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4174B -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 Google Patents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4174B
CN102274174B CN 201110074200 CN201110074200A CN102274174B CN 102274174 B CN102274174 B CN 102274174B CN 201110074200 CN201110074200 CN 201110074200 CN 201110074200 A CN201110074200 A CN 201110074200A CN 102274174 B CN102274174 B CN 1022741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uspension
medicine
benzimidazole
suspension
mebendaz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742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4174A (zh
Inventor
张皓冰
伍卫平
刘丛珊
薛剑
陶奕
姜斌
徐莉莉
姚俊敏
肖树华
王立英
温爱丹
张超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of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of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of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of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iority to CN 2011100742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4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4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4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1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寄生虫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新剂型——油混悬剂,包含苯并咪唑类药物、液状油脂、助悬剂和润湿剂。本发明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用于治疗包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可增加血药浓度,提高疗效。该油混悬剂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易于推广。

Description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寄生虫药物,具体涉及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剂型改革,更具体涉及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油混悬剂。
背景技术
包虫病是全球性的人、畜共患病,对人和家畜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寄生虫病。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中间宿主体内所引起的一种疾病。我国主要的包虫病有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和泡型包虫病(泡球蚴病)两种,分别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畜组织器官所致。包虫病的在体内的发展缓慢,主要以慢性消耗为主,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特别是泡型包虫病,有“寄生虫肿瘤”和“第二癌症”之称,死亡率高,故亟需对包虫病进行防治。七十年代以前,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但存在手术后复发、手术时大量原头节溢漏引起棘球蚴广泛播散、及部分病例不适于手术等问题。尤其是泡型包虫病,因在确诊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转移,或严重破坏寄生部位的组织器官,绝大多数病例已不适于手术切除,更亟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苯并咪唑类药物是目前治疗寄生虫病的有效药物。主要包括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氟苯达唑、丁苯咪唑、奥芬达唑、吹苯达唑、芬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环苯达唑、洛可达唑、奥苯达唑、依替苯达唑、芦斯苯达唑、噻苯咪唑、噻苯咪酯和双苯达唑以及具有原头节杀灭作用的吡喹酮、硝唑尼特等。
甲苯达唑1968年起用于人和家畜的肠道线虫治疗,1974年发现该药对两型包虫病有治疗效果,从而开拓了用化疗药物治疗包虫病的新途径。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2次用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治疗包虫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证此2种药物对包虫病的疗效。此后开展的各种临床观察证实,甲苯达唑对于两型包虫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治愈率为10~30%。在动物实验中,相较于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有效剂量低,治疗效果好。而在目前的化疗中对比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的日口服剂量是其5-7倍,平均疗程为10.6个月,较阿苯达唑的5.5个月为长。这样,甲苯达唑所用的总剂量为阿苯达唑的15倍之多。但是这样大的剂量并没有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国内外的临床研究结果都显示阿苯达唑的治疗效果较甲苯达唑为优,治愈率为30-40%。
有研究表明,甲苯达唑在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和其治疗效果是有关联的。
我们在提高甲苯达唑吸收的实验中,观察到甲苯达唑等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油混悬剂可明显提高血药浓度。经反复多次实验制成口服吸收好、疗效高的油混悬剂,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并咪唑类药物混悬剂,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包含如下组分:
苯并咪唑类药物0.06-25g;
助悬剂0.05-30g;
润湿剂0.01-5g;
液状油脂加至100ml。
本发明油混悬剂中的苯并咪唑类药物为治疗旋毛虫病、肠道线虫病、绦虫病及包虫病的药物,特别是治疗包虫病的药物。具体地,可以选自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氟苯达唑、丁苯咪唑、奥芬达唑、吹苯达唑、芬苯达唑、三氯苯达唑、环苯达唑、洛可达唑、奥苯达唑、依替苯达唑、芦斯苯达唑、噻苯咪唑、噻苯咪酯和双苯达唑,以及具有原头节杀灭作用的吡喹酮、硝唑尼特等。
本发明油混悬剂中的助悬剂选自蜂蜡、花生油等。
本发明油混悬剂中的润湿剂选自Span80、Tween80等。
本发明油混悬剂中的液状油脂选自大豆油、花生油、甘油三油酸酯、油酸、油酸甲酯、油酸乙酯、油酸油醇酯、葵花籽油、橄榄油等。
本发明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按上述配方比例,分别称(量)取上述苯并咪唑类药物、液状油脂、助悬剂和润湿剂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即成。
按每毫升含苯并咪唑类药物6-250mg制成口服混悬液。
经一系列实验研究,选用了液状油脂与苯并咪唑类药物制成混悬剂,用小鼠进行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测定,一次口服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的生物利用度较其相应的西黄耆胶混悬剂提高2.5倍以上,以甲苯达唑为例,其油混悬剂抗小鼠细粒棘球蚴的疗效显著优于其西黄耆胶混悬剂,故值得将此类药物的油混悬剂发展为治疗包虫病的一种新剂型。
本发明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提高了苯并咪唑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可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使用本发明的油混悬剂又可减少患者的服用剂量和疗程,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成本。该油混悬剂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易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按照以下实施例,不难根据具体情况略作修改和变换而成功实施本发明,这些修改和变换均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实施例1甲苯达唑油酸混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甲苯达唑,分别加入Span800.5ml、花生油10ml、大豆油10ml,加入油酸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甲苯达唑油酸混悬液,甲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2甲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甲苯达唑,分别加入Tween800.5ml、橄榄油10ml、油酸10ml,加入大豆油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甲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甲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3阿苯达唑油酸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阿苯达唑,分别加入Span800.5ml、花生油10ml、大豆油10ml,加入油酸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阿苯达唑油酸悬液,阿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4阿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阿苯达唑,分别加入Tween800.5ml、橄榄油10ml、油酸10ml,加入大豆油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阿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阿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5芬苯达唑油酸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芬苯达唑,分别加入Tween800.5ml、花生油10ml、大豆油10ml,加入油酸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芬苯达唑油酸悬液,芬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6芬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芬苯达唑,分别加入Tween800.5ml、橄榄油10ml、油酸10ml,加入大豆油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芬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芬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7氟苯达唑油酸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氟苯达唑,分别加入Span800.5ml、花生油10ml、大豆油10ml,加入油酸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氟苯达唑油酸悬液,氟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实施例8氟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的制备
称取0.5g氟苯达唑,分别加入Span800.5ml、橄榄油10ml、油酸10ml,加入大豆油至100ml,在球磨机中搅拌一小时,配制成氟苯达唑大豆油混悬液,氟苯达唑的浓度为5mg/ml。
比较例1用1%西黄耆胶配制甲苯达唑药物混悬液
取西黄耆胶1g,用少许95%乙醇调成糊状物,将该糊状物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与甲苯达唑油混悬剂相同量的甲苯达唑,搅拌配置成甲苯达唑药物在1%西黄耆胶中的混悬液,浓度为5mg/ml。
比较例2用1%西黄耆胶配制阿苯达唑药物混悬液
取西黄耆胶1g,用少许95%乙醇调成糊状物,将该糊状物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与阿苯达唑油混悬剂相同量的阿苯达唑,搅拌配置成阿苯达唑药物在1%西黄耆胶中的混悬液,浓度为5mg/ml。
比较例3用1%西黄耆胶配制芬苯达唑药物混悬液
取西黄耆胶1g,用少许95%乙醇调成糊状物,将该糊状物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与芬苯达唑油混悬剂相同量的芬苯达唑,搅拌配置成芬苯达唑药物在1%西黄耆胶中的混悬液,浓度为5mg/ml。
比较例4用1%西黄耆胶配制氟苯达唑药物混悬液
取西黄耆胶1g,用少许95%乙醇调成糊状物,将该糊状物倒入100ml水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与氟苯达唑油混悬剂相同量的氟苯达唑,搅拌配置成氟苯达唑药物在1%西黄耆胶中的混悬液,浓度为5mg/ml。
试验例1生物利用度试验:
用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制得的油混悬液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实验动物采用从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购得的昆明系小鼠,体重20-30g,随机分为12组。8组小鼠分别用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灌胃,另4组是对照组,用1%西黄耆胶配制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混悬液灌胃。
实验步骤:
1.各组小鼠分别灌服(ig)实施例1至实施例8所述配制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及比较例所述苯并咪唑类药物西黄耆胶混悬剂,并于给药后0.5、1、2、4、8、16及24h依次用眼球摘除法采集各鼠的血液,每次5鼠。
2.上法采集的血液用肝素抗凝,离心后分离血浆,置-20℃中备用。
3.精密量取血浆样品1ml,加入1ml H2O稀释,在涡旋振荡仪上涡旋混合1min后,置冰箱-4℃放置24h。
4.依次在血浆内加入40μl 0.1M NaOH和20μl甲酸,在涡旋振荡仪上涡旋混合1min。
5.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对血浆中药物进行萃取,萃取液置氮吹仪上吹干,用1ml甲醇溶解残余物,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备用。
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并咪唑含量。
结果:各组动物的血药浓度数据用DAS软件处理,得到如表1所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表1.苯并咪唑油混悬剂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n=5)
Figure BSA00000459846100061
实验结果显示,小鼠1次灌服苯并咪唑油混悬剂后,其最高血药浓度(Cmax)的提高高至1.4~6.7倍,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较1%西黄耆胶的苯并咪唑混悬液提高至1.7~8.3倍。由此表明,苯并咪唑油混悬剂可增加吸收,明显提高血药浓度。
试验例2药效试验
药效试验以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苯并咪唑油混悬剂为例。
本发明对细粒棘球蚴病治疗效果显著,对感染囊型包虫的小鼠用苯并咪唑油混悬剂治疗效果优于相同剂量的1%西黄耆胶的苯并咪唑混悬液。
实验材料:
1.受试药物1:甲苯达唑/油酸混悬剂;受试药物2:甲苯达唑/大豆油混悬剂
提供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药物室。
批号:091123
含量:甲苯达唑原料购自汉江制药厂,含量大于99.0%。
2.动物:
来源和种属品系:昆明系小鼠
提供单位: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小鼠体重:18-20g
小鼠性别:雌性
3.分组与动物数:
随机分组,每组观察鼠为9-17只。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动物模型:细粒棘球蚴-小鼠模型
2.虫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取自青海省。采集绵羊棘球蚴囊,吸取含有原头节的囊液,将此囊液倾至容量为50ml的圆底离心管中,自然沉淀10min后,去上清液,随后用生理盐水将原头节洗涤5-8次,每次10min。将一定量的含青霉素钠盐50万u/L的生理盐水加至洗涤完毕的原头节中,混悬均匀后吸取10-20μl,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原头节存活状况,若存活数占95%以上时可用于接种。接种时将原头节稀释至4000只/ml备用。
3.接种:在盛有准备接种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悬液的烧杯内加入搅拌子,将烧杯放置在磁性搅拌器的平台上,调节转速,以保持原头节和囊组织混悬。用1ml注射器吸取原头节悬液0.5ml(2000只原头节),用75%酒精擦涂小鼠皮肤,将原头节注入小鼠腹腔内。
4.给药方法:小鼠于接种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后4-6个月,按体重计算药量(mg/kg),用灌胃法治疗。
5.给药剂量:设25mg/kg/天*7天和12.5mg/kg/天*7天两个剂量
6.给药容量:各剂量的给药容量均为0.2ml/20g体重
7.对照组的设立:
阳性对照:同批次感染小鼠,用相同浓度药物的1%西黄耆胶混悬剂作阳性对照。
空白对照:用同批次感染小鼠,不予治疗,作为空白对照。
8.解剖: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与治毕后2周用断颈法处死,剖开腹腔,仔细剥离和摘取细粒棘球蚴囊蚴,并称取每只小鼠的囊重。
9.疗效计算:计算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囊重,按下式计算囊重抑制率。
囊重抑制率=(对照组囊重-药物组囊重)/对照组囊重*100
实验结果:
小鼠于感染6个月后,每天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苯并咪唑油混悬剂25mg/kg或12.5mg/kg灌服,连续给药7天后剖杀,平均囊重分别为92.00±66.63mg和167.50±133.82mg,与空白对照组的928.24±1222.41mg差别显著(p<0.05),而用相同剂量的甲苯达唑1%西黄耆胶混悬剂作为阳性对照组,平均囊重与不给药的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感染细粒棘球蚴小鼠用甲苯达唑油混悬剂治疗的效果
a.p>0.05;b.p<0.05
实验结论:
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小鼠用甲苯达唑油混悬剂治疗的效果,优于相同剂量的1%西黄耆胶混悬剂。

Claims (8)

1.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11
2.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12
3.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13
4.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15
5.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14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21
6.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22
7.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23
8.一种苯并咪唑类抗寄生虫药物油混悬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如下:
Figure FDA00002414004000024
CN 201110074200 2010-03-18 2011-03-18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Active CN102274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74200 CN102274174B (zh) 2010-03-18 2011-03-18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28321 2010-03-18
CN201010128321.1 2010-03-18
CN 201110074200 CN102274174B (zh) 2010-03-18 2011-03-18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174A CN102274174A (zh) 2011-12-14
CN102274174B true CN102274174B (zh) 2013-02-13

Family

ID=45100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74200 Active CN102274174B (zh) 2010-03-18 2011-03-18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41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23684B (zh) * 2014-12-24 2016-08-31 浙江万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溶出度芬苯达唑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5456260B (zh) * 2016-01-27 2018-09-18 成都乾坤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芬苯达唑干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JP6343796B2 (ja) 2016-03-31 2018-06-20 林兼産業株式会社 魚介類の微胞子虫の防除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魚介類の微胞子虫の防除方法
CN106377505A (zh) * 2016-10-17 2017-02-08 朱隆娅 一种甲苯达唑干混悬剂
CN106727300A (zh) * 2016-12-15 2017-05-31 河南牧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噻苯达唑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66261A (zh) * 2017-12-27 2019-07-0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治疗包虫病的新剂型
CN110693830B (zh) * 2019-10-10 2021-09-17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兽用奥芬达唑纳米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5590A (zh) * 1998-07-24 1999-05-05 武汉第四制药厂 一种驱治牲畜体内寄生虫的阿苯达唑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262099A (zh) * 1999-01-29 2000-08-09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阿苯达唑乳剂
CN1739506A (zh) * 2005-09-15 2006-03-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 阿苯达唑自乳化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5590A (zh) * 1998-07-24 1999-05-05 武汉第四制药厂 一种驱治牲畜体内寄生虫的阿苯达唑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262099A (zh) * 1999-01-29 2000-08-09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 阿苯达唑乳剂
CN1739506A (zh) * 2005-09-15 2006-03-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 阿苯达唑自乳化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孟江平等.苯并咪唑类药物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9,第18卷(第16期),第1505-1514页.
王长虹等.甲苯咪唑O_W型口服混悬乳剂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地方病通报》.2001,第16卷(第4期),第13-17页.
甲苯咪唑O_W型口服混悬乳剂的制备及理化特性研究;王长虹等;《地方病通报》;20011130;第16卷(第4期);第13-17页 *
苯并咪唑类药物研究进展;孟江平等;《中国新药杂志》;20091231;第18卷(第16期);第1505-151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174A (zh) 201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74174B (zh)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Reynolds et al. Viral inhibitors derived from macroalgae, microalgae, and cyanobacteria: A review of antiviral potential throughout pathogenesis
WO2016107579A1 (zh) 黄酮醇作为脑靶向增效剂的制备和应用
CN103301408B (zh) 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的按摩膏
CN102743739A (zh) 一种蟑螂多肽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抗疱疹病毒医药用途
CN100471508C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3272092A (zh) 一种藿香正气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331477C (zh) 药用纳米碳管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5796538A (zh) 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作为hiv潜伏病毒库激活剂的应用
CN106237029B (zh) 一种芦荟抗菌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13639B (zh) 甲苯达唑软胶囊剂
CN102716408B (zh) 草果油在制备治疗阴道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264508C (zh) 治疗妇科疾病的青蒿素制剂
CN102836152B (zh) 酸浆苦素b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血吸虫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1112417B (zh) 一种感冒退热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01C (zh) 阿苯达唑乳剂
CN107569453A (zh) 一种含蛋黄油具有修复冻烫伤及湿疹的抗衰小黄乳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51636A (zh) 一种治疗念珠菌感染及其所引起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9071B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中药软胶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506092A (zh) 一种治疗腹泻的香薷提取物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10809A (zh) 地榆或其提取物抗病毒新用途
CN103446220B (zh) 青蒿雷公藤药对组合药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116873B (zh) 芦荟大黄素作为抗肥大细胞活化剂的新用途
CN105288016B (zh) 一种防治膝骨关节炎外用中药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25427B (zh) 一种盆炎净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