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4816B -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4816B
CN103004816B CN201210563891.2A CN201210563891A CN103004816B CN 103004816 B CN103004816 B CN 103004816B CN 201210563891 A CN201210563891 A CN 201210563891A CN 103004816 B CN103004816 B CN 103004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fluzamide
agent
orysastrobin
ssf
z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38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4816A (zh
Inventor
司贤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hai United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xia Yi)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hai United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xia Yi)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hai United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xia Yi)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hai United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xia Yi)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638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48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4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4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4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1~80)∶(1~80);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选自啶氧菌酯、苯氧菌胺、或肟醚菌胺中的一种。本发明在有效活性成分中加入农业上允许的助剂可以配制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悬浮种衣剂,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禾谷类锈病、腥黑穗病,果树、蔬菜白粉病、霜霉病、早疫病,棉花立枯病等。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用药量小,且效果卓越,对作物安全。

Description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虫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呋酰胺,也称噻氟酰胺,英文通用名Trifluzamide。噻呋酰胺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噻呋酰胺克服了当前市场上用于防治黑粉病的许多药剂对作物不安全的缺点,在种子处理防治系统性病害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般叶面处理可有效防治丝核菌、锈菌和白绢病菌引起的病害。
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C18H16F3NO4,化学名称:(E)-3-甲氧基-2-{2-[6-(三氟甲基)-2-吡啶氧甲基]苯基}丙烯酸甲酯。啶氧菌酯具有良好的保护及治疗活性,且持效期长,对环境友好、安全。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中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strobilurin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枯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该化合物既具有木质内吸性又具有蒸发活性,因而施药后,有效成份能有效再分配及充分传递。禾谷类作物用啶氧菌酯处理后,产量高、质量好、颗粒大而饱满。这归功于啶氧菌酯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和对作物的安全性,使用啶氧菌酯后,谷物生长期无病害发生,绿叶始终保持完好。
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分子式C16H16N2O3,化学名称:(E)-2-甲氧亚氨基-N-甲基-2-(2-苯氧苯基)乙酰胺。苯氧菌胺是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开发的具有广谱杀菌活性的杀菌剂,兼具保护、治疗和内吸作用。除对稻瘟病有特效外,对白粉病、霜霉病等亦有良好的活性。适宜作物如水稻、小麦、果树和蔬菜等。作用机理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跑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防治对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肟醚菌胺(orysastrobin),分子式C18H25N5O5,其化学名称为(2E)-2-(甲氧亚氨基)-2-{2-[(3E,5E,6E)-S-(甲氧亚氨基)-4,6-二甲基-2,8-二氧杂-3,7-二氧杂壬-3,6-二烯-1-基]苯基}-N-甲基乙酞胺。肟醚菌胺系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5年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目前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含有上述成分的制剂多为单剂,与复配制剂相比,单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成本高,作物易产生抗性,持效期短的缺陷。
中国申请201010190031.X公开了一种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其第一活性成分为噻呋酰胺,第二活性成分选自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6∶1~1∶16。该杀菌剂组合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麦纹枯病、锈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虽然上述组合具有较为显著的增效作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缓抗性的产生,但与本发明的第二活性组分相比,还是存在抗菌谱不够广的缺点。
为了研制出作用位点多、不易产生抗性、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产品,本发明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噻呋酰胺和活性组分B复配的配方,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合使用,实验结论表明适宜的复配方式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禾谷类锈病、腥黑穗病,果树、蔬菜白粉病、霜霉病、早疫病,棉花立枯病等效果显著。且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关于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苯氧菌胺、或肟醚菌胺复配的杀菌组合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用位点多、不易产生抗性、持效期长,低毒、低残留,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以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中噻呋酰胺(以下可简称活性组分A)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以下可简称活性组分B)的重量百分比为(1~80):(1~80),所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选自啶氧菌酯、苯氧菌胺、或肟醚菌胺中的一种。
所述的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60):(5~60),优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8~40):(8~40)。即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苯氧菌胺和肟醚菌胺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8~40):(8~40)。
本发明所述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活性组分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即活性组分A和B)含量占总重量的1~90%,优选为5~80%,更优选为10~60%。
本发明所述的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添加农药制剂学上允许的助剂,如常规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溶剂或固体填充物等,进一步配制成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或悬浮种衣剂。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通常组合物中有效活性组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90%,优选为5~80%,更优选为10~60%。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的含量范围也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按重量计的1~60%活性物质,较佳为8~50%;固体制剂含按重量计的5~80%活性物质,较佳为10~60%。
对于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粘结剂和填料。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苯磺酸钠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或烷基芳基聚氧乙烯醚;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选自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硅藻土、玉米淀粉、PVA、PEG或羧甲基(乙基)纤维素类的一种或多种;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剂按重量份计,含有:噻呋酰胺1~8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80份、分散剂3~10份、润湿剂3~10份、崩解剂1~5份、粘结剂1~5份、填料补足至100份。
其中,优选含有噻呋酰胺5~6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5~60份、分散剂木质素磺酸盐3~10份、润湿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3~10份、崩解剂蔗糖1~3份、粘结剂明胶1~3份、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含有:噻呋酰胺30%,啶氧菌酯20%,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8%,蔗糖3%,明胶3%,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对于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硫酸铵、尿素、高岭土、白炭黑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按重量份计,含有:噻呋酰胺1~8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80份、分散剂3~10份、润湿剂3~10份、填料补足至100份。
其中,优选含有噻呋酰胺5~6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5~60份、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3~10份、润湿剂烷基萘磺酸盐3~10份、白炭黑和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含有:噻呋酰胺32%,啶氧菌酯28%,烷基萘磺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5%,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对于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除主要有效成分外,可选择性加入分散剂、湿润剂、溶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消泡剂。其中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盐或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硫酸盐;溶剂选自二甲苯、环己酮、乙酸乙酯或甲醇;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膨润土、白炭黑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选自有机硅、磷酸三丁酯或机械油;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补足至100%。
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含有:噻呋酰胺1~6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60份、分散剂1~10份、润湿剂1~10份、溶剂1~20份、增稠剂1~5份、消泡剂1~3份、防冻剂1~3份,水补足至100份。
其中,优选含有噻呋酰胺1~5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50份、分散剂聚羧酸盐1~10份、润湿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10份、溶剂二甲苯1~15份,增稠剂硅酸镁铝1~5份,消泡剂有机硅1~2份,防冻剂乙二醇1~2份,水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含有:噻呋酰胺20%,啶氧菌酯20%,聚羧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二甲苯5%,硅酸镁铝3%,有机硅消泡剂1%,乙二醇1%,水补至100%。
对于本发明所述的悬浮种衣剂,除有效成分外,可加入润湿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和防腐剂。其中润湿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醋酸酯、丙烯酸树脂、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物、黄原胶、明胶、阿拉伯胶、壳聚糖等;着色剂选自碱性玫瑰精、酸性大红、RED-131、FGR-131等;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或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选自有机硅、磷酸三丁酯或机械油;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聚乙烯醇、膨润土、白炭黑、糊精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防腐剂选自山梨酸、水杨酸钠、苯甲酸钠中的一种;水补足至100份。
本发明所述的悬浮种衣剂按重量份计,含有:噻呋酰胺1~6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60份、润湿分散剂1~10份、成膜剂1~10份、着色剂1~5份、防冻剂0.5~3份、消泡剂0.5~2份、增稠剂1~5份、防腐剂0.5~2份,水补足至100份。
其中,优选含有噻呋酰胺1~50份、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1~50份、润湿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10份、成膜剂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物1~10份、着色剂酸性大红1~5份、防冻剂乙二醇0.5~3份、消泡剂磷酸三丁酯0.5~2份,增稠剂硅酸镁铝1~5份,防腐剂0.5~2份,水补足至100份。更优选含有:噻呋酰胺5%,苯氧菌胺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物3%、着色剂酸性大红1%、防冻剂乙二醇1%、消泡剂磷酸三丁酯0.5%,增稠剂硅酸镁铝2%,防腐剂山梨酸0.5%,水补足至100%。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要求保护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禾谷类以及果树、蔬菜、棉花上病害的应用,具体在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纹枯病、锈病、腥黑穗病、立枯病或早疫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经加工配制成的制剂,兑水稀释后,可采用喷雾、喷粉、撒施或拌种的方式施于不同作物和场合防治作物真菌性病害,尤其防治小麦白粉病、黄瓜霜霉病、桃褐腐病效果卓越。本发明将两种有效成分结合在一起,通过两种不同的机理杀灭病菌,使得病菌抗性产生速度降低,且两种有效成分协同增效,极大地提高了杀菌剂的杀菌活性,延缓抗性的产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同时,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有效成分的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A-E五种不同杀菌剂的抗菌谱;
其中:
1、马铃薯早疫病    2、小麦叶锈病    3、水稻纹枯病
4、葡萄白粉病      5、黄瓜霜霉病    6、水稻稻瘟病
A为嘧菌酯、B为醚菌酯、C为啶氧菌酯、D为苯氧菌胺、E为肟醚菌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绝不仅仅限于下述实施例的范围。
实施例15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水分散性粒剂
噻呋酰胺30%,啶氧菌酯20%,烷基萘磺酸盐8%,十二烷基硫酸钠8%,蔗糖3%,明胶3%,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5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28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水分散性粒剂
噻呋酰胺1%,啶氧菌酯79%,木质素磺酸钠10%,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1%,尿素2%,PEG 3%,白炭黑、高岭土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8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36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32%,啶氧菌酯28%,烷基萘磺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5%,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6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455%噻呋酰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45%,啶氧菌酯10%,木质素磺酸钠1%,十二烷基硫酸钠10%,白炭黑、高岭土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55%噻呋酰胺·啶氧菌酯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5 4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噻呋酰胺20%,啶氧菌酯20%,聚羧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二甲苯5%,硅酸镁铝3%,有机硅消泡剂1%,乙二醇1%,水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4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实施例6 3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噻呋酰胺5%,啶氧菌酯2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二甲苯5%,聚乙烯醇2%,磷酸三丁酯1%,氯化钠1%,水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30%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剂。
实施例7 15%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种衣剂
噻呋酰胺5%,啶氧菌酯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8%、聚乙烯醋酸酯3%、碱性玫瑰精1%、乙二醇1%、磷酸三丁酯0.5%,硅酸镁铝2%,山梨酸0.5%,水补足至100%。
将噻呋酰胺、啶氧菌酯经过气流粉碎,其它助剂与水完全溶解后,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15%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8 25%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种衣剂
噻呋酰胺20%,啶氧菌酯5%,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黄原胶3%、碱性玫瑰精1.5%、乙二醇1%、有机硅0.5%,聚乙烯醇2%,水杨酯钠0.5%,水补足至100%。
将噻呋酰胺、啶氧菌酯经过气流粉碎,其它助剂与水完全溶解后,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25%噻呋酰胺·啶氧菌酯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9 5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噻呋酰胺24%,苯氧菌胺2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十二烷基硫酸钠8%,硫酸铵3%,PVA 3%,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5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10 8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噻呋酰胺78%,苯氧菌胺2%,木质素磺酸钠1%,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10%,蔗糖2%,PEG 2%,硅藻土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8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11 5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10%,苯氧菌胺40%,烷基萘磺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8%,白炭黑、高岭土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5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2 64%噻呋酰胺·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60%,苯氧菌胺4%,木质素磺酸钠10%,十二烷基硫酸钠1%,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64%噻呋酰胺·苯氧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13 15%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剂
噻呋酰胺10%,苯氧菌胺5%,聚羧酸盐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二甲苯5%,硅酸镁铝3%,有机硅消泡剂1%,乙二醇1%,水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15%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4 4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剂
噻呋酰胺38%,苯氧菌胺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二甲苯5%,聚乙烯醇2%,磷酸三丁酯1%,氯化钠1%,水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4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15 1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种衣剂
噻呋酰胺5%,苯氧菌胺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物3%、酸性大红1%、乙二醇1%、磷酸三丁酯0.5%,硅酸镁铝2%,山梨酸0.5%,水补足至100%。
将噻呋酰胺、苯氧菌胺经过气流粉碎,其它助剂与水完全溶解后,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1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6 3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种衣剂
噻呋酰胺5%,苯氧菌胺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丙烯酸树酯3%、酸性大红1.5%、乙二醇1%、有机硅0.5%,聚乙烯醇2%,水杨酯钠0.5%,水补足至100%。
将噻呋酰胺、苯氧菌胺经过气流粉碎,其它助剂与水完全溶解后,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30%噻呋酰胺·苯氧菌胺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17 70%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噻呋酰胺35%,肟醚菌胺3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硫酸钠10%,蔗糖3%,PVA 2%,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70%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18 38%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噻呋酰胺30%,肟醚菌胺8%,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8%,硫酸铵2%,PEG 2%,硅藻土补至100%。
将混合物进行超细粉碎后造粒、干燥、筛分即得到平均粒径为4μm左右的38%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19 58%噻呋酰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8%,肟醚菌胺50%,烷基萘磺酸盐4%,十二烷基硫酸钠9%,白炭黑、高岭土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58%噻呋酰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0 72%噻呋酰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
噻呋酰胺70%,肟醚菌胺2%,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硫酸钠8%,轻质碳酸钙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充分混合,混合物入气流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即可制得平均粒径为20μm的72%噻呋酰胺·肟醚菌胺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 10%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剂
噻呋酰胺4%,肟醚菌胺6%,聚羧酸盐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二甲苯5%,硅酸镁铝5%,有机硅消泡剂1%,乙二醇1%,水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10%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22 28%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剂
噻呋酰胺20%,肟醚菌胺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6%,二甲苯5%,聚乙烯醇2%,磷酸三丁酯1%,氯化钠1%,水补至100%。
将上述各组分混合均匀并于球磨机中球磨粉碎4小时形成粗分散液,再经湿法超微粉碎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得到所需的28%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剂。
实施例23 10%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种衣剂
噻呋酰胺2%,肟醚菌胺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物8%、酸性大红1%、乙二醇1%、磷酸三丁酯0.5%,硅酸镁铝2%,山梨酸0.5%,水补足至100%。
将噻呋酰胺、肟醚菌胺经过气流粉碎,其它助剂与水完全溶解后,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10%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24 7%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种衣剂
噻呋酰胺5%,肟醚菌胺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黄原胶3%、酸性大红1.5%、乙二醇1%、有机硅0.5%,聚乙烯醇2%,水杨酸钠0.5%,水补足至100%。
将噻呋酰胺、肟醚菌胺经过气流粉碎,其它助剂与水完全溶解后,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使其平均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7%噻呋酰胺·肟醚菌胺悬浮种衣剂。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性能,发明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性试验,篇幅所限,此处仅列举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试验。
噻呋酰胺和活性组分B复配对作物病害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采用菌丝抑制法。试验药剂由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个混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设80:1、40:1、20:1、8:1、4:1、2:1、1:1、1:2、1:4、1:8、1:20、1:40、1:80共计13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试验处理2天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生长抑制率I(%)。
D=D1-D2
D表示菌落增长直径,D1表示菌落直径,D2表示菌饼直径
I = D 0 - D t D 0 × 100
D0表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Dt表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EC50、95%置信限及共毒系数(EC50:引起50%个体有效的剂量,是药物安全性指标)。
按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方法,计算其毒力回归方程和共毒系数。共毒系数大于100,表明两种有效物质具有增效作用,反之,则表明两种有效物质具有拮抗作用。
试验例1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单混配对小麦白粉病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后,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配比为20:1到1:20时,增效作用开始显著,配比为4:1到1:4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可以选作最佳配比。
试验例2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单混配对水稻稻瘟病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复配后,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配比为20:1到1:20时,增效作用开始显著,配比为4:1到1:4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可以选作最佳配比。
试验例3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3:
表3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单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复配后,共毒系数均大于1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配比为20:1到1:20时,增效作用开始显著,配比为4:1到1:4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可以选作最佳配比。
试验例4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复配拌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河南省信阳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药剂由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啶氧菌酯悬浮剂、30%苯氧菌胺悬浮剂、7%肟醚菌胺颗粒剂从市场上购买。
5月上旬,试验前将试验药剂及对比药剂稀释后,与稻种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催芽。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计10个处理,40个小区,每小区0.1亩。另设清水对照。直播,播种深度3-5厘米,出苗后开始观察各处理苗况,7月中旬稻瘟病开始高发时,记录各处理防效;至收获,记录各小区产量。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复配拌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结果
表4可以看出,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复配拌种后,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水稻安全,无不良影响。防治水稻稻瘟病,70天后药效尚在80%以上,且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尤以实施例7、15、23的效果为最佳。
试验例5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河南省夏邑县城关镇胡桥村,试验药剂由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啶氧菌酯悬浮剂从市场上购买。于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一周后,再施药一次,共计两次。从试验结果可见,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混用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比末次施药后7天、15天、21天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具体试验结果见表5。
表5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复配不同剂型对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结果
试验结果可以看到,噻呋酰胺与啶氧菌酯复配后对小麦白粉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小麦安全。同时,相同剂型之间对比,尤以实施例1、3、5的效果为最佳。
试验例6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河南省信阳区董家河乡刘湾村,试验药剂由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30%苯氧菌胺悬浮剂从市场上购买。观察田间苗情,于2012年7月15日信阳稻瘟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一周后,再施药一次,共计两次。从试验结果可见,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混用对水稻稻瘟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比末次施药后7天、15天、21天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具体试验结果见表6。
表6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复配不同剂型对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结果
试验结果可以看到,噻呋酰胺与苯氧菌胺复配后对水稻稻瘟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同时,相同剂型之间对比,尤以实施例9、11、13的效果为最佳。
试验例7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河南省信阳区董家河乡刘湾村,试验药剂由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4%噻呋酰胺悬浮剂、7%肟醚菌胺颗粒剂从市场上购买。观察田间苗情,于田间纹枯病发病初期施药,间隔一周后,再施药一次,共计两次。从试验结果可见,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混用对水稻纹枯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对比末次施药后7天、15天、21天的防治效果,均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具体试验结果见表7。
表7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复配不同剂型对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结果
试验结果可以看到,噻呋酰胺与肟醚菌胺复配后对水稻纹枯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剂的防效,且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同时,相同剂型之间对比,尤以实施例17、19、21的效果为最佳。
试验例8
发明人以1-6中常见植物病症为例,其中:
1为马铃薯早疫病;2为小麦叶锈病;3为水稻纹枯病;4为葡萄白粉病;5为黄瓜霜霉病;6为水稻稻瘟病;
附图1显示了A-E五种不同杀菌剂的抗菌谱差异。其中,A-E均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与噻呋酰胺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各组中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依次是:A为嘧菌酯、B为醚菌酯、C为啶氧菌酯、D为苯氧菌胺、E为肟醚菌胺。具体抗菌谱的对比结果见图1。
从附图1的结果可知,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即C-E组)具有比现有复配组合物更宽的抗菌谱,应用范围更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为悬浮种衣剂,所述悬浮种衣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由包括如下组分的原料制备而成:噻呋酰胺5%,苯氧菌胺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丙烯酸酯与丙烯酰胺合成聚合物3%、酸性大红1%、乙二醇1%、磷酸三丁酯0.5%,硅酸镁铝2%,山梨酸0.5%,水补足至10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禾谷类以及果树、蔬菜、棉花上病害的应用。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稻瘟病、纹枯病、锈病、腥黑穗病、立枯病或早疫病中的应用。
CN201210563891.2A 2012-12-21 2012-12-21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30048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3891.2A CN103004816B (zh) 2012-12-21 2012-12-21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3891.2A CN103004816B (zh) 2012-12-21 2012-12-21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816A CN103004816A (zh) 2013-04-03
CN103004816B true CN103004816B (zh) 2015-01-28

Family

ID=47954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3891.2A Active CN103004816B (zh) 2012-12-21 2012-12-21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4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6018A (zh) * 2022-08-10 2023-04-04 济南约克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噻呋酰胺嘧菌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560A (zh) * 2010-06-02 2010-09-1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2239852A (zh) * 2011-07-27 2011-11-16 南宁市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肟菌酯、噻氟菌胺的杀菌剂
CN102318621A (zh) * 2011-10-11 2012-01-18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2640758A (zh) * 2012-04-24 2012-08-22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07447A (zh) * 2012-11-20 2013-02-06 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5085B (zh) * 2012-07-23 2015-07-0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醚菌胺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8560A (zh) * 2010-06-02 2010-09-15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呋酰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CN102239852A (zh) * 2011-07-27 2011-11-16 南宁市德丰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肟菌酯、噻氟菌胺的杀菌剂
CN102318621A (zh) * 2011-10-11 2012-01-18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2640758A (zh) * 2012-04-24 2012-08-22 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与氟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07447A (zh) * 2012-11-20 2013-02-06 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4816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8126B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农用杀菌复配组合物
CN102715156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6973907A (zh) 一种含有喹啉铜和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05356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770368A (zh) 含丁香菌酯和辛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428930B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96614B (zh) 含有肟菌酯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制剂
CN103918668B (zh) 杀菌组合物
CN103039488B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120166A (zh) 含有噁霉灵的杀菌组合物
CN103355298B (zh) 一种含环酰菌胺与抗生素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04816B (zh) 含有噻呋酰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640757B (zh) 含有肟菌酯的复配农药杀菌组合物
CN102334488B (zh) 一种杀虫防病悬浮种衣剂
CN105724392B (zh) 一种含有氰烯菌酯和种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中的用途
CN103355309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CN101584335A (zh) 一种含异菌脲与嘧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84324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与氟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4604883A (zh) 一种氟唑菌酰胺与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604931A (zh) 一种联苯吡菌胺与异稻瘟净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9221147A (zh) 一种含氰烯菌酯的三元组合物、种子处理悬浮剂及其应用
CN107467052A (zh) 一种含四唑吡氨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2939975B (zh) 一种含氟菌唑和烯酰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972402A (zh) 一种含春雷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Assignee: Shanghai Aikesi Biopharmaceutical Co.,Ltd.

Assignor: United Bio-Shanghai and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Xiayi)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673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iafuramide and Methoxy group acrylate compound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2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Assignee: Shanghai ShangCrop Science Co.,Ltd.

Assignor: United Bio-Shanghai and Shanghai Pharmaceutical (Xiayi)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700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iafuramide and Methoxy group acrylate compound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