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1735B -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1735B
CN102341735B CN201180001358.0A CN201180001358A CN102341735B CN 102341735 B CN102341735 B CN 102341735B CN 201180001358 A CN201180001358 A CN 201180001358A CN 102341735 B CN102341735 B CN 102341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pin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base portion
limi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35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1735A (zh
Inventor
高桥茂雄
泷泽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1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1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1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1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75Protection from bending or twis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87Anchoring optical cables to connector housings, e.g. strain relief features
    • G02B6/3888Protection from over-extension or over-compre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对于该光连接器,引导销定位方式的插芯以进退自如的方式收纳于筒状的壳体内。插芯具有基部和厚度尺寸比基部小的薄化部。在插芯沿对接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在壳体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亦即限制部与基部接近来限制插芯的朝向厚度方向的移动。在插芯沿对接方向后退的情况下,插芯的薄化部到达与限制部对置的位置,从而插芯的朝向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于光纤软线、光缆等光传输体的前端部的光连接器、以及在该光连接器中使用的光连接器用插芯(ferrule)。
背景技术
本申请基于2010年1月1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291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作为光连接器,例如像MPO型光连接器(由JIS C5982等规定。MPO:Multi-fiberPush On,多纤维推拉式)那样,存在具有引导销定位方式的插芯被收纳于筒状的壳体的构造的光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6189号公报
在上述光连接器中,为了在对接时使引导销可靠地嵌合,通常利用壳体来限制插芯的移动。
因此,当将光连接器在光连接器接合器(adapter)内与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当光纤被朝侧方拉拽时(所谓的侧拉),如果光连接器的倾动、壳体的挠曲大,则会由壳体对插芯施加过强的力,存在插芯破损或对插芯彼此的对接状态造成影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连接时能够使引导销可靠地嵌合,并且能够防止因侧拉而导致对插芯及其连接状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将光纤成端为能够对接的引导销定位方式的插芯在由施力机构朝上述对接方向的前方施力的状态下以在上述对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收纳于筒状的壳体内,上述插芯具有:基部,该基部具有与上述对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h;以及薄化部,该薄化部形成于上述基部的前方,且具有比上述基部的厚度尺寸小的厚度尺寸k,在上述插芯沿上述对接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在上述壳体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亦即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上述基部之间接近,由此来限制上述插芯的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移动,在上述插芯沿上述对接方向后退的情况下,上述限制部和与之对置的上述薄化部之间离开,由此,上述插芯的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对于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在上述壳体内表面的上下设置有多个上述限制部。
对于本发明的光连接器,优选的是,上述壳体收纳有: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到达上述插芯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被固定于上述插芯,并且,另一端部连接于上述光纤;以及连接加强部,该连接加强部对上述内插光纤和上述光纤之间的连接部进行加强。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用插芯,该光连接器用插芯是将光纤成端为能够对接的引导销定位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上述光连接器用插芯在如下的光连接器中使用,在上述光连接器中,上述插芯在由施力机构朝上述对接方向的前方施力的状态下以在上述对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收纳于筒状的壳体内,上述光连接器用插芯具有:基部,该基部具有与上述对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亦即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h;以及薄化部,该薄化部形成于上述基部的前方,且具有比上述基部的厚度尺寸小的厚度尺寸k,在上述插芯沿上述对接方向前进的情况下,在上述壳体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亦即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上述基部之间接近,由此来限制上述插芯的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移动,在上述插芯沿上述对接方向后退的情况下,上述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上述薄化部之间离开,由此,上述插芯的朝向上述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根据本发明,由于插芯具备基部和厚度尺寸比基部薄的薄化部,因此,在未连接状态下,插芯在基部承受由壳体的限制部产生的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因此,在进行连接作业时能够使引导销可靠地嵌合于对像侧光连接器的引导销插入孔。
并且,当因对接而插芯后退时,薄化部到达与壳体的限制部对置的位置,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因此,即便当光纤被朝侧方拉拽(侧拉)时,也不会由壳体对插芯施加过强的力,能够防止插芯的破损,并且不会对与对像侧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所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2B是示出前图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沿着与前图的面垂直、且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3A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插芯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所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3B是示出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插芯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沿着与前图的面垂直、且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光连接器的插芯以及连接加强部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6A是示出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连接加强部的第一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6B是示出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连接加强部的第二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
图8是插芯以及销夹持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销夹持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连接加强部和销夹持件的剖视图。
图11A是示出光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未连接状态。
图11B是示出光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示出对接状态。
图12是示出当光纤被朝侧方拉拽时(施加侧拉时)的光连接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A是示意性地示出光连接器的其他例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所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13B是示意性地示出前图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沿着与前图的面垂直、且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插芯的卡定凸部的变形例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A以及图2B中示出本实施方式例的光连接器10。图1是示出光连接器10的插芯12的立体图。图3A以及图3B是示出该光连接器10的插芯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另外,有时将图2A和图2B仅统称为“图2”。
该光连接器10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一端部42固定于插芯12(光连接器插芯)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熔接连接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并将连接加强部50收纳于壳体等的内部,连接加强部50将该熔接连接部44夹在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对其进行加强。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区分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的两个方向,将插芯12的接合端面14所朝向的方向(图2的左方)称作“前端方向”或者“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图2的右方)称作“后端方向”、“基端方向”或者“后方”。前后方向是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长度方向,也是光连接器10连接于作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时的连接方向。
并且,有时将图3A以及图3B统称为“图3”,将图6A以及图6B统称为“图6”,将图11A以及图11B统称为“图11”。
外部光纤45由光纤软线、光缆等具有光纤的光传输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外部光纤45是光纤软线,具备:多芯的光纤芯线47,其形成为多根光纤(光纤束线。省略图示)沿与上述多根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排列成一列的结构;管状的外覆层48,该外覆层48包围多心的光纤芯线47的周围;以及抗拉强度纤维49,该抗拉强度纤维49被收纳在光纤芯线47与外覆层48之间。在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光纤芯线47的树脂包覆层以及光纤束线的树脂包覆层被除去,多根裸光纤(线芯以及包层的部分)被分离。
光纤芯线47所含的裸光纤46的根数(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另外,在图2A、图3A、图4、图7以及图10中,对12芯的结构进行简化,仅图示出4根。本实施例的光纤软线形成为在外覆层内收纳有1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在1个外覆层中收纳有多根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在1个外覆层中收纳有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在1个外覆层中分别收纳有1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和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也能够作为外部光纤采用。
外覆层48例如由聚乙烯等树脂形成,优选具有挠性。多根抗拉强度纤维49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延伸,作为承受对于光传输体的拉伸力(张力)的抗拉强度体发挥功能。对于抗拉强度纤维49所使用的纤维材料,只要能够得到所需要的抗拉强度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另外,抗拉强度体、外覆层等在本发明中并不是必须的部分。例如,也可以将没有外覆层的光纤芯线、光纤带状芯线作为外部光纤使用。并且,根据光缆等的构造的不同,例如也能够将钢丝等金属线、纤维强化塑料(FRP)等各种线材作为抗拉强度体使用。作为光缆,能够举出引入光缆(optical drop cable)、户内光缆(optical indoor cable)等。
内插光纤40是一端部42固定于插芯12且另一端部43从插芯12朝后方突出(伸出)的光纤。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内插光纤40由多芯的光纤芯线41构成,该光纤芯线41由光纤带状芯线形成,在光纤芯线41的一端部42以及另一端部43,光纤芯线41的树脂包覆层以及光纤束线的树脂包覆层被除去,多根裸光纤(线芯以及包层的部分)被分离。
内插光纤40的前端在接合端面14露出,并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光纤对接。
另外,作为内插光纤40使用的光纤并不限定于多芯光纤,也可以采用在1个插芯内插有1根或者多根短的单芯光纤的结构、在1个插芯收纳有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在1个插芯分别收纳有1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和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如图4所示,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和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一一对应,且被熔接连接。进而,如图3所示,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之间的熔接连接部44在连接加强部50被夹在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被加强。
加强部件51、54具有:加强部件主体52、55,该加强部件主体52、55由树脂、金属等硬质的部件构成;以及密接层53、56,该密接层53、56设置于与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以及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侧。
如图5~图7所示,一对加强部件51、54具备在与内插光纤40以及外部光纤4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与图5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两侧相互卡合的凸部61以及凹部62,通过使上述凸部(卡合凸部)61和凹部(卡合凹部)62卡合来维持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密接层53、56彼此的相互密接的状态。
第二加强部件54的主体55具有底壁部57和设置在底壁部57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部58、58,卡合凹部62是形成于侧壁部58的贯通孔。
第二加强部件54的侧壁部58经缺口部59被分成多个部分(舌片状的部分),在一个片设置有1个以下的卡合凹部62。
为了使加强部件51、54的开闭容易,在侧壁部58的内表面侧形成有斜面58a。
密接层53、57在熔接连接部44附近具有表面的高度高高地隆起的隆起部53a、56a,在隆起部53a、56a之间能够保证按压力更高。并且,在隆起部53a、56a的两侧(裸光纤43、4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表面的高度比隆起部53a、56a低、按压力缓和的缓和部53b、56b。
如图7所示,密接层53、56在与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在图7中统称为光纤F而示出)接触的部位凹陷,由此与上述的光纤F的熔接连接部44附近的外周面密接。
如图1~图3所示,插芯12具有:前端面(接合端面)14,该前端面14与其他的光连接器(作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插芯(未图示)对接而接合;与接合端面14相反侧的端面亦即后端面16;在接合端面14开口的光纤插通孔(微细孔)13;以及在后端面16开口的尾套收纳孔17。插芯12例如能够制造成塑料制的一体成形品。插芯12的接合端面14可以是与光纤插通孔13的中心轴(与光纤42的光轴大致一致)垂直的垂直面,或者也可以是与其他的光连接器的插芯对应的沿规定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光纤插通孔13形成有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处的光纤相同的数量。作为将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亦即裸光纤固定于插芯12的方法,例如对光纤插通孔13内注入粘接剂而进行粘接的方法是简便的。各个光纤插通孔13与尾套收纳孔17相连。在光纤芯线41的周围装配有插芯用尾套18,该插芯用尾套18被收纳于尾套收纳孔17。插芯用尾套18优选由例如橡胶、弹性体等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但也可以利用树脂、金属等挠性低的材料构成插芯用尾套18。
设置于插芯12的光纤插通孔13的数量(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与光纤芯线47的芯数相应地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例的光连接器10中,作为插芯12能够使用单芯用的插芯。
多芯用插芯12的接合端面14处的光纤插通孔13的排列优选与被夹在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光纤的排列相匹配地形成为横向排成一列的排列。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使插芯12处的光纤的排列与连接加强部50处的光纤的排列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在插芯12与连接加强部50之间变更以单芯为单位而分离的光纤的排列。
如图1以及图11A所示,插芯12具有:主体部101,该主体部101具有接合端面14;以及卡定凸部102,该卡定凸部102形成为在主体部101的后侧朝外侧突出。
插芯12形成为在光纤插通孔13的排列方向(图2A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与此正交的方向(图2B中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的形状,亦即扁平的形状。以下,将光纤插通孔13的排列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将与此正交的方向称作厚度方向。
插芯12的接合端面14形成为以沿着宽度方向的边作为长边,以沿着厚度方向的边作为短边的大致长方形状。
在图2B、图3B、图11B等中,左方向是插芯12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110(对像侧光连接器110)对接的方向,与此正交的方向亦即上下方向是插芯12的厚度方向。
如图2所示,插芯12处于由插芯用弹簧24朝前方施力的状态,且沿前后方向(对接方向)进退自如。
因此,如图11A所示,在光连接器10未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110(对像侧光连接器110)连接的状态(未连接状态)下,插芯12位于比较靠前方的位置,如图11B所示,当与对像侧光连接器110的插芯112对接时,插芯12被插芯112推压而朝后方移动。
以下,将图11A所示的插芯12的位置称作“前进位置”,将图11B所示的因对接而后退后的插芯12的位置称作“后退位置”。
如图1所示,卡定凸部102遍及主体部101的厚度方向两面(上表面101a以及下表面101b)以及两侧面101c、101c而形成。
如图2A所示,卡定凸部102的前方移动由形成于插塞框架21的内表面的卡定突起22a限制,由此来限制插芯12的前方移动,防止插芯12脱落。
如图2B以及图11A所示,在插塞框架21(壳体11)的内表面(顶面以及底面)分别形成有限制插芯12的厚度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22b、22c。
限制部22b、22c只要能够限制未连接状态的插芯12的厚度方向的移动即可,其形状以及形成位置并无限定,但优选是从插塞框架21的前端部的内表面朝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另外,限制部可以仅在插塞框架21的厚度方向的内表面(顶面以及底面)中的一方形成,但如果像图示例那样在两方均形成有限制部的话,则能够限制上下两方向的移动,因此是优选的。
如图1所示,主体部101具有:基部103、以及位于基部103的前方且厚度尺寸比基部103小的薄化部104。
基部103形成为截面大致长方形,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
基部103的厚度尺寸设定成,当插芯12位于前进位置时,能够利用限制部22b、22c限制插芯12的厚度方向的移动。
即,如图11A所示,基部103的厚度尺寸h设定成,在前进位置处,限制部22b、22c的前端(突出端)接近与之对置的基部103的外表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几乎不会发生插芯1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或者,即便发生上下方向的移动其移动量也极其微小。
另外,在图示例中,限制部22b、22c并不阻止插芯1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
如图1以及图11A所示,薄化部104形成为截面大致长方形,且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
如图11A所示,薄化部104由形成于主体部101的前端侧的部分的薄化凹部104a形成。
薄化凹部104a优选形成于主体部10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亦即主体部101的上表面101a以及下表面101b。通过形成为该结构,当因对接而插芯12后退时,插芯12能够朝厚度方向的两方向(上方以及下方)移动,位置调整的功能得以提高。
另外,薄化凹部104a也可以仅形成于主体部101的厚度方向的一方的面。
薄化部104的厚度尺寸设定成,当插芯12因与对像侧光连接器110之间的对接而处于后退后的位置(后退位置)时,能够解除基于限制部22b、22c的移动限制。
具体而言,如图11B所示,薄化部104的厚度尺寸k设定成,在后退位置处,限制部22b、22c的前端(突出端)和与之对置的薄化部104的外表面(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之间充分地离开,由此,插芯1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成为可能。
如图3B所示,在插芯12安装有插芯用尾套18,该插芯用尾套18包覆内插光纤40的从插芯12突出的部分的周围。一对加强部件51、54(详细而言为其主体52、55)在位于插芯12侧的端部具有形成尾套把持部52a、55a的突起,将插芯用尾套18把持在该尾套把持部52a、55a之间。
由此,插芯用尾套18的两端被牢固地保持在插芯12与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内插光纤40的弯曲、损伤。
并且,由于插芯用尾套18允许若干的弯曲,因此,即便是在因侧拉而对连接加强部50施加有弯曲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插芯12以及连接加强部50的破损。
由于连接加强部50经由插芯用尾套18连结于插芯12的后侧,因此,将它们总括地称作“带连接加强部的插芯100”。
为了进行相对于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的定位,在插芯12设置有前端侧从接合端面14朝前方突出的引导销15。
引导销15插通于贯通接合端面14与后端面16之间的引导销插入孔15a而设置,通过该引导销15插入于设置于其他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的引导销插入孔(未图示),能够抑制沿着接合端面14的面的方向(图3A的上下方向、图3B的上下方向、或者是合成上述方向而得的斜向)的位置偏移,能够进行光连接器10与上述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之间的正确的定位。
将利用引导销15进行与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之间的定位的方式称作引导销定位方式。
如图3A所示,在图示例中,引导销插入孔15a、15a是引导销15能够以插拔(插入以及拔出)自如的方式插入的孔,沿前后方向形成,且隔着内插光纤40所插通的光纤插通孔13在其一方侧以及另一方侧分别形成。
引导销15分别插通于上述一对引导销插入孔15a而设置。
如图1以及图8所示,引导销15具有:主体部90,该主体部9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且具有尖细形状的前端部90a;以及基端部91,该基端部91形成在主体部90的后端侧。
基端部91具有:颈部92,该颈部92从主体部90的后端朝后方伸出;以及头部93,该头部93设置在颈部92的后端。颈部92的直径比头部93的直径细,主体部90的直径比颈部92的直径粗。
如图1~图3所示,主体部90插通于引导销插入孔15a,并从接合端面14朝前方突出。
另外,图1~图3所示的形态的光连接器10形成为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雄型),但如后面即将叙述的那样,也可以形成为没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
如图1~图3所示,在插芯12的后端面16设置有销夹持件19。销夹持件19的前后方向位置比熔接连接部44还靠前方。
如图8所示,销夹持件19是用于支承引导销15的部件,且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引导销15的基端部91。
图示例的销夹持件19由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且形成为具有底部71和设置于底部71的两侧部的侧壁部72、72的大致コ字状。
侧壁部72、72形成为隔着插通空间73相互离开,在插通空间73插通有内插光纤40(参照图2以及图3)。插通空间73形成为,能够将插芯用尾套18嵌入该插通空间73。
在侧壁部72、72分别形成有嵌合凹部83、83。引导销15的基端部91(颈部92)能够从与引导销插入孔15a大致垂直的方向嵌合于该嵌合凹部83。
如图8~图10所示,在侧壁部72的后表面形成有朝后方突出的定位凸部81。
定位凸部81是用于防止插芯用弹簧24的位置偏移的部分,且插入于插芯用弹簧24的前端部(参照图2)。
侧壁部72的后表面形成为用于从插芯用弹簧24承受作用力(因弹性而产生的推压力)的弹簧座20。因此,即便是在插芯12未设置引导销15时,销夹持件19也安装于插芯12。销夹持件19例如能够利用未图示的凹凸等嵌合固定于插芯12。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底部71的后缘的中央部形成有缺口84,该缺口84形成为允许形成于加强部件54的主体55的尾套把持部55a上下移动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例中说明的光连接器10是多芯用的光连接器,能够采用与MPO型光连接器(由JIS C 5982等规定的F13型多芯光纤连接器。MPO:Multi-fiber Push On:多纤维推拉式)同样的构造。无论是单芯用光连接器还是多芯用光连接器均能够应用于本发明,并无特殊限定。
该光连接器10的壳体11具备:套筒状(筒状)的插塞框架21;以及安装在插塞框架21的后端侧的套筒状(筒状)的止动环30。
插芯12插通于插塞框架21的前端侧的开口部22。
为了将插塞框架21与止动环30一体化,在止动环30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与形成于插塞框架21的侧壁部的卡合窗27卡合的卡合爪33。
插芯用弹簧24(施力机构)是经由销夹持件19对插芯12朝前方施力的部件,配设在连接加强部50的周围,使弹簧24的前端侧与销夹持件19的后端侧的弹簧座20接触,使弹簧24的后端侧与止动环30的前端侧的弹簧座31接触。
当插芯12的接合端面14与其他的光连接器的插芯接合时,插芯12在开口部22内被引导并被朝后方推压从而插芯用弹簧24收缩,在插芯12的接合端面14与其他的光连接器的插芯的接合端面之间作用有适度的推压力,从而接合端面之间密接。并且,当插芯12与其他的光连接器的插芯之间的接合被解除时,插芯用弹簧24伸长,插芯12在开口部22内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插塞框架21的在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图2A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用于使MPO型连接器插塞与MPO型连接器接合器或者插孔的卡合爪(未图示)卡合的卡合部23。并且,在插塞框架21的外周设置有耦合件(coupling)25,在插塞框架21的外周面与耦合件25的内周面之间收纳有一对耦合件用弹簧26、26。由此,伴随着耦合件用弹簧26、26的伸缩,耦合件25能够相对于插塞框架21前后移动。上述卡合部23、耦合件25是与作为MPO型光连接器插塞而由上述JIS等规定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另外,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其他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情况下,适当地在插芯、壳体等设置有光连接器的接合(连接器连接)所需要的结构。
在止动环30的内部形成有在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2。该贯通孔32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中的截面形状)能够至少包含连接加强部50的横截面形状。由此,在将插芯12插入于插塞框架21的开口部22后的状态下,当将止动环30从连接加强部50的后方朝向插塞框架21推入时,止动环30不会与连接加强部50干涉(妨碍推入)。当将止动环30从连接加强部50的后方朝向插塞框架21推入时,在卡合爪33即将到达卡合窗27之前,卡合爪33被朝连接加强部50侧拉入。因此,在卡合爪33的背面侧、在贯通孔32的内表面设置有槽部32a,以避免卡合爪33的背面与连接加强部50之间的干涉。
在止动环3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4。形成于螺纹环35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36被拧紧于该外螺纹部34。能够将外部光纤45的抗拉强度纤维49的前端部夹在上述外螺纹部34与内螺纹部36之间而进行固定。螺纹环35在后端侧具有开口部37,外部光纤45的抗拉强度纤维49以及光纤芯线47的部分插通于该开口部37。优选开口部37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中的截面形状)确保一定程度的开口尺寸,以避免抗拉强度纤维49与连接加强部50接触。
在螺纹环35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外部光纤45的外部光纤用尾套65。尾套65一般由橡胶、弹性体等具有挠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例的情况下,在外部光纤45的外覆层48的周围安装有保护管66,在保护管66的前端侧直径变大的环状嵌合部67嵌入尾套65的内侧。
组装上述的壳体等的步骤并无特殊限定,但例如能够举例示出以下的步骤。
作为进行熔接连接之前的事前准备,在外部光纤45的周围预先穿通插芯用弹簧24、止动环30、螺纹环35、外部光纤用尾套65、以及保护管66。上述部件优选配置在后方侧(图2的右侧),以免在熔接连接时成为障碍。
对裸光纤43、46进行熔接连接,并在连接加强部50将熔接连接部44夹在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
如图8所示,由于销夹持件19的嵌合凹部83朝向下方形成,因此使引导销15的颈部92从上下方向出入。
因此,通过使销夹持件19朝侧方(在图8中为从下朝上)移动,使引导销15的基端部91嵌合于嵌合凹部83,能够将销夹持件19设置在插芯12的后端侧。
在从插芯12的前方侧(图2的左侧)装配插塞框架21、并将插芯12配置在插塞框架21的开口部22内之后,将止动环30朝插塞框架21侧推入而使卡合爪33卡合于卡合窗27,与插芯12以及连接加强部50一起收纳插芯用弹簧24。耦合件25可以预先装配在插塞框架21上,或者也可以在安装止动环30之后装配。
将抗拉强度纤维49的前端部配置在止动环30的外螺纹部34上,将螺纹环35的内螺纹部36拧紧于外螺纹部34而对抗拉强度纤维49的前端部进行固定。在抗拉强度纤维49的前端部延伸至插塞框架21的外周上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切除。进一步,将尾套65装配在止动环30上。通过以上的步骤,能够组装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10。
另外,在外部光纤不具有抗拉强度纤维的情况下,并不夹持抗拉强度纤维,能够将螺纹环35的内螺纹部36拧紧于止动环30的外螺纹部34而使壳体一体化。
图1所示的形态的光连接器10是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雄型),但是,也可以将销夹持件19卸下,通过将引导销15朝前端方向拉拔而形成为没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
其次,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光连接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1A所示,在未连接状态的光连接器10中,插芯12位于前方位置。在该状态下,插塞框架21(壳体11)的限制部22b、22c位于与基部103对置的位置。
由于基部103形成为其厚度方向的移动由限制部22b、22c限制,因此,当将光连接器10连接于对像侧光连接器时,不会发生插芯1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能够使引导销15可靠地嵌合于对像侧光连接器的引导销插入孔(省略图示),不会在连接作业产生障碍。
如图11B所示,在插芯12与对像侧光连接器110的插芯112对接的状态下,插芯12由插芯112推压而朝后方移动,薄化部104到达与限制部22b、22c对置的位置。
由于薄化部104的厚度尺寸比基部103的厚度尺寸小,因此,距离限制部22b、22c的离开距离变大,因此基于限制部22b、22c的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允许插芯12的若干的上下移动。
如图12所示,在将光连接器10与对像侧光连接器110的插芯12对接的状态下,外部光纤45被朝侧方(与光纤的方向交叉的方向。所谓的侧拉)拉拽时,该方向的力施加于带连接加强部的插芯100。
在图示例中,通过对外部光纤45施加朝向下方(厚度方向)的力,可能在带连接加强部的插芯100的后端部施加朝向下方的力。
在光连接器10中,由于在对接状态下允许插芯12的若干的上下移动,因此,即便带连接加强部的插芯100朝下方倾动,也不会由壳体11对插芯12施加过大的力。
由于不会对插芯12施加过强的力,因此能够防止插芯12的破损,并且不会对与对像侧光连接器110之间的连接状态造成不良影响。
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10使用了固定于插芯12的内插光纤4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外部光纤直接导入插芯12。
图13A以及图13B是示意性地示出该构造的光连接器的图,从外部光纤45引出的光纤46被直接导入插芯12。另外,对已经出现的结构赋予同一标号而省略说明。
并且,图2所示的光连接器10形成为内插光纤40与外部光纤45之间的熔接连接部44由连接加强部50夹在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利用公知的加强套对熔接连接部44进行加强的结构。
并且,内插光纤40与外部光纤45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在夹持部的一对元件之间使光纤对接的方式(机械绞接,mechanical splice方式)。
如图11等所示,在光连接器10中,卡定凸部102形成为直达插芯12的后端,但是,卡定凸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图14示出插芯12的卡定凸部的变形例。此处所示的卡定凸部102A的前端位置与图11等所示的卡定凸部102的前端位置相同,但是,后端并未到达插芯12的后端,前后方向的尺寸小,这点与卡定凸部102不同。
卡定凸部102A与卡定凸部102同样具有使位于前进位置的插芯12的位置稳定化的功能。
标号说明
10:光连接器;11:壳体;12:插芯;14:接合端面;15:引导销;15a:引导销插入孔;18:插芯用尾套;22b、22c:限制部;24:插芯用弹簧(施力机构);40:内插光纤;42:一端部(裸光纤);43:另一端部(裸光纤);44:熔接连接部(连接部);45:外部光纤(光传输体);46:前端部(裸光纤);100:带连接加强部的插芯;101:主体部;102:卡定凸部;103:基部;104:薄化部;104a:薄化凹部;h:基部的厚度尺寸;k:薄化部的厚度尺寸。

Claims (4)

1.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将光纤能够对接地进行成端的引导销定位方式的插芯在由施力机构朝对接方向的前方施力的状态下以在所述对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收纳于筒状的壳体内,
所述插芯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接合端面;以及卡定凸部,该卡定凸部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后侧朝侧方突出,
所述主体部在沿着前后方向的侧面不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且具有:基部,该基部邻接地形成于所述卡定凸部的前方,作为与所述对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与光纤插通孔的排列方向亦即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尺寸具有比所述卡定凸部的厚度尺寸小的厚度尺寸;以及薄化部,该薄化部邻接地形成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且具有比所述基部的厚度尺寸小的厚度尺寸,
在所述插芯沿所述对接方向前进的情况下,从所述壳体的前端到内部在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亦即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所述基部之间接近,由此来限制所述插芯的朝向厚度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插芯沿所述对接方向后退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所述薄化部之间离开,由此,所述插芯的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内表面的上下设置有多个所述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收纳有:
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到达所述插芯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被固定于所述插芯,并且,另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光纤;以及
连接加强部,该连接加强部对所述内插光纤和所述光纤之间的连接部进行加强。
4.一种光连接器用插芯,其特征在于,
该光连接器用插芯是将光纤能够对接地进行成端的引导销定位方式的光连接器用插芯,
所述光连接器用插芯在如下的光连接器中使用,在所述光连接器中,所述插芯在由施力机构朝对接方向的前方施力的状态下以在所述对接方向进退自如的方式收纳于筒状的壳体内,
所述光连接器用插芯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接合端面;以及卡定凸部,该卡定凸部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的后侧朝侧方突出,
所述主体部在沿着前后方向的侧面不具有与内部连通的开口,且具有:基部,该基部邻接地形成于所述卡定凸部的前方,作为与所述对接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与光纤插通孔的排列方向亦即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厚度尺寸具有比所述卡定凸部的厚度尺寸小的厚度尺寸;以及薄化部,该薄化部邻接地形成于所述基部的前方,且具有比所述基部的厚度尺寸小的厚度尺寸,
在所述插芯沿所述对接方向前进的情况下,从所述壳体的前端到内部在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部亦即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所述基部之间接近,由此来限制所述插芯的朝向厚度方向的移动,
在所述插芯沿所述对接方向后退的情况下,所述限制部和与该限制部对置的所述薄化部之间离开,由此,所述插芯的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CN201180001358.0A 2010-01-14 2011-01-14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Active CN102341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6291 2010-01-14
JP2010006291 2010-01-14
PCT/JP2011/050515 WO2011087077A1 (ja) 2010-01-14 2011-01-14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コネクタ用フェル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1735A CN102341735A (zh) 2012-02-01
CN102341735B true CN102341735B (zh) 2016-12-07

Family

ID=4430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358.0A Active CN102341735B (zh) 2010-01-14 2011-01-14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82418A1 (zh)
EP (1) EP2426536B1 (zh)
JP (1) JP5400155B2 (zh)
CN (1) CN102341735B (zh)
ES (1) ES2708671T3 (zh)
WO (1) WO20110870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7583B2 (en) 2010-01-14 2018-03-27 Fujikura Ltd.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US8636424B2 (en) * 2010-10-22 2014-01-28 Panduit Corp. Optical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JP2013134457A (ja) * 2011-12-27 2013-07-08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多心光コネクタ、及び多心光コネクタの組付方法
CA2874986C (en) 2012-06-26 2016-03-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Backplane optical connector
CN103823278B (zh) * 2014-02-20 2016-05-04 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817194B2 (en) * 2015-07-08 2017-11-14 US Conec, Ltd Fiber optic ferrule with rear holes to align a guide pin clamp with field changeable guide pins
EP3206066B1 (en) * 2016-02-12 2021-01-13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 Preconnectorized optical cable assembly
JP6858108B2 (ja) * 2017-10-03 2021-04-1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フェルール
CN110609355B (zh) * 2018-09-30 2021-06-2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po光纤连接器
US10983280B2 (en) * 2018-10-11 2021-04-20 Senko Advanced Components, Inc. Fiber splicing using a two-piece ferrule to form a MPO connector
JP6776427B1 (ja) * 2019-10-03 2020-10-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8108A (ja) * 1987-07-10 1988-05-2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ル
JP3133910B2 (ja) * 1994-10-06 2001-02-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における光ファイバフェルールの回転止め構造
JPH10123366A (ja) * 1996-10-25 1998-05-1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コネクタ
JP3602339B2 (ja) * 1997-06-16 2004-12-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3370908B2 (ja) * 1997-08-18 2003-01-2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3501440B2 (ja) * 1998-02-26 2004-03-0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H11305074A (ja) * 1998-04-24 1999-11-05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JP3973177B2 (ja) * 1998-04-24 2007-09-1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JPH11316322A (ja) * 1998-04-30 1999-11-16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JP3542011B2 (ja) * 1998-04-30 2004-07-1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フェルール、ハウジング
US6085003A (en) * 1998-07-28 2000-07-04 Us Conec Ltd Multifiber connector having a free floating ferrule
JP3455168B2 (ja) * 1999-07-19 2003-10-1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レセプタクルモジュール
JP2001116955A (ja) * 1999-08-09 2001-04-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結合構造
US6572275B2 (en) * 2000-11-28 2003-06-03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Optical connector
JP2002196189A (ja) 2000-12-27 2002-07-10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JP2002196186A (ja) * 2000-12-27 2002-07-10 Fujikura Ltd 光コネクタ
JP2002318324A (ja) * 2001-04-20 2002-10-3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用ハウジング、ハウジング付き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
JP3960545B2 (ja) * 2002-10-18 2007-08-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取付けのための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処理方法
US6676299B1 (en) * 2002-11-08 2004-01-13 Stratos Lightwave, Inc. Device having multiple optical fibers
JP2010006291A (ja) 2008-06-30 2010-01-14 Toyoda Gosei Co Ltd 燃料遮断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7077A1 (ja) 2011-07-21
ES2708671T3 (es) 2019-04-10
CN102341735A (zh) 2012-02-01
EP2426536B1 (en) 2019-01-09
US20120082418A1 (en) 2012-04-05
JPWO2011087077A1 (ja) 2013-05-20
EP2426536A4 (en) 2017-12-13
EP2426536A1 (en) 2012-03-07
JP5400155B2 (ja)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1735B (zh) 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用插芯
US11782224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US9411101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ing metho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ing tool,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ing set
US8678670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ing method, fusion-spliced portion reinforcing method, pin clamp, cap-attache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ap,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ing tool,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ing set
US9927583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EP2275847B1 (en)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ng jig and optical connector assembling method
CN102016669A (zh) 具有接合元件的可现场端接的lc形式光连接器
JP2007121843A (ja) 光コネクタ
JP4260601B2 (ja) 光コネクタ
US20240061183A1 (en) Pitch conversion ferrule boot
AU2014256343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TW202215089A (zh) 光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