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4632B - 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24632B CN102224632B CN200980146767.2A CN200980146767A CN102224632B CN 102224632 B CN102224632 B CN 102224632B CN 200980146767 A CN200980146767 A CN 200980146767A CN 102224632 B CN102224632 B CN 10222463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work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screen
- signal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 H01Q9/27—Spiral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8—Arrangements of two or more hingeably connected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e. connected by flexible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77—Bendability or stretchability details
- H05K1/028—Bending or folding region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7—Electric details
- H05K2201/0707—Shielding
- H05K2201/0715—Shielding provided by an outer layer of PC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需要另外的构成就能使供电部延展到第二框体的通信设备。便携式电话机(1)具备:电路基板(70),其配置于操作部侧框体(2);电路基板(80),其配置于显示部侧框体(3);电路部,其形成于电路基板(70),并具有接地图案和接点(104);基准电位图案层(75),其配置于操作部侧框体(2),并与接地图案电连接;基准电位图案层(86),其配置于显示部侧框体(3);和FPC部(101),其与电路基板(70)和电路基板(80)电连接,其中,FPC部(101)具有对规定的信号进行传输的信号传输线(210)和对信号布线(210)进行电屏蔽的屏蔽层(240),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电连接,并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结多个框体而构成的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话机等的通信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用于使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小型化、薄型化的技术。
例如,提出了一种通信设备,在使显示部侧框体和操作部侧框体能经由连结部而相对移动的通信设备中,使分别配置于显示部侧框体以及操作部侧框体的电路基板作为天线以及接地发挥功能,作为偶极天线进行动作。
另外,在这样的通信设备中,还提出了用于获得高增益的天线特性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在显示部侧框体(第二框体)的屏蔽箱上连接挠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下面称为FPS),使显示部侧框体的屏蔽箱供电。然后,显示部侧框体的屏蔽箱、和操作部侧框体(第一框体)的具有接地电位的电路基板上的接地图案(groundpattern)作为偶极天线进行动作。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2-335180号公报
在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通信设备中,为了使供电部延展到第二框体,需要另外的构成。但是,鉴于通信设备的小型化的要求,这样的供电部延展构成并不优选。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能够不需要另外的构成而使供电部延展到第二框体。
本发明的通信设备,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一电路基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二电路基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框体;电路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并具有接地部、供电部以及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的信号处理部;第一导电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接地部电连接;第二导电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和信号线,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和所述第二电路基板,所述信号线具有传输规定的信号的信号传输部、和电屏蔽所述信号传输部的屏蔽部,所述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屏蔽部具有多个接点,所述通信设备具有:第一选择部,其构成为能选择所述供电部与所述多个接点中的一个接点电连接的连接状态;和第一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选择部进行的所述连接状态的选择。
另外,优选所述通信设备具有:连结部,其能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和检测部,其检测经由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移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部按照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移动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选择部进行的所述连接状态的选择。
另外,优选所述检测部检测闭合状态、打开状态以及中间的状态作为所述相对移动状态,其中,所述闭合状态是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相互重合来配置的状态,所述打开状态是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不相互重合来配置的状态,所述中间的状态是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的中间的状态。
另外,上述通信设备优选具有功能动作部,其根据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而对功能进行动作,所述第一控制部按照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即成为由所述功能动作部进行动作的功能的基础的信号的频率,来控制所述第一选择部进行的所述连接状态的选择。
优选上述功能动作部具有调谐部以及解码部,所述调谐部接收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作为广播波,所述解码部对由所述调谐部接收的所述广播波进行解码。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第一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根据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第二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的所述屏蔽部的传输路径长度之和而得到的长度大致相同。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第一导电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上的第一基准电位图案。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第二导电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上的第二基准电位图案。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信号线具有夹持所述信号传输部的第一屏蔽部、和第二屏蔽部,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第一屏蔽部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第一形状,所述第二屏蔽部构成为谐振于第二频带的第二形状。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具有构成为能选择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任一者的第二选择部,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第二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信号传输部具有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线、和与基准电位电连接的接地线,所述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在所述接地线的附近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在所述屏蔽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和所述接地线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规定深度的槽。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所述信号传输部具有以第一传输速度来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以比所述第一传输速度快的第二传输速度来传输信号的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在比起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更靠近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附近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
另外,在上述通信设备中,优选在所述屏蔽部,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规定深度的槽。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通信设备,不需要另外的构造就能使供电部延展到第二框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打开便携式电话机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折叠便携式电话机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3是内置于操作部侧框体中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内置于显示部侧框体中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闭合状态下的FPC部和供电点的导通构造的图。
图7是表示FPC部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FPC部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0是FPC的放大图。
图11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接点和供电部的导通构造的图。
图1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闭合状态下的接点和供电部的导通构造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FPC101部的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FPC101部的其它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FPC101部的其它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FPC101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
图20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FPC101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1便携式电话机(通信设备)
2操作部侧框体(第一框体)
3显示部侧框体(第二框体)
70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
75基准电位图案层(第一导电部)
80电路基板(第二电路基板)
86基准电位图案层(第二导电部)
101 FPC部(信号线)
104接点(供电部)
106 RF电路部(电路部)
210信号布线(信号传输部)
240屏蔽层(屏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方式。
根据图1来说明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基本构造。图1表示打开便携式电话机1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便携式电话机1具备作为框体的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操作部侧框体2(第一框体)和显示部侧框体3(第二框体)经由具备铰链机构的连结部4而被连结为能开闭。具体地,操作部侧框体2的上端部和显示部侧框体3的下端部经由连结部4进行连结。由此,便携式电话机1构成为,经由铰链机构而连结的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能相对移动。即,便携式电话机1能被置为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打开的状态(打开状态)、和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折叠的状态(闭合状态)。在此,闭合状态是指两个框体相互重合地配置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两个框体不相互重合地配置的状态。
操作部侧框体2的外面由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构成。操作部侧框体2构成为:在前壳体2a侧,操作键群11、作为输入便携式电话机1的使用者通话时发出的声音的话筒的声音输入部12分别露出。
操作键群11由如下键构成:用于启动各种设定、电话簿功能、邮件功能等的各种功能的功能设定操作键13;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的数字、邮件等的文字等的输入操作键14;和作为进行各种操作中的决定或上下左右方向的滚屏等的操作部件的决定操作键15。对于构成操作键群11的各键,分别按照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的开闭状态、各种模式、或起动的应用程序等的种类而被分配规定的功能(键盘分配(key assign))。然后,通过使用者按压各键,执行与对各键分配的功能相应的动作。
声音输入部12配置于操作部侧框体2的长边方向上的与连结部4侧相反的外端部侧。即,声音输入部12在便携式电话机1为打开状态下,配置于一方的外端部侧。
在操作部侧框体2的一方侧的侧面,配置有用于与外部设备(例如主机装置)进行通信的接口(未图示)。在操作部侧框体2的另一方侧的侧面,配置有被分配了规定的功能的侧键、和进行外部存储器的插入以及取出的接口(未图示)。接口被帽所覆盖。各接口在不使用时被帽所覆盖。
显示部侧框体3的外面由前面板3a、前壳体3b、后壳体3c和后面板3d构成。在显示部侧框体3,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21、作为输出通话时对方侧的声音的接收器的扬声器22配置为露出到外部。
显示部21由液晶面板、驱动该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从该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照射光的背光源等的光源部构成。
另外,图2是表示折叠便携式电话机1的状态的立体图的图。操作部侧框体2在一方的侧面具备:被分配了规定的功能的侧键30、用于进行外部存储器的插入以及取出的接口用的帽31。另外,显示部侧框体3形成为:在显示部侧框体3的后面板3d表面,拍摄被摄体的照相机33、对被摄体照射光的闪光灯34露出。
图3是内置于操作部侧框体2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操作部侧框体2具备:前壳体2a;键构造部40;键基板50;壳体60;具备与后述的RF(Radio Frequency)电路部106中的接地部电连接的基准电位图案75(第一导电部)以及便携式电话机用的RF模块等各种电子部件的电路基板70(第一电路基板);具备电池盖2c的后壳体2b;和电池81。键基板50和电路基板70通过作为从键基板50延伸出的基板的FPC90而电连接。在电路基板70安装有RF电路部106(电路部),该RF电路部106具有在高频信号中供电或被供电的供电部、和电连接于基准电位的接地部,进行高频信号的处理。
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配置为相互的凹状的内侧面相面对,且彼此的外周缘重合地来结合。另外,在前壳体2a和后壳体2b之间,夹着键构造部40、具有FPC部90的键基板50、壳体60、电路基板70而将它们内置。
在前壳体2a,在折叠便携式电话机1的状态下,在显示部侧框体3的与显示部21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有键孔13a、14a、15a。分别从键孔13a露出构成功能设定操作键13的功能设定操作键部件13b的按压面,从键孔14露出构成输入操作键14的输入操作键部件14b的按压面,从键孔15a露出构成决定操作键15的决定操作键部件15b的按压面。通过向下按地来按压该露出的功能设定操作键部件13b、输入操作键部件14b以及决定操作键部件15b的按压面,分别设于对应的键开关51、52、53的后述的金属圆盖(碗状)的顶点被按压,接触到开关端子,从而电导通。
键构造部40由操作部件40A、作为加强部件的键框架40B、作为薄板部件的键薄板40C构成。
操作部件40A由多个键操作部件构成。具体地,由功能设定操作键部件13b、输入操作键部件14b、决定操作键部件15b构成。构成操作部件40A的各操作键部件分别夹着后述的键框架40B而粘接于键薄板40C上。粘接于键薄板40C的各操作键部件的各自的按压面如上所述,分别从键孔13a、14a、15a向外部露出地配置。
键框架40B是形成有多个孔部14c的金属性的板状部件。键框架40B是为了防止对输入操作键部件14b的按压对电路基板70等带来不良影响而设的加强部件。另外,键框架B是导电性的部件,也作为放出输入操作键部件14b中的静电的部件发挥功能。在形成于键框架40B的多个孔部14c,嵌合有形成于后述的键薄板40C上的凸部14d来配置。并且,输入操作键部件14b粘接于该凸部14d。
键薄板40C是具有挠性的硅橡胶制的薄板状部件。在键薄板40C上,如上所述,形成有多个凸部14d。多个凸部14d形成于键薄板40C上的配置键框架40B的一侧的面上。该多个凸部14d分别形成于与后述的键开关52对应的位置。
键基板50具有配置于键薄板40C侧的面即第一面50a的多个键开关51、52、53。多个键开关51、52、53分别配置于与各操作部件40A对应的位置。配置于键基板50的键开关51、52、53是具有碗状地弯曲而立体地形成的金属板的金属圆盖的构造。构成为:若按压该碗状形状的顶点,则金属圆盖与形成在键基板50的表面所印刷的电气电路(未图示)上的开关端子接触,从而电导通。另外,在键基板50中的第二面50b侧,形成有多条电极布线。
图4是表示内置于显示部侧框体3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述,显示部侧框体3具备:前面板3a、前壳体3b、连结部4、显示器21、连接显示器21的电路基板80(第二电路基板)、后壳体3c、和后面板3d。另外,在显示部侧框体3中,层叠地配置前面板3a、前壳体3b、显示器21、电路基板80、后壳体3c、后面板3d。
如图4所示,前壳体3a和后壳体3b配置为相互的凹状的内侧面相面对,彼此的外周缘重合地来结合。另外,在前壳体3a和后壳体3b之间,夹着显示器21和电路基板80而将它们内置。另外,在电路基板80,形成有基准电位图案层(第二导电部)。
另外,在便携式电话机1中,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显示部侧框体3之间,通过挠性印刷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下面称为FPC)101而电连接配设于显示部侧框体3的内部的电路基板80和配设于操作部侧框体2的内部的电路基板70。
(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通过FPC部101来电连接电路基板70和电路基板80。详细地,在电路基板70的操作部侧框体2侧的端部,配置有FPC连接器102,在电路基板80的显示部侧框体3侧的端部,配置有FPC连接器103。并且,在FPC连接器102以及103间,插入FPC部101,电连接电路基板70以及电路基板80。
另外,在位于电路基板70侧的FPC部101设有接点104,经由信号线105来与RF电路部106电连接。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闭合状态下的FPC部101和接点104的导通构造的图。如图6所示,RF电路部106安装于与配置FPC连接器102的面的相反面上。另外,在电路基板70上形成有开口部107。并且,接点104设于FPC部101(后述的屏蔽层240或屏蔽层260),通过开口部107用信号线105与RF电路部106的供电部连接。由此,接点104具备从供电部被供电或进行供电的供电点的功能。
图7以及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中的FPC部101的A-A线剖面的图,是FPC部101的内部构造的构成例。另外,在图7以及图8中,由于FPC部101的构造相对于FPC部101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线对称,因此,主要对于上面侧进行说明,并省略对于下面侧的说明。
图7是表示FPC部101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FPC部101具备:基材200、形成于基材200上的多个信号布线210(信号传输部)、绝缘层220、导电性粘接剂层230、和屏蔽层240(屏蔽部)。
信号布线210传输显示器21的显示信号或接收器信号作为规定的信号。绝缘层220形成于信号布线210上。导电性粘接剂层230粘接绝缘层220和屏蔽层240。
屏蔽层240对信号布线210进行电屏蔽(shield)。另外,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电连接。进而,屏蔽层240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第二导电部即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作为结果,基准电位图案层86经由接点104从RF电路部106的供电部供电或对供电部供电。
在此,对于图7所示的FPC部101中的噪声信号的传播、以及来自外部的电波信号的传播进行说明。首先,显示器21的显示信号或接收器信号等在信号布线210中传播。另外,来自信号布线210的噪声的电场朝向与信号布线210接近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30的基材200侧的面,通过趋肤效应而在导电性粘接剂层230的基材200侧的面上流过电流。
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电波信号朝向屏蔽层240的表面,通过趋肤效应而在屏蔽层240的外面(与基材200相反侧的面)流过电流。这样,FPC部101能够适当地隔离来自信号布线210的噪声和来自外部的电波信号。
另外,图8是表示FPC部101的内部构造的其它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FPC部101具备:基材200、形成在基材200上的多个信号布线210(信号传输部)、绝缘层220、导电性粘接剂层230、屏蔽层240、绝缘层250、和屏蔽层260(屏蔽部)。图8所示的FPC部101在具备绝缘层250和屏蔽层260的点上与图7所示的FPC部101不同。
绝缘层250形成于屏蔽层240上,且电隔离屏蔽层240和屏蔽层260。
导电性粘接剂层230以及屏蔽层260电屏蔽信号布线210。另外,屏蔽层260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电连接。进而,屏蔽层260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第二导电部即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作为结果,基准电位图案层86经由接点104从RF电路部106的供电部被供电或对供电部供电。
在此,对于图8所示的FPC部101中的来自电波信号的传播进行说明。来自外部的电波信号朝向屏蔽层260的表面,通过趋肤效应而在屏蔽层260的外面(与基材200相反侧的面)流过电流。这样,图8所示的FPC部101在屏蔽层240上设置绝缘层250,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隔离来自信号布线210的噪声和来自外部的电波信号。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说明了作为屏蔽部使用图7所示的屏蔽层240的情况,但在作为屏蔽部使用图8所示的屏蔽层260的情况下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如上所述,在电路基板70形成有作为第一导电部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基准电位图案层75与安装于电路基板70的RF电路部106的接地部连接。另外,在电路基板80形成有作为第二导电部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基准电位图案层86经由接点104从RF电路部106的供电部被供电或对供电部供电。
由此,基准电位图案层75作为接地部发挥功能,屏蔽层240以及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作为天线元件发挥功能,作为结果,基准电位图案层75以及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作为偶极天线发挥功能。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所示,优选基准电位图案层75的长度L2、与作为天线元件而动作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以及FPC部101(屏蔽层240)的长度L3的合计长度即(L1+L3)大致相同。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屏蔽层240能够电屏蔽信号布线210。另外,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电连接。进而,屏蔽层240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第二导电部即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由此,经由FPC部101的屏蔽层240来电连接基准电位图案层86和接点104。因此,能够除了信号布线210以外设置另外的供电线来延展到显示部侧框体3,能够谋求简化FPC部101的布线构造和连结部。因此,作为便携式电话机1整体也能谋求构造的简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优选作为接地部而动作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的长度L2、与作为天线元件而动作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以及FPC部101(屏蔽层240)的长度L3的合计长度即(L1+L3)大致相同。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能谋求作为偶极天线而动作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FPC部101的天线特性的优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第一导电部是形成于电路基板70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因此,能够谋求电路基板70的有效活用,实现操作部侧框体2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第二导电部是形成于电路基板80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因此,能够谋求电路基板80的有效活用,实现显示部侧框体3的小型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到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动作则简化或省略说明。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便携式电话机1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FPC部101来电连接电路基板70和电路基板80。
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主要在具备如下结构的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接点104a、接点104b、接点104c、供电部109a、供电部109b、供电部109c、开关部110、接收广播波的调谐部112、对由调谐部112接收到的广播波进行解码的解码部113、角度检测部114、进行便携式电话机1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115。
图10是图9中的FPC部101的放大图。如图10所示,接点104a和接点104b相互隔开间隔L10。接点104b和接点104c相互隔开间隔L11。
接点104a配置为从FPC连接器102的端部起长度为L12,从FPC连接器103的端部起长度为L15。另外,接点104b配置为从FPC连接器102的端部起长度为L13,从FPC连接器103的端部起长度为L16。另外,接点104c配置为从FPC连接器102的端部起长度为L14,从FPC连接器103的端部起长度为L17。
图11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接点104a、104b、104c以及供电部109a、109b、109c的导通构造的图,图1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闭合状态下的接点104a、104b、104c以及供电部109a、109b、109c的导通构造的图。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RF电路部106安装于配置了FPC连接器102的面的相反面。另外,在电路基板70形成有开口部107a、107b、107c。另外,接点104a、104b、104c设于FPC部(屏蔽层240)上。供电部109a、109b、109c由具有弹簧特性的部件构成,其一端与开关部110电连接。另外,供电部109a、109b、109c构成为其另一端能通过开口部107a、107b、107c基于弹簧特性分别与接点104a、104b、104c接触或分开。
开关部110构成为能选择电连接供电部109a和接点104a的第一状态、电连接供电部109b和接点104b的第二状态、和电连接供电部109c和接点104c的第三状态。具体地,开关部110按照根据来自控制部115的控制信号而将开关切换为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中的一个状态(接点)的方式构成。
调谐部112例如接收广播波作为由基准电位图案层86谐振的信号。解码部113对由调谐部112接收到的广播波进行解码。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谐部112以及解码部113作为功能动作部发挥功能,该功能动作部根据由发挥天线元件功能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谐振的信号,来对功能进行动作。
角度检测部114检测操作部侧框体2的相对于显示部侧框体3打开的角度,即检测与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的相对位置状态对应的信号,并将检测出的信号输出给控制部115。
控制部115通过控制开关部110的切换来控制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的选择。
具体地,控制部115按照由角度检测部114检测出的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的相对移动状态,通过切换开关部110来控制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的选择。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在屏蔽层240设置接点104a、接点104b和接点104c,设置能选择供电部109a和接点104a、供电部109b和构成部104b、以及供电部109c和接点104c的连接的开关部110。并且,控制部115按照由角度检测部114检测出的操作部侧框体2和显示部侧框体3的相对移动状态,通过切换开关部110来控制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的选择。
因此,由于便携式电话机1能按照根据控制部115的控制而进行的开关部110的选择,来调制屏蔽层240中的作为天线元件发挥功能的范围,因此,能够谋求屏蔽层240(屏蔽层260)中的天线特性的调整、维持。
在此,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下,由于作为天线元件发挥功能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与作为接地部发挥功能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的相对位置不同,因此,有可能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天线特性会降低。另外,在接点104a、接点104b和接点104c上,屏蔽层240的阻抗不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能够按照由角度检测部114检测出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相对移动状态,通过变更接点的位置来抑制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天线特性的降低。
具体地,在便携式电话机1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移的情况下,电路基板70和电路基板80的彼此的距离接近。另外,操作部侧框体2以及显示部侧框体3一般使用具有规定的介电常数的树脂而形成。
并且,在例如不从接点104b切换图9所示的开关部110而使便携式电话机1从打开状态转移到闭合状态的情况下,由于电路基板70以及电路基板80接近具有规定的介电常数的操作部侧框体2以及显示部侧框体3,因此,比起打开状态的情况,闭合状态下作为天线而动作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要低。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5控制开关部110来选择接点104a。由此,由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5的合计值(L1+L15)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6的合计值(L1+L16)要短,因此,通过将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调整为较高的值,能维持天线特性。
同样地,在使便携式电话机1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转移的情况下,由于电路基板70以及电路基板80与具有规定的介电常数的操作部侧框体2以及显示部侧框体3分离,因此,比起闭合状态的情况,打开状态下作为天线而动作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要低。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15控制开关部110来选择接点104c。由此,由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7的合计值(L1+L17)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6的合计值(L1+L16)要长,因此,通过将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调整为较低的值,能维持天线特性。
进而,在使便携式电话机1转移到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的中间的情况下,作为天线元件而发挥功能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比打开状态的情况要低且比闭合状态的情况要高。
因此,控制部115控制开关部110来选择接点104b。由此,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FPC部101的长度L16的合计值(L1+L16)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5的合计值(L1+L15)要长,且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7的合计值(L1+L17)要短。因此,通过将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调整为比打开状态要高且比闭合状态要低的值,能够维持天线特性。
另外,控制部115也可以构成为:按照由调谐部112以及解码部113谐振的信号即广播波的频率,通过开关部110来控制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的选择。
通过如此构成,能够维持由基准电位图案层86谐振、成为调谐部112以及解码部113进行的动作的基础的信号所涉及的天线特性。
具体地,作为偶极天线发挥功能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FPC部101以及基准电位图案层86例如能应用为地波数字广播用的天线。在此,说明将上述开关部110进行的接点104a、104b、104c的切换应用于地波数字广播的情况的例子。
地波数字广播使用UHF频带,接收频率为473MHz~737MHz的非常宽的频带。为此,地波数字广播用的天线也要求宽的频带。
为此,例如,将473MHz~737MHz的接收频率分割为三个频带。并且,将频率较低的频带设为UHF_L、中间的频带设为UHF_M、频率较高的频带设为UHF_H。
并且,控制部115在按照例如操作键群11的操作而选择频率较低的频带即UHF_L的信道的情况下,控制开关部110部来选择接点104c。由此,由于如图10所示那样,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7的合计值(L1+L17)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6的合计值(L1+L16)要长,因此,通过将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调整为较低的值,能在UHF_L下获得适当的天线特性。
同样地,控制部115在选择频率较高的频带即UHF_H的信道的情况下,控制开关部110部来选择接点104a。由此,由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5的合计值(L1+L15)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6的合计值(L1+L16)要短,因此,通过将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调整为较高的值,能在UHF_H下获得适当的天线特性。
同样地,控制部115在选择中间的频带即UHF_M的信道的情况下,控制开关部110部来选择接点104b。由此,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6的合计值(L1+L16)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5的合计值(L1+L15)要长,且比基准电位图案层86的长度L1和屏蔽层240的长度L17的合计值(L1+L17)要短。因此,通过调整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能够在UHF_M下获得适当的天线特性。
这样,在地波数字广播中,通过按照接收到的频带来切换开关部,能获得适当的天线特性。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中,FPC部125并非直线形状,而是形成为在电路基板70侧折曲成L字形后,再折曲成L字形的形状,与FPC连接器102连接。由此,由于能够变更FPC部125的长度即屏蔽层240的长度,因此能够调整作为天线发挥功能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以及屏蔽层240的谐振频率。
(第四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中,取代FPC部101而用细同轴电缆(cable)130形成。并且,细同轴电缆130通过连接器131与电路基板80电连接。另外,细同轴电缆130通过连接器132与电路基板70电连接。进而,细同轴电缆130经由接点133从RF电路部106的供电部供电或对供电部供电。如此,即使代替FPC部101而使用细同轴电缆130,也能起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宜的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70设置接地图案,作为第一导电部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与RF电路部106的接地部电连接,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基准电位图案层75的电位与RF电路部106的电位为同电位,则基准电位图案层75、FPC部101(屏蔽层240)、以及基准电位图案层86就能作为偶极天线发挥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部是形成于电路基板70的基准电位图案层75,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导电部也可以由形成于电路基板70上的屏蔽壳、或形成操作部侧框体2的外面的一部分且能装卸的导电性壳体部件来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部是形成于电路基板80的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导电部也可以由形成于电路基板80上的屏蔽壳、或形成显示部侧框体3的外面的一部分且能装卸的导电性壳体部件来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FPC部101设置三个接点,通过开关部110来切换该接点,但接点数目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与希望的频率相应的个数的接点,并通过开关部110来切换配置的接点。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以及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下面,关于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动作则简化或省略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主要在以下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使FPC部101的屏蔽层240的表面侧即屏蔽层240a、以及背面侧即屏蔽层240b分别作为不同的天线元件而动作。
如上述的图7所示,FPC部101中的屏蔽层240由表面侧的屏蔽层240(第一屏蔽层)和背面侧的屏蔽层240(第二屏蔽层)构成。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表面侧的屏蔽层240称为屏蔽层240a,将背面侧的屏蔽层240称为屏蔽层240b。
FPC部101通过屏蔽层240a和屏蔽层240b夹持信号布线210而构成。详细地,FPC部101通过隔着绝缘层220以及导电性粘接剂层230而由屏蔽层240a和屏蔽层240b夹持信号布线210而构成。
图15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打开状态下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电路基板70具备:FPC连接器102、信号线105d、信号线105e、RF电路部106(信号处理部)、切换部120(第二选择部)和控制部121(第二控制部)。另外,关于FPC连接器102,由于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
在FPC部101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d以及104e。接点104d形成于屏蔽层240a上,与信号线105d电连接。接点104e形成于屏蔽层240b上,与信号线105e电连接。即,接点104d以及接点104e分别经由信号线105d以及信号线105e而与切换部120电连接。
屏蔽层240a以及屏蔽层240b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d电连接,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
切换部120由例如开关等构成,依照控制部121的控制来电切换屏蔽层240a和屏蔽层240b。
具体地,切换部120构成为能选择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任一者,其中,第一状态是屏蔽层240a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d电连接,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屏蔽层240b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d电连接,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的状态。
并且,通过用切换部120进行切换,屏蔽层240a和屏蔽层240b的任一者作为天线元件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控制部121与信号线105、RF电路部106、以及切换部120电连接,控制这些信号线105、RF电路部106以及切换部120。
RF电路部106通过用切换部120进行切换,使用屏蔽层240a或屏蔽层240b的任一者作为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进行接收到的信号的处理。
接下来,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屏蔽层240作为天线元件发挥功能时的动作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的通话时,控制部121切换切换部120来选择接点104e。在这种情况下,基准电位图案层75作为天线元件中的接地侧而动作。另外,屏蔽层240b作为天线元件中的辐射元件的一部分而动作。进而,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作为天线元件中的辐射元件而动作。如此,基准电位图案层75、屏蔽层240b以及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作为天线元件(例如单极天线、偶极天线等)而动作。
另一方面,例如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打开状态下进行数据通信时或进行操作键群11的操作时,控制部121切换切换部120来选择接点104d。在这种情况下,基准电位图案层75作为天线元件中的接地侧的辐射元件而动作。另外,屏蔽层240a作为天线元件中的辐射元件的一部分而动作。进而,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作为天线元件中的辐射元件而动作。如此,基准电位图案层75、屏蔽层240a以及基准电位图案层86作为天线元件(例如单极天线、偶极天线等)而动作。
在便携式电话机1的闭合状态下,有可能与打开状态相比,天线元件中的作为辐射元件动作时的辐射效率降低。但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信号布线210通过由表面侧的屏蔽层240a和背面侧的屏蔽层240b夹持而构成。另外,屏蔽层240a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d电连接,屏蔽层240b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e电连接。另外,屏蔽层240a以及屏蔽层240b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因此,能在屏蔽层240a以及屏蔽层240b的两面进行供电,即使在闭合状态下也能抑制辐射效率的降低。
另外,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例如在通话时,使用者的脸靠近便携式电话机1的前壳体2a以及前面板3a侧。此时,通过切换切换部120,屏蔽层240b作为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而动作,屏蔽层240a屏蔽来自信号布线210的噪声等。
另一方面,在进行数据通信时或进行操作键群11的操作时,使用者的脸与便携式电话机1的前壳体2a以及前面板3a侧分离。此时,通过切换切换部120,屏蔽层240a作为天线元件的一部分而动作,屏蔽层240b屏蔽来自信号布线210的噪声等。
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在通话等时使用者的脸靠近便携式电话机1的前壳体2a以及前面板3a侧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使用者的人体的电波或噪声等的辐射。能够谋求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的降低。
另外,RF电路部106也可以构成为:根据在屏蔽层240a接收的信号、和在屏蔽层240b接收的信号,来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具体地,控制部121进行控制以使得:对在屏蔽层240a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和在屏蔽层240b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进行比较,按照选择比较的结果中信号强度高(大)的一侧的方式来切换切换部120。并且,RF电路部106也可以构成为:进行由切换部120切换的屏蔽层240a或屏蔽层240b的任一者接收的信号的处理。
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FPC部101的构成例,对图7所示的FPC部101进行了说明,但FPC部101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构成。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到图1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下面,关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话机1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与第一以及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动作则简化或省略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主要在以下点上不同:在FPC101部的屏蔽层240a以及240b中,构成为能对应多个不同的频率。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FPC101部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16(A)是表示FPC101部的表面侧的构成的图,图16(B)是表示FPC101部的背面侧的构成的图。
如图16(A)所示,在FPC101部的表面侧的屏蔽层240a上形成有多个槽(slit)241a。屏蔽层240a通过形成槽241a而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蜿蜒(meander)形状(第一形状)(图16(A)的斜线所示部分)。另外,在屏蔽层240a上,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d。
另一方面,如图16(B)所示,在FPC101部的背面侧的屏蔽层240b,不形成槽,屏蔽层240b构成为谐振于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的类矩形形状(第二形状)(图16(B)的斜线所示部分)。另外,在屏蔽层240b上,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e。
接点104d和接点104e分别与信号线105d和信号线105e电连接。信号线105d以及105e与切换部120电连接。
并且,切换部120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构成为能选择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任一者,其中第一状态是屏蔽层240a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d电连接,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的状态;第二状态是屏蔽层240b在操作部侧框体2与接点104e电连接,在显示部侧框体3与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的状态。
如此,屏蔽层240a形成蜿蜒形状,屏蔽层240b形成类矩形形状。因此,屏蔽层240a与屏蔽层240b相比,其高频的长度要长。因此,屏蔽层240a能在第一频带谐振,屏蔽层240b能在第二频带谐振,使屏蔽层240a以及屏蔽层240b作为能与多个不同的频带对应的多频带天线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FPC101部的其它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17(A)是表示FPC101部的表面侧的构成的图,图17(B)是表示FPC101部的背面侧的构成的图。
图17(A)所示的FPC101部的表面侧的构成与上述的图16(A)的FPC部101的表面侧的构成相同,屏蔽层240a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蜿蜒形状(第一形状)(图17(A)的斜线所示的部分)。另外,在屏蔽层240a上,形成有接点104d。
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FPC部101的背面侧的屏蔽层240b上形成有槽241b和槽241c(图17(B)的斜线所示的部分)。具体地,槽241b沿着FPC部101的长边方向以一定的宽度形成。
槽241b将屏蔽层240b左右分割,在屏蔽层240b形成有屏蔽区域A和屏蔽区域B。槽241c在被槽241b左右分割的屏蔽区域B中形成多个。
屏蔽区域A通过槽241b而成为直线形状(类矩形形状)。另一方面,屏蔽区域B的形状通过槽241b以及槽241c而成为与屏蔽层240a电长度不同的蜿蜒形状。如此,屏蔽层240b由谐振于第二频带的直线形状、以及谐振于第三频带的具有蜿蜒形状的形状(第二形状)构成。
另外,在屏蔽区域A上,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f,在屏蔽区域B上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g。
如此,屏蔽层240a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蜿蜒形状(第一形状)。另外,屏蔽层240b具有构成为谐振于第二频带的直线形状的屏蔽区域A以及构成为谐振于第三频带的蜿蜒形状的屏蔽区域B。因此,屏蔽层240a、屏蔽区域A以及屏蔽区域B的各自的高频的长度不同。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能使屏蔽层240a以及屏蔽层240b作为与三个不同的频带对应的多频带天线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FPC部101的其它的构成例的示意图。图18(A)是表示FPC部101的表面侧的构成的图,图18(B)是表示FPC部101的背面侧的构成的图。
如图18(A)所示,在FPC部101的表面侧,形成有屏蔽层240a。在屏蔽层240a,形成有槽241d和槽241e。
具体地,槽241d沿着FPC部101的长边方向以一定的宽度形成。另外,槽241e分别为类矩形形状,在屏蔽区域C以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
槽241d将屏蔽层240a左右分割,在屏蔽层240a形成有屏蔽区域C和屏蔽区域D。
屏蔽区域C通过槽241d以及241e而成为格子形状。另外,屏蔽区域D通过槽241d而成为直线形状。如此,屏蔽层240a具有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格子形状的屏蔽区域C、和构成为谐振于与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的直线形状的屏蔽区域D。
另一方面,图18(B)是与上述的图16(B)相同的构成,在FPC部101的背面侧,形成有屏蔽层240b。另外,在屏蔽层240b上形成有接点104e。
在屏蔽层240b上,不形成槽,屏蔽层240b具有直线形状。屏蔽层240b构成为谐振于与第一以及第二频带不同的第三频带的直线形状。
另外,在屏蔽区域C上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的104h,在屏蔽区域D上形成有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i。
如此,屏蔽层240a具有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格子形状的屏蔽区域C、以及构成为谐振于第二频带的直线形状的屏蔽区域D。另外,屏蔽层240b构成为谐振于第三频带的直线形状。因此,屏蔽区域C、屏蔽区域D以及屏蔽层240b的各自的高频的长度不同。因此,能使屏蔽区域C、屏蔽区域D以及屏蔽层240b作为能与三个不同的频带对应的多频带天线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另外,在上述的图17以及图18的构成例中,也可以与图16的构成例同样地,构成为:各个接点经由信号线与切换部120电连接,通过切换部120切换而能选择各个接点。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9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图19是第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FPC101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
如图19所示,FPC101具备:基材200、信号布线210、绝缘层220、导电性粘接剂层230、屏蔽层240、槽241、接点104j、和接点104k。第七实施方式的FPC部101主要在具备槽241、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的点上、以及信号布线210的构成不同的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FPC101(参照图7)不同。
信号布线210具备信号传输线211和接地线212。信号传输线211在信号布线210的FPC部101中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配设多条,用于传输信号。接地线212与基准电位(例如基准电位图案层75、基准电位图案层86)电连接,配设于信号布线210的FPC部101中的宽度方向的外侧。
在此,信号传输线211配设于FPC部101中的宽度方向的内侧,接地线212配设于FPC部101中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其目的在于为了保护信号传输线211使其不受来自外部的噪声的影响、或为了不使从信号传输线211辐射的噪声辐射到FPC部101的外部。
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在屏蔽层240上的信号传输线211和FPC部10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于相对的位置。
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在接地线212附近与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电连接。
另外,在屏蔽层240上,与信号传输线211与接地线212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有规定深度的槽(slit)241。槽241与上述的图18(A)的槽241d相同,都是沿着FPC部101的长边方向以一定的宽度形成。
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在接地线212附近与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电连接。因此,通过将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配置于接地线212的附近,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与接地线的距离变得更大。因此,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不易受到来自信号传输线211的高频的噪声的影响。
另外,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在屏蔽层240上,与信号传输线211和接地线212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规定深度的槽241。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能够设置两处的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来作为供电部,接点104j以及接点104k能以不易受到来自信号传输线211的高频的噪声的影响的状态来进行供电。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图20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FPC101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此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以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关于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则省略说明。
如图20所示,FPC101具备基材200、信号布线210、绝缘层220、导电性粘接剂层230、屏蔽层240、槽241、接点104l、以及接点104m。第八实施方式的FPC101主要是信号布线210的构成与第七实施方式的FPC101(参照图19)不同。
信号布线210具备第一信号传输线213和第二信号传输线214。
第一信号传输线213配设于信号布线210中,以第一传输速度来传输信号。第二信号传输线214配设于信号布线210中,以比第一传输速度快的传输速度即第二传输速度来传输信号。
接点104l以及接点104m在屏蔽层240上的信号传输线211和FPC部10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相对的位置上。
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在比起第二信号传输线214更靠近第一信号传输线213附近与接点104l以及接点104m电连接。
在屏蔽层240,与第一信号传输线213和第二信号传输线214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规定深度的槽(slit)242。槽242与上述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槽241相同,都是沿着FPC部101的长边方向以一定的宽度形成。
根据第八实施方式,屏蔽层240在操作部侧框体2,在第一信号传输线213的附近与接点104l和接点105m电连接。因此,通过将作为供电部的接点104l和接点105m配置于第一信号传输线213附近,接点104l和接点105m与第二信号传输线214之间的距离更大。因此,接点104l和接点105m不易受到来自第二传输线214的高频的噪声的影响。
另外,根据第八实施方式,在屏蔽层240,与第一信号传输线213和第二信号传输线214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规定深度的槽242。因此,便携式电话机1能设置两处的接点104l和接点105m,接点104l和接点105m能以不易受到来自第二信号传输线214的高频的噪声的状态来进行供电。
Claims (16)
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一框体;
第二框体;
第一电路基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
第二电路基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框体;
电路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并具有接地部、供电部以及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的信号处理部;
第一导电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并与所述接地部电连接;
第二导电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框体;和
信号线,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基板和所述第二电路基板,
所述信号线具有对规定的信号进行传输的信号传输部、和对所述信号传输部进行电屏蔽的屏蔽部,
所述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蔽部具有多个接点,
所述通信设备具有:
第一选择部,其构成为能选择所述供电部与所述多个接点中的一个接点电连接的连接状态;和
第一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选择部进行的所述连接状态的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具有:
连结部,其能相对移动地连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和
检测部,其检测经由所述连结部的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移动状态,
所述第一控制部按照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相对移动状态,来控制所述第一选择部进行的所述连接状态的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检测闭合状态、打开状态以及中间的状态作为所述相对移动状态,其中,所述闭合状态是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相互重合来配置的状态,所述打开状态是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不相互重合来配置的状态,所述中间的状态是所述闭合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的中间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具有功能动作部,该功能动作部根据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来对功能进行动作,
所述第一控制部按照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即成为由所述功能动作部进行动作的功能的基础的信号的频率,来控制所述第一选择部进行的所述连接状态的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动作部具有调谐部以及解码部,
所述调谐部接收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作为广播波,
所述解码部对由所述调谐部接收的所述广播波进行解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部在所述第一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根据所述第二导电部在所述第二框体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由所述第二导电部谐振的信号在所述屏蔽部的传输路径长度之和而得到的长度大致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一电路基板上的第一基准电位图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电部是形成于所述第二电路基板上的第二基准电位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线具有夹持所述信号传输部的第一屏蔽部、和第二屏蔽部,
所述第一屏蔽部以及所述第二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屏蔽部构成为谐振于第一频带的第一形状,
所述第二屏蔽部构成为谐振于第二频带的第二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设备具有构成为能选择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任一者的第二选择部,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第一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第二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并在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传输部具有传输信号的信号传输线、和与基准电位电连接的接地线,
所述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在所述接地线的附近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部,与所述信号传输线和所述接地线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具有深度的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号传输部具有以第一传输速度来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号传输线、和以比所述第一传输速度快的第二传输速度来传输信号的第二信号传输线,
所述屏蔽部在所述第一框体在比起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更靠近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的附近与所述供电部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屏蔽部,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和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之间的部位对应地形成具有深度的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301955 | 2008-11-27 | ||
JP2008-301955 | 2008-11-27 | ||
JP2009-107102 | 2009-04-24 | ||
JP2009107102A JP4603617B2 (ja) | 2008-11-27 | 2009-04-24 | 通信機器 |
PCT/JP2009/006441 WO2010061633A1 (ja) | 2008-11-27 | 2009-11-27 | 通信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24632A CN102224632A (zh) | 2011-10-19 |
CN102224632B true CN102224632B (zh) | 2014-03-12 |
Family
ID=42225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676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4632B (zh) | 2008-11-27 | 2009-11-27 | 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98694B2 (zh) |
JP (1) | JP4603617B2 (zh) |
KR (1) | KR101231062B1 (zh) |
CN (1) | CN102224632B (zh) |
WO (1) | WO20100616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74415B2 (ja) * | 2009-10-28 | 2015-02-2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通信端末 |
JP5503984B2 (ja) * | 2010-01-27 | 2014-05-28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 |
JP2011187582A (ja) * | 2010-03-05 | 2011-09-22 | Nec Corp | 通信端末 |
JP5584086B2 (ja) * | 2010-10-14 | 2014-09-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MX2013011486A (es) * | 2011-04-06 | 2013-11-04 | Saint Gobain | Elemento de conexion conductor plano para una estructura de antena. |
DE102013106305A1 (de) * | 2012-06-20 | 2013-12-24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Tragbares Endgerät |
JP6146998B2 (ja) * | 2012-12-21 | 2017-06-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9337531B2 (en) * | 2013-05-28 | 2016-05-10 | 6Harmonic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sharing |
TWI517495B (zh) * | 2013-06-21 | 2016-01-11 |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無線通訊裝置 |
KR102102644B1 (ko) * | 2013-12-24 | 2020-04-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JP6273182B2 (ja) * | 2014-08-25 | 2018-01-31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TR201907761T4 (tr) | 2014-12-16 | 2019-06-21 | Saint Gobain | Elektrikle ısıtılabilen antenli cam levha ve bunun üretim yöntemi. |
PL3281247T3 (pl) | 2015-04-08 | 2021-05-17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Szyba anteny samochodowej |
US10665919B2 (en) | 2015-04-08 | 2020-05-26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Antenna pane |
US9941611B2 (en) | 2015-09-25 | 2018-04-10 | Intel Corporation | Connection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potential to a flexible circuit device |
KR102622767B1 (ko) * | 2016-02-11 | 2024-01-09 |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 연성회로기판 |
KR102553887B1 (ko) * | 2016-06-01 | 2023-07-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US9799947B1 (en) * | 2016-06-06 | 2017-10-2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odular device system desense reduction |
US9634774B1 (en) * | 2016-06-06 | 2017-04-25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Desense reduction via pin remap in modular device |
US10075570B2 (en) * | 2016-08-09 | 2018-09-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oviding sensing ability with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CN107509352B (zh) * | 2017-08-25 | 2019-06-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电路板fpc的固定方法及移动终端 |
KR101938104B1 (ko) * | 2018-01-25 | 2019-01-14 |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 접합 평탄도가 개선된 연성회로기판 |
KR102640610B1 (ko) | 2019-02-19 | 2024-02-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통합된 접지 구조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KR20210081968A (ko) * | 2019-12-24 | 2021-07-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KR20210101669A (ko) * | 2020-02-10 | 2021-08-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4611A (zh) * | 2001-05-08 | 2002-12-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可折叠便携式电话机 |
WO2004059791A1 (ja) * | 2002-12-26 | 2004-07-15 | Sony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CN1918744A (zh) * | 2004-12-10 | 2007-02-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折叠式移动无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82970B2 (ja) * | 2000-06-30 | 2011-09-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 |
JP3789424B2 (ja) * | 2002-11-20 | 2006-06-21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 |
AU2003289883A1 (en) | 2002-11-26 | 2004-06-18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Antenna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equipped with a hinge |
JP4371914B2 (ja) * | 2004-06-04 | 2009-11-25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
JP2005354552A (ja) | 2004-06-14 | 2005-12-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
JP2006050056A (ja) | 2004-08-02 | 2006-02-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折り畳み式携帯無線機 |
US7456794B2 (en) | 2004-10-28 | 2008-11-25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Foldable portable radio |
JP4662243B2 (ja) * | 2005-02-28 | 2011-03-30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無線装置 |
JP4633533B2 (ja) | 2005-05-02 | 2011-02-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携帯無線機 |
JP2007089123A (ja) * | 2005-08-24 | 2007-04-05 | Nec Saitama Ltd | 携帯無線機 |
KR100973635B1 (ko) * | 2005-09-16 | 2010-08-02 |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 휴대 단말 장치 |
JP2007201918A (ja) * | 2006-01-27 | 2007-08-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携帯電話 |
JP4624302B2 (ja) * | 2006-05-12 | 2011-0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 |
EP2023437A4 (en) * | 2006-05-30 | 2009-12-09 | Panasonic Corp | PORTABLE WIRELESS UNIT |
WO2008004479A1 (fr) * | 2006-07-06 | 2008-01-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terminal sans fil portable |
JP2008227560A (ja) * | 2007-03-08 | 2008-09-25 | Nec Corp | 携帯無線機 |
-
2009
- 2009-04-24 JP JP2009107102A patent/JP460361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11-27 CN CN200980146767.2A patent/CN10222463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11-27 WO PCT/JP2009/006441 patent/WO201006163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11-27 US US13/131,642 patent/US87986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11-27 KR KR1020117014501A patent/KR101231062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4611A (zh) * | 2001-05-08 | 2002-12-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可折叠便携式电话机 |
WO2004059791A1 (ja) * | 2002-12-26 | 2004-07-15 | Sony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CN1918744A (zh) * | 2004-12-10 | 2007-02-2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折叠式移动无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98694B2 (en) | 2014-08-05 |
CN102224632A (zh) | 2011-10-19 |
JP2010154492A (ja) | 2010-07-08 |
JP4603617B2 (ja) | 2010-12-22 |
KR20110097897A (ko) | 2011-08-31 |
KR101231062B1 (ko) | 2013-02-07 |
WO2010061633A1 (ja) | 2010-06-03 |
US20110230146A1 (en) | 2011-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24632B (zh) | 通信设备 | |
CN205016663U (zh) | 腔体天线 | |
CN204481122U (zh) | 电子设备 | |
EP3029767B1 (en) | Antenna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 |
CN101715615B (zh) | 构造为用于低频应用的天线 | |
CN104221215B (zh) | 可调谐天线系统 | |
CN110544815B (zh) | 电子设备宽带天线 | |
EP1603188B1 (en) | Transparent conductive antenna for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205159492U (zh) | 天线以及电子设备 | |
EP2448065B1 (en) | Mobile communiction terminal with a frame and antenna | |
KR101572037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EP3462537A1 (en) | Mobile terminal | |
KR101634274B1 (ko) | 안테나 구조체 | |
CN106067587A (zh) | 具有外围混合天线的电子设备 | |
EP1324425A1 (en) |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 |
CN102684722A (zh) | 具有接收器分集的可调谐天线系统 | |
CN102884680A (zh) | 高隔离度、多端口天线阵列手持移动通信设备 | |
CN104428945A (zh) | 与扬声器集成的天线和用于抑制腔模式的方法 | |
CN102570027A (zh) | 具有接收器分集和可调匹配电路的天线系统 | |
JP2003078320A (ja) | アンテナ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コンピュータ端末 | |
WO2006011322A1 (ja) | 携帯電話装置 | |
CN109193116A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JP2000174527A (ja) | 携帯型電子機器 | |
JP4118064B2 (ja) | アンテナ装置 | |
US8884828B2 (en) | Mobile wireless termi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