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240B -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240B
CN102190240B CN 201110038512 CN201110038512A CN102190240B CN 102190240 B CN102190240 B CN 102190240B CN 201110038512 CN201110038512 CN 201110038512 CN 201110038512 A CN201110038512 A CN 201110038512A CN 102190240 B CN102190240 B CN 102190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ular component
passenger conveyor
safety device
floor
structur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385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0240A (zh
Inventor
三浦壮太
松本达也
关根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0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2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即固定式保护板(11、21)以及可动式警告板(12、22)由板状构件(31)及圆筒状构件(32)构成。在圆筒状构件(32)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板状构件(31)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33),该凹部(33)的底面(33a)以及开口侧的侧面(33b)均被形成为平面,在所述底面(33a)与开口侧的侧面(33b)之间形成有用于存积多余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存积部分(33c)。具有这样的截面形状的圆筒状构件(32)例如能够通过挤出成型法制成。根据本结构,能够提高板状构件(31)及圆筒状构件(32)的粘接强度,所以能够提高安全装置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耐久性。

Description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环状连接的梯级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循环移动的乘客传送设备以及设置在该乘客传送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设置在建筑物的顶棚部分与乘客传送设备的交叉部分或者并排设置的两台乘客传送设备的交叉部分的安装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乘客传送设备被设置成穿过开设在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上部楼层的楼板部分)的开口而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形成联络通道,所以在建筑物的顶棚部分与具有移动扶手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之间形成有三角形状的交叉部分(以下将这种形状的交叉部分称为“三角形交叉部分”)。此外,在两台乘客传送设备并排设置时,在一方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与另一方的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之间形成有该三角形交叉部分。因此,如果不在所述三角形交叉部分设置安全装置,则在乘客传送设备从下部楼层朝上部楼层移动时,如果有什么物体越过栏杆而突出到乘客传送设备的外侧,则该物体会被卡在该三角形交叉部分,因而有可能导致物体和乘客传送设备的某一方或者双方受到损伤。
因此,作为防止物体卡在三角形交叉部分的安全装置,在社团法人日本电梯协会的标准(JEAS-A406)中规定要在三角形交叉部分安装固定式保护板。此外,在该标准中还建议在该固定式保护板的乘客传送设备移动方向的前侧设置可动式的警告板。
所述固定式保护板和可动式警告板可以由厚度在6mm以上的没有角的板材构成,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如图6所示,已知有在板状构件101的前缘侧设置内径比板状构件101的板厚大的圆筒状构件102的方案。图6所示的固定式保护板和可动式警告板通过沿着圆筒状构件102的长度方向以后加工的方式利用机械加工在圆筒状构件102上形成直线状的狭缝103,穿过该狭缝103将板状构件101的前端侧插入到圆筒状构件102的内部,并将板状构件101的前端与圆筒状构件102的内表面以及板状构件101的侧面与狭缝103的内表面粘接在一起而构成。此外,所述板状构件101和圆筒状构件102由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8-150165号公报
可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固定式保护板和可动式警告板由于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在圆筒状构件102上形成直线状的狭缝103,所以存在制造成本昂贵这一问题。此外,由于板状构件101和圆筒状构件102采用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在机械加工时,加工精度不容易保证,因此还存在难以将板状构件101的侧面与狭缝103的内表面牢固地粘接在一起的问题。并且,由于采用使板状构件101的端面与圆筒状构件102的内表面对接的结构,所以该部分的粘接层的厚度厚,粘接层内容易混入气泡,因而存在难以将板状构件101的端面牢固地粘接在圆筒状构件102的内表面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价格便宜并且可靠性高和耐久性好的乘客传送设备用安全装置,并且提供一种具有该安全装置的乘客传送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被构造成具有:框架体,该框架体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上;梯级,所述梯级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并且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各个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梯级;栏杆,该栏杆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并且位于所述梯级的左右侧的位置;以及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上,并且位于在该顶棚部分和所述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或者安装在并排地设置的两台乘客传送设备中的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上,并且位于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和另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在所述乘客传送设备中,所述安全装置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状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被构造成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状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中,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所以没有必要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从而能够降低安全装置以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没有必要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所以能够精度良好地形成凹部的内表面,能够提高板状构件与圆筒状构件的粘接强度。并且,由于将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形成为平面,所以粘接层内难以混入气泡,根据这一点也能够提高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的粘接强度。
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还被构造成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存积多余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存积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将从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的粘接部分溢出的过剩的粘接剂存积在位于凹部内表面的粘接剂存积部分中,所以能够预先防止发生过剩的粘接剂溢出到圆筒状构件的外表面这样的不合适的情况。因此,不会发生因溢出的粘接剂固化而使得安全装置的美观受到影响的情况,也不需要进行将溢出的粘接剂擦去的作业,所以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外形美观的安全装置。
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还被构造成所述凹部的开口端部与所述板状构件的表面弹性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形成在圆筒状构件上的凹部的开口端部与板状构件的表面弹性接触,所以在能够充分提高弹性接触力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对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进行粘接,从而能够进一步简化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此外,在对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进行粘接时,在粘接剂固化前的期间能够将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所以不需要为了将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而使用特殊的工具,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安全装置的制造方法。
此外,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还被构造成所述圆筒状构件由塑料的挤出成型品形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高效率地制造高精度的圆筒状构件,所以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高质量的安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来构成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在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供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凹部,并且将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形成为平面,所以,与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的场合相比,能够降低安全装置以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不需要以后加工的方式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供板状构件插入的狭缝,并且将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形成为平面,所以能够提高板状构件和圆筒状构件的粘接强度,能够提高安全装置以及乘客传送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安全装置的第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安全装置的第二例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装置的其他示例的俯视图。
图6是现有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A、1B乘客传送设备
1框架体
2出入口地板
3梯级
4栏杆
5第一安全装置
6第二安全装置
11固定式保护板
12可动式警告板
13金属板
14螺钉
15金属环
16安装配件
21固定式保护板
22可动式警告板
23金属板
31板状构件
32圆筒状构件
33凹部
33a凹部的底面
33b凹部的开口侧的侧面
33c粘接剂存积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例中,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F1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F2之间并排设置有两台乘客传送设备1A、1B。乘客传送设备1A是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乘客传送设备1B是下行用乘客传送设备。各台乘客传送设备1A、1B分别具有:框架体1,该框架体1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F1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F2之间;出入口地板2,所述出入口地板2分别设置在下部楼层的楼板面F1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F2上;梯级3,该梯级3设置在框架体1内,并且环状连接以在各个出入口地板2之间进行循环移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该梯级3;栏杆4,该栏杆4安装在框架体1上,并且位于梯级3的左右侧的位置;第一安全装置5,该第一安全装置5安装在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C上,并且位于在该顶棚部分C和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A的栏杆4之间形成的第1三角形交叉部分S1;以及第二安全装置6,该第二安全装置6安装在下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B的框架体1上,并且位于在该下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B的框架体1与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A的栏杆4之间形成的第2三角形交叉部分S2。
如图2所示,第一安全装置5由固定式保护板11和可动式警告板12构成,固定式保护板11安装在靠近顶棚部分C和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A的栏杆4的交叉点的位置上,可动式警告板12设置在比该固定式保护板11在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A的移动方向上更靠前侧的位置。固定式保护板11的上侧的边和可动式警告板12的上侧的边分别由金属板13加强,固定式保护板11通过贯穿该金属板13的安装位置的螺钉14等固定在顶棚部分C。另一方面,可动式警告板12通过将安装在金属板13的安装位置上的金属环15穿过固定在顶棚部分C的安装配件16而从顶棚部分C上悬吊下来。
第二安全装置6的结构与第一安全装置5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3所示,第二安全装置6由固定式保护板21和可动式警告板22构成,固定式保护板21安装在靠近下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B的框架体1和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A的栏杆4的交叉点的位置上,可动式警告板22设置在比该固定式保护板21在上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A的移动方向上更靠前侧的位置。固定式保护板21的上侧的边和可动式警告板22的上侧的边分别由金属板23加强,固定式保护板21通过贯穿该金属板13的安装位置的螺钉14等固定在顶棚部分C。另一方面,可动式警告板22通过将安装在金属板13的安装位置上的金属环15穿过固定在下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B的框架体1上的安装配件16而从下行用乘客传送设备1B的框架体1上悬吊下来。
上述固定式保护板11、21和可动式警告板12、22均由板状构件31以及安装在该板状构件31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板状构件31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32构成。该板状构件31以及圆筒状构件32例如由丙烯酸树脂等塑料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式保护板11、21和可动式警告板12、22的特征在于在圆筒状构件32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板状构件31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33。该凹部33的底面33a以及开口侧的侧面33b均被形成为平面,在所述底面33a和开口侧的侧面33b之间形成有用于存积多余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存积部分33c。具有这样的截面形状的圆筒状构件32例如通过挤出成型法制成。
如此,由于本例的固定式保护板11、21和可动式警告板12、22中的凹部33的底面33a以及开口侧的侧面33b均被形成为平面,所以如图4所示,在将板状构件31的前端部分插入圆筒状构件32的凹部33中并使板状构件31的前端部分与凹部33的底面33a抵接时,所述板状构件31的前端面与凹部33的底面33a以及板状构件31的正反面与凹部33的开口侧的侧面33b均以平面相抵接。因此,在使用粘接剂将上述各个面粘接起来时,粘接部分不会形成过大的粘接层,并且粘接层几乎不会有气泡混入,所以能够牢固地将粘接部分粘接起来。此外,在通过挤出成型法制作圆筒状构件32时,能够以很高的平面度来形成凹部33的底面33a和开口侧的侧面33b,所以根据这一点也能够牢固地将粘接部分粘接起来。此外,由于在凹部33的底面33a和开口侧的侧面33b之间形成有粘接剂存积部分33c,所以剩余的粘接剂存积在该粘接剂存积部分33c内而不会漏出到外部,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制造外形美观的固定式保护板11、21和可动式警告板12、22。
形成在凹部33的开口侧的两个侧面33b的间隔可以在制造圆筒状构件32时适当地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当上述两个侧面33b的间隔相对于板状构件31的板厚来说太大时,将板状构件31插入凹部33内的插入作业变得方便,但难以通过圆筒状构件32切实地保持板状构件31,所以会产生在粘接后不得不用特殊的工具来保持各个构件31、32等不理想的情况。相反,如果上述两个侧面33b的间隔相对于板状构件31的板厚来说太小,则在对板状构件31和圆筒状构件32进行粘接时,虽然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但将板状构件31插入凹部33内的插入作业变得困难,导致作业效率下降。因此,需要在考虑到上述各种情况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两个侧面33b的间隔。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粘接使板状构件31和圆筒状构件32一体化,但可以采用将板状构件31压入形成在圆筒状构件32上的凹部33内的结构来取代上述结构。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由于能够在制造圆筒状构件32时适当地调整形成在凹部33的开口侧的两个侧面33b的间隔,所以通过将该间隔设定成适合于进行压入的值,就能够通过压入将板状构件31和圆筒状构件32牢固地一体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凹部33内形成了粘接剂存积部分33c,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省略粘接剂存积部分33c。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自动扶梯。

Claims (5)

1.一种乘客传送设备,具有:框架体,该框架体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楼层的楼板面与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之间;出入口地板,所述出入口地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部楼层的楼板面和上部楼层的楼板面上;梯级,所述梯级设置在所述框架体内,并且环状连接以在所述各个出入口地板之间进行循环移动;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梯级;栏杆,该栏杆安装在所述框架体上,并且位于所述梯级的左右侧的位置;以及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安装在所述下部楼层的顶棚部分上,并且位于在该顶棚部分和所述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或者安装在并排地设置的两台乘客传送设备中的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上,并且位于在该乘客传送设备的框架体和另一台乘客传送设备的栏杆之间形成的三角形交叉部分,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装置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状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
2.一种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其由具有规定平面形状的板状构件和安装在该板状构件的前缘侧的内径大于所述板状构件的板厚的圆筒状构件构成,所述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圆筒状构件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供所述板状构件的前端部分插入的有底的凹部,该凹部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板状构件接触的面均被形成为平面,所述板状构件和所述圆筒状构件在该平面进行粘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内表面形成有用于存积多余的粘接剂的粘接剂存积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开口端部与所述板状构件的表面弹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客传送设备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状构件由塑料的挤出成型品形成。
CN 201110038512 2010-03-15 2011-02-14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0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7507 2010-03-15
JP2010057507A JP5102853B2 (ja) 2010-03-15 2010-03-15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240A CN102190240A (zh) 2011-09-21
CN102190240B true CN102190240B (zh) 2013-07-17

Family

ID=44599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3851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0240B (zh) 2010-03-15 2011-02-14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102853B2 (zh)
CN (1) CN102190240B (zh)
HK (1) HK1158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03505A (ja) * 2012-03-28 2013-10-07 Hitachi Ltd 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設備
CN103538995B (zh) * 2012-07-13 2016-07-06 上海申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自动扶梯安全警示装置
JP6118717B2 (ja) * 2013-12-02 2017-04-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の保護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る乗客コンベア
JP6461755B2 (ja) * 2015-09-08 2019-01-30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乗客コンベア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93086A (ja) * 1983-10-24 1985-05-24 フジテツク株式会社 マンコンベアのハンドレ−ル支持案内装置組立方法
JPH11294415A (ja) * 1998-04-09 1999-10-26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形材の接合構造
JP2001302167A (ja) * 2000-04-19 2001-10-31 Nisshin:Kk 乗客輸送体の安全設備
JP3597447B2 (ja) * 2000-05-09 2004-12-08 近畿車輌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構体形成構造
JP2002248945A (ja) * 2001-02-27 2002-09-03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車両用パネル取付部品
JP4927265B2 (ja) * 2001-07-06 2012-05-0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安全装置
JP2007119203A (ja) * 2005-10-31 2007-05-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スカレータガード板およびエスカレータ設備
JP2007119204A (ja) * 2005-10-31 2007-05-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スカレータガード板およびエスカレータ設備
JP2008150165A (ja) * 2006-12-18 2008-07-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乗客コンベア用安全装置
JP4512623B2 (ja) * 2007-08-29 2010-07-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0044A (ja) 2011-09-29
JP5102853B2 (ja) 2012-12-19
HK1158598A1 (en) 2012-07-20
CN102190240A (zh) 201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0240B (zh)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KR101649811B1 (ko) 컨베이어의 난간 장치
CN102421659B (zh) 利用粘合剂带或块的粘结
CN102223772A (zh) 复合壳体及应用该复合壳体的电子装置
TW201703892A (zh) 壓製成形品之製造方法、壓製成形品及壓製裝置
CN215451665U (zh) 挤出空心板、电池箱底板、电池壳体及电动汽车
US20170284140A1 (en) Holder and vehicle window plate with holder
CN108661321A (zh) 可调节楼梯浇筑模具
CN202429829U (zh) 一种电梯导轨
KR20210118802A (ko) 조립식 문틀
CN201108205Y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梯凳踏板
CN106734375B (zh) 一种支撑板矫正装置
CN220908924U (zh) 一种光伏构件
CN205857468U (zh) 一种定位块
JP6833389B2 (ja) 自動車ドアガラス用ホルダ
JP2011032077A5 (zh)
CN104444747A (zh) 乘客传送设备的梯级以及乘客传送设备
CN205857469U (zh) 一种中空玻璃安装定位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中空玻璃结构
CN220725557U (zh) 耐盐碱性的沥青防水板材
CN211660393U (zh) 一种用于生产聚氨酯树脂固化剂的热溶胶机
CN215204867U (zh) 一种防脱落的地铁踢脚线
CN217495000U (zh) 用于汽车后视镜副镜壳的注塑模具
CN217577219U (zh) 一种新型推送装置
CN209008523U (zh) 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和汽车
CN208991517U (zh) 一种折弯机楔块卡扣连接挠度补偿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85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