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9488B -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9488B
CN103039488B CN201210566777.5A CN201210566777A CN103039488B CN 103039488 B CN103039488 B CN 103039488B CN 201210566777 A CN201210566777 A CN 201210566777A CN 103039488 B CN103039488 B CN 103039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microbicide compositions
agent
fluazinam
iprodi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67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9488A (zh
Inventor
徐妍
刘世禄
罗湘仁
陶婧
潘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ngde Rieter cr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667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39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39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9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9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9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以及该杀菌剂组合物在制备杀菌剂中的应用,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氟啶胺和异菌脲,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1-90。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所制备的制剂。本发明另外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在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氟啶胺和异菌脲,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在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病害混合发生的问题,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斑点病、疫霉病、灰霉病、茎枯病、黑斑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瘟病和早疫病是经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的病害,例如,在蔬菜、水稻、果树、茶树、花卉、草坪及其它经济作物上。
对于上述常见病害往往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防治,例如,菌核病一般采用多菌灵、三唑酮或咪鲜胺进行防治,根肿病一般采用氟啶胺进行防治、霜霉病一般采用乙酸素进行防治、斑点病一般采用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治、疫霉病一般采用疫霉或甲霜灵进行防治、灰霉病一般采用异菌脲进行防治、茎枯病一般采用百菌清或嘧菌酯进行防治,黑斑病一般采用代森锰锌或噁唑菌酮进行防治,胡麻斑病一般采用福美双进行防治,纹枯病一般采用井冈霉素进行防治,稻瘟病一般采用丙环唑或咪鲜胺进行防治,早疫病一般采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进行防治。
目前的病害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针对不同病害,还要使用不同的杀菌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连续使用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菌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且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氟啶胺,英文通用名称:fluazinam,化学名称:N-(3-氯-5-三氟甲基-2-吡啶基)-3-氯-三氟甲基-2,6-二硝基苯胺,是线粒体氧化磷酰化解偶联剂,通过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来干扰神经作用,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但氟啶胺的使用成本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异菌脲,英文通用名称:iprodione,化学名称:3-(3,5-二氯苯基)-1-异丙基氨甲酰基乙内酰脲,它即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控制菌丝体的生长,即对病原真菌生活史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但长期单独使用同样会存在很大的抗性风险。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当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有氟啶胺和异菌脲,且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1-90时,特别是当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3-30,更优选,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1-10时,杀菌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氟啶胺或异菌脲,具有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杀菌剂组合物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含有氟啶胺和异菌脲,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1-90。
优选地,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3-30,更优选地,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1-10。
另一方面,提供了由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所制备的制剂。
再一方面,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在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成分的氟啶胺或异菌脲,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中,所述活性成分含有氟啶胺和异菌脲,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1-90。
根据本发明,尽管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有氟啶胺和异菌脲,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1-90,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杀菌剂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但优选情况下,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3-30,进一步优选为1:0.1-10,杀菌剂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更显著,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还含有可接受的辅剂。其中,对于活性成分在杀菌剂组合物中的总含量以及辅剂在杀菌剂组合物中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杀菌剂组合物配制的不同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基于杀菌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为1-99重量%,所述辅剂的含量可以为1-99重量%;优选地,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20-80重量%,所述辅剂的含量为20-80重量%。
本发明中,对于杀菌剂组合物中的辅剂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本领域常用的成分,例如,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乳化剂、消泡剂、溶剂、粘合剂和固体惰性载体。因此,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根据所配制的剂型种类还可选择性的含有分散剂、润湿剂、防冻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乳化剂、消泡剂、溶剂、粘合剂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辅剂成分可以根据杀菌剂组合物配制的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
本发明中,对于上述成分均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
分散剂可以为木质素磺酸钠、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聚羧酸盐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润湿剂可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稳定剂可以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pH调节剂例如无机酸类、有机酸类、有机碱类、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腐剂可以为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增稠剂可以是硅酸铝镁、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以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用于液体制剂的乳化剂均可使用。优选情况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醚醇六硬脂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醚蜂蜡衍生物、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二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乙二醇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棕榈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醚单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消泡剂可以为硅油、高级醇、矿物油和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山梨醇、芳香烃溶剂油、油酸甲酯、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和环丁砜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粘合剂可以为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石膏、聚乙烯醇、蔗糖和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固体惰性载体可以为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蒙脱土、膨润土、滑石粉、白碳黑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桶混。
另一方面,提供了由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所制备的制剂。
本发明中,对于由杀菌剂组合物所制备的剂型无特殊要求,例如可以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或可溶性颗粒剂。
上述各剂型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它成分及其含量以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配比,例如:
水悬浮剂一般含有5-60重量%活性成分、0.5-15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和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余量为水。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悬浮液体。
水乳剂一般含有10-70重量%活性成分、5-15重量%乳化剂、0.5-10重量%防冻剂、0.5-2重量%增稠剂,0.01-0.2重量%消泡剂,3-10重量%溶剂,0.5-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和/或防腐剂等,余量为水。
微囊悬浮剂一般含有5-50重量%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重量%)、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5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和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余量为水。
水分散粒剂一般含有3-95重量%活性成分、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和/或粘合剂,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优选为高岭土。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目国际标准筛目(1676-152μm)颗粒,可通过喷雾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旋转造粒、流化床造粒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方法制备。
油悬浮剂一般含有5-40重量%活性成分、0.5-2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和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余量为有机液体。所述有机液体可以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和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各种剂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稀释使用。
再一方面,还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在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中,适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以及所述制剂的作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对于可发生真菌病害的作物均可使用,例如,所述作物可以为蔬菜、果树、水稻、茶树、花卉、草坪等。
本发明中,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可防治的真菌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所述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可以为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斑点病、疫霉病、灰霉病、茎枯病、黑斑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瘟病和早疫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
(一)增效作用生物检测
采用孙云沛(Sun 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评价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混用效果,具体如下:
评价标准:当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计算公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把A剂、B剂中的一种作为标准药剂)
A剂、B剂分别为两种相混的活性成分,混剂为A剂和B剂相混后的混合物。
以下试验例中,A剂为氟啶胺原药(98%),B剂为异菌脲原药(96%),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表1所示的混剂1至混剂11。
试验例1.1
试验靶标:茶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来自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病教研组。
试验条件:温度(25±1)℃,湿度: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 Y/T1156.2-2006》,采用平板法。
药剂配制:分别准确称取如表1所示的11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0.1重量%的吐温-80的水溶液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到无菌锥形瓶中,再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上述药液,分别加入上述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5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不同浓度的含药平板。另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加等量的0.1重量%的吐温-80水溶液)以及只含有氟啶胺或异菌脲单一成分的效果对照,每一处理重复4次。
接种: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3天(d)的油菜菌核病原菌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上,每个培养皿放1个菌饼,每个浓度重复5次,空白对照同样按上述方法处理。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25±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3d后测量菌落直径。
调查与计算: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油菜菌核病菌菌落生长情况,调查各处理菌丝生长抑制率,即培养3d后测量菌落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培养皿中的菌落直径,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测量两个数据取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再根据浓度对数-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分析(Bliss)法,用DPS2000数据处理软件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半数效应浓度,引起受试对象50%个体产生一种特定效应的药物剂量)的值。然后根据孙云沛(Sun-Y-P)介绍的方法,求出不同配比混配剂的共毒系数(CTC),结果见表1。
菌落增长直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表1
药剂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050 100 -- --
异菌脲(B) 0.880 5.7 -- --
混剂1(A:B=1:0.01) 0.039 127.2 99.0 128.5
混剂2(A:B=1:0.015) 0.033 150.6 98.7 152.6
混剂3(A:B=1:0.02) 0.027 183.9 98.2 187.4
混剂4(A:B=1:0.03) 0.025 197.3 97.0 203.5
混剂5(A:B=1:0.1) 0.023 215.6 91.4 235.8
混剂6(A:B=1:1) 0.031 160.5 52.8 303.8
混剂7(A:B=1:10) 0.131 38.2 14.3 268.3
混剂8(A:B=1:30) 0.252 19.8 8.7 227.2
混剂9(A:B=1:50) 0.339 14.8 7.5 195.9
混剂10(A:B=1:70) 0.409 12.2 7.0 174.6
混剂11(A:B=1:90) 0.544 9.2 6.7 136.8
试验例1.2
试验靶标:大白菜根肿病(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abrassicae woron)浸染),来自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病教研组。
按照试验力1.1的方法对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进行相同的处理,获得其EC50、ATI、TTI以及共毒系数(CTC),结果见表2。
表2
药剂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24 100.0 -- --
异菌脲(B) 1.26 19.0 -- --
混剂1(A:B=1:0.01) 0.19 129.0 99.1 130.2
混剂2(A:B=1:0.015) 0.17 145.1 98.9 146.8
混剂3(A:B=1:0.02) 0.15 161.3 98.4 163.9
混剂4(A:B=1:0.03) 0.12 192.6 97.4 197.8
混剂5(A:B=1:0.1) 0.10 229.6 92.6 247.8
混剂6(A:B=1:1) 0.14 171.4 59.5 288.1
混剂7(A:B=1:10) 0.34 71.0 26.4 268.7
混剂8(A:B=1:30) 0.49 48.8 21.7 225.4
混剂9(A:B=1:50) 0.61 39.2 20.6 189.9
混剂10(A:B=1:70) 0.77 31.0 20.2 153.6
混剂11(A:B=1:90) 0.94 25.6 19.9 128.5
试验例1.3
试验靶标:辣椒疫霉病(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浸染),来自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病教研组。
按照试验力1.1的方法对辣椒疫霉菌进行相同的处理,获得其EC50、ATI、TTI以及共毒系数(CTC),结果见表3。
表3
药剂 E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氟啶胺(A) 0.58 100.0 -- --
异菌脲(B) 2.78 20.9 -- --
混剂1(A:B=1:0.01) 0.46 124.8 99.1 125.9
混剂2(A:B=1:0.015) 0.40 145.0 98.9 146.6
混剂3(A:B=1:0.02) 0.36 161.4 98.4 163.9
混剂4(A:B=1:0.03) 0.32 182.7 97.4 187.5
混剂5(A:B=1:0.1) 0.22 263.6 92.8 284.0
混剂6(A:B=1:1) 0.31 187.1 60.4 309.8
混剂7(A:B=1:10) 0.74 78.3 28.1 278.6
混剂8(A:B=1:30) 1.12 51.8 23.4 221.4
混剂9(A:B=1:50) 1.52 38.1 22.4 170.1
混剂10(A:B=1:70) 1.59 36.5 22.0 165.9
混剂11(A:B=1:90) 1.74 33.3 21.7 153.2
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混剂中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1-90,均可实现增效作用;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03-30,增效作用显著;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0.1-10,增效作用更显著。
(二)广谱性生物检测
以下试验例中采用如下药剂,药剂中活性成分均为氟啶胺和异菌脲,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均为1:1。
药剂1:40重量%氟啶胺·异菌脲水悬浮剂
活性成分4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4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海藻酸钠1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5重量%,水52重量%。
药剂2:20重量%氟啶胺·异菌脲微囊悬浮剂
活性成分20重量%(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的8重量%),木质素磺酸钙3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黄原胶1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5重量%,余量为水。
药剂3:80重量%氟啶胺·异菌脲水分散粒剂
活性成分80重量%,亚甲基双萘磺酸钠4重量%,丁二酸酯磺酸钠4重量%,蔗糖3重量%,硅藻土9重量%。
药剂4:50重量%联苯菊酯·噻虫啉油悬浮剂
活性成分50重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重量%,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3重量%,聚乙二醇5重量%,大豆油32重量%。
试验例2.1
油菜菌核病、霜霉病
本试验例共设7个处理,即上述4种药剂、1个空白对照(即不施用药剂,下同)、2个对比药剂。2个对比药剂如下:
对比药剂1: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50%氟啶胺
对比药剂2: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23.5%异菌脲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30g/亩
药剂2:60g/亩
药剂3:15g/亩
药剂4:24g/亩
对比药剂1:25g/亩
对比药剂2:150g/亩
本试验例试验地设在金湖县黎城镇九里村一组,土壤为粘土,肥力中等,pH6.9。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油菜品种为秦油2号油菜,育苗移栽田,株行距20cm×50cm。采用HD-3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田间喷雾,喷嘴圆锥形,加恒压阀,操作压力为1Pa,流量333ml/min。
试验小区内棋牌式取样10点,每点调查5株。
油菜菌核病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方法分级,记载柄茎率和病指数,具体为:
0级:无病;
1级:轻微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5%以下;
3级:轻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6%-15%;
5级:中等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16%-30%;
7级:高度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31-50%;
9级:严重发病,发病面积占主茎表面积的50%以上;
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按下式(1)和(2)计算。
油菜霜霉病统计方法:油菜分株逐叶自下而上调查10片叶片的发病情况,以出现明显的霜状霉层或病斑为发病标准,再对照分级标准予以记载。病情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1/4;2级:1/4<病斑<1/2;3级:1/2<病斑<3/4;4级:病斑>3/4。药后7d、14d和21d按同样方法调查,按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4。
表4
试验例2.2白菜根肿病、斑点病、疫霉病、灰霉病、黑斑病
本试验例共设7个处理,即上述4种药剂、1个空白对照(即不施用药剂,下同)、2个对比药剂。2个对比药剂如下:
对比药剂1: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50%氟啶胺
对比药剂2: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23.5%异菌脲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300g/亩
药剂2:600g/亩
药剂3:150g/亩
药剂4:240g/亩
对比药剂1:250g/亩
对比药剂2:400g/亩
试验地设在闽侯县大湖乡兰田村一蔬菜专业户承包的菜地,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四季春大白菜,株行距40cm×70cm。采用HD-3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田间喷雾,喷嘴圆锥形,加恒压阀,操作压力为1Pa,流量333ml/min。
试验小区内棋牌式取样10点,每点调查5株。
白菜根肿病病情分级方法:
0级:主、侧根均无根肿;
1级:侧根有根肿,主根根肿不明显,地上部分无明显病变,不影响产量;
3级:主侧根有根肿,主根根肿稍大,地上部分有轻度萎蔫状;
5级:主侧根有根肿,根肿大,根肿表面无龟裂。地上部分叶片萎缩、发黄。
7级:无侧根,主根根肿大,根肿表面有龟裂,地上部分叶片萎缩、枯黄,对产量影响大。
根肿病待白菜收割时观察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按试验例2.1中式(1)和式(2)计算。
白菜斑点病、疫霉病、灰霉病、黑斑病病情统计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相应病害的分级方法,分级别统计后(施药后7d、14d、21d)按试验例2.1中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5。
表5
试验例2.3水稻茎枯病、纹枯病、胡麻斑病、稻瘟病
本试验例共设7个处理,即上述4种药剂、1个空白对照(即不施用药剂,下同)、2个对比药剂。2个对比药剂如下:
对比药剂1: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50%的氟啶胺
对比药剂2: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23.5%的异菌脲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25g/亩
药剂2:50g/亩
药剂3:12g/亩
药剂4:20g/亩
对比药剂1:20g/亩
对比药剂2:200g/亩
试验地设在凯里市龙场镇龙场村一农户的责任田中,土壤为黄土,pH值5.4,各小区的栽培条件、水肥管理均匀一致。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采用HD-300型手动背负式喷雾器田间喷雾,喷嘴圆锥形,加恒压阀,操作压力为1Pa,流量333ml/min。
试验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从;每小区调查100丛。
水稻纹枯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第4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3级:第3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水稻稻瘟病分级标准:1级:个别枝梗发病;3级:1/3左右枝梗发病;5级: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稻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稻颈发病,造成白穗。
水稻胡麻斑病和茎枯病病情统计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相应病害的分级方法,分别统计病情发病指数。
统计病情后,按试验例2.1中式(1)和(2)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见表6。
表6
从表4、表5和表6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对混合发生的多种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效,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杀菌剂组合物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成分的氟啶胺或异菌脲,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杀菌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氟啶胺和异菌脲,氟啶胺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杀菌剂组合物还含有辅剂,基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重量%,所述辅剂的含量为1-99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20-80重量%,所述辅剂的含量为20-80重量%。
4.由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所制备的制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剂,其中,所述制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溶性粉剂或可溶性粒剂。
6.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以及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剂在防治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作为蔬菜、果树、水稻、茶树、花卉和草坪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为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斑点病、疫霉病、灰霉病、茎枯病、黑斑病、胡麻斑病、纹枯病、稻瘟病和早疫病中的一种或多种。
CN201210566777.5A 2012-12-24 2012-12-24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Active CN103039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6777.5A CN103039488B (zh) 2012-12-24 2012-12-24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6777.5A CN103039488B (zh) 2012-12-24 2012-12-24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9488A CN103039488A (zh) 2013-04-17
CN103039488B true CN103039488B (zh) 2014-12-31

Family

ID=48052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6777.5A Active CN103039488B (zh) 2012-12-24 2012-12-24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39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4968B (zh) * 2013-06-09 2014-09-17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菌组合物
CN107372563A (zh) * 2017-07-28 2017-11-24 山西奥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氟啶胺和异菌脲混配悬浮剂在防治食用菌链孢霉病的应用
CN108684678A (zh) * 2018-07-04 2018-10-23 广西南宁益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
CN110063330A (zh) * 2019-06-03 2019-07-30 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斯盘80和脂肪胺聚合物绿色环保乳化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3240A (en) * 1970-10-06 1974-07-09 Rhone Poulenc Sa Fungicidal hydantoin derivatives
EP0031257A2 (en) * 1979-12-25 1981-07-01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Pyridylanilines
CN102007914A (zh) * 2010-12-26 2011-04-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菌唑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067858A (zh) * 2011-01-18 2011-05-2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治果蔬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26475A (en) * 1981-01-28 1982-08-06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N-pyridylaniline and pest controller containing the same
JPS61189204A (ja) * 1985-02-18 1986-08-22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殺ダニ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23240A (en) * 1970-10-06 1974-07-09 Rhone Poulenc Sa Fungicidal hydantoin derivatives
EP0031257A2 (en) * 1979-12-25 1981-07-01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Pyridylanilines
CN102007914A (zh) * 2010-12-26 2011-04-13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菌唑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067858A (zh) * 2011-01-18 2011-05-25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主治果蔬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7-126475A 1982.08.06 *
JP昭61-189204A 1986.08.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9488A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94387B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4642348B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BR112020022770A2 (pt) composição de suspensão, composição granular, processos de preparação da composição e método para melhorar a saúde ou o rendimento das plantas
CN10432255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96980B (zh) 一种含吡唑醚菌酯的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2630679B (zh) 一种含肟醚菌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1084752A (zh) 杀菌剂组合物
CN103039488B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
CN104430357A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及起协同作用的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05265446B (zh) 一种含有烯肟菌胺及四氟醚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6489956A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42585A (zh) 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96458B (zh) 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72556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氨基寡糖素与噻虫嗪的悬浮种衣剂
CN106857599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灭菌丹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617127A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72528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乙蒜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988843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8419798A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75288A (zh) 含有肟菌酯与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54231B (zh) 一种含有甲氧虫酰肼的杀虫杀菌组合物
CN106172453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04388B (zh) 一种含苯唑草酮、二氯吡啶酸和莠去津的玉米苗后复配除草剂
CN105076155A (zh) 一种植物病害防除组合物
CN103210937A (zh) 一种含有丁香菌酯与其它杀菌剂的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223215 Jiangsu city of Huaian Province Chemical New Material Industrial Park hole Lin Road No. 9

Patentee after: Jiangsu Mingde Rieter crop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201 room, No. 5, Pioneer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