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5181A - 阴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阴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181A
CN102195181A CN201110038196XA CN201110038196A CN102195181A CN 102195181 A CN102195181 A CN 102195181A CN 201110038196X A CN201110038196X A CN 201110038196XA CN 201110038196 A CN201110038196 A CN 201110038196A CN 102195181 A CN102195181 A CN 102195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female terminal
bullport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81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181B (zh
Inventor
清水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1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having a circ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contact members, e.g. by punching and by ben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 Y10T29/4921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with de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性端子和一种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仅由切削加工形成阴性端子而改善接触部的机械加工精度。阳性端子(80)在被多个接触件(32)保持的情况下装配到该阴性端子(30)中。多个接触件(32)在面对的状态下从主体部(31)突出。阳性端子(80将容纳在容纳空间(35)中,容纳空间(35)由多个接触件(32)包围。容纳空间35)主要由横向开口的多个水平孔(38)形成。接触件(32)的形成水平孔(38)的表面S沿着与主体部(31)的轴向中心交叉的剖切面而剖切的横截面形状是直线。

Description

阴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性端子,以及一种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能够将棒状的阳性端子装配到其中的阴性端子例如从日本公开号为H09-63676的未审专利中传统已知。该阴性端子包括沿着前向和后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的端子容纳部,端子容纳部包括从该端子容纳部的前边缘向后延伸的槽。这些槽通过开槽而形成,并且其中的多个槽关于端子容纳部的轴向中心以放射状布置。端子容纳部被这些槽划分为多个接触件。当被装配到端子容纳部中时,阳性端子由各个接触件包围并且以与这些接触件接触的方式被挤压,由此使阳性端子和阴性端子导电连接。
这样的阴性端子使用圆形棒材作为基础材料而形成。如图23所示,端子连接孔2形成在圆形棒材1中,并且圆形棒材1被从其前端向后切削以形成槽3。通过提供多个槽3,在端子连接孔2周围形成多个接触件4。随后,如图23所示,对各个接触件4施加旋压以使各个接触件4的基端部向内弯曲,并且由各个接触件4的前导端部形成接触部5。由于接触部5的内径小于阳性端子的外径,所以在将阳性端子装配到阴性端子中时,各个接触件4由阳性端子而向外弹性变形,并且阳性端子通过各个接触件的弹性恢复力而被挤压为由接触部5接触。
然而,在上述阴性端子中,由于接触部5通过对各个接触件4施加旋压而形成,所以接触部5的完成形状可能被破坏。换句话说,即使考虑了弹回等等的影响而通过旋压获得预定的完成形状,该完成形状也可能改变。因此,接触部5与阳性端子的接触面积可能变得更小,从而增加接触阻力。此外,在将接触部5中的各个接触件4之间的间距t控制为标准值的情况下,如果对各个接触件4施加旋压,将会导致间距t的较大变化。因此,难以制造阴性端子以满足对于间距t的规格。因此,对于阴性端子的制造非常需要仅通过高加工精度的切削加工实现的形成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此外,在上述阴性端子中,使周向相邻的接触件隔开的空间仅由槽而形成,并且槽沿前向和后向是窄且长的。因此,如果外来物质进入通过由多个接触件包围而形成的容纳空间,则难以通过槽而排出外来物质。因此,外来物质可能积聚在容纳空间中,从而减少连接可靠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外来物质进入由多个接触件包围的容纳空间,也能够容易地将外来物质排出到外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阴性端子,阳性端子将在被多个接触件保持的情况下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所述阴性端子中,其中:
多个接触件在大致面对的状态下从主体部大致向前突出,
阳性端子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中,所述容纳空间至少部分由多个接触件包围,
容纳空间主要由横向开口的多个纵向或水平孔而形成,并且
接触件的形成纵向或水平孔的表面沿着与主体部的轴向中心交叉的剖切面而剖切的横截面形状是直线。
根据该结构,由于纵向或水平孔在横向开口,所以即使外来物质进入容纳空间,也可以通过纵向或水平孔而更容易地将其排出到外部。此外,由于纵向或水平孔在与主体部交叉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是直线,所以纵向或水平孔能够例如使用钻具而形成。
纵向或水平孔可以形成为在与主体部的轴向中心交叉的方向上贯穿主体部的前部。
根据该结构,由于形成了大的纵向或水平孔,所以外来物质更容易被排出到外部,并且纵向或水平孔更容易通过切削而形成。
纵向或水平孔可以是沿着主体部的轴向中心方向延伸的长形孔。
根据该结构,纵向或水平孔能够被用作使相邻接触件隔开的空间部分。
多个纵向或水平孔可以与使周向相邻的接触件隔开的空间相对应地形成。
根据该结构,纵向或水平孔能够被用作使周向相邻的接触件隔开的空间。
所述阴性端子可以进一步包括引导孔,所述引导孔能够将阳性端子的前导端引导到容纳空间中。
在接触件的外周表面上与端子连接孔大致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外周肋。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具体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或其优选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所述阴性端子通过切削沿前向和后向延伸的棒材而形成,并且阳性端子将在被多个接触件保持的情况下至少部分装配或插入到所述阴性端子中,所述方法包括:
纵向或水平孔形成步骤,所述纵向孔形成步骤形成在棒材的横向部分中开口的纵向或水平孔,
槽形成步骤,所述槽形成步骤形成关于棒材的轴向中心以放射状布置、以将棒材划分为多个接触件的多个槽,以及
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在所述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中,放置设定夹具,所述夹具布置成大致面对多个接触件的外表面,其中在夹具与接触件的外表面之间限定间隙;并且通过在使多个接触件弹性变形进入所述间隙并且与夹具保持接触的状态下,从棒材的前端部形成与纵向或水平孔连通的端子连接孔,而形成与阳性端子接触的接触部。
根据该方法,通过在纵向或水平孔形成步骤中形成纵向或水平孔以及在槽形成步骤形成多个槽,能够将棒材划分为接触件,并且通过在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中形成端子连接孔,能够形成接触部。因此,通过仅由切削加工形成阴性端子而能够改善阴性端子的机械加工精度。
本发明优选实施为具有下列结构。
端子连接孔可以使用具有与阳性端子的外径相同的直径的钻具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如果阳性端子的横截面形状是正圆形,则端子连接孔的内周形状与阳性端子的外周形状能够一致。换句话说,由钻具加工端子连接孔的状态复制了将阳性端子装配到端子连接孔中的状态。因此,接触部能够整体与阳性端子保持表面接触。
多个接触件进入间隙的弹性位移量可以对应于当阳性端子被弹性保持时多个接触件的弹性位移量。
根据该结构,接触件的位移量能够通过设定间隙的尺寸而控制。
可以在槽形成步骤之前提供引导孔形成步骤,所述引导孔形成步骤在棒材的前端部中形成引导孔,并且在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中,端子连接孔可以与引导孔相关地形成。
由此,阳性端子能够由引导孔而引导至接触部。此外,通过与预先形成的引导孔相关地形成端子连接孔,用于形成端子连接孔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
随着将钻具插入到引导孔中,引导孔可以首先由钻具的前导端上的倾斜表面加宽,并且接触件的外表面与夹具的内周表面形成接触,由此限制接触件的弹性位移。
在接触件的外周表面上与端子连接孔大致对应的位置上可以形成外周肋。
从夹具的开口边缘到钻具的前导端的距离可以设置为使得在钻具的前导端上的倾斜表面与引导孔的内周表面形成接触以加宽引导孔之前,外周肋至少部分容纳到夹具中,且/或当接触件以规定量弹性变形时,外周肋与夹具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
如上所述,即使外来物质进入由多个接触件包围的容纳空间,也可以容易地将其排出到外部。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理解尽管独立描述实施方式,但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成另外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阴性端子的透视图,
图2是阴性端子的平面图,
图3是阴性端子的前视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阴性端子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的B-B线的截面图,
图7是与图4对应的截面图,显示了在圆形棒材中形成纵向或水平孔之前的状态,
图8是显示在图7的圆形棒材中形成纵向或水平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显示将图8的圆形棒材设置在夹具中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显示在图9的圆形棒材中形成引导孔之后,将钻具插入到引导孔中以加工端子连接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显示将钻具从图10的端子连接孔收回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显示形成引导孔的状态的圆形棒材的前视图,
图13是显示形成端子连接孔的状态的圆形棒材的前视图,
图14是显示两个弓形表面与阳性端子完全保持接触的状态的阴性端子的前视图,
图15是与图10对应的截面图,显示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钻具插入到引导孔中之前的状态,
图16是显示将图15的圆形棒材设置在钻具侧夹具中并且通过将钻具插入到引导孔中而加工端子连接孔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7是显示将钻具从图16的端子连接孔收回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阴性端子的透视图,
图19是沿着与主体部的轴向中心方向垂直的剖切面剖切的图18的纵向或水平孔的截面图,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阴性端子的透视图,
图21是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阴性端子的前视图,显示了两个弓形表面与具有小直径的阳性端子部分接触的状态,
图22是显示现有技术中在对接触件施加旋压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以及
图23是显示现有技术中在对各个接触件施加旋压之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表
10,30,40...    阴性端子
11,31,41...    主体部
12,32,42...    接触件
15,35,45...    容纳空间
16,36,46...    端子连接孔
17,37,47...    引导孔
18,38,48...    水平孔(纵向孔)
70...    夹具
80,81...阳性端子
CR...    圆形棒材(棒材)
CS...    弓形表面(接触部)
DR...    钻具
S...     形成水平孔的表面
SL...    槽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14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阴性端子10具体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外周形状,如图1所示。该阴性端子10成形为如图2所示沿前向和后向大致为长的,并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图2中相对于主体部11的左侧(向左)和右侧(向右)分别称为前侧(向前)和后侧(向后)。如图5所示,阴性端子10包括:沿前向和后向布置在中央或中间部分中的主体部11;从主体部11大致向前突出并且大致相互面对的一对接触件12;至少部分地沿周向设置在主体部11的后端边缘处或主体部11的后端边缘附近的凸缘部13,从主体部11向后突出的导线连接部(具体包括至少一个筒部14),等等。
如图3所示,凸缘部13在主体部11的至少一部分外周上、具体在整个周向上从主体部11的外周表面大致径向向外突出。该凸缘部13大致从后面与空腔(未示出)的后端开口边缘形成接触,阴性端子10至少部分地容纳到该空腔中或将至少部分地容纳到该空腔中。因此,在将阴性端子10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空腔中的情况下,防止阴性端子10再进一步向前移动。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筒部14具体包括:与主体部11相比具有较小的直径的实心小直径部14A,和形成在小直径部14A后面的(具体大致为圆柱形的)管部14B。通过将在导线(未示出)的末端暴露的芯线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圆柱形)管部14B中并且压接(圆柱形)管部14B,将阴性端子10与导线导电连接。注意到具体在横向开口的至少一个排水孔14C形成为贯穿圆柱形管部14B(的具体前端部)。
在两个接触件12之间形成或限定容纳空间15,具体为圆棒形式(参见图14)的阳性端子80将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该容纳空间15中。换句话说,容纳空间15由两个接触件12的大致面对的表面形成或限定。在两个接触件12的前端部的内侧上形成端子连接孔16,两个接触件12与阳性端子80在该端子连接孔16中连接。此外,向前加宽的引导孔17具体形成在端子连接孔16的前面。容纳空间15经由端子连接孔16和引导孔17而向前开口。
如图5所示,容纳空间15主要由水平或纵向孔18形成,该水平或纵向孔18具体大致是沿前向和后向延伸的长形孔。容纳空间15具体由水平孔18、端子连接孔16和引导孔17组成。水平孔18具体是由稍后详细描述的钻具形成为贯穿大致圆形棒材CR的相对横向部分的孔。这里,圆形棒材CR是用于制造阴性端子10的基础材料。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制造阴性端子10的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或半成品通常称为圆形棒材CR。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单个水平孔18形成为贯穿圆形棒材CR的相对横向部分,但是实际上形成或可以形成在圆形棒材CR的相对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中心的相对横向(左侧和右侧)上开口的一对水平或纵向孔18。由于具体由钻具而一次加工这些水平孔18,所以看起来好像形成了单个水平孔1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的情况下,即在具有一对接触件12的分叉端子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两个水平孔18,但是它们可以一次形成。注意到在下面的描述中,两个水平孔18在一些情况下简称为水平孔18。
沿着与主体部11的轴向中心相交叉的剖切面剖切时,所述接触件12的、形成水平孔18的表面S的横截面形状(沿图5的B-B的截面)具体是直线。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水平孔18的上下表面S具体是如图6的截面图中所示的大致平坦表面。
如图13所示,端子连接孔16由一对上下弓形或弯曲表面CS限定,并且与阳性端子80接触的接触部由两个弓形表面CS形成。两个弓形表面CS大致与用于加工端子连接孔16的钻具DR的外周形状一致。此外,由于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钻具DR的外径与阳性端子80的外径大致相等,所以两个弓形表面CS也与阳性端子80的外周形状一致。因此,如图14所示,当阳性端子80装配到端子连接孔16中时,两个弓形表面CS具体布置在同一外周上,并且由两个弓形或弯曲表面CS形成的接触部大致整体与阳性端子80保持表面接触。
如图1和4所示,引导孔17具体向前开口和/或向前加宽,以便能够将阳性端子80的前导端引导到端子连接孔16中。如图12所示,引导孔17具体大致形成为在圆形棒材CR的前端部中具有锥形的或会聚的形状,且/或与水平孔18连通。引导孔17具体通过对(圆形)棒材CR的前端部施加诸如镗孔的切削加工而形成。
如图4所示,接触件12能够沿着使端子连接孔16中的两个弓形表面CS之间的间隔或距离t增加或减小的方向弹性变形。换句话说,两个接触件12能够以后端部12A作为支撑点而沿着使前端部12B更加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方向移位。圆形棒材CR在接触件12上的外径具体稍微小于圆形棒材CR在主体部11上的外径。此外,在两个接触件12的外周表面上具体在与端子连接孔16大致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外周肋12C。
接触件12具体通过或可以通过在(具体大致圆形的)棒材CR的水平孔18前面的部分中形成一对横向的(左和右)槽SL以将主体部11的前部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体为上下部分)而形成。两个槽SL通过具体使用槽铣刀等等而将(圆形)棒材CR从前端部向后朝向水平孔18的前端切削而形成。两个槽SL形成在(圆形)棒材CR的从引导孔17至端子连接孔16的范围内。注意到,由于使两个竖直相邻的接触件12隔开的空间大部分由水平孔18形成,所以槽SL具体仅在圆形棒材CR的前端部中形成。
如上所述地构成本实施方式。接下来,描述阴性端子1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7所示,例如通过切削作为基础材料的杆状材料,而预先准备形成有主体部11、凸缘部13和筒部14的(具体大致圆形的)棒材CR。当形成容纳空间15时,使用钻具(未示出)加工(圆形)棒材CR,使得相对横向部分如图8所示的贯穿,然后使该钻具大致沿着(圆形)棒材CR的轴向中心沿前向和后向移动,以形成长的水平或纵向孔18(水平或纵向孔形成步骤)。
之后,如图12所示,在(圆形)棒材CR的前端部中形成引导孔17,并使引导孔17与水平或纵向孔18连通,从而形成向前和横向开口的(圆形)棒材CR(引导孔形成步骤)。此外,通过使用槽铣刀等等,在(圆形)棒材CR的形成引导孔17的前端部的大致相对横向(左右)侧形成槽SL。结果,由两个槽SL而将主体部11的前部划分为一对第一和第二(上和下)接触件12(槽形成步骤)。
随后,如图9所示,将形成有一对第一和第二(上和下)接触件12的圆形棒材CR从后面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具体大致圆柱形的)夹具70中。在凸缘部13与夹具70的后端开口边缘接触的状态下,(圆形)棒材CR的前端从夹具70的前端开口边缘稍微向前突出,但是接触件12的外周肋12C保留在夹具70中。将具有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其中的(圆形)棒材CR的夹具70安装并固定至加工装置,并且由钻具DR执行机械加工。
这里,在外周肋12C与夹具70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具体大致设置为与当阳性端子80装配到端子连接孔16中时各个接触件12的弹性位移量相等。另一方面,钻具DR的外径具体大致设置为与阳性端子80的外径相等。此外,在形成端子连接孔16之前引导孔17的最小内径具体大致设置为小于钻具DR的外径。
因此,随着将锥形的钻具DR具体插入到引导孔17中,引导孔17首先由钻具DR的前导端上的倾斜表面加宽,并且外周肋12C与夹具70的内周表面形成接触,由此限制两个接触件12的弹性位移。在该状态下通过由钻具DR切削引导孔17的内周表面,形成端子连接孔16。以这样的方式由钻具DR形成端子连接孔16的状态复制了将阳性端子80插入端子连接孔16的状态。因此,端子连接孔16的通过将阳性端子80插入到其中而被加宽的内径与阳性端子80的外径一致(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
在将钻具DR从端子连接孔16拔出时,两个接触件12弹性恢复,以使外周肋12C与夹具70的内周表面脱离接触。同时,由于一对第一和第二(上和下)接触件12朝向彼此的移动,端子连接孔16具体变成如图13所示的稍微扁平的椭圆形孔。这样,仅通过切削加工而制造了阴性端子10。
这样的阴性端子10例如安装在充电连接器(未示出)中,并且阳性端子80安装在能够连接至该充电连接器的车辆侧连接器中。当充电连接器连接至车辆侧连接器时,将阳性端子80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端子连接孔16中,并且一对第一和第二(上和下)接触件12沿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以使端子连接孔16加宽,如图14所示。这样,将两个弓形或弯曲表面CS大致布置在同一外周上,并且接触部能够通过两个接触件12的弹性恢复力而整体与阳性端子80的外周表面保持紧密表面接触。
由于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切削加工而制造阴性端子10,所以能够改善接触部的机械加工精度。结果,更容易控制两个弓形或弯曲表面CS在接触部上的间隔t。此外,由于使用具体直径与阳性端子80的直径相同的钻具DR加工端子连接孔16,所以接触部能够整体与阳性端子80的外周表面保持大致表面接触。此外,由于具体在外周肋12C与夹具70之间提供间隙,并且在接触件12弹性变形进入该间隙时形成端子连接孔16,所以接触件12的位移量能够通过设定间隙的尺寸而控制。
由于阳性端子80的容纳空间15具体主要由水平孔18形成,所以更容易将已经进入容纳空间15的外来物质排出到外部。同样,由于形成水平孔18的上下表面S具体是大致平坦表面,所以水平孔18能够通过钻削而加工。此外,由于水平孔18贯穿圆形棒材CR的相对横向部分,所以水平孔18具体能够通过钻削而一次加工。此外,由于水平孔18具体大致是沿前向和后向延伸的长形孔,所以(圆形)棒材CR能够由这些水平孔18和槽SL而划分为多个接触件12。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至17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通过部分改变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的制造方法而获得第二实施方式,并且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不再描述以避免重复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结构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圆形)棒材CR的夹具70安装并固定至机械加工装置,并且由钻具DR加工(圆形)棒材CR。相反,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预先将夹具70安装并固定至钻具DR,并且在将(圆形)棒材CR至少部分插入到夹具70中的同时由钻具DR加工(圆形)棒材CR。
如图15所示,夹具70与钻具DR大致同轴布置,使得钻具DR的前导端E不从圆柱形夹具70的开口边缘71突出到外部。换句话说,从夹具70的开口边缘71到钻具DR的前导端E的距离具体设置为使得:在钻具DR的前导端上的倾斜表面与引导孔17的内周表面形成接触以加宽引导孔17之前,外周肋12C至少部分容纳在夹具70中,并且在两个接触件12以规定量弹性变形时,外周肋12C与夹具70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
因此,将(圆形)棒材CR至少部分插入到夹具70中以加宽引导孔17,并且使外周肋12C与夹具70的内周表面形成滑动接触以限制引导孔17的加宽。通过将(圆形)棒材CR连续插入到夹具70中,引导孔17的内周表面被钻具DR切削以形成端子连接孔16,如图16所示。在完成端子连接孔16的加工之后,将(圆形)棒材CR从夹具70内部收回,并且两个接触件12弹性恢复,由此制造阴性端子10。
根据这样的制造方法,能够消除用于将(圆形)棒材CR插入到夹具70中并且将夹具70设置在加工装置中的时间和精力。此外,由于能够预先将夹具70设置在加工装置中,所以夹具70与钻具DR能够预先同轴布置并固定。因此,夹具70不必由主体部11而定位,并且可以不用装配为直至主体部11。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8和19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方式。通过部分改变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的结构而获得第三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30,并且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不再描述以避免重复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或相似的结构由通过表示相应结构的附图标记加上20而获得的附图标记标识。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是所称的两分式端子,而第三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30是所称的三分式端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三个接触件32关于主体部31的轴向中心在周向方向上以大致相等的角度间隔(120°间隔)布置。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三个槽SL围绕主体部31的轴向中心以放射状形成。与这些槽SL相对应,水平或纵向孔38具体形成在相应槽SL的后面,以与槽SL连通。因此,仅在阴性端子30的前端部中就足以形成槽SL,并且加工三个槽SL所需的时间能够缩短。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或纵向孔38设置为大至与如上所述的三个槽SL相对应。由于一个水平孔38具体由如图19所示的两个表面S形成,所以在整个端子容纳部35中布置总共六个表面S。由此,如果外来物质进入端子容纳部35,可以通过三个水平孔38而将其排出到端子容纳部35的外部。因此,能够比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具有两个水平孔18)更容易排出外来物质。
因此,为了通过仅由切削加工形成阴性端子而改善接触部的机械加工精度,提供一种阴性端子30,阳性端子80将在被多个接触件32保持的情况下至少部分装配到该阴性端子30中。多个接触件32在大致面对的状态下从主体部31突出。阳性端子80将至少部分容纳在容纳空间35中,容纳空间35由多个接触件32包围。容纳空间35主要由横向开口的多个水平孔38形成。接触件32的形成水平孔38的表面S沿着与主体部31的轴向中心交叉的剖切面而剖切的横截面形状是直线。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0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通过部分改变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的结构而获得第四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40,并且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不再描述以避免重复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或相似的结构由通过表示相应结构的附图标记加上30而获得的附图标记标识。第四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40是所称的四分式端子。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接触件42大致关于主体部41的轴向中心在周向方向上以相等的角度间隔(90°间隔)布置。
本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40通过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阴性端子10的两个接触件12中附加形成槽SL而形成。换句话说,形成与布置在大致相对横向(左和右)侧上的两个槽SL相对应的水平或纵向孔48,而不形成与布置在大致相对的垂直横向(上和下)侧上的两个槽SL相对应的水平孔。由此,具体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槽形成步骤中,足以附加形成一对第一和第二(上和下)槽SL,并且能够制造四分式阴性端子40,而不用彻底改变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和图示的实施方式。例如,下列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阴性端子形成为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但是根据本发明,阴性端子可以形成为具有矩形管或多边形管的形状。换句话说,如果阳性端子是以平板形式的突片端子,则不必将阴性端子形成为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并且阴性端子可以使用矩形或多边形的棒材作为基础材料而形成为具有相应的管状,例如大致矩形管或多边形管的形状。
(2)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夹具70是圆柱形的,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将挤压板布置在各个接触件的外侧上,并且各个接触件的弹性变形可以由这些挤压板而限制。
(3)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孔形成在圆形棒材CR的前端部中并且端子连接孔形成在该引导孔中,但是根据本发明,端子连接孔可以直接形成在圆形棒材CR的前端部中,而不形成引导孔。
(4)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部整体与阳性端子80保持表面接触,但是根据本发明,如图20所示,在阳性端子81具有小直径的情况下,形成接触部的弓形或弯曲表面CS可以部分与阳性端子81保持接触。
(5)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水平孔形成为沿前向和后向延伸的长形孔,但是根据本发明,它们可以形成为圆形孔,并且槽可以形成在计划形成水平孔并且在圆形孔以外的部分中。
(6)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阴性端子仅通过切削加工而制造,但是阴性端子可以由除了切削以外的加工方法、例如铸造制造。

Claims (13)

1.一种阴性端子(10;30;40),阳性端子(80;81)能够至少部分装配到所述阴性端子(10;30;40)中,且被多个接触件(12;32;42)保持,其中:
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在大致面对的状态下从主体部(11;31;41)向前突出,
所述阳性端子(80;81)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容纳空间(15;35;45)中,所述容纳空间(15;35;45)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包围,
所述容纳空间(15;35;45)主要由横向开口的多个纵向孔(18;38;48)形成,并且
沿着与所述主体部(11;31;41)的轴向中心相交叉的剖切面剖切时,所述接触件(12;32;42)的、形成所述纵向孔(18;38;48)的表面的横截面形状是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性端子,其中,所述纵向孔(18;38;48)形成为沿着与所述主体部(11;31;41)的轴向中心相交叉的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11;31;41)的前部。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阴性端子,其中,所述纵向孔(18;38;48)是沿着所述主体部(11;31;41)的轴向中心方向延伸的长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阴性端子,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孔(18;38;48)形成为与在周向上隔开相邻接触件(12;32;42)的空间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阴性端子,进一步包括引导孔(17;37;47),所述引导孔(17;37;47)能够将所述阳性端子(80;81)的前导端引导到所述容纳空间(15;35;45)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阴性端子,其中,在所述接触件(12;32;42)的外周表面上的、与端子连接孔(16;36;46)大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外周肋(12C)。
7.一种阴性端子(10;30;40)的制造方法,所述阴性端子(10;30;40)通过切削沿前向和后向延伸的棒材(CR)而形成;并且阳性端子(80;81)能够至少部分地装配到所述阴性端子(10;30;40)中,同时被多个接触件(12;32;42)保持,所述方法包括:
纵向孔形成步骤:在所述纵向孔形成步骤中,形成在所述棒材(CR)的横向部分中开口的纵向孔(18;38;48),
槽形成步骤:在所述槽形成步骤中,形成多个槽(SL),所述多个槽(SL)围绕所述棒材(CR)的轴向中心呈放射状布置,以将所述棒材(CR)划分为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以及
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在所述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中,放置夹具(70),所述夹具(70)布置成大致面对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的外表面,并且在所述夹具(70)与所述接触件(12;32;42)的外表面之间限定间隙;通过在使得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弹性变形进入所述间隙且与所述夹具(70)保持接触的状态下、从所述棒材(CR)的前端部形成与所述纵向孔(18;38;48)连通的端子连接孔(16;36;46),从而形成与所述阳性端子(80;81)接触的接触部(CS)。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使用直径与所述阳性端子(80;81)的外径相同的钻具(DR)来形成所述端子连接孔(16;36;46)。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进入所述间隙的弹性位移量对应于当所述阳性端子(80;81)被弹性保持时、所述多个接触件(12;32;42)的弹性位移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槽形成步骤之前提供引导孔形成步骤,在所述引导孔形成步骤中,在所述棒材(CR)的前端部中形成引导孔(17;37;47),并且
在所述端子连接孔形成步骤中,所述端子连接孔(16;36;46)与所述引导孔(17;37;47)相关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当所述钻具(DR)插入到所述引导孔(17;37;47)中时,所述引导孔(17;37;47)首先由所述钻具(DR)的前导端上的倾斜表面加宽,并且所述接触件(12;32;42)的外表面与所述夹具(70)的内周表面相接触,从而限制所述接触件(12;32;42)的弹性位移。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接触件(12;32;42)的外周表面上的、与端子连接孔(16;36;46)大致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外周肋(12C)。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从所述夹具(70)的开口边缘(71)到所述钻具(DR)的前导端(E)的距离设定为:在所述钻具(DR)的前导端处的倾斜表面与所述引导孔(17;37;47)的内周表面相接触、以加宽所述引导孔(17;37;47)之前,所述外周肋(12C)至少部分地容纳到所述夹具(70)中,且/或在所述接触件(12;32;42)以规定量弹性变形的情况下,所述外周肋(12C)与所述夹具(70)的内周表面滑动接触。
CN201110038196.XA 2010-02-19 2011-02-12 阴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5152 2010-02-19
JP2010035152A JP5556998B2 (ja) 2010-02-19 2010-02-19 雌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81A true CN102195181A (zh) 2011-09-21
CN102195181B CN102195181B (zh) 2015-06-17

Family

ID=43708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819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81B (zh) 2010-02-19 2011-02-12 阴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257120B2 (zh)
EP (1) EP2362493B1 (zh)
JP (1) JP5556998B2 (zh)
CN (1) CN1021951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738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接线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15555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connection pin for mounting in a component carrier,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lectronic assembly comprising a motherboard with stackable modules comprising a component carrier, and such an electronic assembly
CN103385040A (zh) 2011-02-25 2013-11-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连接引脚和将连接引脚安装于电子组件的部件载体中的方法、以及这种包括连接引脚的部件载体
CN103370994A (zh) 2011-02-25 2013-10-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将连接引脚安装于部件载体中的方法、安装连接引脚的模具工具、形成电子组件的模块的部件载体和这种组件
JP5759819B2 (ja) * 2011-07-25 2015-08-05 株式会社平川製作所 電気自動車用充電コネクタの雌型接続端子の製造方法
GB2501063B (en) * 2012-03-22 2018-06-06 Harwin Plc Electrical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DE102012106741B4 (de) * 2012-07-25 2021-04-01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Kontaktelement
CN104604036A (zh) * 2012-08-31 2015-05-0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用镀敷端子以及端子对
ES2635625T3 (es) * 2013-07-30 2017-10-04 Abb Schweiz Ag Dispositivo de conexión para un aparato conmutador
FR3022703A1 (fr) * 2014-06-20 2015-12-25 Delphi Int Operations Luxembourg Sarl Contact pour connecteur de puissanc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9450322B2 (en) * 2015-01-16 2016-09-20 Amphenol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tines with edges of different lengths
DE102015001328A1 (de) * 2015-02-03 2016-08-04 Yamaichi Electronics Deutschland Gmbh Buchsenkontak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S9590329B2 (en) * 2015-06-08 2017-03-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in attach converter
JP2018006060A (ja) * 2016-06-29 2018-01-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雌端子
US9705225B1 (en) * 2016-08-10 2017-07-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ical socket terminals retained within a socket cartridge
GB2553861B (en) * 2016-09-20 2022-09-14 Harwin Plc Electrical contact
US10008786B2 (en) * 2016-10-28 2018-06-2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axial-cable-assembly, ferrul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1603451S (zh) * 2017-11-22 2018-05-14
BE1026016B1 (de) * 2018-02-14 2019-09-16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ontaktsteckers und Kontaktstecker
KR102087869B1 (ko) * 2018-10-18 2020-03-11 주식회사 텔콘알에프제약 접촉단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접촉식 커넥터
KR102037689B1 (ko) * 2019-03-28 2019-10-29 주식회사 텔콘알에프제약 평면 접촉형 알에프 단자
CN111720055A (zh) * 2019-04-07 2020-09-29 江山显进机电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横向盲孔打孔方法
CN113437558A (zh) * 2021-07-27 2021-09-24 东莞市品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Type-C母座端子及Type-C母座接口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6549A (en) * 1978-07-19 1981-10-27 Augat Inc. Method of making a lead socket insert
US4810214A (en) * 1986-12-22 1989-03-07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8298146A (ja) * 1995-04-25 1996-11-12 Yazaki Corp 給電コネクタ
CN101064392A (zh) * 2006-04-24 2007-10-31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的电气绝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38406Y (zh) * 2007-04-11 2008-03-19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37873A (fr) * 1959-06-24 1960-08-05 Equip S G E Pour L Automobile Douille de contact élastique perfectionnée
US3784965A (en) * 1972-03-13 1974-01-08 Electronic Molding Corp Terminal construction
US4345373A (en) * 1978-10-13 1982-08-24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low-cost, high quality low insertion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JPS5946784A (ja) * 1982-09-10 1984-03-16 電元オ−トメ−シヨン株式会社 雌型接触端子を製造する方法
FR2596587A1 (fr) * 1986-03-26 1987-10-02 Allied Corp Contact femelle pour connecteur electrique
US4925403A (en) * 1988-10-11 1990-05-15 Gilbert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Coaxial transmission medium connector
JPH0731510Y2 (ja) * 1990-05-16 1995-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雌端子金具
JP2967507B2 (ja) * 1995-08-16 1999-10-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ソケット用雌型コンタクト
DE10226279C1 (de) * 2002-06-13 2003-11-13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ermaphroditisches Kontaktteil
DE10310899B3 (de) * 2003-03-11 2004-05-19 Lumberg Connect Gmbh & Co. Kg Elektrische Kontaktiervorrichtung
JP2007157525A (ja) * 2005-12-06 2007-06-21 Hitachi Cable Ltd 多点接触型電気接続端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6549A (en) * 1978-07-19 1981-10-27 Augat Inc. Method of making a lead socket insert
US4810214A (en) * 1986-12-22 1989-03-07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8298146A (ja) * 1995-04-25 1996-11-12 Yazaki Corp 給電コネクタ
CN101064392A (zh) * 2006-04-24 2007-10-31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端子的电气绝缘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038406Y (zh) * 2007-04-11 2008-03-19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7738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接线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56998B2 (ja) 2014-07-23
US8782883B2 (en) 2014-07-22
US20110207363A1 (en) 2011-08-25
US8257120B2 (en) 2012-09-04
US20120144669A1 (en) 2012-06-14
EP2362493B1 (en) 2012-12-26
JP2011171183A (ja) 2011-09-01
EP2362493A1 (en) 2011-08-31
CN102195181B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5181A (zh) 阴性端子和阴性端子的制造方法
JP3569658B2 (ja) 同軸多極プラグの組立成形方法および同軸多極プラグ
CN104919659B (zh) 插座接触件
CN103212735A (zh) 旋转刀具以及用于此类旋转刀具的切削头
DE102015212704A1 (de) Motor
CN102624125A (zh) 用于电机的绝缘组件
CA2996860A1 (en) Arma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rmature
US11196130B2 (en) Connecting pole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connecting pole and housing assembly
KR20130140834A (ko) 구름 베어링
KR20190042449A (ko) 챔퍼링된 에지들을 갖는 굽힘된 전기 접촉 엘리먼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531997B1 (ko) 슬립링 회전본체의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립링 회전본체의 제조방법
CN204760592U (zh) 用于电气插式连接器的接触元件及该插式连接器
KR101089554B1 (ko) 유니버셜조인트의 크로스-스파이더 폐쇄 단조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450322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tines with edges of different lengths
US20180083378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JP3317683B2 (ja) 同軸多極プラグおよび同軸多極プラグの組立て成形方法
CN106571567B (zh) 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及其绝缘支撑体
EP2570207B1 (en) Mold for casting a workpiece that includes one or more casting pins
US10038293B2 (en) Method of making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contact area geometry enlargement
US947891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with improves on keyed electrical connectors
JP6755727B2 (ja) ワッシャ及びワッシャの製造方法
CN112119541A (zh) 插座体
CN105598529B (zh) 用于压缩机气缸拉削的组合拉刀
KR20200086969A (ko) 멀티접지콘센트
CN102506636A (zh) 一种导板制造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