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02546A - 椅子的靠背 - Google Patents

椅子的靠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02546A
CN102202546A CN2009801439314A CN200980143931A CN102202546A CN 102202546 A CN102202546 A CN 102202546A CN 2009801439314 A CN2009801439314 A CN 2009801439314A CN 200980143931 A CN200980143931 A CN 200980143931A CN 102202546 A CN102202546 A CN 102202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ckrest
chair
towards
stretching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3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五十岚僚
中山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2775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1295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541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1658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02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02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4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elastically-mounted back-rest or backrest-seat unit in the base frame
    • A47C7/44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elastically-mounted back-rest or backrest-seat unit in the base frame with fluid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6Support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with special, e.g. adjustable, lumbar region support profile; "Ackerblom" profile chair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一种椅子的靠背,在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框(19)及下部框(20)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框(18、18)的上端彼此及下端彼此连结而形成的框状的背框(22)上以覆盖的方式拉伸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袋状的拉伸材(26),通过使用位于两侧部框的后方的朝向上下方向的中间框(21)将上部框和下部框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彼此连结,使拉伸材的后表面部的中间部朝后方突出。根据该靠背,在就座者靠着靠背时使拉伸材的反作用力在中途不会极端地变动,而且,能充分确保靠背的拉伸材相对于负载的朝后方的凹入量,从而能获得舒适的就座感。

Description

椅子的靠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的靠背。
本专利申请根据2008年10月2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2008-277530号及2009年3月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2009-54129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现有椅子的靠背的框状的背框上以覆盖的方式拉伸设置下端开口的袋状的拉伸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92241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椅子的靠背中,盖在背框上的拉伸材的前表面部与后表面部彼此接近。因此,当就座者靠在靠背上时,最初,仅拉伸材的前表面部朝后方挠曲,接着,在拉伸材的前表面部与后表面部抵接后,前表面部和后表面部双方都朝后方挠曲以承受就座者的背的负载。其结果是,对就座者的背的反作用力在靠在靠背上时的初期和初期之后以两个阶段变化,从而会使就座者感到不舒服。
另外,当就座者靠在靠背上时,为了获得舒服的就座感,需增大对靠背的拉伸材施加负载时的拉伸材朝后方的凹入量。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椅子的靠背中,由于除了靠在靠背上时的初期以外,拉伸材的前表面部与后表面部双方一体地挠曲,从而使其反作用力变大,因此,不易使上述凹入量变大。
本发明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子的靠背,该椅子的靠背能在就座者靠着靠背时使拉伸材的反作用力在中途不会极端地变动,而且,能充分确保靠背的拉伸材相对于负载的朝后方的凹入量,从而能获得舒适的就座感。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按以下方法被解决。
(1)在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框及下部框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框的上端彼此及下端彼此连结而形成的背框上拉伸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袋状的拉伸材,通过使用位于所述两侧部框的后方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框将所述上述框和下部框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彼此连结,使所述拉伸材的后表面部的中间部朝后方突出。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当就座者靠在靠背上时,拉伸材的前表面部与后表面部不抵接,从而使拉伸材的阻力在中途不会极端地变动。另外,伴随着拉伸材的前表面部伸长,后表面部也会伸长,与该后表面部的伸长量相对应地增加了前表面部朝后方的凹入比例,从而能获得舒适的就座感。
(2)在上述(1)的基础上,将上部框和下部框做成从上面观察时中间部位于两侧部的后方的弯曲形状。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使中间部大幅度地朝后方远离两侧部框。其结果是,能进一步提高上述(1)项的效果,并能使靠背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变厚,从而能对靠背施加高级感。
(3)在上述(1)或(2)的基础上,将两侧部框和中间框的下部做成从侧面观察时曲率中心位于前方的圆弧状的弯曲形状。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使靠背的侧面形状仿效就座者的臀部的侧面形状,并能从就座者的臀部可靠地支承腰部。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使中间框相对于两侧部框的朝后方的变位量在上下方向上局部不同。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不在上下方向上局部改变袋状的拉伸材的材质、形状等,就能使安装于背框时的拉伸材的张力在上下方向上局部不同。
因此,通过按照要求使靠背的期望高度的部分的上述变位量变大或变小,能使该部分的拉伸材的张力变强或变弱。
(5)在上述(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材料形成中间框,当在拉伸材的前表面部施加有负载时,所述中间框能朝前方弹性变形。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中间框的弹性可补充拉伸材的张力,并能利用它们的叠加作用进一步增加拉伸材的前表面部朝后方的凹入比例。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背框的两侧部框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延长框,该延长框朝向上方,且从侧面观察时以中间部位于上下部的前方的方式弯曲。另外,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部框将两延长框的上端彼此连结,并利用该延长框和顶部框形成头枕框。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将有特征的形状的头枕与背框简单地一体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椅子的靠背,该椅子的靠背在就座者靠着靠背时拉伸材的反作用力在中途不会极端地变动,而且,能充分确保靠背的拉伸材相对于负载的朝后方的凹入量,从而能获得舒适的就座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靠背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待机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椅子的就座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椅子的斜躺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从靠背的斜后方观察将拉伸材盖到背框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具有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靠背装置的椅子的侧视图。
图6是剖切掉椅子的靠背的前表面的拉伸材的一部分并将前表面的拉伸材和后表面的拉伸材局部扩大表示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靠背的主要部分放大纵剖视图。
图8A是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例子的图,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95%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图8B是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例子的图,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9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图8C是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例子的图,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8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图9A是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的另一例子的图,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95%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图9B是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的另一例子的图,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9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图9C是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的另一例子的图,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孔部大小的8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3表示具有本发明的靠背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
该椅子具有下部结构体4,在该下部结构体4中,在圆板的底座1的中央立设有立柱2,在该立柱2的上端安装有支承底座3。
有时也可利用气压弹簧(未图示)来调节立柱2的高度。
支承底座3从上面及侧面观察时呈从立柱2的上端朝前方扩展为大致三角形的形状。
在支承底座3的前端部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基轴6支承有座位5的前下部,如图1所示,座位5能以基轴6为中心转动至朝后上方倾斜的待机位置,如图2及图3所示,座位5还能以基轴6为中心转动至水平方向或稍许朝后下方倾斜的使用位置。
在座位5的两侧后部一体形成有左右一对扶手7、7。
各扶手7从座位5的后部两侧竖立。另外,各扶手7的后部由靠背枢轴部7a和搁肘部7b构成,其中,上述靠背枢轴部7a具有弯曲面8,该弯曲面8从侧面观察时呈半圆弧状或扇形,以后述靠背9的支轴11为中心朝后方突出,上述搁肘部7b呈朝上的弧状,从该靠背枢轴部7a的上部朝前方延伸出,各扶手7的后部的整体形状从侧面观察时呈大致朝前的三角形,朝前上方收缩。
搁肘部7b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成,其前端部在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位于穿过座位5的安装轴即基轴6的中心的垂直线V的前方。另外,如图2所示,当座位5在使用位置时,该尺寸被设定成搁肘部7b的前端部位于上述垂直线V的后方即基轴6的稍许后方。
在左右扶手7、7的靠背枢轴部7a的稍靠前方的外侧面,通过大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轴11支承有从靠背9的两侧下部朝前方延伸出的前向侧片10的前端部。靠背9相对于座位5及扶手7能以支轴11为中心转动至图2所示的竖立位置和图3所示的后倾位置。使靠背枢轴部7a的外侧表面向外突出以让前向侧片10的安装部位位于最外侧,从而使前向侧片10的内表面与靠背枢轴部7a的外侧表面不大范围地接触。
靠背9的两侧下部的与靠背枢轴部7a的后表面相对的部分被设为凹曲面12,该凹曲面12呈圆弧状,形成为与靠背枢轴部7a的后表面的弯曲面8大致对应的形状,从而使靠背9能在彼此的相对面接近的状态下以支轴11为中心进行转动。在靠背9的后述下部框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与支承底座3的前端部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一施力装置13,该第一施力装置13由对靠背9朝竖立方向施力的气压弹簧或压缩弹簧等构成。
另外,在支承底座3内设有第二施力装置14,该第二施力装置14能通过对座位5朝待机位置进行施力来辅助就座者起立。
该第二施力装置14例如由橡胶扭转单元15、第一环16及第二环17构成,其中,上述橡胶扭转单元15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上述第一环16朝向后方,与该橡胶扭转单元15连结,并在图1中从侧面观察时沿逆时针方向被施力;上述第二环17朝向斜向后上方,上述第二环17的下端部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支承在该第一环16的前端部,且上述第二环17的上端部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支承于座位5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的下表面。
由于扶手7与座位5是一体形成的,因此,即使座位5转动至待机位置和使用位置或靠背9倾斜,扶手7相对于座位5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变化。因此,能从待机位置到使用位置使肘在自然的状态下放置于扶手7上,从而可提高椅子的使用方便性。
另外,当座位5在待机位置时,由于扶手7的搁肘部7b的前端部位于穿过安装座位5的基轴6的中心的垂直线V的前方,因此,当在待机位置将手放置在搁肘部7b的前端部上就座时,不会因其负载而使座位5朝下方转动,从而能放心地就座。
此外,由于在从座位5的后两侧部竖立的靠背枢轴部7a上通过支轴11安装有从靠背9的两侧下部朝前方延伸出的前向侧片10的前端部,且将靠背枢轴部7a和靠背9的下部的相对面设为以支轴11作为中心的圆弧状或扇形的弯曲面8及圆弧状的凹曲面12,因此,能使靠背9以与座位5及扶手7不干涉的方式大幅度后倾。而且,由于靠背9的下部被牢固地支承在与座位5形成一体的扶手7的靠背枢轴部7a上,因此,即便是上下尺寸较大的靠背9,也可稳定地支承成能顺利地转动。
如图4所示,靠背9具有背框22,该背框22的正面形状呈纵长方形框状,是通过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上部框19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框18、18的上端彼此连结,且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部框20将两侧部框18、18的下端彼此连结,此外,还利用位于两侧部框18、18的后方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间框21将上部框19与下部框20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彼此连结而形成的。
该背框22由具有适当的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在该合成树脂材料中加入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强化纤维是较为理想的。
两侧部框18、18的下部和中间框21的下部从侧面观察时呈曲率中心位于前方的圆弧状的弯曲形状,上部框19和下部框20从上面观察时呈中间部位于两侧部的后方的弯曲形状。藉此,靠背9的下部朝后方远离座位5及扶手7的后端,当靠背9转动时,可防止该靠背9与座位5及扶手7的后端干涉,从而能增大靠背9朝后方的转动范围。
使两侧部框18、18的下部和中间框21的下部的弯曲形状的曲率中心与靠背9的支轴11一致是较为理想的。
中间框21因形成得比背框22的其他框结构构件细从而比其他构件更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当在后述拉伸材26的前表面部施加有负载时,中间框21能朝后方弹性变形。
中间框21相对于两侧部框18、18的朝后方的变位量被设定成越往下方越大。
另外,上述左右前向侧片10与两侧部框18、18的下部一体形成。
在两侧部框18、18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延长框23、33,该延长框23、33朝向上方,且从侧面观察时以中间部位于上下部的前方的方式弯曲。此外,通过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部框24将两延长框23、23的上端彼此连结而形成的头枕框25一体设于背框22的上端。
如图4所示,在背框22和头枕框25上以从上方覆盖于这些框上的方式拉伸设置有拉伸材26,该拉伸材26呈袋状,其下端和两侧下部开口,并具有伸缩性。
拉伸材26由头枕覆盖部27和靠背覆盖部28构成,其中,上述头枕覆盖部27覆盖头枕框25;上述靠背覆盖部28覆盖背框22,这些覆盖部的布料彼此不同。另外,头枕覆盖部27的前表面部27a与后表面部27b的布料及靠背覆盖部28的前表面部28a与后表面部28b的布料也彼此不同。
头枕覆盖部27和靠背覆盖部28的布料都采用网状织物,但头枕覆盖部27的至少前表面部27a的布料由比靠背覆盖部28的至少前表面部28a的布料在伸缩性上更优异的网状织物形成。
另外,头枕覆盖部27的至少前表面部27a的布料采用网孔较粗的低密度的网状织物,靠背覆盖部28的至少前表面部28a的布料采用网孔较细的高密度的网状织物。
在头枕覆盖部27的前表面部27a及头枕覆盖部28的前表面部28a中,网状织物的织眼或网眼的朝向沿左右方向延伸,此外,在头枕覆盖部27的后表面部27b及靠背覆盖部28的后表面部28b中,网状织物的织眼或网眼的朝向沿上下方向延伸。即,这些网状织物在前表面部27a、28a中沿横向伸缩,在后表面部27b、28b中沿纵向伸缩。
另外,如上所述,靠背覆盖部28的前表面部28a是网孔较细的高密度的网状织物,表面采用柔软的透光性或透视性较低的网状织物的布料,靠背覆盖部28的后表面部28b是网孔较粗的低密度的网状织物,采用透光性或透视性较高的网状织物的布料。
作为前表面部28a的布料使用嵌条状的纤维是较为理想的,该嵌条状的纤维是在伸缩性的多根线之间将短纤维夹入捻合而成的。
另外,头枕覆盖部27的前表面部27a与后表面部27b及靠背覆盖部28的前表面部28a与后表面部28b,不仅材质不同,色彩也彼此不同,从而提高了设计性。
不仅可以将形成为袋状的拉伸材26盖在背框22等上来进行拉伸设置,也可利用彼此前后分离的拉伸材26的前表面部27a、28a和后表面部27b、28b从前后夹住头枕框25及背框22,并将该前表面部27a、28a与后表面部27b、28b的周缘部彼此连结,从而在结果上形成为袋状。
通过使左右的前向侧片10、10从两侧下部的开口朝前方突出,且在背框22的下部框20的下方利用平面扣具、扣子、拉链、其他结合装置(均未图示)将前表面部28a和后表面部28b的下端部彼此结合,从而使拉伸材26的下端部安装于下部框20的下端部。
当不需要头枕时,只要省略头枕框25及拉伸材26的头枕覆盖部27即可。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靠背9中,使用位于两侧部框18、18的后方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框21将上部框19与下部框20的中间部彼此连结,并利用该中间框21使拉伸材26的后表面部26b的中间部朝后方突出。因此,当就座者靠在靠背9上时,拉伸材26的前表面部28a与后表面部28b不抵接,而使拉伸材26的阻力在中途不会极端地变动。另外,由于伴随着拉伸材26的前表面部28a的伸长后表面部28b也会伸长,且与该后表面部28b的伸长量对应地使前表面部28a朝后方的凹入量增加,因此,能获得舒适的就座感。
此外,由于将上部框19和下部框20从上面观察时形成为中间部位于两侧部的后方的弯曲形状,因此,能使中间框21大幅度地朝后方远离两侧部框18、18。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且能增加靠背9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而能对靠背9施加高级感。
此外,能利用头枕框25和盖在该头枕框25上的袋状的拉伸材26的头枕覆盖部27将有特征的形状的头枕与背框22简单地一体形成。
由于使拉伸材26的前表面部27a、28a和后表面部27b、28b的布料如上所述彼此不同,因此,即便在用网状织物形成上述前表面部27a、28a和后表面部27b、28b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波纹条纹的产生。另外,能使拉伸材26发挥适当的挠曲量,此外,还能使拉伸材26的表面具有柔软性。而且,能在不使拉伸材26降低其透光性或透视性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通气性和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使中间框21相对于两侧部框18、18的朝后方的变位量越往下方越大,因此,仅使材质、尺寸等在上下方向上的任一部分中均相同的袋状的拉伸材26套在背框22上,就能使靠背9的下部的拉伸材26的初期张力比背框9的上部的拉伸材26的初期张力大。藉此,当就座者靠在靠背9上时,与背的上部接触的靠背9的上部的拉伸材26的张力较弱,从而可柔软地朝后方凹入得较深。另一方面,从背的下部与腰部及臀部抵接的靠背9的下部的拉伸材26的张力较强,从而可对身体强力地进行支承。其结果是,能对就座者施加舒适的就座感。
这样,通过使中间框21相对于两侧部框18、18的朝后方的变位量在上下方向上局部不同,从而不在上下方向上局部改变袋状的拉伸材26的材质、形状等,就能使安装于背框22时的拉伸材26的张力在上下方向上局部不同。
因此,通过按照要求使靠背的期望高度的部分的上述变位量变大或变小,能使该部分的拉伸材26的张力变强或变弱。
以下,对本发明的靠背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表示。
图5是具有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靠背装置的椅子的侧视图,图6是剖切掉椅子的靠背的前表面的拉伸材的一部分并将前表面的拉伸材和后表面的拉伸材局部扩大表示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线的靠背的主要部分扩大纵剖视图。
在以下的记载中,对于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构件,标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子能以基轴6为中心转动至朝后上方倾斜的待机状态的A位置、如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大致水平的通常使用状态的B位置、稍朝后下方倾斜的处于斜躺使用状态的C位置。
在靠背框22和头枕框25上拉伸设置有多孔板状的拉伸材,例如拉伸设置有筛孔状的拉伸材26,该筛孔状的拉伸材26具有伸缩性,由布等编成下端和两侧下部开口的袋状。
如图6及图7所示,拉伸材26的、相对于靠背框22的前表面26A侧的网孔127的形状与相对于该靠背框22的后表面26B侧的网孔128的形状为相同形状。另外,使这些网孔127、128的大小以前表面26A侧较细且后表面26B侧较粗的方式彼此不同。
藉此,当从前方观察椅子的靠背9时,由与网孔127、128的形状相似的多个集合形状构成的清楚的条纹鲜明地出现在靠背9的整个面上。
在该情况下,对于拉伸材26的前表面26A的网孔127的大小,当将后表面26B的网孔128的大小设为100%时,使前表面26A的网孔127的大小处于相对于后表面26B的网孔128的大小的95%至80%的范围内是较为理想的。
即,如使拉伸材26的前表面26A的网孔127的大小为相对于后表面26B的网孔128的大小的95%以上的情况那样,在网孔127、128的大小没有较大差别的情况下,波纹条纹与现有的波纹条纹大致相同,单一而缺乏变化,在设计性上没有深度。另一方面,在前表面26A的网孔27的大小为相对于后表面26B的网孔128的大小的80%以下、例如50%的情况下,没有因组合而产生的乐趣,此外,在25%以下的情况下,仅仅形成使前表面26A的网孔127的花纹与后表面26B的网孔128的花纹重合的缺乏变化的条纹。
图8A~C表示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图8A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95%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图8B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9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图8C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8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如图8A~C所示,在将拉伸材26的前表面26A的网孔127和后表面26B的网孔128设为相同形状的圆(球)型的情况下,随着前表面26A的拉伸材26的网孔127的大小与后表面26B的拉伸材26的网孔128的大小相比变得小,增加了网孔127的数量,并可使由与网孔127、128的圆(球)状的形状相似的多个集合形状构成的清楚的波纹条纹鲜明地出现在靠背9的整个面上。
图9A~C表示因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相对于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变化(%)而产生的波纹条纹的图案的其他实施方式,图9A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95%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图9B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9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图9C是表示前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为后表面的拉伸材的网孔大小的80%的情况下的条纹的图。
如图9A~C所示,在使拉伸材26的前表面26A的网孔127与后表面26B的网孔128为相同形状的纵长四边形的情况下,纵条状的波纹条纹规则地横向排列,并鲜明地出现在靠背9的整个面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布等构成的形成为筛孔状的拉伸材作为多孔板状的拉伸材,但也能使用开口有许多孔部的冲孔金属、编成为网孔状的金属丝等作为拉伸材。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进行在多种变形的方式下的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椅子的靠背,该椅子的靠背能在就座者靠着靠背时使拉伸材的反作用力在中途不会极端地变动,而且,能充分确保靠背的拉伸材相对于负载的朝后方的凹入量,从而能获得舒适的就座感。
(符号说明)
1 底座
2 立柱
3 支承底座
4 下部结构体
5 座位
6 基轴
7 扶手
7a 靠背枢轴部
7b 搁肘部
8 弯曲面
9 靠背
10 前向侧片
11 支轴
12 凹曲面
13 第一施力装置
14 第二施力装置
15 橡胶扭转单元
16 第一环
17 第二环
18 侧部框
19 上部框
20 下部框
21 中间框
22 背框
23 延长框
24 顶部框
25 头枕框
26 拉伸材
26A 前表面
26B 后表面
27 头枕覆盖部
27a 前表面部
27b 后表面部
28 靠背覆盖部
28a 前表面部
28b 后表面部
127、128 网孔
V 垂直线

Claims (12)

1.一种椅子的靠背,在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框及下部框将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侧部框的上端彼此及下端彼此连结而形成的框状的背框上拉伸设置有下端开口的袋状的拉伸材,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用位于所述两侧部框的后方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间框将所述上部框和下部框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彼此连结,使所述拉伸材的后表面部的中间部朝后方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将上部框和下部框做成从上面观察时中间部位于两侧部的后方的弯曲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将两侧部框和中间框的下部做成从侧面观察时曲率中心位于前方的圆弧状的弯曲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使中间框相对于两侧部框的朝后方的变位量在上下方向上局部不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使中间框相对于两侧部框的朝后方的变位量在上下方向上局部不同。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利用弹性材料形成中间框,当在拉伸材的前表面部施加有负载时,所述中间框能朝前方弹性变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利用弹性材料形成中间框,当在拉伸材的前表面部施加有负载时,所述中间框能朝前方弹性变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利用弹性材料形成中间框,当在拉伸材的前表面部施加有负载时,所述中间框能朝前方弹性变形。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在背框的两侧部框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延长框,该延长框朝向上方,且从侧面观察时以中间部位于上下部的前方的方式弯曲,
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部框将两延长框的上端彼此连结,并利用该延长框和顶部框形成头枕框。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在背框的两侧部框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延长框,该延长框朝向上方,且从侧面观察时以中间部位于上下部的前方的方式弯曲,
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部框将两延长框的上端彼此连结,并利用该延长框和顶部框形成头枕框。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在背框的两侧部框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延长框,该延长框朝向上方,且从侧面观察时以中间部位于上下部的前方的方式弯曲,
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部框将两延长框的上端彼此连结,并利用该延长框和顶部框形成头枕框。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椅子的靠背,其特征在于,
在背框的两侧部框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延长框,该延长框朝向上方,且从侧面观察时以中间部位于上下部的前方的方式弯曲,
利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部框将两延长框的上端彼此连结,并利用该延长框和顶部框形成头枕框。
CN2009801439314A 2008-10-29 2009-10-28 椅子的靠背 Pending CN1022025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7530 2008-10-29
JP2008277530A JP5512951B2 (ja) 2008-10-29 2008-10-29 椅子の背凭れ
JP2009054129A JP5616585B2 (ja) 2009-03-06 2009-03-06 椅子の背凭れ装置
JP2009-054129 2009-03-06
PCT/JP2009/005705 WO2010050204A1 (ja) 2008-10-29 2009-10-28 椅子の背凭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02546A true CN102202546A (zh) 2011-09-28

Family

ID=4212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39314A Pending CN102202546A (zh) 2008-10-29 2009-10-28 椅子的靠背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04694A1 (zh)
EP (1) EP2359717B1 (zh)
KR (1) KR20110090904A (zh)
CN (1) CN102202546A (zh)
CA (1) CA2742008A1 (zh)
WO (1) WO201005020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9738A (zh) * 2012-11-06 2014-05-21 国誉家具株式会社 椅子的表皮件
CN107072398A (zh) * 2014-10-24 2017-08-18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家具、椅子用负荷支撑部件以及椅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49037B2 (en) * 2010-04-13 2013-05-28 Herman Miller, Inc. Seating structure with a contoured flexible backrest
JP5600032B2 (ja) * 2010-06-11 2014-10-01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家具用布帛
JP5571470B2 (ja) * 2010-06-11 2014-08-13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
WO2011155525A1 (ja) * 2010-06-11 2011-12-15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家具用布帛および椅子
CN103124507B (zh) * 2010-09-27 2015-11-25 宫本诚三 靠背椅子及该靠背椅子所采用的椅子用片材
WO2012101803A1 (ja) * 2011-01-27 2012-08-02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椅子の背凭れ装置
US11229294B2 (en) 2012-09-20 2022-01-25 Steelcase Inc. Chair assembly with upholstery covering
US11304528B2 (en) 2012-09-20 2022-04-19 Steelcase Inc. Chair assembly with upholstery covering
US8998339B2 (en) 2012-09-20 2015-04-07 Steelcase Inc. Chair assembly with upholstery covering
JP6204011B2 (ja) * 2012-10-16 2017-09-27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フレームへの張材の張設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椅子の背凭れ
USD708466S1 (en) 2013-05-16 2014-07-08 Steelcase Inc. Chair
USD704945S1 (en) 2013-05-16 2014-05-20 Steelcase Inc. Chair
USD705561S1 (en) 2013-05-16 2014-05-27 Steelcase Inc. Chair
WO2016063973A1 (ja) * 2014-10-24 2016-04-28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家具、椅子用荷重支持部材及び椅子
JP6552083B2 (ja) * 2014-10-24 2019-07-31 株式会社オカムラ 椅子用荷重支持部材および椅子
EP4122358A1 (en) * 2017-12-05 2023-01-25 Steelcase Inc. Compliant backrest
US11109683B2 (en) 2019-02-21 2021-09-07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357329B2 (en) 2019-12-13 2022-06-14 Steelcase Inc. Body support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and assembly thereof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97A (zh) * 2001-06-15 2004-07-21 霍恩技术公司 改进的人体工学座椅
CN101163607A (zh) * 2005-03-08 2008-04-16 斯蒂尔凯斯发展公司 带有形状变化的靠背支撑框架的座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4817A1 (de) 1997-12-10 1999-06-17 Stoll Sedus Ag Rückenlehne
AU783829B2 (en) * 2000-09-28 2005-12-08 Formway Furniture Limited A reclinable chair
DE10215285A1 (de) * 2002-04-07 2003-10-16 Christian Erker Sitzschale mit Neigungs-Konturkoppelungsmechanismus
US6869142B2 (en) * 2002-09-12 2005-03-22 Steelcas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eating unit having motion control
US7025424B2 (en) * 2004-06-07 2006-04-11 Allseating Corporation Chair back for a chair
USD528810S1 (en) * 2004-09-27 2006-09-26 Okamura Corporation Chair
USD534384S1 (en) * 2005-04-07 2007-01-02 Tung-Hua Su Backrest for a chair
USD545582S1 (en) * 2006-01-17 2007-07-03 Yao-Chuan Wu Chair
CN101801241B (zh) * 2007-03-13 2013-06-05 Hni技术公司 动态座椅靠背腰部支撑系统
DE202007004659U1 (de) * 2007-03-28 2007-06-14 Bremen-Kühne, Sema von Möbelschutz
JP2008277530A (ja) 2007-04-27 2008-11-13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TWI334559B (en) 2007-08-28 2010-12-11 Ind Tech Res Inst Interactive pointing device
USD576813S1 (en) * 2008-02-22 2008-09-16 Ivars S.P.A. Office chair
CA145425S (en) * 2011-10-31 2012-12-13 Okamura Corp Chai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4697A (zh) * 2001-06-15 2004-07-21 霍恩技术公司 改进的人体工学座椅
CN101163607A (zh) * 2005-03-08 2008-04-16 斯蒂尔凯斯发展公司 带有形状变化的靠背支撑框架的座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99738A (zh) * 2012-11-06 2014-05-21 国誉家具株式会社 椅子的表皮件
CN107072398A (zh) * 2014-10-24 2017-08-18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家具、椅子用负荷支撑部件以及椅子
CN107072398B (zh) * 2014-10-24 2020-07-07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家具、椅子用负荷支撑部件以及椅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90904A (ko) 2011-08-10
US20110204694A1 (en) 2011-08-25
WO2010050204A1 (ja) 2010-05-06
EP2359717A1 (en) 2011-08-24
CA2742008A1 (en) 2010-05-06
EP2359717A4 (en) 2013-10-16
EP2359717B1 (en)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2546A (zh) 椅子的靠背
CN101933730B (zh) 车辆用座椅
ES2552689T3 (es) Superficie confortable para asiento
CN100353888C (zh) 椅子
CN100586343C (zh) 弹簧的安装构造
CN1895126B (zh) 座椅
US6854805B2 (en) Seat structure
CN102573570A (zh) 椅子的靠背
CN103202620A (zh) 椅子
CN102573571A (zh) 椅子的靠背
CN105253046B (zh) 车辆座椅
CN105593058A (zh) 座椅结构
CN103958268B (zh) 基网及座席构造
CN101166443B (zh) 座椅家具,特别是办公椅
JP6610465B2 (ja) 座席装置
JP4625399B2 (ja) 椅子類の座
JP5571733B2 (ja) 椅子
CN108883716A (zh) 车用座椅
JP2002028044A (ja) シート構造
JP2012143634A5 (zh)
JP4180445B2 (ja) 椅子
CN220069254U (zh)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JP60755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14023593A (ja) 座椅子
CN201278951Y (zh) 改良的椅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