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9835A -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9835A
CN102199835A CN2011100705121A CN201110070512A CN102199835A CN 102199835 A CN102199835 A CN 102199835A CN 2011100705121 A CN2011100705121 A CN 2011100705121A CN 201110070512 A CN201110070512 A CN 201110070512A CN 102199835 A CN102199835 A CN 102199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edging
bar
coil
knitting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70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9835B (zh
Inventor
A·乌尔默
H·施密特
F·科卢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 Stoll & CoK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 Stoll & Co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 Stoll & CoKg GmbH filed Critical H Stoll & Co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199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9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9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98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带有两个针床的横机上制造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其中针织物具有两个设置有饰边(3、4)的前半身(1、2),饰边(3、4)在制得针织匹布时相互交叠。

Description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该前身至少在某些区段由左半身和右半身构成,其中这些半身在其纵向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相互交叠的饰边(Blende)。
背景技术
由于能经济合理地进行制造,经常在横机上将衣物制成所谓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以此方式可以几乎完整地在针织机上例如制得大圆领女背心或羊毛衫,从而接下来只需很少的缝纫工作和修饰工作。
用饰边给羊毛衫或马甲的前半身滚边,可以在双针床的横机上将其制成圆筒形成品针织物,但其目前仅带有不交叠的饰边。但如果要用钮扣将茄克衫或马甲扣上,则这些饰边必定会交叠。但如在EP 1 482 080 B1中所述,圆筒形成品针织物上的交叠的饰边在目前只能借助于四针床的横机并利用特殊的复合针制得。
在制造其前身上部区域开叉的套衫(Pullover)或大圆领女背心时也有相同的情况,其中用饰边给开叉边缘滚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也能在双针床的横机上制得这种衣物的方案。
采用一种用于在带有两个针床的横机上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即可实现所述目的,该前身至少在某些区段由左半身和右半身构成,其中这些半身在其纵向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相互交叠的饰边,其中最多利用一个针床的每第二个织针形成线圈,一个针床的成圈织针总是与另一个针床的不成圈的织针对置,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之一形成为在其所属的前半身与后身之间的中间针织层。
通过将饰边之一编织成为中间针织层,可以无牵伸地制得整个针织匹布。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从前针床至后针床的过渡部分位于后身的侧边缘与前身的侧边缘之间。以此方式还可以在圆筒形成品针织物上,在前身与后身之间产生假缝(Nahtimitate),部分地出于外观的原因,希望有这种假缝。
为了制得带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这种前身在其整个长度上都由两个设有饰边的半身构成,即例如为了制得羊毛衫或马甲,所述方法的特征尤其在于如下步骤:
- 将后身束腰、两个前身和饰边编织成为横截面为C形的针织物区段;
- 在制得束腰之后,将用于饰边之一的线圈转移到所属前半身区域中的空织针上,从而使得饰边线圈在前身与后身之间形成中间针织层;
- 形成用于后身、两个前半身和饰边的线圈,其中利用横机的不同于用于形成所属前半身的三角座滑架动程的三角座滑架动程形成中间针织层的饰边。
因而在束腰区域中尚未形成中间针织层。在极端情况下,束腰可以只包括一个线圈横列,也就是说,只形成针织匹布的起始线圈横列。束腰优选是罗纹针织物,但为此需要两个针床,从而在束腰区域中没有织针空置,而在这些织针上要形成中间针织层。然而在制得束腰区域之后,将饰边之一制成中间针织层,以便能够无牵伸地制得针织匹布。
要把某些前半身的饰边形成为中间针织层,这里优选的是,在这些前半身的区域中,将束腰编织得比在另一前半身区域中宽一半饰边宽度。因而在制造束腰期间,有一些前身线圈位于后针床上。在转移形成中间针织层的饰边的线圈期间,可以使得束腰的线圈在所属前半身的区域中朝向另一前半身也移位一半饰边宽度,从而在转移饰边线圈之后,全部前身线圈也位于前针床上。
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连接方式将束腰制成任意高度。若将束腰制成罗纹针织物,则将得到特别形状稳定的束腰。
若要采用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该前身仅在上部区域中由两个设有交叠饰边的半身构成,则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 将针织物制成圆筒形针织物,直至前身分离的开始处;
- 在前半身之一的区域中将分离线垫放到要借以编织配设的饰边的空织针中,并在该区域中垫放到具有该前身的线圈的织针中;
- 形成用于后身、两个前半身和两个饰边的线圈,其中利用此前空置而现在垫放有分离线的织针将饰边之一形成为在所属前半身与后身之间的中间针织层,而利用此前用于在另一前半身区域中制得前身的织针来编织另一饰边;
- 在制好针织物之后去掉分离线。
分离线在此用于产生饰边之一的针织物关边(Gestrickanfang),该饰边以后将覆盖另一饰边或者被另一饰边覆盖。该方法因此特别是用于制造带有开叉形衣领的套衫和大圆领女背心,例如制造带有开领衣领的衣物,其中饰边也可以是钮扣遮盖(Knopfleiste)。采用该方法也可以制得带有开叉圆领口或竖领(Stehkragen)的衣物。
就本发明的方法而言,在其它情况下可以采用任一方式将衣物编织成形,即例如进行缝制。由此可得到穿着舒适性很高的衣物。
饰边可以采用任一连接方式制得,优选可以将其形成为罗纹针织物或双反面纬编织物(Links-Links-Gestricke)。还可以在饰边之一中织入钮孔。
附图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方法的两个优选设计方案。
图中示出:
图1a为带有用饰边滚边的前半身的羊毛衫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羊毛衫在制造束腰(Bunde)期间在羊毛衫束腰区域中的剖视图;
图1c为图1a的羊毛衫的在横机上制造带有饰边的前身和后身期间的剖视图;
图1d为在制得羊毛衫之后的与图1c相应的剖视图;
图2a-2c为在制造图1a的羊毛衫的罗纹束腰时横机的织针垫放情况图;
图3a-3c为在制造图1a的羊毛衫的后身、两个前身和束腰时横机的织针垫放情况局部剖视图;
图4为制造图1a的羊毛衫直至开始领口之前的纺丝流程图;
图5为在图1a的羊毛衫的领口区域中在过渡至其饰边处的前身收针的纺丝流程图;
图6a为领口开叉的大圆领女背心(Pullunder)的示意性的正视图,其中在开叉区域(Schlitzbereich)中用饰边给前半身滚边;
图6b为图6a的大圆领女背心的领口区域在横机上进行制造期间的剖视图;
图6c为图6a的大圆领女背心的领口区域在其制造之后与图6b相应的剖视图;
图7a为在制造图6a的大圆领女背心时在到达开叉的领口之前横机的织针垫放情况示意图;
图7b、7c为在给图6a的针织物的饰边之一垫放分离线(Trennfaden)情况下的横机针床的示意图;
图8为在开叉的领口区域中制造图6a的针织物的纺丝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为羊毛衫100的示意图,其前身1、2均设有交叠的饰边3、4。羊毛衫100的前身1、2、饰边3、4和后身7被制成圆筒形成品针织物。与此并行地将袖子5、6制成圆筒形针织物,然后接到后身7和前身1、2上。在下边缘上,羊毛衫100设有罗纹针织的束腰8。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双针床的横机上制造羊毛衫100,其中在每个针床上最多利用每第二个织针进行编织,一个针床的成圈织针与另一个针床的不成圈的织针对置。
图1b为在横机上制造束腰8期间羊毛衫100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后针床上形成后身7,在前针床上形成带有饰边3、4的两个前身1、2,但在束腰区域中,前身2的外线圈也在后针床H上编织。两个饰边区域被空隙9间隔开地并排布置在前针床上。在将束腰8制成罗纹针织物时就需要饰边3、4的该位置,因为在左前身2和后身7的区域中翻折饰边4之后,只有右线圈才可行,且左饰边4在所述区域中变成中间针织层。
现在图1c以剖视图示出在束腰8上方进行制造期间的羊毛衫100。通过转移成中间针织层的操作,使得饰边4处于前身2与后身7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目前空的织针上在前身2与后身7之间形成饰边4。
图1d为羊毛衫100在其制造之后的与图1c相应的剖视图。饰边3、4现在相互交叠,如其也在图1a中示出。
在图2a中示出在后身7中在制造罗纹束腰8时前针床V和后针床H的织针垫放情况。图2b以类似的方式示出在束腰8的区域中右前身和右饰边3的织针垫放情况,其中饰边3的线圈用实心黑色示出。图2c以相同的方式示出用于制造左前身2和配设的饰边4的织针垫放情况,其中这里也用实心示出饰边线圈。
在图3a-3c中示出用于制造后身(图3a)、制造前身1和饰边3(图3b)和用于束腰8上方的前身2与饰边4(图3c)的两个针床V、H的织针垫放情况。后身和两个前身1、2是带罗纹的圆筒形针织物(Glatt-Rechts-Gestricke),饰边3、4是罗纹针织物。图3c示出在目前未垫放有线圈的织针上将深色实心线圈编织成在用于前身2和用于后身7的线圈之间的中间针织层的情况。
在图4.1-4.9中示出制造羊毛衫100直至开始领口的纺丝流程图。后身的线圈均位于用A-U表示的织针上,前身1、2的线圈位于用a-u表示的织针上。
在横列R1中,为了形成网状编织横列(Netzreihe)以及将束腰8形成为用于后身的1:1的罗纹针织物,将后身B、D、F-T的每第二个线圈从后针床H分别转移至前针床V的对置的织针B、D、F-T。另外,在带有用于后身的线圈的织针上形成线圈横列。接下来,使得位于前针床V上的线圈又移回至后针床H的其初始织针上。
在横列R2中示出,为了形成网状编织横列以及将束腰8形成为用于右前身和左前身1、2的1:1的罗纹针织物,将前身的每第二个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a、c、e、g、i(前身1)以及织针k、m、n、o、q、s、u(前身2)分别转移至后针床H的带有相同标号的对置的织针上,接下来在带有用于前身的线圈的织针上形成线圈横列。接下来,使得位于后针床H上的线圈移回至前针床V的其初始织针上。在横列R1和R2中所经历的过程重复进行,直至形成用于束腰8的所希望数量的针织横列(Strickreihe)。
在横列R3中示出在将束腰8制成1:1的罗纹针织物之后前针床和后针床的线圈垫放情况(Maschenbelegung)。
接下来,将饰边4的线圈转移到左前身2与后身7之间的空织针上。为此,在横列R4中使得饰边4的边缘线圈k从前针床V转移到后针床H的对置的织针k上。接下来在横列R5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三个织针,然后使得右前身1的边缘线圈在通至后身7的过渡部分从前针床V的织针a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Z上。另外,使得后身7的边缘线圈在通至左前身2的过渡部分从后针床H的织针U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v上。
在横列R6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使得饰边4的前针床V的织针l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j上。
然后在左饰边4的在横列R4和R6中已悬吊到后针床H的织针j、k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N、O上之前,在横列R7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三个织针。
在横列R8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四个织针。接下来使得右前身2的在横列R5中已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Z上的线圈又悬吊回到其初始织针a上,并使得后身7的在横列R5中已悬吊到前针床V的织针v上的线圈又悬吊回到后针床H的其初始织针U上。
接下来在横列R9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三个织针,并使得右前身1的和右饰边3的所有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a-i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a-i上。
在横列R11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一个织针并使得后身的左边缘线圈A从后针床H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b上之前,在横列R10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四个织针并接下来使得前身1的和饰边3的所有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a-i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c-k上。
在横列R12中使得后针床H也向左移位四个织针,接下来使得左饰边4的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N、O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n、o上。然后在横列R13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并将左饰边4的已位于前针床V的织针m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m上。之后,在横列R14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三个织针,随后将后身的边缘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b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A上,并将左前身1的边缘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U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v上。
在横列R15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使得饰边4的形成左前身2的边缘线圈的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n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l上。接下来在横列R16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三个织针,并将左饰边4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l、m、n、o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P、Q、R、S上。
在横列R17中使得后针床向左移位四个织针。接下来使得后身的左边缘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A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b上,并使得左前身2的边缘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V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U上。然后在横列R18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三个织针,并将后身的左边缘线圈以及右前身1的和右饰边3的所有线圈都从前针床V的织针b-k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b-k上。之后,在横列R19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四个织针,接下来将后身的左边缘线圈以及右前身1的和右饰边的所有线圈都从后针床H的织针b-k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d-m上。
在横列R20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将后身的已位于后针床H的织针B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c上。
这样就结束了针对饰边4的线圈的移圈过程。这些线圈现在位于前身2与后身7的线圈之间。
从横列21起开始针对后身7以及针对带有饰边3、4的两个前身1、2的针织过程。后针床H已移动至其初始位置,并在后针床H的织针上形成了用于后身7的线圈。在横列R22中将要形成为用于右饰边4的左线圈的线圈从前针床V的其织针k、n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k、n上,然后在横列R23和R24中分别编织右前身1和右饰边3的线圈横列。在横列R23和R24中已形成为右饰边3的左线圈的线圈在横列R25中后针床H的织针k、m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k、m上。然后在横列R26中编织后身7的线圈横列。接下来在横列R27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并将左饰边4的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P、Q、R、S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o、p、q、r上。然后在横列R28中编织左前身2的线圈横列。在横列R29中使得左饰边4的要形成右线圈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p、r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Q、S上。接下来在横列R30中在前针床和后针床V、H的织针o、Q、q、S上形成饰边4的另一线圈横列。在横列R32中将已形成为左饰边4的右线圈的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Q、S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p、r上。接下来在横列R33中在织针o-u上形成左前身2的线圈横列,并在横列R34中使得左饰边4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o、p、q、r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P、Q、R、S上。
在横列R21-R34中所经历的针织周期期间,已针对后身7、两个前身1、2以及两个饰边3、4分别形成了两个线圈横列。该周期重复进行,直至产生所希望数量的线圈横列而实现V形领口。
现在按照图5.1和5.2所述的针织周期,右前身和左前身1、2分别朝向其相应的饰边3、4在边缘区域中减少了一个线圈。
在横列R35中,后针床H已移动至其初始位置。接下来,将右前身1的位于前针床V的织针i上的线圈以及右饰边3的位于前针床V的织针j、k、l、m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i、j、k、l、m上。接下来,在横列R36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两个织针,并将右前身1的位于后针床H的织针i上的线圈以及右饰边3的位于后针床H的织针j、k、l、m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h、i、j、k、l上。由于前针床V的织针h已经垫放有右前身1的一个线圈,故这里产生一个双线圈。右前身1因而减少一个线圈。
在横列R37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并将左饰边4的位于前针床V的织针P、Q、R、S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p、q、r、s上。然后,在横列R38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将左前身2的位于前针床V的织针o上的边缘线圈朝向左饰边4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o上。接下来在横列R39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并将左饰边4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p、q、r、s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Q、R、S、T上。
在横列R40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将左前身2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O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p上。由于前针床V的织针p已经垫放有左前身2的一个线圈,故这里产生一个双线圈。左前身2因而减少一个线圈。
用于使得两个前身1、2收针(Minder)的所述周期可以重复进行,直至形成所希望数量的收针横列。
图6-8涉及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第二圆筒形成品针织物。
图6a示出大圆领女背心200形式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其也可在具有两个针床的横机上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得。在根据图6a的正视图中,大圆领女背心由前身10以及后身70构成,前身从线B起被开叉(Schlitz)分成右前身和左前身10′、10″。利用饰边30、40给前身10′、10″滚边,其中饰边30、40彼此交叠。大圆领女背心200还具有沿着前身10和后身70延伸的束腰80。
图6b为大圆领女背心200的在图6a中的线A-A的高度剖切的剖视图。为了制得饰边30,使用直至图6a中的线B处为了制得前身10所使用的线圈。为了制得饰边40,在线B的高度在前身10″的区域内,在前针床和后针床V、H的目前空置的织针中垫放分离线。左饰边40因而从一开始就已经编织成在前半身10″和后身70之间的中间针织层。
图6c同样以沿着图6a中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示出制好之后的大圆领女背心200。两个饰边30、40现在相互交叠,如其也在图6a中示出。
在图7a中示出在到达图6a中的线B时大圆领女背心200的前身和后身的织针垫放情况。前身10和后身70已制成带罗纹的圆筒形针织物。
在图7b中示出如何将分离线垫放到前针床V的已带有前身10的线圈的织针m、o、q中以及垫放到前针床V的空织针N、P中。
在图7c中示出将分离线垫放到后针床H的已带有线圈的织针N、P、R中和垫放到前针床V的空织针O、Q中。分离线供制得饰边40所需要的线圈使用。
在图8.1-8.4中以纺丝流程图示出从图6a中的线A起,在开叉的领口区域中制得大圆领女背心的情况。
在横列R1中,在后针床H的织针A-T上编织用于后身的线圈横列,然后在横列R2中把要形成饰边30的左线圈的那些线圈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i、k上,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i、k上。在横列R3中示出,在前针床V的织针a-h上编织用于前身10′的线圈横列,以及在前针床V的织针j、l和后针床H的织针i、k上编织用于饰边30的线圈横列。在横列R4中,把已在横列R3中形成为用于饰边30的左线圈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i、k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i、k上。接下来在横列R5中,在后针床H的织针A-T上编织用于后身的线圈横列。然后在横列R6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将用于形成饰边40的分离线的已位于前针床V的织针N、O、P、Q上的集圈线圈(Fanghenkel)转移到后针床H的织针m、n、o、p上。然后在横列R7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在前针床V的织针m-t上编织用于前身10″的线圈横列。在横列R8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织针之后,把分离线的要在饰边40中形成右线圈(Rechtsmasche)的那些集圈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m、o转移到前针床V的织针N、P上。然后在横列R9中,在前针床V的织针N、P上(右线圈)以及在后针床H的织针n、p上(左线圈)编织用于左饰边40的线圈横列。在横列R10中,在前针床V的织针N、P上以及在后针床H的织针n、p上编织用于饰边40的另一线圈横列。接下来在横列R11中,将已在横列R10中形成为用于饰边40的右线圈的那些线圈从前针床V的织针N、P移回到后针床H的织针m、o上。然后在横列R12中使得后针床H向左移位一个织针。接下来在前针床V的织针m-t上编织用于前身10″的线圈横列。最后在横列R13中使得后针床H向右移位一个线圈,并将左饰边40的线圈从后针床H的织针m-p转移到前针床的织针N-Q上。
接下来重复该针织周期,直至制好带有饰边30、40的开叉的领口。

Claims (9)

1.一种用于在带有两个针床(V、H)的横机上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100、200)的方法,该前身至少在某些区段由左半身和右半身(1、2;10′、10″)构成,其中在所述半身(1、2;10′、10″)的纵向边缘上分别设置有相互交叠的饰边(3、4;30、40),其中最多利用一个针床(V、H)的每第二个织针形成线圈,一个针床(V、H)的成圈的织针总是与另一个针床(H、V)的不成圈的织针对置,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之一(4、40)形成为在其所属的前半身(2、10″)与后身(7、70)之间的中间针织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100)的方法,该前身在其整个长度上由两个设有饰边(3、4)的半身(1、2)构成,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 将后身(7)的束腰(8)、两个前半身(1、2)和饰边(3、4)编织成为横截面为C形的针织物区段;
- 在制得束腰(8)之后,将用于饰边之一(4)的线圈转移到在所属前半身(2)的区域中的空织针上,从而使得饰边线圈在前身(2)与后身(7)之间形成中间针织层;
- 形成用于后身(7)、两个前半身(1、2)和饰边(3、4)的线圈,其中利用横机的不同于用于形成所属前半身(2)的三角座滑架动程的三角座滑架动程形成中间针织层的饰边(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要把某些前半身(2)的饰边(4)形成为中间针织层,在这些前半身的区域中,将束腰(8)编织得比在另一前半身(1)的区域中宽一半饰边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移形成中间针织层的饰边(4)的线圈期间,使得束腰(8)的线圈在所属前半身(2)的区域中朝向另一前半身(1)移位一半饰边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线圈横列的束腰(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束腰(8)制成罗纹针织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具有前身的圆筒形成品针织物(200)的方法,该前身仅在上部区域中由两个设有交叠的饰边(30、40)的半身(10′、10″)构成,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 将针织物制成圆筒形针织物,直至前身(10)分离的开始处(B);
- 在前半身之一(10″)的区域中将分离线垫放到要借以编织配设的饰边(40)的空织针中,并在该区域中垫放到具有该前身(10″)的线圈的织针中;
- 形成用于后身(70)、两个前半身(10′、10″)和两个饰边(30、40)的线圈,其中利用此前空置而现在垫放有分离线的织针将饰边之一(40)形成为在所属前半身(10″)与后身(70)之间的中间针织层,而利用此前用于在另一前半身(10′)的区域中制得前身(10)的织针来编织另一饰边(30);
- 在制好针织物之后去掉分离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3、4;30、40)形成为罗纹针织物。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饰边(3、4;30、40)形成为双反面纬编织物。
CN2011100705121A 2010-03-23 2011-03-23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9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2310A DE102010012310B4 (de) 2010-03-23 2010-03-23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lauch-Rund-Fertiggestricks
DE102010012310.2 2010-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9835A true CN102199835A (zh) 2011-09-28
CN102199835B CN102199835B (zh) 2013-02-06

Family

ID=44585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7051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9835B (zh) 2010-03-23 2011-03-23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9835B (zh)
DE (1) DE102010012310B4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0952A (zh) * 2012-03-23 2013-09-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133166A (zh) * 2015-08-20 2015-12-09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纬编罗纹织物的编织方法、纬编罗纹织物和衣服
CN111621913A (zh) * 2020-06-06 2020-09-04 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夹底的平拷方法
CN114277496A (zh) * 2022-01-08 2022-04-05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开叉起口起泡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8739B (zh) * 2012-09-13 2016-01-20 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门襟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103668740B (zh) * 2012-09-13 2015-09-09 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设有门襟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编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JP2015124445A (ja) * 2013-12-25 2015-07-0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3884A (en) * 1997-02-27 1999-08-31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Knitted suit having a double layer structure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JP2000160458A (ja) * 1998-11-26 2000-06-13 Shima Seiki Mfg Ltd 連結部が形成されたニット衣類の編成方法
CN1494611A (zh) * 2001-03-02 2004-05-05 ��ʽ���絺����������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630749A (zh) * 2002-02-06 2005-06-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189378A (zh) * 2005-06-01 2008-05-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4154A (ja) * 1984-03-07 1985-10-0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袋編地の編成方法
DE19710896A1 (de) * 1997-03-15 1998-09-17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es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DE19739239C1 (de) * 1997-09-09 1998-10-29 Stoll & Co 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estricks, insbesondere auf einer Flachstrick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3884A (en) * 1997-02-27 1999-08-31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Knitted suit having a double layer structure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EP0861932B1 (en) * 1997-02-27 2002-11-06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A knitted garment having double-layered structure and a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JP2000160458A (ja) * 1998-11-26 2000-06-13 Shima Seiki Mfg Ltd 連結部が形成されたニット衣類の編成方法
CN1494611A (zh) * 2001-03-02 2004-05-05 ��ʽ���絺���������� 具有开口部的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630749A (zh) * 2002-02-06 2005-06-2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1189378A (zh) * 2005-06-01 2008-05-28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在身片筒状部上具有开襟部的针织服装及其编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0952A (zh) * 2012-03-23 2013-09-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133166A (zh) * 2015-08-20 2015-12-09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纬编罗纹织物的编织方法、纬编罗纹织物和衣服
CN111621913A (zh) * 2020-06-06 2020-09-04 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夹底的平拷方法
CN114277496A (zh) * 2022-01-08 2022-04-05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开叉起口起泡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4277496B (zh) * 2022-01-08 2023-01-1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开叉起口起泡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12310B4 (de) 2013-08-01
DE102010012310A1 (de) 2011-09-29
CN102199835B (zh) 201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9835B (zh)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KR100585275B1 (ko) 횡편기에 의한 니트 웨어의 넥 라인 편성방법 및 그 니트웨어
CN105483921B (zh) 一种双针床横机上满针编织全成形毛衫的方法
CN101184879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产品
US10117471B2 (en) Multipurpose garment
CN1316088C (zh) 针织衣类编织方法
EP1441054B1 (en) Method of forming gusset and knitwear comprising gusset formed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KR100229116B1 (ko) 첩부형포켓을 가지는 편지 및 그 편성방법
CN105109126A (zh) 一种防寒保暖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54959B1 (ko) 횡편기로 편성되는 칼라를 부착한 니트웨어 및 그 편성방법
JPH04153346A (ja) 筒状編地の切込部分の編成方法
CN1316028A (zh) 针织衣物的编织方法
EP2453046B1 (en) Knitwear with sleeves and body, and knitting method for same
CN100537869C (zh) 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和具有插肩袖的针织品
CN102234867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筒状针织物
CN113699667A (zh) 一种全自动双针床电脑横机的毛衫全成型织法
CN203513936U (zh) 双面网眼面料
CN100362155C (zh) 具有前领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带前领的针织物
CN1813088B (zh) 针织物及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0937021B1 (ko) 니트웨어의 편성방법
KR101014193B1 (ko) 칼라 주위에 드레이프를 형성하는 편성방법 및 칼라주위에 드레이프를 구비하는 니트웨어
CN100482872C (zh) 针织服装的生产方法以及生产的针织服装
CN102191615B (zh)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US20180317575A1 (en) Multipurpose gar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3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