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391B - 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391B
CN102193391B CN201010286861.2A CN201010286861A CN102193391B CN 102193391 B CN102193391 B CN 102193391B CN 201010286861 A CN201010286861 A CN 201010286861A CN 102193391 B CN102193391 B CN 1021933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retaining member
developer retaining
supporting bod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68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3391A (zh
Inventor
池田美穗
广田真
安部纯
大场正太
越智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34Developing device
    • G03G2215/0636Specific type of dry developer device
    • G03G2215/0648Two or more donor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一种显影装置包括:面对旋转的潜像承载体的表面的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其旋转使得在其与承载体面对的部位处其移动方向与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其设置在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在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面对承载体的表面,其旋转使得在其与承载体面对的部位处其移动方向与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是可变的;分离构件,其通过抵压位于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之间的显影剂,为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分离显影剂;移动单元,其移动分离构件;以及控制单元,其控制移动单元来移动分离构件,以改变显影剂的分离比。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JP-A)No.2006-267891中描述的显影装置针对一个潜像承载体配备有正向旋转显影辊(显影剂保持构件)和反向旋转显影辊(显影剂保持构件),该正向旋转显影辊面对潜像承载体的表面沿与潜像承载体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该反向旋转显影辊沿相反方向旋转。另外,层厚度调节构件设置在两个显影辊之间并调节附着到各显影辊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例如即使在正向旋转显影剂保持构件和反向旋转显影剂保持构件之间的周速比改变的情况下,也使分别附着到这些显影剂保持体上的显影剂量之比维持在合适的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包括: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该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被设置为面对旋转的潜像承载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旋转,使得在所述潜像承载体与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彼此面对的部位处,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该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沿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被设置为面对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旋转,使得在所述潜像承载体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彼此面对的部位处,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是可变的;分离构件,该分离构件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之间的位置处,通过抵压位于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显影剂,为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分离显影剂;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移动所述分离构件;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移动单元来移动所述分离构件,以改变所述显影剂的分离比。
在根据第一方面中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显影装置中,所述分离构件包括分离部和轴部,该分离部抵压显影剂以分离显影剂,该轴部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分离部。
在根据第一方面中的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显影装置中,所述分离构件被支撑,以沿着连接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直线移动。
根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的任一中的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显影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分离构件的抵压显影剂的前端部移动,以靠近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或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中周速相对增加的一个。
根据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的任一中的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显影装置中,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分离构件的抵压显影剂的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或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中周速相对降低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组装体包括: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显影装置;以及潜像承载体,其中,通过所述显影装置使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色调剂图像而可视,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潜像承载体被组装为相对于主体可拆卸。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六方面的组装体;以及转印构件,该转印构件将设置在所述组装体中的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构件上。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显影装置;潜像承载体,其中,通过所述显影装置使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色调剂图像而可视;以及转印构件,该转印构件将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构件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与例如即使在两个显影剂保持体的周速比改变的情况下分离构件仍固定的结构相比,附着到正向旋转的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与附着到反向旋转的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比率可维持在合适的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显影装置,与通过抵压显影剂来分离显影剂的分离构件不旋转的情况相比,分离构件可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显影装置,与分离构件没有沿着连接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直线移动的情况相比,附着到正向旋转的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与附着到反向旋转的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比率可有效地维持在合适的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显影装置,与显影装置不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相比,附着到正向旋转的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与附着到反向旋转的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比率可有效地维持在合适的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显影装置,与显影装置不具有上述结构的情况相比,附着到正向旋转的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与附着到反向旋转的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比率可有效地维持在合适的状态下。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组装体,与没有设置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显影装置的情况相比,形成在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能够被均匀地且可再现地显影。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没有设置根据第六方面的组装体的情况相比,可获得高粒度且高精细度的画质。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没有设置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显影装置的情况相比,可获得高粒度且高精细度的画质。
附图说明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显影辊、分离构件等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使用的分离构件等的透视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各了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使用的分离构件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组装体等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使用的分离构件等的透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各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使用的分离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各自的一个示例。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图中示出的箭头“UP”表示垂直方向的上方。
(总体结构)
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潜像承载体12,其被均匀地充电,随后通过用激光照射该潜像承载体12而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充电装置14,其对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曝光装置16,其中基于图像数据用激光照射潜像承载体12,以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18,其中将色调剂选择性地转移到静电潜像,使得潜像可视,以成为色调剂图像;转印辊22,其将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沿着传送路径20供应的、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构件P上;定影装置24,其中对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加压,将该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构件P上;清洁装置26,其在色调剂图像被转印之后清除残留在潜像承载体12上的色调剂。稍后详细描述显影装置18。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被主体侧表面盖10B和顶板10A覆盖。轴10C设置在主体侧表面盖10B的上端角部处,并且将顶板10A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主体侧表面盖10B。通过使顶板10A绕轴10C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旋转,开放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
这里,充电装置14和清洁装置26形成为一个充电单元28,各作为组装体提供的显影装置18和潜像承载体12形成为可更换盒30。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顶板10A打开的情况下,充电单元28和可更换盒30各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内部的主体框架(未示出)可安装/可拆卸。
另外,手动进纸台32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侧,使得将片材构件P手动送进由潜像承载体12和转印辊22形成的图像形成部31。手动进纸台32设置有具有半月形结构的送出辊34。另外,分离辊36与传出辊34相对设置,片材构件P夹在其间。
分离辊36由设置在其两个端部处的支撑构件(未示出)轴向支撑,并且通过设置在支撑构件内的卷簧的推压力被朝着送出辊34推压。由于上述结构,当送出辊34旋转时,放置在手动进纸台32上的片材构件P通过送出辊34和分离辊36逐一送进图像形成部31。
而且,被逐一送入片材构件P的供纸装置4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内的下侧。供纸装置40设置有堆叠有多张片材构件P的供纸构件41,并且供纸装置40具有这样的结构:堆叠在供纸构件41中的片材构件P被取出辊42依次取出,然后通过被驱动旋转的供纸辊44和设置在供纸构件41中的分离辊46逐一传出片材构件P。
沿着片材构件P的传送路径20设置有多个传送辊48,沿着传送路径20将片材构件P向片材构件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
上述定影装置24设置在图像形成部31的下游侧。定影装置24包括加热辊24H和加压辊24N。由于片材构件P穿过加热辊24H与加压辊24N之间,所以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片材构件P上。
另外,排出辊38设置在定影装置24的下游侧,并且将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排出到顶板10A的上表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以如下所述方式形成图像。
首先,施加有电压的充电装置14以预期的电势对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均匀地充负电。随后,基于通过扫描仪(未示出)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从外部输入的数据,通过曝光装置16对潜像承载体12的充电表面进行曝光,在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换言之,基于从控制装置(未示出)提供的视频数据,曝光装置16的激光器打开或关闭,从而在潜像承载体12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另外,通过从显影装置18提供的色调剂使该静电潜像可视,成为色调剂图像。
因此,由取出辊42从供纸构件41取出的片材构件P被供纸辊44和分离辊46逐一传给传送辊48,然后朝向传送路径20传送。朝向传送路径20传送的片材构件P穿过在潜像承载体12和转印辊22之间形成的图像形成部31,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片材构件P。转印后的色调剂图像通过在加热辊24H和加压辊24N之间穿过而被定影在片材构件P上,并通过排出辊38排出到顶板10A的上表面。
顺便提一句,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有一个显影装置18,但是在形成彩色图像的情况下,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各位置设置有与黄(Y)、品红(M)、青(C)和黑(K)四种颜色相对应的显影装置18。
(主要部分的结构)
接下来,描述显影装置18的结构。
如图2所示,显影装置18设置有壳体50,该壳体50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位置处具有开口部50A。作为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示例的第一显影辊52容纳于壳体50中。第一显影辊52被设置为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外周面)。第一显影辊52沿与沿箭头B所指的方向旋转的潜像承载体1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即,箭头C所指的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第一显影辊52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nip)GP1处的移动方向与潜像承载体12在该处的移动方向相反。第一显影辊52在其表面(外周面)上保持有显影剂G。
另外,作为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示例的第二显影辊56也容纳于壳体50中在第一显影辊52下方。第二显影辊56被设置为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第二显影辊56沿与潜像承载体1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箭头D所指的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第二显影辊56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2处的移动方向与潜像承载体12在该处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二显影辊56在其表面(外周面)上保持有显影剂G。
另外,以排成一行的方式布置并向第二显影辊56传送显影剂G的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58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60设置在容纳有显影剂G的容纳室50B中,该容纳室50B设置在壳体50内的下侧。
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58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60以排成一行的方式布置在第二显影辊56下侧(在图中的右下侧),以循环传送显影剂G。通过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58和第二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60旋转,显影剂G在被搅拌的同时沿着第二显影辊56的旋转轴线方向被传送。因此,显影剂G被提供给第二显影辊56。显影装置18中使用的显影剂G含有由树脂制成的色调剂及磁性承载体颗粒作为其主要成分。
另外,设置在第二显影辊56上方的第一显影辊52被设置为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使得第一显影辊52的旋转轴线方向沿着潜像承载体12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显影辊52包括管状第一显影套筒52A和圆柱状第一磁体辊52B。管状第一显影套筒52A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1处的移动方向与潜像承载体12在该处的移动方向相反。圆柱状第一磁体辊52B设置在第一显影套筒52A内,并形成在第一显影套筒52A的外侧沿周向分布的磁场。结果,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1处,第一显影辊52通过电场使色调剂在潜像承载体12的潜像上显影。
第一显影套筒52A的周速变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出于改善显影性能的目的,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被确定为使得第一显影辊52(第一显影套筒52A)相对于潜像承载体12的周速比被设置在0.7至2.0范围内。
第二显影套筒56A设置为在第一显影辊52的沿潜像承载体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表面,使得第二显影套筒56A的旋转轴线方向沿着潜像承载体12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第二显影辊56包括管状第二显影套筒56A和圆柱形第二磁体辊56B。第二显影套筒56A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2处的移动方向与潜像承载体12在该处的移动方向相同。第二磁体辊56B设置在第二显影套筒56A内,并形成在第二显影套筒56A的外侧沿周向分布的磁场。结果,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2处,第二显影辊56通过电场使色调剂在潜像承载体12的潜像上显影。
第二显影套筒56A的周速可以变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调节画质,第二显影辊56的周速被确定为使得第二显影辊56(第二显影套筒56A)相对于潜像承载体12的周速比被设置在1.0至2.5范围内。
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被设置为彼此面对,使得在第一显影套筒52A的外周与第二显影套筒56A的外周之间形成间隙。在第一显影套筒52A和第二显影套筒56A之间(在最小间隙部中)形成移交部54,在该移交部54处执行对保持在第二显影套筒56A的表面上并被传送的显影剂G的移交。
另外,层形成构件62设置在移交部54的沿第二显影辊56旋转的方向的上游侧。层形成构件62面对第二显影辊56的表面,允许附着适量的显影剂并使显影剂层在轴向上均匀地平坦。层形成构件62由板材制成,所述板材沿第二显影辊56的外周的法线方向截取的截面为矩形。层形成构件62的矩形截面的一侧表面被设置为面对第二显影辊56的表面,另一侧表面被固定到设置在壳体50内的导向板64。
导向板64设置为,使得其前端部被设置为面对第一显影辊52,另一端部朝着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58向下延伸。导向板64被构造为使从第一显影辊51掉落的显影剂G朝着容纳室50B下落。换言之,从第一显影辊52掉落的显影剂G朝着容纳室50B下落,而不会直接再次附着到第二显影辊56,然后与显影剂容纳室中的显影剂搅拌在一起。
如图1所示,五个永久磁体设置在第二磁体辊56B内并且沿第二显影套筒56A的周向设置成放射状,五个永久磁体各在其表面侧形成有S极或N极。作为显影极的极S1设置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位置处。另外,传送极N1沿箭头D所指的第二显影套筒56A的旋转方向与显影极S1相邻设置,与传送极N1相邻的脱落极(pickoff pole)S2、拾取极S3和传送极N2按照这样的顺序设置。
五个永久磁体设置在第一磁体辊52B内并且沿第一显影套筒52A的周向设置成放射状,该五个永久磁体各在其表面侧形成有S极或N极。作为显影极的极N3设置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位置处。另外,传送极S4、N4依次沿第一显影套筒52A的旋转方向(由箭头C指示)与显影极N3相邻设置,脱落极S5与极N4相邻设置。与脱落极S5相邻设置的是对向极S6,该对向极S6面对设置在第二磁体辊56B中的传送极N2。
分离构件(分离构件)68设置在移交部54的沿第一显影辊5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以沿第一显影辊52的纵向延伸。分离构件68抵压附着到第二显影辊56的显影剂G,并为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分离(分开)该显影剂G。
如图3所示,分离构件68具有锐角等腰三角形截面,并且包括分离部(分离部)70和轴部72A和72B。分离部70通过锐角前端70C抵压显影剂G来分离显影剂G(见图1)。轴部72A和72B与分离部70一体地旋转。轴部72形成为从分离部70的纵向两个端面的各端面突出。从一个端面70A突出的一个轴部72A由固定到壳体50的托座74可旋转地支撑(见图2),从另一端面70B突出的另一轴部72B固定到步进马达76的输出轴,该步进马达76是由壳体50支撑的移动单元的示例。
另外,步进马达76设置有控制器78,控制器78是控制步进马达76旋转角以旋转移动分离部70来改变显影剂G的分离比(分开比)的控制单元的示例。
(操作)
首先,通过在显影咬合GP1处沿与潜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第一显影辊52,对潜像承载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然后通过在显影咬合GP2处沿与潜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显影辊56,对潜像承载体12上的静电潜像进一步显影,形成色调剂图像。
显影剂的流是反向的。首先,在第二显影辊56上形成显影剂层,然后通过分离构件68将显影剂G中的一部分转移到第一显影辊52上。
下面详细描述显影剂G的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显影装置18中,显影剂G通过拾取极S3从第一搅拌传送螺旋推运器58附着到第二显影套筒56A的表面,并通过设置在传送极N2附近的分离构件68,在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之间被分成合适的量,然后分离后的显影剂沿着旋转方向D传送到显影极S1、传送极N1和脱落极S2。在显影极S1附近的磁刷上的色调剂移到潜像承载体12,使潜像承载体1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可视。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2处,第二显影辊56沿与潜像承载体12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二显影辊的相对速度小,从而可以降低显影辊56上的磁刷对色调剂图像的摩擦力。因此,获得具有粒度良好的画质。因此,通过设置在上游侧的第一显影辊52形成的图像的微观不均匀性被校正,获得具有更高画质的输出图像。
在脱落极S2附近,显影剂G从第二显影套筒56A的表面落下,以回到容纳室50B中。
在移交部54处通过分离构件68分给第一显影辊52的显影剂G,在第一显影套筒52A沿着箭头C指示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同时,沿着第一显影套筒52A的表面被依次传送到对向极S6、显影极N3、传送极S4、传送极N4和脱落极S5。在显影极N3附近,磁刷上的色调剂移到潜像承载体12。在面对潜像承载体12的显影咬合GP1处,第一显影辊52沿与潜像承载体12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第一显影辊的相对速度变大,从而实现即使在低旋转速度下也能执行大显影量的优点。
因此,可通过执行控制使得通过第一显影辊52主要确保获得图像浓度所需的显影量,来获得更稳定的画质。
另外,在脱落极S5附近,显影剂G从第一显影套筒52A的表面落下,被导向板64引导,被放回容纳室50B中。
具体地讲,显影剂G经过第二显影辊56的拾取极S3,然后通过层形成构件62沿轴向均匀地形成具有足够两个显影辊执行显影的量的显影剂层。
然后,传送到移交部54处的显影剂G抵压分离构件68,一部分显影剂从第二显影辊56被移交(分离)到第一显影辊52。
这里,在移交部54处彼此面对的第二显影辊56的传送极N2和第一显影辊52的对向极S6具有不同的极性,因此,在移交部54中形成显影剂G的磁刷。因此,显影剂G抵压分离部70的前端70C(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使得显影剂G能够被分给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而不用向显影剂G施加大的压力。因此,与针对两个显影辊中的每一个使用层调节构件的传统方法相比,可以减轻显影剂的劣化。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被可旋转移动地支撑的分离构件68的前端的停止位置以及两个显影辊的周速比,来确定给第一显影辊52或第二显影辊56的显影剂G的分离比率。
如图4A所示,在第二显影辊56与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比为1,并且使附着到第二显影辊56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量与附着到第一显影辊52的、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量彼此相等的情况下,控制器78旋转移动分离构件68,使得分离部70的前端70C与第一显影辊52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和前端70C与第二显影辊56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大致变得彼此相等。
在显影性能可能由于环境、经过的时间、使用条件等而劣化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增加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来确保显影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显影辊56传送给分离构件68每单位面积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的量恒定。然而,传送给周速增大的第一显影辊52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的量增加。结果,第二显影辊56上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的量减少。因此,存在这样的情况:显影剂G的承载体可以被转移到潜像承载体12,使得输出图像变差,由于图像校正效果降低可能出现模糊,可能出现粒度劣化。
然而,如图4B所示,控制器78启动步进马达76以旋转移动分离构件68,从而维持(确保)第二显影辊56所传送的至少最少量的显影剂G,上述缺陷不会出现。
对于显影性能而言,显影剂经过显影咬合GP1处每单位时间的显影剂量的灵敏度(即,相对于周速的灵敏度)高于显影辊上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量的灵敏度。因此,即使附着到第一显影辊52的显影剂量降低,显影性能也不会出现问题。
另外,尽管在第一显影辊52中出现承载体转移或模糊,但是在下游侧的第二显影辊处执行承载体的收集和图像的校正,从而不会导致出现任何问题。
相反,在第一显影辊52的显影性能由于环境、经过的时间、使用条件等而变得过高,使得第二显影辊56中的图像校正效果变小或消失的情况下,需要降低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显影辊56上每单位面积的显影剂量增加,从而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显影咬合处可能出现显影剂堵塞,可能出现摩擦,可能出现粒度劣化。
然而,如图4C所示,控制器78启动步进马达76使分离构件68旋转移动,从而使分离构件68可以将附着到第二显影辊56的表面的显影剂量减少至不会出现问题的程度。
更详细地讲,在使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增加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控制器78进行控制,使得分离构件68的前端70C朝向周速相对增加的第一显影辊52移动,即,分离构件68的前端70C远离周速相对降低的第二显影辊56移动。
另一方面,在使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降低的情况下,如图4C所示,控制器78进行控制,使得分离构件68的前端70C朝着周速相对增加的第二显影辊56移动,即,分离构件68的前端70C远离周速相对降低的第一显影辊52移动。
如上所述,即使在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的周速比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分离构件68旋转移动,使附着到第一显影辊52的显影剂G和附着到第二显影辊56的显影剂G的量之比维持在合适的状态,并且即使环境、经过的时间和/或使用条件改变,也可恒定地维持画质良好。
另外,分离构件68被构造为绕轴部72旋转移动,从而分离构件68通过简单的结构移动。
顺便提一句,上面参照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显然可以有其他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移交部54处彼此面对的第一显影辊52的传送极N2和第二显影辊56的对向极S6具有不同的极性,但是本发明并非特别限于此,这些极可以具有相同的极性。
另外,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改变第一显影辊52的周速来应对由环境、经过的时间、使用条件等引起的显影性能的变化,但是本发明并非特别限于此。可以改变第二显影辊56的周速,或者也可改变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二者的周速。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组装体和图像形成装置各自的一个示例。需要注意的是,用相同的标号指代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省略其描述。
如图6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离构件88具有矩形截面,并且包括分离部90以及支撑分离部90的方柱状支撑部92,该分离部90以其一端90A抵压显影剂G的方式分离显影剂G。支撑部92被设置为从分离部90的在纵向的两个端面的各端面突出。支撑部92的各端侧由移动构件94支撑,该移动构件94是使支撑部92上下移动的移动单元的示例。在移动构件94内设置有:轨道构件,其用于引导支撑部92;齿轮构件,其用于升高支撑部分92;和步进马达,其具有绕在输出轴上的线构件(均未示出),等等。
另外,移动构件94设置有控制器96,控制器96是控制移动构件94使分离构件88上下移动以改变显影剂G的分离比率的控制单元的示例。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由于控制器96的控制,分离显影剂G的分离部90的端部90A被支撑为沿着连接第一显影辊52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显影辊56的旋转轴线的直线F移动。
如上所述,分离显影剂G的分离部90的端部90A沿着直线F移动。换言之,分离部90的端部90A沿着在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之间产生的磁力线移动,因此,即使分离部90移动到任何位置,在第一显影辊52和第二显影辊56上形成的显影剂G的灵敏度与端部90A的灵敏度也变得相等,便于控制。

Claims (8)

1.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
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该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被设置为面对旋转的潜像承载体的表面,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旋转,使得在所述潜像承载体与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彼此面对的部位处,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该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被设置为面对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旋转,使得在所述潜像承载体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彼此面对的部位处,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潜像承载体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是可变的;
分离构件,该分离构件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之间的位置处,通过抵压位于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显影剂,为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分离显影剂;
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移动所述分离构件;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移动单元来移动所述分离构件,以改变所述显影剂的分离比,
其中,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改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
所述分离构件的抵压显影剂的前端部移动,以靠近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或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中周速相对增加的一个,
或者
所述分离构件的抵压显影剂的所述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或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中周速相对降低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分离构件包括分离部和轴部,该分离部抵压显影剂以分离显影剂,该轴部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分离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分离构件被支撑,以沿着连接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轴线和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旋转轴线的直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改变的所述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分离构件的抵压显影剂的所述前端部移动,以靠近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或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中周速相对增加的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与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的周速比改变的所述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分离构件的抵压显影剂的所述前端部远离所述第一显影剂保持构件或所述第二显影剂保持构件中周速相对降低的一个。
6.一种组装体,该组装体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以及
潜像承载体,其中,通过所述显影装置使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色调剂图像而可视,
所述显影装置和所述潜像承载体被组装为相对于主体可拆卸。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体;以及
转印构件,该转印构件将设置在所述组装体中的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构件上。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潜像承载体,其中,通过所述显影装置使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成为色调剂图像而可视;以及
转印构件,该转印构件将在所述潜像承载体的所述表面上形成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构件上。
CN201010286861.2A 2010-03-15 2010-09-16 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3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7687 2010-03-15
JP2010057687A JP5458984B2 (ja) 2010-03-15 2010-03-15 現像装置、組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391A CN102193391A (zh) 2011-09-21
CN102193391B true CN102193391B (zh) 2014-05-28

Family

ID=44560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686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3391B (zh) 2010-03-15 2010-09-16 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31832B2 (zh)
JP (1) JP5458984B2 (zh)
CN (1) CN1021933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58988B2 (ja) * 2010-03-16 2014-04-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組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JP5942418B2 (ja) * 2011-12-22 2016-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52391A (ja) * 2012-01-26 2013-08-08 Fuji Xerox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421B2 (ja) * 2012-02-21 2016-08-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463B2 (ja) * 2012-03-14 2016-08-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03184B2 (ja) * 2012-04-24 2016-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025B2 (ja) * 2012-05-22 2016-08-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924B2 (ja) * 2012-07-10 2016-1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770B2 (ja) * 2012-08-24 2016-08-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942587B2 (en) * 2012-12-21 2015-01-27 Fuji Xerox Co., Ltd. Electrostatic image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03621B2 (ja) * 2012-12-21 2016-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75608B2 (en) * 2016-03-17 2019-01-08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US10386743B2 (en) * 2016-09-12 2019-08-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that reduces the bending of a developer regulating member when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mber receives developer pressure or magnetic for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5909A (ja) * 2002-01-28 2003-07-30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047840A (ja) * 2004-08-06 2006-02-16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640A (ja) * 2005-08-12 2007-02-22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装置
JP2007164066A (ja) * 2005-12-16 2007-06-28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機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4022A (ja) * 1993-07-29 1995-02-14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装置
JPH0934248A (ja) * 1995-07-21 1997-02-07 Oki Data:Kk 現像装置
JPH11219022A (ja) * 1998-01-30 1999-08-10 Fujitsu Ltd 現像器
US6813462B2 (en) * 2002-01-28 2004-11-02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developing unit
JP4598576B2 (ja) 2005-03-25 2010-12-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4282B2 (ja) * 2006-08-10 2011-12-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8216552A (ja) * 2007-03-02 2008-09-18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15909A (ja) * 2002-01-28 2003-07-30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現像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047840A (ja) * 2004-08-06 2006-02-16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640A (ja) * 2005-08-12 2007-02-22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装置
JP2007164066A (ja) * 2005-12-16 2007-06-28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現像機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1533A (ja) 2011-09-29
CN102193391A (zh) 2011-09-21
JP5458984B2 (ja) 2014-04-02
US20110222918A1 (en) 2011-09-15
US8331832B2 (en) 201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391B (zh) 显影装置、组装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17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193400B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76761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with variable processing speed or variable developer mixing speed
US851531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6228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12928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US20110311263A1 (en) Developing device to prevent scattering of toner
US8953989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333635B1 (en) Cam driv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0044189A (ja) 湿式現像装置、湿式現像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3831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917053B2 (en) Image forming and toner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216688A2 (en)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257342A (zh) 成像设备
CN101750936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094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42425B2 (en) Develop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246745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10026631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12841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er transfer method
US924438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736461A (zh)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CN202018560U (zh)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US1076147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he passing of a relatively large amount of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