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0067A -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0067A
CN102250067A CN2011101494683A CN201110149468A CN102250067A CN 102250067 A CN102250067 A CN 102250067A CN 2011101494683 A CN2011101494683 A CN 2011101494683A CN 201110149468 A CN201110149468 A CN 201110149468A CN 102250067 A CN102250067 A CN 102250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naphthalimide
ebnp
formula
cn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494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冬梅
杨亮
汪爱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1494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00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0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0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两种1,8-萘酰亚胺衍生物,分别具有式(I)和式(II)结构。式(I)和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分别含有两个和三个1,8-萘酰亚胺基团,实验证明,其在最大发射波长处对应的荧光发射强度分别为EBNP的1.6倍和1.9倍,荧光团利用率高,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Description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8-萘酰亚胺衍生物是1,8-萘二酸酐和伯胺的缩合物,1,8-萘酰亚胺衍生物分子中包含一个平面性很强的萘环结构单元,分子的一端有强的给电子基团,另一段有强的吸电子基团,因此其分子结构中存在着一较大的“吸-供电子共轭体系”,处于这样体系中的电子很容易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跃迁而产生荧光。
同时,1,8-萘酰亚胺衍生物具有刚性的平面结构,首先,刚性平面结构减弱分子的振动,这样就减少了激发态电子与分子振动之间的作用,减少了激发态分子无辐射失活的途径,从而增强分子的荧光发射;其次,平面结构同时也使π电子的离域性更强,也有利于分子的荧光发射。1,8-萘酰亚胺衍生物颜色鲜艳,荧光强烈和光热稳定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荧光颜料、荧光增白剂、荧光传感器和液晶材料等领域。
现有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分子中大多只含有一个1,8-萘酰亚胺单元,研究表明:将多个1,8-萘酰亚胺单元通过一定方式组合到一个分子中,在获得新型结构化合物的同时,有望化合物具有优于单个1,8-萘酰亚胺单元的光物理性能。
为此,Ivo Grabchev等用1,8-萘酰亚胺衍生物修饰低代树枝状聚(酰胺-胺)和聚(丙烯亚胺)的端基,制得含有4个、8个或16个同种1,8-萘酰亚胺单元的化合物,但可能是树枝状大分子的多分枝结构使处于末端的荧光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易于相互干扰,使这类分子虽然含有多个同种1,8-萘酰亚胺单元,发光效率比相似的单个1,8-萘酰亚胺衍生物低很多,即荧光团的利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两种1,8-萘酰亚胺衍生物,上述1,8-萘酰亚胺衍生物具有多个1,8-萘酰亚胺单元,且荧光团的利用效率高,上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021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a)、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0℃~5℃发生取代反应,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8~2.2)∶1;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60℃~70℃,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优选的,所述缚酸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8~2.3)∶1。
优选的,所述缚酸剂为N,N-二异丙基乙胺、NaOH、Na2CO3或K2CO3
优选的,步骤a的反应时间为3h~5h,步骤b的反应时间为11h~53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031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a)、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0℃~5℃发生取代反应,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2.9~3.3)∶1;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35℃~45℃;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70℃~90℃,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优选的,所述缚酸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3~3.3)∶1。
优选的,所述缚酸剂为N,N-二异丙基乙胺、NaOH、Na2CO3或K2CO3
优选的,步骤a的反应时间为3h~5h,步骤b的反应时间为2h~3h,步骤c的反应时间为48h~108h。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1,8-萘酰亚胺衍生物,分别具有式(I)和式(II)结构。式(I)和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分别含有两个和三个1,8-萘酰亚胺基团,实验证明,其在最大发射波长处对应的荧光发射强度分别为EBNP的1.6倍和1.9倍,荧光团利用率高,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EBNP、BCBNT和TCBNT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2为EBNP、BCBNT和TCBNT的荧光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041
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a)、在惰性气体保护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EBNP)和三聚氯氰(BCBNT)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0℃~5℃发生取代反应,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8~2.2)∶1;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60℃~70℃,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制备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042
本发明选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的原因在于:首先,其具有优良的光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其次,其含有丁基,使其与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最后,氨乙基易发生取代反应。
本发明选用三聚氯氰的原因在于:1,3,5-三嗪环结构稳定,分子上的3个氯原子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实现分步反应。
由于胺乙基中的氨基容易被氧化,所以上述反应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优选在氮气保护下进行。使用的有机溶剂优选为无水四氢呋喃、二氧六环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
CNC分子上含有3个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中,步骤a是CNC分子上的第一个氯原子被EBNP分子取代的过程,步骤a的反应温度设为0℃~5℃,反应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产率较低且不易提纯。反应时间优选设为3h~5h,反应时间过短,取代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过长则易生成较多的副产物。
步骤b是CNC分子上的第二个上氯原子被取代的过程,相对于第一个被取代的氯原子,第二个氯原子反应活性较低,因此此步反应需要较高温度,此步的反应温度设为60℃~70℃,更优选设为65℃~68℃。反应温度过低,难以提供足够破坏C-Cl键的能量,反应温度过高易生成副产物。步骤b的反应时间优选设为11h~53h。
步骤a和步骤b的反应中都会生成HCl,缚酸剂的作用在于与HCl反应,以促使取代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本发明中缚酸剂优选为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NaOH、Na2CO3或K2CO3,更优选采用DIPEA。缚酸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优选为(1.8~2.3)∶1。
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提纯后便可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提纯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将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按照上述方法可获得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该化合物含有2个1,8-萘酰亚胺衍生物单元,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极其制备方法。
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a)、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0℃~5℃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2.9~3.3)∶1;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35℃~45℃;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70℃~90℃,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发明制备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反应式如下:
同样由于胺乙基中的氨基,上述反应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优选在氮气保护下进行。使用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乙二醇单甲醚、二氧六环或N,N-二甲基甲酰胺(DMF)。
为了获得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CNC分子上的三个氯原子均需要被取代。随着氯原子被取代个数的增多,剩余氯原子的反应活性逐渐降低,所需的反应温度也逐渐升高。上述反应过程中,步骤a是CNC分子上第一个氯原子被取代的过程,步骤a的反应温度设为0℃~5℃,反应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产率较低且不易提纯。反应时间优选设为3h~5h,反应时间过短,取代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过长,则易生成较多的副产物。
步骤b是CNC分子上第二个氯原子被取代的过程,此步反应需要较高温度,设为35℃~45℃,更优选设为38℃~42℃。反应温度过低,难以提供足够破坏C-Cl键的能量,反应温度过高易生成副产物。步骤b的反应时间优选设为2h~3h。
步骤c是CNC分子上第三个氯原子被取代的过程,此步所需反应温度最高,设为70℃~90℃,更优选设为75℃~85℃。步骤c的反应时间优选设为48h~108h。
缚酸剂的作用同上,用于与步骤a、b和c反应生成的HCl反应以促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缚酸剂优选为N,N-二异丙基乙胺(DIPEA)、NaOH、Na2CO3或K2CO3,更优选采用DIPEA。缚酸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优选为(3~3.3)∶1,更优选为3.3∶1。
将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提纯后便可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提纯可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将混合物减压除去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2~5次,真空干燥便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按照上述方法可获得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该化合物含有3个1,8-萘酰亚胺衍生物单元,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制备EBNP
向乙二胺中加入N-正丁基-4-溴-1,8-萘酰亚胺和乙二胺溶液,加入的N-正丁基-4-溴-1,8-萘酰亚胺和乙二胺的摩尔比为1∶45,将混合溶液在70℃下搅拌加热反应10h后冷却,加水,得到黄色沉淀。
将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水洗,真空干燥,甲苯重结晶,得黄色固体EBNP,收率为88.0%。
以下实施例使用的EBNP均由本实施例制得。
实施例2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1.8∶1.0∶2.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然后在N2保护下升温至66℃回流反应48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49.6%。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产物依次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3364.9cm-1是-NH-的伸缩振动,2955.9cm-1、2871.0cm-1是亚甲基的伸缩振动,1682.5cm-1、1636.2cm-1是酰胺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1562.1cm-1、1551.3cm-1为萘环的C=C和三嗪环C=N的伸缩振动。
1H NMR核磁共振分析结果(DMSO-d6为溶剂,TMS为内标,δ/ppm):8.60(t,2H),8.43(d,2H),8.27(d,2H),7.95(d,2H),7.68(d,2H),7.52(t,2H),7.17(d,2H),3.92(t,4H),3.53(m,8H),1.55(m,4H),1.29(m,4H),0.91(t,6H)。
质谱分析结果:C39N9H40O4Cl分子离子峰:m/z 735[M+H]+,m/z757[M+Na]+
元素分析结果:表1为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由其可知,实验值与理论值接近。
表1实施例1产物元素分析结果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081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091
结合红外光谱、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所得产物为BCBNT,熔点:181~183℃。
实施例3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2∶1.0∶2.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2~3℃)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5℃回流反应48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87.1%。
实施例4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1∶1.0∶2.3。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3~5℃)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2℃回流反应48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78.5%。
实施例5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1∶1.0∶2.3。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8℃回流反应48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83.4%。
实施例6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1∶1.0∶2.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6℃回流反应11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48.7%。
实施例7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1∶1.0∶2.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2~3℃)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6℃回流反应53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88.9%。
实施例8
向无水四氢呋喃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1∶1.0∶2.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3~5℃)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6℃回流反应48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90.1%。
实施例9
向二氧六环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1∶1.0∶2.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66℃回流反应48h。自然冷却后减压除去溶剂,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无色,再依次用乙醇,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BCBNT,产率为78.9%。
实施例10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2.9∶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96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69.9%。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产物依次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质谱分析和元素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3300.0cm-1是-NH-的伸缩振动,2870.0cm-1、2960.0cm-1是亚甲基的伸缩振动,1680.0cm-1、1640.0cm-1是酰胺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1580.0cm-1、1520.0cm-1为萘环的C=C和三嗪环的C=N的伸缩振动。
1H NMR核磁共振分析结果(DMSO-d6为溶剂,TMS为内标,δ/ppm):8.41(t,3H),8.22(d,3H),7.85(d,3H),7.44(d,3H),7.21(d,3H),6.92(t,3H),6.71(d,3H),4.00(t,6H),3.55(m,12H),1.57(m,6H),1.30(m,6H),0.91(t,9H)。
质谱分析结果:C57N12H60O6分子离子峰:m/z 1009.48[M+H]+
元素分析结果:表2为产物的元素分析结果。由其可知,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表2实施例11产物元素分析结果
Figure BDA0000066317590000111
结合红外光谱、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所得产物为TCBNT。熔点:170~172℃。
实施例11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3∶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2~4℃)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96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69.9%。
实施例12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1∶1.0∶3.0。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36℃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70℃反应96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77.5%。
实施例13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1∶1.0∶3.3。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3~5℃)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2℃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90℃反应48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76.7%。
实施例14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1∶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48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73.2%。
实施例15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1∶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2~5℃)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108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80.2%。
实施例16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1∶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96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82.7%。
实施例17
向二氧六烷中加入DIPEA、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DIPEA)=3.1∶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2~5℃)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96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65.8%。
实施例18
向乙二醇单甲醚中加入NaOH、EBNP和CNC,反应物摩尔比如下:n(EBNP)∶n(CNC)∶n(NaOH)=3.1∶1.0∶3.1。将上述混合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于(0~2℃)反应4h,在N2保护下升温至40℃回流反应3h,再升温至85℃反应96h后减压除溶剂,在甲苯中回流洗涤3次,真空更干燥得TCBNT,产率为68.7%。
分别对实施例1制得的EBNP、实施例2制得的BCBNT,和实施例11制得的TCBNT进行光物理性能测试,编号依次为a、b、c。
图1为EBNP(a)、BCBNT(b)和TCBNT(c)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由图1可得,EBNP、BCBNT、TCBNT在N,N-二甲基甲酰胺(1×10-5M)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43nm、439nm、440nm,非常接近,摩尔消光系数分别为1.62M-1cm-1、2.78M-1cm-1、3.96M-1cm-1,BCBNT和TCBNT的摩尔消光系数分别是原料EBNP的1.7倍和2.4倍。
图2为EBNP(a)、BCBNT(b)和TCBNT(c)的荧光光谱。图2可得,EBNP、BCBNT、TCBNT在N,N-二甲基甲酰胺(1×10-5M)中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20nm、527nm、528nm,BCBNT和TCBNT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比EBNP红移了7nm和8nm,更重要的是其对应的荧光发射强度分别是EBNP的1.6倍和1.9倍。可见通过三聚氯氰将2个或3个相同的1,8-萘酰亚胺单元通过三聚氯氰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Figure FDA000006631758000001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a)、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0℃~5℃发生取代反应,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8~2.2)∶1;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60℃~70℃,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1.8~2.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为N,N-二异丙基乙胺、NaOH、Na2CO3或K2CO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的反应时间为3h~5h,步骤b的反应时间为11h~53h。
6.一种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Figure FDA0000066317580000012
7.权利要求6所述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a)、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在缚酸剂的作用下,于0℃~5℃发生取代反应,所述N-正丁基-4-(2′-氨基)乙基氨基-1,8-萘酰亚胺和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2.9~3.3)∶1;
b)、将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35℃~45℃;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至70℃~90℃,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1,8-萘酰亚胺衍生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与三聚氯氰的摩尔比为(3~3.3)∶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缚酸剂为N,N-二异丙基乙胺、NaOH、Na2CO3或K2CO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的反应时间为3h~5h,步骤b的反应时间为2h~3h,步骤c的反应时间为48h~108h。
CN2011101494683A 2011-06-03 2011-06-0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2500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94683A CN102250067A (zh) 2011-06-03 2011-06-0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94683A CN102250067A (zh) 2011-06-03 2011-06-0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0067A true CN102250067A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77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494683A Pending CN102250067A (zh) 2011-06-03 2011-06-03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006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5060A (zh) * 2012-02-22 2012-07-18 武汉大学 一种水溶性双光子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应用
CN102775348A (zh) * 2012-07-11 2012-11-14 苏州大学 一种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2912674A (zh) * 2012-10-12 2013-02-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高得率浆返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08493A (zh) * 2013-07-05 2013-11-27 东南大学 一种多臂萘酰亚胺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4515A (zh) * 2019-12-03 2020-04-03 山西大学 一种1,8-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及应用
CN111825787A (zh) * 2020-07-17 2020-10-27 苏州大学 分析h2o/dmf混合溶液的溶剂组成的荧光化过氯乙烯
CN113717576A (zh) * 2021-08-06 2021-11-30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萘酰亚胺酸性荧光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20091015 汪爱丰 "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曙红的荧光增强作用研究" B014-47 1-10 , 第10期 *
汪爱丰: ""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曙红的荧光增强作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5060A (zh) * 2012-02-22 2012-07-18 武汉大学 一种水溶性双光子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及其应用
CN102775348A (zh) * 2012-07-11 2012-11-14 苏州大学 一种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2775348B (zh) * 2012-07-11 2014-02-26 苏州大学 一种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CN102912674A (zh) * 2012-10-12 2013-02-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高得率浆返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12674B (zh) * 2012-10-12 2016-01-2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高得率浆返黄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08493A (zh) * 2013-07-05 2013-11-27 东南大学 一种多臂萘酰亚胺荧光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4515A (zh) * 2019-12-03 2020-04-03 山西大学 一种1,8-萘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及应用
CN111825787A (zh) * 2020-07-17 2020-10-27 苏州大学 分析h2o/dmf混合溶液的溶剂组成的荧光化过氯乙烯
CN111825787B (zh) * 2020-07-17 2022-04-05 苏州大学 分析h2o/dmf混合溶液的溶剂组成的荧光化过氯乙烯
CN113717576A (zh) * 2021-08-06 2021-11-30 盐城东吴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萘酰亚胺酸性荧光染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0067A (zh) 1,8-萘酰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Ultralong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of a solid-state supramolecule between phenylmethylpyridinium and cucurbit [6] uril
AU2008334556A1 (en) Fluorescent, heterocyclic annellated perylene
Sudhakar et al. Stimuli responsive and reversible crystalline–amorphous transformation in a molecular solid: fluorescence switching and enhanced phosphorescence in the amorphous state
CN105086996B (zh) 一种三聚磷腈交联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7710B (zh) 一种三苯胺衍生物类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Zhang et al. Selenium atoms induce organic doped systems to produce pure phosphorescence emission
CN106279104B (zh) 一种制备琥珀酸曲格列汀的工艺改进方法
CN109053692A (zh) 一类具有室温磷光性能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an et al.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behavior of a pH-controlled molecular shuttle based on a tetraphenylethene moiety
CN109748916B (zh) 一种以氮杂螺芴和芳基酮为核心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oled上的应用
CN107098891B (zh) 一种基于机械力响应的荧光防伪材料
Miao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a novel rare earth complex for anti-counterfeiting material
Wang et al. Waterborne polyacrylates with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and two-state phosphorescence
CN103254235B (zh)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丁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79870B (zh) 基于苯并噻二唑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
CN106831449A (zh) 一种具有上转换圆偏振发光的三重态受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Mei et al. Accelerating PLQY and RISC rates in deep-blue TADF materials with the acridin-9 (10 H)-one acceptor by tuning the peripheral groups on carbazole donors
Song et al. Tuning the self-assembly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lanthanide coordination polymers by ligand design
CN103254234B (zh)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甲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65574B (zh)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丙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hu et al. Synthesis and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roperties of dicyanovinyl substituted Tröger’s bases
CN103265575B (zh)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异丙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288C (zh) 微波快速合成光致变色螺噁嗪的方法
Itahara Effect of a polymethylene chain on the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between adenine and thym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