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3186A -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3186A
CN102353186A CN2011102758621A CN201110275862A CN102353186A CN 102353186 A CN102353186 A CN 102353186A CN 2011102758621 A CN2011102758621 A CN 2011102758621A CN 201110275862 A CN201110275862 A CN 201110275862A CN 102353186 A CN102353186 A CN 102353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pipe
condenser pipe
air inlet
lin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5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永森
贺世权
申伟杰
孙好雷
马赵飞
李海军
张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758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31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3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31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进气管,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为所述冷凝器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冷凝管。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前述任一冷凝器的空调。第一和第二进气管相邻有利于本发明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凝器和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冷凝器的换热效果效率低,例如参见图1-3所示的现有技术冷凝器,其具有由一组U形管形成的冷凝管组,按图1中从上到下的顺序,冷凝管组共有20根冷凝管,依次顺序为第1冷凝管至第20冷凝管。
结合图3,第1冷凝管→第2冷凝管→第3冷凝管→第4冷凝管→第5冷凝管→第6冷凝管→第7冷凝管→第8冷凝管→第9冷凝管→第10冷凝管→第19冷凝管→第20冷凝管依次连通,以形成A1路管路系统;第11冷凝管→第12冷凝管→第13冷凝管→第14冷凝管→第15冷凝管→第16冷凝管→第17冷凝管→第18冷凝管→第19冷凝管→第20冷凝管依次连通,以形成B1路管路系统。高温气态冷媒分别从第1冷凝管和第10冷凝管进入冷凝器。
从图3中可知,第10根冷凝管(低温液体冷媒)与第11根冷凝管(高温气态冷媒)距离很近,造成高低温换热,提高了A1路管路系统中的冷媒温度,降低了过冷度,同时对于A1路管路系统来说温度为降(在第10根冷凝管之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所以冷媒温度降低)→升(在第10根冷凝管出与第11根冷凝管的高温气态冷媒发生热交换,所以冷媒温度升高)→降(在第10根冷凝管之后与外界继续发生热交换,所以冷媒温度降低),造成了效率的下降。
继续参见图3,第19和第20冷凝管为过冷管,并且为A1和B1路管路系统共用,因为在这两根冷凝管中冷媒已经完全变成了液态(不是气液混合状态),但冷凝器此时还要继续通过热交换对冷媒进行冷却,因此定义为过冷管。所以A1和B1路管路系统的过冷管仅为两根,过冷不充分,能效比低。进一步,在冷媒流到过冷管之前,A1路管路系统中冷媒需要经过10根冷凝管(第1-10根冷凝管),而B1路管路系统中冷媒需要经过8根冷凝管(第11-18根冷凝管),因此冷媒分流不均匀,A1路阻力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以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以提高换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进气管,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为冷凝器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冷凝管。
优选地,冷凝器具有一组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冷凝管,这一组冷凝管连接形成第一和第二管路系统,其中,第一管路系统以其中一个冷凝管为第一进气管,第二管路系统以另一个冷凝管为第二进气管,并且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上下相邻。
优选地,这一组冷凝管为20个冷凝管,从上到下依次为第1冷凝管直至第20冷凝管,第一管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6、第5、第4、第3、第2、第1、第13、第14、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第二管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第16、第15、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
优选地,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构成冷凝器的过冷管。
优选地,所述的一组冷凝管为一组U形管,每个U形管具有彼此连通且相互面对的两个分支管路,每个分支管路构成一个冷凝管。
优选地,U形管为一体成型件、或者由通过弯头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冷凝管形成,并且所有U形管的管口在冷凝器的同一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具有本发明前述任一冷凝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第一和第二进气管(具有进气口的冷凝管)相邻,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高温气体与低温液体进行的热交换损失,相应地提高了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冷凝器加长了过冷管(例如以第一和第二管路系统共用的4根冷凝管作为过冷管),从而加长过冷,有利于单冷机的能效提升;
本发明中,第一管路系统中的冷媒在流入共用冷凝管(共用冷凝管作为冷凝器的过冷管使用)之前经过的冷凝管数量,与第二管路系统中冷媒流入共用冷凝管之间经过的冷凝管数量相同,因此第一和第二管路系统中冷媒分流均匀,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系统的冷凝管由8根汇成4根,第二管路系统的冷凝管也由8根汇成4根,即各有12根其中4根是共用的;
在本发明的具有20根冷凝管的实施例中,气态冷媒先依照第一管路系统向上,在冷凝6根管(第6→第5→第4→第3→第2→第1冷凝管)之后恢复成向下(流入第13冷凝管),可以利用液体自重,减少阻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冷凝管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1的局部右视图,示出了冷凝管的分布情形和连接方式;
图4是本发明冷凝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从图4的局部右视图,示出了冷凝管的分布情形和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见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冷凝器具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为冷凝器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冷凝管。其中第一和第二进气管可以是上下相邻、左右相邻、或者是其他相邻情形。
图4-6示出的是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上下相邻的情形:冷凝器包括一组冷凝管,这一组冷凝管中的所有冷凝管从上到下依次排列,这一组冷凝管分成两组:通过管接头将其中一组连通形成第一管路系统A,而将另一组连通形成第二管路系统B。第一管路系统A以这一组冷凝管中的一个冷凝管为第一进气管,第二管路系统B以这一组冷凝管中的另一个冷凝管为第二进气管,并且所述的一个冷凝管与所述的另一个冷凝管上下相邻,即第一管路系统A的进气管(即,第一进气管)和第二管路系统B的进气管(即,第二进气管)彼此上下相邻。显然,本发明中的进气管是一端用作高温气态冷媒入口的冷凝管。由于第一管路系统A的进气管和第二管路系统B的进气管上下相邻,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高温气体与低温液体进行的热交换损失,相应地提高了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应该理解,将用作第一和第二进气管的两个相邻冷凝管布置为左右相邻或其他相邻情形,而将其他冷凝管仍然如上所述上下依次设置,仍然能够取得上述的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上下相邻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具体地,参见图4-6示出的实施例,本发明冷凝器共具有20根冷凝管,从上到下依次为第1冷凝管直至第20冷凝管,相应地第1-20冷凝管的标号对应为1-2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系统A包括依次连通的第6、第5、第4、第3、第2、第1、第13、第14、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第二管路系统B包括依次连通的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第16、第15、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
参考现有技术的图3以及本发明的图6,将本发明的管路系统A和B与现有技术的管路系统A1和B1进行比较:如图6示出的,本发明利用跨管a(属于前述管接头的一种)将原来属于图3的管路系统B1的两只管(“两只管”是20个冷凝管中的第13和14个冷凝管)分配给本发明中第一管路系统A,相比于图3所示现有技术,这可以均衡两路分流的换热效果,理由是:冷凝器的中部风量较大,换热效果较好,这样B流路的管组大部分集中在中部,会造成B流路比A流路的换热效果好。本发明第一管路系统A,在冷媒流经第17根冷凝管之前,是第1、2、3、4、5、6、13、14合计8根冷凝管换热。
如图6示出的,本实施例中,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为第一和第二管路系统A与B的共用冷凝管,一起构成了冷凝器的过冷管,即,这4根冷凝管中冷媒已经完全变成了液态(不是气液混合状态)但冷凝器此时还要继续通过热交换对冷媒进行冷却,所以这4根冷凝管起到过冷管的作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冷凝器加长了过冷管,从而加长过冷,有利于单冷机的能效提升。
结合图4和图6所示,第一管路系统A中冷媒流向为:第6冷凝管→第5冷凝管→第4冷凝管→第3冷凝管→第2冷凝管→第1冷凝管→第13冷凝管→第14冷凝管→与第二管路系统B中冷媒在第17根冷凝管前汇合成一路,接着共同走第17冷凝管→第18冷凝管→第19冷凝管→第20冷凝管。第二管路系统B中冷媒流向为:第7冷凝管→第8冷凝管→第9冷凝管→第10冷凝管→第11冷凝管→第12冷凝管→第16冷凝管→第15冷凝管→与第一管路系统A中冷媒在第17根冷凝管前汇合成一路,接着共同走第17冷凝管→第18冷凝管→第19冷凝管→第20冷凝管。
继续参见图6,对于第一管路系统A中冷媒而言,在流经4根过冷管(即,第17、第18、第19和第20共4根冷凝管)之前,冷媒流过8根冷凝管(第6→第5→第4→第3→第2→第1→第13→第14),同样地,对于第二管路系统B的冷媒而言,在流经4根过冷管之前,冷媒流过8根冷凝管(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第16→第15)。显然,由于第一管路系统A中的冷媒在流入过冷管之前经过的冷凝管数量,与第二管路系统B中冷媒流入过冷管之前经过的冷凝管数量相同,因此第一和第二管路系统中冷媒分流均匀。
进一步,如图5示出的,气态冷媒先在第一管路系统A中向上,在冷凝6根管(第6→第5→第4→第3→第2→第1冷凝管)之后恢复成向下(流入第13冷凝管),因此可以利用液体自重,减少阻力损失。
再进一步,如图4示出的所述的一组冷凝管为一组U形管,每个U形管具有彼此连通且相互面对的两个分支管路,每个分支管路构成一个冷凝管,相应地10个U形管共有20个冷凝管。在具体实施时,U形管可以为一体成型件、或者U形管由通过弯头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冷凝管形成。参见图4示出的,所有U形管的管口在冷凝器的同一侧。优选地,冷凝管的材质可以是铜管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用单排冷凝器、也可以使用多排冷凝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前述任一冷凝器的空调。
以具有背景技术中所述冷凝器的额定制冷量为2050W的1p壁挂式空调为比较例,与具有本发明冷凝器(具有20根冷凝管的实施例)的2050W的1p壁挂式空调相比较,室内工况:27.0℃干球温度,19.0℃湿球温度;室外工况:35.0℃干球温度,24.0℃湿球温度,电源:220V 60Hz;条件下进行测试并得到如下数据:
Figure BDA0000091950840000061
根据上述经对2050W的1p壁挂式空调进行验证,试验对比改善后的制冷量提高4%,制冷功率下降3%,总制冷能效比EER提升在7%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冷凝器,具有第一和第二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为所述冷凝器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冷凝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具有一组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冷凝管(1-20),这一组冷凝管(1-20)连接形成第一和第二管路系统(A、B),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系统(A)以其中一个冷凝管(6)为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二管路系统(B)以另一个冷凝管(7)为第二进气管,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进气管上下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组冷凝管(1-20)为20个冷凝管,从上到下依次为第1冷凝管(1)直至第20冷凝管(20),
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系统(A)包括:依次连通的第6、第5、第4、第3、第2、第1、第13、第14、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
其中,所述第二管路系统(B)包括:依次连通的第7、第8、第9、第10、第11、第12、第16、第15、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7、第18、第19、第20冷凝管构成所述冷凝器的过冷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组冷凝管为一组U形管,每个U形管具有彼此连通且相互面对的两个分支管路,每个分支管路构成一个所述冷凝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U形管为一体成型件、或者由通过弯头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所述冷凝管形成,并且所有U形管的管口在所述冷凝器的同一侧。
7.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冷凝器。
CN2011102758621A 2011-09-16 2011-09-16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Pending CN10235318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58621A CN102353186A (zh) 2011-09-16 2011-09-16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58621A CN102353186A (zh) 2011-09-16 2011-09-16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3186A true CN102353186A (zh) 2012-02-15

Family

ID=4557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58621A Pending CN102353186A (zh) 2011-09-16 2011-09-16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318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1414A (zh) * 2015-08-25 2015-1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5491Y (zh) * 2004-12-07 2006-02-01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
CN201306891Y (zh) * 2008-11-14 2009-09-09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冷凝装置
CN101608850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冷凝器
CN201628423U (zh) * 2010-02-02 2010-11-10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强效制热型空调器
CN102313398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海尔集团公司 热交换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55491Y (zh) * 2004-12-07 2006-02-01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器
CN101608850A (zh) * 2008-06-19 2009-12-23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冷凝器
CN201306891Y (zh) * 2008-11-14 2009-09-09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冷凝装置
CN201628423U (zh) * 2010-02-02 2010-11-10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强效制热型空调器
CN102313398A (zh) * 2010-06-29 2012-01-11 海尔集团公司 热交换器及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1414A (zh) * 2015-08-25 2015-11-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5091414B (zh) * 2015-08-25 2017-11-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94082U (zh) 换热器和空调器
CN103791604B (zh) 空气热交换器
CN110595013A (zh) 数据中心的空调制冷方法、空调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
CN100587367C (zh) 空调室外机冷凝器及设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202928089U (zh) 一种多温区二氧化碳热泵热水机组
CN108351188A (zh) 热交换器及空调
CN106885395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制冷系统
CN202835938U (zh) 冷凝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05276874A (zh) 一种利用储存液体过冷热除霜的热泵空调机组
CN102353186A (zh) 冷凝器、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
CN103712327B (zh) 用于r32双级压缩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器
CN201876013U (zh) 空调器换热装置
CN201476415U (zh) 一种风冷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
CN202792471U (zh) 用于r32双级压缩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器
CN102230687B (zh) 一种利用低品位热源的加热装置
CN204854078U (zh) 空调换热器
CN207180099U (zh) 一种整体吹胀双侧变径管交叉流换热器
CN202792723U (zh) 用于冷柜的平行流冷凝器
CN202928190U (zh) 一种喷气增焓型空调机组
CN202511384U (zh) 一种客车顶置空调
CN206959663U (zh) 一种液态气体汽化冷量回收系统
CN202002269U (zh) 空调及排气冷却装置
CN201852375U (zh) 一种空调冷凝器
CN201740316U (zh) 冷暖空调器的蒸发器
CN201443930U (zh) 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