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808A -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808A
CN102190808A CN2011100595403A CN201110059540A CN102190808A CN 102190808 A CN102190808 A CN 102190808A CN 2011100595403 A CN2011100595403 A CN 2011100595403A CN 201110059540 A CN201110059540 A CN 201110059540A CN 102190808 A CN102190808 A CN 102190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roller
air
film
scr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9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0808B (zh
Inventor
吉田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415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5001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0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及溶液制膜设备。长形膜的侧端部即边缘(50a)在传送中被切边装置(51)切开。切开的边缘(50a)通过吸引导管(84)送风至破碎机(55)。用进料辊对(89)挟持进入吸引导管之前的边缘(50a)。在进料辊对(89)与吸引导管(84)之间设置刮刀(97、98)。刮刀(97、98)刮掉缠绕在进料辊对(89)上的边缘(50a)。刮刀(97、98)与进料辊对(89)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从传送中的膜切开的膜侧端部(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的送风装置及方法。并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这种送风装置的溶液制膜设备。
背景技术
聚合物膜除了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及柔软性之外,还能够轻质薄膜化,因此被广泛用作光学膜。其中,将利用纤维素酰化物等纤维素酯系膜用在光学膜中。光学膜例如有,照片感光用膜之外,还有偏光板的保护膜或相位差膜。偏光板或相位差膜是近几年需求扩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部件。
能够得到良好的平面性或低光学各向异性的溶液制膜方法适合于作为光学膜的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这种溶液制膜方法中,首先,将含有聚合物和溶媒的浓液流延于循环旋转的支撑体上形成流延膜。然后,当流延膜通过干燥而具有自支撑性时,从支撑体上作为湿润膜剥离。将被剥离的湿润膜送至拉幅机装置。在该拉幅机装置中,向其宽度方向拉伸由夹子或针等支撑的湿润膜的两端侧部(以下称为“边缘”)的同时,通过喷吹干燥风干燥湿润膜。因此,在拉幅机装置内,大部分溶媒从湿润膜中蒸发。由此,得到成品膜。膜进一步通过干燥装置等被干燥后,由卷取装置卷取。
经过拉幅机装置后的膜的边缘中残留有用夹子把持过的把持痕或用针插过的插入痕。这种残留有把持痕等的膜无法作为产品使用,因此用切边装置切开其边缘。被切开的边缘成为带状,通过吸引导管被送至破碎机等回收部。而且,在回收部中进行边缘的再利用处理,使其能够作为原料利用。
在吸引导管的入口正前方设置有进料辊对,通过进料辊对挟持进入吸引导管之前的边缘,从而边缘不会因吸引导管周边的风等流动,能够确实地引进吸引导管内。另外,如日本专利公开2005-238801号公报中记载,通过控制进料辊对相对于边缘的挤压压力,避免送风中的边缘堵塞在吸引导管内。
如上所述,被切边装置切开的边缘通过由进料辊对挟持能够确实地引进吸引导管内。但是,由于边缘以一定挤压压力夹在进料辊对之间,所以边缘可能会粘在进料辊对中的任一方或两方。像这样若边缘粘在进料辊对上,则边缘有可能直接卷入进料辊对。并且,对边缘施加基于进料辊对的挤压力或基于吸引导管的吸引力等各种各样的力。因此,因制造条件的变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力的变化,从而导致施加在边缘上的张力也发生变化。这样若边缘的张力发生变化,则边缘变动松弛,而有可能卷入进料辊对。
如以上,当边缘粘在进料辊或卷入进料辊时,则有可能诱发新送入的边缘的蜿蜒或张力的不稳定而撕碎边缘。对此,如日本专利公开2005-238801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能够通过控制进料辊对的挤压压力来消除边缘的松弛等。但是,当边缘粘在进料辊对或缠绕在进料辊对上时,则已经很难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其能够防止在用进料辊对挟持通过切边装置切开的边缘之后引进吸引导管内时,边缘粘在进料辊对或缠绕在进料辊对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送风装置具备配管、辊对及刮刀对。配管将从传送中的膜的侧端部切开的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辊对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刮刀对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
优选所述刮刀对和所述辊对最大保持2mm的间隙设置。优选在所述辊对的至少任意一方辊的周面形成有防止所述边缘滑移的凹凸部。优选所述凹凸部由以一定节距排列的多个四角锥台组成。优选将该四角锥台的上面的面积设为Sa、下面表面积设为Sb时,由Sa/Sb×100表示的面积比在10%以上90%以下。
优选在所述辊对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辊上,在宽度方向以一定节距设置多个遍及全周的槽,在所述刮刀对上,在与所述槽之间相对于所述辊对的径向,设定一定间隙的状态下,设置与所述槽嵌合的突起部。
优选所述槽深在1mm以上,所述间隙在0.1mm以上所述槽深以下。
优选所述刮刀对的下端部从所述配管的入口向内侧,进入所述配管内一定长度对应的量。
优选在所述配管的内周面形成有由多个凹部及凸部组成且防止所述边缘粘在内周面的凹凸部。优选将与所述内周面接触时的边缘的表面积设为Sx、与所述边缘接触的内周面中凸部的表面积设为Sy时,由Sy/Sx×100得出的接触率在20%以下。
另外,本发明的溶液制膜设备具备针板拉幅机、夹子拉幅机、第1切边装置、第2切边装置、第1送风装置及第2送风装置。针板拉幅机用针插入膜的边缘而支撑。夹子拉幅机设置在所述针板拉幅机的下游,用夹子把持住所述膜的边缘。第1切边装置设置在所述针板拉幅机与所述夹子拉幅机之间,从传送中的膜切开侧端部。第2切边装置设置在所述夹子拉幅机的下游,从传送中的膜上切开侧端部。第1送风装置,对通过所述第1切边装置切开的膜的边缘进行送风,所述第1送风装置具有配管、辊对及刮刀对。所述配管将所述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所述辊对由金属形成,且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所述刮刀对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所述刮刀对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第2送风装置,对通过所述第2切边装置切开的膜的边缘进行送风。所述第2送风装置具有配管、辊对及刮刀对。所述配管将所述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所述辊对由金属或橡胶形成,且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所述刮刀对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所述刮刀对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
本发明的送风方法具备传送步骤、切开步骤、送风步骤、挟持步骤、刮掉步骤。传送步骤传送膜。切开步骤从传送中的膜切开侧端部。送风步骤通过配管将被切开掉的所述侧端部即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挟持步骤用辊对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刮掉步骤由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的刮刀对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防止边缘粘在进料辊对或缠绕在进料辊对上。
附图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参照附图并阅读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可以容易理解上述目的及优点。
图1是溶液制膜设备的简要图。
图2是位于针板拉幅机与夹子拉幅机之间的切边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送风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设置在进料辊对的周面的凹凸部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中进料辊对及刮刀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中进料辊对、刮刀、吸引导管的说明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中进料辊对及刮刀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进料辊对、刮刀、吸引导管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刮刀的突起部嵌合在进料辊对的槽中的状态的进料辊对及刮刀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溶液制膜设备10具有流延室12、针板拉幅机13、夹子拉幅机14、干燥室15、冷却室16及卷取室17。流延室12中设置有流延模21、流延滚筒22、减压室23及剥离辊24。
流延模21朝向流延滚筒22吐出含有聚合物和溶剂的浓液28。流延滚筒22通过驱动装置(未图示)以轴22a为中心旋转。周面22b通过流延滚筒22的旋转,以预定的速度向A方向行进。从流延模21吐出的浓液28在与周面22b之间形成流延液珠,并在周面22b上形成流延膜40。
流延滚筒22连接调温装置33。调温装置33使调节为期望温度的传热介质在流延滚筒22内的流路中循环。通过该传热介质的循环,能够将流延滚筒22的周面22b的温度保持在期望温度。另外,省略了图示,通过在流延室12内设置冷凝汽化的溶剂的冷凝装置及回收液化的溶剂的回收装置,能够将已在流延室12内成为气体的溶剂的液化温度保持在预定范围内。
可以在流延模21设置将流延液珠的背面侧(A方向的上游侧)减压至期望压力的减压室23。优选通过该减压室23,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使流延液珠的背面侧的压力相对于正面侧在-10Pa以上-2000Pa以下。像这样通过减压流延液珠的背面侧的压力,即使流延滚筒高速旋转,流延液珠也不会过于流向旋转方向(A方向)侧,因此能够将流延液珠确实地吐出在流延滚筒22上的预定位置。
剥离辊24剥离周面22b上的流延膜40,作为湿润膜44,并引导至流延室12的下游侧。在流延室12的下游依次设置:转送部、针板拉幅机13、夹子拉幅机14、干燥室15、冷却室16及卷取室17。在转送部45中,由辊46传送从流延室12送出的湿润膜44之后导入至针板拉幅机13。针板拉幅机13具有贯穿湿润膜44的两侧端部而支撑的多个针板,该针板在轨道上行进。对行进中的湿润膜44送干燥风。由此,湿润膜44干燥而成为膜50。另外,如以下记载,将湿润膜44或膜50中占其两侧端到内侧的一定区域的两侧端部称为边缘。
夹子拉幅机14具有多个把持膜50的边缘的夹子,该夹子在拉伸轨道上行进。对通过夹子行进的膜50送干燥风,在膜50上实施向膜宽度方向拉伸处理的同时实施干燥处理。另外,可以省略夹子拉幅机14。
针板拉幅机13及夹子拉幅机14的下游中分别设有切边装置51、52。切边装置51、52切开膜50的边缘。该被切开的部分通过送风装置53、54被送至破碎机55。在破碎机55中,切碎边缘,并作为浓液等原料再利用。
干燥室15中设有多个辊56,膜50卷在这些辊上传送。干燥室15内的气氛温度及湿度等通过未图示的空调机调节,根据通过干燥室15进行膜50的干燥处理。干燥室15连接有吸附回收装置57。吸附回收装置57通过吸附回收从膜50中蒸发的溶剂。
在干燥室15的出口侧设有冷却室16,在该冷却室16中冷却膜50直到成室温。在冷却室16及卷取室17之间,从上游侧依次设置除电棒61、滚花赋予辊62及切边装置63。除电棒61进行对从冷却室16送出的带电的膜50进行除电的除电处理。
滚花赋予辊62由一对夹持膜50的夹持辊62a、62b组成,在其中一方的辊62a的周面上以预定的排列节距设置有多个,对膜50的边缘赋予凹凸状滚花部的角锥台状突起部。另外,突起部不限于角锥台状,也可以为圆锥台状或圆丘状。另外,可以不在辊62a的周面,而是在辊62b的周面设置突起部,也可以分别设置在辊62a及62b的周面。
切边装置63切开膜50中比滚花部更靠近外侧的边缘。该被切开的边缘通过送风装置70被送至破碎机55。在破碎机55中,切碎边缘,作为浓液等原料再利用。
卷取室17中,设置有具有压辊71和卷芯72的卷取机73。送到卷取室17的膜50通过压辊71按压的同时卷取在卷芯72上,成为辊状。卷芯72的直径无特别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切边装置51、52、63中,切开膜50的两侧端部。因此,送风装置53、54、70在切边装置51、52、63的下游分别配设有一对。即,各送风装置51分别对各边缘进行送风。
如图2及图3所示,切边装置51具备用于切开从针板拉幅机13送入的膜50的边缘50a的一对切刀51a。切刀51a由上圆刀刃和下圆刀刃组成,通过将膜50送入这些上圆刀刃和下圆刀刃之间,切开边缘50a。被切开边缘50a的膜50被送至夹子拉幅机14,另一方面边缘50a通过导向辊82被送至送风装置53。另外,由于切边装置52、63与切边装置5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送风装置53将由切边装置51切开的边缘50a引进吸引导管84内。吸引导管84内设有旋转切刀85,该旋转切刀85具有:旋转刀刃87,以旋转轴86为中心以一定转速旋转;固定刀刃88,安装在吸引导管84内的内壁上。每当旋转刀刃87横穿固定刀刃88,由旋转切刀85便将被引进吸引导管84内的边缘50a夹在旋转刀刃87与固定刀刃88之间进行切割。由此,长形边缘50a被切割成细长条状。将细长条状边缘50a被送至破碎机55。另外,由于送风装置54、70与送风装置5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送风装置53中,在吸引导管84的入口84a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挟持进入吸引导管84之前的边缘50a的进料辊对89。进料辊对89由驱动辊90和挤压辊91组成。驱动辊90通过马达90a的驱动以一定转速旋转。在接触于驱动辊90的挤压位置与从该挤压位置转移的转移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地设置挤压辊91。挤压辊91通过位移部93移动。当使边缘50a的前端通过时,使挤压辊91位移至转移位置。而且边缘50a的先端通过后,将挤压辊91位移至挤压位置,通过驱动辊90和挤压辊91挟持边缘50a。
如图4所示,在驱动辊90的周面设有防止边缘50a在周面上滑移的凹凸部95。凹凸部95由以一定节距有规律地排列的多个四角锥台95a组成。四角锥台95a的上面59au大致平坦。比起下面59ad,上面59au的面积极小的情况下,边缘50a通过挤压辊91以一定压力挤向驱动辊90侧,由此,边缘50a有可能陷进四角锥台95a中。由于该陷进,边缘50a有可能粘在或缠绕在驱动辊90。
因此,当将四角锥台95a的上面59au的面积设为Sa、将下面59ad的表面积设为Sb时,优选将面积比(Sa/Sb×100)定在10%以上90%以下,更优选定在10%以上30%以下。通过将四角锥台95a的面积比定在所述范围内,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边缘50a滑移。并且,通过将四角锥台95a的面积比定在所述范围内,边缘50a不会陷进凹凸部95中,因此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边缘50a粘住或缠绕驱动辊90上。另外,与驱动辊相同,也可以向挤压辊91的周面上设置凹凸部。并且,在图4中,为了避免图面的复杂化,只对一部分四角锥台95a图示了底面59ad。
在边缘50a中因用针板拉幅机13插入针而留有尖的的插入痕。因此,驱动辊90及挤压辊91优选由铝等金属形成。用金属制的辊90、91挟持边缘不会使这些辊90、91的表面带有由所述的插入痕引起的瑕疵等。另外,通过夹子拉幅机14后切开的边缘中留有夹子的把持痕,该把持痕不像针的插入痕那样锐利。因此,送风装置54内的驱动辊及挤压辊除了金属制以外,还可以由橡胶等形成。同样,送风装置70内的驱动辊及挤压辊也可以由金属或橡胶等形成。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进料辊对89的下方设置有由刮刀97、98组成的刮刀对。其中一方的刮刀97刮掉粘在驱动辊90上的边缘50a或由于松弛等卷入驱动辊90的边缘50a。如此通过刮掉边缘50a,能够从驱动辊90的周面除去阻碍边缘50a传送的东西(传送阻碍物)。由于驱动辊90上没有传送障碍物,所以能够防止新送入的边缘50a的蜿蜒等,并且能够在张力均匀的状态下挟持边缘50a。由此,不会引起边缘50a的切割等即可稳定地传送边缘50a。另外,另一方的刮刀98为刮掉粘在挤压辊91上的边缘50a的刮刀,性能上与刮刀97相同。
另外,在驱动辊90或挤压辊91上设置凹凸部95,这在防止边缘50a粘在或缠绕在进料辊对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边缘50a引导至进料辊对89的速度(传送速度)或边缘50a的厚度等,有时还产生粘贴或缠绕。例如,边缘50a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越变大,或者边缘50a的厚度越变小,即使有凹凸部95,也容易粘在或缠绕在进料辊对上。在这种情况下,若使用刮刀97、98,则边缘50a能够确实地被引导至下游的吸引导管84。
驱动辊90与刮刀97之间设定间隙CL1。即,驱动辊90与刮刀97被离开配置,刮刀97在不接触驱动辊90的情况下刮掉粘在驱动辊90上的边缘50a。其中,间隙CL1优选控制在最大2mm,即,在2mm以下。由此,能够更加确实地避免阻碍驱动辊90的旋转,确实地刮掉附着在驱动辊90上的边缘。间隙CL1更优选在1mm以下。并且,间隙CL1优选至少为0.1mm,即,在0.1mm以上。这是为了使驱动辊90不用担心撞到旋转的驱动辊90而稳定地旋转。与上述相同,在挤压辊91与刮刀98之间也设定间隙CL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使用在周面上设置多个四角锥台95a的辊作为驱动辊9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四角锥台95a的大致平坦的上面59au与刮刀97之间的距离视为间隙CL1。
刮刀97、98的下端部97a、98a从吸引导管的入口84a向内侧进入吸引导管84内与一定的长度对应的量。由此,边缘50a在被进料辊对89挟持之后进入吸引导管的入口84a为止的期间,几乎不接受从边缘50a的表面及里面侧流过吸引导管84附近的流动风。因此,边缘50a在进入吸引导管的入口84a为止,不会从吸引导管84偏离而较大地流动或松弛。因此,能够将边缘50a确实地引进吸引导管84内。
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有由凹部100a和凸部100b组成的凹凸部100。由此,即使边缘50a接触内周面84b,与接触无凹凸部100的平滑的内周面时相比,减少了接触面积。因此,防止边缘50a粘在内周面84b,并确实地将进入吸引导管84内的边缘50a送至下方的旋转切刀85。例如,能够更加确实地防止引导至吸引导管84的边缘50a堵塞在吸引导管84的内部等问题。
在此,如果在边缘50a与内周面84b接触时,将接触内周面84b的边缘50a的表面积设为Sx,将与边缘50a接触的内周面84b中凸部100b的表面积设为Sy,则接触率(Sy/Sx×100)优选在20%以下,更优选在10%以下。通过将接触率定在所述范围内,更加确实地防止边缘50a粘在内周面84b。另外,接触率100%是指内周面85b上无凹凸部100的情况。
即使边缘50a粘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边缘50a也只是根据膜的硬度等,通过刮刀97、98从进料辊对89刮掉,边缘50a也有时通过吸引导管84引导至旋转刀85。
下面,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浓液28被送至流延模21。浓液28的温度通过设置在流延模21的调温机大致一定地调节在30℃以上35℃以下的范围。
调温装置33调节流延滚筒22的周面22b的温度,使其在-20℃以上0℃以下的范围内大致恒定。流延滚筒22以轴22a为中心旋转。由此,周面22b向A方向行进。优选周面22b的行进速度在35m/分钟以上200m/分钟以下,更优选在70m/分钟以上150m/分钟以下。
流延模21从吐出口朝向流延滚筒22的周面22b吐出浓液28。根据吐出的浓液28在周面22b上形成流延膜40。形成流延膜40的浓液28在周面22b上冷却呈凝胶状,其结果在流延膜40上显现自支撑性。之后,剥离辊24从流延滚筒22将具有自主支撑性的流延膜40作为湿润膜44剥离,并通过转送部45引导至针板拉幅机13。
其中,凝胶化是指除了胶体溶液固化成冻胶状的状态之外,还包括失去浓液的流动性的状态。另外,“失去浓液的流动性”包括:当溶质为高分子时,在溶剂保持于溶质的分子链中的状态下失去流动性,结果失去溶液的流动性的状态;及当溶质为低分子时,由于溶剂的分子与溶质的分子相互作用,结果失去溶液的流动性的状态。
剥离时流延膜40的残余溶剂量优选在250重量%以上300重量%以下。另外,本发明中,将用干量基准表示流延膜40或各膜中残留的溶剂量设为残余溶剂量。并且,其测定方法如下:从对象膜中采样,将该样品的重量设为x、干燥样品后的重量设为y时,并用{(x-y)/y}×100计算。
针板拉幅机13中,将多个针插入湿润膜44的边缘并固定之后,将该湿润膜44在传送期间促进干燥使其成为膜50。然后,将仍然含有溶剂的状态的膜50送入夹子拉幅机14。关于从针板拉幅机13及夹子拉幅机14中出来的膜50,通过切边装置53、54切开膜50的边缘50a。
由切边装置53切开的边缘50a通过送风装置53送风至破碎机55。送风装置53中,边缘50a在进入吸引导管84之前,由进料辊对89挟持。进料辊对89与吸引导管84之间设置有驱动刮刀97、98。即使边缘50a粘在进料辊对89上,也通过这些刮刀97、98刮掉粘住的边缘。进入吸引导管84内的边缘50a通过旋转切刀85切割成细长条状之后,被送至破碎机55。另外,由于送风装置54与送风装置53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被切开边缘的膜50依次通过干燥室15及冷却室16,在各室被实以预定的处理。对从冷却室16送出的膜50实施基于除电棒61的除电处理。
滚花赋予辊62夹持实施除电处理的膜50,并将其送至切边装置63。通过滚花赋予辊62的夹持,在膜50的两侧端部形成滚花部。之后,切边装置63切开比膜50中的滚花部更靠近外侧的部分。被切割的边缘50a通过送风装置70被送至破碎机55。另一方面,被切开边缘的膜50被卷取机73卷起。另外,送风装置70与送风装置5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过卷取机73卷取的膜50的长度L,优选在长边方向(流延方向)上至少设为100m以上。另外,膜50的宽度W更优选在1000mm以上3500mm以下。另外,本发明在膜50的宽度大于2500mm时也有效。并且,在制造膜50的厚度为5μm以上80μm以下的薄膜时,也适用本发明。在此,将膜50的体积设为V时,由V/(L·W)表示膜50的厚度。另外,作为体积V的求法,可以用膜50的比重除膜50的重量。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溶液制膜设备,除了具备送风装置内的进料辊对及刮刀对的构成之外,还具备与第1实施方式的溶液制膜设备10相同的构成。如图7及图8所示,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之处在于,刮刀105、106刮掉粘贴在由驱动辊108与挤压辊109组成的进料辊对110上的边缘50a。但是,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刮刀105、106在其前端部具备有以一定节距排列的多个突起部105a、106a。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与刮刀的突起部105a、106a设定一定间隙CL2(参照图9)的状态下,在进料辊对110上形成嵌合的多个槽108a、109a。遍及进料辊对110的全周形成槽108a、109a。多个这些槽108a、109a相对于进料辊对110的宽度方向以一定节距设置。
与第1实施方式的刮刀97、98相同,刮刀105、106刮掉粘在进料辊对110上的边缘50a。由此,消除进料辊对110上阻碍边缘50a传送的物质。因此,边缘50a得以稳定传送。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进料辊对110的周面中槽与相邻接的槽之间的部分(图9中周面108b)大致平坦。因此,即使在以一定的压力挤压边缘50a的情况下,边缘50a也不会陷进槽与相邻接槽之间的部分。因此,不用担心边缘50a粘在或缠绕在进料辊对110上。
如图9所示,优选槽108a的深度D在1mm以上,更优选在3mm以上。并且,优选驱动辊108的槽108a与刮刀105的突起部105a之间的间隙CL2在0.1mm以上且在槽108a的深度D以下,更优选在0.1mm以上(槽108a的深度D)在-1mm以下。通过将间隙CL2及槽的深度D定在所述范围内,更加确实地避免阻碍驱动辊108的旋转,确实地刮掉附着在驱动辊108上的边缘50a。另外,挤压辊的槽109a与刮刀105的突起部105a之间的间隙CL2也与上述相同,并且,槽109a的深度D也与上述相同。
另外,如图8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刮刀105、106的下端部105b、106b从吸引导管84的入口84a向内侧进入吸引导管84内与一定长度对应的量。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凹凸部95。该凹凸部95减小了与边缘50a的接触面积。
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由多个四角锥台构成了在驱动辊的周面设置的凹凸部。但是,代替四角锥台,凹凸部也可以为上面的面积小于下面的面积的形状,例如圆锥等。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刮刀对的前端整体设置突起部。但是,也可以仅在刮刀对的先端的一部分设置突起部。这种情况下,进料辊对的槽与突起部的位置对应而形成。
以下,对本发明中制备浓液28时使用的原料进行说明。
(聚合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纤维素酰化物作为聚合物使用,作为纤维素酰化物,尤其优选三醋酸纤维素(TAC)。并且,纤维素酰化物中,更优选酰基对纤维素的羟基的取代度满足所有(I)~(III)。另外,在以下式(I)~(III)中,A及B表示酰基对纤维素的羟基中的氢原子的取代度,A为乙酰基的取代度,B为碳原子数3~22的酰基的取代度。另外,优选TAC的90重量%以上为0.1~4mm的颗粒。其中,能够使用于本发明的聚合物并不限于纤维素酰化物。
(I)    2.5≤A+B≤3.0
(II)   0≤A≤3.0
(III)  0≤B≤2.9
构成纤维素的进行β-1,4键合的葡萄糖单位具有游离至2位、3位及6位的羟基。纤维素酰化物是将这些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碳数为2以上的酰基酯化的聚合体(聚合物)。酰基取代度是指,纤维素的羟基分别在2位、3位及6位,酯化的比例(100%酯化时取代度为1)。
总酰化取代度,即DS2+DS3+DS6的值优选为2.00~3.00,更优选为2.22~2.90,尤其优选为2.40~2.88。并且,DS6/(DS2+DS3+DS6)的值优选为0.28以上,更优选为0.30以上,尤其优选为0.31~0.34。其中,DS2为葡萄糖单位中2位的羟基的氢被酰基取代的比例(以下称为2位的酰基取代度),DS3为葡萄糖单位中3位的羟基的氢被酰基取代的比例(以下称为3位的酰基取代度),DS6为葡萄糖单位中6位的羟基的氢被酰基取代的比例(以下称为6位的酰基取代度)。
在本发明的纤维素酰化物中使用的酰基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酰基。使用2种以上酰基时,优选其中1个为乙酰基。若将2位、3位及6位的羟基被乙酰基取代的量的总和设为DSA,将2位、3位及6位的羟基被乙酰基以外的酰基取代的量的总和设为DSB,则DSA+DSB的值优选为2.22~2.90,尤其优选为2.40~2.88。
并且,优选DSB为0.30以上,尤其优选为0.7以上。并且,优选DSB的20%以上为6位羟基的取代基,更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尤其优选为33%以上。并且,纤维素酰化物的6位中DSA+DSB的值为0.7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0以上,尤其也优选为0.85以上的纤维素酰化物,通过使用这些纤维素酰化物,能够制作出溶解性更优异的溶液(浓液)。尤其是,使用非氯系有机溶剂时,能够制作出显示优异的溶解性、低粘度且过滤性优异的浓液。
作为纤维素酰化物的原料的纤维素可以从棉绒纤维、纸浆的任意一种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纤维素酰化物的碳数2以上的酰基,可以是脂肪族基也可以是芳基,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的烷羰基酯、烯羰基酯、芳香族羰基酯、芳香族烷羰基酯等,也可以分别具有进一步被取代的基团。作为这些优选例子,可以举出丙酰基、丁酰基、庚酰基、己酰基、辛酰基、癸酰基、十二烷酰基、十三烷酰基、十四烷酰基、十六烷酰基、十八烷酰基、异丁酰基、叔丁酰基、环己烷基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羰基、肉桂酰基等。其中,更优选丙酰基、丁酰基、十二烷酰基、十八烷酰基、叔丁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羰基、肉桂酰基等,尤其优选丙酰基、丁酰基。
(溶剂)
作为制备浓液的溶剂可以举出芳香族烃(例如,苯、甲苯等)、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苯等)、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二甘醇等)、酮(例如,丙酮、甲乙酮等)、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及醚(例如,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等)等。另外,在本发明中,浓液是指通过将聚合物溶解或分散于溶剂中而得到的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
上述卤代烃中,优选使用碳原子数1~7的卤代烃,最优选使用二氯甲烷。从聚合物的溶解性、流延膜从支撑体的剥离性、膜的机械强度及膜的光学特性等的物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除二氯甲烷之外,混合1种至数种碳原子数1~5的醇。醇的含量相对于整个溶剂优选为2~25重量%,更优选为5~20重量%。作为醇的具体例,可以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但优选使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最近以将对环境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为目的,对不使用二氯甲烷的溶剂组成也进行了研究,这种情况下,优选为碳原子数4~12的醚、碳原子数3~12的酮、碳原子数3~12的酯、碳数1~12的醇,有时还适当混合这些来使用。例如,可举出乙酸甲酯、丙酮、乙醇、正丁醇的混合溶剂。这些醚、酮、酯及醇可以具有环状结构。而且,具有2个以上醚、酮、酯及醇的官能团(即,-O-、-CO-、-COO-及-OH)中的任意一种的化合物也可用作溶剂。
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104148号公报的[0140]段落到[0195]段落中对纤维素酰化物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记载。这些记载也可适用于本发明中。另外,同样地在日本专利公开2005-104148号公报的[0196]段落到[0516]段落中对溶剂及增塑剂、劣化抑制剂、紫外线吸收剂(UV剂)、光学各向异性控制剂、延迟控制剂、染料、去光剂、剥离剂、剥离促进剂等添加剂也有详细记载,这些记载也适用于本发明中。
【实施例】
通过下述实施例及比较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1]
如图2所示,由切边装置51切开来自针板拉幅机13的膜50的边缘50a。由送风装置53将被切开的边缘50a送至破碎机55。如图3、图5及图6所示,送风装置53中,由进料辊对89挟持进入吸引导管84之前的边缘50a。由驱动辊90和挤压辊91组成进料辊对89。刮刀97、98刮掉粘在驱动辊90及挤压辊91上的边缘50a。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上未形成用于防止边缘50a粘住的凹凸部100。另外,在实施例1-1中,未在驱动辊90的周面形成如图4所示的由多个四角锥台95a组成的凹凸部95。
其中,将驱动辊90与刮刀97之间(挤压辊91与刮刀98之间)的间隙CL1定为2mm。并且,将接触内周面84b时的边缘50a的表面积设为Sx、接触边缘50a的内周面84b中凸部100b的表面积设为Sy时,由Sy/Sx×100得出的接触率为100%。
并且,类似于实施例1-1的其他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条件如下。
[实施例1-2]
为了防止边缘50a粘在内周面84b,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1-3]
为了防止边缘50a粘在内周面84b,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1-4]
将间隙CL1定为1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1-5]
将间隙CL1定为1mm。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1-6]
将间隙CL1定为1mm。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1-1]
将间隙CL1定为10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1-2]
将间隙CL1定为10mm。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1-3]
将间隙CL1定为10mm。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1-4]
将间隙CL1定为5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1-5]
将间隙CL1定为5mm。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1-6]
将间隙CL1定为5mm。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如图6所示的凹凸部100,将接触率定为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1-1相同,通过送风装置53将由切边装置51切开的边缘50a送至破碎机55。如图7、图8所示,送风装置53中,由进料辊对110挟持住进入吸引导管84之前的边缘50a。由驱动辊108和挤压辊109构成进料辊对110。这些辊108、109上,相对于轴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槽108a、109a。由刮刀105、106刮掉粘在驱动辊108及挤压辊109上的边缘50a。在刮刀105、106的前端设置突起部105a、106a,如图9所示,这些突起部105a、106a在与槽108a、109a之间设定一定的间隙CL2,然后使之嵌合于与槽108a、109a。另外,与实施例1-1相同,未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上形成用于防止粘在内周面84b上的凹凸部100。
其中,将驱动辊108与刮刀105之间(挤压辊109与刮刀106之间)的间隙CL2定为5mm。并且,槽108a、109a的深度D设为5mm。
并且,类似于实施例2-1的其他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条件如下。
[实施例2-2]
将间隙CL2定为3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2-3]
将间隙CL2定为1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2-4]
将间隙CL2定为3mm,槽的深度D定为3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2-5]
将间隙CL2定为1mm,槽的深度D定为3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2-6]
将间隙CL2定为1mm,槽的深度D定为1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2-1]
将间隙CL2定为10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2-2]
将槽的深度D定为3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比较例2-3]
将间隙CL2定为3mm,槽的深度D定为1m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1相同地实施。
[参考例3-1]
与实施例1-1相同,通过送风装置53将由切边装置51切开的边缘50a送至破碎机55。如图3、图5及图6所示,送风装置53中,由进料辊对89挟持进入吸引导管84之前的边缘50a。另外,分别实施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传送的速度设为50m/分钟及设为100m/分钟的情况。由驱动辊90和挤压辊91构成进料辊对89。如图4所示,在驱动辊90的周面设置防止边缘50a在周面上滑移的凹凸部95。由以一定的节距规则地排列的多个四角锥台95a构成该凹凸部95。另外,与实施例1-1相同,未在吸引导管84的内周面84b形成用于防止粘在内周面84b的凹凸部100。并且,如实施例1-1或实施例2-1所示,在参考例3-1中,未设置刮掉粘在进料辊对上的边缘50a的刮刀97、98、105、106。
其中,将四角锥台95a的上面的面积设为Sa、下面的表面积设为Sb时,将由Sa/Sb×100表示的面积比定为90%。
并且,类似于实施例3-1的其他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条件如下。
[参考例3-2]
将面积比设为30%,除此之外与参考例3-1相同地实施。
[参考例3-3]
将面积比设为10%,除此之外与参考例3-1相同地实施。
[参考例3-4]
将面积比设为100%,除此之外与参考例3-1相同地实施。
[参考例3-5]
将面积比设为5%,除此之外与参考例3-1相同地实施。
[实施例3-1]
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100m/分钟,使用图3所示的刮刀97、98。除此之外其他与参考例3-1相同。在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50m/分钟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实施。
[实施例3-2]
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100m/分钟,使用图3所示的刮刀97、98。除此之外其他与参考例3-2相同。在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50m/分钟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实施。
[实施例3-3]
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100m/分钟,使用图3所示的刮刀97、98。除此之外其他与参考例3-3相同。在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50m/分钟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实施。
[实施例3-4]
使用如图3所示的刮刀97、98,实施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50m/分钟的情况及设为100m/分钟的情况。
除此之外与参考例3-4相同。
[实施例3-5]
使用如图3所示的刮刀97、98,实施将边缘50a朝向进料辊对89的传送速度设为50m/分钟的情况及设为100m/分钟的情况。
除此之外与参考例3-5相同。
[评价]
在实施例1-1~1-6及比较例1-1~1-6中,通过送风装置53传送边缘50a时,对是否发生边缘50a缠绕进料辊对89(未在周面设置凹凸部95)的情况及、边缘50a是否粘在吸引导管的内周面84b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到如以下表1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0049838520000181
其中,关于“缠绕辊”的评价,将完全未发生缠绕的情况设为“A”,将几乎未发生缠绕的情况设为“B”,将发生了缠绕的情况设为“C”。实用上的合格水平为A及B,不合格水平为C。
另外,关于于“粘住吸引导管”的评价,将边缘50a完全未粘住吸引导管的内周面84b的情况设为“A”,将几乎未发生边缘50a粘住的情况设为“B”,将边缘50a粘住吸引导管的内周面84b,并发生边缘50a的传送不良的情况设为“C”。实用上的合格水平为A及B,不合格水平为C。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1~1-6中,通过刮刀能够确实地刮掉粘在进料辊对上的边缘。因此,未产生边缘粘在进料辊对上的情况。另外,在这些实施例1-1~1-6中,还可以看到边缘50a粘在吸引导管84上。但是,在任意一个实施例1-1~1-6中,边缘50a都从进料辊对89被引导至吸引导管84,通过吸引导管84内,被送到旋转切刀85。尤其在实施例1-3与1-6中,边缘50a始终稳定良好地通过吸引导管84内。
与此相反,比较例1-1~1-6中,由于与实施例1-1~1-6相比间隙CL1过大,因此未能用刮刀充分地刮掉粘在进料辊对上的边缘。因此,发生了边缘缠绕在进料辊对上的现象。
在实施例2-1~2-6中及比较例2-1~2-3中,对通过送风装置53传送边缘50a时,是否发生边缘50a缠绕在进料辊对110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如以下表2的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0049838520000201
另外,表2的“缠绕辊”的评价与表1相同。
在实施例2-1~2-6中,能够通过刮刀确实地刮掉粘在进料辊对上的边缘。因此,未产生边缘缠绕进料辊对的情况。与此相反,在比较例2-1~2-3中,未能用刮刀充分地刮掉粘在进料辊对上的边缘。因此,发生了边缘缠绕辊对的情况。
在实施例3-1~3-11及比较例3-1中,对通过送风装置53传送边缘50a时,是否发生边缘50a缠绕进料辊对89(在周面设置有凹凸部95)的情况以及边缘50a是否在进料辊对89上滑移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以下表3的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0049838520000211
另外,表3中的“缠绕辊”的评价与表1相同。
并且,在表3的“是否发生滑移”栏中,未发生边缘50a滑移的情况记载为“无”,发生边缘50a滑移的情况记载为“有”。
在参考例3-1~3-3中,未发生边缘缠绕进料辊对或边缘在进料辊对上滑移的情况。与此相反,在参考例3-1中,进料辊对的周面大致平坦,进料辊对的保持力不足。因此,发生了边缘缠绕进料辊对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参考例3-2中,由于凹凸部的四角锥台的先端锐利,因此边缘挂在其四角锥台的前端,边缘缠绕进料辊对。

Claims (11)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配管,用于将从传送中的膜的侧端部切开的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
辊对,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及
刮刀对,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对与所述辊对最大保持2mm的间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辊对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辊的周面形成有防止所述边缘滑移的凹凸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凸部由以一定节距排列的多个四角锥台组成,将所述四角锥台的上面的面积设为Sa、下面的表面积设为Sb时,由Sa/Sb×100表示的面积比在10%以上9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辊对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辊上,在宽度方向以一定节距设置多个遍及全周形成的槽,在所述刮刀对上,在与所述槽之间相对于所述辊对的径向设定一定间隙的状态下,设置与所述槽嵌合的突起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深为1mm以上,所述间隙在0.1mm以上所述槽深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刮刀对的下端部从所述配管的入口向内侧进入所述配管内与一定长度对应的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配管的内周面形成有由多个凹部及凸部组成且防止所述边缘粘在内周面的凹凸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与所述内周面接触时的边缘的表面积设为Sx、与所述边缘接触的内周面中凸部的表面积设为Sy时,由Sy/Sx×100得出的接触率在20%以下。
10.一种溶液制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针板拉幅机,用针插入而支撑膜的边缘;
夹子拉幅机,设置在所述针板拉幅机的下游,用夹子把持住所述膜的边缘;
第1切边装置,设置在所述针板拉幅机与所述夹子拉幅机之间,从传送中的膜切开侧端部;
第2切边装置,设置在所述夹子拉幅机的下游,从传送中的膜切开侧端部;
第1送风装置,对通过所述第1切边装置切开的膜的边缘进行送风,所述第1送风装置具有配管、辊对及刮刀对,所述配管将所述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所述辊对由金属形成且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所述刮刀对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所述刮刀对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及
第2送风装置,对通过所述第2切边装置切开的膜的边缘进行送风,所述第2送风装置具有配管、辊对及刮刀对,所述配管将所述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所述辊对由金属或橡胶形成且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所述刮刀对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所述刮刀对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
11.一种送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
传送膜;
从传送中的膜切开侧端部;
通过配管将切开的所述侧端部即边缘送风至边缘回收部;
用辊对挟持进入所述配管之前的所述边缘;及
由设置在所述辊对与所述配管之间的刮刀对刮掉缠绕在所述辊对上的边缘。
CN201110059540.3A 2010-03-11 2011-03-11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Active CN1021908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4059/2010 2010-03-11
JP2010054059 2010-03-11
JP2011041522A JP5650015B2 (ja) 2010-03-11 2011-02-28 風送装置及び風送方法並びに溶液製膜設備
JP041522/2011 2011-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808A true CN102190808A (zh) 2011-09-21
CN102190808B CN102190808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59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9540.3A Active CN102190808B (zh) 2010-03-11 2011-03-11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08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9856A (zh) * 2018-05-29 2018-10-12 台嘉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布切边绳收取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740A (ja) * 2000-09-29 2002-04-09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フィルム粉砕装置
JP2005238801A (ja) * 2004-01-30 2005-09-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ィルム側端部屑の風送方法及び装置、ならびに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2740A (ja) * 2000-09-29 2002-04-09 Japan Steel Works Ltd:The フィルム粉砕装置
JP2005238801A (ja) * 2004-01-30 2005-09-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ィルム側端部屑の風送方法及び装置、ならびに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9856A (zh) * 2018-05-29 2018-10-12 台嘉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布切边绳收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808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4871B (zh) 片材引导辊和片材传送设备
CN101327651B (zh) 流延装置、溶液流延设备和溶液流延方法
CN101274470B (zh) 溶液流延设备和方法
CN101474858B (zh) 膜生产方法
CN102190187A (zh) 网状物的传送方法及其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及其设备
CN101870164A (zh) 聚合物膜的拉伸方法及聚合物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2601906B (zh) 流延模、模头的制造方法及膜的制造方法
CN102617873A (zh) 流延膜干燥装置、流延膜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731807A (zh) 滚花形成方法及装置、溶液制膜方法和聚合物膜
CN102344577B (zh) 干燥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731808B (zh) 干燥装置、膜的干燥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190808B (zh) 送风装置及送风方法以及溶液制膜设备
CN101852880A (zh) 溶液制膜方法
JP5650015B2 (ja) 風送装置及び風送方法並びに溶液製膜設備
CN102153768A (zh) 流延装置及方法、以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1713841A (zh) 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CN102990915B (zh) 薄膜的拉伸方法及溶液制膜方法
JP3941860B2 (ja) 溶液製膜方法
CN102205636A (zh) 拉幅机用夹子及拉幅机装置
KR20090103700A (ko) 폴리머 필름의 연신 방법과 장치, 및 용액 제막 방법
CN102617872B (zh) 溶液制膜方法及溶液制膜设备
CN101402741A (zh) 膜拉伸方法、膜拉伸装置和溶液流延方法
CN102432900B (zh) 溶液制膜方法
CN104117230B (zh) 过滤器、过滤方法、酰化纤维素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83764A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