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781A - 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781A
CN102189781A CN2011100485193A CN201110048519A CN102189781A CN 102189781 A CN102189781 A CN 102189781A CN 2011100485193 A CN2011100485193 A CN 2011100485193A CN 201110048519 A CN201110048519 A CN 201110048519A CN 102189781 A CN102189781 A CN 1021897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red
driver
signal
signal input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8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9781B (zh
Inventor
东川玲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89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97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7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1Specific driving circu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5Details of switching sections of circuit, e.g. transis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驱动控制装置的喷墨打印机。该驱动控制装置包括:布线板,其连接至致动器;两个驱动器IC,该两个驱动器IC中的每个具有在一个方向上布置的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选择信号输入端子;以及控制部,其分别向两个驱动器IC传送多种类型共用信号和选择信号,其中两个驱动器IC彼此面对地设置在布线板上,使得相应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彼此分别反向布置,以及分别线连接当从一侧计数时在一个方向上以相同的顺序设置的成对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Description

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2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41636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入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致动器的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以及提供有该驱动控制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7-83707中,公开了一种对用于提供有多个喷嘴的喷墨头的致动器进行驱动的结构。以上的喷墨头提供有包括多个压电变形部的致动器单元,所述多个压电变形部有选择地从喷嘴喷射墨的液滴。其上安装有驱动器IC的柔性印刷电路(FPC)连接至上述致动器单元,并且该FPC还经由柔性扁平线缆(FFC)连接至控制板(继电器电路板)。
尽管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7-83707中未描述细节,但驱动器IC以以下的方式驱动致动器单元中的各个致动器。与从各个喷嘴喷射的液滴的类型(例如,液滴的尺寸)相对应的多种的驱动波形信号(见本申请中的本实施例中的图7)和用于从多种类型的驱动波形选择单个类型的波形选择信号从控制板传送至驱动器IC。驱动器IC向压电变形部中的每个压电变形部供应具有基于波形选择信号选择的驱动波形的驱动信号,以使压电变形部从喷嘴喷射与驱动波形相对应的类型的液滴。
发明内容
近年来,提供在喷头上的喷嘴的数目趋于增加,以便进一步加速打印。当喷嘴的数目增加时,压电变形部的数目也增加。然而,对由一个驱动器IC驱动太多的压电变形部存在限制。因此,本申请人已考虑由两个驱动器IC驱动包括多个压电变形部的致动器单元。
此时,两个驱动器IC的电路构造和输入/输出端子等的规格在成本方面优选地相同。此外,为了尽可能防止从控制板输入到驱动器IC的输入布线与从驱动器IC中的输出端子(OUT)输出到致动器单元的大量输出布线之间的干涉,如图13所示,优选的是,设置具有相同构造的两个驱动器IC 47,使得在一侧上的驱动器IC 47中的输入端子(IN)与在另一侧上的驱动器IC 47中的输入端子(IN)彼此面对。此外,优选的是,连接至驱动器IC 47的输入布线(布线103等)位于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
例如,图7中六种类型的驱动波形信号是在两个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选择波形时使用的共用信号,并且共同地从控制板向两个驱动器IC 47输入。在图13中,六个输入端子55(FIRE1至FIRE6)指示作为共用信号的输入有六种类型的驱动波形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也就是说,单个类型的驱动波形信号从控制板传送所通过的单个布线103(共用布线)在中间分支,并且分支线103a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 47a、47b中相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例如,FIRE1)。顺便提及,为压电变形部中的每个压电变形部设定用于从六种类型的驱动波形选择单一驱动波形的波形选择信号。因此,从控制板向两个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 47单独地输入波形选择信号。在图13中,驱动器IC 47的每个驱动器IC 47中的四个输入端子54(SIN_0至SIN_3)指示输入有波形选择信号的选择信号输入端子。
如图13所示,当具有相同构造的两个驱动器IC 47的输入端子(IN)设置成彼此面对时,在两个驱动器IC 47中,布置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1至FIRE6)的方向彼此反向。也就是说,在位于图13上侧的驱动器IC 47a中,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从左边以FIRE1→FIRE6的顺序布置,以及另一方面,在位于图13下侧的驱动器IC 47b中,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从左边以FIRE6→FIRE1的顺序布置。因此,当传送单个类型的驱动波形信号所经由的单个共用布线103被期望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 47中具有相同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时,就需要使如图13所示的六个共用布线103的分支线103a彼此相交。然而,共用布线103的相交分别导致在信号中的每个信号中生成噪音的因素,所以使得优选要尽可能多地减少这样的相交。
本发明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减少从控制板向两个驱动器IC输入共用信号时所经由的共用布线彼此相交的部分,并防止噪音混合到共用信号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致动器的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布线板,该布线板连接至致动器;
两个驱动器IC,所述驱动器IC安装在布线板上,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产生用于驱动致动器的驱动信号,并且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布置的多个输入端子;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连接至布线板,控制部产生在两个驱动器IC中共用的多种类型共用信号和用于从多种类型共用信号选择一种类型共用信号的多种类型选择信号,并且控制部向两个驱动器IC分别发送共用信号和选择信号以控制两个驱动器IC,
其中,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的输入端子包括被输入多种类型共用信号的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被输入选择信号的多个选择信号输入端子,以及
所述布线板包括多个共用布线,该多个共用布线分别连接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一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该两个驱动器IC中的另一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并且通过该多个共用布线,所述多个类型共用信号被分别输入到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所述两个驱动器IC彼此面对地设置在所述布线板上,使得在所述驱动器IC中的一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在另一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彼此以相反的顺序布置,并且
在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并且当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从所述布线板的一侧计数时以相同的布置顺序所设置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被通过一个共用布线来布线连接。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由两个驱动器IC驱动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中,具有相同构造的两个驱动器IC中的多个输入端子设置成彼此面对。在以上情况下,多个输入端子的布置行在两个驱动器IC中彼此反向。因此,在多个输入端子中包括的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布置行在两个驱动器IC中同样彼此反向。因此,例如当一个共用布线被期望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中具有相同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时,共用布线与共用布线相交,从而噪音容易混合到共用信号中。然而,在本教导中,至少单个共用布线连接至编号不同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使得减少共用布线的相交,并防止由相交所引起的噪音的混合。
在根据本教导的驱动控制装置中,在每个驱动器IC中,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被布置为沿所述一个方向来排列,并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从该一个驱动器IC的一端起的排列的顺序来被独立地编号,
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可以包括信号选择电路,该信号选择电路在从选择信号输入端子输入多种类型选择信号之一的条件下、基于选择信号、从分别从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的共用信号选择用于生成驱动信号的一种类型共用信号,
共用布线中的一个共用布线可以连接至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器IC中并且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控制部可以生成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号码相对应的多种类型选择信号,以及
在当信号选择电路选择共用信号、以通过分别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之间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共用布线传送至两个驱动器IC时的情况下,控制部可以分别向两个驱动器IC传送与不同号码相对应的不同的选择信号。
驱动器IC的信号选择电路中的每个信号选择电路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的共用信号中选择一种类型共用信号。因此,如上所述,当共用线被连接至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的两个共用输入端子时(当向两个驱动器IC的相同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发送不同种类的共用信号时),基于选择信号由信号选择电路选择的共用信号可以与由控制部设定的期望的共用信号不同。
在本发明中,控制部生成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编号相对应的多个选择信号。换句话说,信号选择电路选择向具有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的共用信号,该编号与从控制部输入的选择信号相对应。因此,在本教导中,当信号选择电路应该选择经由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的两个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共用线传送的预定共用信号时,控制部向两个驱动器IC发送与不同的端子编号相对应的不同种类的选择信号。也就是说,控制部标识或确定输入有应该由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选择的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端子编号。因此,即使共用线被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的两个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也不担心在驱动器IC中选择与期望的共用信号不同的不期望的共用信号。
在本教导中,控制部通过选择信号通知输入有应该被选择的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端子编号的信号选择电路。因此,在驱动IC中,信号选择电路仅选择从具有与选择信号相对应的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的共用信号,并且驱动器IC的电路的构造不会变得复杂。
在本教导的驱动控制装置中,可以分别由共用布线连接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对。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对中的每对可以包括两个驱动器IC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并且共用输入端子中的两个共用输入端子的布置顺序在从一侧起的一个方向上可以相同。
在共用布线连接至当从一侧在一个方向上计数时布置顺序分别相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时,能够减小共用布线的相交的数目。
在本教导的驱动控制装置中,布线板可以是柔性板。
当其上线连接共用布线的布线板是柔性板时,柔性板的柔性在布线的相交处降低。因此,优选的是,能够减少布线相交的数目。
在本教导的驱动控制装置中,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被布置为沿所述一个方向来排列,并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从所述一个驱动器IC的一端起的排列的顺序来被独立地编号,
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可以包括信号选择电路,该信号选择电路在从选择信号输入端子输入多种类型选择信号之一的条件下、基于选择信号、从分别从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的共用信号选择用于生成驱动信号的一种类型共用信号,
共用布线中的一个共用布线可以连接至分别设置在两个驱动器IC中并且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控制部可以生成分别与多种类型共用信号相对应的多种类型选择信号,
控制部可以向两个驱动器IC传送IC标识信号,以通知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关于通知的驱动器IC与两个驱动器IC中的哪一个驱动器IC相对应,以及
信号选择电路可以在输入选择信号的条件下、基于IC标识信号、指定输入有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号码,所述选择信号与在两个驱动器IC之间经由连接至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共用布线向两个驱动器IC传送的共用信号相对应。
在本教导中,至少一个共用布线连接至两个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因此,能够减少共用布线相交的数目,并能够抑制由于交叉引起的噪音混合。在该情况下,多种选择信号不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编号(端子编号)相对应,但是多种选择信号与多种共用信号本身相对应。
当向两个驱动器IC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经由共用布线中的一个布线从控制部传送的一种共用信号时,输入有一种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编号在两个驱动器IC中不同。在该情况下,驱动器IC的信号选择电路不能仅通过选择信号标识输入有应该被选择的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编号。
因此,在本教导中,控制部向两个驱动器IC传送IC标识信号,以通知驱动器IC关于通知的驱动器IC与两个驱动器IC中的哪一个驱动器IC相对应。驱动器IC的信号选择电路通过从控制部发送的IC标识信号识别关于信号选择电路中的每个信号选择电路与两个驱动器IC中的哪一个驱动器IC相对应,并标识与输入有输入的选择信号相对应的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编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是通过将墨的液滴喷射到介质上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
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以及
喷墨头,该喷墨头包括向墨施加压力的致动器,并将墨的液滴喷射到由输送机构输送的介质上;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驱动控制装置,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连接至致动器。
至少单个共用布线从控制部被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中编号不同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从而减少共用布线的相交,使得能够防止由相交所引起的噪音的混合。此外,尽管单个共用布线被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之间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但例如控制部指派输入有应该由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的信号选择电路所选择的共用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编号、或向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传送IC标识信号,用于使信号选择电路识别关于驱动器IC与设置在布线板上的两个驱动器IC中的哪一个驱动器IC相对应,从而不存在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侧上选择与由控制部设定的共用信号不同的信号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喷墨头的平面图;
图3(a)是图2的放大平面图,以及图3(b)是沿图3A中的线B-B的横截面图,其中在图3(a)中省略在图3(b)中示出的FPC的图示;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喷墨头中的压电致动器和控制板的电连接的视图;
图5是当从右侧看图2中的喷墨头时的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FPC和FFC的上表面视图;
图7是示出与六种类型喷射模式相对应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的视图;
图8是示出两个驱动器IC中的输入/输出端子的配置和两个驱动器IC之间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连接结构的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的电路构造的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变型实施例的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的电路构造的框图;
图11是示出仅分别线连接彼此面对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的一些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示例的视图;
图12是示出FFC的另一示例以及与图6相对应的上表面视图;以及
图13是两个驱动器IC中的输入/输出端子的布置示意图,该图示出在不应用本发明时的两个驱动器IC之间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说明本教导的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将本教导应用于提供有将墨的液滴喷射到记录纸张上的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的一个实例。
首先,将说明该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机1(液滴喷射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如图1所示,打印机1提供有形成为能够沿扫描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2、安装在以上的滑架2上的喷墨头3、在与扫描方向相垂直的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纸张P的输送机构4等等。应指出的是,输送方向不必垂直于扫描方向。“输送方向垂直于扫描方向”的限定还包括输送方向大致垂直于扫描方向的情形。
滑架2形成为能够沿平行于扫描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两根导轴17往复运动。此外,环带18耦合至滑架2,并且滑架2设计成当由滑架驱动马达19驱动环带18以运行时、在扫描方向上随环带18运行而移动。顺便提及,在打印机1中,提供包括在扫描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布置的多个透光部(狭缝)的线性编码器10。另一方面,在滑架2中,提供包括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透射型光传感器11。因此,打印机1在滑架2的移动期间通过由光传感器11检测的线性编码器10的透光部的计数值(检测的次数)识别滑架2在扫描方向上的当前位置。
在以上的滑架3上,安装有喷墨头3。在喷墨头3的下表面上提供多个喷嘴30(见图2、图3(a)和图3(b))。以上的喷墨头3形成为从喷嘴30将从未图示的墨盒供应的墨喷射到在输送方向(见图1)上通过输送机构4朝下游侧输送的记录纸张P上。
输送机构4包括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喷墨头3的上游侧的馈纸辊12和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喷墨头3的下游侧的排纸辊13。馈纸辊12和排纸辊13分别由馈纸马达14和排纸马达15来旋转驱动。因此,以上的输送机构4通过馈纸辊12在输送方向上从上游侧向喷墨头3输送记录纸张P,并通过排纸辊13在输送方向上向下游侧排出由喷墨头3记录有图像、文字等的记录纸张P。
接下来,将说明喷墨头3。如图2、3(a)和3(b)所示,喷墨头3提供有:通道单元6,该通道单元6具有墨通道,所述墨通道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喷嘴30和压力腔室24;以及压电致动器7,该压电致动器7向压力腔室24中的墨施加压力。此外,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柔性印刷电路(FPC)48(见图5)接合至压电致动器7的上表面。
如图3(a)所示,通道单元6具有堆叠四个板的结构,并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墨通道。喷嘴30被形成在通道单元6的下表面上。如图2所示,这些喷嘴30形成每个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四个喷嘴行。四个喷嘴行在扫描方向上并排布置。分别从属于这四个喷嘴行的喷嘴30喷射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四种颜色的墨。此外,在通道单元6中形成分别与喷嘴30连通的多个压力腔室24。压力腔室24形成与四个喷嘴行相对应的四个压力腔室。此外,在通道单元6中形成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四个歧管27。四个歧管27分别向在四个压力腔室中包括的压力腔室供应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四种颜色的墨。顺便提及,四个歧管27连续至在通道单元6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四个供墨口28。
因此,如图3(b)所示,在通道单元6中,连续至供墨口28的歧管27分别与压力腔室24连通,以及此外,压力腔室24分别与喷嘴30连通。也就是说,在通道单元6中形成每个经由压力腔室24中的一个压力腔室从歧管27中的一个歧管到喷嘴30中的一个喷嘴的多个单独的墨通道29。
接下来,将说明压电致动器7。如图2、3(a)和3(b)所示,压电致动器7提供有:振动板40,该振动板10设置在通道单元6的上表面上,使得压电致动器7覆盖压力腔室24;压电层41,该压电层41设置在以上的振动板40的上表面上,以面对压力腔室24;以及多个单独的电极42,所述电极42设置在压电层41的上表面上。
振动板40是在平面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金属板。振动板40覆盖压力腔室24,并接合至通道单元6。此外,导电性振动板40的上表面被设置在压电层41的下表面侧上,从而振动板40用作在振动板40与在压电层41的上表面上设置的单独电极42之间的压电层41中的、在厚度方向上产生电场的共用电极。作为以上的共用电极的振动板40连接至以下描述的驱动器IC 47(见图4至6)的接地端子,并恒定地保持在地电位。
压电层41由压电材料制成,该压电材料的主要成分例如是锆钛酸铅(PZT),其是钛酸铅和锆酸铅的固溶体并且是铁电体。如图2、3(a)、3(b)所示,压电层41连续地形成在所有压力腔室24上方的振动板40的上表面上。此外,压电层41的至少面对压力腔室24的区域在厚度方向上均被极化。
单独的电极42分别被设置在面对压力腔室24的区域处的在压电层41的上表面上。如图3(a)所示,在平面图中单独的电极42均具有稍小于压力腔室24的大致的椭圆形形状,并面对压力腔室24的中心部分。此外,分别沿单独电极42的纵向方向从单独电极42的端部引出多个接触部45。如图3(b)所示,接触部45分别连接至在FPC 48上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51。
如图4所示,两个驱动器IC 47(47a、47b)连接至压电致动器7,此外,两个驱动器IC 47连接至控制板9(在本教导中与控制部相对应)。两个驱动器IC 47分别向稍后将详细描述的压电致动器7的单独电极42供应基于从控制板9传送的各种信号生成的具有脉冲驱动波形(见图7)的驱动信号。也就是说,单独电极42的电位根据驱动波形在地电位与对应于脉冲高度的驱动电位之间切换。在此,各种信号分别是例如CLK、FIRE、SIN_0至SIN_3和STB的信号,并且稍后将描述这些信号的细节。顺便提及,被驱动的单独电极42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明确不同,并且在一侧上的驱动器IC 47a被连接至压电致动器7的单独电极42中的一些电极,以及在另一侧的驱动器IC 47b被连接至其他的单独电极42。
接下来,将说明在墨喷射时的压电致动器7的操作。当从驱动器IC 47中的一个驱动器IC向某一单独电极42供应驱动信号并且向上述的单独电极42施加驱动电位时,在施加有驱动电位的上述的单独的电极42与作为共用电极保持在地电位的振动板40之间出现电位差,从而在厚度方向上的电场在图3B中示出的被夹在以上单独的电极42与振动板40之间的压电层41(活性部41a)中起作用。以上电场的方向平行于压电层41的极化方向,使得压电层41的活性部41a在与厚度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上收缩。在此,压电层41的下侧上的振动板40固定至通道单元6的上表面。因此,当位于以上振动板40的上表面上的压电层41在平面方向上收缩时,振动板40的覆盖压力腔室24的部分变形,以朝压力腔室24凸出(单压电晶片变形)。此时,压力腔室24的体积减小,从而提高压力腔室24中的墨的压力,使得从与以上的压力腔室24连通的喷嘴30喷射墨。
<压电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5来详细地说明用于对包括驱动器IC 47的压电致动器7进行驱动控制的结构(驱动控制装置)。在图5中,图示位于压电致动器7上的柔性印刷电路(FPC)48和柔性扁平线缆(FFC)49,该柔性印刷电路和柔性扁平线缆在图2中被简化或省略,以便简化附图。
如图5所示,在一个方向上伸展的单个FPC 48的中心部分被接合至在上面设置有单独电极42的压电致动器7的上表面,并且,将与压电致动器7相接合的中心部分夹在中间的、上述FPC 48的两个侧部均被朝上折起以向上延伸,并且两个驱动器IC 47分别安装在两个侧部的端部上。此外,如图6所示,FPC 48的两个端部被连接至在FFC 49上的均具有多个输出端子61a的两个输出部61。此外,在FFC 49上具有多个输入端子60a的输入部60被连接至控制板9的连接器9a。
安装在FPC 48的两端部上的两个驱动器IC 47(47a、47b)分别是具有相同构造的IC。也就是说,内部电路构造以及诸如输入/输出端子的数目和部署的规格相同。这两个驱动器IC 47被设置在FPC 48上,使得在一个方向上布置在驱动器IC 47a中的多个输入端子(IN)与在一个方向上布置在驱动器IC 47b中的多个输入端子(IN)彼此面对。因此,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的多个输出端子(OUT)被设置在外侧。此外,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的输入端子(IN)通过FPC 48上的多个输入布线52被连接至FFC 49上的输出部61的输出端子61a。此外,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的输出端子(OUT)通过FPC 48上的多个输出布线53被连接至压电致动器7的单独电极42。
此外,如图6所示,在FFC 49上形成有多个布线62、63,从控制板9输出的信号通过所述多个布线62、63传送至两个驱动器IC 47。在图6中,仅图示一些布线,以便简化附图,但实际上,在FFC 49上分别形成有连接至输入部60的输入端子60a的布线。顺便提及,与FPC48和FFC 49结合的柔性布线板结构在本教导中对应于“布线板”。在此,FPC 48具有安装在其上的两个驱动器IC 47,并且FFC 49使FPC 48与控制板9连接,并具有布线62、63,信号通过所述布线62、63从控制板9传送至在FPC 48上形成的驱动器IC 47。
<从控制板向驱动器IC输入的信号的细节>
接下来,将参考图4来说明从控制板9向两个驱动器IC 47输入的各种信号。首先,在图4中,“CLK”表示用于从控制板9到驱动器IC 47的数据传送的时钟的输入,以及“STB”表示分别用于控制驱动器IC 47的选通控制信号的输入。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的喷墨打印机1被设计成能够从五种类型尺寸选择从喷嘴30中的每个喷嘴喷射的液滴的尺寸(液滴的体积),以便使多色调表现可以获得高的图像质量的图像打印。也就是说,该喷墨打印机1形成为使得能够从总共六种类型喷射模式为单喷嘴30有选择地获得单喷射模式。在此,六种类型喷射模式包括不喷射液滴的模式(不喷射模式)和五种类型液滴体积不同的模式。
控制板9包括:驱动波形生成电路70,该驱动波形生成电路70生成分别与上述六种类型喷射模式相对应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图7)的信号(FIRE信号);以及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该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在喷嘴30中的每个喷嘴的每个喷射时刻生成用于从六种类型驱动波形选择单个类型的波形选择信号。
从控制板9向驱动器IC 47输入在驱动波形生成电路70中生成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在图4中,仅图示传送驱动波形信号(FIRE)所通过的单个布线,以便简化附图,但实际上,在FFC 49上提供通过其传送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的六个布线。此外,如图4所示,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分别共同地用于两个驱动器IC 47,使得这些驱动波形信号是从控制板9共同地向两个驱动器IC 47输入的共用信号。
此外,在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中生成的波形选择信号是由3位数据的组合(例如“001”、“100”等)组成的六种类型信号,使得能够相互区别六种类型驱动波形。因此,与上述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的输入同时向驱动器IC 47(SIN_0至SIN_3)顺次输入波形选择信号。
然后,相对于喷嘴30中的每个喷嘴,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根据由波形选择信号分配的喷射模式来生成具有驱动波形的驱动信号(驱动脉冲),以向压电致动器7的与喷嘴30相对应的单独电极42供应生成的驱动信号。顺便提及,如图4所示,为喷嘴30中的每个喷嘴(单独电极42)设定用于从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中选择单个类型的波形选择信号,并因此这些波形选择信号是从控制板9向两个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单独输入的信号。
将进一步说明分别与六种类型喷射模式相对应的驱动信号的波形(驱动波形)。如上所述,从六种类型喷射模式中排除不喷射的模式的五种类型喷射模式被设计成使得喷射的液滴的体积分别不同。此外,从喷嘴30喷射的液滴的量(液滴体积)与向压力腔室24中的墨施加的压力的量值成比例。因此,驱动器IC 47向压电致动器7的单独电极42供应波形不同的驱动信号,使得向压力腔室24中的墨施加的压力彼此不同。在以上情况下,使得可以通过在合适的时刻、在驱动电位与地电位之间切换单独电极42中的每个电极的电位,从喷嘴30有选择地喷射体积不同的液滴。
在图7中,示出分别与不喷射、S1(小滴1)、S2(小滴2)、M(中等滴)、L(大滴)和LL(超大滴)的六种类型喷射模式相对应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因此,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从上述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中选择单个类型,并用选择的波形来生成驱动信号,以向压电致动器7的单独电极42施加驱动信号。
<驱动器IC的输入/输出端子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驱动器IC 47的输入/输出端子。在图8中,省略在图6中示出的存在于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的FFC 49上的两个输出部61(将FFC 49连接至FPC 48的部分)的图示。如图8所示,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具有输入/输出端子结构,使得在一侧设置的输入端子(IN)以及在另一侧设置的输出端子(OUT)被分别布置成单行。以下,将说明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的输入端子(IN)的部署。输入端子(IN)之中的电源输入端子(VDD2)和接地输入端子(VSS2)在布置方向上分别布置在两侧处。另一方面,输入有用于数据传送的时钟和波形选择信号的输入端子(CLK和SIN_0至SIN_3)在远离电源输入的布置方向上被设置在中心区域处。用于数据传送的时钟和波形选择信号是当噪音混入时受影响大的高频信号,使得输入端子(CLK和SIN_0和SIN_3)被设置在远离电源输入的位置处,以便防止噪音的混合。具体地,为位于中心区域的CLK的两侧处,分别设置具有输入有波形选择信号的选择信号输入端子54(SIN_0至SIN_3)中的两个选择信号输入端子。此外,尽管在图8中被省略,但还提供输入有用于对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进行控制的选通信号(STB:见图4、9)的端子。
此外,在选择信号输入端子54(SIN_0和SIN_1)与电源输入端子(VDD2)之间,以及在选择信号输入端子54(SIN_2和SIN_3)与电源输入端子(VDD2)之间,三个接三个地设置六种类型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以将CLK夹在中间,其中,作为两个驱动器IC 47所共有的信号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被输入到所述六种类型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此外,“FIRE1”至“FIRE6”的输入端子编号分别分配给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然后它们以编号顺序布置。也就是说,在位于图8上侧处的驱动器IC 47a中,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在附图中从左边以FIRE1→FIRE6的顺序布置。此外,在位于图8下侧的驱动器IC 47b中,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在附图中从右边以FIRE1→FIRE6的顺序布置。换句话说,在上下两个驱动器IC 47a、47b中,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1至FIRE6)的布置方向彼此反向。
<驱动器IC的电路构造>
如图9所示,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提供有移位寄存器80、锁存电路81、多路复用器82和高压缓冲器83。
与数据传送时钟(CLK)同步,通过四个选择信号输入端子54(SIN_0至SIN_3)从控制板9向移位寄存器80连续输入(顺次输入)与被驱动的相应喷嘴30(相应单独的电极42)相对应的3位波形选择信号。因此,移位寄存器80顺序地保持顺次输入的3位波形选择信号,并且当完成相对于所有喷嘴30的波形选择信号的传送时,移位寄存器80将这些3位波形选择信号变换成并行信号,以向锁存电路81输出并行信号。顺便提及,尽管还可以设计成使得通过FFC 49上的单个单独的布线62(见图6)从控制板9向移位寄存器80顺次输入3位波形选择信号,但从改善传送速度的观点,在该实施例中设计成使得由四个单独的布线62同时向四个选择信号输入端子54(SIN_0至SIN_3)输入波形选择信号。
根据从控制板9输入的选通控制信号(STB),锁存电路81在预定时刻向多路复用器82并行输出相对于所有喷嘴30的并行变换的3位波形选择信号。分别向多路复用器82(信号选择电路)输入向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1至FIRE6)输入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见图7)。因此,多路复用器82基于从锁存电路81输入的波形选择信号,为喷嘴30中的每个喷嘴(单独电极42)从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中选择单个类型。在高压缓冲器83中将以此方式确定的驱动波形放大,并且生成电源电压电平(也就是说,例如20V)的驱动信号。因此,从连接至高压缓冲器83的输出端子(OUT),向与被驱动的喷嘴30相对应的单独电极42输出具有预定驱动波形的驱动信号。
<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共用布线的连接>
如上所述,基于波形选择信号,驱动器IC 47中的多路复用器82中的每个从自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1至FIRE6)输入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之中分别选择从单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的单个特定类型。因此,通常,多路复用器82被构造成使得在两个驱动器IC47之间,向具有相同的输入端子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相同的驱动波形信号。然而,在该情况下,FFC 49上的传送单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所通过的单个共用布线被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 47中具有相同输入端子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在以上情况下,如先前已例举的图13所示,六个共用布线103的分支线103a彼此相交的相交部分增加,使得噪音容易混入到由共用布线103传送的驱动波形信号中。此外,具体地,与该实施例的情况一样,在当提供共用布线的布线板为柔性板(FFC 49)时的情况下,柔性在布线相交的部分处降低,使得优选的是还从以上观点来减少相交部分。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分别传送六种类型驱动波形信号所通过的六个共用布线63被设置在FFC 49上。因此,六个共用布线63被布置成使得这六个共用布线63的分支线63a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不相交。在图8中,为与图13比较,省略除了传送驱动波形信号(FIRE)所通过的共用布线63之外的部分或所有布线的图示。具体地,在图8中省略传送波形选择信号(SIN_0至SIN_3)所通过的单独布线62、用于传送时钟(CLK)的布线、连接至VDD2、VSS2的布线等。
在两个驱动器IC 47中,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FIRE)的布置方向彼此反向。换句话说,驱动器IC 47a中分配给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与驱动器IC 47b中分配给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不同,所述输入端子编号从一侧以相同的顺序布置并彼此面对。例如,在图8中上侧的驱动器IC 47a中,从左侧的第二个端子分配给“FIRE2”。与此形成对比,在下侧上的驱动器IC 47b中,从左侧的第二个端子分配给“FIRE5”。单个共用布线63的分支线63a分别连接至从一侧以相同的顺序布置并且如上编号不同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以此方式,连接两个驱动器IC 47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六个分支线63a变得彼此平行,并且仅当附图中的左侧向控制板9侧引出的共用布线63越过不同共用布线63的分支线63a时形成相交部分。因此,防止噪音到驱动波形信号中的混合。
然而,在采用上述布线连接结构时,向具有相同输入端子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的驱动波形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不同。因此,如果照现在的样子采用以上的结构,则当多路复用器82中的每个基于波形选择信号选择从某一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的驱动波形时,在驱动器IC 47a或驱动器IC 47b中,选择的驱动波形与在控制板9上设定的期望驱动波形不同。因此,在控制板9上设定波形选择信号,使得这样的问题不出现。
图4所示的控制板9上的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生成由3位数据的组合组成的六种类型波形选择信号,该3位数据不与图7所示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相对应,而与分配给如表1所示向驱动器IC 47输入驱动波形信号所通过的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FIRE1至FIRE6)相对应。
[表1]
Figure BSA00000441706900191
在表1中,“IC_a”表示图8中上侧上的驱动器IC 47a,以及“IC_b”分别表示图8中下侧上的驱动器IC 47b。在以上情况下,如从表1中“驱动波形”的列所清楚看到地,与单个类型的波形选择信号相对应的驱动波形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不同。
以此方式,向两个驱动器IC 47的输入端子编号彼此不同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通过单个共用布线63分开的相同驱动波形信号。因此,在当选择某一驱动波形信号以便获得某一喷射模式时的情况下,需要使多路复用器82选择分别向两个驱动器IC 47中输入端子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的驱动波形信号。因此,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向两个驱动器IC 47发送与上述不同的输入端子编号相对应的不同波形选择信号。例如,向上侧上的驱动器IC 47a中的“FIRE2”输入驱动波形S1(小滴1,见图7),以及向图8下侧上的驱动器IC 47b中的“FIRE5”输入驱动波形S1(小滴1,见图7)。因此,在当分别使多路复用器82中的每个选择驱动波形S1时的情况下,向上侧上的驱动器IC 47a发送与表1中的“FIRE2”相对应的“001”的波形选择信号,以及另一方面,向下侧上的驱动器IC 47b发送与“FIRE5”相对应的“100”的波形选择信号。
也就是说,控制板9上的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指派应该输入有由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的多路复用器82选择的驱动波形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因此,即使单个共用布线63连接至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在驱动器IC 47中也不存在选择与应该初始地选择的正确驱动波形不同的错误驱动波形的情形。此外,以此方式,控制板9指派输入有应该由驱动器IC 47中的多路复用器82选择的驱动波形信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因此,在驱动器IC 47的多路复用器82侧上,仅需要选择从具有与波形选择信号相对应的输入端子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的驱动波形,并且驱动器IC 47的电路构造不会变的复杂。
接下来,将说明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化的变型。然而,与上述实施例的配置具有相同结构的配置由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并且合适时将省略它们的说明。
<第一变型>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表1所示,控制板9上的选择信号生成电路71生成由3位数据的组合组成的六种类型波形选择信号,该3位数据与向驱动器IC 47输入驱动波形信号所通过的六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FIRE1至FIRE6)相对应。如表2所示,还可以生成与图7中的六种类型驱动波形相对应的六种类型波形选择信号。
[表2]
Figure BSA00000441706900211
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向两个驱动器IC 47中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输入由单个共用布线63传送的单个类型驱动波形信号。然而,在表2中的情况下,从控制板9传送的波形选择信号不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相对应。因此,实际上,驱动器IC 47不会仅通过以上的波形选择信号识别输入有应该由多路复用器82选择的驱动波形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
因此,在以上情况下,如图10所示,从控制板9向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传送IC标识信号(SEL_IC)。IC标识信号标识关于多路复用器82中的每个多路复用器对应于驱动器IC 47a或对应于驱动器IC 47b。另一方面,在各个驱动器IC 47中,存储表2中的波形选择信号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输入端子编号之间的对应。因此,驱动器IC 47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的多路复用器82通过从控制板9传送的IC标识信号(SEL_IC)来识别驱动器IC 47对应于两个驱动器IC 47a和47b中的哪个驱动器IC(驱动器IC 47对应于表2中的IC_a或IC_b)。此外,当输入与某一驱动波形信号相对应的波形选择信号时,多路复用器82中的每个多路复用器从表2中的关系指定向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中的哪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输入驱动波形信号。例如,在表2中,当向由IC标识信号识别为IC_a的驱动器IC 47a输入与S1的驱动波形相对应的“001”的波形选择信号时,驱动器IC 47a中的多路复用器82指定由波形选择信号指派的驱动波形信号的输入目的地为“FIRE2”,并选择从与“FIRE2”相对应的端子输入的信号。
与图8的情况一样,例如形成上述实施例,使得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分别通过分支线63a连接从一个方向以相同的顺序布置并且编号不同的所有成对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这总共形成六对)。然而,本教导不局限于该构造,并且还可设计成使得,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在从一个方向以相同的顺序布置并且编号不同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之中,至少一些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彼此连接,并且关于其他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具有相同输入端子编号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彼此连接。例如,如图11所示,还可以设计成使得,关于在布置方向上位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两侧处的“FIRE1”与“FIRE2”和“FIRE5”与“FIRE6”,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分别线连接编号不同但彼此面对的端子,以及关于在布置方向上位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55的中心处的“FIRE3”与“FIRE4”,在两个驱动器IC 47之间线连接具有相同的输入端子编号但彼此不面对的端子。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例如,在位于两个输出部61之间的区域线连接FFC 49上的布线62、63,但本教导不局限于该构造。例如,还可以设计成使得,与图12所示的FFC 149的情况一样,不在两个连接端子161之间而是从两个连接端子161一侧上的连接端子161a的外侧线连接布线162。在FFC 149上,在布线163与连接端子161a和连接端子161b之间彼此不相交的情况下,通过布线163线连接彼此面对的一侧上的连接端子161a和另一侧上的连接端子161b。在此,在连接端子161a、161b中,去除覆盖FFC 149的后表面的未图示的覆盖材料,并暴露布线的金属部分。暴露的金属部分用作用于连接至另一布线板的端子。在图12中,在连接端子161a、161b中彼此连接FFC 149和在其上设置驱动器IC 47a、47b的FPC 48。在图12所示的FFC 149上,布线162、163没有彼此相交的部分。因此,可以减小噪音混入到布线162、163中的可能性。此外,在当布线与上述实施例中的FFC 49的情况一样具有相交部分时的情况下,不可以使用具有仅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布线的布线板,并且例如必须使用诸如双面FFC的、在其两个表面上形成布线的多层布线板。与此形成对比,在图12所示的FFC149上,布线162、163没有彼此相交的部分,使得可以使用具有仅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的布线的布线板,并达到成本的降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FFC 49连接在其上安装两个驱动器IC 47的FPC 48和控制板9,从而连接控制板9和驱动器IC 47,但并不总是必需使用FFC 49,并且还可以直接连接具有在其上安装的驱动器IC 47的布线板和控制板9。
具有在其上安装的驱动器IC 47的布线板和连接驱动器IC 47与控制板9的布线板不一定为柔性板,而还可以是硬的印刷电路板。
上述实施例是本教导应用于对压电致动器的驱动进行控制的一个示例,但还可以将本教导应用于另一驱动系统致动器。此外,还可以将本教导不仅应用于当驱动喷墨头的致动器时的情形,而且应用于在另一技术领域中使用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结构,只要致动器的驱动控制结构是如下的一种驱动控制结构即可,在该驱动控制结构中,从多种类型共用信号之中选择一种类型共用信号并且该一种类型共用信号用于致动器的驱动信号。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控制致动器的驱动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
布线板,所述布线板被连接至所述致动器;
两个驱动器IC,所述驱动器IC被安装在所述布线板上,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生成用于驱动所述致动器的驱动信号,并且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布置的多个输入端子;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被连接至所述布线板,所述控制部生成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共用的多种类型共用信号和用于从该多种类型共用信号中选择一种类型共用信号的多种类型选择信号,并且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两个驱动器IC分别发送所述共用信号和所述选择信号,以控制所述两个驱动器IC,
其中,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中的输入端子包括用以被输入所述多种类型共用信号的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用以被输入所述选择信号的多个选择信号输入端子,
所述布线板包括多个共用布线,该多个共用布线分别连接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一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该两个驱动器IC中的另一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并且通过该多个共用布线,所述多个类型共用信号被分别输入到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所述两个驱动器IC彼此面对地设置在所述布线板上,使得在所述驱动器IC中的一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和在另一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相对于彼此以相反的顺序布置,并且
在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并且当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从所述布线板的一侧计数时以相同的布置顺序所设置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被通过一个共用布线来布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在每个驱动器IC中,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被布置为沿所述一个方向来排列,并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从该一个驱动器IC的一端起的排列的顺序来被独立地编号,
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包括信号选择电路,在从所述选择信号输入端子输入所述多种类型选择信号中的一种类型选择信号的条件下,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基于选择信号来从分别自所述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所输入的共用信号中选择用于生成驱动信号的一种类型共用信号,
所述共用布线中的一个共用布线被连接至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并且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所述控制部生成与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号码相对应的多种类型选择信号,以及
在当所述信号选择电路选择要被通过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之间的、分别与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相连接的共用布线传送至所述两个驱动器IC的共用信号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分别向所述两个驱动器IC传送与不同号码相对应的不同的选择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共用布线来分别连接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对,每对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包括所述两个驱动器IC的所述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中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并且所述各共用输入端子中的该两个共用输入端子的布置顺序在从所述布线板的一侧起的一个方向上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布线板为柔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被布置为沿所述一个方向来排列,并且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以从所述一个驱动器IC的一端起的排列的顺序来被独立地编号,
所述驱动器IC中的每个驱动器IC包括信号选择电路,在从所述选择信号输入端子输入多种类型选择信号中的一种选择信号的条件下,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基于选择信号来从分别自所述多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所输入的共用信号中选择用于生成驱动信号的一种类型共用信号,
所述共用布线中的一个共用布线被连接至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并且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所述控制部生成分别与多种类型共用信号相对应的多种类型选择信号,
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两个驱动器IC传送IC标识信号,以通知所述驱动器IC关于被通知的驱动器IC与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哪一个驱动器IC相对应,以及
在输入有下述选择信号的条件下,所述信号选择电路基于IC标识信号来指定被输入所述共用信号的所述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号码,其中所述选择信号对应于经由在所述两个驱动器IC之间的与以不同号码编号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相连接的共用布线而被传送到所述两个驱动器IC的共用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布线板包括:
第一柔性布线板,所述第一柔性布线板具有在其上设置的所述两个驱动器IC并且被连接至所述致动器;以及
第二柔性布线板,所述第二柔性布线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部,其另一端被布线连接于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两个共用信号输入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柔性布线板的两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柔性布线板,并且,所述第一柔性布线板被布置成形成环路形状以及在所述环路形状的中心处与所述致动器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柔性布线板是仅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布线的单面布线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柔性布线板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多个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端子形成两个连接端子行,该两个连接端子行被布置成分别与所述两个驱动器IC中的共用信号输入端子的行相对应,使得所述两个连接端子以在该两个连接端子行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彼此面对,
所述第二柔性布线板包括:多个第一布线,所述多个第一布线的各一端连接至所述控制部,并且所述多个第一布线的各另一端在与所述连接端子行的另一连接端子行相对的一侧上连接至所述连接端子行中的一个连接端子行;以及在所述共用布线中包括的多个第二布线,在所述第二柔性布线板的在所述一个连接端子行与所述另一连接端子行之间的区域处,所述多个第二布线分别连接所述一个连接端子行的连接端子与所述另一连接端子行的连接端子,以及
分别布线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布线和所述多个第二布线,使得所述第一与第二布线彼此不相交。
10.一种将墨的液滴喷射到介质之上以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
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
喷墨头,所述喷墨头包括向墨施加压力的致动器,并将所述墨的液滴喷射到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的介质上;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装置,所述驱动控制装置与所述致动器相连接。
CN201110048519.3A 2010-02-26 2011-02-23 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1021897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1636 2010-02-26
JP2010041636A JP5299318B2 (ja) 2010-02-26 2010-02-26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781A true CN102189781A (zh) 2011-09-21
CN102189781B CN102189781B (zh) 2014-06-04

Family

ID=44505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8519.3A Active CN102189781B (zh) 2010-02-26 2011-02-23 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02514B2 (zh)
JP (1) JP5299318B2 (zh)
CN (1) CN1021897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253A (zh) * 2018-09-19 2020-03-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头控制电路、打印头及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6904B2 (ja) * 2011-09-14 2016-0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路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6079002B2 (ja) * 2012-06-29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配線接続構造及び配線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
JP6776517B2 (ja) * 2015-09-30 2020-10-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駆動ic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39044B2 (ja) * 2018-06-14 2022-09-20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遊技機
JP7469288B2 (ja) * 2021-12-24 2024-04-16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JP7508438B2 (ja) * 2021-12-24 2024-07-01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JP7406536B2 (ja) * 2021-12-24 2023-12-27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JP7508439B2 (ja) * 2021-12-24 2024-07-01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JP7406537B2 (ja) * 2021-12-24 2023-12-27 株式会社藤商事 遊技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7300A (en) * 1984-11-09 1987-08-18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253883A1 (en) * 2004-05-14 2005-11-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739966A (zh) * 2004-08-27 2006-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US20060197806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21920A (ja) * 1998-02-06 1999-08-1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ヘッド駆動用集積回路および記録ヘッド
WO2001038100A1 (fr) * 1999-11-22 2001-05-31 Fujitsu Limited Imprimante a jet d'encre
JP4492170B2 (ja) * 2003-08-13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
JP4774755B2 (ja) * 2004-09-09 2011-09-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の駆動装置及び駆動方法
JP2007083707A (ja) 2005-08-26 2007-04-05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07059822A (ja) * 2005-08-26 2007-03-08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ヒンジ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23401A (ja)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集積回路
JP4678000B2 (ja) * 2006-03-31 2011-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9255561A (ja) * 2008-03-27 2009-11-05 Brother Ind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888475B2 (ja) * 2008-11-27 2012-02-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7300A (en) * 1984-11-09 1987-08-18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50253883A1 (en) * 2004-05-14 2005-11-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739966A (zh) * 2004-08-27 2006-03-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头
US20060197806A1 (en) * 2005-03-03 2006-09-0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metho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0253A (zh) * 2018-09-19 2020-03-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头控制电路、打印头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0920253B (zh) * 2018-09-19 2021-01-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头控制电路、打印头及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781B (zh) 2014-06-04
US20110210999A1 (en) 2011-09-01
JP2011177903A (ja) 2011-09-15
JP5299318B2 (ja) 2013-09-25
US8602514B2 (en) 2013-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9781B (zh) 致动器的驱动控制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US8573746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wiring member and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02189803B (zh) 液体喷射头
TWI398364B (zh) 多色噴印墨頭模組
KR20080035474A (ko) 액체 분사 장치
CN107405921B (zh) 打印头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EP1405722A1 (en) Liquid discharging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ing method
US8672434B2 (en) Wir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river IC and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US9126406B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US8348366B2 (en) Wiring board
US8876236B2 (en)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CN102398418A (zh) 用于致动器的配线结构
JP2015189213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120206542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508494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02215631B (zh) 布线基板单元和包括布线基板单元的打印机
JP2009255561A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11152757A (ja) ドライバicの配線接続構造
US8256856B2 (en) Liquid 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JP45061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US20240173964A1 (en) Drive board,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0414210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方法
EP4378693A1 (en) Drive board,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0405866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405866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