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7690A -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7690A
CN102197690A CN200980142915.3A CN200980142915A CN102197690A CN 102197690 A CN102197690 A CN 102197690A CN 200980142915 A CN200980142915 A CN 200980142915A CN 102197690 A CN102197690 A CN 102197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ntioned
mobile radio
station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29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7690B (zh
Inventor
中村俊文
滨边孝二郎
有吉正行
村冈一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6817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69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7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6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76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6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以往,尽管处于低通信量状态,还是不能充分地减少无效启动着的基站的数量,最终,不能充分地减少相邻小区间的干扰、耗电。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上述基站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公开有蜂窝系统。蜂窝系统是指通过覆盖小区(cell)(覆盖数百米~数千米的基站通信区),而将服务区的通信范围确保为广范围的系统。但是,在蜂窝系统的场合,为了能够避免出现因非服务区、服务区内的终端数量增加而导致不能进行通信的情况,采取了增加基站的数量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站的设置状况,会存在在某一小区的覆盖区和与该小区相邻的小区的覆盖区重叠的情况、某一小区的覆盖区整体包含于另一小区的覆盖区内的情况或3个以上小区的覆盖区相互间重叠的情况。
但是,由于覆盖区相互间重叠或包含,因而存在在基站间发生无线电干扰的可能。无线电干扰将造成线路容量的下降。并且,随着基站数量的增加,尽管在小区的覆盖区内不存在移动站(即尽管完全未加以利用),但存在维持启动的状态下的基站的概率还是较高。由于完全未加以利用而无效启动着的基站而浪费了功率。
因此,提出了用于避免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实现省功率化的技术。例如,日本特开2003-37555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技术:某一无线基站对自另一无线基站发送的发送信号进行监视,并考虑到另一无线基站的通信量(traffic)状况、接收功率而停止当前基站的发送,或者开始发送,从而减少在低通信量时进行动作的基站数量,且减少对周边的无线基站造成的干扰。进而,上述公报公开了如下的基站:该基站在另一基站的通信量处于高流量状态的情况下,使当前基站从睡眠(sleep)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并将不能充分被处于高通信量状态的另一基站收容的移动站覆盖。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文献的情况下,仅仅是在相邻基站的通信量成为高流量的这一条件下使当前基站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但是,不能说因为相邻基站成为高通信量,就必定实际存在应该从相邻基站切换到当前基站的移动站。因此,上述文献所公开的基站尽管不存在应该从相邻基站切换到当前基站的移动站,还是有可能无效地恢复到正常状态,结果无效地消耗功率。即,上述文献所公开的技术不能充分地减少尽管处于低通信量状态而还是无效地启动的基站的数量,结果不能充分地减少相邻单元小区间干扰、功率消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基站的耗电,并且能够避免基站间的无线电干扰的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解决用于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基站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能够与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站,上述第二基站在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的控制方法是,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上述另一基站的周边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在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另外,本发明的基站的控制程序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使上述另一基站的周边的基站的计算机执行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处理。
另外,本发明的移动站作为能够与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在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从上述第二基站接收以预定功率发送的控制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基站的功率的消耗,并且能够避免基站间的无线电干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基站的一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基站的一例的框图。
图4是关于第二基站的状态转移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第二基站从工作状态(active state)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时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从工作状态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时的第二基站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8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第二基站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基站的一例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在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该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1表示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例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在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该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4作为用于说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的用于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一方法的图,以第三实施方式为例,是表示关于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5作为用于说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的用于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二方法的图,以第一实施方式为例,是表示关于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图16作为用于说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的用于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三方法的图,以第一实施方式为例,是表示关于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5基站(第一基站)
2、2-1、2-2基站(第二基站)
11~17基站的小区
100~109移动站
200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
308负荷管理部
358状态转移控制部
360功率控制部
450位置信息获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基站在第一基站与移动站开始通信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基于从预定的装置(例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或第一基站)发送的启动请求,开始进行控制信号(尤其是通知给整个小区的通用的控制信号)的发送。
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控制信号的一个例子,对利用了作为持续性地反复发送预定图形的信号的通用控制信号的导频信号的情况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第一基站)、基站2(第二基站)、移动站100、移动站101以及无线网络控制装置(以下称为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200。基站1对小区11内的移动站进行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到导频信号的移动站100以及移动站101分别与基站1形成无线连接1100和无线连接1101,并进行通信。同样,基站2能够对小区12内的移动站进行导频信号的发送。接收到导频信号的移动站100能够与基站2形成无线连接1200并进行通信。在这里,小区11和小区12分别至少有一部分重合(overlap)。RNC200通过线路2001与基站1连接,同时通过线路2002与基站2连接。RNC200管理着基站1以及基站2。在这里,线路2001以及2002可以是有线线路,也可以是无线线路,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有线线路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的一例的框图。基站1包括网络通信部300、RF(Radio Frequency:射频)部302、接收信号处理部304、发送信号处理部306、负荷管理部308和天线310。网络通信部300与RNC200之间进行有线通信。RF部302与移动站1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接收信号处理部304经RF部302对从移动站10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发送信号处理部306对用于发送到移动站100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该信号发送到RF部302。负荷管理部308将基站1所支持的移动站100的通信流量、小区11内的移动站100数量作为负荷信息从接收信号处理部304、网络通信部350中取得。
图3表示图1所示的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一例的框图。基站2包括网络通信部350、RF部352、接收信号处理部354、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状态转移控制部358、功率控制部360、天线362以及负荷管理部364。网络通信部350与RNC200之间进行有线通信。RF部352与移动站1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接收信号处理部354对经由RF部352从移动站100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发送信号处理部356对用于发送到移动站100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该信号发送到RF部352。负荷管理部364将基站2所支持的移动站的通信流量、小区12内的移动站的数量作为负荷信息从接收信号处理部356、网络通信部350中取得,并判定有无基站2的负荷。并且,负荷管理部364经由网络通信部350向RNC200询问存在于小区12周边的移动站(例如图1的移动站101)的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状况(该接收功率是否超过了阈值)。状态转移控制部358根据来自网络通信部350、接收信号处理部354或负荷管理部364的指示或信息,对基站2的动作状态的转移进行控制。功率控制部360根据来自状态转移控制部358的指示,进行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的电源接通关闭、RF部352的发送功率的控制及其电源的接通关闭的控制。
图4是与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状态转移有关的说明图。基站2具有如图4所示的两种动作状态。第一动作状态是基站2能够与存在于小区12内的移动站100之间形成无线连接1200的工作状态St_11。第二动作状态是停止从基站2向移动站100发送无线信号,并成为不能与小区12内的移动站100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的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
基站2在例如如图4所示的条件成立时,使动作状态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基站2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条件例如是,基站2的移动站100的通信被切断,与基站2相连接的移动站变成不存在的情况。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条件例如是,从RNC200对基站2发出了启动请求(即使动作状态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请求)的情况。此外,“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具体指,例如由功率控制部360发送信号处理部356或关闭RF部352的电源、发送功能,停止从基站2到移动站100的发送的状态。
图5是表示基站2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时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参照图5对移动站100、基站2以及RNC200之间的动作顺序进行说明。
基站2在小区12内处于与移动站100通信中的状态(步骤S1)。在这里,一般说来,移动站测定作为自通信中的基站通报的信息的、注册在测定小区组(cell set)的基站(例如图1的基站1和基站2)的导频信号在移动站中的接收功率,并将该测定结果经由通信中的基站定期地报告给RNC200。其中,测定小区组是指各个基站所具有的被报告到通信中的移动站的、成为移动站进行从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的对象的小区(基站)的组,当前基站及其周边的基站注册于该测定小区组中。
在这里,移动站100可根据任意的理由对基站2实行通信切断处理(步骤S2)。从移动站100接收到通信切断请求的基站2确认在当前基站的小区12内除了移动站100以外是否存在通信中的移动站(步骤S3)。
在确认为除了移动站100以外不存在通信中的移动站的情况下,基站2对RNC200发送接收功率状况确认请求(步骤S4)。在这里,对基站2发送的接收功率状况确认请求进行说明。RNC200具有将小区12附近的另一基站和通信中的移动站(例如图1中与基站1通信中的移动站101)中的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接收功率状况确认请求是指基站2向RNC200请求该比较结果的处理。收到该请求的RNC200接收到基站2的导频信号,并将进行了测定的移动站(这里为移动站101)的测定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5)。接着,RNC200将该比较结果(移动站的接收功率状况)发送给基站2(步骤S6)。
在上述比较结果为阈值以下并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5秒)的情况下,基站2使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发送信号的发送功率渐渐地(例如每0.1秒下降1dB)下降(步骤S7)。此外,RNC200在基站2进行发送功率下降处理的期间,继续将移动站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并继续将比较结果发送到基站2。只是在接收如下所述的步骤S11的状态转移报告时,停止比较结果的发送。接着,在基站2使发送功率下降的期间,确认是否存在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步骤S8)。并且,同时确认从RNC200发送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是否超过了阈值(步骤S9)。在没有新的连接请求且该接收功率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基站2反复进行步骤S5到步骤S9的处理,直到发送功率下降到规定量(例如20dB)(即直到发送功率变为工作状态St_11的功率的100分之1)。
在基站2的发送功率下降到预定的阈值的(步骤S10)情况下,基站2向RNC200通知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步骤S11)。并且,已发送状态转移报告的基站2停止对移动站发送无线电,并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下(步骤S12)。接收到该报告的RNC200将基站2的转移报告已被RNC200受理的要旨的通知发送到基站2(步骤S13)。并且,在发送该受理通知的同时,RNC200向基站1下达指示,使其从测定小区组中删除基站2(步骤S14)。并且,接收到该指示的基站1更新基站1的测定小区组,并删除基站2(步骤S15)。
利用图6的流程图和图3的基站结构图,对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时的基站2确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该流程所示的处理(即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处理)在以下的三种任意的条件成立时执行。第一条件(1)是在小区12内通信中的移动站100的通信结束的时候(在换言之与基站2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变成不存在的情况下)。第二条件(2)是与另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100的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阈值且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候。第三条件(3)是下文中无法在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之后开始进行通信的时候。
在上述的(1)至(3)中任一项条件成立时,基站2的负荷管理部364对有无作为基站2的负荷信息的、通信中的移动站(移动站的数量是否为0或通信流量是否为0)进行判定(步骤S20)。在判定为“有”与基站2通信中的移动站的情况(在步骤S20判定为“否”的情况)下,负荷管理部364对状态转移控制部358下达使基站2的动作状态维持成工作状态St_11的指示(步骤S29)。由此,状态转移控制部358对功率控制部360下达指示,以使其将发送功率维持成通常的动作状态,由此使作为通常通信状态的工作状态得以维持。
在判定为“无”通信中的移动站的情况(在步骤S20判定为“是”的情况)下,负荷管理部364经由网络通信部350向RNC200询问存在于小区12周边的移动站(例如图1的移动站101)的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状况(该接收功率是否超过了阈值)(步骤S21)。在该接收功率超过了阈值的情况(在步骤S21判定为“是”的情况)下,网络通信部350从RNC200接收表示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超过了阈值的意思的通知,因而对状态转移控制部358输出上述通知。由此,状态推移控制部358下达使基站2的动作状态维持成工作状态St_11的指示(步骤S29)。另一方面,在该接收功率小于阈值的情况(在步骤S21判定为“否”的情况)下,网络通信部350从RNC200接收表示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未超过阈值的意思的通知,因而对状态转移控制部358输出该通知。由此,状态推移控制部358对功率控制部360下达使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渐渐地下降的指示。收到使发送功率下降的指示的功率控制部360输出使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的发送功率渐渐地下降的指示(步骤S22)。
在受到功率控制部360的控制而发送信号处理部356使发送功率下降的期间,基站2反复执行步骤S23以及步骤S24所示的处理。接收信号处理部354确认在当前基站的小区12内是否存在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步骤S23)。网络通信部350定期地从RNC200接收基站2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状况并进行确认(步骤S24)。在使发送功率下降的期间,在小区12内有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在步骤S23判定为“是”的情况)或从RNC200接收到表示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与另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例如图1中的移动站101)的接收功率超过了阈值的意思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24判定为“是”的情况)下,接收信号处理部354和网络通信部350中的至少一者对状态转移控制部358输出使发送功率上升到规定值的控制信息或指示。状态转移控制部358根据该控制信息或指示,对功率控制部360下达使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的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上升到规定值的指示。由此,功率控制部360对发送信号处理部356进行控制,使发送功率上升(步骤S28),并将基站2的动作状态维持在工作状态St_11(步骤S29)下。
另一方面,在使发送功率下降的期间,在小区12内没有来自移动站的新的连接请求(在步骤S23判定为“否”的情况)、且基站2未从RNC200接收到表示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与另一基站进行通信中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超过了阈值的意思的通知的情况(在步骤S24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发送信号处理部356判断发送功率是否已下降到预定的阈值(步骤S25)。在已下降到阈值的时候,发送信号处理部356通知给状态转移控制部358,进而状态转移控制部358经由网络通信部350向RNC200报告基站2要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意旨(步骤S26)。在对RNC200进行了状态转移的报告之后,状态转移控制部358对功率控制部360下达使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停止的指示(步骤S27)。由此,基站2的动作状态成为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
此外,基站2的发送功率下降处理不局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基站2的功率控制部360或发送信号处理部356还能够使发送功率一下子下降至预定的值,而非渐渐地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至少能够省略图6的步骤S23的处理,根据情况,还能够省略步骤S24的处理。在这里,上述“预定的值”包括信号未完全被输出的状态、即“0”输出(例如“0”瓦)。
图7是表示在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并将基站1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基站2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在这里,移动站100被设为在最初重新与基站1进行通信的移动站。
在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基站2的附近,移动站100向基站2附近的基站1发送诸如呼叫等的连接请求(步骤S30)。收到移动站100的连接请求的基站1向RNC200通知移动站100已发送连接请求(步骤S31)。基站1基于当前基站的通信量等,测定负荷(步骤S32)。基站1将所测定的负荷信息发送到RNC200(步骤S33)。RNC200将基站1的负荷信息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34)。
在负荷信息大于阈值的情况(换言之基站1的负荷较大的情况)下,RNC200对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步骤S35)。从RNC200收到启动请求的基站2使动作状态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步骤S36)。已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基站2开始利用规定的发送功率进行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的发送(步骤S37)。已开始发送导频信号的基站2向RNC200报告其已转移到工作状态(启动报告)(步骤S38)。
从基站2收到启动报告的RNC200对基站1发送许可基站1与移动站100相连接之意的连接许可通知(步骤S39)。从RNC200收到连接许可通知的基站1对移动站100发磅连接许可通知(步骤S40)。从基站1得到连接许可的移动站100开始与基站1进行用户数据(通信的主要信息(例如声音、数据))的通信(步骤S41)。
并且,与步骤S39同时,RNC200发出向基站1的测定小区组追加基站2的小区12的指示(步骤S42)。从RNC200收到向测定小区组的追加指示的基站1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步骤S43),并通知通信中的移动站进行测定小区组的更新(步骤S44)。
从基站1接收到测定小区组的更新通知的移动站100对从新注册在测定小区组的基站(例如图1的基站1和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定(步骤S45)。并且,将其测定结果发送到基站1(步骤S46)。基站1将从移动站100接收到的测定结果发送到RNC200(步骤S47)。接收到测定结果的RNC200将基站2的移动站100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48)。此时,如果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高于阈值,则RNC200分别向基站1和基站2通知表示要使移动站100从基站1切换到基站2之意的命令(步骤S49以及步骤S50)。
从RNC200接收到该切换命令的基站1对移动站100发送表示要将通信切换到基站2的意思的命令(步骤S51)。基站2从基站1切换移动站100的通信,并与移动站100之间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52)。基站2将表示与移动站100之间已建立连接的意思报告给RNC200(步骤S53)。RNC200对基站2通知表示已确认连接建立的意思(步骤S54)。RNC200对基站1下达命令,以令其切断与移动站100的通信(步骤S55)。收到通信切断命令的基站1将切断与移动站100的通信(步骤S56)。
通过以上的处理,完成了从移动站100的基站1到基站2的切换处理。
此外,在步骤S48中,如果基站2的接收功率低于阈值,则RNC200对基站2下达命令,使其呼出向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的流程(图6示出)。接收到该命令的基站2基于上述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流程的呼出条件(3)进行动作。
图8是表示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并将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所收容的移动站移动到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时的基站2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基站2在移动站100对基站1发送连接请求之后,从RNC200接收启动请求,由此开始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到工作状态St_11的转移。
从RNC200接收到启动请求的基站2的网络通信部350对状态转移控制部358输出上述启动请求。由此,状态转移控制部358发送使基站2的动作状态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指示。根据状态转移控制部358的指示,功率控制部360发送使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的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功率上升到规定值的指示。由此,便开始来自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发送(步骤S70)。在开始进行导频信号的发送之后,基站2的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经由网络通信部300向RNC200报告其已转移到工作状态(启动报告)(步骤S71)。
接着,基站2的发送信号处理部356确认在网络通信部350是否从RNC200接收了切换命令(步骤S72)。
在接收切换命令时(在步骤S72判定为“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处理部356和接收信号处理部354建立与移动站100的连接,并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73)。发送信号处理部356将表示基站2已与移动站100之间建立连接的意思经由网络通信部350报告给RNC200(步骤S74)。将基站2与移动站100已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报告给RNC200,由此完成本流程所示的处理(即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并将基站1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基站2的处理)。
此外,在没有切换命令的情况(在步骤S72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基站2的状态转移控制部判断为基站2与移动站100不能进行通信或即使能进行通信也不能确保充分的质量。因此,由于对所述与移动站100的通信而言,维持工作状态St_11已失去了意义,因而基站2执行将基站2的动作状态从工作状态St_11回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处理(步骤S75)。关于该转移处理,由于已利用图6进行了说明,因而在此予以省略。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2的特征在于,在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下,在基站1与移动站100之间的通信开始(具体地说,移动站100对基站1进行连接请求)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导频信号的发送。
即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只有在移动站100与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之间的通信开始(即存在具有切换对象的可能性的移动站)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例如基站1的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才开始向移动站100发送导频信号(即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
具体地说,基站2包括:在基站1与移动站100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接收从另一装置发送的启动请求的单元(例如网络通信部350);和基于上述启动请求,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导频信号的单元(例如状态转移控制部358和功率控制部360)。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场合,只有在确实存在有从相邻基站切换到当前基站的可能性高的移动站的情况下,才能使当前基站处于工作状态St_11下,因而能够避免例如如日本特开2003-37555号公报那样无效地恢复到工作状态,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基站的功率的消耗,并且能能够避免基站间的无线电干扰。
进而,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2在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之后,没有来自RNC200的切换命令的情况下,判断为不存在要与基站2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基站2与移动站100不能进行通信或即使能进行通信也不能充分确保质量。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判断为对该与移动站100的通信而言,维持工作状态St_11已失去了意义,并执行将基站2的动作状态从工作状态St_11回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的处理。
即,基站2包括进行如下处理的单元,该停止单元在开始进行导频信号的发送之后,不存在要与基站2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基站2与移动站不能进行通信或即使能进行通信也不能充分确保质量的情况下,停止导频信号的发送(例如状态转移控制部358和功率控制部360)。
通过如这样极其精细的状态转移控制,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基站的功率的消耗,并且能够避免基站间的无线电干扰。
此外,在上述的说明中,举例说明了只有一个第二基站(即在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与工作状态St_11之间适当转移的基站,具体为图1的基站2)的情况。但是,第二基站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下面,将假设存在多个第二基站的情况,根据日本特开2003-37555号公报的控制,所有第二基站恢复到工作状态St_11,除了与移动站进行通信中的基站以外都将无效地维持工作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场合,也存在所有第二基站成为暂时工作状态St_11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未从另一装置(例如RNC200)接收切换命令的第二基站并非立即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因而与日本特开2003-37555号公报不同,能够获得减少功率消耗并避免无线电干扰的改善效果。
此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基站1的负荷信息,列举了基站1的“通信流量”,但负荷信息不局限于通信流量。负荷信息也能够设为例如基站1的“连接中的移动站的数量”。并且,也能够将利用“通信流量信息”和“连接中的移动站的数量”这两种信息设为负荷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基站1(第一基站)获得连接许可的移动站100与基站1开始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的处理(具体指在图7中步骤S39~S41的处理)的顺序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顺序。例如该用户数据通信开始处理可以在基站2(第二基站)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处理(步骤S36)之前进行,或者可以在基站1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的处理(步骤S43)之后进行。作为在基站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处理之前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如下情况:在进行基站1的负荷测定(步骤S32)之前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户数据的通信已经开始,因而基站1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负荷测定。或者,也可以在从RNC200向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的处理(步骤S35)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由此,能够减少连接延迟。另一方面,作为在基站1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的处理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的例子,能够列举出例如从基站1向与该基站1进行通信中的移动站(例如在图1中为移动站101)通知测定小区组的更新的处理(步骤S44)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本无线通信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相同。只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图1中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替换成以下要说明的基站4。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别在于第一基站的结构。以下将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设为新的基站4。因此,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相当于第二基站的基站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站2(图3参照)相同。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4的一例的框图。基站4除了具有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的结构之外,还具有位置信息获取部450。由于其他构成要素、即网络通信部300、RF部302、接收信号处理部304、发送信号处理部306、负荷管理部308、天线310的结构以及动作与基站1相同,故将省略相关说明。位置信息获取部450基于从接收信号处理部304得到的信息,获得或检测出存在于基站4的小区11内的移动站的位置。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在下方中将加以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第二基站从工作状态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时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顺序以及从工作状态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时的第二基站的动作流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顺序(参照图5)以及第二基站的动作流程(参照图6)相同,因而在下文中将省略相关说明。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在下方中将加以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时的动作流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基站的动作流程(图8参照)相同,因而在下文中也将省略相关说明。
图10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在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并将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4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基站2的情况下,该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使基站2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条件,利用了移动站100与基站4之间的负荷信息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
在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基站2的附近,移动站100(图1参照)对基站2附近的基站4(在图1中为基站1,但如上所述,以下将其考虑为基站4)发送连接请求(步骤S149)。收到移动站100的连接请求的基站4向RNC200通知移动站100已发送出连接请求(步骤S150)。基站4进行当前基站的负荷信息量的测定(步骤S151)。基站1将所测定的负荷信息发送到RNC200(步骤S152)。RNC200将基站4的负荷信息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153)。并且,基站4在发送完负荷信息之后,向移动站100请求移动站100的位置信息(步骤S154)。收到来自基站4位置信息请求的移动站100利用位置信息获取单元(例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取得位置信息(步骤S155)。得到位置信息的移动站100对基站4发送位置信息(步骤S156)。得到移动站的位置信息的基站4对RNC200发送移动站100的位置信息(步骤S157)。
接着,经步骤S153将基站4的负荷信息与阈值进行了比较的RNC200在负荷高于阈值的情况下,使用了移动站100的位置信息,将移动站100与当前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且成为工作状态St_11时要注册到基站4的测定小区组中的基站2的能够通信的区域(图1的小区12)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步骤S158)。位置关系比较的结果,在发现了能够与移动站100(对基站2附近的基站4已发送连接请求的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2的情况下,RNC200将该基站2确定为要启动的基站(步骤S159)。因此,RNC200对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步骤S160)。从RNC200收到启动请求的基站2将动作状态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步骤S161)。已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基站2利用规定的功率开始发送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步骤S162)。已转移到工作状态的基站2向RNC200报告其已转移到工作状态(启动报告)(步骤S163)。收到表示基站2已转移到工作状态的意思的报告的RNC200对基站4发送表示许可基站4与移动站100相连接的意思的连接许可通知(步骤S164)。从RNC200收到连接许可通知的基站4对移动站100发送连接许可通知(步骤S165)。由此,在基站4与移动站100之间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166)。
在向基站4发送与移动站100的用户数据通信许可信息之后,RNC200对基站4下达指示,以使其将基站2的小区12追加到基站4的测定小区组中(步骤S167)。收到上述指示的基站4将小区1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步骤S168),并通知通信中的移动站要更新测定小区组(步骤S169)。
从基站4接收到测定小区组的更新通知的移动站100对从新注册在测定小区组的基站(例如图1的基站4和基站2)发送出的导频信号接收功率进行测定(步骤170)。将其测定结果发送到基站4(步骤S171)。基站4将从移动站100接收到的测定结果发送到RNC200(步骤S172)。接收到测定结果的RNC200将基站2的移动站100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173)。在基站2的接收功率高于阈值的情况下,RNC200分别对基站4和基站2通知表示使移动站100从基站4切换到基站2之意的命令(步骤S174以及步骤S175)。
从RNC200接收到该切换命令的基站4对移动站100发送表示将通信切换到基站2的意思的命令(步骤S176)。基站2从基站4切换移动站100的通信,与移动站100之间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177)。基站2将表示在与移动站100之间已建立连接的意思报告到RNC200(步骤S178)。
根据该报告,RNC200对基站2通知已经确认连接建立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179)。RNC200对基站4下达命令,使其切断与移动站100的通信(步骤S180)。收到通信切断命令的基站4切断与移动站100的通信(步骤S181)。
通过以上的处理,完成了移动站100从基站4到基站2的切换处理。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利用了基站4的负荷信息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而能够无浪费地有效选择要启动(即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基站。即,在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4的负荷低的情况下,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能够维持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并且,通过利用了移动站的位置信息,不但能够实现基站间的通信量平均化,还能够抑制对另一方通信的无线电干扰以及无效的功率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移动站的连接请求的顺序、连接如何,都能够从在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下的基站周边有较多移动站数量的基站开始进行启动。
在这里,在图1中,移动站100位于处于基站2的能够通信范围圏内的小区12内。因此,通过使基站2启动,能够以基站2收容移动站100。但是,移动站101位于不能够利用基站2的位置上。因此,如果移动站101重新进入基站4的小区11并提出连接请求,即使基站4的负荷较高,也不能切换到基站2来收容移动站101。即,无法减轻基站4的负荷。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地解决这种问题。
即,在因来自移动站101的连接请求而基站4的负荷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RNC200检测出与基站4连接中的所有移动站的位置,并搜寻在移动站之中位于基站2的小区12范围内的移动站。在存在有一个以上与基站4连接中且位于小区12范围内的移动站的情况下,RNC200使基站2启动,并将与基站4连接中且位于小区12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移动站从基站4切换到基站2。如此一来,能够减轻基站4的负荷。
并且,关于移动站的位置信息的取得和检测,例如能够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基于GPS和基站的信息进行位置测定的AGPS(Assisted GPS: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信息、以及AFLT(Advanced Forward Link Trilateration:高级前向链路三边测量)的信息等。
并且,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参照图11进行说明。在图11中,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1以及基站2-2当前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并且,例如假设有位于基站2-1的小区15内的三台移动站104~106向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4发送连接请求,且位于基站2-2的小区16内的一台移动站107向基站4发送连接请求的情况。
在根据这些连接请求基站4的负荷超过了阈值的情况下,RNC200检测出与基站4连接中的所有移动站的位置,在这此移动站之中搜寻处于基站2-1的小区15以及基站2-2的小区16范围内的移动站。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地,有三台移动站104~106处于基站2-1的小区15范围内,并有一台移动站107处于基站2-2的小区16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RNC200在例选择如图10的步骤S159的启动基站时,在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基站2-1和基站2-2中,选择处于小区范围内的移动站多的基站2-1,并能够将步骤S161的启动请求发送到基站2-1,优先地使其启动。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从基站4(第一基站)得到连接许可的移动站100开始与基站4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的处理(具体指在图10中步骤S164~S166的处理)的顺序不局限于图10所示的顺序。例如该用户数据通信开始处理可以在基站2(第二基站)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处理(步骤S161)之前进行,或可以在基站4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的处理(步骤S168)之后进行。作为在基站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处理之前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出在进行基站4的负荷测定(步骤S151)之前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开始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因而基站4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负荷测定。或者,也可以在从RNC200向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的处理(步骤S160)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由此,能够减少连接延迟。另一方面,作为在基站4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的处理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从基站4向与该基站4通信中的移动站(例如在图1中为移动站101)的测定小区组的更新通知处理(步骤S169)之后进行的情况。
[第三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结构图。本无线通信系统将在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5的可通信小区11内进行无线电发送停止的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设置成基站5的相邻基站。在这里,基站2的能够通信的小区为小区17。在这种情况下,小区17与小区11至少有一部分重叠。
此外,在本无线通信系统中,将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5的结构设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4相同,并且将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的结构设为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站2相同。由此,以下将使用图9的基站4的结构来说明基站5,并使用图3所示的基站2的结构来说明基站2。
并且,RNC200包括将移动站的固有ID与启动对象基站关联起来的关联表格(Table)(未图示)。RNC200在从小区11内的移动站收到连接请求时,参照关联表格,并将与该移动站的固有ID有关联的相邻基站(例如在图12中为基站2)设作启动对象的基站。并且,该移动站与该有关联的相邻基站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
图13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关于在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并将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5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基站2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在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基站2的附近中,移动站108对基站2附近的基站5发送连接请求(步骤S200)。收到移动站108的连接请求的基站5向RNC200通知移动站108已发送出连接请求的情况(步骤S201)。
RNC200从基站5接收移动站108的连接请求,并从接收到的连接请求中提取移动站108的固有ID。RNC200参照关联表格和注册在基站5的测定小区组中的所有基站的表格,由此确认有无与所提取的固有ID有关联的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的基站(步骤S202)。
另一方面,基站5向移动站108请求移动站108的位置信息(步骤S203)。收到位置信息请求的移动站108利用位置信息获取单元取得位置信息(步骤S204)。得到位置信息的移动站108对基站5发送位置信息(步骤S205)。得到移动站108位置信息的基站5对RNC200发送移动站108的位置信息(步骤S206)。
接着,在步骤S202中,在注册于基站5的测定小区组中的基站当中存在有与移动站108的固有ID有关联的基站的情况下,将有关联的基站与移动站的位置进行比较(步骤S207)。并且,基于移动站的固有ID和与此有关联的基站的位置信息,RNC200决定是否启动基站(步骤S208)。具体地说,RNC200利用移动站108的位置信息来判定移动站108是否处于与移动站108的固有ID有关联的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的基站(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的小区17范围内。并且,在移动站108处于与其固有ID有关联的基站2的小区17范围内的情况下,RNC200决定启动基站2。因此,RNC200对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步骤S209)。从RNC200收到启动请求的基站2将动作状态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步骤S210)。已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基站2开始利用规定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步骤S211)。开始进行导频信号的发送的基站2向RNC200报告其已转移到工作状态(启动报告)(步骤S212)。
从基站2收到启动报告的RNC200对基站5发送表示许可基站5与移动站108相连接的的意思的连接许可通知(步骤S213)。从RNC200收到连接许可通知的基站1对移动站108发送连接许可(步骤S214)。从基站5得到连接许可的移动站108开始与基站5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215)。
并且,与步骤S210同时,RNC200向基站5的测定小区组下达命令,令其追加基站2的小区17(步骤S216)。从RNC200收到向测定小区组的追加指示的基站5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步骤S217),并通知通信中的移动站将更新测定小区组(步骤S218)。
从基站5接收到测定小区组的更新通知的移动站108对从新注册于测定小区组中的基站(例如图12的基站5和基站2)发送出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定(步骤S219)。并且,将其测定结果发送到基站5(步骤S220)。基站5将从移动站108接收到的测定结果发送到RNC200(步骤S221)。接收到测定结果的RNC200将基站2的移动站108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222)。在基站2的接收功率高于阈值的情况下,RNC200分别对基站5和基站2通知表示使移动站108从基站5切换到基站2的意思的命令(步骤S223和步骤S224)。
从RNC200接收到该切换命令的基站5对移动站108发送表示将通信切换到基站2的意思的命令(步骤S225)。基站2从基站5切换出移动站108的通信,并与移动站108之间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226)。基站2将表示已与移动站108之间建立了连接的意思报告给RNC200(步骤S227)。
根据该报告,RNC200对基站2进行已确认连接建立的意思的通知(步骤S228)。进而,RNC200对基站5下达命令,使其切断与移动站108的通信(步骤S229)。收到通信切断命令的基站5切断与移动站108的通信(步骤S230)。
根据如上的处理,完成了移动站108从基站5到基站2的切换处理。
此外,在与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没有关联的移动站109(参照图12)对基站5发送通信请求的情况下,RNC200能够认识到不存在与移动站108有关联的基站,并向基站5赋予连接许可,移动站109与基站5便开始进行通信。即,与基站2没有关联的移动站109不与基站2进行通信,而与基站5进行通信。
此外,在上述的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取得移动站的位置信息时,从第一基站(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指基站4)自发性地对移动站进行询问(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10的步骤S154),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从RNC200收到指示之后向移动站询问位置信息。并且,在能够从进行了移动站的连接请求的信号中取得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向移动站询问位置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站4)的负荷信息和确位置信息的取得顺序不局限于图10(第二实施方式)、图13(第三实施方式)的例子,可以进行更换。并且,可以根据负荷信息和位置信息来变更各自的阈值。例如在第一基站的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只要根据位置信息在第二基站(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站2)的附近存在移动站,就可以使第二基站启动,另一方面,在第一基站的负荷较高的情况下,只要移动站处于第二基站的通信圏内,就可以使第二基站启动。
如上所述,设置与移动站有关联的基站,从而能够设置只与特定的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即能够相比另一移动站更优先连接紧急呼叫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将移动站与基站关联起来的信息并不局限于移动站的固有ID。例如能够将呼叫信息(例如呼叫的种类)用作将移动站与基站关联起来的信息。通过呼叫信息将移动站与基站关联起来,从而能够在进行紧急呼叫等特殊的呼叫的情况下,相比其它一般的呼叫更优先地连接该呼叫,或者相比其它一般地呼叫更能提高该呼叫的通信质量。
另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只设置了与移动站的固有ID有关联的基站2,但在存在与固有ID没有关联的另一基站2的情况下,能够与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动作。另外,在上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从基站5(第一基站)得到连接许可的移动站108开始与基站5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的处理(具体地说,在图13中为步骤S213~S215的处理)的顺序不局限于图13所示的顺序。例如该用户数据通信开始处理可以在基站2(第二基站)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处理(步骤S210)之前进行或在基站5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的处理(步骤S217)之后进行。作为在基站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之前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在RNC200对有无与所提取的固有ID有关联的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的基站的确认处理(步骤S202)之前开始进行的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或者可以在从RNC200向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的处理(步骤S209)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缩短连接迟延。另一方面,作为基站5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的处理之后开始进行该用户数据通信的情况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从基站5通知与该基站5通信中的移动站(例如在图12中为移动站109)进行测定小区组的更新的处理(步骤S218)之后进行的情况。
[其他变形例]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移动站的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切换是在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用户数据”通信开始之后进行。但是,上述切换也能够在不进行用户数据的通信的“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进行。
图14作为用于说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的用于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一方法的图,以第三实施方式为例,是表示在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
此外,在图14中,由于移动站108对基站5发送连接请求,基站2转移到工作状态的步骤(S250~S262)与图13所示的步骤S200~S212通用,故将省略其相关的说明。
从基站2接收到启动报告的RNC200经由基站5下达指示,使移动站108连接到基站2(步骤S263以及步骤S264)。收到连接到基站2的指示的移动站108确认能否接收基站2的导频信号(步骤S265)。确认为能够接收导频信号的移动站108经由基站5报告已接收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情况(步骤S266和步骤S267)。确认了移动站108能够接收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RNC200向基站2发送出与移动站108相连接的许可(步骤S268)。接收到与移动站108的连接许可的基站2对移动站108发送连接许可(步骤S269)。从基站5得到连接许可的移动站108开始与基站2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270)。
此外,在直接开始与基站2进行连接的情况下,接收到步骤S264的移动站108可以接收基站2的导频信号,而基于其导频信号,从新对基站2发送连接请求。此时,移动站108发送给基站5的连接请求在RNC200发送完连接基站指示之后被放弃。
图15作为用于说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的用于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二方法的图,以第一实施方式为例,是表示在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并将第一基站所收容的移动站切换到第二基站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此外,为了明确与图7的不同点,在图15中对与图7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与图7相同的步骤序号,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省略一部分与图7相同的步骤的说明。
在处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基站2的附近,移动站100对基站2附近的基站1发送诸如呼叫等的连接请求(即“控制信号”)(步骤S30)。基站1对RNC200通知移动站100已发送连接请求的情况(步骤S31)。基站1基于当前基站的通信量等来测定负荷(步骤S32)。基站1将所测定的负荷信息发送到RNC200(步骤S33)。RNC200将基站1的负荷信息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34)。在负荷信息大于阈值的情况下,RNC200对基站2发送启动请求(步骤S35)。基站2使动作状态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步骤S36)。已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基站2开始利用规定的发送功率进行包含导频信号在内的控制信号的发送(步骤S37)。已开始进行导频信号的发送的基站2向RNC200报告其已转移到工作状态(启动报告)(步骤S38)。以上所说明的步骤S30~S38的处理与图7完全相同。
在这里,在图15的情况下,省略了用户数据通信开始所需要的处理(即在图7中步骤S39~S41所示的处理)。即在该步骤中,只进行控制信号的通信,用户数据的通信还未开始。
从基站2接收到启动报告的RNC200向基站1的测定小区组下达指示,令其追加基站2的小区12(步骤S42)。基站1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步骤S43),并通知通信(仅为控制信号的通信)中的移动站100更新测定小区组(步骤S44)。移动站100对从新注册于测定小区组中的基站(例如图1的基站1和基站2)发送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定(步骤45)。并且,将其测定结果发送到基站1(步骤S46)。基站1将从移动站100接收到的测定结果发送到RNC200(步骤S47)。接收到测定结果的RNC200将基站2的移动站100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48)。RNC200基于上述比较结果来决定进行连接的基站(步骤S500)。例如在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高于阈值的情况下,RNC200决定将基站2作为要连接的基站。在这种情况下,RNC200将有关该连接基站的通知(以下称为连接基站通知)发送到移动站100已提出连接请求的基站1(步骤S501),基站1将该连接基站通知发送到移动站100(步骤S502)。进而,RNC200向被确定为连接基站的基站2通知与移动站的连接许可(步骤503),基站2向移动站100通知连接许可(步骤S504)。基站2便在与移动站100之间开始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505)。
图16是用于说明用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三方法的图,即以第一实施方式为例,表示了在第二基站从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系统动作的一例的顺序图。此外,为了明确与图15的不同点,在图16中对与图15所示的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了与图15相同的步骤序号,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省略一部分与图15相同的步骤的说明。
在图16所示的第三方法中,从步骤S30(移动站100对基站2附近的基站1发送有关呼叫等的连接请求(即“控制信号”)的处理)到步骤S43(基站1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的处理)的处理与图15所示的第二方法相同。图16所示的第三方法和图15所示的第二方法的差异在于其以后的处理。在第三方法中,在进行不伴随有用户数据通信的切换的情况下,基站1重置来自移动站100的连接请求(即图16的步骤S30的连接请求)(步骤S600),并重新开始向基站2发出的连接请求顺序(步骤S601~S607)。具体地说,接收到连接请求的重置命令的移动站100进行各基站1和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测定(步骤S601)。移动站100根据导频信号的接收测定结果来决定发往连接请求的基站(步骤S602)。例如在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高于阈值的情况下,移动站100决定将基站2作为发往连接请求的基站。移动站100向基站2发送连接请求(步骤S603)。基站2向RNC200发送来自移动站100的连接请求(步骤S604)。RNC200向基站2通知与移动站100的连接许可(步骤S605)。基站2向移动站100通知连接许可(步骤S606)。基站2便开始与移动站100之间进行用户数据通信(步骤S607)。
在这种情况下,RNC200不需要向移动站100请求基站1和2的接收功率报告(利用了测定小区组的功率测定的结果报告)。并且,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基站1从RNC200接收表示将基站2追加到基站1的测定小区组的意思的指示(步骤S42),在将基站2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步骤S43)之后,再次为移动站100取得导频信号(步骤S45),并再次对接收功率高的基站进行连接请求。
此外,如上所述的用于在控制信号的通信阶段中执行切换处理的第一~第三方法分别能够适用于第一~第三所有的实施方式。
但是,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了工作状态的基站的小区追加到测定小区组中,且指示移动站测定其小区的处理部分可以予以省去,也可以移动站主动地接收导频信号,并测定其功率,进行从其小区的控制信号接收小区的识别信号等动作,而将导频接收功率与其小区的识别编号一同进行报告。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基站与小区一对一地对应,但还能够是一个基站具有多个小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小区单位进行工作状态与无线电接收测定状态的转移控制。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RNC200不一定是必须的结构单元。例如能够将作为切换起点的第一基站(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站1)设为包含RNC200的功能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基站1与基站2经由例如有线通信网直接连接起来。因此,作为第二基站的基站2能够除了RNC200以外的另一装置、例如作为第一基站的基站1直接接收例如作为用于使当前基站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的指示的“启动请求”(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7的步骤S35)。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由第一基站(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站1)具有RNC200将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的功能(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5的步骤S5),在这种情况下,基站1可以经由RNC200向基站2通知接收功率状况。并且,可以由基站1具有诸如图7的步骤S34中的将负荷信息与阈值进行比较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基站1也可以经由RNC200提出启动基站2的请求。
并且,关于第二基站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处理,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RNC200将接收基站2的导频信号并进行了测定的移动站(例如在图1中为移动站101)的测定结果与阈值进行了比较(步骤S5),并将该比较结果发送到基站2(步骤S6)。但是,上述比较处理能够在基站2进行,而非在RNC20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从基站2接收到接收功率状况确认请求的RNC200不进行比较处理,而将上述测定结果(即小区12附近的与另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例如图1的与基站1通信中的移动站101的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直接发送到基站2。基站2将该测定结果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这里,预定的阈值可以先于该比较处理,例如预先存储在基站2的预定的存储单元中。并且,还能够使所述阈值根据预定条件发生动态变化。
并且,关于第二基站(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站2)从工作状态St_11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处理,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RNC200将接收基站2的导频信号并进行了测定的移动站(例如在图1中为移动站101)的测定结果与阈值进行了比较(步骤S5),并将该比较结果发送到基站2(步骤S6),在上述测定结果在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基站2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相当于图5的步骤S7~S12的处理)。但是,第二基站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的条件不局限上述条件。例如在从基站2接收到接收功率状况确认请求(图5的步骤S4)的RNC200判断为不存在有与基站1通信中的移动站(第二基站的要发送控制信号的移动站)的情况下,强行将比较结果设定为“测定结果为阈值以下”而发送到基站2(相当于图5的步骤S6)。接收到该比较结果的基站2通过执行图5的步骤S7~S12的处理,而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St_12。如此一来,即使在除了已结束与基站2的通信的移动站以外,在基站1的周边不存在有通信中的移动站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基站2转移到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下。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基站,说明了将“重新进行了连接请求的移动站”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但是“已经与第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也能够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场合,从图7中的步骤S32开始。并且,由于已经与移动站进行通信,因而省去了步骤S39~步骤S41。以下,执行图7的步骤S42之后的处理,“已经与第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与“重新进行了连接请求的移动站”同样能够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
相同地,关于第一基站,说明了将“从新进行了连接请求的移动站”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在例如第一实施方式中“从小区11以外的小区切换到小区11的移动站”也能够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将图7的步骤S30替换成来自RNC200的切换命令,并将开始通信后的连接建立报告替换成步骤S31,以下,执行图7的步骤S32之后的处理,“移动站从小区11以外的小区切换到小区11的移动站”与“重新进行了连接请求的移动站”同样能够从第一基站切换到第二基站。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图5所示的步骤5的处理(即RNC200将移动站的第二基站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的处理)中,可以使所述阈值根据第一基站的负荷信息而发生变化,负荷较高时便更容易发生切换,并设定阈值,由此能够更容易获得负荷分散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图5所示的步骤5的处理(即RNC200将移动站的第二基站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的处理)可以在第二基站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基站2向RNC200请求接收功率信息,接收到请求的RNC200将移动站的测定结果发送到第二基站,第二基站将接收到的移动站的测定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同样地进行动作。并且,此时RNC200可以从移动站的测定结果当中数量值较高的结果开始发送。通过从数量值较高的结果开始发送,能够提前结束第二基站的比较处理(相当于移行到第二基站的步骤S5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图5所示的步骤S13的处理(即RNC200将收到状态转移报告的情况通知给第二基站的处理)时,RNC200能够向第一基站(基站1)询问负荷信息,并基于该负荷状态来限制第二基站(基站2)的状态转移,并为了维持工作状态而在步骤S12之前进行响应。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启动请求(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场合,图7的步骤S35的处理:从RNC200到基站2的启动请求的发送处理)与连接许可(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场合,图7的步骤S39的处理:从RNC200到基站1的与移动站100的连接许可通知的发送处理)的顺序未受限制。即,可以在基站1将收到来自移动站100的连接请求的情况报告给RNC200之后,随即RNC200对基站1发送与移动站的连接许可,并可以在基站1与移动站100开始进行通信之后,基站2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2。
并且,上述连接许可与测定小区组追加指示(图7的步骤S42:将基站2追加到基站1的测定小区组的指示的发送处理)的顺序不受限制。即向测定小区组追加基站2的指示可以在基站1与移动站100开始进行通信之前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切换时只对基站2的导频信号的移动站的接收功率适用了判断标准(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7的步骤S48),但不局限于此,可以在与通信中的基站1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比较之后进行切换。能够与基站1的导频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比较,能够防止伴随切换产生的通信质量恶化。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基站1、基站4)和第二基站(基站2)分别搭载了专用功能,是符合各自目的的专用装置。但是,能够通过由一方的基站搭载只有另一方的基站搭载的功能,来实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的功能的共享。因此,如此一来,上述所说明的第一基站的任务能由第二基站承担,反之,第二基站的任务能由第一基站承担。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受到专用硬件的控制。但是,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还能够基于控制程序,受到未图示的计算机电路(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进行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控制程序存储在上述各基站内部的存储介质(例如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内存)、硬盘等)或外部的存储介质(例如可换式介质、可换式磁盘等)中,并由上述计算机电路读出并加以执行。
在如上所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基站能够从另一装置(例如RNC200或第一基站)接收的启动请求,使当前基站的动作状态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换而言之,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导频信号)。在这里,启动请求是移动站基于向第一基站提出的连接请求而对第二基站提出的启动请求。但是,基站2还能够不基于来自另一装置的指示,而主动地转移到工作状态St_11。
例如,第二基站能够从移动站接收要发送到第一基站的发送信号,并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接收状况,认识到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开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基站对移动站的上行带宽的要发送到第一基站的发送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测定,能够认识到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开始。
并且,通过第二基站能够对向移动站的第一基站发出的呼叫进行检测,能够认识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开始。
并且,第二基站能够利用第一基站正在使用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判定在第二基站所接收的信号之中是否包含移动站的要发送到第一基站的发送信号,由此能够确认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开始。
此外,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是分配到各个移动站的时间间隙信息、分配到各个移动站的扩散符号信息以及分配到各个移动站的频率帯宽信息当中的任意一信息或这些信息的两个以上的组合。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仅由第二基站无法收集到对预定条件的成立(第一基站的负荷、通信质量须成为预定的状态)的判断的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则从另一装置(RNC200、第一基站)接收信息。即第二基站的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来自移动站的发送信号的单元;和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接收状况,在上述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导频信号的单元。
另外,能够将在以上所说明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第二基站的小区结构设定为分层小区(亦称作重复小区)结构。例如能够将第一基站设为宏小区,将第二基站设为使其整个覆盖区包含于宏小区的覆盖区内的较小的小区(例如微小区、微蜂窝、毫微小区、毫微微小区等)。
此外,作为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切换的一例,采用了移动站与两个以上基站同时连接之后进行切换的方法(软切换),但并非一定要采用软切换,也可以采用在切换始点和切换终点的基站中计算出切换连接的时机,并错开同时连接的时间地切换的方法(硬切换),切换移动站的作为连接终点的基站的切换的形式没有限制。
以上,参照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的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申请的发明的构成和详细内容,在本申请的发明范围内,能够进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的各种变更。
本申请主张以于2008年10月2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8-275915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吸收到本申请中。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已补正的权利要求书(PCT 19)
[2010年3月8日(08.03.2010)国际事务局受理]
1.原始1-44.(删除)
4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上述另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上述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接收从另一设备发送的启动请求的接收单元;以及
根据上述启动请求,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所述控制信号的开始单元。
47.根据权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停止单元,该停止单元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根据第二预定条件,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二预定条件的、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变成不存在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单元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49.根据权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二预定条件,在上述基站经由上述另一基站取得接收功率信息,而该接收功率信息在阈值以下经过了规定时间下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单元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其中该接收功率信息是由与不同于上述基的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通过接收上述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得到的。
50.根据权利要求47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二预定条件,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未接收到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从上述另一基站切换到上述基站的命令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单元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51.根据权利要求47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停止单元使上述控制信号的输出逐步地下降。
52.根据权利要求47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停止单元不使上述控制信号的输出完全停止,而是将其保持为预定的值。
53.根据权利要求45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在上述另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另一基站的通信流量信息。
55.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为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数量信息。
56.根据权利要求45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该移动站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57.根据权利要求45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在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存在预定数量以上的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58.根据权利要求45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并且
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存在与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59.根据权利要求45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的呼叫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存在与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0.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上述移动站接收要发送到另一基站的发送信号的接收单元;以及
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接收状况,在上述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开始单元。
61.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另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上述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上述基站转移到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工作状态。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转移到上述工作状态之后第二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转移到至少包含停止发送上述控制信号的状态在内的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
6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站;
第二基站;以及
能够与上述第一基站和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站;
其中,上述第二基站在上述第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上述第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5.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该移动站能够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6.根据权利要求63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在能够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存在预定数量以上的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7.根据权利要求63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第二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开始 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8.根据权利要求63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的呼叫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第二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69.根据权利要求63至6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根据上述移动站的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状况,基于从上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切换命令,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
70.根据权利要求63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经由上述第一基站取得接收功率信息,并在该接收功率信息在阈值以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其中该接收功率信息是由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通过接收上述第二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得到的。
71.根据权利要求63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未接收到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的命令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72.一种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在上述另一基站的周边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上述另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4.根据权利要求72或73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该移动站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5.根据权利要求72至7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在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存在预定数量以上的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6.根据权利要求72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存在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7.根据权利要求72至7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的呼叫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预定条件成立时,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第二基站在上述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基于从除了上述第二基站以外的另一设备发送的启动请求,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80.根据权利要求78或7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上述第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81.根据权利要求78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该移动站能够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82.根据权利要求78至8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根据上述移动站的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状况,基于从上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切换命令,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
83.根据权利要求78至8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经由上述第一基站取得接收功率信息,并在该接收功率信息在阈值以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其中该接收功率信息是由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通过接收上述第二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得到的。
84.根据权利要求78至8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未接收到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的命令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85.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接收来自上述移动站的发送信号,并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接收状况,在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86.一种基站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基站接收从移动站发送的连接请求,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使上述另一基站的周边的基站的计算机执行用于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处理。
87.一种移动站,其为能够与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从上述第二基站接收以预定功率发送的控制信号。

Claims (44)

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上述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接收从另一装置发送的启动请求的单元;以及根据上述启动请求,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述移动站接收要发送到另一基站的发送信号的单元;以及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接收状况,在上述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停止单元,该停止单元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根据第二预定条件来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二预定条件的、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变成不存在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单元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二预定条件,在上述基站经由上述另一基站取得由与不同于上述基站的另一基站进行通信中的移动站接收上述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得到的接收功率信息,而该接收功率信号在阈值以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单元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第二预定条件,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未接收到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通信的基站从上述另一基站切换到上述基站的命令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单元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4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停止单元使上述控制信号的输出逐步地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停止单元不使上述控制信号的输出完全停止,而是保留为预定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上述另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牲在于,上述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另一基站的通信流量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为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数量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在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存在预定数量以上的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的呼叫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第一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上述第一预定条件成立时,上述基站将转移到利用预定功率来发送控制信号的工作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在转移到上述工作状态之后,第二预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将转移到至少包含停止发送上述控制信号的状态在内的无线电发送停止状态。
1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基站;
第二基站;
以及能够与上述第一基站及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移动站;
在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上述第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能够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在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存在预定数量以上的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第二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的呼叫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第二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根据上述移动站的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状况,基于从上述第一基站发送的切换命令,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的通信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
26.根据权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经由上述第一基站取得由与上述第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接收上述第二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得到的接收功率信息,在该接收功率信在阈值以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27.根据权利要求19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未接收到将上述移动站的通信线路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的命令的情况下,则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28.一种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上述另一基站的周边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上述另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上述另一基站的通信质量信息小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2.根据权利要求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在能够与上述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存在预定数量以上的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存在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移动站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站的呼叫被预先设定为与预定的上述基站具有对应关系;
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存在与要开始与上述另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上述基站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与上述呼叫具有上述对应关系的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在上述第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基于从除了上述第二基站以外的另一装置发送的启动请求,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接收来自上述移动站的发送信号,并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接收状况,在预定条件成立时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8.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上述第一基站的负荷信息大于预定阈值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5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作为上述预定条件的、要开始与上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的位置处于能够与上述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范围内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基站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
40.根据权利要求35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根据上述移动站的上述控制信号的接收状况,基于从上述第一基站接收的切换命令,将与上述移动站进行的通信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
41.根据权利要求35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经由上述第一基站取得由与上述第一基站通信中的移动站接收上述第二基站所发送的控制信号而得到的接收功率信息,在该接收功率信在阈值以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42.根据权利要求35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基站在开始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之后,未接收到将上述移动站的通信线路从上述第一基站切换到上述第二基站的命令的情况下,停止上述控制信号的发送。
43.一种基站的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使上述另一基站的周边的基站的计算机执行开始以预定功率发送控制信号的处理。
44.一种移动站,其为能够与第一基站以及第二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基站与上述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开始且预定条件成立时,从上述第二基站接收以预定功率发送的控制信号。
CN200980142915.3A 2008-10-27 2009-09-15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Active CN1021976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81719.6A CN104469909B (zh) 2008-10-27 2009-09-15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5915 2008-10-27
JP2008-275915 2008-10-27
PCT/JP2009/066569 WO2010050320A1 (ja) 2008-10-27 2009-09-15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の制御方法、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1719.6A Division CN104469909B (zh) 2008-10-27 2009-09-15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7690A true CN102197690A (zh) 2011-09-21
CN102197690B CN102197690B (zh) 2014-12-03

Family

ID=4212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2915.3A Active CN102197690B (zh) 2008-10-27 2009-09-15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CN201410681719.6A Active CN104469909B (zh) 2008-10-27 2009-09-15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81719.6A Active CN104469909B (zh) 2008-10-27 2009-09-15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程序以及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7) US8620374B2 (zh)
EP (2) EP2341740B1 (zh)
JP (5) JP5589847B2 (zh)
CN (2) CN102197690B (zh)
ES (1) ES2713298T3 (zh)
TR (1) TR201901438T4 (zh)
WO (1) WO20100503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4262A (zh) * 2014-03-20 2016-1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41740B1 (en) 2008-10-27 2018-12-12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JP5293199B2 (ja) * 2009-01-08 2013-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制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1085546A1 (zh) * 2010-01-13 2011-07-21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用于选择接入基站的方法及装置
JP2012004999A (ja) * 2010-06-18 2012-01-05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02083179B (zh) * 2010-08-11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节能小区的控制处理方法及基站
JP5534016B2 (ja) * 2010-09-01 2014-06-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並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5938896B2 (ja) * 2011-02-14 2016-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512171B1 (en) * 2011-04-14 2014-08-13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state of micro base stations by following the variations of traffic requirements, and associated controller device
EP2538713B1 (en) * 2011-06-24 2014-08-06 Alcatel Lucent Performing measurements in a digital cellula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14522201A (ja) * 2011-08-16 2014-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ワー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装置
CN103209136A (zh) * 2012-01-11 2013-07-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负荷控制方法及登记服务器
EP2830387A4 (en) * 2012-03-19 2015-04-22 Fujitsu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N102800177B (zh) * 2012-07-18 2016-04-06 宁波尚泰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报警器的无线互联通信模块的控制方法
JP6311606B2 (ja) * 2012-08-29 2018-04-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724039B2 (ja) * 2012-10-22 2015-05-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装置、移行制御装置、移行制御方法及び移行制御プログラム
KR20140059598A (ko) * 2012-11-08 2014-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지원 탐색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13205486A1 (de) * 2013-03-27 2014-10-02 Deere & Company 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Positionserfassung mit einem Handgerät
WO2015123805A1 (zh) * 2014-02-18 2015-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系统、设备和方法
WO2015144217A1 (en) * 2014-03-26 2015-10-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ell selection depending on relative speed between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
EP3123806B1 (en) * 2014-03-26 2019-1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nection setup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moving base station based on joint movement detection
WO2015163013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325917B2 (ja) * 2014-06-30 2018-05-1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KR20160075995A (ko) * 2014-12-19 201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물리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6687012B2 (ja) * 2015-02-20 2020-04-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9838290B2 (en) 2015-06-30 2017-12-05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714197B (zh) * 2015-07-16 2020-01-31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改善小区间干扰抖动的方法及系统
US10085206B2 (en) * 2016-03-08 2018-09-25 Wipro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timization of cell selection in TD-SCDMA networks
US11061999B2 (en) 2018-11-06 2021-07-13 Citrix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enforcing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via embedded browser
JP7332380B2 (ja) * 2019-07-29 2023-08-23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移動型無線通信ユニット
EP4297517A1 (en) * 2021-02-22 2023-12-27 Ntt Docomo,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4023931A1 (ja) * 2022-07-26 2024-02-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905A (ja) 1989-05-31 1991-01-08 Maeda Road Constr Co Ltd 建築物、構築物用石材の加工方法
JP2851494B2 (ja) * 1992-08-05 1999-0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列車無線システム
JPH0847029A (ja) * 1994-07-29 1996-02-16 Hitachi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JPH10145842A (ja) * 1996-11-08 1998-05-29 Nec Corp 無線基地局パワーセーブ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FI108764B (fi) * 1997-05-28 2002-03-15 Nokia Corp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n lähetinvastaanotinyksiköiden ohjaus
GB2343330A (en) * 1998-10-29 2000-05-03 Fujitsu Ltd Soft handoff method using a backup link
US6584330B1 (en) * 2000-07-18 2003-06-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for a node of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02204478A (ja) 2000-12-28 2002-07-19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制御装置、基地局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2003032264A (ja) 2001-07-19 2003-01-31 Fujitsu General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JP3938854B2 (ja) 2001-07-23 2007-06-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基地局で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基地局
JP2003174456A (ja) 2001-12-06 2003-06-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lanシステム
CN1324554C (zh) * 2003-07-04 2007-07-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单一型态晶体管扫描驱动电路
JP2005354549A (ja) 2004-06-14 2005-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A2574052A1 (en) * 2004-07-16 2006-02-23 Bridgeport Networks, Inc. Presence detection and handoff for cellular and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EP1782551B1 (en) * 2004-07-30 2016-10-0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Power control in a local network node (lnn)
JP2006217051A (ja) * 2005-02-01 2006-08-17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
EP1775981B1 (en) * 2005-10-13 2013-07-17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f a first cell managed by a first base station is neighbour of a second cell managed by a second base station
CN101072391A (zh) 2006-05-08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演进网络中的基站及基站间交互负载信息的方法
JP2008109423A (ja) * 2006-10-26 2008-05-08 Fujitsu Ltd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省電力制御方法
JP4916920B2 (ja) * 2007-03-06 2012-04-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隣接セルリスト管理方法および基地局
JP2008275915A (ja) 2007-04-27 2008-11-1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駆動装置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174169B2 (ja) * 2008-07-30 2013-04-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00069073A1 (en) * 2008-09-12 2010-03-18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stem switch and handover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2341740B1 (en) 2008-10-27 2018-12-12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2197696A (zh) * 2008-10-27 2011-09-2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US9144077B2 (en) * 2009-09-17 2015-09-22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Radio resource manager device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8902791B2 (en) * 2010-10-01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control of inter-cell signaling based on power state
JP5938896B2 (ja) * 2011-02-14 2016-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13052805A1 (en) * 2011-10-07 2013-04-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30250908A1 (en) * 2012-03-23 2013-09-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Base station power savings and control thereof
US9693280B2 (en) * 2012-08-08 2017-06-2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Interference reduction through cell activation method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445319B2 (en) * 2013-02-14 2016-09-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d resolving a handover failure when a dynamic cell off is occurred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10143019B2 (en) * 2013-09-26 2018-1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between eNB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US9462117B2 (en) * 2014-04-04 2016-10-04 Apple Inc. OAM system for LTE-U and Wi-Fi operation and coexistence deployment
US20160119969A1 (en) * 2014-10-24 2016-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 enhancements for concurrent legacy and ecc oper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34262A (zh) * 2014-03-20 2016-11-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23267B2 (en) 2018-11-06
EP2341740A1 (en) 2011-07-06
JP6274256B2 (ja) 2018-02-07
ES2713298T3 (es) 2019-05-20
JP2014233081A (ja) 2014-12-11
CN102197690B (zh) 2014-12-03
US8838126B2 (en) 2014-09-16
US10499331B2 (en) 2019-12-03
WO2010050320A1 (ja) 2010-05-06
EP2341740A4 (en) 2015-05-20
JP2016174404A (ja) 2016-09-29
TR201901438T4 (tr) 2019-02-21
US9693301B2 (en) 2017-06-27
JP6068400B2 (ja) 2017-01-25
US20130115962A1 (en) 2013-05-09
JP6787380B2 (ja) 2020-11-18
JPWO2010050320A1 (ja) 2012-03-29
US20160165535A1 (en) 2016-06-09
US20110207468A1 (en) 2011-08-25
JP5589847B2 (ja) 2014-09-17
EP3496473A1 (en) 2019-06-12
JP2018046587A (ja) 2018-03-22
US8620374B2 (en) 2013-12-31
US8880085B2 (en) 2014-11-04
EP2341740B1 (en) 2018-12-12
JP6421872B2 (ja) 2018-11-14
US20190037490A1 (en) 2019-01-31
US20150045011A1 (en) 2015-02-12
CN104469909A (zh) 2015-03-25
US20170303193A1 (en) 2017-10-19
US20130116000A1 (en) 2013-05-09
CN104469909B (zh) 2018-10-30
US9301166B2 (en) 2016-03-29
JP2019009828A (ja) 2019-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7690B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的控制程序
US83852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cell outage
CN102695251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节能方法
EP263743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culating total received power of high 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JP2012525097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カバレッジ及び容量を最適化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2197696A (zh) 基站、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的控制方法、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01009931A (zh) 支持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网络
CN101312594A (zh) 一种切换方法、通信系统及装置
EP3410765A1 (en) Access point monitoring
US6233453B1 (en) Method of improving co-operation between entities of a cellular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s network during call handover between cells
CN100387097C (zh) 一种软切换方法
EP2237623A1 (en) Connection network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