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8250A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方法和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方法和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8250A CN102298250A CN2011102595770A CN201110259577A CN102298250A CN 102298250 A CN102298250 A CN 102298250A CN 2011102595770 A CN2011102595770 A CN 2011102595770A CN 201110259577 A CN201110259577 A CN 201110259577A CN 102298250 A CN102298250 A CN 1022982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verberator
- scheme
- projection
- projector equipment
- projecting pl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03B21/008—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using micromirror devi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37—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polarisation multiplex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5—Image reproducers using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s [DM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29—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scanning a light beam on the display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Convergence or focus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Video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For Color Tv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至少一个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将图像投影到投影面(10)上的投影方法和投影设备。通过确定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偏差和根据事先所确定的偏差随时间改变第一射束和/或第二射束的强度,在投影面上产生了改进的图像。
Description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11月8日的、申请号为200780041956.4(国际申请号为PCT/EP2007/009688)以及发明名称为“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设备和用于投影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用于投影图像的设备中,对于每个像素,多个射束被叠加并且被投影到投影面上。在理想的情况下,在此在投影面上形成单个的斑点,该斑点由射束的颜色组成。在所谓的“飞点方法(Flying-Spot-Verfahren)”中,射束在投影面之前通过可运动的反射器转向,借助该反射器可以通过合适的运动在投影面上产生图像。制造引起的、叠加的射束的最小角度偏差在投影面上导致各个斑点的覆盖不均衡,覆盖不均衡引起投影图像的颜色干扰(Farbstoerung)。由于热应力,在工作期间各斑点彼此的偏差也会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投影图像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改进的投影特征并且因此减少了上述的缺点。
在该方法中,借助将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射束投影到投影面来产生图像,其中要通过使第一和第二射束至投影面上的投影叠加产生图像的希望观感。然而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至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实际偏差产生了与希望观感偏离的实际观感。该方法具有方法步骤:A)确定第一射束与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实际偏差,以及B)根据在方法步骤A)中所确定的偏差使第一和/或第二射束随时间进行强度变化以产生希望观感。这具有的优点是,改进了投影器的图像质量。此外,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因为与目前已有的系统相比可以将制造公差保持得更小。此外,通过使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位置自校准,极大地提高了投影器的长期稳定性。用于投影图像的方法使得射束更为精确地叠加并且因此使得改进颜色质量和图像质量。
本方法的另一有利特征是第一反射器,该反射器将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转向用以将像素投影到投影面上。有利的是,该第一反射器是可运动的。这具有的优点是,通过第一反射器的合适运动在投影平面上产生图像。
有利的是,该第一反射器被电子激励。在此的优点是,通过电子激励必要时可以调整反射器的运动。
此外,该方法可以具有有利的特征,即激光束用作第一和第二射束。激光束的波长范围在此有利地包括红色、绿色或者蓝色光谱范围。使用激光束是有利的,因为借助激光束可以产生具有限定的颜色混合的、特别精确的图像。选择红色、绿色和蓝色光谱范围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显示整个色谱。
此外,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可以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强度,该强度通过至少第一和第二电子信号来产生。在此的优点是,通过使强度适当混合可以产生多种颜色。颜色的强度越弱,则越强地显现其他射束的色调。由此,在投影面上的每个投影点可以被单独地构造。
有利地,用于投影图像的方法具有不同的实施形式,这些实施形式不同在于,方法步骤A)和B)是在投影工作之前还是在投影工作期间执行。此外,对于两种变形方案存在如下可能性:通过第一反射器具有可变的取向或者通过第一反射器具有固定的取向来执行方法步骤A)。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为了执行方法步骤A)在第一反射器与投影面之间安置有第二反射器。在此,分别仅仅单个的射束处于工作中。第二反射器具有的优点是,其可以将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从投影面引导开。这种从投影面的引开可以针对射束中的每个射束来进行。有利地,半透明的反射器或者转向反射器用作第二反射器。半透明的反射器具有的优点是,其将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仅仅部分从投影面转向开,而让射束的另一部分继续到达投影面。然而也可能的是,使用不透明的第二反射器,因为在本发明的此实施形式中,在实际的投影工作之前执行方法步骤A)。换言之,在本发明的此实施形式中,在方法步骤A)期间无需将射束至少部分地投影到投影面上。
在本方法的一个有利的扩展方案中,第二反射器被定位为使得其将相应的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至少部分转向到具有固定位置的检测器。这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在检测器上对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的投影位置进行测量。然而,射束的一部分还可以继续在投影面上被观察到。有利地,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在该射束被转向到其上的检测器中产生投影。
更为有利的是,相应的处于工作中的射束借助在检测器之前的透镜来聚束。这具有的优点是,出于技术原因而提供的射束宽度可以被聚束到小的点上。在此的优点是,射束的投影位置的检测可以更为精确地执行。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针对第一射束将第一反射器置于第一取向中,在该取向中在检测器上测量到第一射束的最大强度。有利地,也针对第二射束将第一反射器置于第二取向中,在该取向中在检测器上测量到第二射束的最大强度。在此的优点是,针对任何射束得到第一反射器的被限定的取向,该取向可以与射束在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相联系。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此外有利的是,针对用于第一射束的第一反射器测量第一反射器的第三取向,在第三取向中第一射束在第二检测器上具有最大强度。同样,对于第二射束可以测量第一反射器的第四取向,在第四取向中第二射束在第二检测器上具有最大强度。这具有的优点是,不仅针对第一射束而且针对第二射束都获得反射器的另外的取向,这些取向可以与射束在第二检测器上的投影的位置相联系。
在针对每个射束确定反射器取向之后,有利的是借助反射器取向的差来确定射束彼此间的偏差。对此,有利的是借助合适的方法测量反射器取向。
有利地,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无接触地通过反射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可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实际偏差。确定两个差(第一和第二取向以及第三和第四取向)具有的优点是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得平均值。通过电容来测量取向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无接触的测量方法不会引起对反射器的取向的干扰。
此外,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可以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可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实际偏差。机械传感器具有的优点是,其提供了对反射器取向的特别精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可以分别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第一反射器用附加的射束照射,并且其偏转借助第二检测器来确定。在此,第一反射器的取向通过附加的射束的偏转来确定。有利地,附加的射束以相对于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倾斜的角度来设置。对反射器的取向的测量方法具有的优点是,该测量方法对于其余的投影工作无干扰。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中,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所确定的角度偏差用于确定在投影面上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实际偏差。这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测量用于相应射束的反射器的取向可以计算角度偏差,并且由此可以确定在投影面上射束彼此间的偏差,而不必对其进行直接测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有利的特征是图像的投影,其中在方法步骤A)期间,用于第一射束的第一反射器被保持在至少一个固定的取向中。有利地,检测器针对第一射束被置于第一位置中而针对第二射束被置于第二位置中,其中在检测器上分别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这具有的优点是,第一反射器不再必须精确地运动以便限定射束的某些的位置。
在为每个射束确定检测器位置之后,有利的是,借助检测器位置的差确定射束彼此间的偏差。对此有利的是,借助合适的方法来测量检测器位置。
此外有利的是,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无接触地通过检测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根据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可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实际偏差。
此外有利的是,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用机械传感器来测量,并且根据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实际偏差。借助对电容的测量来对检测器位置的无接触测量方法具有的优点是,执行不引起对检测器位置的干扰的测量。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检测器的位置具有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关于检测器位置的特别精确的结果。
在另一实施形式中,有利的是,为了确定射束在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使用多个检测器(所谓的检测器阵列)。有利的是,在此涉及由检测器构成的基本上二维的矩阵,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阵列。在此有利的是,多个检测器被定位为使得可以测量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的所有位置。这具有的优点是,不再需要检测器运动以采集射束在检测器上的所有投影。
有利地,相应的处于工作中的射束借助在多个检测器之前的透镜来聚束。这具有的优点是,出于技术原因而产生的射束宽度被最小化,并且这样对射束的投影位置的检测变得更为精确。
有利地,根据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所确定的角度偏差被用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实际偏差。这具有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位置,而不必直接在投影面上对其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射束在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进行测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中,一个有利的特征是,存在第三射束,该第三射束与第一和/或第二射束的偏差根据上面所述的方法以及不同的扩展方案来确定。使用第三射束的优点是,极大地扩展可通过射束显示的颜色的光谱。如果使用三个射束并且这三个射束包括三原色(红、蓝和绿),则可以有利地实现图像的全彩投影。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存在如下的有利特征:为了执行方法步骤A),在第一反射器和投影面之间安置有第二半透明反射器。在此有利的是,所有射束同时处于工作中,其中这些射束在投影面上产生实际观感。在此有利的是,借助第二反射器将射束部分地转向到检测器上。在此的优点是,射束同时在投影面上产生图像并且可被转向到检测器上。因此,射束的检测是可能的,而同时在投影面上进行图像的投影。换言之,因此可以在投影装置处于工作期间执行方法步骤A)。
此外有利的是,为了分离射束在第二反射器与检测器之间存在滤光器。该滤光器具有的优点是,其分别对至检测器的一个射束是透射的。因此,其余射束不会干扰这一射束的检测。
此外有利的是,为了分离射束在第二反射器之后存在衍射元件。衍射元件的优点是,其可以分开射束并且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向。对此有利的是,使用多个检测器(例如检测器阵列)作为检测器。相应的被转向到多个检测器上的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产生投影。在此优点是,多个检测器可以检测通过衍射元件被分开的所有射束。
此外有利的是,多个检测器具有固定的位置。有利的是,在此反射器被置于第一取向中,在该第一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第一射束的强度最大值。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被置于第二取向中,在该第二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第二射束的强度最大值。在此的优点是,第一反射器的取向可以与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强度相联系。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被置于第三取向中,在该第三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第一射束的强度最大值。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被置于第四取向中,在该第四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第二射束的强度最大值。第一反射器的第三和第四取向的测量是有利的,因为由此提高了测量反射器取向的精确度。
在针对每个射束确定反射器取向之后,有利的是,借助反射器取向的差来确定射束彼此间的偏差。对此有利的是,借助合适的方法来测量反射器取向。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无接触地通过反射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可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实际偏差。在此优点是,通过反射器的取向可以确定在投影面上射束彼此间的偏差,而无需在那里直接测量。通过电容的无接触测量方法具有的优点是,不会出现对反射器的取向的干扰。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在此,可以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实际偏差。在此的优点是,借助机械传感器对第一反射器取向的测量提供了关于反射器取向的非常精确的结果。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借助附加的射束来照射第一反射器。通过第一反射器使附加射束的偏转在此借助第二检测器来确定。第一反射器的取向在此通过附加射束的偏转来确定。这是对第一反射器取向的特别有利的测量方法,因为投影器的工作在此并未受干扰。在此有利的是,附加的射束以相对于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倾斜角度地设置。这具有的优点是,射束之间没有干涉。
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是确定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从中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第一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实际偏差的确定可以借助所确定的角度偏差来获得。这具有的优点是,确定在投影面上射束彼此间的实际偏差可以通过确定反射器取向来进行。
另一实施形式的另一有利的特征是方法步骤A),其中用于各射束的第一反射器具有至少一个限定的取向。这具有的优点是,不必附加地使反射器运动。
在此有利的是,检测器针对第一射束被置于第一位置中而针对第二射束被置于第二位置中。在此,在检测器上分别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
此外有利的是,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无接触地通过检测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根据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在此可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实际偏差。这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对检测器位置的无接触的测量方法不会干扰位置。此外,检测器的位置与反射器的取向并且由此与射束的位置相联系。
此外有利的是,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由检测器的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在此可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的实际偏差。借助机械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具有的优点是,该方法提供了检测器位置的特别精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有利的是,为了确定射束在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使用多个检测器。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多个检测器被定位为使得可以测量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所有投影。这具有的优点是,多个检测器不必针对每个射束而相应地运动到新的位置中。此外有利的是,借助存在于多个检测器之前的透镜将相应的射束聚束。这样的优点是,出于技术原因而形成的射束宽度被最小化,并且由此提高了射束在检测器上的位置的测量精度。
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是,根据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来确定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第一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实际偏差可以通过使用第一和第二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来确定。在此的优点是,进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位置的间接测量,其中测量射束在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存在第三射束,该第三射束与第一和/或第二射束的偏差按照根据上面所述的实施例的方法来确定。这具有的优点是,三个射束的使用提供了更宽的色谱并且由此可以产生颜色更为丰富的图像。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根据在方法步骤A)中确定的角度偏差来确定至少第一电子信号相对于第二电子信号的相移。这具有的优点是,反射器的取向或者检测器的位置提供了角度偏差的值,射束的激励可以与这些值相联系。
此外有利的是,在方法步骤B)中通过第一和/或第二电子信号的随时间的强度变化借助所确定的相移从实际观感中又产生希望观感。在此的优点是,希望观感在投影面上的再现并不是通过投影器的机械改变来实现,而是通过计算相移和电子信号的由此可能的随时间的强度变化来实现,其中这些电子信号负责射束的控制。随时间的强度变化在此有利地包括用于激励射束的至少一个电子信号的随时间的延迟。由此,有利的是,当例如通过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逐行地产生像素(飞点方法)时,可以在投影面上产生图像的希望观感。
在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有利的扩展方案中,可以不考虑在投影面上逐行地产生像素(行扫描)。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也可以用于射束在投影面上的任意轨迹,这样轨迹可以沿着与直线不同的线延伸。在一个实施形式中,轨迹描述了在投影面上的类似Lissajous的图。
在另一特别有利的扩展方案中,投影设备具有用于产生第一和第二射束的第一和第二辐射源,以及用于将第一和第二射束投影到投影面上的投影装置。在此有利的是,图像被投影到投影面上。此外,投影设备可以具有用于第一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偏差的检测设备。在此有利的是,投影设备被设计为使得根据通过检测设备所检测的、在第一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偏差,第一和/或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可以随时间被延迟,使得减小或者校正偏差。也就是说,在投影面上的通过射束显示的每个像素可以通过射束的时间延迟而更为清楚地显示,因为射束彼此间的位置偏差的时间延迟由于外部观察者的感官感觉的迟缓而抵消。这具有的优点是,投影设备不必以机械方式改变以便改善投影面上的图像质量。仅仅需要测量技术的措施,以便借助由此获得的值和计算来改变射束的电子控制装置使得改善图像质量。
另一有利的特征是投影设备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辐射源包括激光器。在此有利的是,激光器所发射的波长包括红色、绿色或者蓝色光谱范围。在此的优点是,借助对激光器的该颜色选择可以示出宽的颜色光谱。
此外有利的是,用于第一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产生单独的电子信号。这具有的优点是,每个单个的辐射源可以单独地激励并且由此每个单个的射束可以被单独地激励。由此,使得针对单个射束的信号的可能的随时间的强度变化变得容易。此外有利的是,存在用于产生图像的电子信号,视频电子设备包括该电子信号。这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投影设备可以产生运动的图像。
另一有利特征是,用于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信号的驱动器。这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更为精确地并且可能更为快速地传输针对辐射源的电子信号。
另一实施形式的另一有利的特征是第一反射器,其存在用于将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转向到投影面上。此外有利的是,第一反射器由电子驱动器来激励。这具有的优点是,射束可以被以电子方式激励的第一反射器转向到投影面上,并且在此第一反射器的运动可以与射束无关地激励。
此外有利的是,存在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射束转向到检测设备上的第二反射器。在此有利的是,可以检测至检测器上的射束。
另一有利的特征是滤光器,该滤光器在第二反射器与检测设备之间。该滤光器具有的优点是,其可被至检测设备的所希望的射束穿过,而过滤掉其他射束。
此外有利的是,在第二反射器和检测设备之间存在衍射元件。这具有的优点是,射束可以被分开并且在衍射元件之后可以被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向。
此外有利的是,在第二反射器与检测设备之间存在用于将辐射聚束的透镜。这具有的优点是,由于技术原因而形成的射束宽度被最小化,并且因此改进了射束在检测设备上的投影位置的检测。
另一有利的特征是控制单元,例如芯片,该芯片与第一反射器和检测设备通过读取数据线路相连。这具有的优点是,电子控制元件被提供第一反射器的取向和检测设备的位置的数据。
此外有利的是,控制单元通过写入数据线路与第一反射器的驱动器和用于第一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相连。这具有的优点是,电子控制元件可以处理其通过读取数据线路获得的数据,并且可以将新的数据转发给第一反射器的驱动器和用于第一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
投影设备有利地(或者可替选地作为独立的发明)具有:用于射出相应射束的至少两个辐射源,尤其是光源;以及投影装置,用于将射束投影(尤其是偏转)到投影面上。在此,辐射源中的至少两个被对准,使得它们以彼此间预先限定的角度射出射束,并且因此为了产生非共线性不再需要其他光学元件。由此,投影设备可以更为简单地、更为节约位置地并且更为廉价地设计。此外,消除了在光学射束导向器中由于偏转光学系统的制造公差和由于工作影响如发热引起的可能的故障源。此外,可以在没有有针对性地设置偏振状态的情况下将一种颜色的任意多个源对准扫描反射器,这同样会导致更亮的图像观感。
辐射源的数目并不受限制并且例如可以具有三个(例如针对红色、绿色和蓝色;RGB)或者更多个。然而,光色并不限于RGB。
例如为了能够产生可接受的白色光,必须遵守不同颜色之间的某种关系,例如640nm(红色)-53%;522nm(绿色)-30%;450nm(蓝色)-17%。因此,每种颜色需要不同的激光器功率。通过使用两个激光二极管,可以在对应于小电流的小功率情况下驱动各个激光二极管。因为输出功率影响激光器的寿命,所以RRBG组合可以实现更高的寿命。
此外,因为通常在技术上费事的是在蓝色光谱范围(例如在450nm左右)中实现更高的二极管激光器功率,所以在功率关键的应用中有利的是,使用两个或者更多个蓝色激光器(例如RGBB或者RRGBB)。
优选地,每种颜色至少一个激光束在非共线布置中导向投影装置上。
不仅可见光而且不可见光例如红外光或者UV(紫外)光可以用作光。
使用IR(红外)光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在IR范围中编码的光信息可以驱动所谓的有源显示器,该显示器在本地通过光学或者光电元件对该信息起反应,并且于是产生了所需的色觉。
使用UV光具有的优点是,通过在UV范围中编码的光信息可以驱动发光的显示器,在该发光的显示器中通过UV射束来激发发光材料,以便产生所需的色觉。
可以使用具有合适的激励方式的、可运动的装置作为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引起激光束的暂时偏转。例如,包括一维偏转反射器、二维偏转反射器和/或由偏转单元构成的相应组合。具有大的偏移角度的二维投影装置例如可以通过两个分别在一维中偏转的反射器构成的合适布置来实现,其中反射器分别以固定的角速度绕合适的轴线旋转。具有大的偏移角度的投影装置可以借助小型化的电子机械系统(MEMS)来实现(例如以Si技术)。大的偏移角度在此例如可以通过施加高的驱动电压和/或通过MEMS在真空中工作来实现。
有利地,两个非共线的射束之间的角度小于在由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设备的最大的机械偏移角度减去5°至15°尤其是减去大约10°。对此,该投影装置优选具有大的机械偏移角度。具有大的偏移角度的投影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即使在投影设备(‘投影器’)和投影面之间的小间距的情况下,大的图像对角线也是可能的。此外,其具有的优点是,由此在辐射源的射束之间更大的角度是可能的。在投影装置的完全的偏移角度的数值与两个射束的角度差的数值之间的比例明显比一更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一种颜色的多个辐射源来提高投影器的亮度观感。
另一投影设备具有用于使相应的射束共线发射的至少两个辐射源,用于使事前共线的射束非共线偏转的偏转系统和用于将非共线射束偏转到投影面上的投影装置。此外,该偏转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对于待偏转的射束共同的微光学元件,例如透镜阵列、改变相位的元件或者具有折射率梯度的光学元件。可能的辐射源和投影装置上面已经介绍。
于是辐射源中的至少两个被堆叠成特别紧凑的布置,例如共同地在一个芯片或者一个模块上。
对于两个投影设备有利的是,它们还具有至少一个偏转元件用以将射束中的至少一个射束在辐射源与投影装置之间进行偏转,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射束折叠。
在一个有利的扩展方案中,蓝色射束的至少一个光路和红色射束的光路折叠地实施,其中绿色射束的光路并未折叠地实施。由此,在有利的空间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绿色激光器,因为绿色激光器直到目前受结构类型限制而通常并不能够如蓝色或者红色激光器那样地被极大地小型化。蓝色和红色激光器例如作为半导体激光器而被获得。
在一个可替选的扩展方案中,优选所有射束折叠地实施。
对于像素的精确对齐有利的是,辐射源是激光源,例如激光二极管。
对于图像面中的各个射束,像素的所得到的偏移优选借助上述投影方法来补偿。
所介绍的投影设备的有利的特征也可以类似地用作用于投影图像的方法的有利的扩展方案。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将更为详细地阐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具有辐射源(例如激光器)和投影面的投影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图2示出了具有三个辐射源(例如激光器)和投影面和射束彼此间的偏差的投影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图3示出了用于测量射束位置的方法的一个实施形式的示意性结构。
图4示出了在测量结构中用于借助透镜将射束聚束的示意性结构。
图5示出了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和确定彼此间的偏差。
图6示出了实现用于改善图像质量的方法的投影设备的一种示意性结构。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投影装置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投影设备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投影设备的另一实施形式。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投影设备的另一实施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三个辐射源100、200和300的投影设备的示意性结构。这些辐射源发射射束110、210和310。由于三个辐射源并不是都能够设置在一个位置上,所以辐射源200和300的射束被通过偏转反射器220和320偏转并且与射束110对齐。三个射束射到第一反射器400上,该第一反射器可运动。通过第一反射器400的运动可以将三个射束110、210和310转向到投影面10上。通过反射器400的合适运动由此点到点地在投影面上10上产生图像。这种用于投影图像的方法也称作“飞点方法”。这三个辐射源100、200和30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是激光器,由此射束110、210和310是激光束。有利的是,选择激光器的颜色为红色、蓝色和绿色。由此可以产生色谱中的任意多的颜色。由此可以在投影面10上产生非常丰富的图像。在理想情况下,这三个射束110、210和310通过图1中所示的结构精确地叠加,使得形成所希望的希望观感,而制造引起的最小角度偏差导致射束彼此间的偏差,这导致形成与希望观感偏离的实际观感。
在图2中可看到这种角度偏差d。在此看到三个射束110、210和310显示彼此间的偏差,该偏差也反映到投影面10上。通常不可能的是或者非常困难的是,以机械方式改进投影设备以避免这样的角度偏差。通常,该角度在工作期间也会由于热应力而变化。
因此如图3中所示,在本发明中引入用于定位射束的测量方法。在图3中例如可以看到射束110的位置测量。该射束通过可运动的第一反射器400来偏转并且被投影到投影面10上。在第一反射器400和投影面10之间存在另外的第二反射器600。该反射器可以是半透明的,由此射束110的一部分还可以被投影到投影面10上,而该射束的另一部分被反射器600偏转。所偏转的射束110被投影到检测器500上。在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形式中,可能的是,在投影设备工作期间或者在投影设备工作之前确定射束110的位置。在所谓的离线工作中,尽管在测量射束位置的时刻朝着投影面的方向进行辐射,然而并未传输图像信息。所谓的在线工作意味着,在投影工作期间对射束的位置进行测量。参照图3不仅可以解释离线工作而且可以解释在线工作。
不仅在离线工作中而且在在线工作中可以执行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具有可变的反射器位置和位置固定的检测器,另一操作方法具有在限定反射器位置情况下可变的检测器位置。
作为第一实施例,将阐述具有位置固定的检测器的离线工作的变形方案。在此,为了执行对射束位置的测量分别仅仅单个的射束处于工作中。第二反射器600可以是半透明的或者不透明的,因为不需要将射束投影到投影面上。然而第二反射器600应当被定位为使得其将相应的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至少部分地转向到具有固定位置的检测器500。相应的被转向到检测器500上的射束在此产生检测器上的投影。现在使可运动的第一反射器400运动到直至其处于如下的取向中:在该取向中在检测器500上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这对于每个射束,例如射束110、210和310单独地执行。特别有利的是,对于射束中的每一个确定第一反射器400的另一取向,在该取向中在第一检测器500上测量到射束的最大强度。这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第一反射器400的相应取向可以分别无接触地通过第一反射器400和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也可能的是,借助机械传感器测量第一反射器400的取向。此外,反射器的取向可以分别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第一反射器400借助附加的射束来照射,并且其偏转借助第二检测器来确定。在此,有利的是,附加的射束分别以相对于恰好处于工作中的射束以倾斜的角度地设置。根据第一反射器400的所测量的取向于是可以针对第一射束、第二射束和第三射束从反射器的取向中求差。针对相应射束确定反射器的取向和反射器的取向的差用于确定射束彼此间的实际偏差。射束的位置的测量因此可以在部件内部进行或者在部件外部进行。根据针对相应射束的反射器的取向的差可以确定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是在可变的检测器位置的情况下在离线工作中的射束位置的测量方法。在此,第一反射器400针对每个射束被保持在至少一个固定的取向中。检测器500针对每个射束例如射束110、210和310被分别置于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在检测器上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检测器的位置的测量可以在部件内部进行。在部件内部的测量无接触地通过检测器和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或者借助机械传感器来进行。如果想要避免对检测器位置的测量,则还可以代替单个的检测器使用多个检测器(检测器阵列)来确定射束投影的位置。在此,多个检测器被定位为使得射束的投影的所有位置可以在多个检测器上被测量,而不必使多个检测器运动。通过相继地对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进行测量确定了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该角度偏差被用于确定射束在投影面上彼此间的实际偏差。
在在线工作中,第二反射器600是半透明的并且稳定地安装,以特别有利地将射束中的一部分转向到投影面上用于产生图像,并且同时将射束中的另一部分转向到检测器上用于确定射束彼此间的偏差。换言之,所有颜色同时处于工作中,这意味着在投影面10上产生图像,而同时测量射束在检测器500上的位置。借助第二反射器600实现射束(例如射束110、210和310)偏转到检测器500上。因为所有射束同时处于工作中,为了在检测器500之前分离射束需要在光路中引入某些元件。对此适合的是例如选择波长的滤光器,该滤光器在第二反射器600与检测器500之间。该滤光器能够实现分别将仅仅一个射束传播到检测器500而其他射束被阻挡。由此,可以分别测量射束的投影位置。用于分离射束的另一可能性是衍射元件,该元件在第二反射器600之后。衍射元件负责使射束朝着不同的方向转向并且因此同样被分开。
在具有位置固定的检测器的离线工作中,多个检测器用作检测器。相应的被转向到多个检测器上的射束在所述多个检测器上产生投影。第一反射器400又被置于不同的取向中,在该取向中可以测量在多个检测器上的具有强度最大值的相应射束。有利地,这又可以针对每个射束多次执行并且分别确定反射器的新的取向。反射器400的取向分别可以在部件内部或者在部件外部被测量。这例如是通过反射器400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进行的无接触的测量或者借助机械传感器进行的测量。作为外部的变形方案,可以使用借助附加的射束进行照射,该射束的偏转借助另一检测器来确定。该附加的射束有利地相对于其余的射束以倾斜的角度来设置。这样确定的第一反射器400的取向被考虑以便针对相应的射束确定反射器取向的差。根据这些差又确定了相应的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并且由此计算射束在投影面上的实际偏差。
在离线工作中的另一可能性是将第一反射器400置于针对每个射束而限定的取向中。检测器500可以针对每个射束被置于如下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在检测器上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检测器的位置的测量可以在部件内部进行。内部测量是通过在检测器和对应件之间的电容进行的无接触测量或者借助机械传感器进行的测量。
此外,可以使用多个检测器,这些检测器被定位为使得射束的所有投影可以同时被测量。在此,不需要使多个检测器运动。根据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可以确定相应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借助角度偏差又可以确定在投影面10上射束彼此间的实际偏差。在在线工作中借助位置固定的检测器和借助位置固定的反射器的两种方法的差别是,在位置固定的检测器的情况下当检测器显示最大的测量最大值时发送信号。如果反射器在限定的取向中,则当该反射器位于限定的取向中时发送信号。两个信号都负责进行辐射源的控制的随时间的强度变化。
在图4中可示意性地看到射束在检测器之间的聚束。在第二反射器600与检测器500之间引入透镜700是特别有利的,以便实现测量精度的改进。每个射束,例如射束110具有技术原因导致的宽度a。该宽度可以通过引入透镜而最小化。通过在透镜700和检测器500之间进一步引入光阑(Blende)750还可以限定射束的正确位置。通过使反射器600运动而使射束110的投影位置运动,并且可以置于如下取向中:在该取向中射束恰好通过光阑开口射到检测器500上。被聚束的射束提供了关于其在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的更为精确的结果。使用光阑和透镜可以将射束直径减小到大约20μm到30μm或者更小。
在图5中可看到用于确定在投影面10上的射束投影的偏差的例子。射束110、210和310的投影在投影面10上可看到作为点110a、210a和310a。这三个点在示例性地选择110a作为参考点的情况下分别具有两个偏差。点210a在x方向和y方向上与点110a偏离。这些差称作210a_y和210a_x。同样,射束310的投影310a具有在y方向和x方向上与投影点110a的偏差。这些偏差称为310a_y和310a_x。于是获得了投影与所选的参考投影点的相对偏差。根据这些偏差可以确定角度偏差。例如,假设在分辨率为1024×768、投影距离为1.5m并且图像大小为42cm×29.7cm的情况下,一行和一列的像素偏移导致行中0.015°以及在列中0.016°的角度偏差。角度偏差又使得确定投影在投影面上的实际偏差。
根据角度偏差可以确定射束彼此间的相移。相移涉及用于激励相应射束的电子信号。如果相应射束的电子信号以所确定的相移来调整(这意味着各个射束的时间延迟),则可以在投影面10上再现所希望的色觉。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投影设备的一个实施形式中实现本发明的上面所阐述的实施例。在那里可看到投影设备,该投影设备包括视频电子设备800,该视频电子设备引起运动的或者静止的图像的投影。此外,存在中央控制单元900,优选为芯片。视频电子设备800将数据传至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可以由每个辐射源100、200和300的延迟环节130a、230a和330a以及每个辐射源的驱动器130b、230b和330b组成。有利地为激光器的辐射源朝着可运动的第一反射器400发射射束110、210和310。第一反射器400被第一电子驱动器450激励。第一反射器400将射束引至投影面,在反射器400和用于执行辐射位置测量的检测设备550之间安装有第二反射器600,该第二反射器将射束朝着所希望的方向转向。检测设备550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来构建并且尤其是可以包括第一检测器或者多个检测器。控制单元900通过读取数据线路与第一反射器400、检测设备550和电子信号800相连用以产生图像。也就是说,控制单元900获得关于反射器400的取向、关于用于产生图像的电子信号的进展和关于检测设备550的测量结果的数据。此外,控制单元900通过写入数据线路与第一反射器450的驱动器、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和用于产生图像的电子信号800相连。也就是说,控制单元900可以将通过所确定的数据(控制单元由读取线路获得这些数据)修正的数据发送给第一反射器450的驱动器用于该反射器的新的取向,发送给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用于调整射束110、210和310,以及发送给用于产生图像的电子信号800,用于信号的随时间的强度变化,其中这些信号是在新的条件下所需的。例如,延迟环节130a、230a和330a于是可以负责使得辐射源100、200和300在调整的时间将射束以调整的强度发射,以便改进在投影面10上的图像质量。根据针对每个射束所确定的反射器取向来确定相移,根据相移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延迟环节。
上述方法和上述投影设备并不仅仅限于校正叠加的射束在投影面上的不希望的角度偏差,而是特别有利地也可以用于当角度偏差预先确定时校正射束在投影面上的角度偏差。
对此,图7粗略地示出了投影设备1001的一个实施形式,该投影设备具有三个分别倾斜地彼此对准的激光源,即发射红光的激光二极管1002、发射绿光的激光二极管1003和发射蓝光的激光二极管1004。由于激光器1002、1003、1004的倾斜的取向,由其分别射出的激光束1005、1006、1007也存在彼此间预先限定的角度,于是不共线。在此例子中,红光束1005和绿光束1006之间的角度用α1表示,而绿光束1006与蓝光束1007之间的角度用α2表示。光束1002、1003、1004在没有进一步偏转的情况下不共线地射到扫描反射器1008上(例如类似于上述图的扫描反射器400),该扫描反射器如通过箭头和点状线所表示的那样可以在观察平面中转动工作引起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
在此,仅仅出于更清楚的目的而在平面中示出了所示的实施例。通常,激光二极管1002、1003、1004可以相对彼此任意取向地设置。此外,也可以对每种颜色使用多个激光源1002、1003、1004,其中颜色并不必须限于红色、绿色和蓝色。为了形成射束特征,还可以使用一个或者多个位于光路中的光学元件,如透镜、准直器等等(未绘出)。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针对两个射束1005、1006、1007之间的角度偏差αi满足如下条件:两个射束1005、1006、1007之间的角度偏差αi之和小于扫描反射器1008的工作引起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10°,即∑αi=β-10°。该条件适于在平面中的观察并且可以类似地转移到在垂直于该平面的第二平面上。
图8粗略地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形式的投影设备1009。该投影设备现在包含红色激光二极管1002或者蓝色激光二极管1004的两个光路1010、1011的折叠。对此,对于各个激光束1010、1011使用单独的偏转元件如反射器1012。在一个可替选的实施形式中,偏转反射器1012例如可以用于一种或者两种其它的颜色。所示的布置可以比图7中的布置更为紧凑地构建。
图9粗略地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形式的投影设备1013,其中现在光束(在此为所有光束1014、1015、1016)的偏转通过具有同样实施和布置的单个反射器1018的单个反射器阵列1017来进行。在此,光源1002、1003、1004的布置也并不限于一个平面,而是也可以二维地进行。
图10粗略地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形式的具有堆叠的激光源(即红色激光源1002和绿色激光源1004)的投影设备1019。它们例如可以堆叠成条或者‘底座(Submount)’地安装在共同的芯片或者模块上。然而,投影设备1019通常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的激光源作为底座,其中也包括绿色激光源。
激光束1020、1021在扫描反射器1008上的射束成形和方向偏转通过置于光路中的微光学元件1022例如透镜阵列、改变相位的元件或者具有折射率梯度的光学元件来实现。通过微光学元件1022使首先由激光器2、4共线发射的光束1020、1021以角度α3彼此不共线地偏转并且不共线地射到扫描反射器1008上。由于合适的绿色激光源还不能够廉价地作为可堆叠的激光源使用,所以绿色激光源(没有绘出)优选在没有其他偏转的情况下与其他光束1020、1021不共线地指向扫描反射器1008。
上述的对预先确定的角度偏差的实施例具有的优点是,其不需要如下光学元件:这些光学元件让限定的光谱范围透过而反射第二光谱范围。这具有的优点是,可以使光学损耗最小化并且由此在屏幕上形成更亮的图像观感。此外,可以无需注意偏振状态地将一种颜色的任意多个源指向扫描反射器,这同样会导致更亮的图像观感。通过不共线的射束导向还可能构建具有小的尺寸的激光投影器。此外,该激光投影器可以通过省去共线的辐射导向以更小的制造开销制造,因为取消了(典型在微光学系统的尺度中)共线调节的开销。此外提高了成像精确度。
利用角度偏差的方法并不限于与图1至图6中所描述的减小偏差的方法组合用于投影图像,而是也是独立的发明,其中图像投影可以以所有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来执行,尤其是以所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减小偏差的方式来执行。
通常本发明并不受参照实施例的描述而限制。更确切地说,本发明包括任意新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任意组合,这尤其是包含权利要求中的特征的任意组合,即使这些特征或者组合本身并未明确地在权利要求或者实施例中予以说明。
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涵盖但不限于以下技术方案:
方案1.一种用于借助至少一个第一射束(110;1005-1007;1010,1011;1014-1016;1020,1021)和第二射束(210;1005-1007;1010,1011;1014-1016;1020,1021)将图像投影到投影面(10)上的方法,
-其中要通过使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叠加产生图像的希望观感,
-其中通过第一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投影的实际偏差(d)产生图像的与希望观感偏离的实际观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A)确定第一射束与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实际偏差,
B)根据方法步骤A)中所确定的偏差随时间改变第一射束和/或第二射束的强度,用以产生希望观感。
方案2.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借助第一反射器(400;1008)被转向到投影面(10)以投影像素。
方案3.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能够运动。
方案4.根据上述方案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以电子方式被激励。
方案5.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激光束用作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
方案6.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激光束的波长范围包括红色、绿色或者蓝色光谱范围。
方案7.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分别具有随时间的第一和第二强度变化,所述强度变化通过至少第一和第二电子信号来产生。
方案8.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执行方法步骤A)在第一反射器(400)和投影面(10)之间将第二反射器(600)定向,并且分别仅仅单个的射束处于工作中。
方案9.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半透明的反射器或者偏转反射器用作第二反射器(600)。
方案10.根据方案8或者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反射器(600)被定向为使得其将相应的处于工作中的射束至少部分地转向到具有固定位置的检测器(500)上。
方案11.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应的被转向到检测器(500)上的射束在检测器上产生投影。
方案12.根据方案10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应的处于工作中的射束借助在检测器(500)之前的透镜(700)来聚束。
方案13.根据方案1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针对第一射束(110)被置于第一取向中,在该第一取向中在检测器(500)上测量到第一射束的最大强度。
方案14.根据方案10或者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针对第二射束(210)被置于第二取向中,在该第二取向中在检测器(500)上测量到第二射束的最大强度。
方案15.根据方案10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第一射束(110)测量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三取向,在该第三取向中第一射束在第二检测器上具有最大强度。
方案16.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第二射束(210)测量第一反射器(400)的第四取向,在该第四取向中第二射束在第二检测器上具有最大的强度。
方案17.根据方案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无接触地通过反射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并且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实际偏差(d)。
方案18.根据方案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并且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实际偏差(d)。
方案19.根据方案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第一反射器借助附加射束来照射并且该附加射束的偏转借助第二检测器来确定,其中第一反射器的取向通过附加射束的偏转来确定。
方案20.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射束相对于所述至少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以倾斜的角度设置。
方案21.根据方案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之间的角度偏差,该角度偏差用于确定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10)上的实际偏差(d)。
方案22.根据方案8或者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骤A)期间,第一反射器(400)针对每个射束被保持在至少一个固定的取向中。
方案23.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器(500)针对第一射束(110)被置于第一位置中而针对第二射束(210)被置于第二位置中,其中在检测器上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
方案24.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器(50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无接触地通过检测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并且根据检测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的实际偏差。
方案25.根据方案23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器(500)的第一和第二位置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并且根据检测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之间的实际偏差(d)。
方案26.根据方案22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多个检测器用于确定射束在检测器(500)上的投影位置。
方案27.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检测器被定位为使得能够测量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所有投影位置。
方案28.根据方案26或者27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应的处于工作中的射束借助在多个检测器之前的透镜(700)来聚束。
方案29.根据方案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的位置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之间的角度偏差,该角度偏差被用于确定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10)上的实际偏差(d)。
方案30.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第三射束(310),该第三射束与第一射束(110)和/或第二射束(210)的偏差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确定。
方案31.根据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执行方法步骤A)在第一反射器(400)和投影面(10)之间设置有第二半透明的反射器(600),并且所有射束同时处于工作中,其中这些射束在投影面上产生实际观感。
方案32.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射束借助第二反射器(600)部分地转向到检测器(500)上。
方案33.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分离射束,在第二反射器(600)与检测器(500)之间存在滤光器。
方案34.根据方案32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分离射束在第二反射器(600)之后存在衍射元件。
方案35.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多个检测器用作检测器(500),并且相应的被转向到多个检测器上的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产生投影。
方案36.根据方案3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检测器具有固定的位置。
方案37.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被置于第一取向中,在该第一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到第一射束(110)的强度最大值。
方案38.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被置于第二取向中,在该第二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到第二射束(210)的强度最大值。
方案39.根据方案3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被置于第三取向中,在该第三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到第一射束(110)的强度最大值。
方案40.根据方案36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被置于第四取向中,在该第四取向中多个检测器测量到第二射束(210)的强度最大值。
方案41.根据方案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无接触地通过反射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并且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实际偏差(d)。
方案42.根据方案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通过机械传感器来测量,并且根据第一反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实际偏差(d)。
方案43.根据方案37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分别通过如下方式来确定:第一反射器借助附加射束来照射并且附加射束的偏转借助第二检测器来确定,其中第一反射器的取向通过所述附加射束的偏转来确定。
方案44.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加射束相对于至少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以倾斜的角度设置。
方案45.根据方案37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第一反射器(400)的第一和第二取向和/或第三和第四取向确定了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之间的角度偏差,该角度偏差被用于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在投影面(10)上的实际偏差(d)。
方案46.根据方案31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骤a)中第一反射器(400)针对每个射束具有至少一个限定的取向。
方案47.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器(500)针对第一射束(110)被置于第一位置而针对第二射束(210)被置于第二位置中,其中在检测器上测量到相应射束的最大强度。
方案48.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器(50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无接触地通过检测器与对应件之间的电容来测量,并且根据检测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实际偏差(d)。
方案49.根据方案47所述的方法,其中检测器(50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借助机械传感器来测量,并且根据检测器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实际偏差(d)。
方案50.根据方案46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检测器被用于确定射束在检测器(500)上的投影位置。
方案51.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检测器被定位为使得能够测量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所有投影。
方案52.根据方案50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相应的射束借助在多个检测器之前的透镜(700)来聚束。
方案53.根据方案50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射束在多个检测器上的投影位置来确定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之间的角度偏差,该角度偏差被用于确定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10)上的实际偏差(d)。
方案54.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第三射束(310),该第三射束与第一射束(110)和/或第二射束(210)的偏差根据方案31至53中所述的方法来确定。
方案55.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在方法步骤A)中确定的角度偏差来确定至少第一电子信号相对于第二电子信号的相移,其中这些电子信号控制相应射束的强度。
方案56.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方法步骤B)中希望观感借助所确定的相移通过第一电子信号和/或第二电子信号的随时间的强度变化从实际观感中再现。
方案57.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中的至少两个射速以预先限定的相对彼此的角度(α1,α2,α3)来射出。
方案58.根据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两个射束首先共线地射出,随后借助至少一个共同的微光学元件(1022)不共线地偏转,以及接着不共线地偏转到投影面(10)上。
方案59.根据方案58所述的方法,其中另外的至少一个光束被相应的光源与其他射束(1020,1021)不共线地发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束并未通过微光学元件(1022)偏转。
方案60.根据方案58或者59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红光束(1020)和蓝光束(1021)借助微光学元件(1022)来偏转,而绿光束并未借助微光学元件(1022)来偏转。
方案61.根据方案57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两个光束之间的角度(α1,α2;α3)小于在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装置(400;1008)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5°至15°,尤其是减去大约10°。
方案62.根据方案57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光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折叠。
方案63.根据方案62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蓝光束(1007;1021)和红光束(1005;10120)折叠而绿光束不折叠。
方案64.根据方案6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有光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折叠。
方案65.根据方案62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光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借助相同的单个偏转元件(1018)的排列(1017)来折叠。
方案66.一种投影设备,具有
-用于产生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至少一个第一辐射源(100)和第二辐射源(200),
-用于将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投影到投影面(10)上的投影装置,其中图像被投影到投影面上,
-第一辐射源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
-检测设备(550),其用于检测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偏差(d),
其中投影设备被设计为使得第一辐射源和/或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通过检测设备检测的、在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10)上的投影之间的偏差(d)被延迟,使得减小或者校正偏差。
方案67.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所述至少第一辐射源(100)和第二辐射源(200)包括激光器。
方案68.根据方案66或者67结合以方案52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激光所发射的波长包括红色光谱范围、绿色光谱范围或者蓝色光谱范围。
方案69.根据方案66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电子控制装置(30)针对第一辐射源(100)和第二辐射源(200)产生独立的电子信号。
方案70.根据方案66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存在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根据所检测到的偏差(d)来控制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
方案71.根据方案66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包括用于控制信号的驱动器。
方案72.根据方案66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投影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转向到投影面(10)上的第一反射器(400)。
方案73.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第一反射器(400)被电子驱动器(450)激励。
方案74.根据方案66至7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投影装置包括第二反射器(600),用于将所述至少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转向到检测设备上。
方案75.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在所述第二反射器(600)和检测设备(550)之间存在滤光器。
方案76.根据方案75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在第二反射器(600)与检测设备(550)之间存在衍射元件。
方案77.根据方案75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在第二反射器(600)和检测设备(550)之间存在用于使射束聚束的透镜(700)。
方案78.根据方案66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存在控制单元(900),该控制单元与第一反射器(400)、检测设备(550)相连,用于通过读取数据线路产生图像。
方案79.根据上一方案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控制单元(900)通过写入数据线路与第一反射器(450)的驱动器、第一辐射源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相连。
方案80.根据方案66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其中辐射源(1002,1003,1004)中的至少两个被对齐为使得它们将其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以相对于彼此的预先限定的角度(α1,α2)射出。
方案81.根据方案66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该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两个辐射源(1002,1004),用于共线地射出相应的射束(1020,1021);偏转系统(1022),用于不共线地偏转射束(1020,1021);以及投影装置(400;1008),用于将不共线的射束(1020,1021)偏转到投影面(10)上,其中偏转系统(1022)具有至少一个对于射束共有的微光学元件(1022)。
方案82.根据方案80或者81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其中辐射源(1002,1004)中的至少两个堆叠,尤其是红色激光二极管(1002)和蓝色激光二极管(1004)堆叠。
方案83.根据方案81或者82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其还具有另外的至少一个辐射源,尤其是绿色激光器,用于在绕过偏转系统(1022)的情况下将其射束不共线地向投影装置(400;1008)发射。
方案84.根据方案80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在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之间的角度(α1,α2;α3)之和小于在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装置(400;1008)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5°至15°,尤其是减去大约10°。
方案85.根据方案80至84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还具有至少一个偏转系统(1012,1017,1018)用于偏转在辐射源(1002,1003,1004)与投影装置(400;1008)之间的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中的至少一个射束,使得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的至少一个光路折叠。
方案86.根据方案85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蓝色射束(1011;1016)的至少一个光路和红色射束(1010;1014)的至少一个光路折叠,而绿色射束(1006)的光路不折叠。
方案87.根据方案85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所有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的光路折叠。
方案88.根据方案85至87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偏转元件(1017)具有相同的单个偏转元件(1018)的排列。
方案89.根据方案80至88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具有RGB色彩模式的三个辐射源(1002,1003,1004)、RRGB色彩模式的四个辐射源或者RGBB色彩模式的四个辐射源。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借助至少一个第一射束(110;1005-1007;1010,1011;1014-1016;1020,1021)和第二射束(210;1005-1007;1010,1011;1014-1016;1020,1021)将图像投影到投影面(10)上的方法,
-其中要通过使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叠加产生图像的希望观感,
-其中通过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投影的实际偏差(d)产生图像的与希望观感偏离的实际观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A)确定第一射束与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的实际偏差,
B)根据方法步骤A)中所确定的偏差随时间改变第一射束和/或第二射束的强度,用以产生希望观感,
其中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中的至少两个射束以预先限定的相对彼此的角度(α1,α2,α3)来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两个射束首先共线地射出,随后借助至少一个共同的微光学元件(1022)不共线地偏转,以及接着不共线地偏转到投影面(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另外的至少一个光束被相应的光源与其他射束(1020,1021)不共线地发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光束并未通过微光学元件(1022)偏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红光束(1020)和蓝光束(1021)借助微光学元件(1022)来偏转,而绿光束并未借助微光学元件(1022)来偏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两个光束之间的角度(α1,α2;α3)小于在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装置(400;1008)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5°至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光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蓝光束(1007;1021)和红光束(1005;10120)折叠而绿光束不折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有光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折叠。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光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借助相同的单个偏转元件(1018)的排列(1017)来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两个光束之间的角度(α1,α2;α3)小于在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装置(400;1008)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10°。
11.一种投影设备,具有
-用于产生第一射束(110)和第二射束(210)的至少一个第一辐射源(100)和第二辐射源(200),
-用于将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投影到投影面(10)上的投影装置,其中图像被投影到投影面上,
-第一辐射源和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30),
-检测设备(550),其用于检测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偏差(d),其中投影设备被设计为使得第一辐射源和/或第二辐射源的电子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通过检测设备检测的、在第一射束和第二射束在投影面(10)上的投影之间的偏差(d)被延迟,使得减小或者校正偏差,
其中辐射源(1002,1003,1004)中的至少两个被对齐为使得它们将其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以相对于彼此的预先限定的角度(α1,α2)射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该投影设备具有:至少两个辐射源(1002,1004),用于共线地射出相应的射束(1020,1021);偏转系统(1022),用于不共线地偏转射束(1020,1021);以及投影装置(400;1008),用于将不共线的射束(1020,1021)偏转到投影面(10)上,其中偏转系统(1022)具有至少一个对于射束共有的微光学元件(1022)。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其中辐射源(1002,1004)中的至少两个堆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其还具有另外的至少一个辐射源,用于在绕过偏转系统(1022)的情况下将其射束不共线地向投影装置(400;1008)发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在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之间的角度(α1,α2;α3)之和小于在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装置(400;1008)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5°至15°。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还具有至少一个偏转元件(1012,1017,1018)用于偏转在辐射源(1002,1003,1004)与投影装置(400;1008)之间的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中的至少一个射束,使得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的至少一个光路折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蓝色射束(1011;1016)的至少一个光路和红色射束(1010;1014)的至少一个光路折叠,而绿色射束(1006)的光路不折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所有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的光路折叠。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偏转元件(1017)具有相同的单个偏转元件(1018)的排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辐射源具有RGB色彩模式的三个辐射源(1002,1003,1004)、RRGB色彩模式的四个辐射源或者RGBB色彩模式的四个辐射源。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其中辐射源(1002,1004)中的红色激光二极管(1002)和蓝色激光二极管(1004)堆叠。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设备(1019),其还具有绿色激光器,用于在绕过偏转系统(1022)的情况下将其射束不共线地向投影装置(400;1008)发射。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投影设备(1001,1009,1013,1019),其中在射束(1005,1006,1007;1010,1011;1014,1015,1016;1020,1021)之间的角度(α1,α2;α3)之和小于在该角度所张的平面中投影装置(400;1008)的最大机械偏向角度(β)减去1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6053639.8 | 2006-11-14 | ||
DE200610053639 DE102006053639A1 (de) | 2006-11-14 | 2006-11-14 | Projektions-Vorrichtung mit verbesserter Projektionseigenschaft |
DE102007025330.5 | 2007-05-31 | ||
DE200710025330 DE102007025330A1 (de) | 2007-05-31 | 2007-05-31 | Projektionsvorrichtung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19564A Division CN101611348B (zh) | 2006-11-14 | 2007-11-08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8250A true CN102298250A (zh) | 2011-12-28 |
CN102298250B CN102298250B (zh) | 2014-06-25 |
Family
ID=391251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59515.XA Active CN102314054B (zh) | 2006-11-14 | 2007-11-08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方法 |
CN201110259577.0A Active CN102298250B (zh) | 2006-11-14 | 2007-11-08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方法和投影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259515.XA Active CN102314054B (zh) | 2006-11-14 | 2007-11-08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039198B2 (zh) |
EP (1) | EP2095184B1 (zh) |
JP (1) | JP5200227B2 (zh) |
KR (1) | KR101240762B1 (zh) |
CN (2) | CN102314054B (zh) |
TW (1) | TW200832040A (zh) |
WO (1) | WO2008058671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8079A (zh) * | 2018-11-27 | 2021-07-23 | 索尼集团公司 | 发光元件、投影型显示装置和平面发光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49477A1 (de) * | 2008-09-29 | 2010-04-08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rojektion mindestens eines Lichtstrahls |
US8066389B2 (en) * | 2009-04-30 | 2011-11-2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Beam alignment chamber providing divergence correction |
US8132919B2 (en) * | 2009-04-30 | 2012-03-1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igital projector using arrayed light sources |
TWI411814B (zh) * | 2010-09-29 | 2013-10-11 | Shinyoptics Corp | 光學系統 |
DE102011079985A1 (de) * | 2011-07-28 | 2013-01-31 | Osram Ag | Projektionsvorrichtung |
DE102011089769A1 (de) | 2011-12-23 | 2013-06-27 | Osram Gmbh | Endoskop |
US9197790B2 (en) | 2012-01-13 | 2015-11-24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Optical scanning projection module |
EP2870441A4 (en) | 2012-07-06 | 2016-10-12 | Smiths Detection Inc | DOUBLE SPECTROMETER |
CN104884993B (zh) * | 2012-12-21 | 2017-08-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光扫描装置和投影仪 |
US10453371B2 (en) | 2014-02-07 | 2019-10-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layer display with color and contrast enhancement |
US10565925B2 (en) | 2014-02-07 | 2020-02-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ull color display with intrinsic transparency |
US10375365B2 (en) | 2014-02-07 | 2019-08-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rojection system with enhanced color and contrast |
US10554962B2 (en) | 2014-02-07 | 2020-02-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ulti-layer high transparency display for light field generation |
KR102297488B1 (ko) * | 2015-02-17 | 2021-09-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라이트 필드 카메라 |
DE102017208900A1 (de) | 2017-05-26 | 2018-11-29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btasten eines Raumwinkels |
CN108600720B (zh) * | 2018-07-18 | 2024-02-20 | 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图像信号hdr投影的光源、装置、系统及方法 |
KR102099232B1 (ko) * | 2019-07-03 | 2020-04-08 | 주식회사 레티널 | 소형 반사부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증강 현실용 광학 장치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92803A (en) * | 1988-12-21 | 1991-02-12 | The Mead Corporation | Simultaneous laser writing of multiple LALC cells |
CN1242906A (zh) * | 1997-08-27 | 2000-01-26 | Ldt激光展示技术公司 | 视频图象中的几何图象误差的补偿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
US20050110954A1 (en) * | 2003-07-09 | 2005-05-26 | Akihiro Kojima |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
WO2005067314A1 (en) * | 2003-12-31 | 2005-07-21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ably compensating for distortions in a laser projection display |
CN1764871A (zh) * | 2003-03-26 | 2006-04-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影像显示系统 |
US20060227087A1 (en) * | 2005-04-01 | 2006-10-12 | Hajjar Roger A | Laser displays using UV-excitable phosphors emitting visible colored ligh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1901B2 (ja) | 1983-08-18 | 1994-03-23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レーザビームの合波方法 |
DE3583969D1 (de) * | 1984-06-13 | 1991-10-1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Abtastvorrichtung mit halbleiterlaser. |
US4684996A (en) * | 1986-08-25 | 1987-08-0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Video projector with optical feedback |
US4827436A (en) * | 1987-04-22 | 1989-05-02 | Micro Component Technology, Inc. | Non-contact high resolution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technique |
EP0390969A3 (en) | 1988-11-17 | 1992-04-29 | Charles Nater | Positioning system |
JPH04181289A (ja) * | 1990-11-16 | 1992-06-29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 |
JPH04264416A (ja) | 1991-02-19 | 1992-09-21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の光学装置 |
US5729245A (en) * | 1994-03-21 | 1998-03-1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lignment for display having multipl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KR0176377B1 (ko) | 1996-08-30 | 1999-05-15 | 대우전자주식회사 | 3판식 프로젝터의 컨버전스 자동조정장치 |
US6091461A (en) * | 1997-08-14 | 2000-07-18 | Son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ally self-aligning high resolution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rotating mirrors and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
US6424412B1 (en) | 2000-08-30 | 2002-07-23 | Sony Corporation | Effici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laser misalignment of plural laser beams |
JP4174195B2 (ja) | 2001-05-28 | 2008-10-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JP4620901B2 (ja) * | 2001-06-04 | 2011-01-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2次元光走査装置、及び該2次元光走査装置の駆動方法 |
US6808270B2 (en) * | 2002-01-03 | 2004-10-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losed loop three color alignment for digital projection |
US6793351B2 (en) * | 2002-01-03 | 2004-09-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Closed loop three color alignment system for a digital projector |
JP4055610B2 (ja) | 2002-03-22 | 2008-03-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デバイス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
JP2003295112A (ja) | 2002-04-05 | 2003-10-15 | Canon Inc | 走査型画像表示光学系、走査型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
WO2004086135A1 (ja) | 2003-03-26 | 2004-10-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
JP4016876B2 (ja) * | 2003-04-23 | 2007-12-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 |
EP1640799B1 (en) | 2003-06-06 | 2012-11-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Laser projector with indoor illumination |
US7369584B2 (en) * | 2003-12-31 | 2008-05-06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Laser projection display |
US7273281B2 (en) * | 2003-12-31 | 2007-09-25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plurality of lasers in an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
US7414621B2 (en) | 2003-12-31 | 2008-08-19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ably producing a laser display |
-
2007
- 2007-11-08 WO PCT/EP2007/009688 patent/WO2008058671A2/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1-08 CN CN201110259515.XA patent/CN102314054B/zh active Active
- 2007-11-08 EP EP07819697.9A patent/EP2095184B1/de active Active
- 2007-11-08 CN CN201110259577.0A patent/CN102298250B/zh active Active
- 2007-11-08 JP JP2009535628A patent/JP5200227B2/ja active Active
- 2007-11-08 TW TW096142311A patent/TW200832040A/zh unknown
- 2007-11-08 US US12/514,917 patent/US9039198B2/en active Active
- 2007-11-08 KR KR1020097008852A patent/KR10124076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92803A (en) * | 1988-12-21 | 1991-02-12 | The Mead Corporation | Simultaneous laser writing of multiple LALC cells |
CN1242906A (zh) * | 1997-08-27 | 2000-01-26 | Ldt激光展示技术公司 | 视频图象中的几何图象误差的补偿方法及实施此方法的装置 |
CN1764871A (zh) * | 2003-03-26 | 2006-04-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影像显示系统 |
US20050110954A1 (en) * | 2003-07-09 | 2005-05-26 | Akihiro Kojima | Projection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
WO2005067314A1 (en) * | 2003-12-31 | 2005-07-21 |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ably compensating for distortions in a laser projection display |
US20060227087A1 (en) * | 2005-04-01 | 2006-10-12 | Hajjar Roger A | Laser displays using UV-excitable phosphors emitting visible colored light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68079A (zh) * | 2018-11-27 | 2021-07-23 | 索尼集团公司 | 发光元件、投影型显示装置和平面发光装置 |
CN113168079B (zh) * | 2018-11-27 | 2023-05-09 | 索尼集团公司 | 发光元件、投影型显示装置和平面发光装置 |
US11895866B2 (en) | 2018-11-27 | 2024-02-06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Light emitting element,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058671A3 (de) | 2009-08-06 |
JP2010509624A (ja) | 2010-03-25 |
CN102298250B (zh) | 2014-06-25 |
EP2095184B1 (de) | 2020-01-01 |
CN102314054A (zh) | 2012-01-11 |
EP2095184A2 (de) | 2009-09-02 |
WO2008058671A2 (de) | 2008-05-22 |
US9039198B2 (en) | 2015-05-26 |
US20100149497A1 (en) | 2010-06-17 |
CN102314054B (zh) | 2015-01-28 |
TW200832040A (en) | 2008-08-01 |
KR20090090304A (ko) | 2009-08-25 |
WO2008058671A8 (de) | 2009-10-01 |
KR101240762B1 (ko) | 2013-03-07 |
JP5200227B2 (ja) | 2013-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8250B (zh)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方法和投影设备 | |
CN102084281B (zh) | 用于显示器或其他应用的基于二维多边形扫描仪的光束扫描 | |
CN101435916B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CN101421773B (zh) | 采用荧光屏的伺服辅助扫描光束显示系统 | |
EP1328773B1 (en) |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plural laser misalignment | |
US6670603B2 (en) | Image projector and image correction method | |
US7006269B2 (en) | Multi-beam scanning device | |
CN101689341A (zh) | 在具有发光屏幕的扫描光束显示系统中基于指定扫描伺服光束的伺服反馈控制 | |
JPH0341890A (ja) | ビームインデックス方式カラー表示装置 | |
CN102289072A (zh) | 用于基于激光的显示装置的光学部件校准系统 | |
CN101611348B (zh) | 具有改进的投影特征的投影装置 | |
US6501585B2 (en) | Multi-beam exposure apparatus | |
WO2019120565A1 (en) | A headlamp for vehicles | |
JP5746512B2 (ja) | 感光性表面に画像を形成する装置 | |
CN113109986B (zh) | 投影装置 | |
JP7085433B2 (ja) | 光照射装置及び発光状態検出方法 | |
JP2719064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5070021A (ja) | 検査用光源装置 | |
WO2017209253A1 (ja) | 光走査モジュール及び光走査装置 | |
JPH10304152A (ja) | レーザダイオードアレイ光源及び光ビーム走査光学装置 | |
KR980013358A (ko) | 투사형 화상표시장치의 광학계 | |
JP2000141757A (ja) | 光ビーム露光装置 | |
JP201006072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変調装置の光学調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