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69254U -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69254U
CN220069254U CN202321602564.3U CN202321602564U CN220069254U CN 220069254 U CN220069254 U CN 220069254U CN 202321602564 U CN202321602564 U CN 202321602564U CN 220069254 U CN220069254 U CN 220069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ist
lumbar support
lumbar
plate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25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nji Rongyi Furniture Co ltd
Hangzhou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nji Rongyi Furniture Co ltd
Hangzhou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nji Rongyi Furniture Co ltd, Hangzhou 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nji Rongyi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25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69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69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69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它包括T形支撑架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T形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杆和竖直连接杆,两个支撑板分别连接在水平支撑杆的左右两端,水平支撑杆与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支撑板中心的外侧且与人体背部的背阔肌相对应,水平支撑杆具有弹性,竖直连接杆与座椅背靠相连。本实用新型提升了支撑板对人体背部的支撑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办公座椅需要久坐,这类座椅常常设置有支撑腰部以及背部的腰托板,人体在坐姿状态下,腰部肌肉的受力是不同的,其中,位于腰部两侧的肌群受力较大,导致久坐之后出现腰背疲劳的现象。另外在办公时,往往需要伏案工作,此时人体躯干前倾,腰部会脱离背靠,使得腰部两侧的肌群承受更大的压力,进而造成背这部分肌群的酸痛。现有技术中,座椅背靠通常是对人体的腰部和背部进行整体支撑,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久坐导致的背部疲劳,但是无法对人体腰部两侧的肌群形成良好的支撑,即这类座椅背靠无法对腰部的重点区域进行针对性支撑。还有部分座椅靠背上设置垫板,对人体的腰部两侧的肌群进行支撑,这类座椅的垫板通过支撑杆安装在座椅上,支撑杆往往是连接在垫板的中部的,人体背部倚靠在垫板后,垫板的变形量较小,导致使用体验不佳,此外,支撑点的位置靠近人体的脊柱,不利于垫板与腰部两侧的肌群形成有力支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通过设置与人体腰背部区域对应的腰托板,实现对腰背部中间区域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水平支撑杆与腰托板的连接点位于腰托板中心的外侧,也就是偏心设置,增加了人体腰背部倚靠在腰托板时腰托板的形变量,同时连接点正对人体的腰部两侧的肌群,实现腰托板与人体腰背部形成有力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安装在座椅背靠上,包括T形支撑架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腰托板,所述T形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杆和竖直连接杆,两个所述腰托板分别连接在水平支撑杆的左右两端,所述水平支撑杆与腰托板的连接点在腰托板背面形成偏心设置,且以所述连接点为界,在左右方向腰托板分为内侧区与外侧区,内侧区的宽度大于外侧区的宽度,腰托板受到向后的作用力时,内侧区向后扭转,而外侧区则同步向前偏转且外侧区的外侧相互靠近。
在本方案中,两个腰托板分别与人体的腰部左右两侧的肌群相对应,腰托板支撑对应一侧的腰部肌群。可以理解的,水平支撑杆与腰托板的连接点即水平支撑杆对人体的支撑点,当人体倚靠在座椅背靠上时,水平支撑杆的支撑点正对人体的腰部肌群,实现对人体的腰部肌群形成有力支撑;当人体背部向后倚靠时,位于腰部肌群内侧的部位向后压迫腰托板的内侧区向后偏转,腰托板的内侧区向后形变使得内侧区对腰部肌群内侧形成良好支撑;同时腰托板的外侧区被撬动向前偏转使得外侧区对腰部肌群外侧形成包裹感,提升了支撑体感,此外,腰部肌群向后压迫水平支撑杆发生形变,由于支撑点位于腰托板中心的外侧,人体腰背部向后倾靠时,内侧区的力臂大于外侧区的力臂,使得内侧区快速响应向后偏转,另外连接点正对腰部肌群,提升了腰托板对人体背部的支撑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腰托板包括内衬腰托板以及整体包覆于内衬腰托板外部的柔性垫层,水平支撑杆的端部连接于内衬腰托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腰托板为弹性塑料板,其硬度大于柔性垫层。采用弹性塑料板制造内衬腰托板,实现内衬腰托板具有弹性,同时保障弹性塑料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腰托板为PP板,所述柔性垫层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聚氨酯发泡材料不易变形、外表平整且便于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腰托板的前侧面设有向前凸起的弧度,所述弧度与人体背部中间区域凹陷的弧度一致。实际工作时,腰托板前侧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提升支撑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两个所述腰托板之间通过弹性连接板形成一体式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板呈U形设置,所述内侧区向后扭转时,所述弹性连接板发生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支撑杆呈弓形设计,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在前,水平支撑杆的中间部分向后弯曲以留出腰托板的变形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支撑杆为刚性材质,所述竖直连接杆与水平支撑杆一体成型,且竖直连接杆配置为与所述座椅背靠相连度。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与人体腰背部相对应的腰托板,实现对人体腰背部进行重点支撑;通过设置水平支撑杆与腰托板的连接点在腰托板背面形成偏心设置,即连接点位于腰托板中心的外侧,增加了人体腰背部倚靠在腰托板时腰托板的形变量,同时连接点正对人体的腰部两侧的肌群,实现腰托板对腰部两侧的肌群形成有力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背部支撑机构安装在座椅背靠上的示意图;
图2是背部支撑机构安装在座椅背靠上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背部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两个腰托板的正视图;
图5是T形支撑架和两个腰托板的分体示意图;
图6是T形支撑架和两个腰托板的另一角度的分体示意图;
图7是腰托板纵向的剖视图;
图8是两个腰托板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腰背部支撑机构;2、座椅背靠;3、T形支撑架;4、水平支撑杆;5、竖直连接杆;6、腰托板;7、内衬腰托板;8、柔性垫层;9、弹性连接板;10、安装座;11、穿孔;12、连接座;13、螺纹孔;a、连接点;b、内侧区;c、外侧区。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安装在座椅背靠2上,腰背部支撑机构1包括T形支撑架3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腰托板6,T形支撑架3包括水平支撑杆4和竖直连接杆5,两个腰托板6分别连接在水平支撑杆4的左右两端,水平支撑杆4与腰托板6的连接点a在腰托板6背面形成偏心设置,且以连接点a为界,在左右方向腰托板6分为内侧区b与外侧区c,内侧区b的宽度大于外侧区c的宽度,腰托板6受到向后的作用力时,内侧区b向后扭转,而外侧区c则同步向前偏转且外侧区c的外侧相互靠近。
在本方案中,两个腰托板6分别与人体的腰部左右两侧的肌群相对应,腰托板6支撑对应一侧的腰部肌群。可以理解的,水平支撑杆4与腰托板6的连接点a即水平支撑杆4对人体的支撑点,当人体倚靠在座椅背靠2上时,水平支撑杆4的支撑点正对人体的腰部肌群,实现对人体的腰部肌群形成有力支撑;当人体背部向后倚靠时,位于腰部肌群内侧的部位向后压迫腰托板6的内侧区b向后偏转,腰托板6的内侧区b向后形变使得内侧区b对腰部肌群内侧形成良好支撑;同时腰托板6的外侧区c被撬动向前偏转使得外侧区c对腰部肌群外侧形成包裹感,提升了支撑体感,此外,腰部肌群向后压迫水平支撑杆4发生形变,由于支撑点位于腰托板6中心的外侧,人体腰背部向后倾靠时,内侧区b的力臂大于外侧区c的力臂,使得内侧区b快速响应向后偏转,另外连接点a正对腰部肌群,提升了腰托板6对人体背部的支撑体验。如图4所示,内侧区b和外侧区c由竖直穿过连接点a的虚线划分,其中位于虚线内侧的为内侧区b,位于虚线外侧的为外侧区c。
腰托板6包括内衬腰托板7以及整体包覆于内衬腰托板7外部的柔性垫层8,水平支撑杆4的端部连接于内衬腰托板7上。本实施方式中,内衬腰托板7为PP板制成,内衬腰托板7硬度大于柔性垫层8,柔性垫层8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内衬腰托板7采用PP板制成,实现内衬腰托板7具有弹性,同时保障弹性塑料板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聚氨酯发泡材料不易变形、外表平整且便于清洁,材质柔软便于倚靠。
水平支撑杆4的端部连接于内衬腰托板7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衬腰托板7与水平支撑杆4的端部的对应位置处设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上设有穿孔11,水平支撑杆4的端部设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上设有螺纹孔13,螺栓穿过穿孔11后进入螺纹孔13,实现将内衬腰托板7连接在水平支撑杆4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穿孔11为台阶孔,螺栓的螺头卡在台阶孔的台阶面上,通过设置台阶孔,避免了螺栓的外露。
腰托板6的前侧面设有向前凸起的弧度,弧度与人体背部中间区域凹陷的弧度一致。实际工作时,腰托板6前侧面与人体背部相贴合,提升支撑的舒适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腰托板6之间通过弹性连接板9形成一体式连接,弹性连接板9呈U形设置,内侧区b向后扭转时,弹性连接板9发生变形。
水平支撑杆4呈弓形设计,水平支撑杆4的两端在前,水平支撑杆4的中间部分向后弯曲以留出腰托板6的变形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支撑杆4为刚性材质,竖直连接杆5与水平支撑杆4一体成型,且竖直连接杆5配置为与座椅背靠2相连度。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安装在座椅背靠上,其特征在于,包括T形支撑架和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腰托板,所述T形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杆和竖直连接杆,两个所述腰托板分别连接在水平支撑杆的左右两端,所述水平支撑杆与腰托板的连接点在腰托板背面形成偏心设置,且以所述连接点为界,在左右方向腰托板分为内侧区与外侧区,内侧区的宽度大于外侧区的宽度,腰托板受到向后的作用力时,内侧区向后扭转,而外侧区则同步向前偏转且外侧区的外侧相互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板包括内衬腰托板以及整体包覆于内衬腰托板外部的柔性垫层,水平支撑杆的端部连接于内衬腰托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衬腰托板为弹性塑料板,其硬度大于柔性垫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腰托板为PP板,所述柔性垫层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托板的前侧面设有向前凸起的弧度,所述弧度与人体背部中间区域凹陷的弧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腰托板之间通过弹性连接板形成一体式连接,所述弹性连接板呈U形设置,所述内侧区向后扭转时,所述弹性连接板发生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呈弓形设计,水平支撑杆的两端在前,水平支撑杆的中间部分向后弯曲以留出腰托板的变形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杆为刚性材质,所述竖直连接杆与水平支撑杆一体成型,且竖直连接杆配置为与所述座椅背靠相连度。
CN202321602564.3U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Active CN220069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2564.3U CN22006925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2564.3U CN22006925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69254U true CN220069254U (zh) 2023-11-24

Family

ID=8882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2564.3U Active CN220069254U (zh) 2023-06-21 2023-06-21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69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09505C (en) A chair and components
CN213720978U (zh) 一种椅子结构
JP4450374B2 (ja) 椅子
CN220069254U (zh) 一种腰背部支撑机构
US11116319B1 (en) Seat
KR200422122Y1 (ko) 요추받이용 의자 등받이
CN212521270U (zh) 坐椅微调机构
KR200423685Y1 (ko) 요추받이용 의자 등받이
CN210249209U (zh) 一种靠背转动结构及座椅
KR20090124048A (ko) 의자 등받이부 체결용 탄성결합부재
JP4625399B2 (ja) 椅子類の座
CN110638241A (zh) 一种舒适型座椅
KR101644544B1 (ko) 등받이 형상 변형 의자
CN210696761U (zh) 一种舒适型座椅
CN217547602U (zh) 座椅
KR200423242Y1 (ko) 의자 등받이의 구조
KR101712824B1 (ko) 듀얼백 의자
JP7495586B2 (ja) 機能式椅子
CN209346444U (zh) 一种自适应腰靠安装结构及皮椅
KR102661446B1 (ko) 기능성 좌식 의자
CN211862339U (zh) 椅具腰靠结构
CN212521271U (zh) 一种具有活动式椅背的椅子
JP2012143634A (ja) 身体支持板及び椅子
KR102506195B1 (ko) 3d 탄력구조의 일체형 요추받침구를 갖는 의자용 등받이체
CN211092850U (zh) 一种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