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1655A - 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91655A CN102291655A CN2011101281920A CN201110128192A CN102291655A CN 102291655 A CN102291655 A CN 102291655A CN 2011101281920 A CN2011101281920 A CN 2011101281920A CN 201110128192 A CN201110128192 A CN 201110128192A CN 102291655 A CN102291655 A CN 1022916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armature
- vibration section
- conversion device
- attach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1/00—Transducers of moving-armature or moving-core type
- H04R11/02—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该声音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包括彼此相向设置的一对磁体、附接该对磁体的磁轭、被提供驱动电流的线圈、当驱动电流被提供至线圈时进行振动的振动部以及设置于该对磁体之间的电枢,并且振动部贯穿线圈;以及振动板单元,包括振动板以及将振动部的振动传播至振动板的梁部,并且,电枢设置有以平行于振动部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线圈附接至线圈附接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关于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在驱动单元的电枢设置线圈附接部的技术领域,其中,线圈与线圈附接部相连,振动部贯穿线圈,从而实现位置调节的便利化,并改善振动部相对一对磁体和线圈的位置精度。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用作小型扬声器的声音转换装置,其具有被称为电枢(衔铁,armature)的振荡器,电枢被集成在多种音频输出设备中,例如,头戴式耳机、耳塞式耳机、助听器等。
在这种声音转换装置中,包括电枢的驱动单元和包括振动板的振动板单元被安装在具有音频输出孔的容纳盒内,当电枢的振动部振动时,通过梁部把振动传播到振动板,并且所传播的振动被作为音频输出(例如,参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74499号)。
驱动单元包括一对相向设置的磁体、附接该对磁体的磁轭、被提供驱动电流的线圈以及包括用作振荡器的驱动部的电枢。
电枢以振动部贯穿线圈且从线圈的振动部突出的部分被置于该对磁体之间的状态固定在磁轭上。线圈附接至磁轭。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74499号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中,线圈和电枢被配置为单独地附接至磁轭。
因此,在线圈附接至磁轭的状态下,当试图进行电枢的振动部与附接至磁轭的一对磁体之间的位置调节时,振动部的位置相对于一对磁体以及线圈这两者都发生了变化,这造成了难以执行位置调节以获得优异磁特性的问题。
相反,在线圈附接至磁轭的状态下,当试图进行线圈与附接至磁轭的一对磁体之间的位置调节时,线圈的位置也相对于一对磁体以及振动部这两者发生了变化,因此也造成了难以执行位置调节以获得优异磁特性的问题。
已发现,期望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从而位置调节可被便利化,并能够实现振动部相对于一对磁体和线圈的位置精度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包括彼此相向设置的一对磁体、附接该对磁体的磁轭、被提供驱动电流的线圈、当驱动电流被提供至线圈时进行振动的振动部以及被设置于一对磁体之间的电枢,并且振动部贯穿线圈;以及振动板单元,包括振动板以及用于将振动部的振动传播至振动板的梁部,并且电枢设置有以平行于振动部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线圈附接至线圈附接部。
因此,电枢的振动部以线圈附接至电枢的线圈附接部的状态被定位于一对磁体之间。
可设置包括开口的保持框架;振动板经由树脂膜附接至保持框架的开口内;并且保持框架被固定至驱动单元。
振动板经由树脂膜附接至保持框架的开口的内部,且保持框架被固定至驱动单元,因此,振动板和电枢经由梁部稳定结合。
可设置包括盒体和盖体的容纳单元以容纳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其中,形成用于输出当振动传播至振动板时产生的音频的音频输出孔。
设置形成有音频输出孔的包括盒体和盖体的容纳单元以容纳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因此,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由容纳单元保护。
被固定至磁轭的被固定部可与线圈附接部一体形成在电枢上。
被固定至磁轭的被固定部与线圈附接部一体形成,因此,提高了磁轭和被固定部之间的位置精度。
线圈的附接至线圈附接部的附接面可被形成为平面形状。
线圈的附接面被形成为平面形状,因此,增加了线圈相对于线圈附接部的接触面积。
可进行以下配置,其中,磁轭被形成为框架形状,并由包括附接一个磁体的第一组件以及附接另一个磁体的第二组件的多个组件构成。
磁轭由包括第一和第二组件的多个组件构成,从而可调节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的距离。
可设置形成为板状的电路板;线圈的两端部与电路板连接,并且电路板被贴附至线圈。
线圈的两端部与形成为板状的电路板连接,且电路板被贴附至线圈,因此,不需要进行布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转换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制备设置有振动部以及以与振动部平行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的电枢;将线圈附接至电枢的线圈附接部;将贯穿线圈的振动部的从线圈突出的一部分插入被彼此相向设置在磁轭上的一对磁体之间;以及,调节磁轭和电枢的位置,使得振动部被定位于该对磁体之间的预定位置。
因此,在线圈被附接至电枢的线圈附接部的状态下,电枢的振动部被定位于一对磁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声音转换装置,包括:电枢,包括以预定方向延伸的振动部以及沿着振动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线圈附接部;线圈,附接至线圈附接部,使得振动部贯穿线圈;以及一对磁体,被设置在振动部的一部分的两侧,并且与振动部间隔开,该部分从线圈突出。
因此,在线圈附接至电枢的线圈附接部的状态下,电枢的振动部被定位于一对磁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转换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包括相向设置的一对磁体、附接该对磁体的磁轭、被提供驱动电流的线圈、当驱动电流被提供至线圈时进行振动的振动部以及被设置于该对磁体之间的电枢,并且振动部贯穿线圈;以及振动板单元,包括振动板以及用于将振动部的振动传播至振动板的梁部,并且电枢设置有以与振动部平行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线圈附接至线圈附接部。
因此,振动部和线圈相对于磁体的位置调节可通过一次性调节工作来完成,因此,实现了作业性的改善。
可设置包括开口的保持框架;振动板经由树脂膜附接至保持框架的开口的内部;并且保持框架被固定至驱动单元。
因此,振动板和电枢经由梁部稳定组合,并且在发生振动等时保持框架不会引起相对于驱动单元的位置错误,因此,可确保良好的音频输出状态。
可设置包括盒体和盖体的容纳单元以容纳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其中,形成用于输出当振动传播至振动板时产生的音频的音频输出孔。
因此,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由容纳单元保护,可防止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受到损坏和破坏。
被固定至磁轭的被固定部可与线圈附接部一体形成在电枢上。
因此,可以以高精度确保线圈相对于附接至磁轭的磁体的位置,并且可实现线圈相对于磁体的位置精度的改善。
线圈的附接至线圈附接部的附接面可被形成为平面形状。
因此,可确保线圈相对于线圈附接部的良好的结合状态。
可进行以下配置,其中,磁轭被形成为框架形状,并由包括附接一个磁体的第一组件以及附接另一个磁体的第二组件的多个组件构成。
因此,可调节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实现磁体之间的距离的优化以确保良好的磁特性。
可设置形成为板状的电路板;线圈的两端部与电路板连接,并且电路板被贴附至线圈。
因此,不需要进行布线,从而可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转换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制备设置有振动部以及以与振动部平行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的电枢;将线圈附接至电枢的线圈附接部;将贯穿线圈的振动部的从线圈突出的一部分插入彼此相向设置在磁轭上的一对磁体之间;以及,调节磁轭和电枢的位置,使得振动部被定位于该对磁体之间的预定位置。
因此,不需要进行线圈相对于磁体的位置调节,因此,可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声音转换装置,包括:电枢,包括以预定方向延伸的振动部以及沿着振动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线圈附接部;线圈,附接至线圈附接部,使得振动部贯穿线圈;以及,一对磁体,被设置在振动部的从线圈突出的一部分的两侧,并且与振动部间隔开。
因此,振动部和线圈相对于磁体的位置调节可通过一次性调节工作来完成,因此,实现了作业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声音转换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其与图2至图32一起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2是声音转换装置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声音转换装置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驱动单元的放大前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为不同形状的实例的驱动单元的放大前视图;
图6是示出磁轭由四个组件组成的实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7是驱动单元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8是驱动单元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示出电枢由两个组件组成的实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0是示出电枢被配置为与磁轭结合的实例的放大透视图;
图11是振动板单元的放大底面视图;
图12是示出粘合剂被涂布至振动板和保持框架之间的间隙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振动板单元被固定至驱动单元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示出壁部被设置至电枢的被固定部的实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壁部被设置至磁轭的实例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梁部被形成为随着基部靠近振动板宽度增加的形状的实例的放大前视图,其与图17至图19一起示出了梁部的形状实例;
图17是示出基部被形成为其宽度大于结合部的宽度的形状的实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8是示出设置有两个结合部并且基部被形成为宽度较宽的形状的实例的放大前视图;
图19是示出设置有两个结合部并且基部被形成为宽度较宽且部分弯曲的形状的实例的放大透视图;
图20是示出驱动单元、振动板单元和容纳单元在结合前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其与图21至图25一起示出了声音转换装置的组装方法;
图21是示出驱动单元被固定至振动板单元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22是示出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容纳在盒体内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23是示出密封剂被填入振动板单元的保持框架前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24是示出密封剂被填入了振动板单元的保持框架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25是示出填入振动板单元的保持框架的密封剂通过盖体按压变形并且密封剂被填入间隙的状态的放大截面图;
图26是声音转换装置的放大后视图;
图27是示出端部被设置至电路板的两侧的实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28是示出端部被以前后分离的方式设置至电路板的两侧的实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29是示出端部被以前后分离的方式设置至电路板的表面的实例的放大平面图;
图30是示出振动支点和三次谐振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1是示出声学特性的测量结果的曲线图;以及
图32是示出声学特性的另一测量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将以音频输出的方向作为前向,来使用前、后、上、下、左和右的方向。
应注意,以下示出的前、后、上、下、左和右的方向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这些方向。
整体构造
声音转换装置1由驱动单元2、振动板单元3和容纳单元4构成(见图1至图3)。
驱动单元2由磁轭5、一对磁体6、线圈7、电路板8和电枢9构成(见图2和图3)。
磁轭5通过面向垂直方向的板状第一组件10和向上开口的U形第二组件11结合而构成。第二组件11由面向垂直方向的底面部11a以及从该底面部11a的左右端部向上突出的侧面部11b构成。
对于第一组件10,左右端部例如通过粘合等方式被分别附接至第二组件11的侧面11b的内面。磁轭5形成为方管形,其中,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结合并前后贯穿,前侧上的开口被形成为工作开口5a。
磁体6被设置为在垂直方向上分离并彼此相向的状态,并且相对侧的磁极由不同的磁极组成。上方的磁体6被附接至第一组件10的下面,下方的磁体6被附接至第二组件11内的底面部11a的上面。
如上所述,磁轭5由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构成。
因此,可调节第一组件10与第二组件11的底面部11a之间的距离,并且可实现磁体6之间的距离(图4所示的L)的优化以获得良好的磁特性。具体地,磁体6之间的距离L取决于用于将磁体6附接至磁轭5的粘合剂的厚度以及被插入磁体6的电枢9的振动部(稍后描述)的厚度,因此,这对于确保良好的磁特性以及可调节磁体6之间的距离L的良好的组装便利性是非常有效的。
并且,在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结合前的状态下,磁体6可被分别附接至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因此,无需把磁体6插入一体形成为框架形状的磁轭5的内部空间以进行附接,因此,可以以高精度容易地进行磁体6相对于磁轭5的附接工作。
需要注意,通过在磁体6之间插入间隔件(未示出)或通过图像处理确认距离L来进行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的结合。
尽管以上示出了实例,其中,磁轭5由板状第一组件10和U形第二组件11构成,但磁轭5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由以下磁轭5A和5B构成(见图5和图6)。
磁轭5A由向下开口的U形第一组件10A和向上开口的U形第二组件11A构成(见图5)。例如,第一组件10A和第二组件11A附接至被设置在外面侧的电枢9的被固定部16(稍后描述),并且例如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开。利用磁轭5A,以与磁轭5同样的方式,通过进行第一组件10A和第二组件11A的位置调节来实现磁体6之间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优化。
磁轭5B通过结合两个板状第一组件10B和两个板状第二组件11B而构成,这四个组件位于上下左右(见图6)。第一组件10B在垂直方向上被间隔开,第二组件11B在水平方向上被间隔开。利用磁轭5B,通过进行第一组件10B之间的位置调节来优化磁体6之间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优化。
这样,组成磁轭5的组件的数量是任意的,只要数量大于1即可。并且,多个组件的距离可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从而可实现磁体6之间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优化。
线圈7被形成为管形,其轴向被设定为前后方向,例如,从前后方向看,线圈7为槽孔形(见图1和图3)。线圈7由规则的绕组组成,其中,上面和下面分别被形成作为附接面7a和7b(形成为平面形状)。
电路板8附接至线圈7的附接面7a。电路板8被配置为使得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线圈7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大致第一半部附接至线圈7的附接面7a。因此,电路板8的大致第二半部从线圈7向后突出。
电路板8的一对连接端子部(未示出)分别与线圈7的两端部连接,并且在线圈7的两端部分别与一对连接端子部连接的状态下,电路板8通过粘合等方式附接至线圈7的附接面7a。线圈7由规则的绕组组成,并且附接面7a形成为平面形状,从而可在线圈7和电路板8之间确保良好的结合状态。
电枢9通过由磁性金属材料一体形成的各个部分构成。具体地,电枢9由一体形成的朝向垂直方向的线圈附接部12、从该线圈附接部12的后端部向上突出的结合部13、从该结合部13的上端部向前突出的振动部14、从线圈附接部12的左右端部分别向上突出的侧壁部15以及从侧壁部15的大致第一半部的前面分别向前突出的被固定部16构成。
对于振动部14,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线圈附接部1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并且其前端比线圈附接部12的前端位于更靠前的位置。在振动部14的前面的水平方向上的中部,形成向前开口的结合凹部14a。
侧壁部15的上面和被固定部16的上面被形成为相同的平面,并且这些水平间隔开的相同平面分别被形成作为固定面17。
例如,线圈附接部12的上面通过粘合的方式与线圈7附接(见图3和图7)。线圈7由规则的绕组组成,并且下面(用作附接面7b)被形成为平面形状,从而可确保线圈7相对于线圈附接部12的良好的结合状态。
在线圈7附接至线圈附接部12的状态下,线圈7处于振动部14贯穿线圈7并且其一部分从线圈7向前突出的状态。
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电枢9设置有附接线圈7的线圈附接部12以及贯穿线圈7的振动部14。因此,可以以高精度确保振动部14相对于线圈7的位置,并可实现振动部14相对于线圈7的位置精度的改善。
对于电枢9,在线圈7附接至线圈附接部12的状态下,被固定部16通过粘合、焊接等方式被分别固定至磁轭5的侧面部11b的外面(见图8)。
当相对于磁轭5固定电枢9时,为了确保良好的磁平衡,调节振动部14和磁体6之间的位置。具体地,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磁轭5由体积不同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构成,因此,尽管磁平衡可能在垂直方向上失衡,但通过调节振动部14和磁体6之间的位置,可确保良好的磁平衡。
通过调节电枢9和磁轭5的位置来调节振动部14和磁体6之间的位置。具体地,如图4所示,可调节一个磁体6与振动部14的上面之间的间隙H1、另一个磁体6和振动部14的下面之间的间隙H2、振动部14相对于磁体6的倾斜等。
此时,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由于线圈7附接至电枢9的线圈附接部12,因此,振动部相对于线圈7的位置未发生变化,因此,当调节振动部14和磁体6的位置时,同时也调节了线圈7相对于磁体6的位置。
因此,可省略线圈7相对于磁体6的位置的预先调节,从而可实现作业性的改善。
需要注意,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磁轭5由体积不同的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构成。因此,例如,可通过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各自形成不同的厚度、磁体6各自形成不同的厚度、磁体6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磁体6被配置为具有不同的磁力等技术来调节磁平衡。
在电枢9固定至磁轭5的状态下,磁轭5的侧面部11b的上面与电枢9的固定面17相比位于稍微靠上的位置(见图4)。并且,形成在振动部14的前端部中的结合凹部14a与磁体6的前端部的正下方相比位于稍微靠前的位置。
需要注意,尽管示出了各部分一体形成的电枢9作为实例,但是,电枢9可被配置为以下的电枢9A或9B(见图9和图10),只要电枢9被配置为使得用作被磁化部分的振动部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即可。
如图9所示,电枢9A由通过粘合或焊接方式结合的包括振动部14的第一组件18以及包括被固定部16的第二组件19构成。
如图10所示,电枢9B由包括振动部14的第一组件18通过粘合或焊接方式结合至磁轭5的第二组件11A而构成。
这样,包括振动部14的第一组件18被配置为不同于其他部分的组件,从而可分别形成昂贵的需被磁化的第一组件18以及可低成本形成的其他部分,从而可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振动板单元3由保持框架20、树脂膜21、振动板22和梁部23组成(见图1和图3)。
例如,保持框架2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竖直长框架形状,其中,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为与电枢9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对于保持框架20,下面被用作第一结合面20a,上面被用作第二结合面20b。
例如,树脂膜21的尺寸被设定为与保持框架20的外部形状相同,并且,例如,树脂膜21通过粘合等方式贴合在保持框架20的上面20b上,以封闭保持框架20的开口。
对于振动板22,其外部形状被形成为比保持框架20的内部形状小的矩形形状,且由例如铝或不锈钢等薄金属材料形成。振动板22设置有前后延伸并且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的三根加强筋22a,加强筋22a被形成为向上凸出的形状。
振动板22被设定为从下方贴合至树脂膜21的状态。
振动板22的后端22b与保持框架20的后端部中的内面20c相比位于稍微靠前的位置,并且在振动板22的后端22b和保持框架20的后端部中的内面20c之间形成间隙M(见图11和图12)。例如,间隙M是由于振动板22和保持框架20之间的尺寸公差、组装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大约为0.1mm。
粘合剂24被涂布至振动板单元3,以填充间隙M。因此,振动板22和保持框架20经由粘合剂24和树脂膜21结合。例如,粘合剂24采用丙烯酸非固化型粘合剂或丙烯酸紫外固化型粘合剂。
需要注意,粘合剂24填充间隙M,且还在振动板22的与树脂膜21贴合的一面相对的面上延伸,即,振动板22通过树脂膜21被支撑在保持框架20上,但是粘合剂24用作用于加强其的加强件。
梁部23与振动板22一体形成,并由振动板22的弯曲的一部分形成。梁部23形成为在垂直方向延伸的窄板状。
例如,振动板单元3通过粘合或激光焊接被从上面固定至驱动单元2。通过与电枢9的固定面17结合的保持框架20的第一结合面20a,振动板单元3被固定至驱动单元2。
例如,保持框架20的第一结合面20a通过激光焊接被结合至电枢9的固定面17,并且激光R从侧面照射在结合部上(见图13)。此时,如上所述,磁轭5的侧面部11b的上面相比于电枢9的固定面17位于稍微靠上的位置,并且在由激光R照射熔化的多个金属m被飞散在磁轭5侧的情况下,多个飞散的金属m与侧面部11b上的上端部的外面发生碰撞。
因此,可防止因激光R照射而飞散的多个金属m粘附至树脂膜21,且可防止树脂膜21的损坏。这样,磁轭5中的侧面部11b的上端部用作防止多个金属m飞散的壁部11c,并期望壁部11c的外面与保持框架20的内面尽可能靠近。
并且,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磁轭5中的侧面部11b的上面与电枢9的固定面17相比位于靠上的位置,从而可防止树脂膜21的损坏,并且可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技术来防止树脂膜21的损坏。
需要注意,尽管示出了实例,其中,磁轭5设置有防止多个金属m飞散的壁部11c,但是,例如,如图14所示,电枢9的固定面17可分别设置向上突出的壁部17a。
这样,可通过将壁部17a设置至电枢9,在不考虑磁轭5的上面与电枢9的固定面17之间的高度的情况下,将电枢9固定至磁轭5,并且防止了树脂膜21的损坏,并实现了设计灵活性的改善。
并且,壁部17a被设置至电枢9,因此,壁部17a比磁轭5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得更长,从而可通过加宽激光R的照射范围将振动板单元3紧密地固定至驱动单元2。
此外,如图10所示的电枢9B,在未设置被固定部16的情况下,振动板单元3的保持框架20被固定至磁轭5的上面,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5所示,磁轭5的侧面部11b的上端部可分别设置壁部11d。
这样,保持框架20被固定至磁轭5,壁部11d被设置至磁轭5,从而可防止树脂膜21的损坏,并可使声音转换装置1的尺寸减小与省去的电枢9的被固定部16的尺寸相同的量。
如上所述,在振动板单元3被固定至驱动单元2时,梁部23的下端部通过粘合方式被附接至电枢9中的振动部14的前端部(见图3)。通过处于被插入形成在振动部14中的结合凹部14a的状态的粘合剂25,梁部23结合至电枢9。
如上所述,梁部23与振动板22一体形成,因此,振动板22和电枢9经由梁部23仅通过被附接至振动部14的梁部23的下端部来结合,从而可实现在振动板22、梁部23和电枢9之间进行结合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并且,梁部23与振动板22一体形成,因此,在梁部23的下端被附接至电枢9的振动部14的状态下,可省略梁部23的上端部相对于振动板22的附接。因此,不需要凭感觉进行梁部23的上端部相对于振动板22的下面的附接,因此可提高良品率,而不造成梁部23相对于振动板22的结合部分的偏移、梁部23的变形、梁部23相对于振动板22的弯曲,等。
此外,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磁轭5形成为前后贯通的方管形,且前侧上的开口被形成为工作开口5a,从而可从工作开口5a进行梁部23相对于振动部14的附接工作,因此提高了作业性。并且,工作开口5a形成在磁轭5内,从而可采用紫外固化型粘合剂24作为粘合剂23来粘合梁部23和振动部14,并可实现梁部23相对于振动部14的结合的作业性的改善。
需要注意,尽管示出了垂直延伸的窄板形状作为梁部23的实例,但梁部2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可采用诸如图16至图19所示的梁部23A、23B、23C和23D等多种形状。
如图16所示,梁部23A被设置为下端部与振动部14结合的窄结合部23a,并被设置为基部23b,随着结合部23a的上侧部向上,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
这样,梁部23A包括基部23b,随着结合部23a的上侧部向上,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增加,因此,强度提高,从而振动部14产生的振动可稳定地传播至振动板22。
如图17所示,梁部23B被设置为下端部与振动部14结合的窄结合部23c,并被设置为基部23d,基部23d在结合部23c的上侧部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结合部23c的宽度。
这样,梁部23B包括基部23d,基部23d的宽度大于结合部23c的宽度,因此,强度提高,从而振动部14产生的振动可稳定地传播至振动板22。
如图18所示,梁部23C被设置为下端部与振动部14连接的窄结合部23e(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并被设置为基部23f,基部23f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结合部23e的上侧部的宽度。梁部23C包括水平方向上间隔开的窄结合部23e,因此,振动部14设置有两个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的结合凹部14b。
这样,梁部23C包括基部23f,基部23f的宽度大于结合部23e的宽度,因此,强度提高,从而振动部14产生的振动可稳定地传播至振动板22。并且,梁部23C包括在水平方向上间隔开的结合部23e,从而可实现与振动部14的结合状态的稳定性。
如图19所示,梁部23D被设置为弯曲部23g,在弯曲部23g,基部23f的中部被形成为向前或向后突出的圆弧面形状。
这样,梁部23D包括被形成为圆弧面形状的弯曲部23g,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强度。
需要注意,梁部23(23A、23B、23C和23D)与振动部22一体形成,且由铝或不锈钢制成。
通过使用铝形成振动板22可实现重量的减小。另一方面,通过使用不锈钢形成振动板22可增加强度,从而可实现来自振动部14的振动的传效率的提高。
容纳单元4由向上开口的箱形盒体26和向下开口的箱形盖体27构成(见图1至图3)。
在后面部28的上端部上形成向上开口的插入口28a。对于盒体26的两端部的内面侧,形成面朝上的三个安装台阶面26a。
对于盖体27,在前面部29中形成前后贯穿的音频输出孔29a。
声音转换装置的组装方法
在下文中,将描述声音转换装置1的组装方法(见图20至图25)。
首先,如上所述,使用磁轭5、磁体6、线圈7、电路板8和电枢9组装驱动单元2,使用保持框架20、树脂膜21、振动板22和梁部23组装振动板单元3(见图20)。
然后,如上所述,振动板单元3被固定至驱动单元2(见图21)。通过将保持框架20的第一结合面20a结合至电枢9的固定面17,来相对于驱动单元2固定振动板单元3。此时,梁部23的下端部通过粘合剂25被附接至电枢9中的振动部14的前端部。
然后,驱动单元2和振动板单元3从上面被容纳在盒体26内(见图22)。对于容纳在盒体26内的振动板单元3,保持框架20的两端部被分别安装至盒体26的安装台阶面26a,并因此确定定位。此时,在驱动单元2的下面和盒体26的底面部的上面形成预定的间隙。
在驱动单元2和振动板单元3被容纳在盒体26内的状态下,保持框架20的第二结合面20b位于盒体26的上端面26b的紧靠内侧中稍微靠下的位置(见图23)。此时,在保持框架20的外面20d和盒体26的内面26c之间形成间隙S。
并且,在驱动单元2和振动板单元3被容纳在盒体26内的状态下,附接至线圈7的电路板8的大致第二半部从盒体26的插入口28a向后突出。
然后,在保持框架20的第二结合面20b处填入密封剂30(见图24)。密封剂30也具有粘合性。
然后,盖体27从上面压在填入第二结合面20b处的密封剂30上,以使密封剂30受压变形(见图25)。在密封剂30受压变形时,该密封剂30进入保持框架20的外面20d和盒体26的内面26c之间的间隙以及盖体27的外面27a和盒体26的内面26c之间的间隙,从而间隙S被密封。并且,密封剂30残留在保持框架20的第二结合面20b和盖体27的下端面27b之间,且还进入保持框架20的内侧,并密封保持框架20和盖体27之间的间隙。
因此,盖体27从上面压在密封剂30上以使密封剂30受压变形,从而密封保持框架20、盖体27和盒体26之间的各个间隙,粘合并组合了保持框架20、盖体27和盒体26。
此时,盖体27的下面被设置为比盒体26的上面更低并更靠内。
这样,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通过盖体27按压变形盖住保持框架20的密封剂30,仅通过一次工作,就密封了保持框架20、盖体27和盒体26之间的各个间隙,从而可实现声音转换装置1的组装工作的作业性的改善。
然后,在插入口28a的开口端和盒体26中的电路板28之间的间隙涂布密封剂(粘合剂)31以进行密封和粘合(见图26)。
最后,电路板8的从盒体26向后突出的部分与连接码盘(connectioncode)或连接端子连接,以向线圈7提供电力。
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如上所述,电路板8被贴合至线圈7以用于连接,因此可省略布线,因此可实现工作效率的改善。
需要注意,设置有一对正负极端子部8a和8b,在端子部8a和8b处连接连接码盘或连接端子,并且端子部8a和8b分别位于电路板8的两面上(见图27)。
这样,端子部8a和8b分别被设置在电路板8的两面上,从而可防止在连接连接码盘或连接端子时,尤其是在通过焊接连接时造成短路。
并且,端子部8a和8b可在被设置在电路板8的两面上的状态下,被定位于电路板8中的前后间隔开的位置上(见图28),或者可在被设置在电路板8的两面中的一面上的状态下,被定位于电路板8中的前后间隔开的位置上(见图29)。
这样,即使在端部8a和8b前后间隔开的情况下,也可防止在连接连接码盘或连接端子时的短路。
需要注意,尽管示出了实例,其中,树脂膜21所贴合的保持框架20被附接在盒体26和盖体27之间,但也可进行以下布置:在不设置保持框架20的情况下,树脂膜21被贴合在盒体26和盖体27之间。
声学特性
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当向线圈7提供电流时,位于一对磁体6之间的电枢9的振动部14被磁化,并且在面向磁体6的位置处振动部14重复改变其极性。通过重复改变极性,在振动部14处产生微小振动,所产生的振动从梁部23传播至振动板22,所传播的振动在振动板22处被放大,转换为音频,并从盖体27的音频输出孔29a输出。
此时,为了通过抑制输出声音的频率区域内的声压变化(variation)来实现声学特性的改善,期望明确地出现存在于该频率区域、尤其是高频区域内的三次谐振峰(tertiary resonance peak)。
对于声音转换装置1,如上所述,粘合剂24被涂布以使振动板22的后端22b与保持框架20的后端部的内面20c相比位于稍微靠前的位置,并且填充振动板22的后端22b和保持框架20的后端部的内面20c之间的间隙M(见图11和图12)。因此,振动板22和保持框架20处于经由粘合剂24和树脂膜21而结合的状态。
这样,粘合剂24被涂布以填充振动板22的后端22b和保持框架20的内面20c之间的间隙M,因此,涂有粘合剂24的部分成为用以产生三次谐振的明确的支点(振动支点)P(见图30)。因此,声音转换装置1中频率区域内(特别是高频区域内)声压的变化得到了抑制,从而可获得稳定的声压,并且可实现声学特性的改善。
在下文中,将对测量声学特性获得的结果进行描述(见图31和图32)。
图31和图32是水平轴代表频率(Hz)、垂直轴代表灵敏度(dB)的曲线图。
在图31中,A表示间隙M被设定为0.14mm且未在间隙M处涂布粘合剂的状态,B表示间隙M被设定为0.07mm且未在间隙M处涂布粘合剂的状态,C表示间隙M被设定为0.07mm且在间隙M处涂布有粘合剂的状态。C处使用的粘合剂为丙烯酸非固化型粘合剂(压敏型粘合剂),粘度被设定为100至3000mPa·s。
根据图31中A和B的比较,尽管看到在3000至4000Hz或以下的频率区域内灵敏度几乎没有区别,但是,可发现,当间隙M增加时,在高频区域内灵敏度劣化。
并且,根据图31中B和C的比较,在间隙M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管看到根据是否涂有粘合剂在3000至4000Hz或以下的频率区域内灵敏度几乎没有区别,但是,可发现,由于涂有粘合剂,在高频区域内灵敏度增加。
图32示出当间隙M的值保持不变并改变涂布至间隙M的粘合剂时的测量结果。
在图32中,D表示间隙M涂布与图31的C相同的丙烯酸非固化型粘合剂的状态,E表示间隙M涂布硬度为D(肖氏)75的丙烯酸紫外固化型粘合剂的状态,F表示间隙M涂布硬度为D(肖氏)85的丙烯酸紫外固化型粘合剂的状态。D中的非固化型粘合剂的硬度低于E中的紫外固化型粘合剂的硬度。
根据图32中A、B和C的比较,可发现,在3000至4000Hz或以下的频率区域内,硬度低的粘合剂,灵敏度高,而在10000Hz或以上的频率区域内,硬度高的粘合剂,灵敏度高。
根据上述测量结果,采用非固化型粘合剂作为粘合剂24,从而在不降低低频灵敏度的情况下实现高频区域内的灵敏度的改善,并实现声学特性的改善。
并且,采用紫外固化型粘合剂作为粘合剂24,从而实现高频区域内的灵敏度的改善,并实现声学特性的改善。
尤其是,采用丙烯酸紫外固化型粘合剂作为粘合剂24,从而实现声学特性的改善,并确保良好的粘合强度以及粘合处理的缩短。
以上优选实施方式示出的每个部分的具体形状和构造均仅是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实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被解释为仅限于此。
本发明包括与2010年6月1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2010-137898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的情况下,根据设计需求和其他因素,可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以及改变。
Claims (9)
1.一种声音转换装置,包括:
驱动单元和振动板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彼此相向设置的一对磁体,
附接所述一对磁体的磁轭,
被提供驱动电流的线圈,和
设置有当驱动电流被提供至所述线圈时进行振动的振动部的电枢,所述振动部贯穿所述线圈且被定位于所述一对磁体之间,所述电枢被固定至所述磁轭;以及
所述振动板单元包括:
振动板,和
用于将所述振动部的振动传播至所述振动板的梁部;
其中,所述电枢设置有以平行于所述振动部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所述线圈附接至所述线圈附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还包括:
具有开口的保持框架;
其中,所述振动板经由树脂膜附接至所述保持框架的所述开口内;
并且,其中,所述保持框架被固定至所述驱动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还包括:
具有盒体和盖体的容纳单元,以容纳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振动板单元,在所述容纳单元中形成有用于输出当振动传播至所述振动板时产生的音频的音频输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其中,被固定至所述磁轭的被固定部与所述线圈附接部一体形成在所述电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线圈的附接至所述线圈附接部的附接面被形成为平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其中,所述磁轭被形成为框架形状,并由包括附接所述一对磁体中的一个的第一组件以及附接所述一对磁体中的另一个的第二组件的多个组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转换装置,还包括:
形成为板状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线圈的两端部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并且所述电路板贴合至所述线圈。
8.一种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包括:
制备设置有振动部以及以与所述振动部平行的状态被定位的线圈附接部的电枢;
将线圈附接至所述电枢的所述线圈附接部;
将贯穿所述线圈的所述振动部的从所述线圈突出的一部分插入被彼此相向设置在磁轭上的一对磁体之间;以及
调节所述磁轭和所述电枢的位置,使得所述振动部被定位于所述一对磁体之间的预定位置。
9.一种声音转换装置,包括:
电枢,包括:
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振动部,和
沿所述振动部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线圈附接部;
线圈,附接至所述线圈附接部,使得所述振动部贯穿所述线圈;以及
一对磁体,被设置在所述振动部的从所述线圈突出的一部分的两侧,并且与所述振动部间隔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37898 | 2010-06-17 | ||
JP2010137898A JP5598109B2 (ja) | 2010-06-17 | 2010-06-17 | 音響変換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91655A true CN102291655A (zh) | 2011-12-21 |
CN102291655B CN102291655B (zh) | 2015-09-16 |
Family
ID=4532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28192.0A Active CN102291655B (zh) | 2010-06-17 | 2011-05-17 | 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48439B2 (zh) |
JP (1) | JP5598109B2 (zh) |
CN (1) | CN102291655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7004A (zh) * | 2014-04-01 | 2014-08-13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超薄型扬声器 |
CN106303866A (zh) * | 2016-08-18 | 2017-01-04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CN106412779A (zh) * | 2016-06-24 | 2017-02-15 | 苏州亿欧得电子有限公司 | 动铁受话器的新型锷铁结构 |
CN106454664A (zh) * | 2016-11-29 | 2017-02-22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磁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及动铁式受话器、扬声器 |
CN108028994A (zh) * | 2015-09-16 | 2018-05-1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 |
CN108028993A (zh) * | 2015-09-16 | 2018-05-1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891912A (zh) * | 2016-10-26 | 2019-06-14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TWI663881B (zh) * | 2017-01-13 | 2019-06-21 |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 Pronunciation device |
CN113196802A (zh) * | 2018-10-22 | 2021-07-30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声学装置的诊断和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2928207T3 (en) * | 2014-04-02 | 2018-09-17 | Sonion Nederland Bv | Curved luminaire transducer |
WO2017018074A1 (ja) | 2015-07-29 | 2017-02-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音声出力機器 |
CN111954141A (zh) * | 2020-08-19 | 2020-11-17 | 苏州礼乐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音梁及音隧的全频段高音质助听器 |
US11600435B2 (en) * | 2020-12-31 | 2023-03-07 |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 Coil bobbin for a balanced armature receiver |
CN114083074A (zh) * | 2021-12-09 | 2022-02-25 | 苏州声美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质量高的动铁单元组件生产工艺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4771A (zh) * | 2000-03-16 | 2001-09-26 | 星精密株式会社 | 电声变换器 |
US20010043706A1 (en) * | 2000-05-17 | 2001-11-22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
CN1784928A (zh) * | 2003-05-09 | 2006-06-07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在接收器组件中产生声能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60667A (en) * | 1968-05-01 | 1971-02-02 | Industrial Research Prod Inc | Transducer having an armature arm split along its length |
JPS507927B1 (zh) * | 1969-05-29 | 1975-03-31 | ||
NL151609B (nl) * | 1971-07-16 | 1976-11-15 | Microtel N V | Elektro-akoestische omzetinrichting. |
US4410769A (en) * | 1981-12-09 | 1983-10-18 | Tibbetts Industries, Inc. | Transducer with adjustable armature yoke and method of adjustment |
JPS58104597A (ja) * | 1981-12-17 | 1983-06-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磁型変換器 |
US4473722B1 (en) * | 1982-06-07 | 1995-06-20 | Knowles Electronics Co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s |
JP2661066B2 (ja) | 1987-10-14 | 1997-10-0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発音制御装置 |
JPH0718238Y2 (ja) * | 1987-12-23 | 1995-04-26 | 株式会社プリモ | 電気音響変換器用アマチュア |
JP2549442B2 (ja) | 1989-08-12 | 1996-10-30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光電式煙感知器 |
US5284893A (en) * | 1989-10-13 | 1994-02-0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Coating composition |
JPH0373099U (zh) * | 1989-11-16 | 1991-07-23 | ||
NL1004669C2 (nl) * | 1996-12-02 | 1998-06-03 | Microtronic Nederland Bv | Transducer. |
US6852399B2 (en) * | 1998-07-14 | 2005-02-08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Decorative material |
US6632265B1 (en) * | 1999-11-10 | 2003-10-14 | Mitsui Mining And Smelting Co., Ltd. | Nickel powder,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conductive paste |
JP4876292B2 (ja) * | 2000-01-27 | 2012-02-15 | ノウルズ、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ジア、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可動コイル及び可動コイルの接続リード線用の弾性保持要素を有する電気音響変換器 |
US7817815B2 (en) * | 2000-05-09 | 2010-10-19 |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 Armature for a receiver |
TW510139B (en) * | 2001-01-26 | 2002-11-11 | Kirk Acoustics As |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a coil and a magnet circuit therefor |
US6526153B2 (en) * | 2001-02-08 | 2003-02-25 | Tibbetts Industries, Inc. | Armature assembly for balanced moving armature magnetic transducer and method of locating and adjusting same |
JP2002300698A (ja) * | 2001-04-02 | 2002-10-11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レシーバおよび携帯用通信機器 |
US6727789B2 (en) * | 2001-06-12 | 2004-04-27 | Tibbetts Industries, Inc. | Magnetic transducers of improved resistance to arbitrary mechanical shock |
US7132597B2 (en) * | 2002-02-26 | 2006-11-07 | Taylor-Listug, Inc. | Transducer for converting between mechanical vibration and electrical signal |
US6762260B2 (en) * | 2002-03-05 | 2004-07-13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Organoborane amine complex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s and 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
JP3992275B2 (ja) * | 2002-05-16 | 2007-10-17 |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 小型スピーカー |
KR100547357B1 (ko) * | 2004-03-30 | 2006-01-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휴대단말기용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2006041768A (ja) * | 2004-07-26 | 2006-02-09 | Rion Co Ltd | 電気音響変換器 |
JP4210677B2 (ja) | 2005-09-08 | 2009-01-21 | リオン株式会社 |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補聴器 |
US7899203B2 (en) * | 2005-09-15 | 2011-03-01 | Sonion Nederland B.V. | Transducers with improved viscous damping |
JP4735405B2 (ja) * | 2005-09-21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ーとそれを用いたスピーカ |
JP4569476B2 (ja) * | 2006-01-17 | 2010-10-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JP4735306B2 (ja) * | 2006-02-09 | 2011-07-2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スピーカ |
EP1962550A3 (en) * | 2007-02-20 | 2009-03-04 | Sonion Nederland B.V. | A moving armature receiver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oupling |
US20090074226A1 (en) * | 2007-09-14 | 2009-03-19 | William Chris Eaton | Pcb with embedded speaker assembly |
CN102428715B (zh) * | 2009-05-11 | 2014-12-31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低轴向振动的接收器电枢和组件 |
-
2010
- 2010-06-17 JP JP2010137898A patent/JP559810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5-17 CN CN201110128192.0A patent/CN102291655B/zh active Active
- 2011-05-18 US US13/110,100 patent/US894843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4771A (zh) * | 2000-03-16 | 2001-09-26 | 星精密株式会社 | 电声变换器 |
US20010043706A1 (en) * | 2000-05-17 | 2001-11-22 | Star Micronics Co., Ltd.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
CN1784928A (zh) * | 2003-05-09 | 2006-06-07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在接收器组件中产生声能的装置和方法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7004B (zh) * | 2014-04-01 | 2017-06-27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薄型扬声器 |
CN103987004A (zh) * | 2014-04-01 | 2014-08-13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超薄型扬声器 |
CN108028994B (zh) * | 2015-09-16 | 2020-04-21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 |
CN108028994A (zh) * | 2015-09-16 | 2018-05-1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 |
CN108028993A (zh) * | 2015-09-16 | 2018-05-11 |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412779A (zh) * | 2016-06-24 | 2017-02-15 | 苏州亿欧得电子有限公司 | 动铁受话器的新型锷铁结构 |
CN106303866A (zh) * | 2016-08-18 | 2017-01-04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铁受话器 |
CN109891912A (zh) * | 2016-10-26 | 2019-06-14 | 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 发声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454664A (zh) * | 2016-11-29 | 2017-02-22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磁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及动铁式受话器、扬声器 |
CN106454664B (zh) * | 2016-11-29 | 2020-11-06 |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 磁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及动铁式受话器、扬声器 |
TWI663881B (zh) * | 2017-01-13 | 2019-06-21 |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 Pronunciation device |
US10735863B2 (en) | 2017-01-13 | 2020-08-04 | Alps Alpine Co., Ltd. | Sound producing device |
CN113196802A (zh) * | 2018-10-22 | 2021-07-30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声学装置的诊断和方法 |
CN113196802B (zh) * | 2018-10-22 | 2023-04-04 |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 声学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311089A1 (en) | 2011-12-22 |
JP2012004852A (ja) | 2012-01-05 |
JP5598109B2 (ja) | 2014-10-01 |
US8948439B2 (en) | 2015-02-03 |
CN102291655B (zh) | 2015-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91655A (zh) | 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 | |
CN102291649B (zh) | 声音转换装置 | |
CN102364964B (zh) | 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转换装置组装方法 | |
US8634587B2 (en) | Acoustic conversion device | |
KR101185377B1 (ko) | Pcb 보이스 코일판의 진동-리드 플레이트를 갖는 평판형 스피커 | |
CN107852553A (zh) | 声音转换装置以及声音输出装备 | |
CN102984613A (zh) | 驱动器单元和耳机装置 | |
CN102447989A (zh) | 耳机和声学换能器 | |
EP1194003A2 (en) | Electricity to sound transducer | |
CN107360520B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 |
EP2928207B1 (en) | A transducer with a bent armature | |
US10993037B2 (en) | Acoustic converter and sound output device | |
US20090169048A1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it | |
KR101154253B1 (ko) | 입체형 트랙타입 보이스코일판을 갖는 평판형 스피커 | |
JP4091006B2 (ja) | 電気音響変換器 | |
CN208971776U (zh) | 一种扬声器外壳及扬声器 | |
JP2006186615A (ja) | 電気振動変換器 | |
CN108055630B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 |
CN216313414U (zh) | 一种受话器和一种电子设备 | |
CN212344046U (zh) | 平衡电枢装置 | |
JP2019092113A (ja) | 発音装置 | |
KR20120018444A (ko) | 서스펜션을 구비한 고출력 장방형 스피커 | |
WO2019098181A1 (ja) | 発音装置 | |
CN111372172A (zh) | 平衡电枢装置 | |
CN111372171A (zh) | 一种受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