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6700B -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6700B
CN102246700B CN201110236831A CN201110236831A CN102246700B CN 102246700 B CN102246700 B CN 102246700B CN 201110236831 A CN201110236831 A CN 201110236831A CN 201110236831 A CN201110236831 A CN 201110236831A CN 102246700 B CN102246700 B CN 102246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medium
days
tender stem
tissue cul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6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6700A (zh
Inventor
辛培尧
胥辉
段安安
李根前
周军
何承忠
刘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236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46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46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6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67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P60/216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采集滇杨3年生枝条水培后以嫩茎为外植体,无菌嫩茎平放入分化培养基,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再分别接入增殖、生根培养基,移栽炼苗基质等。本发明取材方便快捷,各阶段的培养基和炼苗基质都分别进行筛选比较,为滇杨工厂化快速繁殖、育苗以及滇杨生理遗传性质研究提供了方法。

Description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是杨柳科杨属青杨派树种,尚有的少量滇杨原始野生植株仅存于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区,现存滇杨林分主要以人工林为主,且基本由雄株组成,雌株极为少见。滇杨作为林木遗传育种中的模式植物,其组织培养包括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激素选择,外植体选择、消毒、分化、增殖与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等步骤。杨树外植体的选择上,与茎尖分生组织接连的腋芽、叶片、茎尖具有较强的形态发生能力,通常从优树上选取相应组织部分复幼后再取外植体。金顺玉等在“黑林1号杨(小黑杨×波兰15A)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J], 2003,39(6):639)中,利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用75%乙醇消毒1min附加NaClO消毒2min获得了无菌苗。 “3个杨树品种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沈周高,等.[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 (11):90-92.),对3种黑杨杂种叶片不同时长的消毒处理结果中,0.1%HgCl2溶液消毒4min处理,叶片污染率为20%,出愈率为76%。经过诱导,外植体重新开始细胞分裂与器官分化,形成完整植株。
不同杨树的生长环境与生物学习性不同,导致适合其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不同。例如,京2杨生长需要较高的营养,MS培养基更适于腋芽的启动和生长。(张蕾,苏晓华等.京2杨组培条件的优化及再生体系建立[J].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0 (6) : 787-793)。欧美杨“山地一号”丛生芽的增殖以MH为基础培养基,用0.3-0.8mg/L浓度6-BA与0.05mg/L浓度的NAA混配(杨传平等,“欧美杨‘山地1号’组织培养再生系统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06,4(4): 579-582. )。杨树的生根培养大都采用1/2MS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一定量的NAA、IAA、IBA。史绍林等诱导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的根,采用1/2MS+0.1 mg/LNAA +0.02 mg/LIBA作为根诱导培养基配方,生根率达90%,根数多,生长健壮。(“新西伯利亚银白杨组织培养基配方的筛选与应用”[J].防护林科技,2008,(6):25-26.)在杨树组培苗炼苗移栽过程中,韩玉琴等在“山新杨微繁工厂化配套生产技术”中选择黑土和草炭土附加少量草木灰、细沙、马粪为移栽基质(黑龙江农业科学[J],2005, (2) :59-60.)。康冰等在欧美速生杨炼苗移栽中,选用干净河沙为基质,保持温度26℃,相对湿度为85%,30d后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速生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 40(5): 582.)。   
此外,光照作为杨树组织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子,不同强度和波长的光照将直接影响再生体系的建立。
与滇杨组织培养相关的文献中,有张春霞等以初春时采摘二年生滇杨枝条在室温下水培长出新叶,取水培新叶的叶柄消毒得到的无菌材料作为外植体,利用1/2MS基本培养基附加苯基噻二唑基脲(TDZ)、NAA等组成的三种培养基对叶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等进行离体再生的研究(“滇杨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J],2006,42(6):1131)。但该方法作为实验室研究,而在工业化条件下叶柄取材量大,基础培养基和外源激素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叶柄进行的离体组织培养实验较为单一,未对不同生长因子或激素的可能组合的培养基进行对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用滇杨离体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为滇杨离体的工厂化快速繁殖和育苗、以及滇杨生理遗传性质研究提供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滇杨枝条,摘除枝条上叶片,置于室温下水培一个月,待其长出嫩茎后剪下作为外植体;
(2)将步骤(1)嫩茎置入烧杯中,加入2%次氯酸钠,振荡6min,无菌水冲洗3遍,再加70%酒精消毒40s,之后加0.1%HgCl2消毒7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 
(3)用MS+6BA0.5mg/L+NAA0.05mg/L作为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的分化培养基,将步骤(2)消毒后的无菌嫩茎平放入该培养基,20~25天生长出愈伤组织,约30天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 
(4)用MS+6BA0.1mg/L+NAA0.02mg/L作为滇杨增殖培养基,将步骤(3)诱导后产生的不定芽接入该培养基,25天左右培养一代; 
(5)用1/2MS+NAA0.02mg/L作为滇杨生根培养基,将步骤(4)增殖培养后的壮苗插入该培养基,培养生根苗,15天左右生根;
(6)将步骤(5)的生根瓶苗在组织培养室培养25天,转到普通实验室内闭瓶培养3天、开瓶培养2天进行炼苗前预处理,然后移栽到基质中炼苗;
以上步骤(2)~(5)消毒接种工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试管苗的培养均在组织培养室内进行,其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湿度70%~80%。
所述方法的步骤(6)移栽炼苗基质的配方为:河沙:腐质土:珍珠岩=1:1:1。
所述方法的步骤(6)炼苗基质以0.3 %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溶消毒,盖上小棚膜,7天后移栽炼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突出的进步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采集滇杨3年生枝条摘除老叶,水培复幼,取材方便快捷,且不受季节的限制;
2、以滇杨新生嫩茎为外植体,通过12种不同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的增殖培养基进行培养,生成愈伤组织后在愈伤上分化出丛生芽,筛选出嫩茎芽分化率较高的6BA和NAA培养基,其诱导发芽率高,更适合滇杨离体快繁及获取同一规格的组培苗;
3、本发明选用4种不同激素配比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通过主根和须均多且健壮的生根组培苗,获得了适合滇杨离体快繁生根的培养基,为后期移栽炼苗的高成活率提供保障;
并且,6-BA及NAA试剂均较为廉价;
4、本发明选用7种不同基质配比的移栽炼苗基质进行生根组培苗移栽炼苗,并进行死亡率、30天成活率、苗高及苗的地径生长情况分析,筛选出适合滇杨生根组培苗移栽炼苗的培养基质配方,首次筛选了滇杨组培苗的炼苗基质。
因此,本发明建立的滇杨离体培养再生体系,对滇杨离体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炼苗预处理对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图。
图2是不同基质中移栽死亡情况随时间的变化图
图3是不同基质对组培苗高生长的影响图。
图4是不同基质对组培苗地径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外植体的消毒
取西南林业大学校园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三年生滇杨枝条,将枝条上的叶片全部摘除后,置于室温下水培一个月,待其长出嫩茎后剪下作为外植体材料。将嫩茎在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2h后,放入三角瓶中,加入2%的次氯酸钠,振荡8min后,取出嫩茎材料,用无菌水冲洗叶柄3遍;再用70%乙醇消毒嫩茎40sec,之后分别放入4个无菌瓶中,Ⅰ:+2%的次氯酸钠10min;Ⅱ:+10%H2O210min;Ⅲ:+0.1%HgCl27min;Ⅳ:+0.1%HgCl27min+2%的次氯酸钠8min。用无菌水冲洗叶柄6遍。选用MS为基础培养基接种。MS配方如表1:
表1  MS培养基成分配方表: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十五天后统计污染率、死亡率,并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和效果见表2:
表2 不同消毒剂对滇杨嫩茎的消毒效果
处理号 消毒时间(s) 污染率(%) 成活率(%)
40+600 30.0 64.0
40+600 44.0 50.0
40+420 16.0 80.0
40+420+480 12.0 64.0
综合表2,70%乙醇+0.1%HgCl2对滇杨嫩茎的消毒效果较好,污染率较低为16%且接种后的外植体发芽成活率高。
(二)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的分化培养
设计正交试验如表3。用已灭菌的镊子将无菌嫩茎取出,切成1-2cm小段放入无菌水中;将消毒后的嫩茎平放入附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生长素NAA、蔗糖30g/L以及琼脂4.5g/L的MS培养基(表1)中,pH值调至5.8-6.2作为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的分化培养基,培养基分装在200mL玻璃瓶中,每瓶40-50mL,高温、高压灭菌20min后冷却凝固待用。组织培养室温度为25±2℃、光照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湿度70%~80%。无尘、空气流通,定期蒸气密闭熏蒸喷雾消毒降尘。
试验共12个培养基处理,每瓶接种外植体4枚,每处理共接20瓶,每个处理重复3次,诱导不定芽。
表3滇杨嫩茎诱导芽分化培养基激素实验设计方案(单位:mg/L)
培养基处理 6BA NAA
1 0.5 0.05
2 0.5 0.08
3 0.5 0.10
4 1.0 0.05
5 1.0 0.08
6 1.0 0.10
7 1.5 0.05
8 1.5 0.08
9 1.5 0.10
10 2.0 0.05
11 2.0 0.08
12 2.0 0.10
在培养室内进行光照培养30天后,对滇杨嫩茎不定芽的发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芽的质量进行评价(表4)。
表4  NAA、6BA不同浓度配比对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分化的影响
处理 6BA(mg/L) NAA(mg/L) 芽分化率(%) 平均芽数 出芽质量
1 0.5 0.05 20 a 20.1 a 芽粗壮,长势旺
2 0.5 0.08 15 b 7.3 c 芽粗壮,长势一般
3 0.5 0.10 0 d 0.0 d 无芽
4 1.0 0.05 20 a 18.8 a 芽粗壮,长势一般
5 1.0 0.08 10 c 10.3 b 芽长势不佳
6 1.0 0.10 0 d 0.0 d 无芽
7 1.5 0.05 0 d 0.0 d 无芽
8 1.5 0.08 0 d 0.0 d 无芽
9 1.5 0.10 0 d 0.0 d 无芽
10 2.0 0.05 0 d 0.0 d 无芽
11 2.0 0.08 0 d 0.0 d 无芽
12 2.0 0.10 0 d 0.0 d 无芽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结果(表4)显示12种激素组合对滇杨嫩茎丛生芽分化率影响极显著。再进一步对芽分化率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嫩茎的芽分化率最高的是1号与4号,且二者差异不显著,外植体接入20d后腋芽开始萌动,两侧基部开始膨大,切口处长出大量愈伤组织,30天左右长出丛生芽,有单芽也有丛生芽。其他培养基处理与1、4号处理差异均显著。另外1号处理平均分化芽数达到最高20.1,且产生的芽长势旺。可见,以芽分化率及出芽质量作为评价标准,MS+6-BA0.5mg/L+NAA 0.05mg/L为滇杨茎段诱导发芽的较佳培养条件。
(三)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以MS作为诱导后产生的不定芽的增殖基础培养基,加入不同配比的细胞分裂素6BA与生长素NAA,正交试验设计如表5。所有处理均添加蔗糖30g/L,琼脂4.5g/L,最后用1mol/L的NaOH溶液调节培养基pH值至5.8-6.2。增殖培养试验共12个培养基处理,每瓶接种外植体4枚,每处理共接20瓶,每个处理重复数3。接种准备与培养条件同上。
表5 滇杨增殖培养基激素配比表(单位:mg/L)
处理 6BA NAA
1 0.1 0.02
2 0.1 0.05
3 0.1 0.08
4 0.1 0.10
5 0.2 0.02
6 0.2 0.05
7 0.2 0.08
8 0.2 0.10
9 0.5 0.02
10 0.5 0.05
11 0.5 0.08
12 0.5 0.10
滇杨不定芽进行增殖培养时间30天后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试管苗增殖及生长的影响
Table 10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the proliferations and growths of plantlets
处理 6BA NAA 平均增殖芽数 茎增高 (cm) 试管苗生长状况
1 0.1 0.02 4.7 a 1.6 a 茎叶嫩绿色,腋芽抽生多,从生芽多,苗生长高而健壮
2 0.1 0.05 4.3 a 1.3 ab 茎叶多数嫩绿色,腋芽抽生多,苗茎生长高
3 0.1 0.08 4.1 a 0.98 b 茎叶嫩绿色有极少茎叶红色,腋芽抽生多,苗生长一般
4 0.1 0.1 2.2 b 0.56 c 茎叶嫩绿色有极少茎叶红色,苗茎矮小瘦小,老化
5 0.2 0.02 2.8 b 1.26 ab 茎叶较多红色,苗茎长高
6 0.2 0.05 2.4 b 0.98 b 茎叶多数嫩绿色有极少茎叶红色,叶狭长
7 0.2 0.08 2.0 bc 0.94 b 茎叶红色,植株细弱
8 0.2 0.1 1.5 c 0.68 c 茎叶多数嫩红色,莲座状,植株较矮小
9 0.5 0.02 0.0 d 0.00 d 黄化死亡
10 0.5 0.05 0.0 d 0.00 d 黄化死亡
11 0.5 0.08 0.0 d 0.00 d 黄化死亡
12 0.5 0.1 0.0 d 0.00 d 黄化死亡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表6显示,一定范围内较低的6-BA和NAA浓度有利于滇杨不定芽的增殖,当6-BA浓度高于0.5mg/L,组培苗全部黄化后死亡。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增殖芽数来看,1、2、3号培养基间差异不显著,且均具有较高的增殖芽数。而其他9种培养基均与上述3种培养基存在显著差异。从增殖苗的茎高来看,1、2号培养基间差异不显著,且均具有较高的茎高生长,其他10种培养基处理均与1、2号培养基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在12个增殖培养处理中,增值系数和增殖苗茎高生长值最高的是1号培养基,并且1号培养基中的丛生苗茎叶嫩绿色,腋芽抽生多,从生芽多,苗生长高而健壮。因此,适合滇杨组织培养增殖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 0.1mg/L+NAA 0.02mg/L。
(四)4种不同培养基对滇杨无菌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滇杨的生根培养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以1/2MS培养基作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NAA,激素的质量浓度设为3个水平,以1/2MS基础培养作为对照,其中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蔗糖均为30g/L,琼脂4.5g/L,培养基pH值调至5.8-6.2,培养基激素设计方案见表7。
当继代培养的组培苗长高到2~3cm左右时,将生长健壮的无根组培苗切除基部的愈伤组织,接种于事先配制好的生根培养基上,共设计4个培养基处理,每个处理接种20瓶,每瓶4棵,重复3次,接种准备与培养条件同上。
表7 滇杨生根培养基激素浓度表(单位:mg/L)
处理 培养基配方
1 1/2MS
2 1/2MS+NAA 0.01
3 1/2MS+NAA 0.02
4 1/2MS+NAA 0.05
生根效果主要统计生根率。在生根培养一周后,开始每隔两天观察记录其生根时间顺序与生根数量、粗壮程度、根长等等。转接10天后调查不同培养基中无菌苗的生根率、生根状况,并统计数据,其结果列于表8。
表8 不同组分的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单位:mg/L)
Table 11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medium on effect of rooting (Unit:mg/L)
培养基 生根率 平均主根量 主根平均长度(cm) 须根平均长度(cm)
1/2MS+NAA0.00 93% 2.1 3.4 0.5
1/2MS+NAA0.01 97% 2.6 2.4 0.3
1/2MS+NAA0.02 100% 2.4 2.6 0.8
1/2MS+NAA0.05 80% 1.9 2.7 1.2
比较4种培养基中不同激素含量对滇杨无菌苗生根的影响(表8)。在不添加激素的培养基中,无菌苗的根系数量少,而且相对细长、瘦弱;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NAA的培养基中的幼苗生根均较多,根短而粗,须根也较粗壮,植株叶色浓绿,长势旺盛。可以看出,添加少量的生长素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与发育。因此,在这4种培养基中,滇杨生根生长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0.02mg/L。
(五)不同炼苗预处理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移栽前进行一定天数的炼苗预处理往往影响移栽成活率,设计4种不同的炼苗处理:(1)将接入生根培养基的组培苗在培养室中培养30天。(2)将接入生根培养基的组培苗在培养室中培养25天,普通实验室闭瓶炼苗5天。(3)将接入生根培养基的组培苗在培养室中培养25天,普通实验室闭瓶炼苗3天再打开瓶盖进行炼苗2天。(4)将接入生根培养基的组培苗在培养室中培养25天,普通实验室开瓶炼苗5天。每组处理30株,重复3次,处理期间保持瓶内湿度,防止组培苗萎蔫死亡。处理结束后,移栽入经灭菌后的基质中。如图1,组培苗预处理后移栽成活率的高低顺序为:处理3>处理2 >处理1>处理4。将组培苗放在普通实验室闭瓶炼苗3天再打开瓶盖进行炼苗2天,这种处理效果最佳,组培苗成活率为93.3%。其次是,将组培苗放在普通实验室闭瓶炼苗5天,炼苗效果降低,从而导致滇杨幼苗的抵抗力差,移栽后成活率降低。将组培苗放在普通实验室开瓶炼苗5天,该处理成活率最低,甚至比不进行炼苗处理的对照低。说明炼苗时间长,导致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污染,幼苗移栽后适应能力差,成活率低。
(八)基质的筛选
用红土、河沙、珍珠岩、腐质土、蛭石配置7种不同的基质,基质配比:(1)河沙;(2)河沙:腐质土=1:1;(3)河沙:腐质土:蛭石=1:1:1;(4)珍珠岩;(5)珍珠岩:腐质土=1:1;(6)红土;(7)红土:腐质土=1:1。移栽瓶苗前,将基质装入穴盘,用0.3 %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溶消毒,盖上小棚膜,熏蒸一个星期后使用。
将在普通实验室内预处理后的组培苗,移栽入上述基质中,每种基质移栽组培苗15株,每个处理作3次重复。
如图2所示,滇杨移栽死亡主要集中在移栽后的30天内,移栽后15天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移栽15-30天,在移栽45-60天时,死亡率为0。其平均成活率、苗高、地径方差统计结果以及苗的生长情况列于表9。
表9 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基质编号 平均成活率(%) 平均苗高(㎝) 平均地径(㎜) 苗木生长状况
1 80.0 b 5.07 c 1.41 c 生长缓慢,长势一般,叶黄绿色
2 91.1 a 6.83 a 1.48 b 生长较快,长势良好,叶绿色
3 93.3 a 7.43 a 1.55 a 生长旺盛,苗木粗壮,叶深绿
4 73.3 c 5.03 c 1.35 d 生长缓慢,长势一般,叶黄绿色
5 86.7 ab 6.20 b 1.48 b 生长快,长势良好,叶绿色
6 73.3 c 4.60 c 1.42 c 生长缓慢,长势较差,叶黄绿
7 84.4 ab 6.77 a 1.49 ab 生长快,长势良好,叶绿色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方差分析结果(表9)表明,不同基质对滇杨组培苗成活率存在有一定差异,部分基质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据此,可以把基质分为3类:组培苗成活率最好的是2号和3号基质,其次是1号、5号和7号基质,生长较差的有4号和6号基质。而2号与3号基质在0.0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就滇杨组培苗的成活率而言,可筛选出2号和3号基质为较佳移栽基质;不同基质在组培苗的高生长方面差异显著。结合图3和表9可见,2号、3号和7号基质上幼苗生长较高,且在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因此,就滇杨组培苗的在不同基质上移栽高生长而言,可筛选出2号、3号7号基质为较佳基质。分析图4及表9可得,不同基质在组培苗的地径生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号及7号基质中,幼苗地径生长较好,且二者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就滇杨组培苗的在不同基质上移栽地径生长而言,可筛选出3号和7号基质为较佳基质。从表9中我们还可以看出,3号叶片颜色深绿色,2号、5号和7号叶片为绿色,1号、4号及6号为黄绿色。综合比较不同基质上组培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及叶片颜色等各生长性状,我们可以得出滇杨组培苗在3号基质上生长最佳,所以,3号练苗基质为7种练苗基质中最佳的,其次是2号和7号基质,6号基质最差。
(八)移栽环境基本情况
大棚长30m,宽6m,高3.5m,钢管构架,用白色塑料薄膜覆盖,在大棚两侧高50cm处开高60cm的换气带,用防虫网隔离,大棚都用砖块隔离分区,设左右两个部分,长约30m,宽2.5m。在移栽区搭上两个高80cm的小拱棚,在离地2.5m高处搭一层遮阳网。
为预防病菌引起病害,滇杨组培苗取出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分钟,或用掺入75%的百菌清浸泡。在此阶段,清洗干净琼脂,避免幼苗腐烂。一般情况下,气温到30℃以上或湿度高于95%时,揭开大棚两侧薄膜通风透气。土壤湿度和大棚空气湿度以苗床表层土壤保持湿润为宜,土壤持水量保持在85%左右;3-4叶后如果植株生长过旺,要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控制幼苗生长,防止徒长。幼苗每周喷施一次水肥,及按照通常管理进行日常基本护理和病虫害防治。
附:以上结果评价指标包括:
丛芽增殖倍数≥0.5cm的芽苗总数/接种外植体数
      增殖芽数=发生增殖的芽数/接种时的总芽数
      增殖芽平均增殖芽数=增殖芽总数/发生增殖芽数
      愈伤组织诱导率=产生愈伤组织的块数/接种的总块数×100%
      出芽率=产生芽的愈伤组织块数/愈伤组织总块数×100%
      生根率=生根苗数/培养总苗数×100%
      移栽成活率=成活苗数/移栽总苗数×100%
      死亡率=植株死亡的个数/植株总数×100%
      变异率=形态发生变异的株数/植株总数×100%

Claims (2)

1.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年生滇杨枝条,摘除枝条上叶片,置于室温下水培一个月,待其长出嫩茎后剪下作为外植体;
(2)将步骤(1)嫩茎置入烧杯中,加入2%次氯酸钠,振荡6min,无菌水冲洗3遍,再加70%酒精消毒40s,之后加0.1%HgCl2消毒7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遍; 
(3)用MS+6BA0.5mg/L+NAA0.05mg/L作为滇杨嫩茎不定芽诱导的分化培养基,将步骤(2)消毒后的无菌嫩茎平放入该培养基,20~25天生长出愈伤组织, 30天在愈伤上长出丛生不定芽; 
(4)用MS+6BA0.1mg/L+NAA0.02mg/L作为滇杨增殖培养基,将步骤(3)诱导后产生的不定芽接入该培养基,25天培养一代; 
(5)用1/2MS+NAA0.02mg/L作为滇杨生根培养基,将步骤(4)增殖培养后的壮苗插入该培养基,培养生根苗,15天生根; 
(6)将步骤(5)的生根瓶苗在组织培养室培养25天,转到普通实验室内闭瓶培养3天、开瓶培养2天进行炼苗前预处理,然后移栽到基质中炼苗;
步骤(6)用于炼苗的基质的配方为:河沙:腐质土:珍珠岩=1:1:1;
以上步骤(2)~(5)消毒接种工作均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试管苗的培养均在组织培养室内进行,其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1500-2000Lx、光照时间12h/d、湿度7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用于炼苗的基质以0.3 %的高锰酸钾溶液淋溶消毒,盖上小棚膜,7天后移栽炼苗。
 
 
CN201110236831A 2011-08-18 2011-08-18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6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6831A CN102246700B (zh) 2011-08-18 2011-08-18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6831A CN102246700B (zh) 2011-08-18 2011-08-18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6700A CN102246700A (zh) 2011-11-23
CN102246700B true CN102246700B (zh) 2012-10-24

Family

ID=44974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68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46700B (zh) 2011-08-18 2011-08-18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467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6464A (zh) * 2012-06-15 2012-10-03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桂花枝条营养液水培生根方法
CN102919132B (zh) * 2012-11-29 2013-12-11 西南林业大学 组织培养结合秋水仙素诱导滇杨四倍体的方法
CN103503774B (zh) * 2013-09-30 2015-06-03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响叶杨茎段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5941164B (zh) * 2016-07-14 2018-05-04 大连民族大学 一种吴屯杨微繁的方法
CN109479717A (zh) * 2018-12-25 2019-03-19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珍珠彩桂外植体消毒的方法
CN111194695A (zh) * 2020-03-05 2020-05-26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美洲黑杨鲁林1号的组培快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1598A (zh) * 2001-02-28 2002-10-02 东北林业大学 山杨组培苗菌根化方法
CN1586140A (zh) * 2004-08-06 2005-03-02 上海光兆植物速生技术有限公司 杨树组培苗土壤炼苗
CN100348088C (zh) * 2004-08-06 2007-11-14 上海光兆植物速生技术有限公司 杨树组培苗室内炼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6700A (zh) 201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6487B (zh) 一种蟆叶秋海棠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CN103380730B (zh) 一种杜梨组培快繁方法
CN105191805B (zh) 一种南京椴的微繁方法
CN102246700B (zh) 以嫩茎为外植体的滇杨组织培养方法
CN105475130A (zh) 一种红锥高效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方法
CN103461143B (zh) 一种油茶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CN102144556A (zh) 瑶山苣苔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方法
CN101695279B (zh) 一种美洲黑杨湘林101组织培养方法
CN110192524A (zh) 一种以叶茎及花序梗隐芽为外植体的姜科植物离体快速繁育的方法
CN111264383B (zh) 一种同步选育和保存姜花属杂交新品系及种质的方法
CN112335549A (zh) 一种通过组织离体培养获得落叶松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2907326B (zh) 德钦野生紫花苜蓿组培繁殖方法
CN105918121A (zh) 一种利用走马胎叶片快速繁殖种苗的方法
CN104938335B (zh) 利用油茶下胚轴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01743908A (zh) 红花银桦组培快繁及栽培方法
CN106577280A (zh) 一种利用驼峰藤幼嫩茎段及叶片快速繁殖无菌苗
CN103202227A (zh) 中药材金线莲种苗选育及快繁培育方法
CN106035078A (zh) 一种陕西卫矛种子的萌发方法
CN106613973B (zh) 利用组培苗叶片再生不定芽快速繁育羊踯躅的方法
CN103416302A (zh) 桂花体细胞胚再生植株的方法
CN115885855A (zh) 一种以紫魁茶树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的方法
CN105379621A (zh) 一种大岛樱成年优良单株“小乔”樱的高效离体植株再生方法
CN114793903A (zh) 一种脱毒草莓种苗的繁育方法
CN114586684A (zh) 一种三倍体桉树新品种“京桂一号桉”的组培快繁方法
CN104351051B (zh) 一种台湾肖楠幼嫩叶片快速繁殖无菌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8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