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4873B -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4873B
CN102224873B CN 201110116149 CN201110116149A CN102224873B CN 102224873 B CN102224873 B CN 102224873B CN 201110116149 CN201110116149 CN 201110116149 CN 201110116149 A CN201110116149 A CN 201110116149A CN 102224873 B CN102224873 B CN 102224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edium
extract
truffle
ferfas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1614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4873A (zh
Inventor
郭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111011614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48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4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4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8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保健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本申请人通过多年研究,得到块菌与咖啡豆为原料的食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得到的保健食品用于体虚多病、阳虚等方面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药理试验表明,具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方面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又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近年来世界各国保健食品发展的增长速度都很快,保健(功能)食品在欧美各国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我国保健(功能)食品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过一、二代的发展,也将迈入第三代,即保健食品不仅需要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更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机理以及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
块菌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块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由中国药用真菌研究之父、世界著名真菌学家刘波教授指导,以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食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玉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小组对块菌长达八年的专项研究表明:块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锌、锰、铁、钙、磷、硒等必需微量元素,以及鞘脂类、脑苷脂、神经酰胺、三萜、雄性酮、腺苷、松露酸、甾醇、块菌多糖、块菌多肽等大量的代谢产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雄性酮有助阳、调理内分泌的显著功效;鞘脂类化合物在防止老年痴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抗肿瘤细胞毒性方面有明显活性;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作用等等。这些稀有天然化合物的存在构成了块菌神奇作用的物质基础。
块菌的深入开发将成为保健食品的趋势。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人通过多年研究,得到块菌与咖啡豆配伍为原料开发出新一代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食品用于体虚多病、阳虚等方面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药理试验表明,本发明方法得到的食品具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方面的作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0-30℃温度下,培养6-10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0-30℃温度下,培养6-10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15-25%,鲜橡树叶或鲜榛树叶3-15%,蛋白胨0.4-0.6%,酵母膏0.4-0.6%,磷酸氢二钾0.1-0.2%,硫酸镁0.04-0.06%,维生素B10.001-0.005%,琼脂1-3%;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6.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6-10%,蛋白胨1-3%,磷酸二氢钾0.8-1.2%,硫酸镁0.4-0.6%,鲜橡树叶或鲜榛树叶8-20%,马铃薯8-2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6.5,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15-25℃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3-5天,转速为140-16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0-30℃,转数145-155转/分钟,培养时间4-6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4-8%,蛋白胨1-3%,鲜像树叶或鲜榛树叶15-20%,磷酸氢二钾0.8-1.2%,硫酸镁0.4-0.8%,马铃薯15-20%,PH值调为5.5-6.5;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18-25℃,搅拌转速150-180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将发酵物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发酵粉;
或者用板框过滤或离心方法,将发酵物固、液分离,获得菌丝体及滤液;再将菌丝体,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同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再将二者混合后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25-35%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30-50℃,压力为15-25mpa,时间为2-3h,CO2流量为100-12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25-35mpa,萃取温度为40-50℃,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1.5-2.5h,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油和/或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和/或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1-50∶1-200混合,加入水或鲜牛奶,菠萝汁,荔枝汁,香兰叶汁,枸杞汁,蓝莓汁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本发明所述的块菌为黑孢块菌,中国块菌,印度块菌,白块菌,夏块菌,松露等块菌属菌类。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0℃温度下,培养10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30℃温度下,培养10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25%,鲜橡树叶15%,蛋白胨0.6%,酵母膏0.6%,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6%,维生素B10.005%,琼脂3%;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10%,蛋白胨3%,磷酸二氢钾1.2%,硫酸镁0.6%,鲜橡树叶20%,马铃薯2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5,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15℃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5天,转速为16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30℃,转数155转/分钟,培养时间6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8%,蛋白胨3%,鲜像树叶20%,磷酸氢二钾1.2%,硫酸镁0.8%,马铃薯20%,PH值调为6.5;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5,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5℃,搅拌转速180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将发酵物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35%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50℃,压力为25mpa,时间为3h,CO2流量为12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为50℃,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2.5h,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油和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0.5∶0.5∶1混合,加入水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实施例2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0℃温度下,培养6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0℃温度下,培养6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15%,鲜榛树叶3%,蛋白胨0.4%,酵母膏0.4%,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4%,维生素B10.001%,琼脂1%;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6%,蛋白胨1%,磷酸二氢钾0.8%,硫酸镁0.4%,鲜榛树叶8%,马铃薯8%;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15℃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3天,转速为14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0℃,转数145转/分钟,培养时间4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4%,蛋白胨1%,鲜榛树叶15%,磷酸氢二钾0.8%,硫酸镁0.4%,马铃薯15%,PH值调为6.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18℃,搅拌转速150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或者用板框过滤或离心方法,将发酵物固、液分离,获得菌丝体及滤液;再将菌丝体,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同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再将二者混合后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25%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30℃,压力为15mpa,时间为2h,CO2流量为10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40℃,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1.5h,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油和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1∶1∶8混合,加入鲜牛奶、菠萝汁,荔枝汁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实施例3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20%,鲜榛树叶8%,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氢二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0.003%,琼脂2%;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8%,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5%,鲜榛树叶12%,马铃薯14%;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20℃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4天,转速为15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转数150转/分钟,培养时间5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6%,蛋白胨2%,鲜像树叶或鲜榛树叶17%,磷酸氢二钾1%,硫酸镁0.6%,马铃薯18%,PH值调为6.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0℃,搅拌转速175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将发酵物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30%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40℃,压力为20mpa,时间为2.5h,CO2流量为111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5℃,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2.0,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油和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12∶13∶10混合,加入菠萝汁,荔枝汁,香兰叶汁,枸杞汁,蓝莓汁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实施例4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20%,鲜榛树叶8%,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氢二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0.003%,琼脂2%;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8%,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5%,鲜榛树叶12%,马铃薯14%;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20℃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4天,转速为15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转数150转/分钟,培养时间5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6%,蛋白胨2%,鲜像树叶或鲜榛树叶17%,磷酸氢二钾1%,硫酸镁0.6%,马铃薯18%,PH值调为6.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0℃,搅拌转速175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用板框过滤或离心方法,将发酵物固、液分离,获得菌丝体及滤液;再将菌丝体,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同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再将二者混合后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30%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40℃,压力为20mpa,时间为2.5h,CO2流量为111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3)块菌油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1∶1混合,加入香兰叶汁,枸杞汁,蓝莓汁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实施例5
实施例3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20%,鲜榛树叶8%,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氢二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0.003%,琼脂2%;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8%,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5%,鲜榛树叶12%,马铃薯14%;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20℃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4天,转速为15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转数150转/分钟,培养时间5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6%,蛋白胨2%,鲜像树叶或鲜榛树叶17%,磷酸氢二钾1%,硫酸镁0.6%,马铃薯18%,PH值调为6.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0℃,搅拌转速175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将发酵物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30%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40℃,压力为20mpa,时间为2.5h,CO2流量为111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5℃,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2.0,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1∶4混合,加入蓝莓汁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实施例6
实施例3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5℃温度下,培养8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g/100ml):马铃薯20%,鲜榛树叶8%,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氢二钾0.15%,硫酸镁0.05%,维生素B10.003%,琼脂2%;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g/100ml):麦芽糖8%,蛋白胨2%,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0.5%,鲜榛树叶12%,马铃薯14%;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20℃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4天,转速为15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培养温度25℃,转数150转/分钟,培养时间5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g/100ml):麦芽糖6%,蛋白胨2%,鲜像树叶或鲜榛树叶17%,磷酸氢二钾1%,硫酸镁0.6%,马铃薯18%,PH值调为6.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6.0,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0℃,搅拌转速175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用板框过滤或离心方法,将发酵物固、液分离,获得菌丝体及滤液;再将菌丝体,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同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再将二者混合后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30%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40℃,压力为20mpa,时间为2.5h,CO2流量为111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为45℃,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2.0,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油和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3∶17∶85混合,加入香兰叶汁,枸杞汁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药理试验例
试验1提高免疫力试验
试验动物:BALB/C雄性小鼠,体重18-20g。
试验药物:
药物1组:天然块菌;
药物2组:实施例1得到产品。
药物3组:实施例2得到产品。
药物4组:实施例3得到产品。
试验方法:取小鼠,随机分组,事先在小鼠造模为免疫力低下,正常组不造模,造模成功开始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ml/20g。给药1-4组组灌胃给药,给药量3g原料/kg,连续给药30天,停药后24小时断头放血处死小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用1640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制成脾细胞悬液,并将小鼠脾细胞调整到5×106细胞/m1,加到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ul,每个脾加双份(即一个加ConA,一个不加ConA)。ConA 20ul(浓度为100ug/ml),1640培养液80ul,使每孔至200ul体积,于5%CO237℃恒温箱内培养72小时,终止培养前24小时,每孔加3H一TdR3.7×109(iucr)。用细胞收集器(TITERTEK CELL HARVESTER 550)收集细胞于49型玻璃纤维滤纸上,依次用蒸馏水、5%三氨醋酸、无水乙醇洗涤,将滤纸片置60℃温箱烘干,加到含5ml闪烁液的杯内,经液闪仪(BECKMEN LS 9800)测参入放射性活度(cpm),然后计算刺激指数(SI),即:SI=加入ConA孔cpm/未加入ConA孔cpm。
表1不同药物对免疫力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组别   刺激指数
  正常组   0.745±0.137**
  对照组   0.126±0.076
  药物1组   1.375±0.124**
  药物2组   2.579±0.714**Δ
  药物3组   2.563±0.690**Δ
  药物4组   2.745±0.710**Δ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药物1组比较ΔP<0.05。
试验2
小鼠抗疲劳实验
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试验药物:
药物1组:天然块菌;
药物2组:实施例4得到产品。
药物3组:实施例5得到产品。
药物4组:实施例6得到产品。
验方法: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药物组。灌胃给药,给药量2g/kg,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给药后1h快速将小鼠放入事先备好的游泳池内,记录小鼠自入池开始至不再游泳的时间。结果见2。
表2抗疲劳试验结果
Figure BSA0000048983810017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药物1组比较ΔP<0.05。
试验结论:上述药理试验表明,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比天然块菌,具有更好的药理作用。

Claims (3)

1.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1)块菌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第一步,菌种的制备:
选取天然块菌子囊果内部组织块,加入无菌水并用无菌研钵研碎,涂布于培养基表面,在20-30℃温度下,培养6-10天,将从薄片上长出的菌丝,再置于培养基上培养,在20-30℃温度下,培养6-10天,得到菌种;其中培养基为:其中百分数是指g/100ml,马铃薯15-25%,鲜橡树叶或鲜榛树叶3-15%,蛋白胨0.4-0.6%,酵母膏0.4-0.6%,磷酸氢二钾0.1-0.2%,硫酸镁0.04-0.06%,维生素B10.001-0.005%,琼脂1-3%;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6.5,灭菌,即得培养基;
第二步,液体种子培养:
分为一级液体种子,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基均为:其中百分数是指g/100ml,麦芽糖6-10%,蛋白胨1-3%,磷酸二氢钾0.8-1.2%,硫酸镁0.4-0.6%,鲜橡树叶或鲜榛树叶8-20%,马铃薯8-20%;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6.5,灭菌,即得培养基;将斜面菌种转接至液体培养基上,在15-25℃温度下旋转摇床上培养3-5天,转速为140-160转/分钟,得到一级液体种子;将培养好的一级液体种子转接到摇瓶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培养,培养温度20-30℃,转数145-155转/分钟,培养时间4-6天,即得二级液体种子;
第三步,发酵罐生产:
发酵罐培养基为:其中百分数是指g/100ml,麦芽糖4-8%,蛋白胨1-3%,鲜橡树叶或鲜榛树叶15-20%,磷酸氢二钾0.8-1.2%,硫酸镁0.4-0.8%,马铃薯15-20%,pH值调为5.5-6.5;将马铃薯和树叶煮汁,取滤液与上述成份混合,定容,调pH值到5.5-6.5,灭菌,即得培养基;
将二级液体种子转接至发酵罐培养基中,培养温度18-25℃,搅拌转速150-180转/分钟,开始发酵24小时后,每隔16小时取发酵液样镜检,当菌丝体已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时,得到发酵物;
第四步,菌粉加工:
将发酵物减压浓缩,喷雾干燥得发酵粉;
或者用板框过滤或离心方法,将发酵物固、液分离,获得菌丝体及滤液;再将菌丝体,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同时将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在60℃以下干燥,粉碎成粉;再将二者混合后得发酵粉;
(2)从块菌菌丝体粉制备块菌油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取上述方法制得的块菌发酵粉,以25-35%乙醇制粒,放入CO2超临界萃取仪的萃取釜中,萃取条件为:温度为30-50℃,压力为15-25mpa,时间为2-3h,CO2流量为100-120L/h,收集分离釜解析出来的液体,采用离心分离,得到淡黄色液体,即为块菌油;
将萃取釜中的块菌菌粉继续萃取,萃取压力为25-35mpa,萃取温度为40-50℃,用蒸馏水作为夹带剂,萃取1.5-2.5h,收集分离釜中液体,加入95%的乙醇,放置后产生絮状沉淀物,干燥,即得块菌多糖;
(3)块菌油和/或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的混配方法:
将咖啡豆浸泡,用乳酸菌或仿麝猫肠道菌发酵,冲洗,灭菌,微粉化后,加水,于10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入水,于150℃浸提,收集提取液;残渣再加水,于190℃浸提,收集提取液;将3次收集提取液混合,干燥,得到咖啡豆提取物;
将块菌油和/或块菌多糖与咖啡提取物按重量比1-50∶1-200混合,加入水或鲜牛奶,菠萝汁,荔枝汁,香兰叶汁,枸杞汁,蓝莓汁的一种或几种进行造粒,造粒后干燥、灭菌,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其中块菌为黑孢块菌、白块菌、夏块菌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其中食品包括饮料。
CN 201110116149 2011-05-06 2011-05-06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48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16149 CN102224873B (zh) 2011-05-06 2011-05-06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16149 CN102224873B (zh) 2011-05-06 2011-05-06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4873A CN102224873A (zh) 2011-10-26
CN102224873B true CN102224873B (zh) 2012-12-05

Family

ID=44805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1614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4873B (zh) 2011-05-06 2011-05-06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4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6342B (zh) * 2012-06-01 2013-08-21 郭景龙 一种块菌酒及其制备方法
KR101298557B1 (ko) * 2013-01-04 2013-08-22 주식회사 웰빙엘에스 식물성유산균을 이용한 카페인이 저감된 발효커피 제조방법
KR101492174B1 (ko) * 2013-01-24 2015-02-10 주식회사 코시스바이오 홍국균을 이용하여 발효시킨 커피 생두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항염증 및 면역증진용 조성물
CN103859122A (zh) * 2014-04-02 2014-06-18 郭景龙 一种国酒香咖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78266A (zh) * 2016-12-12 2017-04-26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榆黄菇菌丝球咖啡饮品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6827A (zh) * 2006-12-27 2007-06-27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块菌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995322A (zh) * 2006-12-27 2007-07-1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液体深层发酵生产块菌多糖的培养基
CN101077989A (zh) * 2007-06-19 2007-1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印度块菌油的超临界提取方法
CN101724564A (zh) * 2008-10-31 2010-06-09 湖北工业大学 中间补料发酵生产块菌活性菌丝体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6827A (zh) * 2006-12-27 2007-06-27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块菌多糖的制备方法
CN1995322A (zh) * 2006-12-27 2007-07-11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液体深层发酵生产块菌多糖的培养基
CN101077989A (zh) * 2007-06-19 2007-11-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印度块菌油的超临界提取方法
CN101724564A (zh) * 2008-10-31 2010-06-09 湖北工业大学 中间补料发酵生产块菌活性菌丝体和块菌多糖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伶俐.中国块菌深层发酵生产块菌多糖的初步探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辑》.2009,(第1期),第6-9页. *
汤亚杰等.块菌活性成分及其人工栽培研究进展.《中草药》.2007,第38卷(第4期),第629-63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4873A (zh)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3002B (zh) 一种深层液体发酵法制备富硒金针菇粗多糖原粉的方法
CN102224873B (zh) 一种原料含有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CN108244432A (zh) 一种发酵蛹虫草益生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76342B (zh) 一种块菌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6954B (zh) 灵芝转化麦秸生产含灵芝酸饲料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1328487B (zh) 鸡腿菇液体转化桑叶的发酵液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6916853A (zh) 利用植物基原料和内生菌共培养制备生物活性物质的方法
CN109370914A (zh) 一种冬虫夏草菌丝体粉及其生产方法
CN109938332A (zh) 一种含麦角硫因的猴头菌保健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54021A (zh) 一种红曲霉转化玉米皮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224925B (zh) 一种原料为块菌和咖啡豆的食品的制备方法
CN101182562A (zh) 通过金耳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5559068B (zh) 一种利用食药真菌发酵三叶青获得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5035B (zh)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00142A (zh) 一种发酵茯苓酸代用茶的制备方法
KR100432360B1 (ko) 약용식물을 이용한 노루궁뎅이 버섯의 균사체 및 자실체의 고체배양방법 및 이 균사체 및 자실체의 추출물을 함유한건강보조식품
CN1215754A (zh) 冬虫夏草发酵产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536069B (zh) 大规模生产虫草菌和灵芝菌的方法
CN100475833C (zh) 从蝉拟青霉培养物中提取n6-(2-羟乙基)腺苷的方法
CN105586267B (zh) 生产灵芝菌丝体的灵芝诱变菌株
CN101172119A (zh) 一种虫草灵芝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7465B (zh) 黑柄炭角菌发酵液粉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2224872A (zh) 一种原料为块菌和咖啡豆的保健食品
CN101240301A (zh) 固态发酵制备γ-氨基丁酸的方法
CN101401827B (zh) 古尼拟青霉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制药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uo Jingl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uo Jinglong

Document name: payment instruction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uo Jinglong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