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8621B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8621B
CN102318621B CN201110304831.4A CN201110304831A CN102318621B CN 102318621 B CN102318621 B CN 102318621B CN 201110304831 A CN201110304831 A CN 201110304831A CN 102318621 B CN102318621 B CN 1023186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p
tricyclazole
rice
thifluzamide
isoprothio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48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8621A (zh
Inventor
何爱华
李明甫
冯建雄
张崇斌
时晓磊
张�杰
黄发伟
韦挺
侯江利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寇鹏斌
乌小瑜
陆海瑞
刘卫博
达普妮
梁百亮
郑敬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48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8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8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8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涉及有效活性成分丁香菌酯与选自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之一的杀菌组合物,其量比是1:30~10:1。本发明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剂型。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特别涉及第一活性成分丁香菌酯,第二活性成分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或春雷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杀菌剂品种,是杀菌剂领域中一大里程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ATP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但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使用成本高,所以限制了甲氧基丙烯酸类杀菌剂的大面积推广使用。 
丁香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化合物,英文通用名:coum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3-丁基-4-甲基-香豆素-7-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油菜菌核病、苹果树腐烂病、黄瓜霜霉病、水稻稻瘟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有很好的防效。
噻呋酰胺,商品名:满穗,英文通用名:thifluzamide,化学名称: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二唑-5-羰酰代苯胺。噻呋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
三环唑,其他名称:比艳、三赛唑、克瘟灵、克瘟唑,英文通用名:tricyclazole,化学名称:5-甲基-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三唑类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长,药效稳定,用量低并且抗雨水冲刷。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灵,又名富士一号,英文通用名:isoprothiolane,化学名称:二异丙基-1,3-二硫戊环-a-基丙二酸酯。稻瘟灵为高效内吸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特效药剂。对稻瘟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并累积到叶部组织,从而发挥药效,耐雨水冲刷,同时对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有一定防效。
稻瘟酰胺,英文通用名:fenoxanil,化学名:N-(1-腈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是一个新颖的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吸性杀菌剂, 具有新颖作用机制,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MBI),在叶面和水下施用时防治稻瘟病效果极佳,且持效显著。
春雷霉素,又叫春日霉素、加收米,英文通用名:kasugamycin,化学名称:(5-氨基-2-甲基-6-2,3,4,5,6-羟基环己基氧代)四氢吡喃-3-基)氨基-α-亚氨醋酸。春雷霉素是农用抗菌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主要干扰氨基酸的代谢酯酶系统,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菌丝伸长和造成细胞颗粒化,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
尽管丁香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但它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作用机理单一,田间应用上长期重复使用病菌会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且使用成本高。上述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等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专用农药,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多年使用抗性逐年加大,目前还没有这些农药和丁香菌酯混配的技术报道。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丁香菌酯和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杀菌剂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保护的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A)第一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
B)第二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或春雷霉素;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0~10:1,优选的重量比为1:20~5:1,更优选的重量比为1:10~1:1,最优选的重量比为1:8~1:2。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90%,优选为5%~50%,活性成分累积量的大小也与农药组合和剂型相关,如丁香菌酯和春雷霉素组合的活性成分累积量一般不超过50%。
本发明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的农用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如扩散剂NNO)、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发明人以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分别为稻瘟病菌( Pyriculariagrise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试验药剂丁香菌酯原药采用吉林八达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原药分别采用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旗化工有限公司、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差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861950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779091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935659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330868DEST_PATH_IMAGE004
Figure 20606DEST_PATH_IMAGE005
Figure 843069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484004DEST_PATH_IMAGE007
Figure 682904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227149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220513DEST_PATH_IMAGE01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或春雷霉素以重量比为1:30~10:1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下面结合制剂实施例和生物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20%丁香菌酯、20%噻呋酰胺、4%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木质素磺酸钠、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0%丁香菌酯·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2
称取15%丁香菌酯、75%三环唑、3% 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K-12、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9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三环唑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9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3
称取12%丁香菌酯、48%三环唑、3%木质素磺酸钙、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白碳黑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三环唑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4
称取2%丁香菌酯、60%稻瘟灵、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 2700、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2%丁香菌酯·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稻瘟灵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2%,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5
称取8%丁香菌酯、56%稻瘟灵、3% TERSPERSE 2700、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4%丁香菌酯·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稻瘟灵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4%,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6
称取15%丁香菌酯、30%稻瘟酰胺、4%木质素磺酸钙、3%扩散剂NNO、1%拉开粉BX、1%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5%丁香菌酯·稻瘟酰胺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5%,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7
称取20%丁香菌酯、2%春雷霉素、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22%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22%,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8
称取25%丁香菌酯、5%春雷霉素、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 2700、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30%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9
称取22%丁香菌酯、11%噻呋酰胺、1% 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斯盘-60#、4%吐温-60#、1% 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3%黄原胶、5%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3%丁香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3%,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24%丁香菌酯、8%噻呋酰胺、1%TERSPERSE 2020、3%农乳1601#、2%农乳2201#、1%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2%丁香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2%,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7%丁香菌酯、35%三环唑、4%TERSPERSE 4894、1.5%TERSPERSE 2500、1%TERSPERSE 2020、0.2%硅酸镁铝、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2%丁香菌酯·三环唑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三环唑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2%,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4%丁香菌酯、40%稻瘟灵、1%TERSPERSE 2020、2%斯盘-60#、3%吐温-60#、3%农乳1601#、1%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4%丁香菌酯·稻瘟灵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稻瘟灵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4%,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3
称取9%丁香菌酯、27%稻瘟酰胺、1%TERSPERSE 2020、3%农乳1601#、3%农乳2201#、1%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6%丁香菌酯·稻瘟酰胺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6%,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4
称取6%丁香菌酯、36%稻瘟酰胺、3% 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农乳700#、1.5%TERSPERSE 2500、1%TERSPERSE 2020、0.2%硅酸镁铝、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2%丁香菌酯·稻瘟酰胺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稻瘟酰胺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2%,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5
称取2%丁香菌酯、3%春雷霉素、4%TERSPERSE 4894、2%TERSPERSE 2500、1%TERSPERSE 2020、0.2%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5%丁香菌酯·春雷霉素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0: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5%,形成新的实施例。
生物实施例1: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试验
2010年在江苏省宿迁市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40%丁香菌酯·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2(9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12(44%丁香菌酯·稻瘟灵悬浮剂)、制剂实施例13(36%丁香菌酯·稻瘟酰胺悬浮剂)、制剂实施例8(30%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试验,验证该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为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试验设在宿迁市泗阳县,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11。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30㎡,共8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亩施药液60kg,均匀喷洒水稻全株。共施药2次,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施药1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
第2次施药后14天调查,调查方法为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50穗,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
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Figure 351673DEST_PATH_IMAGE011
根据病指计算防效。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水稻的影响。
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
防治效果(%)=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通过对各小区防效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见表11),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40%丁香菌酯·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15g/667㎡、12g/667㎡、9g/667㎡;9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8g/667㎡、15g/667㎡、12g/667㎡;44%丁香菌酯·稻瘟灵悬浮剂70g/667㎡、60g/667㎡、50g/667㎡;36%丁香菌酯·稻瘟酰胺悬浮剂30g/667㎡、25g/667㎡、20g/667㎡;30%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8g/667㎡、15g/667㎡、12g/667㎡;这5种药剂三个不同剂量之间差异显著,均与丁香菌酯悬浮剂25g/667㎡、20%噻呋酰胺悬浮剂25g/667㎡、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g/667㎡、40%稻瘟灵乳油100g/667㎡、40%稻瘟酰胺悬浮剂50g/667㎡、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g/667㎡差异极显著;丁香菌酯悬浮剂25g/667㎡、20%噻呋酰胺悬浮剂25g/667㎡、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g/667㎡、40%稻瘟灵乳油100g/667㎡、40%稻瘟酰胺悬浮剂50g/667㎡、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g/667㎡之间差异不显著。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丁香菌酯·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15g/667㎡、12g/667㎡、9g/667㎡,9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8g/667㎡、15g/667㎡、12g/667㎡,44%丁香菌酯·稻瘟灵悬浮剂70g/667㎡、60g/667㎡、50g/667㎡,36%丁香菌酯·稻瘟酰胺悬浮剂30g/667㎡、25g/667㎡、20g/667㎡,30%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8g/667㎡、15g/667㎡、12g/667㎡对水稻稻瘟病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丁香菌酯悬浮剂25g/667㎡、20%噻呋酰胺悬浮剂25g/667㎡、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g/667㎡、40%稻瘟灵乳油100g/667㎡、40%稻瘟酰胺悬浮剂50g/667㎡、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g/667㎡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对水稻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 各试验处理对水稻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2: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
2010年在江苏省如东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9(33%丁香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制剂实施例3(6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12(44%丁香菌酯·稻瘟灵悬浮剂)、制剂实施例6(45%丁香菌酯·稻瘟酰胺可湿性粉剂)、制剂实施例7(22%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20-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作物为水稻,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试验设在如东县马塘镇湖南村一农户责任田。水稻品种为“南粳44”,旱育稀植。试验前未用过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剂,水稻长势平衡,田间肥水管理一致。共施药2次,第1次在孕穗期(8月20日),间隔14天再喷第2次药,用水量为60kg/667㎡,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施。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12。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5㎡,共8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Figure 88685DEST_PATH_IMAGE012
调查与统计方法,在第2次施药后14天进行药效调查。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相连5丛,共25丛,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根据水稻叶鞘和叶片危害程度分级,以株为单位。试验期间不定期观察各处理区水稻叶片生长、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情况。
0 级:全株无病;
1 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 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 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 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 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根据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 ) =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丁香菌酯·噻呋酰胺悬浮剂、60%丁香菌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4%丁香菌酯·稻瘟灵悬浮剂、45%丁香菌酯·稻瘟酰胺可湿性粉剂、22%丁香菌酯·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量分别为18g/667㎡、15g/667㎡、12g/667㎡;25g/667㎡、20g/667㎡、15g/667㎡;70g/667㎡、60g/667㎡、50g/667㎡;25g/667㎡、20g/667㎡、15g/667㎡;23g/667㎡、20g/667㎡、17g/667㎡;对水稻纹枯病第二次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91.26%、88.57%、86.45%;87.27%、85.26%、83.81%;85.46%、83.76%、81.12%;87.58%、84.33%、82.41%;89.08%、86.34%、84.69%;明显优于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g/667㎡、20%噻呋酰胺悬浮剂25g/667㎡、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g/667㎡、40%稻瘟灵乳油100g/667㎡、40%稻瘟酰胺悬浮剂50g/667㎡、2%春雷霉素水剂150g/667㎡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表12)。
对水稻的安全性调查,据药后不定期观察,各用药区水稻叶片生长、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等生育指标与空白对照区没有明显差异,无药害症状。
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噻呋酰胺、三环唑、稻瘟灵、稻瘟酰胺、春雷霉素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水稻生长安全,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理想药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8)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和三环唑,丁香菌酯和三环唑的重量比是1:30~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三环唑的重量比是1:2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三环唑的重量比是1:10~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三环唑的重量比是1:8~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三环唑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9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三环唑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上的用途。
CN201110304831.4A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2318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831.4A CN102318621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831.4A CN102318621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12534.1A Division CN103004768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201310012535.6A Division CN103039449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201310012533.7A Division CN103039465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8621A CN102318621A (zh) 2012-01-18
CN102318621B true CN102318621B (zh) 2014-06-04

Family

ID=45446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4831.4A Active CN102318621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86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712B (zh) * 2011-08-31 2015-09-09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69B (zh) * 2011-08-31 2015-06-17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04816B (zh) * 2012-12-21 2015-01-28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10937A (zh) * 2013-02-06 2013-07-24 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其它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5145576A (zh) * 2015-10-26 2015-12-16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和肉桂醛的杀菌剂
CN107873715A (zh) * 2017-11-09 2018-04-06 惠州市无龄康态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诺沃霉素和丁香菌酯的复配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052A (zh) * 2003-11-11 2006-08-23 沈阳化工研究院 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1485307A (zh) * 2009-02-09 2009-07-22 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农用杀真菌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00761D0 (en) * 2008-01-16 2008-02-27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052A (zh) * 2003-11-11 2006-08-23 沈阳化工研究院 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1485307A (zh) * 2009-02-09 2009-07-22 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三唑类杀菌剂的农用杀真菌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香菌酯(SYP-3375)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李淼 等;《农药学学报》;20101215;第12卷(第4期);第453-457页 *
李淼 等.丁香菌酯(SYP-3375)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农药学学报》.2010,第12卷(第4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8621A (zh)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1502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和酰胺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1862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1548677B (zh) 乙嘧酚与三唑类杀菌组合物
CN102771480B (zh) 一种含壬菌铜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428930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39850B (zh) 一种含吡氟菌酯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90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298B (zh) 一种含环酰菌胺与抗生素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5638683A (zh) 一种含噻森铜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2349531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3271074A (zh) 一种含环氧虫啉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3944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039465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2835399B (zh)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05083B (zh) 一种含苯菌酮和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93215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1690487A (zh)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3004768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2771488B (zh) 一种含异噻唑啉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97019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硫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75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91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55924A (zh) 一种含有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9169679A (zh) 一种含有溴硝醇和丙硫菌唑的农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