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28862B - 电梯的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28862B
CN102328862B CN201110159878.6A CN201110159878A CN102328862B CN 102328862 B CN102328862 B CN 102328862B CN 201110159878 A CN201110159878 A CN 201110159878A CN 102328862 B CN102328862 B CN 1023288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e component
elevator
auxiliary wheel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598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28862A (zh
Inventor
羽田诚秀
平野薰
座间秀隆
酒井悠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28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8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288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288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制动时使制动件沿着被制动体平稳移动的电梯的制动装置。该电梯的制动装置对升降中的升降体进行紧急制动,具有制动件、动作体以及制动体,该制动件通过被按压在被制动体上时的摩擦力,在升降体下降移动时朝上方移动,在升降体上升移动时朝下方移动,该动作体设置在制动件的制动面的相反面,在致动器的通电被断开时使制动件朝被制动体的方向变位,该制动体具有与制动件的斜面大致平行的两个斜面,并且通过制动用弹性体被施加朝被制动体的方向的按压力,其中,将在制动件和动作体间及制动件和制动体间转动的多个滚轮设置在能够防止制动件和动作体间及制动件和制动体间在制动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时发生直接接触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电梯的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制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在升降速度超过了规定值时或者升降体在未控制状态下进行行驶时使用致动器对该升降体进行制动的电梯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致动器对升降体进行制动的装置,已知有如下的制动装置,其具有致动器和制动件,该致动器具有能够抵抗弹力的动作力,并且在规定的条件下电源被断开,该制动件在该致动器的电源被断开时,通过弹力与制动体滑动接触,从而使升降体减速并停止。此外,还可以列举出将上述使用致动器的装置作为对升降体进行制动的装置使用的技术,其在升降速度超过了规定值时,或者在升降体在未控制状态下行驶时,通过使用致动器的制动装置对升降体进行制动。
但是,在上述装置中,由于通过弹力使制动件与被制动体滑动接触而使升降体停止,所以需要将弹力设定在一定值以上,并且,在升降体正常行驶时,需要将始终具有弹力负载的制动件保持在开放状态,所以需要将致动器的动作力设定为能够抵抗弹力的动作力,存在需要使用大容量的致动器,甚至导致装置大型化以及设备费用增加的问题。此外,在采用具有能够抵抗弹力的动作力的致动器时,由于需要在制动件与被制动体之间确保足够的间隙,所以需要进一步增大致动器的容量。
为此,作为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制动装置,其具有:制动臂,该制动臂以相对向的方式成对地设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通过轴进行转动;制动用弹性体,该制动用弹性体设置在上述制动臂之间;动作臂,该动作臂以相对向的方式成对地设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通过轴进行转动;动作用弹性体和致动器,该动作用弹性体和致动器设置在上述动作臂之间;以及制动部分,该制动部分具有:制动件,该制动件由制动臂和动作臂的各自的端部支撑,并且在制动面的相反面形成有呈V字形的侧面形状的两个斜面;动作用斜面体,该动作用斜面体由动作臂的端部支撑,并且形成有分别与制动件的各个斜面大致平行的两个斜面;以及制动用斜面体,该制动用斜面体由制动臂的端部支撑,并且形成有分别与制动件的各个斜面大致平行的两个斜面,在该制动装置中,通过采用将制动用弹性体和动作用弹性体分别独立地设置的结构,能够减小动作用弹性体的弹力,从而能够减小致动器的容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10-83640号公报(段落编号0016~0019,图3)
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在断开致动器的通电后,在动作用弹性体的弹力的作用下使动作用斜面体朝着作为被制动体的导轨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制动件按压在导轨上,此后,制动件沿着动作用斜面体的斜面以及制动用斜面体的斜面,在升降体进行下降移动时朝着上方移动,在升降体进行上升移动时朝着下方移动。但是,由于动作用斜面体和制动件之间以及制动用斜面体和制动件之间的接触是面接触,并且处于通过动作用斜面体以及制动用斜面体将制动件按压在导轨上的状态,所以动作用斜面体和制动件之间以及制动用斜面体和制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存在难以使制动件在与导轨滑动接触的状态下平稳地朝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制动时使制动件沿着被制动体平稳地移动的电梯的制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制动装置,其是对升降中的升降体进行紧急制动的电梯的制动装置,所述电梯的制动装置具有制动件、动作体以及制动体,所述制动件成对地设置,在制动面的相反面形成有呈V字形的侧面形状的两个斜面,通过被按压在被制动体上时产生的摩擦力,在所述升降体下降移动时朝上方移动,在所述升降体上升移动时朝下方移动,所述动作体设置在所述制动件的制动面的相反面,在致动器的通电被断开时使所述制动件朝着所述被制动体的方向变位,所述制动体具有分别与所述制动件的各个斜面大致平行的两个斜面,并且通过制动用弹性体被施加朝着所述被制动体的方向的按压力,所述电梯的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将在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动作体之间以及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制动体之间进行转动的多个滚轮设置在能够防止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动作体以及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制动体在所述制动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时发生直接接触的位置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在制动件与被制动体抵接并沿着被制动体进行滑动时,多个滚轮在制动件和动作体之间以及制动件和制动体之间转动。由此,在制动时能够使制动件沿着被制动体平稳地移动。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将所述滚轮中的至少一部分滚轮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设置有用于使该部分滚轮返回到初始位置上的复位用弹性体。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在进行制动动作后通过复位用弹簧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滚轮更加切实地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能够顺利地转换到正常的运行。
并且,本发明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制动体之间转动的滚轮中的至少一部分滚轮由滚针轴承构成。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通过将在制动件和制动体之间转动的滚轮中的至少一部分滚轮设置成滚针轴承,从而能够确保可承受在制动件进入到制动体和被制动体之间时产生的大的压力的牢固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制动时使制动件沿着被制动体平稳地移动,并且还能够切实地实现紧急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制动装置的设置位置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电梯的制动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装置的一部分构件拆下后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制动装置的一部分构件拆下后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制动件与导轨接触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在异常下降移动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上方移动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9是另一示意地表示在异常下降移动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上方移动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又一示意地表示在异常下降移动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上方移动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在异常下降移动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上方移动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在制动装置相对于导轨偏心地设置的场合下,在发生异常下降移动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上方移动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3是另一示意地表示在制动装置相对于导轨偏心地设置的场合下,在发生异常下降移动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上方移动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在发生异常上升动作时制动件被按压在导轨上并朝着下方进行移动后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机械室
2滑轮
3吊索
4电梯轿厢
5平衡重
6升降通道
7轿厢侧导轨
8平衡重侧导轨
10制动装置
11轴
12制动臂
13制动用弹性体
14动作臂
15动作用弹性体
16致动器
20制动单元
21制动件
21a槽部
22动作体
23制动体
24第一引导板
24a垂直部分
24b水平部分
25第二引导板
25a垂直部分
26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
27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
28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
29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
30复位用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制动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电梯中,设置在机械室1中的卷扬机的滑轮2上卷饶有吊索3,电梯轿厢4和平衡重5分别与吊索3的两端连接。在升降通道6内,电梯轿厢4由轿厢侧导轨7引导,平衡重5由平衡重侧导轨8引导,通过使卷扬机的滑轮2旋转,使得电梯轿厢4和平衡重5在升降通道6内进行升降。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10由未图示的螺栓固定在电梯轿厢4的上部。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装置10具有:制动臂12,该制动臂12以相对向的方式成对地设置,并且被设置成能够通过轴11进行转动;设置在上述制动臂12之间的制动用弹性体13;动作臂14,该动作臂14以相对向的方式成对地设置在制动臂12的内侧,并且被设置成能够通过轴11进行转动;设置在上述动作臂14之间的动作用弹性体15和致动器16;以及设置在制动臂12和动作臂14的端部的制动单元20。
制动单元20具有:制动件21,该制动件21成对地设置,在制动面的相反面形成有呈V字形的侧面形状的两个斜面,通过被按压在被制动体(例如轿厢侧导轨7)上时产生的摩擦力,在电梯轿厢4下降移动时朝上方移动,在电梯轿厢4上升移动时朝下方移动;动作体22,该动作体22设置在该制动件21的制动面的相反面,在致动器16的通电被断开时使制动件21朝着轿厢侧导轨7的方向变位;制动体23,该制动体23具有分别与制动件21的各个斜面大致平行的两个斜面,并且通过制动用弹性体13被施加朝着轿厢侧导轨7方向的按压力;第一引导板24,该第一引导板24具有隔着动作体22设置并且沿着轿厢侧导轨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24a以及在与该垂直部分24a垂直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水平部分24b,通过由垂直部分24a夹住制动件21,并且使水平部分24b与制动件21的槽部21a卡合,从而将制动件21引导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二引导板25,该第二引导板25在制动体23的上下端分别从第一引导板24延伸设置,具有沿着轿厢侧导轨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25a,通过由该垂直部分25a夹住制动件21而将制动件21引导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由制动件21枢轴支撑的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6;由动作体22枢轴支撑并且设置在该动作体22的四个角部的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7;在制动体23的上下端被安装成可在上下方向移动的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由制动体23枢轴支撑成与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7相邻的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9;以及复位用弹性体30,该复位用弹性体30设置在制动体23的下端,用于使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返回到初始位置。此外,所述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6、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7、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以及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9设置在能够防止制动件21和动作体22以及制动件21和制动体23在制动件21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动作时发生直接接触的位置上。另外,所述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由多个被框架体枢轴支撑的滚针轴承构成。并且,在图3、图5、图7~图11中,为了便于理解,只示出了制动装置10的设置在轿厢侧导轨7的一侧的构件,而在实际上,如图12和图13所示,制动装置10的构件隔着轿厢侧导轨7以成对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梯正常运行时,致动器16被通电,如图2和图5所示,克服动作用弹性体15的弹力而将制动件21保持在与轿厢侧导轨7分离的状态。此外,例如在未图示的速度检测器检测到电梯轿厢4以异常的速度下降时,从该速度检测器向制动装置10输入电信号,制动装置10使向致动器16的通电断开。在该致动器16的通电被断开后,通过设置在动作臂14之间的动作用弹性体15的弹力使动作臂14通过轴11进行旋转,如图7所示,动作体22朝着轿厢侧导轨7的方向进行移动,制动件21被按压在轿厢侧导轨7上。此时,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6与动作体22抵接。如此,当电梯轿厢4在制动件21被按压在轿厢侧导轨7上的状态下下降时,如图8至图11所示,制动件2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上方移动。此时,首先如图8所示,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6与动作体22接触并转动,然后,如图9所示,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7与制动件21接触并进行转动。并且,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9与制动件21接触并进行转动,然后,如图10所示,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与制动件21接触并进行转动,此后,如图11所示,制动件21在到达最上层位置后不能进一步移动,而处于被夹在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和轿厢侧导轨7之间的状态。此外,在制动件21被按压而朝着上方移动时,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本身也朝着上方移动。如此,通过使制动件21进入轿厢侧导轨7与制动体23之间,制动臂12通过轴11进行转动,制动件21依靠设置在制动臂12之间的制动用弹性体13的弹力而被以适当的按压力按压在轿厢侧导轨7上,由此对电梯轿厢4进行制动。在该制动动作后,在电梯恢复到正常运行时,对致动器16进行通电,同时通过复位运行使电梯轿厢4朝着与异常动作相反的方向即上行方向运行。由此,制动件21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由于与制动件21的接触被解除所以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落并返回到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参照图7至图11对制动装置10相对于轿厢侧导轨7不偏心地设置,也就是制动装置10的成对的构件隔着轿厢侧导轨7以不偏心的方式设置时的各个部位的动作作了说明。
以下参照图12和图13对制动装置10相对于轿厢侧导轨7偏心地设置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制动装置10在与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动作,制动体22朝着轿厢侧导轨7的方向移动,制动件21被按压在轿厢侧导轨7上,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6与动作体22抵接。此时,由于制动装置10相对于轿厢侧导轨7偏心地设置,所以在隔着轿厢侧导轨7的左右侧,制动件21与制动体23之间的间隙会产生差异。在这一状态下,在使电梯轿厢4下降时,制动件2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朝着上方移动,但例如如图12所示,在制动件21与制动体23之间的间隙较窄的一侧,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9与制动件21接触并进行转动,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与制动件21接触并进行转动,而在此时,在制动件21与制动体23之间的间隙较宽的一侧,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27与制动件21接触并进行转动,但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9和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处于与制动件21不接触的状态。此后,随着制动件21进一步朝上方移动,在隔着轿厢侧导轨7成对地设置的制动装置10的构件的中心对准时,如图13所示,制动件21与制动体23之间的间隙较宽的一侧的制动件21也与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接触并进行转动。此后的动作与上述相同,在此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在未图示的速度检测器检测到电梯轿厢4以异常速度上升时,制动件21被按压在轿厢侧导轨7上并下降,从而对电梯轿厢4进行制动。在此省略该电梯轿厢4异常上升移动时的制动步骤中的与上述电梯轿厢4异常下降移动时的步骤相同之处的说明,而电梯轿厢4异常上升移动时的步骤与上述电梯轿厢4异常下降移动时的步骤的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在制动件21被按压在导轨上而朝下方移动时朝上方移动了的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在电梯恢复到正常运行时,通过复位用弹性体30的弹力返回到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在制动件21和动作体22之间以及制动件21和制动体23之间进行转动的多个滚轮26、27、28、29设置在能够防止制动件21和动作体22以及制动件21和制动体23在制动件2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动作时发生直接接触的位置上,从而在制动时,能够使制动件21沿着被制动体即轿厢侧导轨7平稳顺畅地移动,从而能够切实地进行紧急制动。此外,在制动动作后,通过复位用弹性体30使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切实地返回到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平稳地转换到正常的运行。此外,通过采用滚针轴承作为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从而能够确保可承受在制动件21进入到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28和轿厢侧导轨7之间时产生的大的压力的牢固性。

Claims (3)

1.一种电梯的制动装置,其是对升降中的升降体进行紧急制动的电梯的制动装置,所述电梯的制动装置具有制动件、动作体以及制动体,
所述制动件成对地设置,在制动面的相反面形成有呈V字形的侧面形状的两个斜面,通过被按压在被制动体上时产生的摩擦力,在所述升降体下降移动时朝上方移动,在所述升降体上升移动时朝下方移动,
所述动作体设置在所述制动件的制动面的相反面,在致动器的通电被断开时使所述制动件朝着所述被制动体的方向变位,
所述制动体具有分别与所述制动件的各个斜面大致平行的两个斜面,并且通过制动用弹性体被施加朝着所述被制动体的方向的按压力,
所述电梯的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由所述制动件枢轴支撑的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由所述动作体枢轴支撑并且设置在该动作体的四个角部的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在所述制动体的上下端被安装成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由所述制动体枢轴支撑成与所述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相邻的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
将所述第一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所述第二操作动作用辅助滚轮、所述第一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以及所述第二制动动作用辅助滚轮设置在能够防止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动作体以及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制动体在所述制动件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时发生直接接触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滚轮中的至少一部分滚轮设置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设置有用于使该部分滚轮返回到初始位置上的复位用弹性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制动件和所述制动体之间转动的滚轮中的至少一部分滚轮由滚针轴承构成。
CN201110159878.6A 2010-06-09 2011-06-08 电梯的制动装置 Active CN1023288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2096A JP5539044B2 (ja) 2010-06-09 2010-06-09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動装置
JP2010-132096 2010-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8862A CN102328862A (zh) 2012-01-25
CN102328862B true CN102328862B (zh) 2014-08-13

Family

ID=45472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59878.6A Active CN102328862B (zh) 2010-06-09 2011-06-08 电梯的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39044B2 (zh)
CN (1) CN1023288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8299A1 (en) * 2015-12-07 2017-06-15 Otis Elevator Company Robust electrical safety actuation modul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6177Y (zh) * 2002-07-18 2003-06-18 刘文久 瞬时式双向安全钳
WO2007102211A1 (ja) * 2006-03-08 2007-09-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JP2008290832A (ja) * 2007-05-23 2008-12-04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CN101549818A (zh) * 2008-04-01 2009-10-0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装置
CN101712429A (zh) * 2008-10-01 2010-05-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用制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6351B2 (ja) * 2000-07-13 2010-10-20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非常止め装置
JP2007238227A (ja) * 2006-03-07 2007-09-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非常止め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6177Y (zh) * 2002-07-18 2003-06-18 刘文久 瞬时式双向安全钳
WO2007102211A1 (ja) * 2006-03-08 2007-09-1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JP2008290832A (ja) * 2007-05-23 2008-12-04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
CN101549818A (zh) * 2008-04-01 2009-10-0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制动装置
CN101712429A (zh) * 2008-10-01 2010-05-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用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56015A (ja) 2011-12-22
JP5539044B2 (ja) 2014-07-02
CN102328862A (zh) 201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1096B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
CN101372302B (zh) 电梯设备
CN101602461B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CN103171936B (zh) 电梯装置
CN101712429B (zh) 电梯用制动装置
CN102328862B (zh) 电梯的制动装置
CN106006315A (zh) 一种自缓冲式弹性轿厢
CN204823562U (zh) 渐进式双向夹绳器
CN203392669U (zh) 一种双向安全钳
CN104583111A (zh) 电梯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及电梯
CN101734531B (zh) 电梯的制动装置
KR20140013624A (ko) 양방향 엘리베이터용 점차 작동형 비상정지장치
CN101973478B (zh) 一种托架式滚轮摩擦驱动系统
CN104058347A (zh) 电梯设备
CN114249204A (zh) 一种用于多轿厢并行电梯的安全钳
CN209396742U (zh) 一种小间隙电梯
CN101927928B (zh) 电梯用制动装置
JP518902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動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3359575B (zh) 双向安全钳
CN203392670U (zh) 一种工作可靠的双向安全钳
CN103359574A (zh) 工作可靠的双向安全钳
CN205916868U (zh) 一种渐进式安全钳
WO201501563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428499A (zh) 电梯装置
CN101786566A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20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20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