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383A - 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383A
CN102193383A CN2011100503331A CN201110050333A CN102193383A CN 102193383 A CN102193383 A CN 102193383A CN 2011100503331 A CN2011100503331 A CN 2011100503331A CN 201110050333 A CN201110050333 A CN 201110050333A CN 102193383 A CN102193383 A CN 1021933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inclined plane
plane part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03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3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3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辊、第二辊及分离机构。第一辊呈长条状。第二辊呈长条状,隔着间隙与第一辊平行配置。分离机构使第二辊向进一步离开第一辊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辊与第二辊在垂直于第二辊的轴向的方向上的间隔变大。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0年3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310,159号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设置成与感光体相隔细微的间隙、在该间隙间放电并使感光体带电的非接触式带电辊。该间隙一般设定在50μm以下。因此,在具有非接触式带电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担心可能会有色调剂、垃圾等异物夹在带电辊与感光体的间隙中,从而导致图像不良。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带电辊与感光体的间隙并除去夹在该间隙中的异物的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长条状的第一辊;长条状的第二辊,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辊平行配置;以及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辊向进一步离开所述第一辊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方向上的间隔变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辊间间隙调整方法,用于在包括长条状的第一辊以及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辊平行配置的长条状的第二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调整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的间隙,该辊间间隙调整方法包括:通过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辊向进一步离开所述第一辊的方向移动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以使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方向上的间隔变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感光体、带电辊以及分离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带电辊轴部及分离机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表示锥面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斜面按压锥面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与按压面接触(··········)的锥面部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与按压面接触的锥面部的立体图。
图9是与按压面接触的锥面部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控制部进行的接近分离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仅支撑带电辊的单侧的锥面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2是抵接分离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抵接分离部及锥面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立体图。
图像形成装置10是MFP(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触摸面板11、ADF 12(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送稿器)、图像读取部13、供纸盒14、图像形成部2以及控制部3。
触摸面板11兼作显示部和操作输入部。显示部也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EL(Electronic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面板)以及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操作输入部也可以采用键盘(Keyboard)以及鼠标(Mouse)。
控制部3用于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部3包括处理器31、ASIC 32(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存储器33以及HDD 34(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处理器31用于执行存储器33中存储的程序以实现各种功能。处理器31可以是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存储器33可以是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存取存储器)以及VRAM(Video RAM,视频存储器)。HDD 34可以是闪存。处理器31所实现的一部分功能也可以由ASIC 32执行。
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根据用户对触摸面板11的操作输入,由图像读取部13读取放置在ADF 12上的薄片(sheet),并生成包括图像数据和印刷张数等指令的印刷作业(job)。然后,图像形成装置10向图像形成部2输送供纸盒14中的薄片,根据印刷作业通过图像形成部2在薄片上形成图像。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根据从外部设备发送来的印刷作业在薄片上形成图像。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2的概要结构图。
图像形成部2包括感光体4(第一辊、抵接分离部)、带电辊5(第二辊)、曝光单元21、显影器22、转印部件23、清洁装置24、光除电装置25以及分离机构6。下图中,带电辊5的轴向表示X方向。下图中,垂直于X方向并且由感光体4的中心轴A1和带电辊5的中心轴A2连接而成的方向表示Y方向。下图中,在Y方向上,带电辊5离开感光体4的方向表示+Y方向,带电辊5接近感光体4的方向表示-Y方向。下图中,与X、Y方向垂直的方向表示Z方向。
带电辊5设置成与感光体4相隔细微的间隙S1。间隙S1例如设定为小于等于50μm。例如向带电辊5施加负极性的偏压时,带电辊5在间隙S1中放电,使感光体4均匀地带负电。
曝光单元21利用激光对感光体4进行扫描,从而在感光体4上形成静电潜像。在感光体4上被激光曝光的部位根据激光的强度而被除去负电荷,从而该部位上的负电位比其周围低。从感光体4上负电位比周围低的部分开始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22包括显影容器221、搅拌部件222、显影辊223以及清洁辊224。显影容器221用于收容各部件222~224以及显影剂。图2中的假想线L为显影剂的界面L。显影剂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由色调剂和载体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但也可以采用仅由色调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搅拌部件222用于搅拌显影容器221内的显影剂,使色调剂摩擦带负电。显影辊223包括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圆筒、以及位于圆筒内部并且相对显影容器221固定的磁辊。显影辊223通过磁力将色调剂吸附到外圆周面。吸附在显影辊223的外圆周面上的色调剂沿着磁力线立穗而形成磁刷。显影辊223的圆筒在旋转的同时使磁刷与感光体4滑动摩擦或接近感光体4,从而向感光体4上的静电潜像提供负色调剂使静电潜像显影,进而在感光体4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当色调剂积存在显影辊223上时,色调剂发生凝集等,使图像质量劣化。因此,通过清洁辊224对显影辊223上的残留色调剂进行清除。清洁辊224与显影辊223同样是带磁力的结构,其在旋转的同时吸附显影辊223上的残留色调剂。通过刮板等将吸附到清洁辊224上的色调剂从清洁辊224上刮落。从清洁辊224上刮落的色调剂储存在形成于显影容器221中的色调剂储存部225中。
转印部件23例如是由金属形成的辊。当向转印部件23施加正偏压时,在转印部件23与感光体4之间形成有转印电场。通过该转印电场,将感光体4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被转印部件S上。当被转印部件S是薄片(sheet)时,对被转印部件S进行对其加热加压的定影处理,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被转印部件S上。当被转印部件S是转印辊或转印带时,通过被转印部件S将被转印部件S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薄片上后,对薄片进行定影处理,从而使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薄片上。
清洁装置24包括用于刮落感光体4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刮板241、临时储存被刮落的残留色调剂的壳体(housing)242以及将壳体242中的色调剂排出至壳体242外部的色调剂回收容器的排出螺旋杆(screw)243。当清洁刮板241的清洁能力随着长期使用、环境变化等而下降时,色调剂和比色调剂更小的外添剂等会躲过清洁刮板241。躲过清洁刮板241的附着在感光体4上的异物或浮游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于静电力等的作用而附着在带电辊5上的色调剂、纸粉等异物夹在感光体4和带电辊5之间时,将导致图像不佳。
光除电装置25用于向感光体4照射光,以除去残留在感光体4上的负电荷。
图3是从与感光体4、带电辊5及分离机构6的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这些部件4~6的图。
感光体4呈长条状(······)。感光体4包括隔着细微的间隙S1与带电辊5平行设置的感光体主体41(第一辊主体)、以及沿感光体主体41的轴向延伸且与感光体主体41一体旋转的感光体轴部42(第一辊轴部)。在感光体主体41的外圆周面上,用于向被转印部件S转印的中央侧为OPC(Organic Photo Conductor,有机光导体)等感光面。感光体轴部42可旋转地由轴承部支撑,并且感光体轴部42在轴向和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轴承部的限制。感光体主体41和感光体轴部42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A1上。
带电辊5呈长条状。带电辊5包括带电辊主体51(第二辊主体)、隔离部(spacer)52以及带电辊轴部53(第二辊轴部)。这些部件51~53是一根阶梯轴上直径和作用不同的各个部分,其各自的中心轴位于同一轴A2上。
带电辊主体51隔着细微的间隙S1与感光体主体41平行设置。带电辊主体51的轴向长度比感光体主体41的轴向长度短。带电辊主体51的外圆周面上具有与带电辊轴部53电连接的导电层。当向带电辊轴部53施加偏压时,带电辊主体51在间隙S1中放电使感光体主体41带电。
隔离部52在带电辊5的轴向上位于带电辊主体51的两个外侧,与带电辊5的轴向垂直的截面外形为圆形。隔离部52的直径大于带电辊主体51的直径,并且隔离部52与感光体主体41抵接而保持感光体主体41与带电辊主体51之间的间隙S1。
带电辊轴部53在带电辊5的轴向上位于各隔离部52的两个外侧,并延伸到带电辊主体51的轴向外侧,与带电辊主体51一体旋转。
图4是表示带电辊轴部53及分离机构6的放大截面图。
带电辊轴部53的直径小于带电辊主体51的直径。带电辊轴部53上有一条凹槽531。凹槽531中嵌入了环形且板状的弹簧座(········)532。
分离机构6包括轴承部9、锥面部7(第一斜面部)以及锥面移动机构8(斜面移动机构)。
轴承部9有一对,其用于支撑旋转的带电辊5的端部,同时将带电辊5向垂直于带电辊5的轴向的Y方向引导。轴承部9的结构可以采用适当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部9包括轴承91、保持部92、引导部93以及弹簧94。轴承91可旋转地支撑带电辊5的轴部53。保持部92为框形,其用于将轴承91保持在其内部。引导部93是固定在用于收容感光体4等的壳体上的部件或该壳体的一部分。引导部93上具有沿Y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上贯穿引导部93的孔931。弹簧94的一端与孔931的壁面的+Y方向端连接,另一端与保持部92连接。弹簧94用于向-Y方向按压保持部92。
锥面部7为箱形,且被带电辊轴部53插穿。锥面部7有一对,各锥面部7位于带电辊轴部53上且带电辊5中与感光体轴部42相对的位置处(参见图3)。锥面部7能够在带电辊轴部53上沿轴向移动。而且,锥面部7能够与带电辊5相对地进行旋转。锥面部7也可以构成为与带电辊5一起旋转。锥面部7具有相对于带电辊5的中心轴A2倾斜的锥面710。具体地说,锥面710为圆锥台面。圆锥台是指用与圆锥的轴垂直的平面切割圆锥并从圆锥上移除可在前端侧形成的小圆锥而得到的几何体。圆锥台的外表面由侧面以及与圆锥台的轴垂直的顶面和底面组成。圆锥台面是指上述圆锥台的外表面中的侧面。锥面部7接近中心轴的一侧即前端侧位于带电辊主体51侧。当带电辊5位于图4中的使感光体4带电的带电位置时,锥面部7的锥面710的前端位于与感光体主体41的轴向端部和径向端部接触的位置、或与感光体主体41的轴向端部和径向端部形成细微的间隙的位置。
锥面部7包括圆锥台形筒体71以及盖体72。
圆锥台形筒体71是圆锥台形的筒体,其具有锥面710和圆周面711。圆周面711呈以锥面部7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形,并与锥面710的后端相连。圆锥台形筒体71的前端形成被带电辊端部53插穿的套筒(sleeve)部712。当带电辊5位于带电位置时,套筒部712位于带电辊轴部53与感光体主体41之间的间隙S2中。圆锥台形筒体71的位于锥面710的里侧的内表面上具有一条凹槽713。
盖体72嵌入到位于圆锥台形筒体71后端的开口中,用于封闭上述开口。盖体72的内侧上具有凹部721。凹部721的底面722上具有被带电辊轴部53插穿的孔723。
各锥面部7通过锥面移动机构8向带电辊5的中央侧移动而进入带电辊5与感光体4之间。各锥面部7使带电辊5向进一步离开感光体4的+Y方向移动,以使带电辊5与感光体4在Y方向上的间隔变大。
锥面部7的内部具有被带电辊轴部53插穿的弹簧60。弹簧60以压缩状态支撑在锥面部7的底面722和弹簧座532上。也就是说,弹簧60的一端连接于锥面部7,另一端通过弹簧座532连接于带电辊5。当带电辊5位于图4中的带电位置时,锥面部7在弹簧60的作用下向带电辊5的轴向外侧(图4中的-X方向)受力,并且通过位于内表面的凹槽713的侧面与弹簧座532抵接而定位。当锥面部7向带电辊5的中央侧(图4中的+X方向)移动时,弹簧60进一步压缩而向使锥面部7返回到带电辊5的端侧(图4中的-X方向)的方向对锥面部7进行施力。
图5是表示锥面移动机构8的立体图。
锥面移动机构8包括移动机构主体81、连接部件82以及电机83(驱动部)。
移动机构主体81成对设置,彼此通过连接部件82连接(参见图3)。通过引导部件引导移动机构主体81使其仅能向Y方向移动。移动机构主体81包括引导部84及斜面部85(第二斜面部)。
引导部84呈平板状。引导部84内侧的一个面成为平行于Y方向的引导面841。引导面841用于支撑锥面部7的底面部(锥面部7中远离感光体主体41的一侧),并且使锥面部7的底面部向Y方向滑动。引导面841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形长孔842。带电辊5和感光体4各自的轴部53、42插穿长孔842。一对移动机构主体81中,仅在图5所示的一个移动机构主体81的引导部84的侧面上具有包括多个齿的齿条(rack)843。电机83在控制部3的控制下使与齿条843啮合的小齿轮831转动,从而使一个移动机构主体81沿Y方向进退。由此,通过连接部件82与一个移动机构主体81连接的另一个移动机构主体81也与一个移动机构主体81一样沿Y方向进退。
各移动机构主体81的斜面部85在X方向上比引导部84更向感光体主体41侧突出。斜面部85包括与引导面841相连且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斜面851、以及与斜面851的+Y方向端相连且与Y方向平行的按压面852。长孔842在斜面851和按压面852上从引导面841向+Y方向延伸。长孔842在X方向上贯穿斜面部85(参见图4)。
当带电辊5位于图5中的带电位置时,斜面部85比锥面部7更位于+Y方向。当电机83使引导部84向-Y方向移动时,各移动机构主体81的斜面部85也向-Y方向移动。并且,如图6所示,各斜面部85使斜面851与锥面部7的底面部抵接,使锥面部7在X方向上向接近感光体主体41的一侧(图6中的+X方向)移动。
这时,各锥面部7在锥面710与感光体主体41的轴向端部抵接的同时向X方向移动,但各锥面部7向X方向移动的同时,也会向+Y方向移动相当于锥面710在Y方向上的倾斜的量,从而使带电辊5向+Y方向移动。各锥面部7通过向+Y方向按压带电辊5,使带电辊5向离开感光体4的+Y方向平行移动。如图7至图9所示,各锥面部7最多被斜面部85向-Y方向以及X方向上接近感光体主体41的一侧(图7、图8中的+X方向)按压到与斜面部85的按压面852接触为止。
下面,参考图10的流程图对控制部3进行的带电辊5与感光体4之间的间隙调整控制进行说明。控制部3进行的上述控制通过由处理器31读入存储部33中的程序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而实现。也可以由ASIC 32来实现上述控制中的一部分。
例如从外部输入了印刷作业时,控制部3根据印刷作业通过图像形成部2在薄片上形成图像(动作1)。每输出一次图像,控制部3就将计数值a加上1,以对图像输出张数进行计数(动作2)。控制部3判断图像输出张数的计数值a是否大于阈值N(如5000)(动作3),如果计数值a小于阈值N(动作3中的否),则回到动作1,如果计数值a大于阈值N(动作3中的是),则判断是否处于印刷作业执行中(动作4)。如果正在执行印刷作业(动作4中的是),则控制部3重复动作1至4。如果印刷作业已结束(动作4中的否),则控制部3通过对电机83进行驱动控制,使带电辊5向离开感光体4的+Y方向移动,然后使带电辊5多次接近离开感光体4(动作5)。具体地,控制部3对电机83进行驱动控制,使斜面部85沿Y方向进退,以使各锥面部7沿X方向进退,从而使带电辊5多次沿Y方向接近离开感光体4。
这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带电辊5向离开感光体4的+Y方向移动的同时,由于带电辊5与感光体4之间的间隙S1变大,因此能将夹在间隙S1中的色调剂、粉尘等异物从间隙S1中除去。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带电辊5沿Y方向多次进退,因此可以抖落附着在带电辊5上的异物,并且可以有效地从间隙S1中除去异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锥面部7推到感光体4上,从而使带电辊5离开感光体4。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面部7能够旋转,并且锥面部7的外周面为锥面710。因此,即使在感光体4旋转的过程中将锥面710推到感光体4上,锥面710从感光体4上受到的损伤也是最小的。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锥面710的中途停止锥面710对感光体4的推碰,从而可以使带电辊5仅离开感光体4细微的距离。因此,可以在印刷作业的期间使带电辊5仅离开感光体4细微的距离。而且,在执行印刷作业的过程中使带电辊5离开感光体4时,可以在同一印刷作业中对薄片进行印刷的期间使带电辊5仅离开感光体4细微的距离。
在动作5之后,控制部3将图像输出张数的计数值a归零(动作6),并回到动作1。
(变形例)
在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锥面部7支撑带电辊5的两端,但如图11所示,锥面部7也可以仅支撑带电辊5的单侧。
上述实施方式中,与锥面部7抵接的抵接分离部为感光体4,但如图12所示,也可以与感光体分开单独设置抵接分离部61,例如可以是向图12中的纸面内部方向延伸的圆柱。
在图12所示的变形例中,抵接分离部61位于带电辊5的中央侧附近,锥面部7通过在带电辊5的轴向上向带电辊5的中央侧移动,从而使带电辊5离开感光体4。但是,如图13所示,抵接分离部61A也可以在带电辊5的轴向上位于带电辊5的端侧附近,锥面部7也可以通过向带电辊5的端侧移动来使带电辊5离开感光体4。
上述实施方式中,分离机构使带电辊5离开感光体4,但分离机构也可以使清洁辊224离开显影辊223。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斜面部的锥面部7能够相对于感光体4进行旋转,并具有作为第一斜面的锥面710。但是,第一斜面部只要沿带电辊5的轴向移动即可,可以不相对于感光体4进行旋转。而且,第一斜面可以不是锥面710,可以仅是相对于带电辊5的中心轴A2倾斜的平面形斜面。
记录介质只要是能够存储程序且能被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即可,其形式可以是任意形式。具体地,记录介质例如列举有ROM、RAM等内置于计算机的内部存储装置、CD-ROM或软盘、DVD盘、光磁盘和IC卡等可移动记录介质、保存计算机程序的数据库或其他计算机及其数据库等。安装或下载得到的功能可以与装置内部的OS等协同地来实现。程序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是动态生成的执行模块。
实施方式中的各个处理的顺序可以与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顺序不同。
如上所述,根据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辊隙调整技术。
上面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范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此处所述的新颖实施方式可以各种其他方式体现,而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对此处所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其等同物当然涵盖这些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方式或变形。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长条状的第一辊;
长条状的第二辊,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辊平行配置;以及
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辊向进一步离开所述第一辊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方向上的间隔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
轴承部,用于支撑旋转的所述第二辊,并将所述第二辊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引导;
第一斜面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辊的中心轴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部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的移动受到所述第二辊的限制,且所述第一斜面部沿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移动;
斜面移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斜面部沿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移动;以及
抵接分离部,当所述第一斜面部沿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一斜面部抵接,使所述第一斜面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是以所述第二辊的中心轴为中心向所述第二辊的径向外侧扩展的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包括: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二辊平行配置的作为所述抵接分离部的第一辊主体、以及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辊主体的直径且与所述第一辊主体一体旋转的第一辊轴部,
所述第一斜面部在所述第二辊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辊轴部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一斜面部通过所述斜面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向接近所述第一辊主体的一侧移动,从而与所述第一辊主体的轴向端部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部,当所述斜面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斜面部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向接近所述抵接分离部的一侧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斜面部施加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离开所述抵接分离部的方向的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部设置成箱形,且所述第二辊插穿所述第一斜面部,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斜面部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部是圆锥台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移动机构包括:第二斜面部,所述第二斜面部包括相对于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倾斜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部中的离开所述抵接分离部的一侧抵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斜面部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向接近所述抵接分离部的一侧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移动机构包括:
引导部,包括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具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延伸且被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各自的轴部插穿的直线形的长孔,且所述引导面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斜面部中的离开所述抵接分离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斜面部,包括与所述引导面连接的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二斜面上所述长孔沿所述方向延伸;以及
驱动部,用于使所述引导部和所述第二斜面部向所述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辊包括: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辊平行配置的辊主体、以及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位于所述辊主体的两个外侧且与所述第一辊抵接而保持所述辊主体与所述第一辊之间的间隙的隔离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部,用于控制对所述分离机构的驱动,使所述第二辊多次接近离开所述第一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部,用于控制对所述分离机构的驱动,在未执行作业时使所述第二辊离开所述第一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是感光体,所述第二辊是带电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是向感光体供应色调剂并使所述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所述第二辊是从所述显影辊的表面除去残留在所述显影辊的表面上的色调剂的清洁辊。
15.一种辊间间隙调整方法,用于在包括长条状的第一辊以及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一辊平行配置的长条状的第二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调整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之间的间隙,所述辊间间隙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辊向进一步离开所述第一辊的方向移动来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以使所述第一辊与所述第二辊在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方向上的间隔变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辊间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
轴承部,用于支撑旋转的所述第二辊,并将所述第二辊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引导;
第一斜面部,包括相对于所述第二辊的中心轴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部向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的移动受到所述第二辊的限制,且所述第一斜面部沿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移动;
斜面移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斜面部沿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移动;以及
抵接分离部,当所述第一斜面部沿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移动时与所述第一斜面部抵接,使所述第一斜面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辊的轴向的所述方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辊间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是以所述第二辊的中心轴为中心向所述第二辊的径向外侧扩展的锥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辊间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辊包括:隔着间隙与所述第二辊平行配置的作为所述抵接分离部的第一辊主体、以及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辊主体的直径且与所述第一辊主体一体旋转的第一辊轴部,
所述第一斜面部在所述第二辊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辊轴部相对的位置,所述第一斜面部通过所述斜面移动机构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向接近所述第一辊主体的一侧移动,从而与所述第一辊主体的轴向端部抵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辊间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辊,且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斜面部,当所述斜面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一斜面部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向接近所述抵接分离部的一侧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一斜面部施加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上离开所述抵接分离部的方向的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辊间间隙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部设置成箱形,且所述第二辊插穿所述第一斜面部,所述弹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斜面部的内部。
CN2011100503331A 2010-03-03 2011-03-02 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Pending CN1021933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1015910P 2010-03-03 2010-03-03
US61/310,159 2010-03-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383A true CN102193383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531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03331A Pending CN102193383A (zh) 2010-03-03 2011-03-02 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17079A1 (zh)
JP (1) JP5512572B2 (zh)
CN (1) CN10219338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2019A (zh) * 2016-11-09 2018-05-22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以及电子成像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63794A1 (en) * 2010-09-09 2012-03-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gap control method
JP5849404B2 (ja) * 2011-02-16 2016-01-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76888A (ja) * 2011-09-30 2013-04-25 Ricoh Co Ltd 帯電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96739B2 (ja) * 2011-11-15 2015-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513572B2 (en) 2013-01-30 2016-12-0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 for a non-contact charging roller
JP6323275B2 (ja) * 2014-09-16 2018-05-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の製造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5573A (ja) * 1998-04-23 1999-11-05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20107A (ja) * 2001-01-23 2002-08-06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19029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Makoto Kitamura Belt driv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10702A (ja) * 2008-03-03 2009-09-17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防止機構を備えた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2882A (zh) * 2008-05-28 2009-12-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40178A (zh) * 2009-03-19 2010-09-2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3835A (ja) * 1996-10-19 1998-05-1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725779B2 (ja) * 2000-12-18 2005-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方法及びその帯電方法を実施する帯電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62616B1 (ko) * 2002-07-12 2004-1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습식 화상형성시스템 및 그를 이용한 화상형성방법
JP4259101B2 (ja) * 2002-11-29 2009-04-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TWI233890B (en) * 2003-12-22 2005-06-11 Benq Corp Fuser mechanism i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7034021A (ja) * 2005-07-28 2007-02-08 Ricoh Co Ltd 帯電装置、作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4316A (ja) * 2006-05-11 2007-1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強制消費方法
JP4896598B2 (ja) * 2006-06-14 2012-03-1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2842A (ja) * 2008-03-14 2009-10-01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05573A (ja) * 1998-04-23 1999-11-05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20107A (ja) * 2001-01-23 2002-08-06 Ricoh Co Ltd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119029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Makoto Kitamura Belt driv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210702A (ja) * 2008-03-03 2009-09-17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防止機構を備えた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92882A (zh) * 2008-05-28 2009-12-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40178A (zh) * 2009-03-19 2010-09-2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2019A (zh) * 2016-11-09 2018-05-22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以及电子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17079A1 (en) 2011-09-08
JP5512572B2 (ja) 2014-06-04
JP2011180597A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3383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辊间间隙调整方法
US90260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39578B2 (ja) 現像剤搬送装置、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18271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90471B (zh) 激光打印机
JP2008224820A (ja) トナー容器
US9335705B1 (en) Rotor bearing member, photoconductor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92940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8560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25151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19591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09798B2 (ja) 帯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像担持体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09870A (ja) 清掃部材、像保持体装置、帯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58B (zh)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429895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051850A1 (en) Process Cartridge
JP2018124405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9951A (ja) 帯電部材清掃装置、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512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996601B2 (en) Charging device having cleaning roller and charging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harging device
JP6041718B2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3982081U (zh) 激光打印机
JP2005331686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68839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ドラム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0228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