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3398B - 热交换器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3398B
CN102313398B CN 201010217953 CN201010217953A CN102313398B CN 102313398 B CN102313398 B CN 102313398B CN 201010217953 CN201010217953 CN 201010217953 CN 201010217953 A CN201010217953 A CN 201010217953A CN 102313398 B CN102313398 B CN 102313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hair fastener
port
communicated
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179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3398A (zh
Inventor
张守信
贺世权
吕福俊
武署光
王雷
吴丽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179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33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3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3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3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3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发卡管组、第二发卡管组、进入管、汇流管和跨管;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均包括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发卡管,且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的数量小于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的数量;进入管和汇流管均设置有三个端口;进入管的第一端口与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进入管的第二端口与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进入管的第三端口用于与外部压缩机排气管连通;跨管的上端口与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跨管的下端口与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汇流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与第二发卡管组的发卡管连通,并且汇流管的端口一和跨管的下端口位于汇流管的端口二与端口三之间。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中,空调中的热交换器是空调中进行冷热交换的器件。热交换器通常包括多个排列设置的发卡管,并且散热片套设在各个发卡管上,使各个发卡管固定连接在一起。热交换器通过风冷系统,实现发卡管中的冷媒与外部环境进行热交换。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中的各个发卡管101通常采用如下方式互相连通在一起:各个发卡管101通过套设在其外部的散热片102固定在一起,并且各个发卡管101通过弯头103相互连通,从而冷媒进入到其中一发卡管101后,便能在各个发卡管101中流动。从而通过空调中的风冷系统,强制使空气从散热片102中间通过,利用发卡管101中的冷媒的对流、传导、热辐射,实现与外界的热交换。对热交换器中的发卡管101和散热片102进行吹风,实现冷媒进行热交换。
由上可知,冷媒依次流动在连接在一起的发卡管中,由于风冷系统对热交换器各个部位的吹风量分布不均,通常热交换器上下两部的风量较小,而热交换器中部的风量较大,导致热交换器中的冷媒换热不均,不能充分发挥冷媒的换热能力。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空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较差的缺陷,实现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发卡管组、第二发卡管组、进入管、汇流管和跨管;所述第一发卡管组和所述第二发卡管组均包括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发卡管,且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的数量;所述进入管和所述汇流管均设置有三个端口;所述进入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进入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进入管的第三端口用于与外部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所述跨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跨管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汇流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的发卡管连通,并且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一和所述跨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二与端口三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热交换器,通过跨管将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连通,使处于风量较小区域中的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冷媒能够通过跨管进入到处于风量较大区域中的第二发卡管组中再次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能够换热均匀,充分发挥冷媒的换热能力,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空调主体中。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通过跨管将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连通,使处于风量较小区域中的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冷媒能够通过跨管进入到处于风量较大区域中的第二发卡管组中再次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能够换热均匀,充分发挥冷媒的换热能力,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进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汇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跨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进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汇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跨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发卡管组1、第二发卡管组2、进入管3、汇流管4和跨管5。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均包括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发卡管,且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发卡管的数量小于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的数量;进入管3和汇流管4均设置有三个端口;进入管3的第一端口31与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发卡管连通,进入管3的第二端口32与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连通,进入管3的第三端口33用于与外部压缩机排气管连通;跨管5的上端口51与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发卡管连通,跨管5的下端口52与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连通;汇流管4的三个端口分别与第二发卡管组2的发卡管连通,并且汇流管4的端口一41和跨管5的下端口52位于汇流管4的端口二42与端口三43之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发卡管可以为U形结构管,发卡管包括有两个端口,冷媒通过端口进出发卡管中并在发卡管中流动;并且在发卡管的外部套设有散热片(未图示),以通过散热片加快发卡管中的冷媒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均设置有多个发卡管,第一发卡管组1通常可以设置在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上部,并且由于第一发卡管组1中发卡管的数量少,使第一发卡管组1位于风冷系统的出风区域的上部,第一发卡管组1进风量较小;而第二发卡管组2通常设置在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下部,并且由于第一发卡管组1中发卡管的数量多,使第二发卡管组2占据了风冷系统的出风区域的大部分面积,第二发卡管组2的进风量较大,从而使风量少的位置的冷媒也相应较少,而在风量大的位置的冷媒也相应较多。本实施例中的进入管3通过第三端口33与外部压缩机排气管连通,实现将冷媒引入到本实施例中的发卡管中。其中,进入管3的第一端口31与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发卡管连通,从而使冷媒能够进入到第一发卡管组1中流动;而进入管3的第二端口32与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连通,从而使冷媒能够进入到第二发卡管组2中流动,通过进入管3可以实现冷媒分别在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中自由流动。由于在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不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为了使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本实施例热交换器通过跨管5将第一发卡管组1与第二发卡管组2连通。具体的,跨管5的上端口51与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一发卡管连通,而跨管5的下端口52与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一发卡管连通,使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能够通过跨管5流入到第二发卡管组2中,从而使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再一次进行换热。为了使从第一发卡管组1中流出的冷媒能够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顺畅的流动进行换热,并将上下的两路冷媒汇到一路最终流出本实施例热交换器,本实施例热交换器还包括汇流管4,汇流管4的三个端口分别与第二发卡管组2的发卡管连通。第二发卡管组2中自有的冷媒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到汇流管4端口二42;从第一发卡管组1流入到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冷媒进行进一步热交换后,进入到汇流管4端口一41;最后,端口一41流入到冷媒与端口二42流入到冷媒在端口三43处汇合,冷媒从端口二43流出后继续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剩余的发卡管中流动。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进入管3和汇流管4可以均为Y形结构,而汇流管4的端口三43可以通过连接管44与端口二42和端口三43连通,并且连接管44可以与汇流管4一体成型,从而方便的实现将跨管5的下端口52和端口一41设置在端口二42与端口三43之间。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各个独立的发卡管可以通过弯头7相互连通,同样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各个独立的发卡管可以通过弯头7相互连通,从而可以使冷媒在各个发卡管中流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热交换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冷媒通过进入管3分别进入到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中进行换热;冷媒在第一发卡管组1的各个发卡管中流动换热后,冷媒将通过跨管5进入到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一发卡管中,并且将在该发卡管中继续流动进行换热;从跨管5流出的冷媒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一发卡管中流动换热后,将通过端口一41流入到汇流管4;而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流动的冷媒将通过端口二42也流入到汇流管4中,从而使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冷媒与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在汇流管4中汇流,然后汇合在一起冷媒通过汇流管4的端口三43继续在第二发卡管组2的剩余发卡管中流动进行换热,从而有效的实现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能够更加均匀的换热。
本实施例热交换器,通过跨管将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连通,使处于风量较小区域中的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冷媒能够通过跨管进入到处于风量较大区域中的第二发卡管组中再次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能够换热均匀,充分发挥冷媒的换热能力,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与跨管5的下端口52连通的发卡管的另一端口,与汇流管4的端口一41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汇流管4的端口一41可以与跨管5的下端口52通过同一条发卡管连接在一起,从而有效的避免从第一发卡管组1中流出的冷媒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过量的进行热交换。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汇流管4的端口一41可以位于跨管5的下端口52的上方;或者,汇流管4的端口一41可以位于跨管5的下端口52的下方。另外,汇流管4的端口二42和端口三43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发卡管,本实施例热交换器对端口二42和端口三43之间发卡管的数量不做限制。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冷媒在充分进行热交换后从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流出,本实施例热交换器还包括出液管6;出液管6与第二发卡管组2中位于最下端的发卡管的端口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的冷媒在发卡管中流动换热后,需要从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流出,本实施例中的出液管6与第二发卡管组2中最下端的发卡管的端口连通,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各个发卡管中进行换热后,通过出液管6方便的从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流出。由于出液管6与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最下端的发卡管连通,从而使冷媒能够在充分换热后再通过出液管6流出,更有利充分利用冷媒的换热能力。
本实施例热交换器,通过同一条发卡管将跨管的下端口与汇流管的第一端口连通,有效的避免了从第一发卡管组中流出的冷媒在第二发卡管组中过量的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本实施例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能够更加均匀的进行热交换。通过将出液管与最下端的发卡管连通,可以使冷媒能够在充分换热后再通过出液管流出,更有利充分利用冷媒的换热能力。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卡管组1位于第二发卡管组2的上方,为了使冷媒能够在发卡管中顺畅的流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中紧邻的发卡管可以分别与进入管3连通。具体的,将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中相互比邻的发卡管,分别与进入管3连通。冷媒在通过进入管3分别进入到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中后,在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将在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各个发卡管中流动;而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冷媒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各个发卡管中流动,从而使冷媒能够顺畅的在第一发卡管组1和第二发卡管组2中流动。
为了使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使冷媒能够更加均匀的换热,本实施例中的跨管5的上端口51可以与第一发卡管组1中位于最上端的发卡管的端口连通。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在进入到第二发卡管组2中后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中的跨管5的下端口52可以与位于出液管6上方的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卡管组1中位于最上端的发卡管的端口与跨管5的上端口51连通后,冷媒将由下向上依次流经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各个发卡管,最后进入到跨管5中,第一发卡管组1中的冷媒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使冷媒能够更加均匀的换热。另外,通过将跨管5的下端口52与位于出液管6上方的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连通,可以使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冷媒由上向下依次在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发卡管中流动,并最终通过汇流管4与从第一发卡管组1中流出的冷媒汇合,然后汇合后的冷媒向下继续流动并通过出液管6输出,第二发卡管组2中的冷媒也能够充分的进行热交换,使冷媒能够更加均匀的换热。
本实施例热交换器,通过将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中紧邻的发卡管分别与进入管连通,使冷媒能够顺畅的在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中流动。另外,通过将跨管的上端口与第一发卡管组最上端的发卡管连通,并将跨管的下端口与位于出液管上方的发卡管连通,可以使冷媒在本实施例换热器中更加充分的进行换热,使冷媒能够更加均匀的换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体,还包括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在空调主体中。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可以采用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本发明热交换器实施例以及附图2-图5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空调,通过跨管将第一发卡管组和第二发卡管组连通,使处于风量较小区域中的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冷媒能够通过跨管进入到处于风量较大区域中的第二发卡管组中再次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交换器中的冷媒能够换热均匀,充分发挥冷媒的换热能力,提高了热交换器的换热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卡管组、第二发卡管组、进入管、汇流管和跨管;所述第一发卡管组和所述第二发卡管组均包括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发卡管,且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的数量;所述进入管和所述汇流管均设置有三个端口;所述进入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进入管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进入管的第三端口用于与外部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所述跨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跨管的下端口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所述汇流管的三个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的发卡管连通,并且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一和所述跨管的下端口位于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二与端口三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与所述跨管连通的发卡管的另一端口,与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位于最下端的发卡管的端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和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紧邻的发卡管分别与所述进入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位于所述第二发卡管组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管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发卡管组中位于最上端的发卡管的端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管的下端口与位于所述出液管上方的所述第二发卡管组中的发卡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管和所述汇流管均为Y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一位于所述跨管的下端口的上方;或者,所述汇流管的端口一位于所述跨管的下端口的下方。
10.一种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空调主体中。
CN 201010217953 2010-06-29 2010-06-29 热交换器及空调 Active CN1023133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7953 CN102313398B (zh) 2010-06-29 2010-06-29 热交换器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17953 CN102313398B (zh) 2010-06-29 2010-06-29 热交换器及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3398A CN102313398A (zh) 2012-01-11
CN102313398B true CN102313398B (zh) 2013-06-19

Family

ID=4542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17953 Active CN102313398B (zh) 2010-06-29 2010-06-29 热交换器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33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3186A (zh) * 2011-09-16 2012-02-15 海尔集团公司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CN103727829B (zh) * 2012-10-15 2016-01-27 海尔集团公司 冷凝器的配管结构以及冷凝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6679A (en) * 1913-03-18 1913-12-04 James Yate Johnson Improvements in Condenser for use in Refrigerating and Ice Making Plants.
JP2003279282A (ja) * 2002-03-20 2003-10-02 Toshiba Kyaria Kk 熱交換器
CN2692597Y (zh) * 2004-04-15 2005-04-13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两排管路冷凝器
CN101556097A (zh) * 2008-04-10 2009-10-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冷凝器
CN101608850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冷凝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2125A (ja) * 1992-09-07 1994-03-2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媒分流器
JPH06221720A (ja) * 1993-01-29 1994-08-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6679A (en) * 1913-03-18 1913-12-04 James Yate Johnson Improvements in Condenser for use in Refrigerating and Ice Making Plants.
JP2003279282A (ja) * 2002-03-20 2003-10-02 Toshiba Kyaria Kk 熱交換器
CN2692597Y (zh) * 2004-04-15 2005-04-13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两排管路冷凝器
CN101556097A (zh) * 2008-04-10 2009-10-14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冷凝器
CN101608850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冷凝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3398A (zh)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76221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214275958U (zh) 换热器和空调
CN104501317A (zh) 双向吸风式空调器室外换热结构
CN102313398B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
CN105890420A (zh) 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CN104180564A (zh) 空调器及其换热器
CN202835938U (zh) 冷凝器和空调室外机
KR101782646B1 (ko) 공기 조화기
CN204787172U (zh) 换热器以及空调系统
CN106802027A (zh) 一种复合式风冷管翅式换热器结构
CN100592003C (zh) 一种空调双排管路换热器
CN202281365U (zh) 空调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器
CN102519094B (zh) 室外机用冷凝器、室外机及空调
CN201196516Y (zh) 空调冷凝器
CN209042729U (zh)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6669984U (zh)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19037158U (zh) 换热器、冷媒循环系统
CN2041769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CN205505501U (zh) 防偏流热交换器及使用该热交换器的空调器
CN208901611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558192U (zh) 空气源热泵烘干系统及其热回收单元
CN216115590U (zh) 换热器的输入输出管组、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6281699U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用新风的冷热循环装置
CN219037136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8120171U (zh) 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