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60964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60964A
CN102260964A CN2011101622535A CN201110162253A CN102260964A CN 102260964 A CN102260964 A CN 102260964A CN 2011101622535 A CN2011101622535 A CN 2011101622535A CN 201110162253 A CN201110162253 A CN 201110162253A CN 102260964 A CN102260964 A CN 1022609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artition wall
chassis
tap
sewing mach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622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60964B (zh
Inventor
铃木裕之
清水靖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60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0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60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60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在底板框架的下面,在与开设在立柱连接部上的排出孔不同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配置固定主轴马达、X马达、Y马达及θ马达等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利用从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的分隔壁对马达配置区域与排出孔形成位置之间进行分隔,由此,从排出孔导出的使用过的润滑油不会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可防止其进入各马达的内部。

Description

缝纫机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06年7月2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0610108513.X”,名称为“缝纫机”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尤其是涉及将各种机构的驱动源即电动马达安装在设于底板框架下面的马达安装区域内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用于缝制圆头锁眼线迹的工业用圆头锁眼缝纫机具有:对针杆和与该针杆相向的弯针进行同步驱动的缝制机构、使设置有弯针的弯针座和针杆绕垂直轴转动的转动机构、以及使加工布的送料台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的送料机构。根据线迹数据对这些缝制机构、转动机构和送料机构的驱动源即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由此可形成各种圆头锁眼线迹。
作为送料机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是在底板框架上使送料台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的X马达和Y马达。作为转动机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是使弯针座及针杆绕垂直轴转动的θ马达。X马达、Y马达和θ马达与驱动缝制机构的主马达一起安装在设于底板框架下面的各自的安装区域内。
日本专利特开2000-300880号公报(Japanese Patent ApplicationLaid-Open No.2000-300880(2000))所记载的锁眼缝纫机的送料台驱动装置具有:使送料台纵向移动的纵向移动机构、以及使送料台横向移动的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的驱动马达(相当于Y马达)和横向移动机构的驱动马达(相当于X马达)以驱动轴向上的姿势固定在底板框架的下面。
日本专利实公昭60-29992号公报(Examined Japanese Utility ModelPublication No.60-29992(1985))所记载的缝纫机,将一体形成底板框架、立柱和机臂的缝纫机机壳的一侧可绕水平轴自由转动地与缝纫机台板上的储油容器连接。缝纫机机壳通过绕水平轴的转动可切换成缝制时的倒伏姿势、或调整作业用的竖立姿势。驱动缝制机构的缝纫机马达、驱动针摆机构的针摆马达等多个电动马达虽未图示但安装在构成缝纫机机壳的底板框架的下面。
在对缝纫机所具有的各种机构进行油润滑时,通常采用在最上部的机臂内部设置油箱,使积存在该油箱内部的润滑油利用油绳向各机构的驱动部及滑动部供给的润滑结构。对机臂内部机构进行了润滑的使用过的润滑油流到支承机臂的立柱内面而滴落,通过设置在立柱与底板框架的连接部上的排出孔导向底板框架的下部进行回收。
当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300880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上采用这种润滑结构时,从机臂内部流到立柱内面而滴落的使用过的润滑油,从排出孔的周缘流到底板框架的下面而扩散,并下落在以向上姿势固定于底板框架下面的X马达及Y马达上,从而有可能进入这些马达的内部。
在X马达和Y马达中,为了实现送料台驱动装置的反馈控制而组装了检测各自旋转位置的编码器,若进入X马达和Y马达内部的润滑油附着在编码器上,则存在旋转位置检测精度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使用具有光学传感器的编码器的场合,附着的润滑油会使检测精度显著下降,存在反馈控制中出现误动作的问题。
若在日本专利实公昭60-29992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上采用上述润滑结构也是一样,存在来自机臂内部的使用过的润滑油流到底板框架的下面而扩散,并下落在安装于底板框架下面的马达上的问题。特别是在日本专利实公昭60-29992号公报所记载的缝纫机中,在将机臂从倒伏姿势切换成竖立姿势时,附着在底板框架下面的润滑油容易滴下,极有可能进入安装于底板框架上的马达内部,存在各马达的反馈控制中出现误动作的问题。
当润滑油进入马达内部后,还会产生使支承马达轴的轴承的润滑用润滑脂及马达内部导线的橡胶包覆层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立柱连接在底板框架的上面,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固定配置着电动马达,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与所述立柱连接的部位上形成有排出孔,用于将使用过的润滑油导出到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将配置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设置在所述底板框架下面的与所述排出孔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具有从所述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对所述排出孔的形成位置与所述马达配置区域之间进行分隔的第1分隔壁。
在底板框架下面配置固定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设置在与对应立柱连接部设于底板框架上的排出孔的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利用从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的第1分隔壁对马达配置区域与排出孔形成位置之间进行分隔。由此,从排出孔导出到底板框架下部的使用过的润滑油流到第1分隔壁上而滴落,从而不会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
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底板框架的宽度方向一侧,所述马达配置区域沿所述底板框架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
由此,能在与位于立柱连接部的排出孔不同的位置上充分确保马达配置区域,能利用第1分隔壁可靠地将使用过的润滑油阻断,有效地防止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
技术方案3、4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箱形分隔壁,所述箱形分隔壁与所述第1分隔壁至少共用一部分,且该箱形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向下方突出,将所述排出孔形成位置周围围住。
由此,利用箱形分隔壁和第1分隔壁将从排出孔导出的使用过的润滑油双重阻断,不仅能可靠地防止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还能防止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以外的区域。
技术方案5~8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具有安装弯针座的弯针座安装部,具有从所述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对所述马达配置区域与所述弯针座安装部之间进行分隔的第2分隔壁。
由此,即使在供给弯针座的润滑油跟随弯针的动作向周围飞散的场合,也能利用第2分隔壁将该润滑油阻断,能可靠地防止弯针座润滑用的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
技术方案9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分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1分隔壁的中途连续,利用第1、第2分隔壁形成沿所述底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Y字形的分隔壁。
由此,利用构成沿底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Y字形分隔壁的第1、第2分隔壁,能可靠地阻断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并且,Y字形的分隔壁作为强化材料发挥作用,可提高底板框架的刚性。
技术方案10、11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电动马达包含:使加工布的送料台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送料移动的X马达及Y马达、使针杆及弯针座转动的θ马达、驱动主轴旋转的主轴马达。
由此,能防止润滑油进入配置在马达配置区域内的包含X马达、Y马达、θ马达及主轴马达在内的所有马达中,能维持各马达的驱动性能,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圆头锁眼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为圆头锁眼缝纫机的主视图。
图3为圆头锁眼缝纫机的右视图。
图4为底板框架的从右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5为底板框架的从左斜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6为底板框架的仰视图。
图7为表示切换成竖立姿势时的圆头锁眼缝纫机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缝纫机即图示的圆头锁眼缝纫机中,在底板框架的下面形成有分隔壁,以将开设在底板框架与立柱的连接部上的排出孔围住,将经由排出孔向底板框架下部导出的使用过的润滑油阻断,防止其进入配置有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内。
对本发明的缝纫机即圆头锁眼缝纫机1作出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圆头锁眼缝纫机1包括:上部全面开放的矩形箱状的机座2、嵌入承载在机座2的开放部上的底板框架3、从底板框架3的后部立设的立柱4、以及从立柱4的上部向前方延伸的机臂5,且该圆头锁眼缝纫机1承载固定在未图示的缝纫机台板上。
如图3所示,在机臂5内部配设有前后方向的主轴8,在机臂5的前端部设置有下端安装着缝针6的中空状的针杆7。针杆7跟随与主轴8的旋转对应的针杆上下运动机构及针摆机构(未图示)的动作在隔开规定幅度的左右位置上交替地进行上下运动。
如图7所示,底板框架3与机座2连接着,跟随围绕沿着后缘的水平轴的转动可从水平姿势切换成竖立姿势。如图1~图3所示,在底板框架3的上面,设置有可分别在X方向(左右方向)和Y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的、保持加工布的送料台9。
在底板框架3的前部下侧,与针杆7及缝针6的下降位置对应地设置具有左右一对弯针的弯针座(未图示)。如图4和图6所示,在底板框架3前部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位置设置有安装弯针座用的弯针座安装部(安装孔)Fa。
在机臂5内部设置有存储润滑油用的油箱。油箱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油绳分别供给到设于弯针座上的弯针驱动机构以及后述的各种驱动机构。省略了油箱及油绳的图示。
对具有底板框架3的底板部10的结构作出说明。
底板框架3呈矩形。如图6所示,在底板框架3的左侧后部通过多根固定螺栓11、11…连接着立柱4的基部4a,在底板框架3的与立柱4连接的部位上形成有排出孔Fb、Fc。立柱4是中空体,立柱4的上部与机臂5的内部连通。底板框架3上形成的排出孔Fb、Fc成为使机臂5内部使用过的润滑油返回底板框架3下侧的通路。
在底板框架3的下面,从排出孔Fb、Fc形成部位的反向侧即右侧后部一直到前部,设置有图6中用点划线围住表示的马达配置区域ME。在马达配置区域ME内,从后侧起依次将主轴马达13、Y马达14、θ马达15、X马达16固定在底板框架3的下面。
在底板框架3的下部设置有:跟随X马达16的动作使送料台9在X方向上移动的X方向移动机构、以及跟随Y马达14的动作使送料台9在Y方向上移动的Y方向移动机构。θ马达15是对使针杆7及弯针座绕垂直轴转动的转动机构进行驱动的马达,转动机构从底板框架3的下侧一直设置到立柱4及机臂5的内部。省略了X方向移动构机、Y方向移动构机及转动机构的图示。
主轴马达13具有向后的输出端,并具有组装在前侧的编码器13a。在主轴马达13的输出端上固接着驱动皮带轮17,在该驱动皮带轮17与固接于主轴8后端部的从动皮带轮19之间张设有同步皮带18,主轴马达13的旋转通过驱动皮带轮17、同步皮带18及从动皮带轮19传送给主轴8,驱动主轴8旋转。
Y马达14具有向左的输出端,并具有组装在右侧的编码器14a。θ马达15具有向上的输出端,并具有组装在下侧的编码器15a。X马达16具有向前的输出端,并具有组装在后侧的编码器16a。
排出孔Fb、Fc与马达配置区域ME之间由从底板框架3下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第1分隔壁20分隔。排出孔Fb、Fc的周围由从底板框架3下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箱形分隔壁21围住。箱形分隔壁21和第1分隔壁20各自的一部分共用。弯针座安装部Fa与马达配置区域ME之间由从底板框架3下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第2分隔壁22分隔。
如图6所示,第1分隔壁20沿立柱4的基部4a向前方延伸,一直到达紧靠弯针座安装部Fa的左侧。第2分隔壁22与第1分隔壁20的后端附近连续,沿马达配置区域ME向前方延伸,一直到达紧靠弯针座安装部Fa的右侧。由第1分隔壁20和第2分隔壁22构成沿底板框架3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具有Y字形的平面形状的分隔壁。
如图4和图5所示,第1、第2分隔壁20、22的高度比箱形分隔壁21高,设定在比马达配置区域ME内的除主轴马达13以外的电动马达、即Y马达14、θ马达15及X马达16的最下部还低的位置。沿底板框架3的前后方向延伸的Y字形的第1、第2分隔壁20、22也作为强化底板框架3的弯曲刚性的强化材料发挥作用。
对本发明的缝纫机即圆头锁眼缝纫机1的设于底板框架3上的第1、第2分隔壁20、22及箱形分隔壁21的作用及效果作出说明。
在设置在底板框架3的与立柱4连接的部位上的排出孔Fb、Fc的反向侧、即在底板框架3的下面右侧,从后端朝向前方地设定有马达配置区域ME,且在该马达配置区域ME内配置有主轴马达13、Y马达14、θ马达15及X马达16。
如前所述,排出孔Fb、Fc成为使机臂5内部使用过的润滑油经由立柱4内部导出到底板框架3下侧的通路,但排出孔Fb、Fc的形成位置与马达配置区域ME之间由从底板框架3下面向下方突出的第1分隔壁20分隔。
因此,从排出孔Fb、Fc导出的油流到第1分隔壁20的壁面向下方滴落,能可靠地阻断向马达配置区域ME的进入,润滑油不会进入主轴马达13、Y马达14、θ马达15及X马达16的内部。由此,可防止各马达内部的轴承的润滑用润滑脂及导线的橡胶包覆层劣化,防止各马达的驱动性能下降,提高可靠性。
如前所述,主轴马达13、Y马达14、θ马达15及X马达16具有编码器13a~16a,但润滑油也不会进入这些编码器13a~16a的内部。由此,不会造成编码器13a~16a的检测不良,能提高基于各检测结果的反馈控制的可靠性。
第1分隔壁20沿马达配置区域ME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由此,如图7所示,即使在将底板框架3切换成竖立姿势时,也可阻断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ME内。
排出孔Fb、Fc的周围由与第1分隔壁20共用一部分的箱形分隔壁21围住。由此,从排出孔Fb、Fc中滴落的润滑油也能被箱形分隔壁21阻断,不仅能更有效地阻断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ME内,还可防止润滑油向马达配置区域ME以外的区域进入。
为了安装弯针座而设于底板框架3的弯针座安装部Fa与马达配置区域ME之间,由从底板框架3下面向下方突出的第2分隔壁22分隔。
由此,即使在供给弯针座的润滑油跟随弯针的动作而向周围飞散的场合,也能利用第2分隔壁22可靠地将该润滑油阻断,还能可靠地防止用于弯针座润滑的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ME内。
第2分隔壁22与第1分隔壁20的后端附近连续,且与第1分隔壁20一起构成到达弯针座安装部Fa附近的Y字形的分隔壁。由此,可进一步提高对马达配置区域ME的润滑油阻断效果。
Y字形的第1、第2分隔壁20、22设置在底板框架3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位置,且横跨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如前所述,还作为底板框架3的强化材料发挥作用。由此可强化底板框架3的弯曲刚性。
下面说明对以上说明的实施例进行局部性变更的变形例。
1)第1分隔壁20和第2分隔壁22也可不是后部连续的Y字形分隔壁,而是各自独立地沿前后方向延伸。
2)也可将立柱4的基部4a与底板框架3的后部右侧连接,在底板框架3的下面左侧设置马达配置区域ME。
3)在马达配置区域ME内不限定于主轴马达13、Y马达14、θ马达15及X马达16,也可配置其他马达,也可将主轴马达13、Y马达14、θ马达15及X马达16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其他马达加以组合地进行配置。
根据以上的详细说明可知,在本发明的缝纫机中,将配置固定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在底板框架上设置在与设于立柱连接部位的排出孔不同的位置上,利用从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的分隔壁对该马达配置区域与排出孔之间进行分隔。由此,可防止从排出孔导出的润滑油进入马达配置区域内,防止润滑油进入配置固定在马达配置区域内的各种马达中,不会造成各马达所具有的编码器的检测不良,可防止各马达的驱动性能下降,提高可靠性。

Claims (7)

1.一种缝纫机,立柱连接在底板框架的上面,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固定配置着电动马达,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与所述立柱连接的部位上形成有排出孔,用于将使用过的润滑油导出到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设置在所述底板框架下面的与所述排出孔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
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具有安装弯针座的弯针座安装部,
作为所述电动马达包含:使加工布的送料台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送料移动的X马达及Y马达、使针杆及弯针座转动的θ马达、驱动主轴旋转的主轴马达,
所述缝纫机具有:
第1分隔壁,所述第1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对所述排出孔的形成位置与所述马达配置区域之间进行分隔,
箱形分隔壁,所述箱形分隔壁与所述第1分隔壁至少共用一部分,且该箱形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向下方突出,将所述排出孔形成位置周围围住;和
第2分隔壁,所述第2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对所述马达配置区域与所述弯针座安装部之间进行分隔,
所述第1分隔壁、所述第2分隔壁的高度比所述箱形分隔壁高,且设定在比所述X马达、所述Y马达、所述θ马达的最下部还低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底板框架的宽度方向一侧,所述马达配置区域沿所述底板框架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分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1分隔壁的中途连续,利用第1、第2分隔壁形成沿所述底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Y字形的分隔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Y字形的分隔壁的第1分隔壁与第2分隔壁的连接部位于比所述X马达、所述θ马达、所述主轴马达分别具有的编码器靠后方的位置。
5.一种缝纫机,立柱连接在底板框架的上面,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固定配置着电动马达,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与所述立柱连接的部位上形成有排出孔,用于将使用过的润滑油导出到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部,其特征在于,
配置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配置区域设置在所述底板框架下面的与所述排出孔形成位置不同的位置,
在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具有安装弯针座的弯针座安装部,
作为所述电动马达包含:使加工布的送料台分别在X方向和Y方向上送料移动的X马达及Y马达、使针杆及弯针座转动的θ马达、驱动主轴旋转的主轴马达,
所述缝纫机具有:
第1分隔壁,所述第1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对所述排出孔的形成位置与所述马达配置区域之间进行分隔;和
第2分隔壁,所述第2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下面向下方突出,对所述马达配置区域与所述弯针座安装部之间进行分隔,
所述第2分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1分隔壁的中途连续,利用第1、第2分隔壁形成沿所述底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Y字形的分隔壁,
所述Y字形的分隔壁的第1分隔壁与第2分隔壁的连接部位于比所述X马达、所述θ马达、所述主轴马达分别具有的编码器靠后方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底板框架的宽度方向一侧,所述马达配置区域沿所述底板框架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箱形分隔壁,所述箱形分隔壁与所述第1分隔壁至少共用一部分,且该箱形分隔壁从所述底板框架的下面向下方突出,将所述排出孔形成位置周围围住。
CN2011101622535A 2005-07-27 2006-07-25 缝纫机 Active CN102260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7155A JP4830385B2 (ja) 2005-07-27 2005-07-27 ミシン
JP2005-217155 2005-07-2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8513XA Division CN1904175B (zh) 2005-07-27 2006-07-25 缝纫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60964A true CN102260964A (zh) 2011-11-30
CN102260964B CN102260964B (zh) 2012-06-20

Family

ID=3767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8513XA Active CN1904175B (zh) 2005-07-27 2006-07-25 缝纫机
CN2011101622535A Active CN102260964B (zh) 2005-07-27 2006-07-25 缝纫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8513XA Active CN1904175B (zh) 2005-07-27 2006-07-25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30385B2 (zh)
CN (2) CN19041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5450A (ja) * 2010-09-30 2012-04-19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アンダーカバー及びミシン
JP2012075447A (ja) * 2010-09-30 2012-04-19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アンダーカバー及びミシン
CN113737407B (zh) * 2021-09-22 2023-02-07 拓卡奔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眼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9992Y2 (ja) * 1982-02-26 1985-09-09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ミシンア−ムの支持装置
JP4149078B2 (ja) * 1999-04-26 2008-09-10 Juki株式会社 穴かがりミシンの送り台駆動装置
JP2000308784A (ja) * 1999-04-28 2000-11-07 Juki Corp サイクルミシン
JP2000317160A (ja) * 1999-05-06 2000-11-21 Juki Corp ミシンの縫製部旋回装置
CN2470381Y (zh) * 2001-02-15 2002-01-09 徐石渊 缝纫机送料具
JP2005027847A (ja) * 2003-07-11 2005-02-03 Juki Corp ミシン
KR100522143B1 (ko) * 2004-03-05 2005-10-18 썬스타 산업봉제기계 주식회사 누유 방지구조를 구비한 재봉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4175B (zh) 2011-07-27
CN102260964B (zh) 2012-06-20
JP4830385B2 (ja) 2011-12-07
JP2007029434A (ja) 2007-02-08
CN1904175A (zh) 200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4175B (zh) 缝纫机
CN101040078B (zh) 刺绣缝纫机
CN202968969U (zh) 缝纫机
CN1854368B (zh) 缝纫机
CN101041923A (zh) 锁眼缝纫机
CN1869308A (zh) 锁眼缝纫机的弯针座
CN202786727U (zh) 缝纫机用油箱
CN101978108B (zh) 缝纫机的梭用润滑装置和缝纫机
CN101445999B (zh) 圆头锁眼缝纫机
CN202466155U (zh) 缝纫机
CN101092781B (zh) 摆梭及缝纫机
CN104073982B (zh) 缝纫机
JP2001314683A (ja) ミシン
CN1470699A (zh) 圆头钮扣孔缝纫机
CN102443979B (zh) 缝纫机的下盖和缝纫机
CN1904174A (zh) 锁眼缝纫机
CN1824870B (zh) 缝纫机
CN100412251C (zh) 针送料缝纫机
CN1837438B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KR20010049318A (ko) 전자제어식 미싱
CN100467698C (zh) 用于缝制纽扣孔缝合式样的装置
US693852A (en) Feeding mechanism for sewing-machines.
CN1900400B (zh) 工业用缝纫机
CN101160426A (zh) 链式线迹缝纫机
US568387A (en) wei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