前方进行直线运动而撞击(冲击)冲击栓145,而将撞击器143的动能传递至锤钻头119。由此,锤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上的冲击动作,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此外,撞击在冲击栓145上之后的撞击器143,借助冲击冲击栓145所产生的回弹力和随着活塞129向后方移动而在空气室141a中产生的吸引力(负压),向后方移动,然后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
在进行上述的加工作业时,当锤钻头119对被加工件进行冲击动作,而锤钻头119因来自被加工件的反作用力而回弹时,由该回弹所产生的力即冲击反作用力使锤钻头119、冲击栓145、定位构件151以及滑套161向后方移动,而使压缩螺旋弹簧171弹性变形(被压缩)。即,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弹性变形有效缓和锤钻头119的回弹引起的冲击反作用力,降低该冲击反作用力向主体部103的传递。此时,设置在滑套161上且处于径向内侧的凸缘部161b隔开规定间隙且能够抵接在缸体141的前端面上地与缸体141的前端面相向,由此规定滑套161的最大后退位置。因此,在上述间隙的范围内,发挥压缩螺旋弹簧171的缓和反作用力的作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经由防空击用的滑套161,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71来缓和来自锤钻头119的冲击反作用力,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空击且减小振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压缩螺旋弹簧171通过前后的弹簧座环173、175安装在缸体141上。由此,缸体141和压缩螺旋弹簧171形成一个部件,所以能够将缸体141和压缩螺旋弹簧171作为一个部件安装在齿轮壳体107中,或从齿轮壳体107中拆下,从而提高了组装性和修理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锤钻头119按压在被加工件上而滑套161被向后方推动的加工作业时,第四通气孔168处于与缸体141的外表面相向的位置而被缸体141的外表面堵塞。即,在锤钻101进行加工作业的实际动作时,作为止回阀的O型圈169处于停止(非动作)状态,能够在实际动作时抑制O型圈169无用地进行作用,由此,能够提高O型圈169的耐久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缸体141的外表面与滑套16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C,通过该间隙C使缸体141的第二通气孔166与滑套161的第三通气孔167连通。因此,不用进行用于使第二通气孔166与第三通气孔167的对位的措施,而能够提高供排气体的可靠性。另外,因为在设置于缸体141的外表面与滑套161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C中,并排设置有套筒加载弹簧163,所以能够抑制主体部103在长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将套筒加载弹簧163和压缩螺旋弹簧171配置为串联状,所以与并排配置套筒加载弹簧163和压缩螺旋弹簧171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主体部103的径向尺寸。另外,因为滑套161的外径尺寸与压缩螺旋弹簧171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所以虽然并排配置滑套161和套筒加载弹簧163,但是主体部103径向上的尺寸也不增大。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说明了在锤钻头119能够进行锤击动作的锤击作业模式与能够进行长轴方向上的锤击动作和周向上的锤钻动动作的锤钻作业模式之间进行作业模式切换的锤钻101,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锤钻头119仅在长轴方向上进行锤击动作的电动锤。
鉴于上述发明的宗旨,能够形成下述的方式。
(方式1)
在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具有限制向前方移动的前弹簧座环和限制向后方移动的后弹簧座环,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并且以预先被压缩了的状态,弹性地配置在所述前弹簧座环与后弹簧座环之间。
(方式2)
在方式1所述的冲击工具中,所述缸体具有挡圈,该挡圈支撑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后端部,并且与所述前弹簧座环抵接,限制该弹簧座环向前方移动,所述前弹簧座环设定为外径大于所述挡圈的外径,在操作者将所述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的情况下,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的后端面抵接在所述前弹簧座环的外侧区域前表面上。

Claims (4)

1.一种冲击工具,安装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头至少沿长轴方向进行直线动作,由此对被加工件进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工具头侧作为前方且将与所述工具头侧相反的一侧作为后方的情况下,
具有:
反作用力传递构件,能够移动地配置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受到所述工具头冲击被加工件时产生的冲击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
第一弹性构件,向前方对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施力,
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受到所述冲击反作用力而向后方移动时,该第二弹性构件被该反作用力传递构件按压而发生压缩变形,由此缓和所述冲击反作用力;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初始负载设定为小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初始负载;
在进行加工作业情况下,当操作者将所述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时,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被所述工具头推压,以使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处于压缩状态且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以非压缩状态抵接,从而在长轴方向上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在该作业位置上受到所述冲击反作用力时,向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后方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发生压缩变形,由此缓和所述冲击反作用力;
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构件在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配置成串联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冲击件,进行直线运动,以驱动所述工具头进行直线运动,
缸体,用于容置所述冲击件;
由所述缸体承受作用在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上的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冲击件,进行直线运动,以驱动所述工具头进行直线运动,
缸体,用于容置所述冲击件;
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由筒状构件构成,所述筒状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构件,在位于所述缸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工具头的长轴方向上的规定区域中,以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缸体的径向内侧且所述筒状构件位于所述缸体的径向外侧的方式并排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冲击件,进行直线运动,以驱动所述工具头进行直线运动,
缸体,用于容置所述冲击件;
所述反作用力传递构件由能够自由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缸体的外侧的筒状构件构成,在该筒状构件上设置有通路和止回阀,所述通路使所述冲击件的前方的缸体内部空间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止回阀允许空气通过所述通路从缸体内部空间向外部流动且阻止空气向相反方向流动,在伴随着操作者将所述工具头按压在被加工件上而所述筒状构件位于规定的作业位置的情况下,所述通路被所述缸体堵塞以禁止所述止回阀进行动作,在随着解除所述按压,所述筒状构件借助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作用力向前方移动而处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解除所述缸体堵塞所述通路的状态,以允许所述止回阀进行动作。
CN2011102251513A 2010-08-02 2011-08-02 冲击工具 Active CN102343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3845 2010-08-02
JP2010173845A JP5518617B2 (ja) 2010-08-02 2010-08-02 打撃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3576A true CN102343576A (zh) 2012-02-08
CN102343576B CN102343576B (zh) 2013-11-20

Family

ID=44723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51513A Active CN102343576B (zh) 2010-08-02 2011-08-02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1517B2 (zh)
EP (1) EP2415564B1 (zh)
JP (1) JP5518617B2 (zh)
CN (1) CN102343576B (zh)
RU (1) RU2570863C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2852A (zh) * 2012-04-19 2013-10-30 喜利得股份公司 手持工具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6808436A (zh) * 2015-11-20 2017-06-09 美克司株式会社 工具
CN106944982A (zh) * 2015-11-20 2017-07-14 美克司株式会社 工具
CN110125879A (zh) * 2019-06-11 2019-08-16 江苏大艺机电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距离控制机构和电锤
CN110355728A (zh) * 2018-04-11 2019-10-22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11730551A (zh) * 2020-07-06 2020-10-02 炬岱企业有限公司 胶条安装电动工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0088A1 (de) * 2012-06-15 2013-12-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Werkzeugmaschine
EP2857150A1 (de) * 2013-10-03 2015-04-0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6479570B2 (ja) 2015-05-19 2019-03-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EP3181299A1 (de) * 2015-12-15 2017-06-2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lag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EP3181300A1 (de) * 2015-12-15 2017-06-2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lag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EP3181298A1 (de) * 2015-12-15 2017-06-2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lagende werkzeugmaschine
EP3181301A1 (de) * 2015-12-15 2017-06-2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lag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EP3822030A1 (de) * 2019-11-15 2021-05-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Bohr- und/oder meisselhammer mit schlagwerksanordnung
EP3822037A1 (de) * 2019-11-15 2021-05-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Schlagwerksanordnung
JP2022188996A (ja) * 2021-06-10 2022-12-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5606A (zh) * 2005-08-19 2007-02-2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012394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01298137A (zh) * 2007-05-01 2008-11-05 株式会社牧田 电锤
JP2008279587A (ja) * 2007-05-14 2008-11-20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US7523791B2 (en) * 2006-02-01 2009-04-28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power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5731A (en) * 1956-03-23 1959-03-03 Buckeye Steel Castings Co Vibration absorbers for reciprocating tools
CS149009B1 (zh) * 1971-02-01 1973-05-24
DE2641070A1 (de) * 1976-09-11 1978-03-16 Bosch Gmbh Robert Motorisch angetriebener schlaghammer mit luftfederung
DE19714288A1 (de) * 1997-04-07 1998-10-08 Hilti Ag Bohr- und/oder Meisselgerät
US7383895B2 (en) * 2005-08-19 2008-06-10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power tool
US7878265B2 (en) * 2007-02-06 2011-02-01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power tool
JP5022725B2 (ja) * 2007-02-08 2012-09-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衝撃式作業工具
US8485274B2 (en) * 2007-05-14 2013-07-16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5100272B2 (ja) * 2007-09-13 2012-12-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5606A (zh) * 2005-08-19 2007-02-21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US7523791B2 (en) * 2006-02-01 2009-04-28 Makita Corporation Impact power tool
CN101239460A (zh) * 2007-02-06 2008-08-13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式作业工具
CN101298137A (zh) * 2007-05-01 2008-11-05 株式会社牧田 电锤
JP2008279587A (ja) * 2007-05-14 2008-11-20 Makita Corp 打撃工具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2852A (zh) * 2012-04-19 2013-10-30 喜利得股份公司 手持工具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6808436A (zh) * 2015-11-20 2017-06-09 美克司株式会社 工具
CN106944982A (zh) * 2015-11-20 2017-07-14 美克司株式会社 工具
US10894311B2 (en) 2015-11-20 2021-01-19 Max Co., Ltd. Tool including load sensor
US11154976B2 (en) 2015-11-20 2021-10-26 Max Co., Ltd. Tool including load sensor
CN110355728A (zh) * 2018-04-11 2019-10-22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10355728B (zh) * 2018-04-11 2023-03-17 株式会社牧田 冲击工具
CN110125879A (zh) * 2019-06-11 2019-08-16 江苏大艺机电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距离控制机构和电锤
CN110125879B (zh) * 2019-06-11 2024-01-12 江苏大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锤距离控制机构和电锤
CN111730551A (zh) * 2020-07-06 2020-10-02 炬岱企业有限公司 胶条安装电动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1132433A (ru) 2013-02-10
EP2415564B1 (en) 2013-01-09
US8991517B2 (en) 2015-03-31
EP2415564A1 (en) 2012-02-08
JP5518617B2 (ja) 2014-06-11
RU2570863C2 (ru) 2015-12-10
CN102343576B (zh) 2013-11-20
US20120024555A1 (en) 2012-02-02
JP2012030339A (ja) 201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576B (zh) 冲击工具
JP4686372B2 (ja) 衝撃式作業工具
JP4509890B2 (ja) 衝撃式作業工具
CN101306529B (zh) 冲击工具
RU2477211C2 (ru) Удар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RU2478034C2 (ru) Удар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варианты)
CN101745895A (zh) 冲击工具
EP2105260B1 (en) Impact tool
RU2006129947A (ru) Инерционно-удар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EP2529892B1 (en) Power tool
JP4965334B2 (ja) 打撃工具
CN101537610B (zh) 冲击工具
CN107206584B (zh) 作业工具
JP5022725B2 (ja) 衝撃式作業工具
JP5100171B2 (ja) 衝撃式作業工具
JP5100272B2 (ja) 打撃工具
JP4509894B2 (ja) 衝撃式作業工具
JP4276095B2 (ja) 作業工具
WO2008062851A1 (fr) Outil à percussion
JP2008126378A5 (zh)
JP2007222976A (ja) 打撃工具
JP4965333B2 (ja) 打撃工具
JP4269335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JP5171484B2 (ja) 打撃工具
JP2017042888A (ja) 打撃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