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69984U -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69984U
CN206669984U CN201720352434.7U CN201720352434U CN206669984U CN 206669984 U CN206669984 U CN 206669984U CN 201720352434 U CN201720352434 U CN 201720352434U CN 206669984 U CN206669984 U CN 206669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type heat
plate typ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524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旭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dr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DRED BEK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DRED BEK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DRED BEK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524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69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69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6998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壳体、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和表冷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并排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部,第一板式换热器右端上侧设有第一风道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风道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左端上侧设有第三风道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左端下侧设有第四风道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右端下侧设有第五风道隔板;壳体顶壁上设有新风口和送风口,壳体左侧壁和右侧壁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蒸发器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下侧,表冷器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下侧。其具有结构简单、热回收率高、能效比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全年高效低能耗运行的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推动了建筑节能和空调设备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风机组,通过其运行实现了夏季对空气的降温除湿处理和冬季对空气的加热加湿处理。现有的新风机组主要为热泵方式,由压缩机、蒸发器、水冷(风冷)冷凝器、膨胀阀、再热器等部件组成。在夏季运行过程中,通过压缩机、膨胀阀等使制冷工质在气态和液态间相互转换,制冷工质一方面在水冷(风冷)冷凝器处释放热量并通过水冷或风冷把热量排放出去,另一方面在蒸发器处吸收热量并使与其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对新风的降温除湿目的。同时,现有的新风机组还通过在蒸发器的前侧设置预冷装置对新风进行初步处理,以增强降温除湿效果,并通过在蒸发器的后侧设置再热器对降温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再加热,以避免温度过低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而冬季则通过四通换向阀转换制冷工质的流向使热交换过程与夏季相反,从而实现制热目的。现有的新风机组虽可实现基本的新风处理目的,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储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没有充分利用回风的能量,致使机组的能耗较高,能效比较低,且其热交换效率较低。2、只适合冬夏季使用,功能较为单一,影响了机组的利用率。3、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于智能控制和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完备、热回收率高、能效比高的优点,可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以多种运行模式,并实现智能控制和全年的高效低能耗运行。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新风机组其存在的能效比低、功能单一、环境适应性差、不利于智能控制和节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壳体、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和表冷器,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中均设有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且使两者并排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部,第一板式换热器右端上侧与壳体顶壁之间设有第一风道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连接处与壳体顶壁之间设有第二风道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左端上侧与壳体顶壁之间设有第三风道隔板,第二板式换热器左端下侧与壳体底壁之间设有第四风道隔板,第一板式换热器右端下侧与壳体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五风道隔板;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之间的壳体顶壁上设有新风口,第二风道隔板和第三风道隔板之间的壳体顶壁上设有送风口,壳体左侧壁上部和右侧壁上部对应设有回风口和排风口;
所述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和表冷器均设置于壳体中,蒸发器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下侧,表冷器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下侧,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的一次侧两端口和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热泵系统,且在水冷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装置,水冷冷凝器的二次侧两端口对应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表冷器的两端口对应连接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二风道隔板和第三风道隔板之间且处于送风口下侧设有送风风机,所述第三风道隔板与壳体左侧壁之间且处于回风口下侧设有排风风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之间由上至下设有静电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排风风机上侧且处于回风口下侧设有初效过滤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二风道隔板和第三风道隔板之间且处于送风风机上侧设有再热器,所述再热器的两端口对应连接有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回水管,或再热器的两端口通过连接管与水冷冷凝器的二次侧两端口串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之间且处于静电过滤器上侧设有用于启闭新风口的第一风阀,所述壳体内部且与排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启闭排风口的第二风阀,所述第一风道隔板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下侧设有第三风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第二风道隔板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下侧设有第四风阀。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还包括分别与压缩机、送风风机、排风风机、第一风阀、第二风阀、第三风阀和第四风阀电连接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中,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所述蒸发器和表冷器的下侧设有集水盘。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和表冷器,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中均设置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且使两者并排设置于壳体的内腔中部。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右端上侧与壳体顶壁之间设置第一风道隔板,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的连接处与壳体顶壁之间设置第二风道隔板,在第二板式换热器左端上侧与壳体顶壁之间设置第三风道隔板,在第二板式换热器左端下侧与壳体底壁之间设置第四风道隔板,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右端下侧与壳体右侧壁之间设置第五风道隔板。并在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之间的壳体顶壁上设置新风口,在第二风道隔板和第三风道隔板之间的壳体顶壁上设置送风口,在壳体左侧壁上部和右侧壁上部对应设置回风口和排风口。同时,让压缩机、水冷冷凝器、蒸发器和表冷器均设置于壳体中,使蒸发器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下侧,使表冷器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下侧,并使压缩机、水冷冷凝器的一次侧两端口和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热泵系统,且在水冷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膨胀装置,让水冷冷凝器的二次侧两端口对应连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让表冷器的两端口对应连接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热回收率高、能效比高的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风道隔板、第二风道隔板、第三风道隔板、第四风道隔板和第五风道隔板,使新风依次经过新风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竖向风道、表冷器、蒸发器、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竖向风道到达送风口的通路形成了送风风道;使回风依次经过回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横向风道到达排风口的通路形成了排风风道,通过让新风和回风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可实现对回风能量的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蒸发器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的下侧,将表冷器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的下侧,可在夏季降温除湿时,增大除湿后的新风和回风之间的温差,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和回风热量回收率,并使热交换后的新风温度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再热即可满足室内空气温度的要求,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提高机组能效比的目的。(2)作为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送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并将送风风机设置于第二风道隔板和第三风道隔板之间且处于送风口下侧,将排风风机设置于第三风道隔板与壳体左侧壁之间且处于回风口下侧。这一结构设置提高了新风机组的集成度,不需要单独设置风机即可实现风向引导,安装使用更为方便快捷。并通过在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之间设置静电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在排风风机上侧且处于回风口下侧设置初效过滤器,以实现对新风和回风的过滤处理,一方面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可避免新风和回风中的灰尘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影响换热效率。(3)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风道隔板和第二风道隔板之间且处于静电过滤器上侧设置用于启闭新风口的第一风阀,在壳体内部且与排风口对应的位置设置用于启闭排风口的第二风阀,在第一风道隔板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下侧设置第三风阀,可有效增强机组的使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当夏季室内不需要补充新风而只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关闭新风口和排风口,而让第三风阀打开,让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的横向风道、第三风阀、第一板式换热器的竖向风道、表冷器、蒸发器、第二板式换热器的竖向风道和送风口再送回室内,从而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除湿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降温除湿量的大小选择性使表冷器和蒸发器其中之一运行,或让两者同时运行,使用方式较为灵活。回风在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中进行了两次热交换过程,使回风到达表冷器和蒸发器时均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减少了表冷器和蒸发器的冷量消耗,在提高冷量利用率的同时可有效增强降温除湿效果,并使到达送风口处的回风温度不至于过低,可增强机组运行的平稳性。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只是根据附图所示并为方便理解进行的表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同时,本文件中的新风、回风和空气应作相同概念理解。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壳体1、第一板式换热器2、第二板式换热器3、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和表冷器7。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中均设置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且使两者并排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中部。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右端上侧与壳体1顶壁之间设置第一风道隔板11,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连接处与壳体1顶壁之间设置第二风道隔板12,在第二板式换热器3左端上侧与壳体1顶壁之间设置第三风道隔板13,在第二板式换热器3左端下侧与壳体1底壁之间设置第四风道隔板14,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右端下侧与壳体1右侧壁之间设置第五风道隔板15。并在第一风道隔板11和第二风道隔板12之间的壳体1顶壁上设置新风口16,在第二风道隔板12和第三风道隔板13之间的壳体1顶壁上设置送风口17,在壳体1左侧壁上部和右侧壁上部对应设置回风口18和排风口19。同时,让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和表冷器7均设置于壳体1中。通常情况下把让压缩机4和水冷冷凝器5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下侧位置,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中的其他位置,而让蒸发器6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3下侧,让表冷器7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2下侧。并让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的一次侧两端口和蒸发器6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热泵系统,且在水冷冷凝器5和蒸发器6之间的管路上设置膨胀装置,让水冷冷凝器5的二次侧两端口对应连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让表冷器7的两端口对应连接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
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热回收率高、能效比高的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第一风道隔板11、第二风道隔板12、第三风道隔板13、第四风道隔板14和第五风道隔板15,使新风依次经过新风口16、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竖向风道、表冷器7、蒸发器6、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竖向风道到达送风口17的通路形成了送风风道;使回风依次经过回风口18、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到达排风口19的通路形成了排风风道,通过让新风和回风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可实现对回风能量的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蒸发器6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下侧,将表冷器7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下侧,可在夏季降温除湿时,增大除湿后的新风和回风之间的温差,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和回风热量回收率,并使热交换后的新风温度具有相对较高的水平,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再热即可满足室内空气温度的要求,实现了节能降耗和提高机组能效比的目的。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二风道隔板12和第三风道隔板13之间且处于送风口17下侧设置了送风风机171,在第三风道隔板13与壳体1左侧壁之间且处于回风口18下侧设置了排风风机181。这一结构设置提高了机组的集成度,不需要单独设置风机即可实现风向引导,使安装使用更为方便快捷。并通过在第一风道隔板11和第二风道隔板12之间由上至下设置静电过滤器161和高效过滤器162,在排风风机181上侧且处于回风口18下侧设置初效过滤器182,以实现对新风和回风的过滤处理,一方面可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另一方面可避免新风和回风中的灰尘进入第一板式换热器和第二板式换热器影响换热效率,有效保证了其工作性能。需要指出的是,送风风机171和排风风机181不限于设置在上述位置,两者还可以对应设置在排风风道和送风风道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实现引导风向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另外,本具体实施方式还通过在第二风道隔板12和第三风道隔板13之间且处于送风风机171上侧设置再热器8,可有效防止降温除湿后的空气温度过低以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在实际应用中,再热器8可通过其两端口连接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回水管,并与单独水源连接构成循环回路,也可以让再热器8的两端口通过连接管与水冷冷凝器5的二次侧两端口串接。优先第二种连接方式,其可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提高机组整体能效比。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在第一风道隔板11和第二风道隔板12之间且处于静电过滤器161上侧设置了用于启闭新风口16的第一风阀163,在壳体1内部且与排风口19对应的位置设置了用于启闭排风口19的第二风阀191,在第一风道隔板11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162下侧设置了第三风阀111。这一结构设置可有效增强机组的使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让第一风阀163和第二风阀191打开,而让第三风阀111关闭,即可像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使机组运行。但当夏季室内不需要补充新风而只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时,可通过第一风阀163和第二风阀191关闭新风口16和排风口19,并让第三风阀111打开,让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18、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第三风阀111、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竖向风道、表冷器7、蒸发器6、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竖向风道、再热器8和送风口17再送回室内,从而实现了对室内空气的循环降温除湿处理。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降温除湿量的大小选择性使表冷器7和蒸发器6其中之一运行,或让两者同时运行,使用方式较为灵活。回风在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中进行了两次热交换过程,使回风到达表冷器7和蒸发器6时均具有相对较低的温度,减少了表冷器7和蒸发器6的冷量消耗,在提高冷量利用率的同时可有效增强降温除湿效果,并使到达再热器8和送风口17处的回风温度不至于过低,在降低再热器8热量消耗的同时可增强机组运行的平稳性。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与前两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在第二风道隔板12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162下侧设置了第四风阀121。这一结构设置进一步了增强机组的使用灵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使机组可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选择更多不同的运行模式,在增强机组适用性的同时,可使机组通过控制装置实现智能和低能耗运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让第一风阀163和第二风阀191打开,而让第三风阀111和第四风阀121关闭,即可像第一种实施方式使机组运行。当夏季只需要对室内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时,可通过让第一风阀163、第二风阀191和第四风阀121关闭,而让第三风阀111打开,即可像第二种实施方式使机组运行。但当只需要对室内进行补充新风而不需要进行降温除湿处理时,可通过让第一风阀163、第二风阀191和第四风阀121打开,而让第三风阀111关闭,新风即可依次通过新风口16、第四风阀121、再热器8和送风口17快速进入室内,而回依次通过回风口18、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和排风口19即可排出室外,此时让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表冷器7和再热器8均停止工作,只需要送风风机171和排风风机181运行即可达到快速换气的目的,并实现低能耗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中还设置了控制装置,让控制装置分别与压缩机4、送风风机171、排风风机181、第一风阀163、第二风阀191、第三风阀111和第四风阀121电连接,并让压缩机4采用变频压缩机,以便使机组可根据室内外空气状况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达到智能控制和低能耗运行的目的。另外,通常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还在蒸发器6和表冷器7的下侧设置了集水盘9,以便收集蒸发器6和表冷器7产生的冷凝水,并输出到壳体外部。
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以第三种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的控制方式及运行过程作简略说明。
夏季正常降温除湿模式:
让第一风阀163和第二风阀191打开,并让第三风阀111和第四风阀121关闭,同时,让送风风机171、排风风机181、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和表冷器7运行,再热器8根据实际情况可运行可停止。新风依次通过新风口16、第一风阀163、静电过滤器161、高效过滤器162、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竖向风道、表冷器7、蒸发器6、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竖向风道、送风风机171、再热器8和送风口17进入室内;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18、初效过滤器182、排风风机181、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第二风阀191和排风口19排出室外。
夏季室内空气循环降温除湿模式:
让第一风阀163、第二风阀191和第四风阀121关闭,并让第三风阀111打开,同时,让送风风机171和排风风机181运行,根据降温除湿量的大小让由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及膨胀装置组成的热泵系统和表冷器7选择其一运行或让两者同时运行,再热器8根据实际情况可运行可停止。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18、初效过滤器182、排风风机181、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第三风阀111、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竖向风道、表冷器7、蒸发器6、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竖向风道、送风风机171、再热器8和送风口17后再送回室内。
冬季制热模式:
让第一风阀163和第二风阀191打开,并让第三风阀111和第四风阀121关闭,同时,让送风风机171、排风风机181和表冷器7运行,此时表冷器7通热水,而让由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及膨胀装置组成的热泵系统和再热器8停止。新风依次通过新风口16、第一风阀163、静电过滤器161、高效过滤器162、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竖向风道、表冷器7、蒸发器6、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竖向风道、送风风机171、再热器8和送风口17进入室内;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18、初效过滤器182、排风风机181、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第二风阀191和排风口19排出室外。
春秋季节正常模式:
让第一风阀163和第二风阀191打开,并让第三风阀111和第四风阀121关闭,同时,让送风风机171、排风风机181运行,让由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及膨胀装置组成的热泵系统以及表冷器7和再热器8停止。新风依次通过新风口16、第一风阀163、静电过滤器161、高效过滤器162、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竖向风道、表冷器7、蒸发器6、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竖向风道、送风风机171、再热器8和送风口17进入室内;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18、初效过滤器182、排风风机181、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第二风阀191和排风口19排出室外。
春秋季节快速换气模式:
让第一风阀163、第二风阀191和第四风阀121打开,并让第三风阀111关闭,同时,让送风风机171、排风风机181运行,让由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及膨胀装置组成的热泵系以及表冷器7和再热器8停止。新风依次通过新风口16、第一风阀163、静电过滤器161、高效过滤器162、第四风阀121、送风风机171、再热器8和送风口17进入室内;回风依次通过回风口18、初效过滤器182、排风风机181、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横向风道、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横向风道、第二风阀191和排风口19排出室外。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形式的变形,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包括壳体(1)、第一板式换热器(2)、第二板式换热器(3)、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和表冷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中均设有竖向风道和横向风道且使两者并排设置于壳体(1)的内腔中部,第一板式换热器(2)右端上侧与壳体(1)顶壁之间设有第一风道隔板(11),第一板式换热器(2)和第二板式换热器(3)的连接处与壳体(1)顶壁之间设有第二风道隔板(12),第二板式换热器(3)左端上侧与壳体(1)顶壁之间设有第三风道隔板(13),第二板式换热器(3)左端下侧与壳体(1)底壁之间设有第四风道隔板(14),第一板式换热器(2)右端下侧与壳体(1)右侧壁之间设有第五风道隔板(15);第一风道隔板(11)和第二风道隔板(12)之间的壳体(1)顶壁上设有新风口(16),第二风道隔板(12)和第三风道隔板(13)之间的壳体(1)顶壁上设有送风口(17),壳体(1)左侧壁上部和右侧壁上部对应设有回风口(18)和排风口(19);
所述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蒸发器(6)和表冷器(7)均设置于壳体(1)中,蒸发器(6)并排设置于第二板式换热器(3)下侧,表冷器(7)并排设置于第一板式换热器(2)下侧,压缩机(4)、水冷冷凝器(5)的一次侧两端口和蒸发器(6)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构成热泵系统,且在水冷冷凝器(5)和蒸发器(6)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装置,水冷冷凝器(5)的二次侧两端口对应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表冷器(7)的两端口对应连接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隔板(12)和第三风道隔板(13)之间且处于送风口(17)下侧设有送风风机(171),所述第三风道隔板(13)与壳体(1)左侧壁之间且处于回风口(18)下侧设有排风风机(181)。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隔板(11)和第二风道隔板(12)之间由上至下设有静电过滤器(161)和高效过滤器(162),所述排风风机(181)上侧且处于回风口(18)下侧设有初效过滤器(182)。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隔板(12)和第三风道隔板(13)之间且处于送风风机(171)上侧设有再热器(8),所述再热器(8)的两端口对应连接有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回水管,或再热器(8)的两端口通过连接管与水冷冷凝器(5)的二次侧两端口串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隔板(11)和第二风道隔板(12)之间且处于静电过滤器(161)上侧设有用于启闭新风口(16)的第一风阀(163),所述壳体(1)内部且与排风口(19)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启闭排风口(19)的第二风阀(191),所述第一风道隔板(11)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162)下侧设有第三风阀(111)。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隔板(12)上且处于高效过滤器(162)下侧设有第四风阀(121)。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压缩机(4)、送风风机(171)、排风风机(181)、第一风阀(163)、第二风阀(191)、第三风阀(111)和第四风阀(121)电连接的控制装置。
8.按照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为变频压缩机;所述蒸发器(6)和表冷器(7)的下侧设有集水盘(9)。
CN201720352434.7U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69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2434.7U CN206669984U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52434.7U CN206669984U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69984U true CN206669984U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6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52434.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669984U (zh) 2017-04-06 2017-04-06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699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395A (zh) * 2017-04-06 2017-06-20 际高贝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15930301A (zh) * 2022-12-14 2023-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1395A (zh) * 2017-04-06 2017-06-20 际高贝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06871395B (zh) * 2017-04-06 2022-11-01 际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115930301A (zh) * 2022-12-14 2023-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内机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2947B (zh) 用于风机盘管和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的热泵系统
CN107255311B (zh) 一种户式空调机及其运行方法
CN104266277A (zh) 一种热管热回收全新风除湿空调装置
CN108679870A (zh) 一种带新风处理功能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
CN105352066A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新风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05048602U (zh) 除湿转轮与热泵耦合式间接蒸发冷却热回收新风空调
CN106871395A (zh)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11823022U (zh) 一种数据中心全新风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6765451A (zh) 一种无霜型溶液热泵装置
CN104613574A (zh) 基于能量梯级利用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209558605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用新风除湿系统
CN206669984U (zh) 一种双板双冷源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9165653U (zh) 一种热通道封闭的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10749018A (zh) 一种单机双级压缩中间抽气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CN205119549U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202254137U (zh) 一种分体式热回收蒸发冷凝新风空调
CN206669940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N102022788A (zh) 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和机械制冷冷水机组联合供冷空调系统
CN208952265U (zh) 一种户式空气源双板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8567194U (zh) 一种全直膨型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
CN106839354B (zh) 一种内循环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8936579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
CN206669985U (zh) 一种内循环热回收新风机组
CN203431984U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206291293U (zh) 一种无霜型溶液热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86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South Avenue a 6 704

Patentee after: HUNDR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6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Zhongguancun South Avenue a 6 704

Patentee before: HUNDRED BEKA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11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