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4866B -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4866B
CN102224866B CN 201110111747 CN201110111747A CN102224866B CN 102224866 B CN102224866 B CN 102224866B CN 201110111747 CN201110111747 CN 201110111747 CN 201110111747 A CN201110111747 A CN 201110111747A CN 102224866 B CN102224866 B CN 102224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bitter gourd
broomcorn millet
parts
millet w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1117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4866A (zh
Inventor
杨宝峰
孙长颢
冯速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杨宝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杨宝峰 filed Critical 杨宝峰
Priority to CN 2011101117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4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24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4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4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茶及其制备方法。它解决了传统大麦茶采用的原料单一、口味单一、营养成分较少、且功效有限的问题。苦瓜黍麦茶由苦瓜、白色高粱米和大麦茶制成。方法:一、称取苦瓜、白色高粱米和大麦茶;二、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烘烤,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翻炒;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混合,得混合物再装入泡茶袋即完成。本发明苦瓜黍麦茶由三种原料制成、营养成分丰富,是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止渴、消积进食、降糖降脂、壮血脉、益颜色、解疲乏的作用的保健茶产品。本发明苦瓜黍麦茶连续饮用一个月,对于积热上火、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面色枯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交际应酬多,生活不规律,大部分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大麦茶因具有价廉物美,健脾消滞,和胃生津,利湿止痢,清心除烦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但是传统大麦茶采用的原料单一、口味单一、营养成分较少、且功效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大麦茶采用的原料单一、口味单一、营养成分较少、且功效有限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比数由1~10份的苦瓜、2~2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10份的大麦茶制成。
制备苦瓜黍麦茶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比数称取1~10份的苦瓜、2~2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10份的大麦茶;二、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3~5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20~140℃下翻炒2~4h;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进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称取2g混合物装入泡茶袋,即完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
本发明苦瓜黍麦茶呈浅棕色、味甜、略带苦味;本发明苦瓜黍麦茶由三种原料制成、营养成分丰富,是具有清热解毒、益气止渴、消积进食、降糖降脂、壮血脉、益颜色、解疲乏的作用的保健茶产品。真正将中医调理治病、保持身体阴阳平衡的理念通过日常饮食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本发明苦瓜黍麦茶连续饮用一个月,对于积热上火、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和面色枯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本发明苦瓜黍麦茶中各原料的作用机理如下:
苦瓜: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果实,性味苦寒;全草皆可入药,一根苦瓜里含有0.4%贵如黄金的减肥特效成分-高能清脂素,主要含有苦瓜甙、类蛋白活性物质(即α-苦瓜素,β-苦瓜素、MAP30)类胰岛素活性物质(即多肽-P)及多种氨基酸;可加速排毒,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对心、肺、胃具有清凉解渴、具有除邪热、治丹火毒气、泻六经实火、益气止渴、解劳乏、清心明目、能增强食欲、养血滋肝、润脾补肾之功效;促进新陈代谢;益肾利尿,清热解毒,降血脂,抗病毒;它具有的多肽-P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它还有抗病毒能力和防癌的功效。
白色高粱米:味甘、性温、涩,入脾、胃经;具有和胃、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的功效;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大麦茶:大麦味甘性平,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益气调中,宽胸下气,消积进食,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保五脏化谷食之功;治小便淋痛;治麦芒入目;治老人烦渴不止、饮水不定、舌卷干焦;治水气病;夏季清暑热;治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喉部脓肿;大麦茶含有人体所需的17种微量元素,19种以上氨基酸,富含多种维生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大麦芽中含有“消化酵素”和维生素等,适用小儿、老人病后胃弱引起的食欲不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比数由1~10份的苦瓜、2~2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10份的大麦茶制成。
本实施方式中大麦茶为现有市售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比数由1份的苦瓜、2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份的大麦茶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比数由10份的苦瓜、2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0份的大麦茶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比数由2~8份的苦瓜、4~15份的白色高粱米和2~8份的大麦茶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比数由5份的苦瓜、1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5份的大麦茶制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制备苦瓜黍麦茶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比数称取1~10份的苦瓜、2~2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10份的大麦茶;二、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3~5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20~140℃下翻炒2~4h;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进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称取2g混合物装入泡茶袋,即完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大麦茶为现有市售成品。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苦瓜黍麦茶呈浅棕色、味甜、略带苦味。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苦瓜黍麦茶用法用量如下:取本品1袋置于杯中加400ml沸水浸泡或煮15min后饮用;每日1~2袋。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重量份比数称取4份的苦瓜、9份的白色高粱米和6份的大麦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步骤一中按重量份比数称取6份的苦瓜、15份的白色高粱米和9份的大麦茶。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4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30℃下翻炒3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六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制备苦瓜黍麦茶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比数称取1份的苦瓜、2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份的大麦茶;二、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4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30℃下翻炒3h;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进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称取2g混合物装入泡茶袋,即完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大麦茶为现有市售成品。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苦瓜黍麦茶按每日2袋的用量,请40位积热上火、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面色枯黄的应试者,连用3日后,35位应试者上述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改善,其中15位反馈良好;连用1周后,40位应试者所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9位反馈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制备苦瓜黍麦茶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比数称取4份的苦瓜、9份的白色高粱米和6份的大麦茶;二、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5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20℃下翻炒4h;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进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称取2g混合物装入泡茶袋,即完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大麦茶为现有市售成品。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苦瓜黍麦茶按每日2袋的用量,请40位积热上火、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面色枯黄的应试者,连用3日后,28位应试者上述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改善,其中9位反馈良好;连用1周后,32位应试者上述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改善,其中13位反馈良好;连用一个月后,40位应试者上述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制备苦瓜黍麦茶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按重量份比数称取6份的苦瓜、15份的白色高粱米和9份的大麦茶;二、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3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40℃下翻炒2h;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进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称取2g混合物装入泡茶袋,即完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大麦茶为现有市售成品。
本实施方式制备的苦瓜黍麦茶按每日2袋的用量,请40位积热上火、口干咽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结、面色枯黄的应试者,连用3日后,30位应试者上述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改善,其中10位反馈良好;连用1周后,35位应试者上述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状有改善,其中15位反馈良好;连用一个月后,40位应试者上述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

Claims (6)

1.一种苦瓜黍麦茶,其特征在于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数比由1~10份的苦瓜、2~2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1~10份的大麦茶制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称取苦瓜、白色高粱米和大麦茶;二、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3~5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20~140℃下翻炒2~4h;三、将烘烤后的苦瓜、翻炒后的白色高粱米和称取的大麦茶进行混合,得混合物,然后称取2g混合物装入泡茶袋,即完成苦瓜黍麦茶的制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苦瓜黍麦茶,其特征在于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数比由2~8份的苦瓜、4~15份的白色高粱米和2~8份的大麦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苦瓜黍麦茶,其特征在于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数比由5份的苦瓜、10份的白色高粱米和5份的大麦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苦瓜黍麦茶,其特征在于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数比由4份的苦瓜、9份的白色高粱米和6份的大麦茶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苦瓜黍麦茶,其特征在于苦瓜黍麦茶按照重量份数比由6份的苦瓜、15份的白色高粱米和9份的大麦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苦瓜黍麦茶,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称取的苦瓜清洗晾干切片后在120℃下烘烤4h,将称取的白色高粱米清洗晾干后在130℃下翻炒3h。
CN 201110111747 2011-04-29 2011-04-29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224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11747 CN102224866B (zh) 2011-04-29 2011-04-29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111747 CN102224866B (zh) 2011-04-29 2011-04-29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4866A CN102224866A (zh) 2011-10-26
CN102224866B true CN102224866B (zh) 2013-01-02

Family

ID=4480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111747 Active CN102224866B (zh) 2011-04-29 2011-04-29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248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6818A (zh) * 2013-07-14 2013-12-04 李万民 一种治疗食积的饮料
CN107259011A (zh) * 2017-07-06 2017-10-20 高密市红高粱食品有限公司 高粱养生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7372961B (zh) * 2017-08-11 2020-02-07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一种具有消食功能的糊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36A (zh) * 1996-06-16 1997-12-24 王成民 五粮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1416727A (zh) * 2007-10-26 2009-04-29 李增宏 五行平衡养生饮(系列)
CN101589814A (zh) * 2008-05-28 2009-12-02 程礼华 一种精卵子保健饮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4866A (zh) 201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8706B (zh) 一种中药保健酒
CN103749817A (zh) 一种栀子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8710B (zh) 一种杜仲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87899B (zh) 一种红茶酒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62253A (zh) 一种具有食疗功能的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4866B (zh) 一种苦瓜黍麦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23678A (zh) 一种健胃消食的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5463A (zh) 减肥保健早餐奶
CN102986884A (zh) 一种桂花奶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93290B (zh) 一种消食润肠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4605A (zh) 一种耐饥面条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85536A (zh) 一种天然植物降糖泡腾饮料
CN106551382A (zh) 一种特殊膳食食品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9164B (zh) 一种零余子养颜茶
CN103598286A (zh) 一种绞股蓝营养保健面包
CN103156031A (zh) 一种凉茶
CN102986881A (zh) 一种菊花奶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65794A (zh) 一种益气养阴疏风通络饮料及制备加工方法
CN106234699A (zh) 一种清热宣化治疗发热的药茶及制备加工方法
CN102429218B (zh) 一种适于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营养食品
CN105936849A (zh) Sod葡萄酒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60449A (zh) 一种保健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5248A (zh) 一种健胃消食保健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10229732A (zh) 一种露酒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14222A (zh) 一种补气健脾滋补肝肾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G BAOFENG

Effective date: 201306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5

Address after: 150080 No. 157 health Road,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after: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50080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chool of pharmac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before: Yang B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