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7992B - 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7992B
CN102317992B CN201080008048.7A CN201080008048A CN102317992B CN 102317992 B CN102317992 B CN 102317992B CN 201080008048 A CN201080008048 A CN 201080008048A CN 102317992 B CN102317992 B CN 102317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ining
suspected lesion
component
living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80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7992A (zh
Inventor
三泽裕
久地浦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346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899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705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00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705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00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150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901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1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7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7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7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 G09B23/30Anatomical mod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3/00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 G09B23/28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 G09B23/285Models for scientific, medical, or mathematical purposes, e.g. full-sized device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for medicine for injections, endoscopy, bronchoscopy, sigmoidscopy, insertion of contraceptive devices or enema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病变构件,该疑似病变构件在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的中途形成为使该管状体狭窄或封闭该管状体的形状,用于模拟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病变部。在该训练用活体模型中,疑似病变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该疑似病变构件用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特别是,作为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可以使用主要由硅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中的至少一种粘土构成的材料。该种材料在进行了扩张训练时能够可靠地维持该扩张状态,因此优选采用该种材料。

Description

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一种,例如公知PTCA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在该PTCA术中,在应用了经大腿动脉法的情况下,经过下述这样的手法使血管内的血流恢复。即,I.首先,将鞘管(sheath catheter)插入到大腿动脉中,然后将引导管用引导线(guide wire)插入到该鞘管中,在使该引导管用引导线的顶端前进至冠状动脉的入口附近的状态下,使引导管沿引导管用引导线前进,使该引导管的顶端位于冠状动脉口。II.然后,拔掉引导管用引导线,将球囊导管(balloon catheter)用引导线插入到引导管内,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自引导管的顶端突出,进一步使该引导线前进至超过了产生于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病变部位)的位置。III.然后,借助球囊导管用引导线使球囊导管前进至狭窄部位,在使球囊部位于狭窄部位之后,通过使球囊膨胀而张开狭窄部位、即血管壁,重新形成血液的通路而使血流恢复。
如上所述,为了使球囊导管位于狭窄部位,需要进行复杂的工序,要求手术操作者有极高超的技术。
因此,近年来要求开发一种在用于除了通过对患者进行手术的途径以外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的训练中所使用的活体模型。
作为该活体模型,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以血管、淋巴管那样的管作为模型的管模型的制造方法。
即,在专利文献1中,首先,根据用CT扫描仪、MRI扫描仪等图像诊断装置获得的被检体的断层图像数据,抽出该被检体的腔所区域而进行相当于该腔所区域的内腔模型的层叠造型。然后,当在利用立体模型成形材料将该内腔模型的周围围绕起来的状态下使立体模型成形材料固化后,去除内腔模型,从而形成管模型(立体模型)。
在该种结构的立体模型中,作为立体模型成形材料,采用硅橡胶、聚氨酯弹性体等那样的弹性材料,与血管、淋巴管的物理性质近似地形成管模型。并且,以围绕内腔模型的方式形成该立体模型,因此作为病变部位的狭窄部位也与上述管一体地形成,因此该狭窄部位体现出与管同样的物理性质。但是,例如形成于血管的狭窄部位主要由胆固醇沉积后形成的斑块(plaque)(沉积物)构成,因此其物理性质与血管有很大不同。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立体模型中,不能实施与产生在狭窄部位的实际的斑块的物理性质相对应的训练,无法确认使球囊在狭窄部位膨胀后的斑块的状态,因此存在无从得知血液的流路的重新构筑被怎样进行这样的问题。
此外,立体模型是根据一个人的被检体的断层图像数据制造的,因此在该被检体为健康者的情况下,不能实施将患者作为对象的训练、即、使球囊在狭窄部位膨胀的训练。另外,即使被检体是患者,也只能进行针对该患者所具有的狭窄部位的位置或形状的训练,不能实施与在各种各样的位置和以各种各样的形状产生的狭窄部位相对应的训练。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135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来进行以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为目的的训练时、能够使训练用活体模型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地进行训练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和制造该训练用活体模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病变构件,该疑似病变构件在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的中途形成为使该管状体狭窄或封闭该管状体的形状,该疑似病变构件模仿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病变部;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该疑似病变构件用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
由此,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来进行以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为目的的训练时,能够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地在训练用活体模型上进行训练。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病变构件,该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具有内腔部的管的上述内腔部中,该疑似病变构件形成为当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使上述内腔部变得狭窄或封闭该内腔部的形状;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
在将上述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而进行为确保流路而扩张的训练时,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于上述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由此,在使用了血管等具有内腔部的管的立体模型中,能够在任意的位置以任意的形状配置近似于病变部位的物理性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因此,能够使用具有该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立体模型来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该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弹性模量比上述管小。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压缩弹性模量为0.001MPa~0.5MPa。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可塑性变形的材料主要由硅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中的至少一种粘土构成。
另有,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在将该训练用活体模型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利用上述通孔的外周部使上述内腔部变得狭窄。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通孔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具有上述通孔的孔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的锥形部。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具有沿轴向连续的缝隙或孔,在将该训练用活体模型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通过使上述缝隙或上述孔的内表面彼此紧密接触,封闭上述内腔部。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缝隙或孔的一端或两端具有自上述缝隙或孔连续的通孔,该通孔具有孔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的锥形部。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该训练用活体模型以被压缩的状态插入到该内腔部中。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插入有线和推压件的外筒中填充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来成形出该训练用活体模型。
另外,优选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用在如下训练中:在将一种或者两种以上医疗器具插入到上述管内而到达上述训练用活体模型后,使上述训练用活体模型扩张。
另外,优选在上述(2)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医疗器具是用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球囊导管和/或支架。
(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包括:
疑似管状组织,其由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构成,用于模仿管状组织;
疑似病变构件,其配置在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上述内腔部中,形成为使该内腔部变得狭窄或封闭该内腔部的形状,该疑似病变构件模仿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病变部,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和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分别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当为了确保上述疑似管状组织中的流路而对上述疑似病变构件进行扩张训练时,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于该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由此,能够在疑似管状组织的任意位置以任意的形状配置与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近似的疑似病变构件。因此,能够使用具有该疑似病变构件的训练用活体模型来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病变构件比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容易变形。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与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相比,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扩张后的形状难以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热塑性树脂构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如下材料构成,即,对于将作为该疑似管状组织的上述管状体形成为长方形后形成的构件,当将以在常温下使该构件的伸长率在1分钟达到100%的方式沿上述管状体的周向拉伸该构件时的初始拉伸应力设为f0,将原封不动地保持上述100%的伸长率5分钟后的拉伸应力设为ft,将应力松驰率设为((f0-ft)/f0)×100时,该应力松驰率为20%~60%的材料。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拉伸弹性模量与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压缩弹性模量相同或大于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压缩弹性模量。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拉伸弹性模量为0.5MPa~50MPa。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满足如下关系,即,在将该疑似管状组织的内径设为φd1,将外径设为φd2时,d2/d1的值为1.01~2。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内径φd1为0.5mm~10mm。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具有在该疑似管状组织的中途分支而成的分支部。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分支部配置有上述疑似病变构件。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具有沿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
上述通孔的内表面彼此接触或分开。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通孔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形成有上述通孔的孔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的锥形部。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病变构件以被压缩的状态插入到该内腔部中。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含有硅粘土、橡胶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中的至少一种粘土构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001MPa~0.5MPa。
另外,优选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用在如下训练中:在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医疗器具插入到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内而到达了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后,使该疑似病变构件扩张。
另外,优选在上述(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医疗器具是用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球囊导管和/或支架。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管状组织,该疑似管状组织由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构成,模拟管状组织;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通过使该疑似管状组织的长度方向的中途缩径而塑性变形,形成缩径部;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用在将上述缩径部当作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而对该狭窄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
由此,能够在疑似管状组织的任意位置以任意的大小(形状)配置与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的物理性质近似的缩径部。因此,能够使用具有该缩径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来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进行了上述扩张训练时,上述缩径部由于该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具有热收缩性;
上述缩径部是通过加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而形成的部分。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能够沿长度方向延伸;
上述缩径部是通过将上述疑似管状组织沿其长度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伸而形成的部分。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热塑性树脂构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如下材料构成,即,对于将作为该疑似管状组织的上述管状体形成为长方形后形成的构件,当将以在常温下使该构件的伸长率在1分钟达到100%的方式沿上述管状体的圆周方向拉伸该构件时的初始拉伸应力设为f0,将原封不动地保持上述100%的伸长率5分钟后的拉伸应力设为ft,将应力松驰率设为((f0-ft)/f0)×100时,该应力松驰率为20%~60%的材料。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拉伸弹性模量为0.5MPa~50MPa。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缩径部具有其内径变化而成的部分。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缩径部形成有槽。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缩径部设置有阻止构件,在进行了上述扩张训练时,该阻止构件阻止上述缩径部的一部分扩张。
另外,优选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用在如下训练中:在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医疗器具插入到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内而到达了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后,使该疑似病变构件扩张。
另外,优选在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医疗器具是用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球囊导管和/或支架。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其制造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具有热收缩性;
通过加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中途而形成上述缩径部。
由此,获得能够在疑似管状组织的任意的位置以任意的大小(形状)配置与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的物理性质近似的缩径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并且,能够使用具有该缩径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来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其制造上述(4)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能够沿长度方向延伸;
通过将上述疑似管状组织沿其长度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伸,形成上述缩径部。
由此,获得能够在疑似管状组织的任意的位置以任意的大小(形状)配置与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的物理性质近似的缩径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并且,能够使用具有该缩径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来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优选在上述(5)或(6)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缩径部时,采用对该缩径部的缩径的程度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
优选在上述(5)或(6)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中,上述限制构件是模拟实际的管状组织的狭窄形状而制成的。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包括:
疑似管状组织,其由管状体构成,具有长度方向的中途缩径后形成的缩径部,该疑似管状组织模拟管状组织;
加强构件,其设置在上述缩径部的外周侧,用于加强该缩径部,
利用上述缩径部和上述加强构件构成对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进行模拟的疑似狭窄部,将该疑似狭窄部用在对上述狭窄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
由此,能够在任意的位置以任意的大小(形状)配置与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的物理性质近似的疑似狭窄部。因此,能够使用具有该疑似狭窄部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所以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进行上述扩张训练时,上述疑似狭窄部由于该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缩径部和上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缩径部和上述加强构件中的一方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另一方由弹性材料构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至少上述缩径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如下材料构成,即,对于将作为该疑似管状组织的上述管状体形成为长方形而成的构件,当将以在常温下使该构件的伸长率在1分钟达到100%的方式沿上述管状体的周向拉伸该构件时的初始拉伸应力设为f0,将原封不动地保持上述100%的伸长率5分钟后的拉伸应力设为ft,将应力松驰率设为((f0-ft)/f0)×100时,该应力松驰率为20%~60%的材料。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加强构件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该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是含有硅粘土、橡胶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中的至少一种的材料。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上述缩径部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形成有上述缩径部的内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的锥形部。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加强构件的形状形成为沿上述缩径部的周向的环状。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还具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设置在上述加强构件的外周侧,在该加强构件发生变形时,限制该加强构件的变形。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限制构件是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或弹性材料构成的形成为环状的带体。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在将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医疗器具插入到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内而到达上述疑似狭窄部后,进行上述扩张训练。
另外,优选在上述(7)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中,上述医疗器具是用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球囊导管和/或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人体全身中的动脉(包括心脏在内)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动脉应用到立体模型中的整体照片。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右冠状动脉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对配置在右冠状动脉中的疑似病变构件进行PTCA术的训练的次序的图。
图5是表示狭窄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6是表示狭窄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封闭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封闭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9是表示训练后的疑似病变构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0是用于对制造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将制得的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管的内腔部中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制造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另一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制造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时所用的推压件的其他结构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连接器具的结构的图(图13的(a)是立体图,图13的(b)是纵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连接机构的结构的图(图14的(a)是立体图,图14的(b)是纵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左冠状动脉的分支部的第2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6表示配置在分支部的作为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17是用于表示配置有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病变的多发部位的图。
图18是表示狭窄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狭窄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封闭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封闭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
图22是表示训练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连接器具的结构的图(图23的(a)是立体图,图23的(b)是纵剖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连接机构的结构的图(图24的(a)是立体图,图24的(b)是纵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对疑似管状构件的材料特性进行试验的试验方法的图。
图26是表示利用图25所示的试验方法试验了的疑似管状构件的材料特性(应力的经时变化)的图表。
图27是表示对配置在右冠状动脉中的训练用活体模型进行PTCA术的训练的次序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纵截面。
图29是表示训练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30是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1是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2是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3是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4是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5是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6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连接的连接方法的图。
图37是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连接的连接方法的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中的A-A剖视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6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7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8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2中的B-B剖视图。
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9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45是依次表示对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0实施方式)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6是用于对制造图45所示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7是依次表示对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1实施方式)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49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4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所附的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第1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病变模型)是配置在具有内腔部的管的该内腔部中、当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使上述内腔部形成为狭窄或封闭该内腔部的形状的构件,该疑似病变构件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在将上述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进行为确保流路而扩张的训练时,该疑似病变构件由于上述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该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例如将人类的活体的血管(动脉、静脉)、淋巴管、胆管、输尿管、输卵管等具有内腔部的各种管再现而人工地制成的立体模型(管模型)中,使用该立体模型实施用于训练如下手法的训练等,即,通过使球囊导管等医疗器具到达疑似病变构件之后使疑似病变构件扩张从而确保流路的训练、或将支架留置在扩张了的疑似病变构件中的训练等。下面,以将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与动脉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的立体模型中的情况为一例进行说明。
人类全身中的动脉(包括心脏)形成为图1的示意图所示那样的形状。例如根据日本专利第3613568号公报的记载,如下所述那样制造与该动脉的形状相对应的立体模型。
首先,在使用CT扫描仪和MRI扫描仪那样的图像诊断装置获得了动脉所具有的腔部(血液的流路)的断层图像数据之后,根据与该动脉的内腔部相对应的断层图像数据,进行形成为动脉的内腔部的形状的内腔模型的层叠造形。
然后,在以利用立体模型成形材料围绕内腔模型的周围的状态使立体模型成形材料固化后,去除内腔模型,从而形成图2的整体照片所示那样的与动脉的形状相对应的动脉模型(立体模型)。
能够通过在上述那样的动脉模型所具有的各部分的动脉(模型)、例如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肱动脉等任意的位置配置疑似病变构件,在使球囊导管等医疗器具位于疑似病变构件(狭窄模型)之后,进行通过使该疑似病变构件扩张而确保流路的训练,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动脉模型所具有的冠状动脉中配置疑似病变构件的情况为代表而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右冠状动脉中的第1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对配置在右冠状动脉中的疑似病变构件进行PTCA术的训练的次序的图,图5和图6是表示狭窄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图7和图8是表示封闭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图9是表示训练后的疑似病变构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0是用于对制造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将制成的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管的内腔部中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用于对制造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另一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2是表示在制造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时所用的推压件的另一结构的图,图13是用于说明连接器具的结构的图(图13的(a)是立体图,图13的(b)是纵剖视图),图14是用于说明连接机构的结构的图(图14的(a)是立体图,图14的(b)是纵剖视图),图1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左冠状动脉的分支部中的第2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配置在分支部中的疑似病变构件的各种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7是用于表示配置有作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疑似病变构件的病变的多发部位的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3~17图中的上侧称作“上”,将下侧称作“下”。另外,在图3、图15和图17中,为了使冠状动脉的形状和位置等容易理解,一并图示了心脏的形状。
冠状动脉10由在大动脉5的瓦尔萨尔瓦氏窦(sinus ofValsalva)中左右分支的左冠状动脉3和右冠状动脉4构成。
该冠状动脉10由上述立体模型成形材料的固化物构成。
另外,作为立体模型成形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有机硅弹性体、有机硅凝胶那样的硅橡胶、聚氨酯弹性体、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那样的热固化性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和聚乙烯那样的热塑性树脂等,可以组合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上述材料中,特别优选采用硅橡胶。通过用该材料的固化物构成冠状动脉10,能够使冠状动脉10具有优异的透明性,且能发挥近似于实际的冠状动脉的弹性和柔软性。
详细而言,优选由硅橡胶构成的冠状动脉10的断裂强度为0.5MPa~3.0MPa左右,更优选为1.0MPa~2.0MPa左右。
另外,优选冠状动脉10的断裂伸长率为50%~300%左右,更优选为100%~200%左右。
此外,优选冠状动脉10的肖氏A硬度(ASTMD 2240规定)为10~40左右,更优选为25~35左右。
此外,优选冠状动脉10的拉伸弹性模量为0.01MPa~5.0MPa左右,更优选为0.1MPa~3.0MPa左右。
另外,冠状动脉10的内径φ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5mm~10mm左右,更优选为1.0mm~5.0mm左右。通过将冠状动脉10的内径φ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实施近似于实际的人类的冠状动脉的训练,可靠地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右冠状动脉4延伸到作为瓦尔萨尔瓦氏窦窟之一的右冠状动脉洞的上部的前方后,覆盖右心耳地在右心房与肺动脉之间行进,沿右房室间沟绕过上缘部(日文:鋭縁部)41而朝向后降支42,在后室间沟中派生出供养左心室后壁和隔膜的下侧的血管。
另外,在该右冠状动脉4中,将从右冠状动脉4的入口到上缘部41的一半的上半部分称作Segment1(#1:Proximal(基部)),将其下半部分称作Segment2(#2:Middle(中间部)),将从上缘部41到在后降支42处分支的部分称作Segment3(#3:distal(末梢部))。另外,将后降支42的分支以后的部分称作Segment4,该Segment4分为#4AV、#4PD、#4PL这3个部分。
另外,左冠状动脉3延伸到作为瓦尔萨尔瓦氏窦之一的左冠状动脉洞的上部的左前方后,分支成进入前室间沟中的左前降支31和左回旋支32。
另外,将从大动脉5到分支成左前降支31和左回旋支32的部分之间的部位称作左主干部33(Segment5)。另外,左前降支31细分化至Segment6~10,其中左前降支31的本干分类成Segment6(#6:Proximal)、Segment7(#7:Middle)和Segment8(#8:distal)这3个部分,Segment9(#9:第1对角支)自Segment6与Segment7之间分支,Segment10(#10:第2对角支)自Segment7与Segment8之间分支。此外,左回旋支32细分化至Segment11~15,其中左回旋支32的本干分类为Segment11(#11:Proximal)和Segment13(#13:distal)这两个部分,Segment12(#12:obtuse marginal branch(左边缘支);OM)自Segment11与Segment13的连接部分支。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中,在该结构的冠状动脉10中的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2:Middle)配置有疑似病变构件21,在该Segment2的两端部隔着疑似病变构件21设有连接部11。
对配置在该位置的疑似病变构件21进行PTCA术的训练,按照下述那样的次序实施该训练。
(1)首先,在大腿动脉中插入鞘管(未图示),然后在鞘管中插入引导管用引导线(未图示),在使该引导线的顶端前进至右冠状动脉4的入口附近的状态下,使引导管61沿引导管用引导线前进,使该引导管61的顶端位于右冠状动脉4的入口(参照图4的(a))。
(2)然后,拔掉引导管用引导线,将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插入到引导管61内而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自引导管61的顶端突出,进一步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前进至超过了配置于右冠状动脉4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位置(参照图4的(b))。
(3)然后,使自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的基端(大腿动脉)侧插入的球囊导管63的顶端部自引导管61的顶端突出而进一步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前进,在使球囊导管63的球囊64位于疑似病变构件21之后,自球囊导管63的基端侧向球囊64注入球囊膨胀用的流体,从而使球囊64膨胀(参照图4的(c))。由此,将疑似病变构件21张开。
(4)然后,自球囊导管63的基端侧排出球囊膨胀用的流体,如图4的(d)所示那样使球囊64收缩。然后,从大腿动脉侧拔掉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球囊导管63、引导管61和鞘管。由此,在疑似病变构件21中形成血流通路。
上述那样的训练所用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形状依据其狭窄度而分类成狭窄型或封闭型。
下面,以上述型的种类进行分类而依次说明疑似病变构件21的形状。
狭窄型
在狭窄型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图5的(a)所示的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是在大致中心部具有沿轴向(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23,整体形状为大致筒状的筒状体。
在该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当将该疑似病变构件21配置在右冠状动脉(内腔部)4中时,利用构成通孔23的外周部的筒状体使右冠状动脉4变得狭窄。
利用该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使球囊导管63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在右冠状动脉4内前进,使球囊64到达用于使右冠状动脉4狭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即通孔23的内部,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通孔23)扩张。
疑似病变构件21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mm~100mm左右,更优选为5mm~50mm左右。通过将疑似病变构件21的长度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实施与实际的病变部位(狭窄部位)的大小更加适合的训练。
另外,疑似病变构件21的外径φ依据所配置的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φ的大小而适当地设定,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5mm~5.0mm左右,更优选为1.0mm~3.0mm左右。
另外,优选设定在该范围内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外径φ比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φ设定得大。由此,疑似病变构件21能够以被压缩的状态插入右冠状动脉(内腔部)4中,结果能够将疑似病变构件21可靠地固定在右冠状动脉4内,因此在进行训练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球囊导管63的接触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非本意地错位。
此外,疑似病变构件21的通孔23的内径φ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1mm~2.0mm左右,更优选为0.3mm~1.0mm左右。通过将通孔23的内径φ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狭窄度适合的训练,能够可靠地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接下来,图5的(b)所示的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与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同样,也在中心部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23,整体形状为大致筒状,但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在两端部具有通孔23的孔径(外径)从内部侧向外部侧递增的锥形部,疑似病变构件21的两端的宽度实际为“0”。
换言之,通孔23在两端部形成为漏斗状,疑似病变构件21的两端部内周面分别具有自疑似病变构件21的内侧向两端部侧倾斜的倾斜面22。
利用该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64到达通孔23时,使球囊导管63沿疑似病变构件21的倾斜面22地前进,并且使球囊64到达通孔23内,随后使该后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通孔23)扩张。
另外,倾斜面22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相对于通孔23的中心轴线以15°~65°左右的角度倾斜,更优选以22°~55°左右的角度倾斜。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形状更加适合的训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疑似病变构件21的两端部具有锥形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在两个端部中的任意一方设有锥形部即可。
另外,在第1结构和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说明了通孔23在大致中心部沿轴向(长度方向)大致直行地贯穿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在任意位置以任意形状形成通孔23,例如通孔23也可以偏置于缘部侧(图6的(a)),通孔23的一部分也可以在缘部开放(图6的(b)),通孔23可以蜿蜒(弯曲)(图6的(c))地形成,通孔23的中途可以扩径或缩径(图6的(d))。
封闭型
在封闭型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图7的(a)所示的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在中心部具有沿轴向(长度方向)连续的孔23’,在将该疑似病变构件21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内时,该孔23’的内表面彼此紧密接触,除此之外该封闭型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与上述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结构相同。
在该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如上所述,通过使孔23’的内表面彼此紧密接触,在配置有该疑似病变构件21的位置封闭右冠状动脉4。
利用该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导管63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在右冠状动脉4内前进时,张开孔23’,并且使球囊64到达该孔23’内,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孔23’)扩张。
接下来,图7的(b)所示的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在孔23’的两端具有自孔23’连续的通孔25,该通孔25的孔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除此之外该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与上述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结构相同。
即,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是将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和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组合后得到的结构,孔23’的内表面彼此紧密接触,且孔23’的两端部由具有倾斜面22的锥形部构成。
利用该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64到达孔23’时,使球囊导管63沿疑似病变构件21的倾斜面22前进,并且在将球囊导管63的顶端导入至孔23’的入口后,张开孔23’,并且使球囊64到达孔23’内,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通孔23)扩张。
另外,在第3结构和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说明了孔23’在大致中心部沿轴向(长度方向)大致直行地连续形成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详细而言,也可以代替沿轴向连续的孔23’而形成为沿轴向连续的缝隙23”。另外,可以在任意位置以任意形状形成缝隙23”,例如,缝隙23”可以形成为一字形(图8的(a))或十字形(图8的(b)),也可以形成为U字形而偏置于缘部侧(图8的(c)),还可以形成为缝隙的一端在外周的一部分开放的(图8的(d))形状。
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的各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在本发明中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且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中,在进行为确保流路而扩张的训练时,由于上述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这里,在PTCA术中,在技术上要求:当利用球囊64使疑似病变构件21扩张时,不会发生由疑似病变构件21的端部向外侧移动而引发的移动部211的产生(斑块偏移,参照图9的(a))、由疑似病变构件21的一部分断裂而引发的离解部212的产生(参照图9的(b))等地确保流路(使血流恢复)。
因此,当在PTCA术的训练中采用疑似病变构件21时,由于疑似病变构件21塑性变形,因此在上述工序(4)中,当自疑似病变构件21拆下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和球囊导管63后,疑似病变构件21也能维持由球囊64张开的形状。因此,在进行了PTCA术的训练后,能够更加可靠地评价是否在疑似病变构件21上产生移动部211、离解部212等,因此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能够一边利用目测、X线造影图像来观察上述工序(3)中的球囊64的扩张一边实施训练,当场能够判断疑似病变构件21的扩张的程度、是否产生移动部211、离解部212等,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也能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对于利用上述工序(4)使血流恢复后的疑似病变构件21、即实施了PTCA术后的疑似病变构件21,如图9的(c)所示留置支架81,从而能够防止疑似病变构件21重新变得狭窄、离解部212的离解。在该种留置支架81的治疗的训练中也能采用疑似病变构件21,当在该训练中使用疑似病变构件21时,能够更加可靠地实施是否较佳地防止重新狭窄、离解部212的离解的评价。
另外,优选发生塑性变形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弹性模量比配置有该疑似病变构件21的右冠状动脉4的弹性模量小。在人体内形成的实际的病变部位(狭窄部位)主要由胆固醇在血管中沉积而成的沉积物构成,通常病变部位的弹性模量比血管的弹性模量小。因此,通过比右冠状动脉4的弹性模量小地设定疑似病变构件21的弹性模量,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病变部位的物理性质近似的训练。
因而,优选疑似病变构件21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001MPa~0.5MPa左右,更优选为0.01MPa~0.3MPa左右。
通过将疑似病变构件21的物性值设定在该范围内,疑似病变构件21的物理性质以与实际的病变部位更加近似的状态进行塑性变形,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优选疑似病变构件21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疑似病变构件21发挥上述那样的物理性质,且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可塑性,当成形为疑似病变构件21后,该物理性质也不易改变。
详细而言,可以列举出硅粘土、橡胶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等,可以组合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上述材料中,例如作为硅粘土,作为硅橡胶可以采用将粘度为5000~20万cSt(25℃)左右的聚硅氧烷和粘度为100万cSt(25℃)以上的聚硅氧烷以重量比为80∶20~40∶60混合而得到的材料100重量份,作为无机填充材料,可以采用组合了石英粉末、硅藻土、硅酸镁、碳酸钙、滑石粉和云母粉末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而得到的材料20重量份~100重量份,其他依据需要,作为流动石蜡,可以列举出含有10重量份的材料。另外,通过分别准备上述的硅橡胶、无机填充材料和依据需要准备的流动石蜡,使用辊和叶片混砂机等通常的橡胶混合所用的混匀机,将上述材料均匀地混匀,能够获得该结构的硅粘土。
另外,无机填充材料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0.1μm~50μm左右,更优选为0.5μm~30μm左右。在平均粒径小于0.1μm时,根据无机填充材料的种类的不同,硅粘土可能过硬,或者欠缺粘性。另外,在平均粒径大于50μm时,根据无机填充材料的种类的不同,可能不易获得具有伸长率的物性。当无机填充材料的混合量过少时,不易获得理想的粘土状物,当无机填充材料的混合量过多时,可能过硬。
另外,流动石蜡具有能够提高粘度的粘性的功能,但若流动石蜡的含量过多,则有时褪色而附着在手上。
作为橡胶粘土,可以代替上述硅橡胶地采用含有天然橡胶、丁基橡胶的材料。
作为树脂粘土,通常可列举出将淀粉和/或谷粉、以及醋酸乙烯酯乳液系粘合剂作为主要材料构成的粘土。作为淀粉和谷粉,可分别列举出例如玉米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甘薯淀粉等、和小麦粉、玉米粉、米粉和荞麦粉等。作为醋酸乙烯酯乳液系粘合剂,可列举出例如醋酸乙烯酯树脂乳液、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和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等。
另外,这些的配合量为,相对于淀粉、谷粉100重量份,优选醋酸乙烯酯乳液系粘合剂为100~150重量份左右。此外,除了这些材料以外,还可在树脂粘土中含有无机物粉末、蜡和皂等。作为无机物粉末,可列举出例如石英、高岭土、沸石、硅藻土、滑石、膨润土、硼砂和岩石粉等,可组合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此外,作为蜡,可列举出蜂蜡等。作为皂,可列举出脂肪酸盐皂等。其中,这些的配合量均优选不足10重量份。
作为油粘土,通常使用将粘土、碳酸钙、绢云母系粘土这样的无机质填充剂与皂和油成分熬炼而成的物质。更详细地说,优选使用含有如下成分物质,即,相对于无机质填充剂100重量份含有:液体石蜡和/或微晶蜡,15~45重量份左右;将作为皂的碱金属皂、碱土类金属皂、铝皂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组合而成的物质,0.2~15重量份左右;以及甘油,0.2~10重量份左右。
另外,作为上述的硅粘度的具体例,可以采用透明粘土(日清アソシエイツ公司生产),作为树脂粘土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エクセレント(日清アソシエイツ公司生产)。
例如下述那样制造上述那样的疑似病变构件21。
(I)首先,准备外筒(鞘)71、能在外筒71内滑动的沿轴向设有通孔73的推压件72、和插入到通孔73内的线74,如图10的(a)所示,在将推压件72插入到外筒71内的状态下,将线74插入到通孔73和外筒71内。
(II)然后,在插入有线74和推压件72的状态下的外筒71内,填充作为疑似病变构件21的构成材料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从而进行成形,在外筒71内获得疑似病变构件21(参照图10的(b))。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推压件72的顶端由平坦面构成,因此将疑似病变构件21制成为第1结构。
另外,在进行可塑性变形的材料的成形时,通过在外筒71内使线74蜿蜒,能够使通孔23蜿蜒,并且通过将扩径、缩径的材料用作线74,能够使通孔23扩径、缩径。
(III)然后,利用连接部11拆下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在该拆下的Segment2内插入外筒71(参照图10的(c))。
(IV)然后,自外筒71和通孔73内拔出线74,随后对推压件72进行推压操作而使推压件72在外筒71内向顶端方向滑动。由此,疑似病变构件21被推出外筒71内而配置在Segment2内(参照图10的(d))。
另外,优选预先对外筒71的内表面实施使用了剥离剂的涂覆处理。由此,利用推压件72的推压操作,不会使疑似病变构件21发生变形等就能够容易地自外筒71内推出疑似病变构件21。另外,作为剥离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硅油等。
经过上述那样的工序,在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内、即管的内腔部配置所制成的疑似病变构件21。
另外,在制造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情况下,如图11的(a)所示,准备顶端部向顶端侧缩径的两个构件作为推压件72,通过将上述工序(II)改变成下述那样的工序(II’),能够制造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
(II’)当在插入有线74和顶端部向顶端侧缩径的推压件72的状态的外筒71内,填充了作为疑似病变构件21的构成材料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后,进一步自与先插入的推压件72相反的一侧插入另一个推压件72。然后,在该状态下,通过成形上述流体材料,能够在外筒71内获得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参照图11的(b))。
此外,在制造通孔23偏置于缘部侧的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情况下,在像图12那样也采用通孔73在推压件72内偏置于缘部侧时,能够容易地制造该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
另外,连接部11如上述疑似病变构件21的制造方法中所述,能在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2:Middle)的位置配置疑似病变构件21,利用Segment2的部分进行装卸,因此在Segment2的两端部分别设置连接部11(参照图3)。即,Segment2的一端利用连接部11与Segment1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利用连接部11与Segment3的端部相连接,由此形成为能自右冠状动脉4装卸的结构。
该种连接部11只要是能利用Segment2的部分进行装卸且能将应该连接的各端部彼此液密地连接的结构,可以形成为任意结构,例如可以形成为使用了下述那样的连接器具或连接机构的结构,从而能够液密地连接。
连接器具
连接器具12在中心部具有沿轴向(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14,包括整体形状形成为大致筒状的主体13、和设置在主体13的大致中央的凸缘15。
主体13在两端部具有缩径的缩径部,该缩径部的外径设定得比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小,在缩径部的靠凸缘15侧(内侧),该缩径部的外径设定得比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大。
对于该结构的连接器具12,在自右冠状动脉4的顶端(剖切面),从上述顶端部向凸缘15侧插入右冠状动脉4时,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扩径。由此,主体13的外周面与右冠状动脉4的内周面彼此紧密接触,因此利用连接器具12将右冠状动脉4的端部彼此液密地连接。
作为连接器具12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适合使用各种树脂材料,具体地说,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戊烯-1)、离聚物、丙烯酸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酯(PCT)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缩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等各种树脂材料,可组合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
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16包括:凸缘17,其设置在被切断的右冠状动脉4的各顶端(剖切面);环状构件(第1环状构件)18,其能旋转地支承于一方的右冠状动脉4;环状构件(第2环状构件)19,其能与凸缘17接触地固定在另一方的右冠状动脉4上。
在环状构件18上形成有向凸缘17侧开放的开放部,在该开放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181。
另外,环状构件19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91,此外,该环状构件19设定成能插入到开放部中的大小,该开放部形成于环状构件18,从而能够将环状构件19插入(旋入)环状构件18的开放部。
在该结构的连接机构16中,在使两个凸缘17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状态下,通过使分别形成于环状构件18、19的内螺纹181和外螺纹191螺纹接合,两个凸缘17的端面彼此相互紧密接触,因此利用连接机构16将右冠状动脉4的端部彼此液密地连接。
作为连接机构16的各种构成构件的构成材料,能够优选采用与上述连接器具12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与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2:Middle)不同的在左冠状动脉3中配置疑似病变构件21的第2实施方式。
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在左冠状动脉3中配置疑似病变构件21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即,在本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在将左冠状动脉3的Segment6分支成Segment7和Segment9的分支部(分叉)34配置疑似病变构件21,借助该疑似病变构件21在Segment6、Segment7和Segment9的中途分别设置连接部11,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配置于该种分支部34的疑似病变构件21例如可以列举出图16的(a)所示那样的第5结构、图16的(b)所示那样的第6结构。
第5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形成为从一端向另一端扩径的筒状体,形成在该疑似病变构件21的内部的通孔23也同样扩径,除此以外与上述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结构相同。该结构的第5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将分支部34的顶端插入到口径扩径的另一端侧地配置。
另外,第6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形成为如下那样的结构,即,在口径扩径的另一端侧分支为Y字状,且形成在该疑似病变构件21的内部的通孔23也同样分支为Y字状,除此之外与上述第5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的结构相同。该结构的第6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使左冠状动脉3的分支部34与疑似病变构件21的形成为Y字状的分支部相互抵接地配置。
在上述第5和第6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中,通常,首先将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从Segment6插入到Segment7侧,使球囊导管63沿该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前进,从而使球囊64到达疑似病变构件21的位置,然后再在该位置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的Segment7侧扩张。然后,将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从Segment6插入到Segment9侧,在与上述同样地使球囊64到达了疑似病变构件21的位置后,使球囊64膨胀而使疑似病变构件21的Segment9侧扩张,从而实施用于确保流路的训练。
在该种训练中,当使疑似病变构件21的Segment7侧扩张时,为了避免如下情况要求高超的技术:球囊64也压瘪疑似病变构件21的Segment9侧而由此引发使疑似病变构件21的Segment9侧的端部移动(斑块偏移),最终封闭Segment9。当在该种训练中应用疑似病变构件21时,疑似病变构件21由于扩张而塑性变形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因此在使疑似病变构件21的Segment7侧扩张时,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是否封闭了Segment9的评价。因而,当在该训练中应用疑似病变构件21时,能够可靠地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如上所述那样以能将疑似病变构件21配置在分支部34的方式分别设置在Segment6、Segment7和Segment9的中途,由此,在连接部11中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左冠状动脉3装卸包括分支部34在内的Segment6、Segment7和Segment9的一部分的结构(参照图15)。
另外,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疑似病变构件21同样地制造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5结构和第6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21。例如,准备呈锥状扩径的外筒、具有与外筒的锥状的内径匹配的外径且顶端缩径的推压件、和能插入到通孔中的线,通过将作为疑似病变构件21的构成材料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填充在外筒内,能够形成该疑似病变构件21。另外,设置于图16的(b)的分支部34的疑似病变构件213可以另外通过用可塑性变形的材料覆盖分支部34来形成。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疑似病变构件21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2:Middle)的情况,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疑似病变构件21配置在将左冠状动脉3的Segment6(#6)分支成Segment7(#7)和Segment9(#9)的分支部34的情况,但疑似病变构件21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该位置,在以高概率发生冠状动脉的狭窄或封闭的多发部位配置疑似病变构件21而实施与多发部位相对应的训练即可。另外,作为配置该种疑似病变构件21的多发部位,例如可以是图17所示的●标记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采用疑似病变构件21时,在使用了冠状动脉(血管)等具有内腔部的管的立体模型中,能够在任意位置以任意的形状配置与病变部位的物理性质近似的疑似病变构件21。因此,能够使用具有该疑似病变构件21的立体模型,实施与各种各样的患者的病情相对应的训练,因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对患者实施的手术以外的地方学习到更加高超的技术。
图18是表示狭窄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图19是表示狭窄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图20是表示封闭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图21是表示封闭型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种结构的图(左图是纵剖视图,右图是左图的A-A剖视图),图22是表示训练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23是用于说明连接器具的结构的图(图23的(a)是立体图,图23的(b)是纵剖视图),图24是用于说明连接机构的结构的图(图24的(a)是立体图,图24的(b)是纵剖视图),图25是表示对疑似管状构件的材料特性进行试验的试验方法的图,图26是表示利用图25所示的试验方法试验了的疑似管状构件的材料特性(应力的经时变化)的图表。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8~图24中的上侧称作“上”,将下侧称作“下”。
下面,参照上述这些图说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包括冠状动脉10的右冠状动脉4(Segment2)、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中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和分别设置在右冠状动脉4的两端部的连接部11。在右冠状动脉4中,Segment2的端部借助各连接部11分别与Segment1和Segment3相连接。在该情况下,优选各连接部11分别能够相对于Segment1和Segment3装卸自如。
首先,说明作为Segment2的右冠状动脉4。
如图18(图19~图22也同样)所示,右冠状动脉4由具有内腔部43的管状体40构成。在右冠状动脉4中,内径φd1和外径φd2分别沿长度方向恒定。
右冠状动脉4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弹性体、软质聚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那样的热塑性树脂等,可以组合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在这些热塑性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将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那样密度即结晶度不同的材料彼此混合而成的树脂。另外,优选由聚乙烯构成的右冠状动脉4的硬度为肖氏A(日本JIS K6253规定)的20~80,更优选为25~35。优选断裂强度为5MPa~30MPa,更优选为8MPa~12MPa。优选断裂伸长率为100%~600%左右,更优选为100%~200%左右。
通过采用该种聚乙烯,能够使该右冠状动脉4可靠地塑性变形。由此,与后述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共同进行扩张训练时,右冠状动脉4和疑似病变构件121一并变形,能够可靠地维持该变形状态(扩张状态)(参照图22)。另外,在制造右冠状动脉4时,能够利用挤压成形来成形作为右冠状动脉4的母材的管状体(tube)40。然后,在成形了管状体后,对该管状体实施加工(例如加热、压缩等),从而能够制造期望大小的右冠状动脉4。
另外,构成右冠状动脉4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即热塑性树脂具有应力缓和率优选为20%~60%,更优选为20%~30%的材料特性。
这里,“应力缓和率”是指,在常温下利用图25所示的试验方法对管状体40进行试验而获得(定义)的值。
首先,如图25的(a)所示,将管状体40形成为长方形400,该长方形400的一端(图中左侧)被固定而成为固定端401,另一端(图中右侧)成为自由端402。另外,此时的长方形400的全长为L。
接下来,从图25的(a)所示的状态以规定的速度(拉伸速度)向图中右侧(长度方向)拉伸长方形400的自由端402(参照图25的(b))。此时的条件是以1分钟使全长为2L地进行拉伸。将全长达到2L时的初始拉伸应力设为f0(参照图26)。
然后,从图25的(b)所示的状态将上述速度(拉伸速度)设为零,保持全长2L(参照图25的(c))。然后,将在将上述速度设为零起的5分钟后的拉伸应力设为ft(参照图26)。
因此,可以用((f0-ft)/f0)×100来表示“应力缓和率”。
通过使应力缓和率处于上述那样的数值范围内,在进行扩张训练时,右冠状动脉4能够更加可靠地变形,因此近似于实际的人类的动脉。由此,在进行扩张训练时,该训练能够获得宛如进行实际的手法(PTCA术)相同的感觉。另外,例如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材料等,能够调整应力缓和率的大小。
另外,优选右冠状动脉4的周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与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压缩弹性模量相同或大于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压缩弹性模量。详细而言,在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001MPa~0.5MPa的情况下,优选右冠状动脉4的周向的拉伸弹性模量为0.5MPa~50MPa,更优选为0.5MPa~5MPa。
另外,优选右冠状动脉4满足比d2/d1的值为1.01~2的关系,更优选比d2/d1的值为1.01~1.2的关系。优选右冠状动脉4(Segment2)的内径φd1设定为2mm~5mm左右。
在利用上述那样的各条件(数值范围)进行了扩张训练时,能够借助疑似病变构件121推压右冠状动脉4而使右冠状动脉4可靠地变形(参照图4和图22)。另外,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人类的冠状动脉相对应的训练,能够确切地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接下来,对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的内腔部43中的疑似病变构件121进行说明。
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形状根据相对于内腔部43的狭窄度而分类为狭窄型或封闭型。
狭窄型
在狭窄型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图18的(a)所示的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在大致中心部具有沿轴向(长度方向)贯穿的通孔23,通孔23的内表面231彼此分开,即疑似病变构件121是整体形状大致形成为筒状的筒状体。
在该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在将该疑似病变构件121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的内腔部43中时,使该内腔部43变得狭窄。
在该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使球囊导管63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在右冠状动脉4内前进,使球囊64到达使右冠状动脉4狭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即通孔23内,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121(通孔23)扩张。
疑似病变构件121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mm~100mm左右,更优选为5mm~50mm左右。通过将疑似病变构件121的长度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实施与实际的病变部位(狭窄部位)的大小更加适合的训练。
另外,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外径φd4依据所配置的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φd1的大小而适当地设定,没有特别限定,在未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下,优选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外径φd4设定得比右冠状动脉4的内径φd1大。由此,疑似病变构件121能够以压缩的状态插入到右冠状动脉(内腔部)4中,结果能够将疑似病变构件121可靠地固定在右冠状动脉4内,因此在进行训练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因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球囊导管63的接触而使疑似病变构件121非本意地错位。
另外,疑似病变构件121的通孔23的内径φd3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以(φd1-φd3)/φd1为50%~100%的方式设定φd3。通过将通孔23的内径φd3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狭窄度适合的训练,能够确切地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详细而言,在将φd1设定为2mm~5mm时,φd3为0mm~2.5mm,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厚度为0.5mm~2.5mm左右。另外,在φd3为0mm的情况下是完全封闭的。
接下来,图18的(b)所示的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与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同样,也在中心部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23,整体形状也大致形成为筒状,但该疑似病变构件121在两端部具有通孔23的孔径(外径)从内部侧向外部侧递增的锥形部,在疑似病变构件121的两端,宽度实际上为“0”。
换言之,通孔23在两端部形成为漏斗状,疑似病变构件121的两端部的内周面分别具有从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内侧向两端部侧倾斜的倾斜面22。
利用该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64到达通孔23时,使球囊导管63沿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倾斜面22前进,并且使球囊64到达通孔23内,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121(通孔23)扩张。
另外,倾斜面22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相对于通孔23的中心轴线以15°~65°左右的角度倾斜,更优选以22°~55°左右的角度倾斜。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形状更加适合的训练。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疑似病变构件121的两端部具有锥形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情况,在两个端部的任意一个设有锥形部即可。
另外,在第1结构和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说明了通孔23在大致中心部沿轴向(长度方向)大致直行地贯穿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通孔23可以在任意位置以任意形状形成,例如通孔23也可以偏置于缘部侧(外周部侧)(图19的(a)),也可以一部分在缘部(外周部)开放(图19的(b)),也可以蜿蜒(弯曲)(图19的(c)),也可以在中途扩径和缩径(图19的(d))。
封闭型
在封闭型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图20的(a)所示的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在中心部具有沿轴向(长度方向)连续的孔(通孔)23’,在将该疑似病变构件121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内时,该孔23’的内表面231彼此紧密接触(接触),除此以外与上述第1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的结构相同。
在该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如上所述,通过使孔23’的内表面231彼此紧密接触,能够在配置有该疑似病变构件121的位置封闭右冠状动脉4的内腔部43。
在该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导管63沿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在右冠状动脉4内前进时,张开孔23’,并且使球囊64到达该孔23’内,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121(孔23’)扩张。
接下来,图20的(b)所示的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在孔23’的两端具有自孔23’连续的通孔25,该通孔25的孔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除此以外与上述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相同。
即,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是组合了第2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和第3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而得到的结构,孔23’的内表面231彼此紧密接触,且两端部由具有倾斜面22的锥形部构成。
利用该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优选进行如下训练,即,在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64到达孔23’时,使球囊导管63沿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倾斜面22前进,并且在将球囊导管63的顶端导入至孔23’的入口后,张开孔23’,并且使球囊64到达孔23’内,随后使球囊64膨胀,从而使疑似病变构件121(通孔23)扩张。
另外,在第3结构和第4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中,说明了孔23’在大致中心部沿轴向(长度方向)大致直行地连续形成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详细而言,也可以代替沿轴向连续的孔23’而形成为沿轴向连续的缝隙23”。另外,该缝隙23”可以在任意位置以任意形状形成,例如缝隙23”可以形成为一字形(图21的(a))或十字形(图21的(b)),也可以形成为U字形而偏置于缘部侧(图21的(c)),也可以形成为缝隙23”的一端在外周的一部分开放(图21的(d))的形状。
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的各结构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在本发明中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优选与右冠状动脉4的构成材料不同。详细而言,可以列举出上述那样的硅粘土、橡胶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等,可以组合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通过利用这样的上述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疑似病变构件121,该疑似病变构件121比右冠状动脉4容易变形。由此,在进行了扩张训练时,疑似病变构件121优先于右冠状动脉4的扩张而变形。在对实际产生在人类的右冠状动脉中的狭窄部实施PTCA术的情况下,这是与狭窄物优先于右冠状动脉变形的现象基本相同的现象。因而,训练者能够进行与实际的手法接近的训练。另外,优选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001MPa~0.5MPa左右,更优选为0.01MPa~0.3MPa左右。通过将疑似病变构件121的物性值设定在该范围内,疑似病变构件121的物理性质以与实际的病变部位更加近似的状态进行塑性变形,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右冠状动脉4和疑似病变构件121分别利用扩张训练而变形,但在变形后的返回困难度方面,疑似病变构件121比右冠状动脉4难以返回,即,在塑性变形的程度方面,右冠状动脉4比疑似病变构件121的塑性变形小。
疑似病变构件121的构成材料是能够使疑似病变构件121发挥上述那样的物理性质的材料,是能够在长时间内维持可塑性的材料。因而,疑似病变构件121能够以与实际的病变部位更加近似的状态进行塑性变形,因此训练者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接下来,详细说明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立体模型)进行了PTCA术的训练时的、该训练用活体模型1的状态。
在PTCA术中,在技术上要求:在利用球囊64使疑似病变构件121扩张时,不会发生由疑似病变构件121的端部向外侧移动而引发的移动部211的产生(斑块偏移,参照图22的(a))、由疑似病变构件121的一部分断裂而引发的离解部212的产生(参照图22的(b))等地确保右冠状动脉4中的流路(使血流恢复)。
因此,当在PTCA术的训练中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时,也能进行不会产生移动部211、离解部212的那样的训练。
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在上述工序(3)中,利用膨胀了的球囊64向外侧推压疑似病变构件121。另外,右冠状动脉4也借助疑似病变构件121被推压向外侧。由此,疑似病变构件121和右冠状动脉4一并扩张而变形。
并且,在上述工序(4)中,在自疑似病变构件121拆下了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和球囊导管63后,疑似病变构件121和右冠状动脉4分别如上所述那样塑性变形,因此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维持上述扩张变形了的状态、即维持由球囊64张开的形状。在对实际产生在人类的右冠状动脉中的狭窄部实施PTCA术的情况下,这是与使右冠状动脉和狭窄部成为扩张了的状态的现象基本相同的现象。
这样,通过采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在进行以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为目的的训练时,由于训练用活体模型1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依据实地的手法的训练。
另外,在进行了PTCA术的训练后,能够可靠地评价是否在疑似病变构件121产生了移动部211、离解部212等,因此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能够一边利用目测、X线造影图像来观察上述工序(3)中的球囊64的扩张一边实施训练,当场能够判断疑似病变构件21和右冠状动脉4的扩张的程度、是否产生了移动部211、离解部212等,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也能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对于利用上述工序(4)使血流恢复后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即实施了PTCA术后的疑似病变构件121,如图22的(c)所示留置支架81,从而能够抑制疑似病变构件121重新变得狭窄、离解部212的离解。在该种留置支架81的治疗的训练中也能采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当在该训练中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时,能够更加可靠地实施是否较佳地抑制重新狭窄、离解部212的离解的评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连接部11也能在两端部分别装卸作为Segment2的右冠状动脉4,各连接部11分别设置在该两端部(参照图3)。即,Segment2的一端利用连接部11与Segment1的端部相连接,另一端利用连接部11与Segment3的端部相连接,由此,形成为能相对于右冠状动脉4装卸的结构(参照图23和图24)。
图27是表示对配置在右冠状动脉中的训练用活体模型进行PTCA术的训练的次序的图,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纵剖视图,图29是表示训练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0~图35是分别用于对制造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36和图37是分别用于说明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连接的连接方法的图,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5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9是图38中的A-A剖视图,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6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1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7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8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3是图42中的B-B剖视图,图44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第9实施方式的纵截面。
下面,参照上述这些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图27和图28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包括冠状动脉10的右冠状动脉4(Segment2)、配置在右冠状动脉4中的疑似病变部221、和分别设置在右冠状动脉4的两端部的连接部11。在右冠状动脉4中,Segment2的端部借助各连接部11分别与Segment1和Segment3相连接。在该情况下,优选各连接部11分别是相对于Segment1和Segment3装卸自如的结构。
如图28(图29也同样)所示,右冠状动脉4由具有内腔部43的管状体构成。并且,在右冠状动脉4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形成有内径和外径缩径而成的缩径部。可以将该缩径部看成产生于动脉(血管)的狭窄部,因此该缩径部形成为对狭窄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所用的疑似病变部221。
右冠状动脉4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弹性体、软质聚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那样的热塑性树脂等,可以组合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在这些热塑性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将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那样密度即结晶度不同的材料彼此混合而成的树脂。另外,优选由聚乙烯构成的右冠状动脉4的硬度为肖氏A(日本JIS K6253规定)的20~80,更优选为25~35。优选断裂强度为5MPa~30MPa,更优选为8MPa~12MPa。优选断裂伸长率为100%~600%左右,更优选为100%~200%左右。
使用该种聚乙烯,使作为右冠状动脉4的母材的管状体40具有热收缩性地进行成形。如图30~图35所示,当在右冠状动脉4形成疑似病变部221时,通过对想要形成管状体40的疑似病变部221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实施加热或拉伸处理,使病变部形成区域20缩径而可靠地形成疑似病变部221。另外,在对由该种缩径部构成的疑似病变部221进行了扩张训练时,由此疑似病变部221进行扩张变形(扩径)。并且,扩张变形了的疑似病变部221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实际上疑似病变部221消失),因此能够可靠地维持该变形状态(扩张状态)(参照图27)。另外,通过利用聚乙烯构成管状体40,能够例如利用挤压成形容易地成形该管状体40。
另外,构成右冠状动脉4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即热塑性树脂可以采用体现出上述那样的应力缓和率、拉伸弹性模量的材料。
另外,在右冠状动脉4中,除了形成有疑似病变部221的以外的部分的内径φd1和外径φd2分别沿长度方向恒定。优选该种右冠状动脉4满足比d2/d1的值为1.01~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比d2/d1的值为1.01~1.2的关系。此外,优选右冠状动脉4(Segment2)的内径φd1设定为2mm~5mm左右。
疑似病变部221的最小部分的内径φd3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以(φd1-φd3)/φd1为50%~100%的方式设定φd3。通过将疑似病变部221的内径φd3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狭窄度适合的训练,确切地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另外,疑似病变部221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mm~100mm左右,更优选为5mm~50mm左右。通过将疑似病变部221的长度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实施与实际的病变部位(狭窄部位)的大小更加适合的训练。
在疑似病变部221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内表面倾斜的、即内径从内部侧向外部侧递增的倾斜面(锥形面)22。由此,在上述工序(3)中,在使球囊64到达疑似病变部221时,能够使球囊导管63沿疑似病变部221的倾斜面22前进,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操作。另外,倾斜面22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相对于右冠状动脉4的中心轴线以15°~65°左右的角度倾斜,更优选以22°~55°左右的角度倾斜。由此,能够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形状更加适合的训练。
接下来,对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立体模型)进行了PTCA术的训练时的、该训练用活体模型1的状态进行详细说明。
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在图27的(c)所示的上述工序(3)中,利用膨胀了的球囊64向外侧推压疑似病变部221。由此,疑似病变部221扩张而变形,当该疑似病变部221实际上消失。
然后,在图27的(d)所示的上述工序(4)中,在自疑似病变部221拆下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和球囊导管63后,疑似病变部221如上所述那样塑性变形,因此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维持上述扩张变形了的状态、即维持由球囊64张开的形状。在对实际产生于人类的右冠状动脉中的狭窄部实施PTCA术的情况下,这是与使狭窄部形成为扩张了的状态的现象基本相同的现象。
这样,通过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在进行以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为目的的训练时,由于训练用活体模型1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依据实地的手法的训练。
另外,能够一边利用目测、X线造影图像来观察上述工序(3)中的球囊64的扩张和由此引发的疑似病变部221的扩张的程度,一边实施训练,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也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对于利用上述工序(4)使血流恢复后的疑似病变构件221、即实施了PTCA术后的疑似病变构件221,如图29所示那样留置支架81,从而能够防止疑似病变构件221重新变得狭窄。在该种留置支架81的治疗的训练中也能采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当在该训练中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时,能够更加可靠地实施是否较佳地防止重新狭窄的评价。
例如如下所述通过在右冠状动脉4的Segment2处形成疑似病变部221,能够制造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这里,对制造训练用活体模型1的方法进行说明。
第1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0的(a)所示,准备将要形成为右冠状动脉4的作为母材的管状体40。该管状体40如上所述由聚乙烯构成,具有热收缩性。
然后,如图的30(b)所示,例如使用吹风机等那样的热风器(heat gun)100对管状体40(右冠状动脉4)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吹例如80度~120度的热风,加热该病变部形成区域20。然后,病变部形成区域20缩径,在其大小成为期望的大小时,停止加热。由此,获得形成有疑似病变部221的右冠状动脉4。
另外,可以根据加热的时间、温度而适当地改变疑似病变部221的狭窄的程度。
第2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1的(a)所示,准备管状体40。
然后,如图31的(b)所示,使用例如用于锡焊的烙铁200,将例如设定为80度~120度的烙铁顶端201触碰管状体40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加热该病变部形成区域20。然后,病变部形成区域20缩径,在其大小成为期望的大小时,使烙铁顶端201自病变部形成区域20离开。由此,获得形成有疑似病变部221的右冠状动脉4。
第3制造方法
如图32的(a)所示,准备管状体40。
另外,准备被插入到管状体40中来使用的一对限制构件300。各限制构件300分别限制病变部形成区域20(疑似病变部221)的缩径的程度。一对限制构件300的结构相同,因此代表性地说明其中一个限制构件300。限制构件300为棒状,其外径包括变化了的3个部分、即小径部301、大径部302和位于小径部301与大径部302之间的外径渐减部303。小径部301和大径部302形成在限制构件300的两端部。外径渐减部303是外径从大径部302向小径部301逐渐减小的部分。小径部301担当用于形成疑似病变部221的内径为φd3的部分的作用,外径渐减部303担当用于形成疑似病变部221的倾斜面22的部分的作用。另外,大径部302担当用于形成右冠状动脉4的疑似病变部221以外的部分的作用。
如图32的(b)所示,将各限制构件300分别从小径部301侧插入到管状体40中,形成为端面彼此抵接的状态。此时,使各小径部301位于管状体40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
然后,如图32的(c)所示,使用热风器100对管状体40的整体吹例如80度~120度的热风,加热当该管状体40。
并且,如图32的(d)所示,在管状体40的整体缩径而使内周面与各限制构件300的外周面抵接时,停止加热。
然后,如图32的(e)所示,分别拔掉各限制构件300。由此,获得形成有疑似病变部221的右冠状动脉4。另外,由于使用限制构件300,因此疑似病变部221的缩径的程度是恒定的,能够大量生产一样形状的右冠状动脉4。
第4制造方法
如图33的(a)所示,准备管状体40。
另外,准备能够插入到管状体40中来使用的限制构件500。限制构件500限制病变部形成区域20(疑似病变部221)的缩径的程度。该限制构件500在使用CT扫描仪和MRI扫描仪那样的图像诊断装置获得了实际的人类的右冠状动脉的狭窄部附近的断层图像数据后,根据该断层图像数据,利用三维打印机进行造形。因而,在限制构件500上形成有多个外径变化了的外径变化部501。并且,各外径变化部501能够分别担当用于形成作为疑似病变部221的部分的作用。另外,限制构件500由光固化性树脂、石膏、硅橡胶等构成。
如图33的(b)所示,将限制构件500插入到管状体40中。此时,使各外径变化部501位于管状体40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并且,在该状态下使用热风器100对管状体40的整体吹例如80度~120度的热风,加热该管状体40。
然后,如图33的(c)所示,在管状体40整体缩径而使内周面与各限制构件500的外周面抵接时,停止加热。
然后,如图33的(d)所示,将限制构件500粉碎、溶解、延伸而去除。由此,获得具有内径变化了的疑似病变部221的右冠状动脉4。另外,由于使用限制构件500,能够大量生产一样形状的右冠状动脉4。
第5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4的(a)所示,准备管状体40。该管状体40如上所述那样由聚乙烯构成,能够沿长度方向延伸。
然后,如图34的(b)所示,在管状体40(右冠状动脉4)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的两端部分别安装钳子400。并且,在该状态下分别把持各钳子400而沿长度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伸管状体40。
然后,如图34的(c)所示,利用该拉伸操作使病变部形成区域20伸长且缩径,在其大小成为期望的大小时,停止进行该拉伸操作。然后,分别拆下各钳子400。由此,获得形成有疑似病变部221的右冠状动脉4。
另外,可以根据拉伸操作中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的延伸的程度适当地改变疑似病变部221的狭窄的程度。
第6制造方法
如图35的(a)所示,准备管状体40。
另外,准备能够插入到管状体40中来使用的限制构件600。限制构件600限制病变部形成区域20(疑似病变部221)的缩径的程度。该限制构件600形成为外径沿长度方向恒定的棒状,能够担当用于形成使疑似病变部221的内径为φd3的部分的作用。
如图35的(b)所示,将限制构件600插入到管状体40中。
然后,如图35的(c)所示,采用与上述第5制造方法相同的方法将管状体40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沿长度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伸。然后,病变部形成区域20伸长且缩径,在病变部形成区域20的内周面(内表面214)与限制构件600的外周面抵接时,停止拉伸操作。
然后,如图35的(d)所示,拔掉限制构件600。由此,获得形成有疑似病变部221的右冠状动脉4。另外,由于使用限制构件600,因此疑似病变部221的缩径的程度是恒定的,能够大量生产一样形状的右冠状动脉4。
接下来,对能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较佳的连接部11的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36的(a)所示,预先使倒钩接头9与Segment1侧的右冠状动脉4相连接。倒钩接头9是使连接部91的外径阶段性地变化的构件。
在Segment2侧的右冠状动脉4的端部插入倒钩接头9的连接部91,在该状态下使用热风器100吹例如80度~120度的热风,加热该端部(参照图36的(b))。然后,在该端部缩径而与连接部91紧密接触时,停止加热(参照图36的(c))。由此,能够借助倒钩接头9可靠地将Segment1侧的右冠状动脉4和Segment2侧的右冠状动脉4连接起来。
另外,作为连接部11的另一形态,如图37所示,成为在Segment2侧的右冠状动脉4的端部插入倒钩接头9的连接部91的状态。另外,在右冠状动脉4的端部的外周部卷绕有与电源相连接的电热丝700(例如镍铬电热丝)。对该电热丝700通电,从而使右冠状动脉4的端部缩径。并且,在该端部与连接部91紧密接触时,停止通电。由此,能够借助倒钩接头9可靠地将Segment1侧的右冠状动脉4和Segment2侧的右冠状动脉4连接起来。
第5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5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38的(a)所示,在疑似病变部221的外周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多条槽26。这些槽26沿疑似病变部221的长度方向形成,沿疑似病变部221的周向间隔等角度地配置。另外,如图39所示,优选各槽26的深度t1分别为疑似病变部221的壁厚t2的1/10~1/2左右,更优选为1/5~1/3左右。详细而言,可以将深度t1形成为20μm~100μm。
通过形成上述那样的槽26,如图38的(b)所示在进行了扩张训练时,各槽26的各自的宽度扩张,结果能够使疑似病变部221整体可靠地扩张。由此,能够进行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的扩张训练,因此能够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另外,作为槽26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由刀具(例如切割刀、刳刨工具)进行的方法和由激光器(例如准分子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进行的方法等。
另外,槽26并不限定于沿疑似病变部221的长度方向形成,例如也可以沿疑似病变部221的周向形成。
另外,槽26也可以延伸至右冠状动脉4的疑似病变部221以外的部分(端部)。
第6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6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40所示,多条槽26偏置于疑似病变部221的周向的一部分(图中上侧的部分)地形成。同样在该种疑似病变部221中,在进行了扩张训练时,各槽26的各自的宽度扩张,结果能够使疑似病变部221整体可靠地扩张。由此,能够进行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的扩张训练,因此能够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第7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7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41所示,多条槽26彼此交差且偏置于疑似病变部221的周向的一部分(图中上侧的部分)地形成。同样在该种疑似病变部221中,当进行了扩张训练时,各槽26的各自的宽度扩张,结果能够使疑似病变部221整体可靠地扩张。由此,能够进行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的扩张训练,因此能够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
第8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8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如图42所示,在疑似病变部221上固定设置有阻止构件27,该阻止构件27偏置于疑似病变部221的外周部的周向的一部分(图中上侧的部分)。在进行了扩张训练时,该阻止构件27对配置有疑似病变部221的阻止构件27的部分的扩张进行阻止(参照图43)。该种疑似病变部221模拟在产生于动脉的狭窄部的中特别是石灰化了的狭窄部。在对该疑似病变部221进行扩张训练时,疑似病变部221从图43的(a)所示的状态变成图43的(b)所示的状态,配置有阻止构件27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扩张。由此,能够对石灰化了的狭窄部进行扩张训练。
作为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的各结构的阻止构件27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具有粘合性且在固化后固化的粘接剂较好,例如可以列举出环氧树脂系粘接剂、橡胶系粘接剂和聚氨酯系粘接剂等,可以组合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另外,阻止构件27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最大的厚度形成为1mm~5mm左右。
另外,阻止构件27在图示的结构中配置在疑似病变部221的外周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在疑似病变部221的内周部。
另外,阻止构件27也可以延伸至右冠状动脉4的疑似病变部221以外的部分(端部)。
另外,阻止构件27除了上述的粘接剂以外,也可以由混合了环氧树脂和石灰的环氧树脂、石膏、各种金属材料等构成。
第9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9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第9实施方式是将训练用活体模型1应用在左冠状动脉3侧的情况。
如图4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疑似病变部221以能配置在分支部34的方式分别设置在Segment6、Segment7和Segment9的中途。由此,在连接部11中形成为包括分支部34在内的Segment6、Segment7和Segment9的一部分能够相对于左冠状动脉3装卸的结构。
图45是依次表示对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0实施方式)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6是用于对制造图45所示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47是依次表示对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1实施方式)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8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49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第14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下面,参照上述这些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但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第10实施方式
图4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包括冠状动脉10的右冠状动脉4(Segment2)和分别设置在右冠状动脉4的两端部的连接部11。在右冠状动脉4中,Segment2的端部借助各连接部11分别与Segment1和Segment3相连接。在该情况下,优选各连接部11分别为能够相对于Segment1和Segment3装卸自如的结构。
如图45的(a)所示,右冠状动脉4由具有内腔部43的管状体构成。在右冠状动脉4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形成有内径和外径缩径而成的缩径部44。由此,在右冠状动脉4的外周部45形成有凹部451。并且,在凹部451内配置(收纳)有加强缩径部44的加强构件307。在训练用活体模型1中,利用右冠状动脉4的缩径部44和加强构件307构成疑似病变部321。并且,能够对疑似病变部321进行扩张训练(PTCA术的训练)。
另外,在右冠状动脉4中,形成有缩径部44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内径φd1和外径φd2分别沿长度方向恒定。优选该种右冠状动脉4满足比d2/d1为1.01~2的关系,更优选满足比d2/d1为1.01~1.2的关系。此外,优选将右冠状动脉4(Segment2)的内径φd1设为0.5mm~10mm左右,将外径φd2设为0.51mm~12.0mm左右。
缩径部44的最小部分的内径φd3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以(φd1-φd3)/φd1为50%~100%的方式设定φd3。通过将缩径部44的内径φd3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狭窄度适合的训练,能够确切地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此外,优选将内径φd3设为0.1mm~2.0mm左右,更优选设为0.3mm~1.0mm左右。
另外,缩径部44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mm~100mm左右,更优选为5mm~50mm左右。通过将缩径部44的长度设定在该范围内,能够实施与实际的病变部位(狭窄部位)的大小更加适合的训练。
在缩径部4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内表面倾斜的、即内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的倾斜面(锥形面(锥形部))441。由此,在上述工序(3)中,当使球囊64到达疑似病变部321时,能够使球囊导管63沿缩径部44(疑似病变部321)的倾斜面441前进,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操作。另外,倾斜面441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相对于右冠状动脉4的中心轴线以15°~65°左右的角度倾斜,更优选以22°~55°左右的角度倾斜。由此,能够可靠地实施与实际的狭窄部位的形状更加适合的训练。另外,倾斜面441在图45所示的结构中形成在缩径部44的两端侧,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仅形成在缩径部44的一端侧。在将倾斜面441只形成在缩径部44的一端侧的情况下,优选该倾斜面441形成在供球囊导管63插入的一侧(图3和图4中的上侧)。
如图45的(a)所示,在右冠状动脉4的缩径部44的外周侧配置有加强构件307。加强构件307加强缩径部44,整体对疑似病变部321发挥与实际的病变部近似的特性(硬度(克服球囊导管63的球囊64扩张时的径向力(radial force)的力))。例如假如在省略设置加强构件307而仅利用缩径部44构成疑似病变部321的情况下,当进行扩张训练时,与加强构件307的省略相对应地疑似病变部321可能容易过度扩张。因此,扩张训练不能近似于实际的扩张。但是,在训练用活体模型1中,与加强构件307的设置相对应地能够加强缩径部44,因此疑似病变部321具有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特性,所以扩张训练近似于实际的扩张。
加强构件307的形状形成为沿缩径部44的周向去的环状。由此,能够从外侧覆盖缩径部44整体,因此对缩径部44加强的程度沿周向是一样的。另外,能够在球囊扩张时沿周向均匀地扩张,此外还能防止加强构件307脱落,因此具有能够实施可靠地扩张训练的优点。
另外,优选加强构件307的最大厚度tmax为0.1mm~5mm,更优选为0.25mm~4mm。
在该种疑似病变部321中,构成该疑似病变部321的缩径部44和加强构件307中的至少一个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即,在疑似病变部321中,能够获得缩径部44和加强构件307分别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以下将该情况称作“第1构成材料形态”)、缩径部44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且加强构件307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以下将该情况称作“第2构成材料形态”)、和加强构件307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且缩径部44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以下将该情况称作“第3构成材料形态”)。并且,在第1~第3构成材料形态的任意的情况下,疑似病变部321都能塑性变形。
第1构成材料形态
包括缩径部44在内的右冠状动脉4的整体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作为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尼龙弹性体、软质聚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那样的热塑性树脂等,可以组合使用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另外,在这些热塑性树脂中,特别优选使用聚乙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将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那样密度即结晶度不同的材料彼此混合而成的树脂。另外,右冠状动脉4并不限定于整体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缩径部44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缩径部44以外的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结构。
另外,优选由聚乙烯构成的右冠状动脉4的硬度为肖氏A(日本JIS K6253规定)的20~80,更优选为25~35。优选断裂强度为5MPa~30MPa,更优选为8MPa~12MPa。优选断裂伸长率为100%~600%左右,更优选为100%~200%左右。
通过使用该种聚乙烯,能够使该右冠状动脉4可靠地塑性变形。由此,在与加强构件307共同进行了扩张训练时,缩径部44和加强构件307一并变形,能够可靠地维持该变形状态(扩张状态)(参照图45的(b))。另外,在制造右冠状动脉4时,能够通过对作为右冠状动脉4的母材的管状体(tube)40进行挤压成形而进行成形。并且,在成形了管状体后,通过对该管状体实施加工(例如加热、压缩等),能够制造期望大小的缩径部44(参照图46)。
另外,构成右冠状动脉4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即热塑性树脂能够采用体现出上述那样的应力缓和率、拉伸弹性模量的材料。
加强构件307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作为该材料,优选与右冠状动脉4的构成材料不同的材料。详细而言,可以列举出上述那样的硅粘土、橡胶粘土、树脂粘土和油粘土等,可以组合使用这下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另外,优选加强构件307的构成材料的压缩弹性模量为0.001MPa~0.5MPa左右,更优选为0.01MPa~0.3MPa左右。通过将加强构件307的物性值设定在该范围内,疑似病变部321在其物理性质与实际的病变部位更加近似的状态下进行塑性变形,能够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通过利用该种材料构成加强构件307,在缩径部44发生了变形时,该加强构件307能够随着该变形而变形(参照图45的(b))。
另外,右冠状动脉4和加强构件307分别利用扩张训练而变形,但在变形后的返回困难度方面,加强构件307比右冠状动脉4难以返回。由此,疑似病变部321整体维持其变形后的状态。即,在进行扩张训练时,疑似病变部321由于该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在对实际产生于人类的右冠状动脉的狭窄部实施PTCA术的情况下,这是与狭窄物即使在变形后也能维持该变形的状态的现象基本相同的现象。因而,训练者能够进行与实际的手法接近的训练。
例如能够如下所述那样制造上述那样的结构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这里,对制造训练用活体模型1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6的(a)所示,准备形成为右冠状动脉4的作为母材的管状体40。该管状体40由聚乙烯构成,具有热收缩性。
然后,如图46的(b)所示,使用例如吹风机等那样的热风器100对管状体40(右冠状动脉4)的病变部形成区域20吹例如80度~120度的热风,加热该病变部形成区域20。然后,病变部形成区域20缩径,在其大小成为了期望的大小时,停止加热。由此,获得形成有疑似病变部321的右冠状动脉4。另外,可以根据加热的时间、温度适当地改变疑似病变部321的狭窄的程度。
然后,如图46的(c)所示,准备由粘土构成的加强构件307。加强构件307预先将横截面的形状形成为“C”字形。将右冠状动脉4的缩径部44经由该加强构件307的缺损部371插入到加强构件307中。
然后,使加强构件307沿凹部451变形,定位于凹部451。另外,通过使加强构件307变形,填埋缺损部371(使缺损部371消失)。由此,获得图46的(d)所示的状态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
另外,在形成缩径部44时,可以代替热风器100而使用烙铁。
另外,在形成缩径部44时,可以代替对管状体40加热的方法地,采用沿管状体40的长度方向拉伸管状体40的方法。
另外,在形成缩径部44时,也可以使用对缩径部44的缩径程度进行限制的限制构件。作为该限制构件,例如可以形成为棒状而插入到管状体40中来使用。
第2构成材料形态
在第2构成材料形态中,右冠状动脉4(缩径部44)由上述那样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热塑性树脂)构成。另一方面,加强构件307由弹性材料构成。
作为构成增强部件307的弹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含有由共聚物的混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和使前述聚合物软化的软化剂的物质,其中,该聚合物选自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的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的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嵌段-聚苯乙烯的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乙烯-乙烯/丙烯)嵌段-聚苯乙烯的共聚物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
此外,作为前述共聚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例如SEPTON系列(KURARAY PLASTICS CO.,Ltd.制造、热塑性弹性体)、Espolex SB系列(住友化学社制)等。
作为软化剂,特别适合使用操作油,作为操作油,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石蜡系、环烷系和芳香族系中的任一种,可组合使用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此外,作为操作油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例如Diana Process Oil系列(出光兴产社制造)、JOMO Process P(Japan Energy Corporation制作)等。
优选上述共聚物和软化剂的重量比为1∶3~1∶10左右,更优选为1∶5~1∶7左右。
此外,在进行弹性变形的加强构件307中,除了上述构成材料以外,也可以依据需要添加其他的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例如可以添加用于防止疑似病变部321老化的防老化剂(防氧化剂)等。
作为防老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胺系或苯酚系的物质,作为胺系的防老剂,可列举出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乙氧基-2,2,4-三甲基-1,2-二羟基喹啉这样的胺衍生物,作为苯酚系的防老剂,可列举2,6-二-叔丁基-对甲酚、2,5-二-叔戊基对苯二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
由上述那样的构成材料构成的疑似病变部321与上述第1构成材料形态的情况相同,基本能够维持变形后的状态,但其维持的程度比上述第1构成材料形态低,即,稍微容易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
在疑似病变部321中,通过适当地选择构成材料,能够改变疑似病变部321的硬度。由此,获得与硬度不同的各种狭窄物近似的疑似病变部321,能够可靠地进行与该疑似病变部321相对应的、即从扩张力比较小的情况到扩张力比较大的情况的扩张训练。
第3构成材料形态
在第3构成材料形态中,加强构件307由上述那样的可塑性变形的材料(粘土)构成。另一方面,右冠状动脉4(缩径部44)由弹性材料构成。
作为构成右冠状动脉4的弹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例如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类橡胶、乙烯-丙烯橡胶、茚烷醇(hydrin)橡胶、尿烷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这样的各种橡胶材料(特别是经硫化处理的橡胶)、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氯乙烯系、聚氨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异戊二烯系、氟橡胶系、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可将这些材料中的一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由上述那样的构成材料构成的疑似病变部321与上述第1构成材料形态的情况相同,基本能够维持变形后的状态,但其维持的程度比上述第1构成材料形态低。
同样在第3构成材料形态中,通过适当地选择疑似病变部321的构成材料,能够改变疑似病变部321的硬度。由此,获得与硬度不同的各种狭窄物近似的疑似病变部321。
接下来,详细说明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立体模型)进行了PTCA术的训练时的、该训练用活体模型1的状态。
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进行PTCA术的训练时,在图4的(c)所示的上述工序(3)中,利用膨胀了的球囊64向外侧推压缩径部44。另外,加强构件307也借助缩径部44被推压向外侧。由此,缩径部44和加强构件307一并扩张而变形。
然后,在图4的(d)所示的上述工序(4)中,在自疑似病变部321拆下球囊导管用引导线62和球囊导管63后,疑似病变部321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塑性变形,因此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维持上述扩张变形了的状态、即维持由球囊64张开的形状。在对实际产生于人类的右冠状动脉的狭窄部实施了PTCA术的情况下,这是与右冠状动脉和狭窄部扩张了状态基本相同的现象。
这样,通过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在进行以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为目的的训练时,由于训练用活体模型1近似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依据实地的手法的训练。
另外,能够一边利用目测、X线造影图像来观察上述工序(3)中的球囊64的扩张一边实施训练,能够确认到疑似病变构件321的扩张的程度,因此从该观点出发也能实施更高质量的训练。
另外,对于利用上述工序(4)使血流恢复后的疑似病变构件321、即实施了PTCA术后的疑似病变构件321,如图45的(c)所示那样留置支架81,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疑似病变构件321重新变得狭窄。在该种留置支架81的治疗的训练中也能采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当在该训练中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1时,能够更加可靠地实施是否较佳地抑制重新狭窄的评价。
第11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11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图47的(a)所示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在加强构件307的外周侧还设有限制构件309。限制构件309是在进行了扩张训练而使加强构件307变形时、限制(抑制)该加强构件307的变形的构件。另外,限制构件309由带体构成,是将该带体沿加强构件307的外周呈环状地卷绕而成的。优选限制构件309并未将内周部391固定在右冠状动脉4的外周部45。
在设置有该种限制构件309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中,在进行了扩张训练时,想要借助缩径部44向外侧推压加强构件307而使加强构件307变形,但利用限制构件309限制该加强构件307的向外侧的变形(参照图47的(b))。结果,对缩径部44加强的程度增大,因此获得疑似病变部321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疑似病变部321硬的疑似病变部321。另外,该疑似病变部321也能维持变形后的形状,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依据实地的手法的、由球囊导管63实施的扩张训练。另外,也能进行图47的(c)所示那样的支架81的留置训练。
另外,限制构件309与加强构件307相同,也借助加强构件307被推压向外侧,因此沿周向稍稍伸长。由此,在限制构件309的内周部391与右冠状动脉4的外周部45之间形成有间隙392,能够使加强构件307的一部分进入到该间隙392中(参照图47的(b))。
另外,优选限制构件309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或弹性材料构成。作为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在上述第1构成材料形态中作为右冠状动脉4的构成材料列举的那样的材料。作为弹性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在上述第2构成材料形态中作为加强构件307的构成材料列举的那样的材料、在上述第3构成材料形态中作为右冠状动脉4的构成材料列举的那样的材料。通过采用该种材料,能够可靠地限制加强构件307的变形。
第12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12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在图48所示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中,加强构件307B由多根(在图示的结果中为7根)环状橡胶(橡皮圈)372构成。各环状橡胶372在未施加有外力的自然状态下,内径与缩径部44的外径几乎相同或稍小于缩径部44的外径。该种结构的的加强构件307B能够依据环状橡胶372的设置数量调整对缩径部44加强的程度。
第13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13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
在图49所示的训练用活体模型1中,加强构件307C由发泡弹性体(海绵)构成。该加强构件307C形成为圆筒状,且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与缩径部44的外径几乎相同或稍小于缩径部44的外径。在该种结构的加强构件307C中,该加强构件307C是比较柔软的,因此能够抑制对缩径部44加强的程度。
第14实施方式
这里,说明第14实施方式,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结构部分,省略说明。第14实施方式是将训练用活体模型1应用在左冠状动脉3侧的情况。
如图5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疑似病变部321和加强构件307分别设置在Segment6、Segment7及Segment9的中途,以能够将疑似病变部321和加强构件307配置在分支部34。由此,在连接部11中形成为包括分支部34在内的Segment6、Segment7及Segment9的一部分能够相对于左冠状动脉3装卸的结构。
以上,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各部分可以调换成能发挥同样功能的任意结构的构件。另外,也可以附加设置任意的结构物。
另外,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也可以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个以上的结构(特征)。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将血管(冠状动脉)再现而人工制成的管中配置本发明的疑似病变构件来实施训练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在除人类以外的动物的活体所具有的管、人类的尸体所具有的管、即除了人类的活体所具有的管以外的管中配置疑似病变构件来实施训练。
另外,关于疑似管状组织,对代表性地模拟了冠状动脉(血管)的组织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模拟了食道、大肠、小肠、胰管、胆管、输尿管、输卵管、气管和支气管等的组织。
另外,疑似管状组织并不限定于单层,也可以是层叠有多层的组织(层叠体)。
另外,疑似管状组织的形状可以形成为直线状,也可以是一部分或整体弯曲的形状。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第9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其疑似病变部的部分和除了该部分以外的部分,疑似管状组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这两个部分的壁厚是彼此相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壁厚也可以彼此不同。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第9实施方式中,作为疑似病变部的形成方法,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实施加热、拉伸的方法,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疑似病变部(疑似管状组织)的构成材料的不同,采用照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的方法、高频的照射、微波的照射和超声波照射等。
另外,在第10实施方式~第14实施方式中,在形成有其缩径部的部分和除了该部分以外的部分,疑似管状组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这两个部分的壁厚是彼此相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壁厚也可以彼此不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病变构件,该疑似病变构件在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的中途形成为使该管状体狭窄或封闭该管状体的形状,模拟了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病变部,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用于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因此,在使用训练用活体模型来进行以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技术为目的的训练时,能够与实际的病变部的物理性质近似地在训练用活体模型上进行训练。因而,本发明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Claims (17)

1.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病变构件,该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具有内腔部的管的上述内腔部中,该疑似病变构件形成为当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使上述内腔部变得狭窄或封闭该内腔部的形状;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
在将上述疑似病变构件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而进行为确保流路而扩张的训练时,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于上述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孔,在将该训练用活体模型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利用上述通孔的外周部使上述内腔部变得狭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具有沿轴向连续的缝隙或孔,在将该训练用活体模型配置在上述内腔部中时,通过使上述缝隙或上述孔的内表面彼此紧密接触,封闭上述内腔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以被压缩的状态插入到该内腔部中。
5.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包括:
疑似管状组织,其由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构成,该疑似管状组织模仿管状组织;
疑似病变构件,其配置在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上述内腔部中,形成为使该内腔部变得狭窄或封闭该内腔部的形状,该疑似病变构件模仿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病变部,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和上述疑似病变构件分别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当为了确保上述疑似管状组织中的流路而对上述疑似病变构件进行扩张训练时,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由于该扩张而塑性变形成不会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那样的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病变构件比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容易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与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相比,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扩张后的形状难以返回到扩张前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的拉伸弹性模量与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压缩弹性模量相同或大于上述疑似病变构件的压缩弹性模量。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具有在该疑似管状组织的中途分支而成的分支部。
10.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具有疑似管状组织,该疑似管状组织由具有内腔部的管状体构成,该疑似管状组织模拟管状组织;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通过使该疑似管状组织的长度方向的中途缩径而塑性变形,形成缩径部;
在上述缩径部设置有阻止构件,在进行上述扩张训练时,该阻止构件阻止上述缩径部的一部分扩张;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用在将上述缩径部当作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而对该狭窄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具有热收缩性;
上述缩径部是通过加热上述疑似管状组织而形成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疑似管状组织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上述缩径部是通过将上述疑似管状组织沿长度方向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拉伸而形成的部分。
13.一种训练用活体模型,其特征在于,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包括:
疑似管状组织,其由管状体构成,具有其长度方向的中途缩径而成的缩径部,该疑似管状组织模拟管状组织;
加强构件,其设置在上述缩径部的外周侧,用于加强该缩径部,
该训练用活体模型还具有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设置在上述加强构件的外周侧,该限制构件用于在该加强构件发生变形时限制该加强构件的变形,
利用上述缩径部和上述加强构件构成对产生于管状组织的狭窄部进行模拟的疑似狭窄部,将该疑似狭窄部用在对上述狭窄部进行扩张的扩张训练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缩径部和上述加强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在上述缩径部的一端部或两端部形成有上述缩径部的内径从内部侧向端部侧递增的锥形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加强构件的形状形成为沿上述缩径部的周向的环状。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训练用活体模型,其中,
上述限制构件是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或弹性材料构成的形成为环状的带体。
CN201080008048.7A 2009-02-17 2010-02-04 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317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4659A JP5289997B2 (ja) 2009-02-17 2009-02-17 管の内腔部に配置される病変モデル
JP2009-034659 2009-02-17
JP2009170563A JP5290076B2 (ja) 2009-07-21 2009-07-21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
JP2009-170564 2009-07-21
JP2009170564A JP5290077B2 (ja) 2009-07-21 2009-07-21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および訓練用生体モデルの製造方法
JP2009-170563 2009-07-21
JP2009-215058 2009-09-16
JP2009215058A JP5290103B2 (ja) 2009-09-16 2009-09-16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
PCT/JP2010/051626 WO2010095519A1 (ja) 2009-02-17 2010-02-04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および訓練用生体モデ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7992A CN102317992A (zh) 2012-01-11
CN102317992B true CN102317992B (zh) 2015-01-07

Family

ID=42633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8048.7A Active CN102317992B (zh) 2009-02-17 2010-02-04 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08004B2 (zh)
EP (2) EP3489933B1 (zh)
CN (1) CN102317992B (zh)
WO (1) WO20100955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02330A1 (en) 2010-10-01 2022-05-25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Portable laparoscopic trainer
CN102568287B (zh) * 2010-12-24 2014-04-16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模态仿生体模
US8920176B1 (en) * 2011-04-29 2014-12-30 Clifford K. Yang Training system for cardiac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WO2013040195A2 (en) 2011-09-13 2013-03-21 Medtronic Inc. Physiologic simulator system
KR101963610B1 (ko) 2011-10-21 2019-03-29 어플라이드 메디컬 리소시스 코포레이션 수술 트레이닝용 모의 조직 구조
US8961190B2 (en) 2011-12-20 2015-02-24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Advanced surgical simulation
ITBG20120010A1 (it) * 2012-02-24 2013-08-25 Milano Politecnico Dispositivo per l'addestramento chirurgico
US9489869B2 (en) * 2012-02-24 2016-11-08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ortable low cost computer assisted surgical trainer and assessment system
US10198965B2 (en) 2012-08-03 2019-02-05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imulated stapling and energy based ligation for surgical training
AU2013323744B2 (en) 2012-09-26 2017-08-17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training model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EP3846151B1 (en) 2012-09-27 2023-11-29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training model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CA2885302C (en) 2012-09-27 2022-08-02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training model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US10679520B2 (en) 2012-09-27 2020-06-09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training model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EP2901439A1 (en) 2012-09-28 2015-08-05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training model for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JP6315712B2 (ja) 2012-09-28 2018-04-25 アプライド メディカル リソーシー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経管的腹腔鏡下手技のための外科用訓練モデル
AU2014224004B2 (en) 2013-03-01 2018-04-05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Advanced surgical simulation constructions and methods
CA2912069C (en) 2013-05-15 2022-01-11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Hernia model
EP4170633A1 (en) 2013-06-18 2023-04-26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Gallbladder model
US10198966B2 (en) 2013-07-24 2019-02-05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Advanced first entry model for surgical simulation
JP6517201B2 (ja) 2013-07-24 2019-05-22 アプライド メディカル リソーシー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ファーストエントリーモデル
USD761438S1 (en) 2014-01-17 2016-07-12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urgical simulator device
USD746239S1 (en) 2014-01-17 2015-12-29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Control holder
US9589484B2 (en) 2014-01-24 2017-03-07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Simulation device
KR102438168B1 (ko) 2014-03-26 2022-08-31 어플라이드 메디컬 리소시스 코포레이션 시뮬레이션된 절개가능 조직
JP5759055B1 (ja) * 2014-05-26 2015-08-05 サンアロー株式会社 臓器モデル
KR102518089B1 (ko) 2014-11-13 2023-04-05 어플라이드 메디컬 리소시스 코포레이션 시뮬레이션된 조직 모델들 및 방법들
WO2016093252A1 (ja) * 2014-12-11 2016-06-16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長尺体の通過性テスト装置、および医療用長尺体の通過性評価方法
AU2016219865B2 (en) 2015-02-19 2021-07-08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imulated tissu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US10127837B2 (en) * 2015-05-13 2018-11-13 Charlotte-Mecklenburg Hospital Authority Central Venous Access Trainer (CVAT)
ES2716924T3 (es) 2015-05-14 2019-06-18 Applied Med Resources Estructuras de tejido sintético para entrenamiento y estimulación electroquirúrgica
CA2988767A1 (en) 2015-06-09 2016-12-15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Hysterectomy model
ES2824529T3 (es) 2015-07-16 2021-05-12 Applied Med Resources Tejido disecable simulado
CA2993197A1 (en) 2015-07-22 2017-01-26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Appendectomy model
EP3339371B1 (en) * 2015-08-19 2020-04-29 Denka Company Limited Resin composition for organ models
CN105206154A (zh) * 2015-09-24 2015-12-3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分叉血管模型、模具及制作方法
WO2017059417A1 (en) 2015-10-02 2017-04-06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Hysterectomy model
US10706743B2 (en) 2015-11-20 2020-07-07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imulated dissectible tissue
US9852660B1 (en) * 2015-12-03 2017-12-26 Robert Fairbanks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 training apparatus
JP6685782B2 (ja) * 2016-03-16 2020-04-22 高島産業株式会社 訓練用デバイスシステム
EP3754629A1 (en) * 2016-04-26 2020-12-23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Residual stress features in organ models
CA3028980A1 (en) 2016-06-27 2018-01-04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on Simulated abdominal wall
US10755600B2 (en) * 2016-08-30 2020-08-25 St. Jude Medical, Cardiology Division, Inc. Synthetic tissue phantom for medical evaluation
JP7054112B2 (ja) * 2016-10-28 2022-04-13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カテーテル・シミュレーター用臓器モデル
CN106530927A (zh) * 2016-12-28 2017-03-22 侯江昊 一种展示心脏杂音产生原理的装置
KR102444865B1 (ko) 2017-02-14 2022-09-19 어플라이드 메디컬 리소시스 코포레이션 복강경 트레이닝 시스템
CN110325593B (zh) 2017-02-20 2021-09-21 电化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及生物模型
US10847057B2 (en) 2017-02-23 2020-11-24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Synthetic tissue structures for electrosurgical training and simulation
CN107134207B (zh) * 2017-06-19 2022-12-13 苏州六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器官三维打印的方法及其模型
FR3076048B1 (fr) * 2017-12-27 2021-07-30 3D Heart Modeling Reproduction tridimensionnelle d'un tissu anatomique d'interet et son procede d'obtention
CN108847108B (zh) * 2018-06-13 2021-02-09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颅脑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20210272478A1 (en) * 2018-10-31 2021-09-02 Micoto Technology Inc. Medical simulator
CA3085044A1 (en) * 2019-06-28 2020-12-28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Simulator for practicing surgery or procedures involving the neck and airwa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WO2021087423A1 (en) * 2019-11-01 2021-05-06 ReSuture, LLC A simulated surgical system, simulated vessel,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WO2021132204A1 (ja) * 2019-12-23 2021-07-01 デンカ株式会社 粘膜組織モデル
CN113838353A (zh) * 2021-08-29 2021-12-24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透明的弹性脑动脉瘤模型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185A (zh) * 2001-09-29 2005-03-16 弗里德黑尔姆·布拉塞尔 制造血管变形模型系统的方法
CN1653504A (zh) * 2002-05-10 2005-08-10 财团法人名古屋产业科学研究所 立体模型
WO2008027748A2 (en) * 2006-09-01 2008-03-06 Xtent, Inc. Custom length stent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8766A (en) * 1978-06-21 1980-04-22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Intravenous training/demonstration aid
JPS6040698A (ja) 1983-08-13 1985-03-04 Kankyo Setsubi Center:Kk 汚泥水濃縮装置
JPH0550477U (ja) * 1991-12-04 1993-07-02 株式会社高研 心臓血管模型
JPH0889588A (ja) * 1994-09-29 1996-04-09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
DE29801087U1 (de) * 1998-01-23 1999-05-20 Neumann Martin Dr Med Anatomisches Präparat
US6511325B1 (en) * 1998-05-04 2003-01-28 Advanced Research & Technology Institute Aortic stent-graft calibration and training model
JP4883433B2 (ja) * 1999-05-16 2012-02-22 株式会社ワイエス・メディカル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へのバルーンの装着方法
JP2001343891A (ja) 2000-06-02 2001-12-14 Medical Sense:Kk Ptcaトレーナー
FR2817460B1 (fr) * 2000-12-04 2003-09-05 Ge Med Sys Global Tech Co Llc Procede et systeme pour simuler l'elargissement de diametre d'une lesion d'un vaisseau sanguin, en particulier une stenose, a l'aide d'une prothese endovasculaire
KR100713726B1 (ko) * 2003-10-16 2007-05-02 나고야 인더스트리얼 사이언스 리서치 인스티튜트 입체 모델
US20050288766A1 (en) * 2004-06-28 2005-12-29 Xtent,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expandable prostheses during deployment
US8021161B2 (en) * 2006-05-01 2011-09-20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Simulated heart valve root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DE102006058908B4 (de) * 2006-10-10 2009-08-27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medizinischen Bilddarstellung
JP3919809B1 (ja) * 2006-11-20 2007-05-30 内久 松村 血管手術練習具
JP5024700B2 (ja) 2007-03-26 2012-09-12 学校法人関西医科大学 心血管系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モデル
WO2010007801A1 (ja) * 2008-07-16 2010-01-21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模擬血管製造用のモールド、模擬血管の製造方法、及び模擬血管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185A (zh) * 2001-09-29 2005-03-16 弗里德黑尔姆·布拉塞尔 制造血管变形模型系统的方法
CN1653504A (zh) * 2002-05-10 2005-08-10 财团法人名古屋产业科学研究所 立体模型
WO2008027748A2 (en) * 2006-09-01 2008-03-06 Xtent, Inc. Custom length stent apparatu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实开平5-50477U 1993.07.02 *
JP特开2001-343891A 2001.12.14 *
JP特开2008-237304A 2008.10.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28231A1 (en) 2012-02-02
CN102317992A (zh) 2012-01-11
EP3489933A1 (en) 2019-05-29
WO2010095519A1 (ja) 2010-08-26
EP2400475A1 (en) 2011-12-28
EP3489933B1 (en) 2020-09-23
US8808004B2 (en) 2014-08-19
EP2400475A4 (en) 2014-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7992B (zh) 训练用活体模型和训练用活体模型的制造方法
JP5290103B2 (ja)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
Robinson et al. Patient-specific design of a soft occluder for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
US8870576B2 (en) Surgical training aid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JP5290077B2 (ja)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および訓練用生体モデルの製造方法
CA2684055A1 (en)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8741719U (zh) 一种球囊扩张导管
WO2009010898A3 (en) Phantom for ultrasound guided needle inser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phantom
WO2017099023A1 (ja) 臓器、組織又は器官モデル
JP5452029B2 (ja) 管の内腔部に配置される病変モデル
CN104114222A (zh) 导管用球囊和球囊导管
CN104955515A (zh) 用于导管的多层球囊
Dhir et 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hybrid model (Mumbai EUS II) for stepwise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EUS-guided biliary drainage and rendezvous procedures
Raman et al. Biohybrid Design Gets Personal: New Materials for Patient‐Specific Therapy
JP5289997B2 (ja) 管の内腔部に配置される病変モデル
CN104605965A (zh) 一种防移位食管支架器械包
JP5290076B2 (ja) 訓練用生体モデル
JP2018132622A (ja) 狭窄血管モデル及び手技シミュレータ
Artifon et al. An innovative ex-vivo model for rapid change of the papilla for teaching advance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rocedures
CN106310499A (zh) 球囊扩张导管、弯球囊及其制作方法、弯球囊的成型模具
CN104900126A (zh) 一种泌尿外科下尿路微创手术训练模型及训练方法
Wang et al. 3D printing of costal cartilage models with fine fidelity and biomimetic mechanical performance for ear reconstruction simulation
NL2021601B1 (en) Kissing balloons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JP2018017769A (ja) 内視鏡治療トレーニング用模擬粘膜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内視鏡治療トレーニングモデル
US11056021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simulated animal organ and simulated animal org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