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0952A -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0952A
CN103320952A CN2013100663467A CN201310066346A CN103320952A CN 103320952 A CN103320952 A CN 103320952A CN 2013100663467 A CN2013100663467 A CN 2013100663467A CN 201310066346 A CN201310066346 A CN 201310066346A CN 103320952 A CN103320952 A CN 103320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fabric
braiding
course section
loose course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63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0952B (zh
Inventor
奥野昌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0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0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09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09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3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7/32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tubular goo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在针织品等袖子的长度比身片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松眼横列部减少并进行稳定的编织的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将针织品(10)作为在身片(11)的两侧分别将袖子(12)分离的筒状编织物进行编织,当到达腋下(10a)时进行接合,形成一个筒状体,此后,为了使筒状体的直径缩小,进行使编织宽度变窄的靠近。在开始靠近时,如图1(c)所示,能够由放下辊(6)将设置在松眼横列部(13)的外侧端部侧的带状的窄幅部分(13a)的下端放下。松眼横列部(13)因为下端并不一样,而是外侧端部侧的窄幅部分(13a)变长,所以,能够以向外侧倾斜的状态确实地挂在放下辊(6)上。

Description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在由横编机在将多个编织物接合后,反复进行使一体化了的编织宽度减少的靠近和线圈形成。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针织套衫等针织品在使用横编机将身片和两袖子分别作为筒状编织物编织到腋下后,将身片和两袖子接合的技术。这样的接合后的筒状体因为直径变大,所以,使袖子侧向身片侧靠近,将线圈重叠,与重叠的线圈连续地通过针织形成新的线圈,由此,一面减少编织宽度,一面继续编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4(a)将用于编织物的接合编织的横编机1的基本的结构(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简略化来表示,图4(b)将即将进行针织品5的接合编织前的状态简略化来表示,图4(c)表示接合编织时产生的问题。横编机1具备隔着齿口2相向的针床3、4,由并列设置在各针床3、4上的编针编织针织品5等编织物。被编织的编织物由包括设置在齿口2的下方的放下辊6等在内的放下装置放下。为了使编织物的编织稳定地持续,需要以合适的力将编织物向下方下拉。在针织品5中,作为在身片7的两侧分别将袖子8分离的筒状编织物进行编织,当到达腋下10a时进行接合,形成一个筒状体,然后,为了缩小筒状体的直径,进行使编织宽度变窄的靠近。在进行这样的靠近时,反复进行移圈、编结编织,所以,为了确实地进行退圈、脱圈,需要成为预先妥当地进行下拉编织物的状态。
在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的针织套衫中,因为相当于两侧的袖子8的部分的长度长,与相当于身片7的部分的长度相同,所以,在由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横编机1进行编织时,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在袖子8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在开始进行袖子8的编织之前,需要与身片7平行地编织松眼横列部9,使与身片7同样地也向袖子8施加由放下辊6产生的放下力。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1/08824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3-077298号公报
在将图4(b)的松眼横列部9像作为松眼横列部9a所表示的那样缩短,从身片7的编织的途中起针的情况下,不能使用起针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若图4(c)所示那样的松眼横列部9a的下端以没有挂在放下辊6的状态进行靠近,则即使袖子8的编织宽度的内侧在下拉所接合的身片7侧的同时被下拉,编织宽度的外侧也未被下拉。若松眼横列部9a向编织宽度的内侧的身片7侧倾斜,没有向编织宽度的外侧施加放下力,则存在编织不稳定的可能性。为了进行稳定的编织,需要像图4(b)的松眼横列部9b那样,做成在进行靠近时,挂在放下辊6上那样的有余量的长度。若松眼横列部9b的长度有余量,则能够将外侧也挂在放下辊6上。
如果为了在进行靠近之前在编织宽度的外侧也施加放下力而增长松眼横列部9b,则能够进行稳定的编织,但是,长的松眼横列部9、9b所使用的编织线的使用量增多,会使生产成本上升。为了在将短的松眼横列部9a从身片7的编织的途中起针那样的情况下,能够在横编机中再次使用起针装置,还提出放下辊6退避那样的技术,但是,装置复杂,使装置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针织品等的袖子的长度比身片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松眼横列部减少并进行稳定的编织的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横编机具备隔着齿口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和被配置在齿口下方且将被编织并垂下的编织物放下的放下装置,所述编织方法利用该横编机,从先前开始进行编织的基本编织物的编织的途中,使用与编织基本编织物的针床的区间不同的区间,也开始线圈纵行方向的长度比基本编织物短的附加编织物的编织,在附加编织物的下端达到放下装置前,将附加编织物与基本编织物接合,进而在接合后的编织物中,反复进行使附加编织物侧向成为基本编织物侧的编织宽度的内侧靠近并将线圈重叠,形成与重叠的线圈连续的新的线圈的动作,使编织宽度减少,其特征在于,
在附加编织物的下端设置松眼横列部,以成为编织附加编织物的区间的端部中的、与靠近的方向相反的编织宽度的外侧端部侧变长的形状,
在开始靠近时,由放下装置将松眼横列部的外侧端部侧的下端放下。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眼横列部的形状具备:
具有与所述附加编织物的下端部对应的编织宽度的宽幅部分;和
被设置在宽幅部分的下端的所述外侧端部侧且编织宽度比宽幅部分窄的窄幅部分。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眼横列部的形状的所述宽幅部分和所述窄幅部分为带状。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编织物是针织品的身片,所述附加编织物是比身片长度短的袖子。
另外,在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身片具有与下摆展开的裙部分一体连续的形状,使用包括用于所述短的袖子的编织的区间在内的宽范围的针床的区间,编织该裙部分的至少下端侧,
在用于该身片的编织的针床的区间的范围减少而不含有用于编织该松眼横列部的区间后,编织所述松眼横列部。
根据本发明,将线圈纵行方向的长度比基本编织物短的附加编织物接合于基本编织物,一面使附加编织物侧向基本编织物侧靠近并进行重叠,一面形成线圈,减少编织宽度,此时,设置在附加编织物的下端的松眼横列部成为与靠近的方向相反的外侧端部侧变长的形状。松眼横列部能够在下端到达放下装置时,下端并非一样地,而能够将外侧端部侧先由放下装置放下。因为松眼横列部在进行靠近之前,只要外侧端部侧的部分挂在放下装置即可,所以,作为松眼横列部整体,没有必要使长度具有余量,仅在外侧端部侧使得编织宽度变窄,做成需要的长度,能够减少编织线的使用量。松眼横列部即使编织线的使用量减少,也能够在进行靠近时,对于编织宽度的外侧确实地作用放下力,能够进行稳定的编织。
另外,根据本发明,松眼横列部由具有与附加编织物的下端部分的编织宽度对应的编织宽度的宽幅部分和编织宽度比宽幅部分窄的窄幅部分形成。窄幅部分与宽幅部分相比编织线的使用量少,而且,在靠近时,向与使附加编织物靠近的方向相反的编织宽度的外侧倾斜地挂在放下装置上,能够进行稳定的编织。当窄幅部分的放下进展时,宽幅部分挂在放下装置上,能够对于附加编织物的下端部分的整体作用同样的放下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因为也可以将宽幅部分和窄幅部分形成为带状,所以,能够分别使编织宽度为一定,一面将编织线的使用量抑制在最小限度,一面进行编织。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松眼横列部少地稳定地进行相对于身片长度短的半袖等针织品的编织。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使用针床,编织具有将下摆展开的裙部分一体化的身片的针织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针织品10的简略化了的结构的正视图,横编机1的简略化了的侧视图以及设置在袖子12上的松眼横列部13的效果。
图2是表示设置在图1所示的针织品10上的松眼横列部13、14、15、16、17的例子的局部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应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针织品20的简略化了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将以往的横编机1的结构简略化来表示的侧视图,表示应用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针织品5的简略化了的结构的正视图,以及表示设置在袖子8上的松眼横列部9短的情况下能够产生的问题的局部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1:横编机;2:齿口;3、4:针床;6:放下辊;10、20:针织品;11、21:身片;12、22:袖子;13、14、15、16、17、23:松眼横列部;13a、14a、15a、16a、17a:窄幅部分;13b、14b、15b、16b、17b:宽幅部分;17c:中间部分;21a:裙部;24:编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两个实施例。在各实施例的说明中,也包括针对图4的说明中,存在对与前面说明了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标记,另外,针对共同的事项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另外,在各图的说明中,存在使用不存在于该图中而存在于前面说明的图中的符号进行说明的情况。
实施例1
图1中,在(a)中,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将在针织品10应用基于本发明的编织物的接合编织方法的状态简略化来表示,在(b)中,将用于编织的横编机1的结构简略化来表示,在(c)中,表示由松眼横列部13进行接合编织时的效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也是将针织品10作为在身片11的两侧分别将袖子12分离的筒状编织物进行编织,当到达腋下10a时进行接合,形成一个筒状体,然后,为了缩小筒状体的直径而进行使编织宽度变窄的靠近。通过这样的编织而形成的针织品10本身的编织与图4(b)的针织品5同样地进行。
即、如图1(b)所示,由具备隔着齿口2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3、4和被配置在齿口2下方且将被编织并垂下的针织品10放下的放下辊6的横编机1,从先前开始编织的身片11的编织的途中,开始袖子12的编织。针织品10的编织物将身片11作为基本编织物来编织,使用与编织身片11的针床3、4的区间不同的区间,将线圈纵行方向的长度比身片11短的袖子12作为附加编织物来编织。在作为附加编织物的袖子12的下端到达作为放下装置的放下辊6前,将作为附加编织物的袖子12与作为基本编织物的身片11接合,进而,进行使作为接合后的编织物的针织品10的编织宽度减少的靠近。
在实施例1中,设置在袖子12的下端的松眼横列部13与图4(b)的松眼横列部9、9a、9b不同。松眼横列部13在袖子12的下端设置成,在编织袖子12的区间的端部中,与和编织身片11的区间相邻的内侧端部相比偏向于成为与靠近的方向相反的外侧端部侧,外侧端部侧变长的形状。松眼横列部13的形状具备:具有与袖子12的下端部对应的编织宽度的宽幅部分13b和被设置在宽幅部分13b的下端的外侧端部侧且编织宽度比宽幅部分13b窄的窄幅部分13a。在半袖等短的袖子12中,虽然袖子12的从下端到腋下10a的长度不到图1(b)所示的从放下辊6到齿口2的高度H,但是,若将松眼横列部13设置在袖子12的下端,则只要在袖子12上增加到窄幅部分13a的下端即可。
因此,在开始靠近时,如图1(c)所示,能够由放下辊6将松眼横列部13的外侧端部侧的下端放下。因为松眼横列部13在窄幅部分13a的下端到达放下辊6时,下端并不一样,而是外侧端部侧变长,所以,能够以向外侧倾斜的状态确实地挂在放下辊6上。松眼横列部13因为只要在窄幅部分13a进行靠近之前挂在放下辊6上即可,所以,能够缩短线圈纵行方向的长度,例如为与图4(b)的松眼横列部9b相同的程度。因为在窄幅部分13a编织宽度小,所以,松眼横列部13中的编织线的使用量能够比松眼横列部9b少。当窄幅部分13a的放下进展时,宽幅部分13b挂在放下辊6上,能够相对于袖子12的下端部分的整体使同样的放下力发挥作用。
图2是表示设置在图1所示的针织品10上的松眼横列部13的形状和其它的形状的松眼横列部14、15、16、17的例子。如图2(a)所示,窄幅部分13a以及宽幅部分13b为带状,窄幅部分13a被设置在宽幅部分13b的下端的外侧端部。宽幅部分13b的线圈纵行方向的长度确定成能够稳定地进行袖子12的起针。例如,虽然在图1(b)中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横编机1上,在齿口2的正下方具备副辊,进行辅助性的编织物的下拉。在这种情况下,宽幅部分13b的长度只要在宽幅部分13b的下端挂在副辊的状态下,使袖子12起针即可。窄幅部分13a的长度只要像前述那样,在将袖子12编织到腋下10a,并与身片11接合后进行靠近之前,补充挂在放下辊6上而不足的宽幅部分13b的长度即可。窄幅部分13a的线圈横行方向的线圈数需要为多圈,例如4圈。
如图2(b)中作为松眼横列部14表示的那样,也可以将与松眼横列部13的窄幅部分13a同样的窄幅部分14a设置成在与宽幅部分13b同样的宽幅部分14b的下端,不是靠近外侧端部,而是靠近略微内侧。靠近的程度例如为窄幅部分的编织宽度的程度。松眼横列部13、14的宽幅部分13b、14b和窄幅部分13a、14a分别被分为宽度不同的带状的区域。在松眼横列部13、14,只要将宽幅部分13b、14b和窄幅部分13a、14a形成为带状即可,所以,能够分别使编织宽度为一定,一面将编织线的使用量抑制在最小限度,一面进行编织。
另外,如图2(c)、(d)所示,也可以将松眼横列部15、16做成将与宽幅部分13b同样的宽幅部分15b、16b和编织宽度连续地变化的窄幅部分15a、16a合并的形状。在图2(e)所示的松眼横列部17中,在带状的窄幅部分17a和与宽幅部分13b同样的宽幅部分17b之间,设置编织宽度连续地变化的中间部分17c,使窄幅部分17a和中间部分17c的长度与窄幅部分13a对应。
上面说明的各松眼横列部14、15、16、17与松眼横列部13同样,即使编织线的使用量少,也能够在进行靠近时,使放下力相对于编织宽度的外侧确实地发挥作用,能够进行稳定的编织。
在实施例1的针织品10中,虽然是袖子12相对于身片11长度短的半袖等,但是,在将裙、短裤一体化在身片11的下部的情况下,即使是长袖,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另外,身片11也可以不是像针织套衫等那样的在线圈横行方向环绕地编织的筒状编织物,而是像开衿线衫那样的线圈横行方向的一部分被切断,在切断部的两端之间往复的C字状编织物。再有,基本编织物、附加编织物并不限于由前后的针床3、4形成为双层的筒状编织物,也可以是单层的编织物。另外,虽然在作为基本编织物的身片11的两侧设置并接合作为附加编织物的袖子12,但是,在仅在基本编织物的单侧设置并接合附加编织物、进行靠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实施例2
图3表示应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编织物的接合编织方法的针织品20的简略化了的结构。成为作为编织物的针织品20的基本编织物的身片21具有与下摆展开的裙部分21a一体连续的形状。裙部分21a的至少下端侧使用成为宽范围的针床3、4的区间的范围W来编织,该范围W包括用于与身片21相比短的袖子22的编织的区间。松眼横列部13从身片21的编织途中,在用于裙部分的编织的针床的区间的范围W的内侧,开始编织。成为附加编织物的袖子22从与松眼横列部13连续的袖子口22a开始编织,在平行地编织到将身片21编织到腋下21b后,与身片21接合。在接合后,一面进行使编织宽度减少的靠近,一面形成包括肩22b被一体化的身片。松眼横列部13被形成为在进行靠近时,窄幅部分13a的下端挂在放下辊6上。
虽然用于袖子22、松眼横列部13的编织的针床3、4的区间被包括在范围W中,但是,在开始窄幅部分13a的编织时,身片21的编织宽度减少,能够使用与用于身片21的编织的区间不同的区间进行编织。在使用图4(b)所示的松眼横列部9的情况下,袖子8、松眼横列部9需要在与图3的范围W相比的编织宽度的外侧的区间进行编织。在即使范围W在针床3、4的长度内,比率也大,不能在范围W的两侧设置编织松眼横列部9的区间的情况下,不能编织松眼横列部9。
在实施例2中,在用于身片21的编织的针床3、4的区间的范围减少,不再包括用于编织松眼横列部13的区间后,编织松眼横列部13以及袖子22。据此,能够有效地使用针床3、4,编织包括宽的下摆的裙部21a的针织品20。
另外,优选松眼横列部13使用编入有被设置在裙部分21a的下端的松眼横列部23中的编织线24,以编织线24与松眼横列部23相连的状态进行编织。若松眼横列部23被放下辊6放下,则编织线24被放下,编织线24相连的松眼横列部13的窄幅部分13a也被引导,以便确实地挂在放下辊6上。
另外,作为松眼横列部13,即使是图2所示的其它的形状的松眼横列部14、15、16、17也是同样,还能够应用于针织品20。即、具有将下摆展开的裙部分21a一体化了的身片21的针织品20的编织,即使在用于裙部分21a的编织的针床3、4的区间的内侧从后开始袖子22的编织,与使长度具有余量的松眼横列部相比,也能够使松眼横列部13、14、15、16、17中的编织线的使用量少,稳定地进行编织。另外,由被编入设置在基本编织物的下端的松眼横列部中的编织线编织设置在附加编织物上的松眼横列部,由编织线使基本编织物的下端和附加编织物的下端的松眼横列部相连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实施例1。

Claims (5)

1.一种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所述横编机具备隔着齿口相向的至少一对针床和被配置在齿口下方且将被编织并垂下的编织物放下的放下装置,所述编织方法利用该横编机,从先前开始进行编织的基本编织物的编织的途中,使用与编织基本编织物的针床的区间不同的区间,也开始线圈纵行方向的长度比基本编织物短的附加编织物的编织,在附加编织物的下端达到放下装置前,将附加编织物与基本编织物接合,进而,在接合后的编织物中,反复进行使附加编织物侧向成为基本编织物侧的编织宽度的内侧靠近地将线圈重叠,并形成与重叠的线圈连续的新的线圈的动作,使编织宽度减少,
其特征在于,
在附加编织物的下端设置松眼横列部,以成为编织附加编织物的区间的端部中的、与靠近的方向相反的编织宽度的外侧端部侧变长的形状,
在开始靠近时,由放下装置将松眼横列部的外侧端部侧的下端放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松眼横列部的形状具备:
具有与所述附加编织物的下端部对应的编织宽度的宽幅部分;和
被设置在宽幅部分的下端的所述外侧端部侧,且编织宽度比宽幅部分窄的窄幅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松眼横列部的形状的所述宽幅部分和所述窄幅部分为带状。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本编织物是针织品的身片,
所述附加编织物是比身片长度短的袖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片具有与下摆展开的裙部分一体连续的形状,使用包括用于所述短的袖子的编织的区间在内的宽范围的针床的区间,编织该裙部分的至少下端侧,
在用于该身片的编织的针床的区间的范围减少而不含有用于编织该松眼横列部的区间后,编织所述松眼横列部。
CN201310066346.7A 2012-03-23 2013-03-04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09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8224A JP5865748B2 (ja) 2012-03-23 2012-03-23 横編機による編地の編成方法
JP2012-068224 2012-03-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0952A true CN103320952A (zh) 2013-09-25
CN103320952B CN103320952B (zh) 2015-01-21

Family

ID=4804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63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0952B (zh) 2012-03-23 2013-03-04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42005B1 (zh)
JP (1) JP5865748B2 (zh)
KR (1) KR101384194B1 (zh)
CN (1) CN1033209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7088A (zh) * 2015-03-06 2016-09-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品
CN110042546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前后变化收针的编织方法及其成型织物
CN111621913A (zh) * 2020-06-06 2020-09-04 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夹底的平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2173A (zh) * 2015-04-15 2016-12-07 刘正福 辅料组织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13818131B (zh) * 2021-10-23 2023-01-31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全成型灯笼袖袖口不平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6746A2 (en) * 2005-09-29 2007-04-05 Smartlife Technology Limited Knitting techniques
CN101168883A (zh) * 2006-10-26 2008-04-30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利用添纱针织技术制作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
CN100420781C (zh) * 2001-10-05 2008-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拼角的形成方法以及形成有拼角的针织物
CN101275333A (zh) * 2007-03-29 2008-10-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平针织物
CN100572633C (zh) * 2005-12-20 2009-12-23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制造带有袖子的衣服的方法
CN102199835A (zh) * 2010-03-23 2011-09-28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04646B4 (de) * 1997-02-07 2005-02-03 H. Stoll Gmbh & C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it Ärmeln versehenen Kleidungsstückes auf einer Zweibett-Flachstrickmaschine
JP4344210B2 (ja) * 2003-10-08 2009-10-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ラグラン袖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ラグラン袖を有するニットウェア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0781C (zh) * 2001-10-05 2008-09-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拼角的形成方法以及形成有拼角的针织物
WO2007036746A2 (en) * 2005-09-29 2007-04-05 Smartlife Technology Limited Knitting techniques
CN100572633C (zh) * 2005-12-20 2009-12-23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制造带有袖子的衣服的方法
CN101168883A (zh) * 2006-10-26 2008-04-30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利用添纱针织技术制作圆筒形成品针织物的方法
CN101275333A (zh) * 2007-03-29 2008-10-0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以及平针织物
CN102199835A (zh) * 2010-03-23 2011-09-28 H.斯托尔两合公司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37088A (zh) * 2015-03-06 2016-09-1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品
CN110042546A (zh) * 2019-05-06 2019-07-2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前后变化收针的编织方法及其成型织物
CN111621913A (zh) * 2020-06-06 2020-09-04 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夹底的平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84194B1 (ko) 2014-04-10
CN103320952B (zh) 2015-01-21
EP2642005B1 (en) 2015-06-17
JP2013199716A (ja) 2013-10-03
JP5865748B2 (ja) 2016-02-17
KR20130108115A (ko) 2013-10-02
EP2642005A1 (en)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0952A (zh) 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333912B (zh) 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EP3138431B1 (en) Shoe upper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hoe upper
CN10692999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157219B1 (en) Knitting method for knitted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CN1316088C (zh) 针织衣类编织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2808276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3710828A (zh) 隐藏线圈方法,及编织物
EP1288361B1 (en)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portion of knit wear by flat knitting machine
KR20130130603A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KR101603889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2199835B (zh) 圆筒形成品针织物制造方法
CN102851866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TWI585254B (zh) 編織物之編織方法
CN102268777B (zh) 具有分支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该针织物
EP2385160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tubular knitted fabric
KR101492932B1 (ko) 환편기를 이용한 질감 형성 원단의 제조방법
US20130139555A1 (en) Knitted velcro sleeve
CN102534980A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5839279B (zh) 针织物的起底方法
CN103866481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EP2392708B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wear with collar having v-neck point and knitted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