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6098A -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6098A
CN102626098A CN2012100840734A CN201210084073A CN102626098A CN 102626098 A CN102626098 A CN 102626098A CN 2012100840734 A CN2012100840734 A CN 2012100840734A CN 201210084073 A CN201210084073 A CN 201210084073A CN 102626098 A CN102626098 A CN 1026260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yraclostrobin
phosethyl
active component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bactericid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40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6098B (zh
Inventor
何爱华
李明甫
冯建雄
郑敬敏
张崇斌
时晓磊
张�杰
黄发伟
韦挺
侯江利
孙瑞
赵海军
梅红玉
寇鹏斌
乌小瑜
陆海瑞
刘卫博
达普妮
梁百亮
周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unger Road Bi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407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6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6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第二活性成分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15~10:1。本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本发明组分合理,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农作物霜霉病、疫病、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吡唑醚菌酯作为第一活性成分,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作为第二活性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又名唑菌胺酯,英文通用名:Pyraclostrobin,化学名称: 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吡唑醚菌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 be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能防除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杀菌谱广,对多种作物,包括麦类、葡萄 、果树、蔬菜的多种病害有效,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小麦白粉病、锈病;大麦叶锈病;香蕉黑叶条斑病;番茄早、晚疫病等。尽管该杀菌剂作用机理独特,与其它杀菌剂一样,吡唑醚菌酯也难逃抗性的厄运,且使用成本高。 
卵菌纲属于真菌类,为鞭毛菌亚门的一纲,卵菌纲主要有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等,常造成作物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等。防治这类病害常用的药剂有烯酰吗啉、氰霜唑、三乙膦酸铝农药及其混剂。
氰霜唑,英文通用名cyazofamid,化学名称:4-氯-2-氰基-N,N-二甲基-5-对甲苯基咪唑-1-磺酰胺。氰霜唑为磺胺咪唑类杀菌剂。超级保护性杀菌剂,也具有一定的内吸和治疗活性。对卵菌纲真菌如霜霉菌、假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以及根肿菌纲的芸苔根肿菌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防治对象霜霉病、疫病如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三乙膦酸铝,又名疫霉灵,乙膦铝,霉疫净,克霉灵,霉菌灵,英文通用名phosethyl-Al,化学名称:三-(乙基膦酸)铝。三乙膦酸铝为内吸性杀菌剂,对卵菌所致病害具特效,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上述氰霜唑、三乙膦酸铝为防治卵菌纲专用农药,病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速度也很快,单独施用用药量越来越大,多年使用抗性逐年加大,且防治对象单一,对卵菌纲以外病害防效差,经文献检索目前还没有这两种农药和吡唑醚菌酯混配的报道。发明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作用机理不同的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治疗、保护的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谱,当卵菌纲病害和其他真菌病害混合发生时,一次施药可以兼治,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防治成本,对作物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含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霜霉病、疫病、叶斑病上的应用。
为了克服现有单一制剂的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A)第一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
B)第二活性成分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5~10:1,优选为1:10~5:1,最优选为1:5~1:1。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90%,优选为10%~70%。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崩解剂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中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如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中的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扩散剂NNO)、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温-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农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如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磷酸三苯酯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本发明对防治农作物霜霉病、疫病、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蔬菜、果树霜霉病,发明人以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采用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为测试对象。首先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3—2006》。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组合,各单剂和混配药剂浓度分别为0.625 mg/L、1.25 mg/L、2.5 mg/L、5 mg/L、10 mg/L,吡唑醚菌酯与三乙膦酸铝组合,吡唑醚菌酯单剂和混配药剂的浓度分别为0.625 mg/L、1.25 mg/L、2.5 mg/L、5 mg/L、10 mg/L,三乙膦酸铝浓度为2 mg/L、4 mg/L、8 mg/L、16 mg/L、32 mg/L。试验靶标菌为采自田间自上向下4叶~6叶位的黄瓜霜霉病菌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的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控制在每毫升1×105 个~1×107个孢子囊),4℃下存放备用;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健康叶片背面,待药液自然风干后,将各处理叶片叶背向上,按处理标记后排放在保湿盒中。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用准备好的新鲜孢子囊悬浮液点滴10μL接种于叶片背面。每叶片接种4滴,每处理不少于5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盖上皿盖,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有光照的保湿箱,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视处理及空白对照发病情况测量并记录病斑直径,单位为毫米(mm),计算防治效果。通过防治效果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Figure 2012100840734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式中:
ATI--——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  标准杀菌剂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M——  混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TIA×PA+ TIB×PB,式中: 
T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  A药剂毒力指数;
P——  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TIB——  B药剂毒力指数;
P—— 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Figure 26440DEST_PATH_IMAGE002
,式中:
CTC—— 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2012100840734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以重量比为1:15~10:1混用对黄瓜霜霉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疫病,发明以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为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156.2—2006》。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组合,各单剂和混配药剂浓度分别为0.625 mg/L、1.25 mg/L、2.5 mg/L、5 mg/L、10 mg/L,吡唑醚菌酯与三乙膦酸铝组合,吡唑醚菌酯单剂及混配药剂的浓度分别为0.625 mg/L、1.25 mg/L、2.5 mg/L、5 mg/L、10 mg/L,三乙膦酸铝浓度为2 mg/L、4 mg/L、8 mg/L、16 mg/L、32 mg/L。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同霜霉病毒力测定,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2012100840734100002DEST_PATH_IMAGE00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以重量比为1:15~10:1混用对番茄早疫病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作物叶斑病,发明人以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进行了相互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
试验对象为香蕉叶斑病(Sigatokadiseaseofbanana)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尾孢菌叶斑病(Cercosproa musae)。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在预备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药剂组合和配比不同,浓度梯度设置亦有所不同,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吡唑醚菌酯单剂及和氰霜唑、三乙膦酸铝混配药剂浓度分别为1 mg/L、2 mg/L、4 mg/L、8 mg/L、16 mg/L,氰霜唑和三乙膦酸铝浓度分别为:2 mg/L、4 mg/L、8 mg/L、16 mg/L、32 mg/L)。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2011年在广东高州市南塘镇发病蕉园选择初始发病的中部蕉叶,用油墨笔标记新形成的病斑( 约5.0 mm ×1.0 mm) 进行试验, 每个重复标记50个病斑,将各处理药剂均匀喷施在标记蕉叶的正反面。喷药前和喷药后10 天分别调查并记录病斑长度,计算病斑长度增加值和抑菌效果,对不同处理的抑菌效果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E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同霜霉病毒力测定,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Figure 492428DEST_PATH_IMAGE008
Figure 431434DEST_PATH_IMAGE009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以重量比为1:15~10:1混用对香蕉叶斑病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制剂实施例1
称取12%吡唑醚菌酯、36%氰霜唑、4% Morwet D-425(烷基萘磺酸缩聚物钠盐,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出品)、3%扩散剂NNO(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拉开粉BX(二丁基萘磺酸钠)、2%K-12(十二烷基硫酸钠)、3%玉米淀粉、5%蔗糖、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8%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2
称取20%吡唑醚菌酯、20%氰霜唑、4% 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3%玉米淀粉、5%硫铵、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4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3
称取15%吡唑醚菌酯、75%三乙膦酸铝、1% TERSPERSE 2700、1%扩散剂NNO、1%拉开粉BX、1%K-12、1%羧甲基纤维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90%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4
称取7%吡唑醚菌酯、56%三乙膦酸铝、3% TERSPERSE 2700、3%扩散剂NNO、2%拉开粉BX、2%K-12、1%羧甲基纤维素、5%尿素、硅藻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常规制取水分散粒剂的方法即混合、超微气流粉碎、混合、造粒步骤制取63%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5
称取40%吡唑醚菌酯、4%氰霜唑、5%木质素磺酸钙、2%拉开粉BX、2%K-12、5%白碳黑、高岭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4%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6
称取27%吡唑醚菌酯、9%氰霜唑、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 2700、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36%吡唑醚菌酯·氰霜唑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7
称取5%吡唑醚菌酯、75%三乙膦酸铝、3%木质素磺酸钙、3%扩散剂NNO、1%拉开粉BX、1%K-12、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80%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8
称取13%吡唑醚菌酯、52%三乙膦酸铝、4%木质素磺酸钙、3% TERSPERSE 2700、2%拉开粉BX、2%K-12、3%白碳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5%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9
称取20%吡唑醚菌酯、10%氰霜唑、4%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5%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TERSPERSE 202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硅酸镁铝、0.2%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2%磷酸三苯酯、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0
称取4%吡唑醚菌酯、6%氰霜唑、5%TERSPERSE 4894、2%TERSPERSE 2500、3%TERSPERSE 2020、0.2%黄原胶、5%丙二醇、0.5%苯甲酸、1%环氧氯丙烷、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1
称取13%吡唑醚菌酯、26%三乙膦酸铝、2%TERSPERSE 2020、2%斯盘-60#、2%吐温-60#、1%TERSPERSE 2500、0.5%白炭黑、0.3%黄原胶、5%乙二醇、0.5%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9%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2
称取6%吡唑醚菌酯、36%三乙膦酸铝、1%TERSPERSE 2020、3%农乳1601#、2%农乳2201#、1%TERSPERSE 2500、0.3%黄原胶、5%乙二醇、0.5%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1%环氧氯丙烷、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2%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悬浮剂。
生物实施例1: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试验
霜霉病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花序和幼果。2011年在山东烟台进行了制剂实施例9(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制剂实施例8(65%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对葡萄的安全性以及对葡萄其他病害的兼治效果。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122-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试验作物为葡萄,防治对象为葡萄霜霉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试验品种为巨峰,树龄10年,长势良好。试验地为平地,肥力较好,试验地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试验药剂及剂量为: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3000倍、3500倍、4000倍,65%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2000倍,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10%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10棵树,共4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用喷雾器均匀喷雾。在叶片始见发病时第一次施药,隔10天再施药1次,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
第二次药后7天,每小区随机调查10 个当年抽生新蔓,自上而下调查全部叶片,按下列分级方法记录各级病叶数及总叶数。
叶片分级方法: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叶数×9)] ×100
防治效果(% ) =[(对照病情指数- 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安全性调查和对其他生物的影响: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葡萄生长和对其他病害的影响。
Figure 253897DEST_PATH_IMAGE01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65%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对葡萄霜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分别稀释3000倍、3500倍、4000倍和1000倍、1500倍、2000倍喷雾,在第二次施药后7天调查,病叶率比对照明显降低,防效分别为91.28%、86.89%、81.19%和87.32%、81.85%、81.10%,明显优于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10%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的防效。
通过对各小区防效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见表4),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水平上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3000倍、3500倍、4000倍之间差异显著,65%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000倍和1500倍、2000倍之间差异显著,1500倍、2000倍之间差异不显著。这两种药剂的三个不同浓度都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10%氰霜唑悬浮剂1500倍,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300倍之间差异极显著。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未对葡萄叶、嫩梢产生药害现象。
试验观察发现,3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悬浮剂、65%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对葡萄炭疽病也有很好的防效,而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效一般,10%氰霜唑悬浮剂、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防效很差。
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三乙膦酸铝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对炭疽病也有很好的兼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葡萄生长安全,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理想药剂。
生物实施例2:防治花生叶斑病田间试验
近年来花生叶斑病一直呈加重发生趋势,发明人于2011年在河南驻马店进行了制剂实施例2(4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水分散粒剂)、制剂实施例11(39%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悬浮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田间试验。试验方法参照《GB/T 17980.85-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试验作物为花生,品种为花22,防治对象为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试验地为平地,肥力较好,试验地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试验药剂及剂量为:4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水分散粒剂12g/667㎡、10g/667㎡、8g/667㎡,39%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悬浮剂50g/667㎡、40g/667㎡、30g/667㎡,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g/667㎡,10%氰霜唑悬浮剂30g/667㎡,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80g/667㎡。另设空白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20㎡,共40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用喷雾器均匀喷雾,每667㎡用药液量50kg。在8月中旬花生叶片始见发病时第一次施药,隔14天再施药1次,共施药2次。
调查与统计方法:
分别在第一次、第二次药后14天,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 每点调查4株, 每株调查主茎全部叶片, 记录调查总叶数, 病叶数。按下列分级方法记录各级病叶数及总叶数。
叶片分级方法:
0 级:无病斑;
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
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 调查总叶数×9)] ×100
防治效果(% ) =[(对照病情指数- 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安全性调查:每次喷药后第1天及药后若干天, 观察药剂各处理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Figure 2012100840734100002DEST_PATH_IMAGE01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吡唑醚菌酯·氰霜唑水分散粒剂12g/667㎡、10g/667㎡、8g/667㎡,39%吡唑醚菌酯·三乙膦酸铝悬浮剂50g/667㎡、40g/667㎡、30g/667㎡,对花生叶斑病第一次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是80.30%、76.32%、70.55%,79.42%、74.29%、72.05%,对花生叶斑病第二次药后14天的防效分别为89.24%、74.32%、79.58%,88.98%、87.47%、78.51%。明显优于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g/667㎡,10%氰霜唑悬浮剂30g/667㎡,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80g/667㎡对花生叶斑病第一次药后14天和第二次药后14天的防效(见表5),表现出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未对花生产生药害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氰霜唑、三乙膦酸铝混配后,明显提高了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药量及用药成本,对花生生长安全,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理想药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组合物是采用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方案,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除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外,而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Claims (7)

1.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A)第一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
B)第二活性成分氰霜唑或三乙膦酸铝;
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15~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10~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5~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5%~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霜霉病、疫病、叶斑病上的应用。
CN2012100840734A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2626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40734A CN102626098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40734A CN102626098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3196.4A Division CN103300053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098A true CN102626098A (zh) 2012-08-08
CN102626098B CN102626098B (zh) 2013-11-27

Family

ID=4658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40734A Active CN102626098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609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5179A (zh) * 2012-06-29 2012-10-10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霜唑和唑菌胺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2870795A (zh) * 2012-10-25 2013-01-16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3563948A (zh) * 2013-11-19 2014-02-12 西安北农华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15854A (zh) * 2013-04-24 2014-10-2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氯啶菌酯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8477236A (zh) * 2018-02-06 2018-09-04 浦江县美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
CN112753706A (zh) * 2020-12-31 2021-05-07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2210A (zh) * 2021-04-06 2022-06-21 山东统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甲氧基氨基甲酸酯和氰霜唑的悬浮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8795A (zh) * 2008-03-12 2008-08-27 王英姿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福美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248793A (zh) * 2008-03-12 2008-08-27 王英姿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1036111A2 (en) * 2009-09-25 2011-03-31 Basf Se Method for reducing pistillate flower abortion in pla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8795A (zh) * 2008-03-12 2008-08-27 王英姿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福美双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248793A (zh) * 2008-03-12 2008-08-27 王英姿 含有吡唑醚菌酯和多抗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1036111A2 (en) * 2009-09-25 2011-03-31 Basf Se Method for reducing pistillate flower abortion in plant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福远 等: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控制作用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
张福远 等: "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百泰)水分散粒剂对卵菌纲真菌引起的蔬菜病害控制作用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 vol. 28, no. 7, 15 July 2007 (2007-07-15), pages 29 - 31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5179A (zh) * 2012-06-29 2012-10-10 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霜唑和唑菌胺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
CN102870795A (zh) * 2012-10-25 2013-01-16 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4115854A (zh) * 2013-04-24 2014-10-29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氯啶菌酯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4115854B (zh) * 2013-04-24 2018-03-30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氯啶菌酯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3563948A (zh) * 2013-11-19 2014-02-12 西安北农华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563948B (zh) * 2013-11-19 2015-07-22 西安北农华农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氰霜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8477236A (zh) * 2018-02-06 2018-09-04 浦江县美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霜霉病的拌种剂制备方法
CN112753706A (zh) * 2020-12-31 2021-05-07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吡唑醚菌酯和氰霜唑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42210A (zh) * 2021-04-06 2022-06-21 山东统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甲氧基氨基甲酸酯和氰霜唑的悬浮剂及其应用
CN114642210B (zh) * 2021-04-06 2024-05-28 山东统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甲氧基氨基甲酸酯和氰霜唑的悬浮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098B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6098B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3916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40761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83215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04862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1925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90A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嘧菌环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835399B (zh) 一种含苯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91B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49531A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00053B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30490A (zh) 一种含有草酸二丙酮胺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04823976A (zh) 一种含有溴菌腈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3444732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30687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代森联的杀菌组合物
CN107853309A (zh) 一种包含灭菌丹和烯酰吗啉的农药组合物
CN103444717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46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69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44718B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47659B (zh) 一种含有霜霉威盐酸盐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2919250A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388875A (zh) 一种含丁香菌酯和百菌清的杀菌组合物
CN104957157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663689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与苯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Assignee: Chengdu Kelilong Biochemical Co.,Ltd.

Assignor: Shanggezhilu Biosciences Co., Ltd., Shaanxi

Contract record no.: 201661000004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yraclostrobi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0909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yraclostrobi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Pledgee: Xi'an innovation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Shanggezhilu Biosciences Co., Ltd., Shaanxi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9000025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Assignee: SHAANXI MEIBA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Ltd.

Assignor: SHAANXI SUNGER ROAD BIO-SCIENC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8000389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yrazolyl fungicid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524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Assignee: Shaanxi yitianfeng crop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SHAANXI SUNGER ROAD BIO-SCIENC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8000393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yrazolyl fungicid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525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112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Pledgee: Xi'an innovation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SHAANXI SUNGER ROAD BIO-SCIENC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99000025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