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8875B -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8875B
CN102388875B CN201110304797.0A CN201110304797A CN102388875B CN 102388875 B CN102388875 B CN 102388875B CN 201110304797 A CN201110304797 A CN 201110304797A CN 102388875 B CN102388875 B CN 102388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p
tpn
composition
bactericidal
chlorothalon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47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8875A (zh
Inventor
何爱华
李明甫
冯建雄
张崇斌
时晓磊
张�杰
黄发伟
韦挺
侯江利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寇鹏斌
乌小瑜
陆海瑞
刘卫博
达普妮
梁百亮
郑敬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0479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88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88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8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重量比为1:30~1:1。本发明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剂型。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对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疫病及果树炭疽病、霜(疫)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杀菌剂品种,是杀菌剂领域中一大里程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它通过锁住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传递而阻止细胞的ATP合成,从而抑制其线粒体呼吸而发挥抑菌作用。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而且能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尽管该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但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使用成本高,所以限制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因此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与另一种作用机理的杀菌剂组合复配,提高药效,减缓抗性的产生,减少使用量,扩大该药剂的施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丁香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化合物,英文通用名:coumoxystrobin,化学名称:(E)-2-(2-((3-丁基-4-甲基-香豆素-7-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对由鞭毛菌、结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如油菜菌核病、苹果树腐烂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白粉病、水稻稻瘟病、香蕉叶斑病、苹果斑点落叶病等有很好的防效。
百菌清,英文通用名:chlorothalonil,其他名称:克菌灵、达克宁,化学名称:四氯间苯二腈(2,4,5,6-四氯-1,3-苯二甲腈)。百菌清是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它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中的半胱氨酸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丧失生命力。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真菌侵染,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有较长的药效期。主要用于果树、蔬菜上锈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
尽管丁香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农用杀菌剂,但它作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作用机理单一,田间应用上长期重复使用病菌会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且使用成本高。百菌清已使用多年,病原菌对其产生了很大的抗性,单独施用用药量越来越大。目前还没有丁香菌酯和百菌清混配的技术报道。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丁香菌酯和百菌清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保护的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性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疫病及果树炭疽病、霜(疫)霉病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A)第一活性成分丁香菌酯;
B)第二活性成分百菌清;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30~1:1,优选的重量比为1:20~1:2,更优选的重量比为1:15~1:5。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10%~50%,活性成分累积量的大小也与剂型密切相关,如悬浮剂的活性成分累积量一般不超过50%。
本发明含有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农用杀菌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TERSPERSE 27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K-12)、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疫病及果树炭疽病、霜(疫)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白菜炭疽病、番茄早疫病,发明人以丁香菌酯与百菌清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分别为引起大白菜炭疽病发生的希金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Sacc.)、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试验药剂丁香菌酯原药采用吉林八达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百菌清原药采用江苏百灵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2—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差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百菌清以重量比为1:30~1:1混用对白菜炭疽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蔬菜、果树霜霉病,发明人以丁香菌酯与百菌清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测试对象。试验药剂丁香菌酯原药采用吉林八达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百菌清原药采用江苏百灵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原药。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技术部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3—2006》。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试验靶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黄瓜霜霉病菌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 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健康叶片背面,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通过防治效果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百菌清以重量比为1:30~1:1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下面结合制剂实施例和生物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15%丁香菌酯、75%百菌清、3% 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9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9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2
称取2%丁香菌酯、60%百菌清、4%木质素磺酸钙、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1%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2%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2%,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3
称取5%丁香菌酯、55%百菌清、4%木质素磺酸钙、4%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白碳黑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6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4
称取20%丁香菌酯、60%百菌清、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8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8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5
称取12%丁香菌酯、36%百菌清、5% 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 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 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0.2%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8%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8%,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6
称取4%丁香菌酯、32%百菌清、1%TERSPERSE 2020、3%斯盘-60#、4%吐温-60#、1%TERSPERSE 2500、0.5%白炭黑、0.3%黄原胶、5%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6%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36%,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7
称取4%丁香菌酯、6%百菌清、1%TERSPERSE 2020、3%农乳1601#、3%农乳2201#、1%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0%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1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8
称取20%丁香菌酯、20%百菌清、4%TERSPERSE 4894、3%农乳700#、1.5%TERSPERSE 2500、1%TERSPERSE 2020、0.2%硅酸镁铝、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0%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4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9
称取10%丁香菌酯、70%百菌清、3% TERSPERSE 2700、1%TERSPERSE 2020、2%K-12、3%硫酸铵、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80%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8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20%丁香菌酯、50%百菌清、3% TERSPERSE 2700、2%扩散剂NNO、3%拉开粉BX、2%K-12、3%硅藻土、5%葡萄糖、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70%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7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5%丁香菌酯、75%百菌清、3% TERSPERSE 2700、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1%K-12、1%羧甲基纤维素、3%尿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80%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80%,形成新的实施例。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4%丁香菌酯、80%百菌清、3% TERSPERSE 2700、1%K-12、2%硫铵、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84%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
本实施例中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例可以在1:30~1:1之间变化,两者总的重量成分仍为84%,形成新的实施例。
生物实施例1:防治芒果炭疽病田间试验
2010年在海南省昌江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4(8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防治芒果炭疽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芒果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98-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芒果炭疽病药效试验》。试验作物为芒果,防治对象为芒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试验设在昌江县十月田镇芒果园,品种为吕宋芒,树龄12年,长势一般。试验地为缓坡地,土壤为红壤土,肥力一般,试验地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试验药剂及剂量为:8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0倍、2500倍、3000倍,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5棵树,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用农HD-400型喷雾器均匀喷雾。在芒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各施药1次,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
在第二次施药后10 天进行病情指数调查, 每个小区随机调查3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取样,每点调查果实10个,记录调查总果数、各级病果数,计算病情指数。
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
1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少于5个; 
3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6个~15个; 
5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16个~25个; 
7级:每只幼果上针状褐色斑点25个以上,斑点相连; 
9级:整个果面见病斑,有红色点状物出现。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果率(%)=(调查总果数/病果数)×100
病情指数= [∑(各级病果数×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果数×9)] ×100
防治效果(% ) =[(对照病情指数- 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安全性调查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芒果的影响。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芒果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稀释2000倍、2500倍、3000倍喷雾,在第二次施药后10 天病果率比对照明显降低,防效分别为86.15%、82.04%、76.32%,明显优于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的防效。
通过对第二次药后10天各小区防效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见表4),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80%丁香菌酯·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0倍、2500倍、3000倍之间差异显著,都与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0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差异极显著,20%丁香菌酯悬浮剂1500倍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之间差异极显著。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未对芒果的花、果、叶产生药害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百菌清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芒果生长安全,是防治芒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2: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
2011年在海南省澄迈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5(48%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黄瓜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26-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作物为黄瓜,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试验在澄迈县白莲镇露地黄瓜上进行, 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偏酸,肥力较好。2011年4月20日试验开始时植株高约1.5米左右,正值结瓜期,试验期间未施用其它杀菌剂。试验药剂及剂量为:48%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35g/667㎡、30g/667㎡、25g/667㎡,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g/667㎡,40%百菌清悬浮剂180g/667㎡。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25㎡,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常规喷雾法,亩施药液50kg,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在黄瓜结瓜初期开始用药,间隔7天第二次用药,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在第2次施药后的第7天和第14天各调查1次,共调查2次。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 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总叶数、病叶数、病叶率,按照黄瓜霜霉病9级分级标准,记载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黄瓜的影响。
黄瓜霜霉病分级标准: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根据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叶片数×9)]×100
防治效果(% ) =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丁香菌酯·百菌清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35g/667㎡、30g/667㎡、25g/667㎡用量,对黄瓜霜霉病第二次药后7天的防效为83.54%、79.77%、75.65%,第14天的防效为88.17%、84.84%、81.32%,明显优于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g/667㎡、40%百菌清悬浮剂180g/667㎡的防效。
对黄瓜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 各供试药剂对叶片、花、幼瓜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百菌清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黄瓜生长安全,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3: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试验
2011年在广西防城港市进行了制剂实施例9(80%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防治番茄早疫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番茄的安全性。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31-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番茄早疫病》。试验作物为番茄,防治对象为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在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冲敏村进行,试验品种为西安金鹏种苗公司生产的早丰番茄, 1月20 日播种, 种植规格为100cm×60cm。试验土壤为沙壤土, 肥力中等, 各试验小区栽培管理条件一致, 长势均匀。试验药剂及剂量为:80%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50g/667㎡、40g/667㎡、30g/667㎡,20%丁香菌酯悬浮剂30g/667㎡,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g/667㎡。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25㎡,共24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用山东卫士牌WS-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亩施药液50 kg。试验在番茄旱疫病初发期(即3月18日)开始用药,以后每隔10天再施药1次,共施药3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在第3次施药后的第14天进行防治效果调查。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每株分上、中、下3层分别调查10张叶片,记录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 同时调查该10株番茄全部果实,记录总果数和各级病果数。此外,目测各药剂处理对番茄的生长影响情况。
番茄早疫病分级标准: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1%-10%;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10.1%-20%;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20.1%-50%;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果)面积的50.1%以上。
根据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果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叶果数×9)]×100
防治效果(% ) =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0%丁香菌酯·百菌清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早疫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按50g/667㎡、40g/667㎡、30g/667㎡用量,在第三次药后14天对番茄早疫病叶片的防效为87.48%、85.57%、79.54%,对番茄早疫病果实的防效为89.26%、86.33%、81.32%,明显优于20%丁香菌酯悬浮剂30g/667㎡、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g/667㎡的防效。
对番茄的安全性调查,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观察, 各供试药剂对叶片、花、果实无药害现象发生。
试验结果表明丁香菌酯与百菌清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番茄生长安全,是防治番茄早疫病的理想药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减缓抗性的产生,制剂残留量少,对作物无污染,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7)

1.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活性成分为丁香菌酯和百菌清,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重量比是1:3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重量比是1:20~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重量比是1:15~1: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之一所述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7.权利要求1所述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疫病及果树炭疽病、霜疫霉病上的用途。
CN201110304797.0A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2388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797.0A CN102388875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4797.0A CN102388875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875A CN102388875A (zh) 2012-03-28
CN102388875B true CN102388875B (zh) 2014-12-03

Family

ID=4585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4797.0A Active CN102388875B (zh) 2011-10-11 2011-10-11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8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5045A (zh) * 2012-09-21 2013-01-23 吉林省八达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百菌清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5019A (zh) * 2005-08-17 2007-02-21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杀菌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5019A (zh) * 2005-08-17 2007-02-21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杀菌剂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i-YingGuan等.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Pest Manag Sci》.2011 *
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Ai-Ying Guan 等;《Pest Manag Sci》;20110209(第67期);第647-655页 *
丁香菌酯(SYP-3375)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李淼 等;《农药学学报》;20101215;第12卷(第4期);全文 *
李淼 等.丁香菌酯(SYP-3375)的设计、合成及杀菌活性.《农药学学报》.2010,第12卷(第4期),全文. *
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骆焱平 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0815;第1卷(第1期);第22页 表1 *
骆焱平 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第1卷(第1期),第22页 表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875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88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18621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2640761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26098A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83215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90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35399B (zh)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49531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75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93215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90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83225B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保护性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87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96984B (zh) 一种含草酸二丙酮胺铜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4397019B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硫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39449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3039465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5284888A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04768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4351243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91A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0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32A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