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7657A -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 Google Patents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7657A
CN102337657A CN2011101999635A CN201110199963A CN102337657A CN 102337657 A CN102337657 A CN 102337657A CN 2011101999635 A CN2011101999635 A CN 2011101999635A CN 201110199963 A CN201110199963 A CN 201110199963A CN 102337657 A CN102337657 A CN 102337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path
path
dry air
supply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99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7657B (zh
Inventor
松田荣治
中井厚仁
村尾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7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7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7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76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该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包括:供被吹送的流体通过的第一送风路径(9);从该第一送风路径分支且供所述流体通过的第二送风路径(11);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的分支部的可转动的遮蔽部件(21c);驱动该遮蔽部件的驱动马达(23);以及向所述遮蔽部件传输该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减速齿轮(22),其中,所述遮蔽部件选择性地遮蔽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的路径。因此,由于遮蔽部件不易被锁住,可持续进行适当的动作,从而将流体适当地引导至第一送风路径或第二送风路径。

Description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性地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及具备该切换机构的衣物干燥机以及洗涤干燥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滚筒式衣物干燥机或洗涤干燥机通过风路向滚筒内供应用于烘干衣物的干燥空气。干燥空气与投入在滚筒内的衣物接触而从衣物吸收水分。其结果,衣物适当地被烘干。
与衣物接触的干燥空气如上所述从衣物吸收水分,因而湿度增高。高湿度的干燥空气向滚筒外的风路排出。尤其是,因在狭窄的滚筒空间内对衣物执行干燥工序,所以考虑用于在短时间内均匀且高效地烘干衣物的各种方法(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59549号)。
图16是表示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59549号中记载的以往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图。如图16所示,以往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有切换阀102。切换阀102切换吸入送风机101的干燥空气的送风路径。该以往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在干燥工序中控制切换阀102,在恒速干燥过程(period of a constant drying rate),从滚筒开口部附近的前侧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干燥空气。此外,洗涤干燥机在降速干燥过程(period of a decreasingdrying rate),从设置在滚筒后部的后侧吹出口向滚筒内吹出干燥空气。其结果,衣物在短时间内可均匀地被烘干。
上述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用封闭风路的部件(例如阀)形成的切换机构。切换机构适当地切换干燥空气的送风路径。例如,切换机构在利用阀来封闭其中之一的送风路径的同时,打开另一送风路径。从而可选择所期望的送风路径。
然而,上述的切换机构在稳定地切换送风路径的控制方面存在课题。例如,如果在切换机构的阀中夹有异物,则阀会被锁住,无法适当地控制阀的位置。
如果对送风路径进行的切换控制不适当,则无法选择所期望的送风路径。或者,也有发生空气从送风路径泄漏情况。其结果,干燥性能大幅降低。因此,干燥时间变长,耗电增多。此外,有时也会在衣物上发生干燥不均或褶皱。
尤其是,纤维屑或其他异物大量存在于对洗涤后的衣物进行烘干的衣物干燥机或洗涤干燥机中。因此,容易发生因上述异物所引起的锁住或空气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因异物引起的锁住或空气泄漏的可靠性高的切换机构、具备该切换机构的衣物干燥机以及洗涤干燥机。
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机构包括:供被吹送的流体通过的第一送风路径;从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分支并且供所述流体通过的第二送风路径;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的分支部的可转动的遮蔽部件;驱动该遮蔽部件的驱动马达;以及向所述遮蔽部件传输该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减速齿轮,其中,所述遮蔽部件选择性地遮蔽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路径。
根据上述结构,被吹送的流体通过第一送风路径或从第一送风路径分支的第二送风路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通过减速齿轮被输送至安装在第一送风路径与第二送风路径之间的分支部的遮蔽部件,以使遮蔽部件转动。其结果,遮蔽部件选择性地遮蔽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路径。经由减速齿轮传输驱动力的结果,可根据减速齿轮的减速比来调整驱动转矩。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减速齿轮的减速比,遮蔽部件可抵抗妨碍遮蔽部件转动的异物而继续转动。切换机构由于具有遮蔽部件不易被锁住的结构,因此遮蔽部件可持续进行适当的动作,从而将流体适当地引导至第一送风路径或第二送风路径。这样,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衣物干燥机包括:上述的切换机构;收容衣物的收容部;通过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向所述收容部吹送作为所述流体用于干燥所述衣物的干燥空气的送风部;以及控制所述切换机构以便在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所述干燥空气的流动路径的控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送风部通过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向收容衣物的收容部吹送用于烘干衣物的干燥空气。控制部控制切换机构以便在第一送风路径与第二送风路径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干燥空气的流动路径。如上所述,由于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衣物干燥机可长期维持干燥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洗涤干燥机包括:上述的衣物干燥机;以及内包所述收容部并贮存洗涤水的水槽。
根据上述结构,水槽内包收容部,并且贮存洗涤水。由于洗涤干燥机具备上述衣物干燥机,因此可长期维持干燥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侧视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概略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风路切换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风路切换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图3及图4所示的风路切换部的遮板(louver)的概略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引导风路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洗涤干燥机的引导风路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9是图6及图7所示的引导风路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第一风路与第二风路的分支部周围的概略放大立体图。
图11是例示对干燥空气的路径进行切换的时机的时序图。
图12是表示引导风路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引导风路的肋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引导风路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引导风路的肋周围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以往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主要部分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进行说明。另外,附图及以下说明中的详细结构仅为一例,丝毫未限定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的原理。
(洗涤干燥机的结构)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侧视剖面图。以下说明的洗涤干燥机也作为衣物干燥机而被例示。
图1所示的洗涤干燥机500包括收容洗涤物的筒状滚筒1。滚筒1在前方开口。而且,滚筒1还具有与开口部相对的底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1作为收容部而被例示。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贮存洗涤水的筒状水槽2。滚筒1被支撑在水槽2内。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安装在水槽2背面的驱动马达(drive motor)3。驱动马达3使滚筒1旋转。滚筒1的旋转轴朝着前方而向上方倾斜。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含由使用者开关的门体35。门体35与滚筒1的开口部相对置。使用者可打开门体35将洗涤物(衣物)放入滚筒1或从滚筒1中取出。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安装在水槽2上的供水管(未图示)、以及安装在供水管的供水阀(未图示)。当打开供水阀时,水通过供水管供应至水槽2。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与水槽2连接的排水管40以及安装在排水管40的排水阀41。当打开排水阀41时,水从水槽2排出。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用于使烘干衣物的干燥空气循环的送风部4。通过送风部4被吹送至滚筒1内的干燥空气从洗涤物吸收水分而达到高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干燥空气作为流体而被例示。
在水槽2上形成有排出口5。干燥空气之后通过位于滚筒1的周面周围的排出口5向水槽2外排出。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对干燥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部6、以及对干燥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7。通过了排出口5的干燥空气流入除湿部6而被除湿。经过除湿部6除湿的干燥空气通过加热部7而被加热。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引导干燥空气的第一风路9及从第一风路9分支的第二风路11。经过加热的干燥空气被引导至第一风路9或第二风路11的其中之一。其后,干燥空气再次流入滚筒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路9作为第一送风路径而被例示。此外,第二风路11作为第二送风路径而被例示。
第一风路9具有在滚筒1后方开口的第一吹出口8。第二风路11具有与滚筒1的开口部连通的第二吹出口10。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8具有大于第二吹出口10的剖面积。因此,沿着第一风路9流动的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小于沿着第二风路11流动的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这样,从第一吹出口8向滚筒1内流入更多量的干燥空气。由于第二吹出口10的剖面积小于第一吹出口8,所以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的干燥空气比从第一吹出口8吹出的干燥空气高压且高速地流入滚筒1内。
在洗涤干燥机500的前侧部分,滚筒1与水槽2之间的空隙最好被设计得尽可能地小。其结果,使得衣物难以进入滚筒1与水槽2之间的空隙。在滚筒1与水槽2之间的狭窄空隙中,难以设置像上述第一吹出口8那样比较大的吹出口(压力损失少的吹出口)。但由于第二吹出口10具有小于第一吹出口8的剖面积,因此滚筒1与水槽2之间的狭窄空隙适合用于吹出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的第二吹出口10的设置。
在洗涤干燥机500的后侧部分,在比较宽的水槽2的底面形成具有比较大的开口面积的第一吹出口8。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覆盖第一吹出口8的盖36。盖36上形成有容许干燥空气流动的多个小孔。因此,盖36整体上具有较大的开口率。盖36阻碍衣物进入第一吹出口8。形成在水槽2底面上的第一吹出口8可实现压力损失比较少的干燥空气的流入。
本实施方式中,滚筒1的旋转轴朝着前方而向上方倾斜。在滚筒1旋转期间,袜子、手帕、内裤之类的小件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的底面。另一方面,长袖内衣、衬裤、长袖敞领衬衫或长袖睡衣等较长的衣物容易偏向滚筒1前方。
如果使用者将小件衣物及较长的衣物混在一起投入滚筒1中,则从滚筒1的底部附近的第一吹出口8吹出的大风量的干燥空气先与偏在滚筒1底部的小件衣物接触。然后,干燥空气透过小件衣物与偏在滚筒1前部分的较长的衣物接触。因此,小件衣物及较长的衣物均高效地被干燥。经过如上述那样干燥的小件衣物产生的褶皱比较少。
较长的衣物容易因干燥中的搅拌而缠绕,因此与小件衣物相比,较长的衣物容易产生褶皱。如上所述,由于较长的衣物容易偏在滚筒1的前侧区域,因此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的干燥空气,与从第一吹出口8吹出的干燥空气相比可快速地干燥较长的衣物。此外,如上所述,由于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的干燥空气为高压且高速,因此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的干燥空气适于将较长的衣物展开,且可使较长的衣物在滚筒1内大幅度地移动。其结果,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的干燥空气可减少较长的衣物所产生的褶皱。
在送风部4的下游形成有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风路切换部12。风路切换部12将干燥空气的通过路径切换为第一风路9及第二风路11的其中之一。其结果,从送风部4吹送的干燥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及第二风路11的其中之一被供应至滚筒1。在本实施方式中,风路切换部12作为切换机构而被例示。
风路切换部12具备可转动地轴支撑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遮板21、以及转动驱动遮板21的驱动部。如果遮板21转动成直立而封闭第二风路11(图1中,以符号“a”表示的遮板21),则第一风路9被打开。因此,送风部4送出的干燥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如果遮板21倾斜成横切从送风部4送出的干燥空气流而封闭第一风路9(图1中,以符号“b”表示的遮板21),则第二风路11被打开。因此,送风部4送出的干燥空气通过第二风路11。风路切换部12如下所述。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规定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循环风路13。在循环风路13中设置送风部4、风路切换部12、除湿部6及加热部7。循环风路13的一端部与水槽2连接而形成排出口5。滚筒1内的干燥空气从排出口5排出,然后通过除湿部6及加热部7。送风部4将通过加热部7的干燥空气再次送出至滚筒1内。风路切换部12决定被送风部4送出后的干燥空气的路径。如果风路切换部12容许干燥空气向第一风路9流动,则干燥空气通过第一吹出口8流入滚筒1内。如果风路切换部12容许干燥空气向第二风路11流动,则干燥空气通过第二吹出口10流入滚筒1内。这样,干燥空气在洗涤干燥机500内循环。
设置在加热部7与风路切换部12之间的送风部4沿着循环风路13向下游送出经过加热部7加热的干燥空气。送风部4包括风扇4a及使风扇4a旋转的风扇马达4b。如果风路切换部12将干燥空气的路径切换为第一风路9,则送风部4的风扇马达4b使风扇4a旋转,以便达到确定的指定风量使通过第一风路9的干燥空气的流量多于通过第二风路11的干燥空气的流量。如果风路切换部12将干燥空气的路径切换为第二风路11,则送风部4的风扇马达4b使风扇4a旋转,以便达到确定的指定风速使通过第二风路11的干燥空气的流速高于通过第一风路9的干燥空气的流速。例如,如果通过第一吹出口8的干燥空气的流速为约10m/s,则通过第二吹出口10的干燥空气的流速可被设定为约50m/s以上。另外,只要第二吹出口10的干燥空气的流速高于第一吹出口8的干燥空气的流速,通过第一吹出口8及第二吹出口10的干燥空气的流速也可被设定为其他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使通过第一风路9的干燥空气的流量大于通过第二风路11的干燥空气的流量。而且,洗涤干燥机500使通过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10的干燥空气的流速高于通过第一吹出口8的干燥空气的流速。此外,洗涤干燥机500在干燥工序的中途使风路切换部12动作以便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切换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
排出口5形成在与第二吹出口10相比更远离第一吹出口8的位置(即,排出口5形成在与第一吹出口8相比接近第二吹出口10的位置)。因此,排出口5与其形成在滚筒1的后部,不如形成在滚筒1的前部。排出口5也可形成在设置在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10附近。其结果,使得排出口5与第一吹出口8的距离比较长。
排出口5形成在滚筒1的上方。其结果,与衣物接触的干燥空气可高效地向上方排出。另外,如果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应用于不具有洗涤功能的滚筒式衣物干燥机,则用于从滚筒1排出干燥空气的排出口也可以不形成在滚筒上方。本实施方式中,洗涤干燥机500使用洗涤水对衣物进行洗涤。因此,为了使洗涤水不易流入排出口5,在洗涤水的水位的上方形成排出口5。
设置在滚筒1前方的第二吹出口10在滚筒1的上部区域开口。因此,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随着滚筒1的旋转而有效地喷吹至向上方浮起的衣物。其结果,来自第二吹出口10的干燥空气可有效地减少衣物产生褶皱。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设置在水槽2下方的减震器(damper)14。减震器14支撑水槽2。例如,在衣物脱水的期间,衣物在滚筒1内偏倚,从而导致滚筒1的重量分布失衡。滚筒1的重量分布的失衡会引起滚筒1旋转时的水槽2的振动。减震器14适当地使水槽2的振动衰减。
减震器14包括根据水槽2内的衣物重量而上下活动的轴141。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基于轴141的移位量检测水槽2内的衣物量的检测部15。检测部15安装在减震器14上。
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以热泵方式对干燥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洗涤干燥机500包括热泵装置50。热泵装置50具备:压缩冷却介质(coolant)的压缩机16;对通过压缩而成为高温且高压的冷却介质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17;降低高压冷却介质的压力的限制部(restrictor)18;利用通过限制部18而成为低压的冷却介质吸收周围的热的吸热器19;以及与压缩机16、散热器17、限制部18及吸热器19连结的管道20。冷却介质沿着管道20循环。吸热器19被用作为上述的除湿部6。此外,散热器17被用作为上述的加热部7。
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利用热泵装置50对衣物进行干燥。取而代之,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应用于具备用于烘干衣物的其他结构的装置。例如,干燥空气也可利用直接对干燥空气喷水雾的水冷装置而被除湿。此外,干燥空气也可利用加热器而被加热。
图2是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的概略框图。参照图1及图2对洗涤干燥机500进行说明。
洗涤干燥机500包括控制部70及输入设定部32。使用者向输入设定部32输入与洗涤干燥机500的动作有关的设定信息。控制部70一边监视基于设定信息而动作的洗涤干燥机500的各种要素,一边基于设定信息控制洗涤、漂洗、脱水及干燥等一系列运行动作。例如,在干燥工序中,控制部70利用马达驱动电路42控制驱动马达3的转速。而且,控制部70控制送风部4及热泵装置50的动作以调整干燥空气的流量、温度或湿度等各种参数。此外,控制部70还控制风路切换部12以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干燥空气的流动路径。控制部70可包括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未图示)、存储程序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在执行各种处理时存储程序或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输入输出界面以及连接这些要素的总线。
控制部70包括计时器71。计时器71设定第一设定时间及第二设定时间。另外,第一设定时间及第二设定时间将在后面叙述。计时器71可以是例如作为控制部70执行的动作的内部功能的一部分而被编入的内部计时器。取而代之,计时器也可以是独立于控制部而设置的计时器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0包括单一的第一吹出口8。取而代之,洗涤干燥机也可包括多个第一吹出口。
同样,洗涤干燥机500包括单一的第二吹出口10。取而代之,洗涤干燥机也可包括多个第二吹出口。
图3及图4是风路切换部12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遮板(louver)21的概略图。参照图1至图5对风路切换部12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安装有风路切换部12。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及图4所示,第一风路9从送风部4直线地延伸。第二风路11从第一风路9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风路11相对于第一风路9以大致直角(大致90度)的角度分支。取而代之,第二风路相对于第一风路的分支角度也可以为其他的值。
如上所述,由于用于引导流量比较大的干燥空气的第一风路9从送风部4直线地延伸,因此沿着第一风路9流动的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比较小。因此,大流量的干燥空气高效地从第一风路9被送入滚筒1内。
如图3及图4所示,用于引导流量比较大的干燥空气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积大于用于引导高速流动的干燥空气的第二风路11的剖面积(容许干燥空气的流动的剖面区域的面积)。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周围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形状不呈圆形而呈大致矩形。由于分支部周围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所以第一风路9的周壁平坦。因此,容易将其他零件安装在第一风路9的平坦的周壁上。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周围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形状为大致矩形。取而代之,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周围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周围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也可形成大致圆形。
图6及图7是将干燥空气从送风部4引导至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为止的引导风路的概略俯视图。使用图1、图3至图7对引导风路进行说明。
洗涤干燥机500还包括将干燥空气从送风部4引导至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的引导风路24。引导风路24包括形成收容送风部4的风扇4a的收容空间的收容部件25。收容部件25具有图6所示的第一收容壁25a及图7所示的第二收容壁25b。第一收容壁25a及第二收容壁25b分别具有向外侧突出的紧固部25c。第一收容壁25a与第二收容壁25b重合,用螺栓等适当的紧固部件将紧固部25c紧固在一起。在由重合的第一收容壁25a及第二收容壁25b形成的内部空间中收容送风部4的风扇4a。
在收容部件25的下游设置有用作为第一风路9的一部分的第一引导风路26。在接近第一引导风路26处形成有上述的分支部。如图6所示,引导风路24还包括与第一收容壁25a一体地形成的风路片26a、以及与第二收容壁25b一体地形成的风路片26b。风路片26a与风路片26b重合,形成从收容部件25至接近第一引导风路26处的分支部为止的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收容壁25a及风路片26a使用合成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此外,如图7所示,第二收容壁25b及风路片26b也使用合成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与第一收容壁25a及第二收容壁25b相同,风路片26a、26b分别具有紧固部25c。风路片26a与风路片26b重合,用螺栓等适当的紧固部件将紧固部25c紧固在一起,从而形成从收容部件25至接近第一引导风路26处的分支部为止的区间。另外,图3所示的分支部的上侧部分相当于结合图6所说明的风路片26a。此外,图3所示的分支部的下侧部分相当于结合图7所说明的风路片26b。
如图6及图7所示,引导风路24具有分别从风路片26a、26b的内面突出的肋(rib)28。如果风路片26a、26b重合,则形成在风路片26a上的肋28及形成在风路片26b上的肋28形成大致C型的突出轮廓。
第一风路9从第一引导风路26进一步向下游延伸至形成在水槽2上的第一吹出口8。如图6所示,风路片26a上形成有用作为第二风路11的一部分的第二引导风路27。
如图3所示,设置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的风路切换部12包括遮板21、减速齿轮22、驱动遮板21的驱动马达23以及肋28。
遮板21选择性地遮蔽第一风路9及第二风路11的其中之一。图3示出遮蔽第二风路11的遮板21。其结果,干燥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而循环。图4示出遮蔽第一风路9的遮板21。其结果,干燥空气通过第二风路11而循环。
如图5所示,遮板21包括:安装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的转动轴部21a;设置在转动轴部21a的上端的齿轮安装部21b;以及固定在转动轴部21a上的遮蔽部21c。遮蔽部21c选择性地遮蔽第一风路9及第二风路11的其中之一。本实施方式中,遮蔽部21c作为遮蔽部件而被例示。
遮板21例如使用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遮板21的遮蔽部21c具有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的尺寸及轮廓根据引导风路24的分支部的剖面形状而设定。
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面积大于连接在分支部的第二风路11的剖面积。如图3所示,设置在与第二风路11垂直的位置的遮蔽部21c完全遮蔽第二风路11。
遮板21的遮蔽部21c形成得稍微小于第一风路9的剖面,以便在形成在引导风路24中的分支部内转动。在遮蔽部21c的上缘21x及下缘21y与第一风路9的内面之间形成有空隙。上缘21x及下缘21y与第一风路9的内面之间的过于狭窄的空隙的设计,不仅需要过高的安装精度,也容易诱发异物嵌入该空隙。因此,遮蔽部21c的上缘21x及下缘21y与第一风路9的内面之间的空隙可被设定为约1.5mm。
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在第一风路9的内面上形成有肋28。肋28与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端缘(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抵接。肋28形成在沿干燥空气的流动方向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下游。如图4所示,当遮板21转动而遮蔽第一风路9时,遮蔽部21c的端缘(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抵接于肋28。其结果,第一风路9被遮蔽部21c与肋28完全封闭。
图8概略性地示出遮板21与肋28的抵接。另外,图8概略性地示出沿着图4所示的A-A线的剖面。参照图4及图8对遮板21与肋28的抵接进行说明。
过大的肋28的突出量(从第一风路9内面的突出量)会导致较大的空气阻力。因此,较为理想的是肋28的突出量设定为例如约2mm。如果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端缘(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与第一风路9的内面之间的空隙设定为约1.5mm,则约2mm的突出量的肋28与遮蔽部21c的重叠量为约0.5mm。约0.5mm的重叠量足以封闭第一风路9。另外,上述肋28的突出量、遮板21与第一风路9的内面之间的空隙及重叠量的值为一例,也可以将这些尺寸参数设定为其他值。
图4所示的角度θ是指遮板21从第二风路11的遮蔽位置转至第一风路9的遮蔽位置的转动角(或者,抵接于肋28的遮板21的遮蔽部21c与第一风路9的延伸方向所成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被设定为约50度。将角度θ设定为小于90度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约50度)时,向从第一风路9分支的第二风路11流动的干燥空气与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冲撞所引起的压力损失比较小(与角度θ设定为90度时相比)。因此,形成向第二风路11平缓地弯曲的干燥空气的流路。从而,干燥空气高效地流入第二风路11。
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被设定为大于45度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为约50度)。由于将角度θ设定为大于45度的值,因此向第二风路11弯曲的干燥空气的流路的剖面积与角度θ设定为45度时相比较大。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形成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上的角隅部的压力损失及干燥空气的流路剖面积,角度θ设定在50度至55度的范围内较为理想。
设置在遮蔽第一风路9的遮板21的下游的肋28与遮板21的遮蔽部21c大致平行。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周缘(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在第一风路9的遮蔽位置与肋28紧密地抵接。在遮板21的遮蔽部21c与肋28的抵接区域中,较为理想的是设置有O形环等封闭部件。封闭部件减少从遮板21的遮蔽部21c与肋28之间的空气泄漏。O形环等封闭部件可设置在遮板21的遮蔽部21c及肋28的其中之一上。
图9是引导风路24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3至图6及图9对遮板21的安装进行说明。
设置在第一风路9内部的遮板21的转动轴部21a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撑在引导风路24中。转动轴部21a的另一端侧贯通被穿设在引导风路24上的安装孔24a(参照图6及图9)而可转动地被轴支撑。在贯通安装孔24a且向第一风路9外部突出的转动轴部21a的端部设置有齿轮安装部21b(参照图5)。在齿轮安装部21b上,如图3及图4所示安装有减速齿轮22的第二齿轮22b。
向遮蔽部21c传输驱动马达23的驱动力的减速齿轮22包括第一齿轮22a(圆筒形的正齿轮)及与第一齿轮22a啮合的第二齿轮22b(切割成扇形的正齿轮)。第一齿轮22a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22b。第一齿轮22a用作为小齿轮(小径齿轮)。第一齿轮22a安装在驱动马达23的马达旋转轴23a上。驱动马达23的旋转动力直接被传输至第一齿轮22a。另外,从驱动马达23向第一齿轮22a的动力传输也可不像上述那样用直接传输方式实现,而利用其他的动力传输机构来实现。
随着第一齿轮22a的旋转,与第一齿轮22a啮合的第二齿轮22b旋转。因此,第一齿轮22a作为驱动齿轮而使用,第二齿轮22b作为从动齿轮而使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齿轮22a(驱动齿轮)的齿数标记为“Z1”。而且,将第二齿轮22b(从动齿轮)的齿数标记为“Z2”。减速齿轮22的减速比表示为Z2/Z1。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齿轮22a(驱动齿轮)的转速标记为“N1”。而且,将第二齿轮22b(从动齿轮)的转速标记为“N2”。减速齿轮22的减速比表示为N1/N2。根据减速齿轮22的减速比来调整安装在第二齿轮22b上的遮板21的驱动转矩。
如上所述,利用驱动马达23与减速齿轮22的组合可获得足够大的遮板21的驱动转矩。例如,较为理想的是,设定遮板21的驱动转矩,以便不会发生因夹在遮板21与第一风路9之间的异物而引起的遮板21的锁住。
图10是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周围的概略放大立体图。参照图2至图4及图10对遮板21的驱动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第一齿轮22a及第二齿轮22b被盖部件29所覆盖。盖部件29抑制异物混入第一齿轮22a与第二齿轮22b的啮合部及外来异物混入第一风路9内。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可双向旋转的步进马达作为驱动马达23。结合图2所说明的控制部70对驱动马达23施加驱动脉冲来调整驱动马达23的旋转量(旋转角)。其结果,遮板21的动作得到适当地控制。
如图3所示,当向第二风路11的遮蔽位置驱动遮板21时,控制部70对驱动马达23施加多余脉冲数的驱动脉冲以便产生若干的超限(overrun)。其结果,当遮板21抵接于第二风路11的周围壁面时,对遮板21施加指定的压力。因此,遮板21可适当地遮蔽第二风路11。
如图3所示,在引导风路24的外面形成有限制肋30。限制肋30抵接于扇形的第二齿轮22b的右端部22c以限制第二齿轮22b向左方向的转动。因此,遮板21几乎不会向左方向过度转动。
同样,如图4所示,当向第一风路9的遮蔽位置驱动遮板21时,控制部70对驱动马达23施加多余脉冲数的驱动脉冲以便产生若干的超限。其结果,当遮板21抵接于肋28时,对遮板21施加指定的压力。因此,遮板21可适当地遮蔽第一风路9。
如图4所示,在引导风路24的外面形成有限制肋31。限制肋31抵接于扇形的第二齿轮22b的左端部22d以限制第二齿轮22b向右方向的转动。因此,遮板21几乎不会向右方向过度转动。限制肋30、31通过凹陷设置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的分支部的角隅上部而形成。
(洗涤干燥机的动作)
对上述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的动作及有利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的洗涤干燥机500减少在干燥工序的期间所产生的衣物的褶皱。
在狭窄的滚筒内,衣物在未完全伸展的状态下被干燥。因此,通常情况下,在狭窄的滚筒内被干燥的衣物会产生较多的褶皱。这样会让使用者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含棉较多的衣物会产生较多的褶皱。因此,如果棉量增多则干燥后的外观容易变差。
在棉纤维内有水分时,棉纤维彼此可以比较自由地移动。因此,即便随着滚筒的旋转而被搅拌的衣物因机械力而折弯,如果之后施加向伸展衣物的方向作用的力,则被折弯的部分会伸展,从而消除褶皱。
随着干燥工序的进行,棉纤维内的水分减少,从而棉纤维彼此的结合力增强。其结果,棉纤维难以移动。如果机械力作用于水分少的棉纤维而使棉纤维折弯,则棉纤维容易维持折弯状态。
随着干燥工序的进一步进行,棉纤维内的水分进一步减少。其后,即便施加向伸展棉纤维的方向作用的力,棉纤维也维持折弯状态而几乎不伸展。将该状态称作“褶皱的固着(wrinkle fixation)”。
因此,用于烘干衣物的干燥工序虽然促使衣物水分的蒸发,但也会带来因水分减少所引起的衣物褶皱。褶皱固着越多,干燥后的外观越差。
在狭窄的滚筒内纤维的折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为了减轻褶皱,需要减少在滚筒内产生的衣物的褶皱数以及减少引起褶皱牢固固着的纤维的急剧折弯(锐角的折弯角度)。如果纤维的折弯部位之后被伸展,而其他部位的纤维被折弯,则在狭窄滚筒内也可减少衣物的褶皱。在干燥工序的期间,较为理想的是纤维的折弯部位频繁地变动。如果随着干燥工序的进行而使纤维中的水分减少,则即便使已被伸展的纤维折弯的力发生作用,也可因纤维间的较强的结合力而抑制新褶皱的产生。
通过以上研究,褶皱的产生容易度随着衣物的干燥状态而变动。以由棉纤维制成的衣物(最容易产生褶皱的衣物)为基准对容易产生褶皱的干燥率进行说明。
在约85%至约100%的干燥率的范围内褶皱最容易固着。尤其是,如果由棉纤维制成的衣物的干燥率处于约90%至约100%的范围内,则衣物的褶皱最容易固着。另外,以下的数式表示干燥率(%)。
干燥率(%)=(标准的衣物质量/含水分的衣物质量)×100    (数式1)
在此,“标准的衣物质量”是指在气温20℃且湿度65%的条件下均衡的衣物质量。
结合一件衣物的干燥不均,对衣物的褶皱进行说明。
一件衣物也会产生干燥不均。衣物并非均匀地干燥,会产生干燥较慢的区域。例如,长袖衬衫的腋下部分的干燥最慢。
通常,由于上述的干燥不均,因此将干燥结束时的干燥率的目标值设定为超过100%的值(例如干燥率:102%至105%)。如果在这些目标值下衣物被均匀地干燥,则衣物过度干燥。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刚刚脱水后到约90%的干燥率的范围称作“初始干燥区域”。在初始干燥区域中,衣物的褶皱如上所述不易固着。将约90%至约100%干燥率的范围称作“中间干燥区域”。在中间干燥区域中,比较容易产生褶皱的固着。将超过100%的干燥率的范围称作“后期干燥区域”。在后期干燥区域中,衣物的褶皱如上所述不易固着。
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干燥区域的期间,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10送出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从第二风路11的第二吹出口10送出的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使衣物大幅展开,从而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在初始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期间,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8供应流量比较大的干燥空气。通过在干燥工序中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切换干燥空气的供应路径而实现省电化。
如上所述,针对干燥工序的期间而设定的“初始干燥区域”、“中间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可基于从干燥工序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来推定。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基于从干燥工序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来判断干燥工序属于“初始干燥区域”、“中间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中的哪一个。控制部70基于判断结果来控制风路切换部12,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切换干燥空气的路径。
例如,控制部70预先存储针对干燥工序的执行期间而设定的第一设定期间。如果从干燥工序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未超过第一设定期间,则控制部70判断干燥工序处于初始干燥区域。控制部70预先存储针对干燥工序的执行期间而设定的第二设定期间。另外,第二设定期间被设定为大于第一设定期间的值。如果干燥工序的经过时间处于从第一设定期间至第二设定期间的范围内,则控制部70判断干燥工序处于中间干燥区域。如果干燥工序的经过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期间,则控制部70判断干燥工序处于后期干燥区域。
在干燥工序的期间,控制部70基于上述的判断结果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适当地切换干燥空气的路径。其结果,可利用单个送风部4而有效地减少衣物的褶皱。
如上所述,在初始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的至少其中之一的期间,从第一风路9的第一吹出口8供应流量比较大的干燥空气。从第一吹出口8供应流量比较大的干燥空气,与从第二吹出口10供应高速干燥空气相比消耗电力少。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0与高压且高速地供应干燥空气的装置或具有用于除供应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以外还追加性地增大风量的多个风扇的装置相比,可实现较少的总耗电量。从而,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可用较少的耗电量几乎不使衣物产生褶皱地实现良好的干燥效果。
图11是例示对干燥空气的路径进行切换的时机的时序图。参照图1至图5及图11说明对干燥空气的路径的切换。
在从干燥工序开始起至经过第一设定时间为止的初始干燥区域,从第一风路9向滚筒1内供应干燥空气。由于第一风路9用于供干燥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剖面积较大,因此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较小。通过第一风路9而供应的大流量的干燥空气从形成在水槽2底部的第一吹出口8吹出并与衣物接触。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的驱动马达23,如图3所示用遮板21的遮蔽部21c封闭第二风路11。其结果,第一风路9打开。然后,开始干燥工序。当开始干燥工序时,控制部70利用计时器71测定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控制部70使第一风路9持续打开直至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为止。由于通过第一风路9的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比较小,因此控制部70将风扇马达4b的转速设定得比较小。送风部4可以较少的耗电量向滚筒1内供应大流量的干燥空气。大流量的干燥空气供应至滚筒1内,因此初始干燥区域的干燥期间缩短。此外,在初始干燥区域中消耗的电量也被减少。
当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了第一设定时间时,控制部70判断干燥工序进入中间干燥区域。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的驱动马达23以将干燥空气的路径切换为第二风路11。此外,控制部70使风扇马达4b的转速增大。其结果,干燥空气在中间干燥区域从第二吹出口10流入滚筒1内。由于第二吹出口10与第一吹出口8相比供干燥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剖面积较小,因此从第二吹出口10吹出的干燥空气为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
当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第一设定时间时,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的驱动马达23,如图4所示使遮板21的遮蔽部21c抵接于肋28。其结果,在封闭第一风路9的同时打开第二风路11。然后,控制部70控制送风部4以提高风扇马达4b的转速。控制部70使第二风路11持续打开直至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为止。在中间干燥区域,由于高压且高速的干燥空气使衣物展开,因此衣物的褶皱减少。
当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时,控制部70判断干燥工序进入后期干燥区域。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的驱动马达23以将干燥空气的路径再次切换为第一风路9。
如上所述,在后期干燥区域,衣物含比较少的水分。干燥空气与衣物中的较少的水分接触,需要较长的时间使水分从衣物蒸发。因此,向滚筒1内供应大流量的干燥空气适于增加衣物中的水分与干燥空气的接触机会。此外,由于干燥空气通过第一风路9供应至滚筒1内,因此可以比较低的耗电实现干燥空气的比较高的流量。
在后期干燥区域,第一风路9作为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而利用。第一风路9供干燥空气流动的流路的剖面积较大,因此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比较小。大流量的干燥空气从形成在水槽2底部的第一吹出口8吹出并与衣物接触。
当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第二设定时间时,控制部70控制风路切换部12的驱动马达23,如图3所示打开第一风路9。此外,控制部70控制送风部4降低风扇马达4b的转速。之后,控制部70使第一风路9持续打开直至干燥工序结束为止。由于通过第一风路9的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较小,因此控制部70将风扇马达4b的转速设定得比较低。这样,可用较小的功率驱动送风部4。此外,送风部4可实现干燥空气的比较大的流量。因此,后期干燥区域的干燥期间缩短。此外,在后期干燥区域中消耗的电量也被减少。
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70基于从干燥工序的开始时刻起的经过时间(第一设定时间及第二设定时间)来判断干燥工序中的“初始干燥区域”、“中间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然而,整个干燥工序的期间及“初始干燥区域”、“中间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各自的期间会根据收容在滚筒1内的衣物量而发生变动。因此,较为理想的是,控制部70基于检测滚筒1中的衣物量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用于判断“初始干燥区域”、“中间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的第一设定时间及第二设定时间。
检测部15可以在开始洗涤工序之前检测投入滚筒1内的衣物量(质量)。例如,检测部15检测支撑空水槽2(未向水槽2内供应水,且未向滚筒1内投入衣物)的减震器14的轴141的位置与在开始洗涤工序之前(向水槽2内供应水之前)且衣物被投入到滚筒1内时的减震器14的轴141的位置的差异。有关轴141的位置差异的信息作为与投入滚筒1的衣物量有关的信息被输出至控制部70。这样,控制部70可基于轴141的位置差异来判断滚筒1内的衣物量。
投入滚筒1内的衣物量越多,控制部70基于检测部15的检测结果将第一设定时间及第二设定时间设定得越长。其结果,可根据滚筒1内的衣物量而适当地设定“初始干燥区域”、“中间干燥区域”及“后期干燥区域”的期间。控制部可基于根据滚筒1内衣物量而适当地设定的第一设定期间及第二设定期间,在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切换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
对风路切换部12的动作进行说明。
控制部70对驱动马达23施加驱动脉冲。驱动马达23向与施加的驱动脉冲对应的方向旋转。驱动马达23的驱动力被传输至安装在马达旋转轴23a上的第一齿轮22a。然后,驱动马达23的驱动力被传输至与第一齿轮22a啮合的第二齿轮22b。
包括第一齿轮22a及第二齿轮22b的减速齿轮22以指定的减速比对驱动马达的转速进行减速。其结果,用于驱动遮板21的转矩增大。安装在第二齿轮22b上的遮板21以足够的转矩双向旋转。因此,因夹在遮板21与第一风路9的内面之间的异物所导致的遮板21的锁住可通过根据减速齿轮22的减速比而设定得比较高的转矩得以抑制。因此,遮板21适当地转动。在减速齿轮22的适当的减速比下,几乎不会产生无法控制遮板21的位置的情况。
以往的洗涤干燥机对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的切换控制会因异物而产生不良情况。例如,无法选择所期望的循环路径,或者产生空气泄漏。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0由于较大的转矩作用于遮板21,因此不易受异物的影响。因此,不易产生以往的洗涤干燥机所包含的上述不良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0不易受异物影响,几乎不会产生遮板21的锁住或空气泄漏等不良情况。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0可以较高的可靠性切换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本实施方式的洗涤干燥机500具有用于切换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的高可靠性的结构,因此洗涤干燥机500可长时间维持较高的干燥性能。
如图4所示,转动至遮蔽第一风路9的位置的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周缘(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抵接于肋28,因而第一风路9被适当地遮蔽。因此,难以从第一风路9漏出空气。从而,可实现可靠性高且高效的干燥空气的循环。
在干燥空气的循环方向上,肋28被设置在遮板21的下游。因此,遮板21借助与遮板21接触的干燥空气的压力而向肋28压靠。从而,遮板21容易贴合于肋28。其结果,难以从遮板21与肋28之间流出空气。因此,肋28兼具用于将遮板21固定在指定位置的挡块的功能及与遮板21协作封闭第一风路9的封闭功能。
如图4所示,遮蔽第一风路9的遮板21与第一风路9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θ被设定在50度至55度的范围内。其结果,通过第一风路9与第二风路11之间的分支部的弯曲部的干燥空气的压力损失被适当地降低。此外,分支部的弯曲部的干燥空气的流路的剖面积维持适当大小。因此,干燥空气可通过平缓地弯曲的循环路径流入从第一风路9分支的第二风路11。
图12是表示引导风路24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引导风路24的肋28周围的放大立体图。参照图3、图4、图8、图12及图13对肋28进行说明。
图3、图4及图8所示的肋28形成大致C字形的突出轮廓。其结果,肋28与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上缘21x、下缘21y及前端缘21z抵接。取而代之,如图12及图13所示,也可省略肋28与前端缘21z抵接的部分。例如,当遮板21处于遮蔽第一风路9的位置时,处于离遮板21的转动轴最远的位置的前端缘21z可与引导风路24的侧壁抵接。其结果,即便肋28没有与前端缘21z对应的部分,也可适当地遮蔽第一风路9。
如图12及图13所示,较为理想的是,引导风路24包括从引导风路24的侧壁向内突出的突出壁61。突出壁61位于干燥空气的循环方向上遮蔽第一风路9的遮板21的上游。通过形成在遮板21的前端缘21z所抵接或者相邻的引导风路24的侧壁上的突出壁61而抑制干燥空气在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之间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突出壁61作为突出部而被例示。此外,形成有突出壁61的侧壁面作为内面而被例示。
如果形成有突出壁61,则可以不用在遮板21的前端缘21z安装密封垫等密封部件。即便在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的侧壁之间存在微小空隙,也由于在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中形成在遮板21的上游的突出壁61与流动的干燥空气接触而使干燥空气难以流入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的侧壁之间的微小空隙。因此,突出壁61适当地减少通过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侧壁之间的微小空隙的空气泄漏。
突出壁61以不妨碍遮板21转动地加以形成。由于在前端缘21z与突出壁61之间设有微小间隔,因此转动中的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不会与突出壁61接触。
图14是表示引导风路24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的引导风路24的肋28周围的放大立体图。用图14及图15对肋28进行说明。
引导风路24也可以包括从第二风路11所连接的侧壁向内突出的跳跃(jump)台62。跳跃台62在干燥空气的循环方向上形成在遮蔽第二风路11的遮板21的前端缘21z的上游。此外,跳跃台62与遮蔽第二风路11的遮板21的前端缘21z相邻。循环的干燥空气被跳跃台62的倾斜面引导而跃过遮板21的前端缘21z。本实施方式中,跳跃台62作为突出部而被例示。此外,形成有跳跃台62的侧壁面作为内面而被例示。
将跳跃台62从引导风路24内面突出的突出量设定得大于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前端缘21z的厚度。例如,如果遮蔽部21c的前端缘21z的厚度为约2mm,则可以将跳跃台62的突出量设定为例如约2.5mm至约3mm。跳跃台62使干燥空气难以流入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的侧壁之间。
遮蔽第二风路11的遮板21的遮蔽部21c的面与干燥空气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虽然第二风路11被遮板21的遮蔽部21c堵住,但在不存在跳跃台62的情况下,循环的干燥空气有时也会流入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的侧壁之间。干燥空气向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侧壁之间的流入有时也会引起遮板21离开引导风路24的侧壁。其结果,在不存在跳跃台62的情况下,循环的干燥空气有可能会流入第二风路11。
如果形成有跳跃台62,则由于干燥空气会通过在干燥空气的循环方向上形成在遮板21的上游的跳跃台62,所以干燥空气可越过遮板21的前端缘21z。因此,干燥空气难以直接与遮板21的前端缘21z接触。其结果,循环的干燥空气几乎不会进入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引导风路24的侧壁之间。这样,难以发生不需要的干燥空气向第二风路11的流入。
跳跃台62在干燥空气的循环方向上形成在遮板21的前端缘21z的上游。由于跳跃台62不会干扰遮板21的转动,因此封闭第二风路11的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跳跃台62之间的间隔可设定得窄于遮板21的前端缘21z与突出壁61的间隔。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分支部的第一风路9的剖面积(干燥空气的流路的剖面积)大于第二风路11的剖面积。取而代之,在分支部的第一风路的剖面积(干燥空气的流路的剖面积)也可被设定成与第二风路的剖面积大致相等。此外,也可在第二风路内面形成与遮板抵接的肋。从第二风路内面突出的肋和遮板也可用于遮蔽第二风路。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通过兼具洗涤功能及衣物干燥功能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而被加以说明。取而代之,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应用于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干燥机。
不具有洗涤功能的衣物干燥机例如可为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去除发挥洗涤功能的各种要素的装置。衣物干燥机例如可为从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去除与水槽连接的供水管或排水管40的装置。水槽2可用作为保护滚筒1的外槽。衣物干燥机的其他各种要素可与结合图1所说明的洗涤干燥机500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通过兼具洗涤功能及衣物干燥功能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500而被加以说明。取而代之,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应用于其他方式的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适合应用于具有用于切换干燥空气的循环路径的结构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等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应用于例如衣物在框体内晾干的装置或以波轮方式搅拌衣物的装置(例如立式洗涤干燥机)。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衣物处理装置。具有以下结构的切换机构及具备切换机构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具有难以因异物而陷入无法切换控制的结构。
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机构包括:供被吹送的流体通过的第一送风路径;从该第一送风路径分支且供所述流体通过的第二送风路径;安装在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的分支部的可转动的遮蔽部件;驱动该遮蔽部件的驱动马达;以及向所述遮蔽部件传输该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减速齿轮,其中,所述遮蔽部件选择性地遮蔽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路径。
根据上述结构,被吹送的流体通过第一送风路径或从第一送风路径分支的第二送风路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通过减速齿轮向安装在第一送风路径与第二送风路径之间的分支部上的遮蔽部件传输,以使遮蔽部件转动。其结果,遮蔽部件选择性地遮蔽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路径。经由减速齿轮传输驱动力的结果,可根据减速齿轮的减速比来调整驱动转矩。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减速齿轮的减速比,遮蔽部件可抵抗妨碍遮蔽部件转动的异物而继续转动。切换机构由于具有遮蔽部件难以被锁住的结构,因此遮蔽部件可持续进行适当的动作,从而将流体适当地引导向第一送风路径或第二送风路径。这样,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切换机构还包括在所述分支部向内突出的抵接部,所述遮蔽部件包括缘部,在遮蔽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至少其中之一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遮蔽部件的缘部在遮蔽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的至少其中之一时,抵接于在分支部向内突出的抵接部,因此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的至少其中之一被适当地遮蔽。因此,流体被适当地引导向第一送风路径或第二送风路径。这样,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抵接部设在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遮蔽部件的下游。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抵接部设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遮蔽部件的下游,因此遮蔽部件借助接触于遮蔽部件的流体的压力而适当地贴合于抵接部。因此,流体被适当地引导向第一送风路径或第二送风路径。这样,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上述结构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其中之一路径具有与遮蔽该其中之一路径的所述遮蔽部件相邻的内面、以及从该内面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设在所述流动方向上所述遮蔽部件的上游。
根据上述结构,其中之一路径具有与遮蔽其中之一路径的所述遮蔽部件相邻的内面、以及从该内面突出的突出部。沿流动方向设在遮蔽部件的上游的突出部使得流体难以流入内面与遮蔽部件之间。因此,流体被适当地引导向第一送风路径或第二送风路径。这样,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衣物干燥机包括:上述的切换机构;收容衣物的收容部;通过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向所述收容部吹送作为所述流体用于干燥所述衣物的干燥空气的送风部;以及控制所述切换机构以便在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所述干燥空气的流动路径的控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送风部通过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向收容衣物的收容部吹送用于烘干衣物的干燥空气。控制部控制切换机构以便在第一送风路径与第二送风路径之间选择性地切换干燥空气的流动路径。如上所述,由于切换机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衣物干燥机可长期维持干燥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洗涤干燥机包括:上述的衣物干燥机;以及内包所述收容部并且贮存洗涤水的水槽。
根据上述结构,水槽内包收容部,并且贮存洗涤水。由于洗涤干燥机具备上述衣物干燥机,因此可长期维持干燥性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适合用于滚筒式、晾干式、波轮式等各种方式的衣物干燥机或洗涤干燥机。

Claims (6)

1.一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被吹送的流体通过的第一送风路径(9);
从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分支,供所述流体通过的第二送风路径(11);
安装于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的分支部的可转动的遮蔽部件(21c);
驱动所述遮蔽部件的驱动马达(23);以及
向所述遮蔽部件传输所述驱动马达的驱动力的减速齿轮(22),其中,
所述遮蔽部件选择性地遮蔽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其中之一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分支部向内突出的抵接部(28),其中,
所述遮蔽部件具有在遮蔽所述第一送风路径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的至少其中之一时与所述抵接部抵接的缘部(21x、21y、21z)。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被设置在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遮蔽部件的下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中之一路径具有与遮蔽该其中之一路径的所述遮蔽部件相邻的内面、以及突出于该内面的突出部(61、62),
所述突出部被设置在所述流动方向上所述遮蔽部件的上游。
5.一种衣物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切换机构;
收容衣物的收容部(1);
通过所述第一送风路径(9)及所述第二送风路径(11)中的其中之一向所述收容部吹送作为所述流体用于烘干所述衣物的干燥空气的送风部(4);以及
控制所述切换机构以便在所述第一送风路径与所述第二送风路径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所述干燥空气的流动路径的控制部(70)。
6.一种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干燥机;以及
内包所述收容部(1)并贮存洗涤水的水槽(2)。
CN2011101999635A 2010-07-16 2011-07-14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76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1837 2010-07-16
JP2010161837A JP5546979B2 (ja) 2010-07-16 2010-07-16 送風経路切替機構、衣類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7657A true CN102337657A (zh) 2012-02-01
CN102337657B CN102337657B (zh) 2013-02-27

Family

ID=445126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99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7657B (zh) 2010-07-16 2011-07-14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20112025209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8427U (zh) 2010-07-16 2011-07-14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52095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48427U (zh) 2010-07-16 2011-07-14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410087B1 (zh)
JP (1) JP5546979B2 (zh)
CN (2) CN102337657B (zh)
TW (1) TWI45748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94452A (zh) * 2019-10-08 2019-12-20 永一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在线切换安全阀
WO2021023286A1 (zh) * 2019-08-08 2021-02-11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风路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746428A (zh) * 2019-10-30 2021-05-04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14908508A (zh) * 2021-02-08 2022-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6979B2 (ja) * 2010-07-16 2014-07-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風経路切替機構、衣類乾燥機及び洗濯乾燥機
GB2564669A (en) * 2017-07-18 2019-01-23 Xeros Ltd Improved drying methods
WO2019132815A1 (en) * 2017-12-26 2019-07-04 Arcelik Anonim Sirketi A laundry washing-drying mach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0304A (en) * 1971-09-24 1973-08-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Semi-recirculatory system for a clothes dryer
DE2220425A1 (de) * 1972-04-26 1973-11-15 Licentia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waesche
EP0503586A1 (en) * 1991-03-12 1992-09-16 Zanussi Elettrodomestici S.p.A. Improvement in clothes drying machines
CN202148427U (zh) * 2010-07-16 2012-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9743B2 (ja) * 1995-04-11 2000-03-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903626B2 (ja) * 1998-12-28 2007-04-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整流機構
JP2006078159A (ja) * 2005-03-28 2006-03-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4855324B2 (ja) * 2007-04-10 2012-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0304A (en) * 1971-09-24 1973-08-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Semi-recirculatory system for a clothes dryer
DE2220425A1 (de) * 1972-04-26 1973-11-15 Licentia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waesche
EP0503586A1 (en) * 1991-03-12 1992-09-16 Zanussi Elettrodomestici S.p.A. Improvement in clothes drying machines
CN202148427U (zh) * 2010-07-16 2012-02-2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3286A1 (zh) * 2019-08-08 2021-02-11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风路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594452A (zh) * 2019-10-08 2019-12-20 永一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在线切换安全阀
CN112746428A (zh) * 2019-10-30 2021-05-04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洗衣机
CN114908508A (zh) * 2021-02-08 2022-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114908508B (zh) * 2021-02-08 2024-02-20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0087A1 (en) 2012-01-25
JP5546979B2 (ja) 2014-07-09
CN202148427U (zh) 2012-02-22
EP2410087B1 (en) 2014-03-05
TW201215732A (en) 2012-04-16
JP2012020055A (ja) 2012-02-02
CN102337657B (zh) 2013-02-27
TWI457485B (zh) 2014-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8427U (zh) 切换送风路径的切换机构、衣物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102482839B (zh) 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
CN102482840B (zh) 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
KR101337699B1 (ko) 의류건조기 및 의류건조기 제어방법
US20110277513A1 (en) Washing machine having drying function and water filter thereof
US20150059413A1 (en)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2482823A (zh) 衣物烘干机及洗衣烘干机
MXPA06012871A (es) Maquina lavadora con un dispositivo de secado.
CN103097603A (zh) 衣物干燥机和洗涤干燥机
CN106574426A (zh) 衣物干燥机
CN103097601A (zh) 衣物干燥机和洗涤干燥机
CN1711385B (zh) 洗衣干燥机
JP5108800B2 (ja) 洗濯乾燥機および乾燥機
KR100437790B1 (ko) 건조세탁기
JP2007135962A (ja) 洗濯乾燥機
CN202265726U (zh) 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
WO2006059440A1 (ja) 洗濯乾燥機
CN102560989B (zh) 干燥机及洗涤干燥机
CN102535090A (zh) 衣物烘干机及洗涤烘干机
JP2009142472A (ja) 衣類乾燥機
KR101291427B1 (ko) 의류건조기
KR101861668B1 (ko) 의류처리장치
JPH0357489A (ja) ドラム式洗濯乾燥機
KR20230126093A (ko) 의류처리장치
JP6948235B2 (ja) 衣類乾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