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272A - 信息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87272A CN102187272A CN2009801407120A CN200980140712A CN102187272A CN 102187272 A CN102187272 A CN 102187272A CN 2009801407120 A CN2009801407120 A CN 2009801407120A CN 200980140712 A CN200980140712 A CN 200980140712A CN 102187272 A CN102187272 A CN 1021872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substrate
- rear side
- display panel
- side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55—Substrat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 G02F1/1681—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Filling or closing of cells having two or more microcells partitioned by walls, e.g. of microcup typ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2001/1678—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particle typ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2—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conduction through an insulating substrat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中,具有光学反射率且由包含能被电驱动的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3W、3B)被密封在彼此相对配置的两个面板基板(1、2)之间,至少一个面板基板是透明的,经由设置于面板基板的电极(5、6)所构成的成对电极使显示介质在电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显示信息,其中,信息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作为两个基板中的一方的背面侧基板(1)与布线基板(10)相连;贯通背面侧基板以使设置于背面侧基板的前表面和背面的电极(5-1、5-2)电连接的第一通孔(7)形成于背面侧基板,布线基板(10)在背面侧基板的区域内与位于背面侧的电极(5-2)相连;还形成用于使设置于作为两个面板基板中的另一方的显示侧基板的电极(6)与设置于背面侧基板的背面的电极(5-4)相连的第二通孔(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中,具有光学反射率并且由含有可被电驱动的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被密封在彼此相对配置的两个面板基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面板基板是透明的,经由设置于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成对电极使显示介质在电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
背景技术
广泛采用液晶显示装置(LCD)作为信息显示装置。然而,一般地,已知液晶显示装置消耗大量的电力,并且具有如窄视角等各种缺陷。鉴于上述事实,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显示装置来代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光学反射率并且由含有可被电驱动的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被密封在彼此相对配置的两个面板基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面板基板是透明的,经由设置于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成对电极使显示介质在电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
顺便提及,存在如下情况:无论是否使用液晶或上述显示介质,另一电路基板被从外部设置于显示面板侧,以获得与显示装置用驱动源或控制单元侧的电接触。图9的(a)是示意性示出这种信息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部的结构的侧视图,图9的(b)是示出用于说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平面图。如图9的(a)所示,在显示面板100的基板101的信息显示面侧,通过使用带式自动接合(TAB)或其它安装技术(下文中,简称为TAB技术)而连接电路基板110。这种电路基板110例如形成为使得如驱动用的驱动IC等电子部件112被置于柔性印刷电路(FPC)111。因此,可以通过经由电路基板110将来自未示出的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供给到显示面板100而在信息显示面102上进行期望的显示。
然而,在电路基板110在信息显示面侧与显示面板100的基板101连接的情况下,可以显示信息的区域被限制为如图9的(b)所示的CF,区域CF比可以潜在地用于显示信息的区域BF窄。这与近来强烈地要求信息显示装置薄型化和小型化并且具有窄的边框部(下文称为“减小的边框宽度”)的要求相反。
鉴于上述事实,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实现减小厚度、减小面积并且减小边框宽度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传输驱动用信号的电线形成于构成液晶面板部的基板的背面,并且驱动用电路与该电线连接。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TAB技术的结构,其中,布置于液晶面板部的背面侧的驱动用电路以使TAB部从液晶面板部的前表面侧折回的方式与TAB部(如FPC等柔性布线基板的部分)连接。利用该结构,从外部设置的驱动用电路等可以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部的背面侧,由此可以减小边框的宽度并且可以减小装置自身的尺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84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利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结构,可以通过将TAB部从前表面侧引导(route)到背面侧而确保布置在背面侧的驱动用电路等与前表面侧的电极布线之间的接触。然而,对于该结构,TAB部弯曲并且从形成显示面板的基本形状的基板向外突出,因此,TAB部的形状变大。此外,该TAB部可能与其附近的其它部分干涉,可能会妨碍组装处理等。如上所述,对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鉴于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提出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其能实现减小边框宽度、减小装置尺寸并且进一步改进操控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目的可以由如下的信息显示装置实现,在所述信息显示装置中,具有光学反射率并且由包含能被电驱动的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被密封在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面板基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面板基板是透明的,经由设置于所述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成对电极而使所述显示介质在电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显示信息,其中,所述信息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作为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一方的背面侧基板与布线基板相连;贯通所述背面侧基板以使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前表面的电极和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背面的电极电连接的第一通孔形成于所述背面侧基板,所述布线基板在所述背面侧基板的区域内与位于背面侧的电极相连;以及还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使设置于作为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另一方的显示侧基板的电极与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背面的电极相连。
此外,可以采用用于控制所述显示介质的驱动的电子部件设置于所述布线基板的结构。此外,可以使所述背面侧基板为柔性基板,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背面的电极是金属电极。
此外,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能被电驱动的粒子是带电粒子,通过施加在设置于所述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所述成对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而使由包含所述带电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所述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信息。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优选方案包括,设置于所述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所述成对电极是以如下方式形成的相对电极:设置于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一个面板基板的线状电极和设置于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另一个面板基板的线状电极被配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彼此垂直交叉。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形成在基板中的通孔来实现与设置于信息显示装置的基板的背面的电子部件和驱动电路的电连接,与传统的技术不同,不必采用从基板向外突出的TAB部,由此可以实现边框宽度减小的显示单元以及尺寸减小的信息显示装置。此外,由于不存在如TAB部等任何向外突出部,因此可以改进组装处理时的操控性。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图1的(b)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面板的原理构造的图。
图2的(a)和图2的(b)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原理构造的图。
图3的(a)和图3的(b)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原理构造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显示面板的另一原理构造的图。
图5是示出期望应用到信息显示装置的布线连接的结构的图。
图6的(a)至图6的(d)均是示意性示出布置在显示侧基板的线状电极或者布置在背面侧基板的线状电极或连接电极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通过形成通孔而使设置于背面侧基板的前表面和背面的电极彼此电连接的情况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FPC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材料与背面侧基板的电极连接的情况的图。
图9是示出传统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信息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装置基于如下技术:通过将由含有例如带电粒子(chargeable particle)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密封在形成于两个面板基板之间的空间中,并且例如在电场的作用下使显示介质在电的作用下移动而显示信息。所述空间可以用气体填充,用绝缘液体填充或处于真空状态。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首先对信息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部的示意性构造进行说明,该信息显示装置通过利用电场使由含有带电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移动而显示如字符或图像等信息。
在显示面板中,电场被施加到密封在两个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由含有带电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借助于电场产生的力或库仑力沿着所施加的电场的方向吸引显示介质,并且通过改变所施加的电场的方向而使显示介质移动,从而可以显示诸如图像等信息。因此,需要以如下方式设计显示面板:在显示介质均一地移动并且显示信息被反复重写时或者在显示信息持续被显示时,能够保持稳定性。除了由各粒子之间的库仑力引起的吸引力之外,作用于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的力可以包括相对于电极或基板的电象力(electric image force)、分子间力、液体结合力(liquid cross-linking force)和重力等。
将参照图1的(a)和图1的(b)至图4说明显示面板的示例。
在图1的(a)和图1的(b)所示的示例中,由粒子群构成的至少两种类型的显示介质(在本示例中,示出了由包含带负电的白色粒子3Wa的粒子群构成的白色显示介质3W和由包含带正电的黑色粒子3Ba的粒子群构成的黑色显示介质3B)在电场的作用下而在由分隔壁4形成的各单元(显示介质收容部)中与基板1、2垂直地移动,其中,所述粒子群包含至少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粒子,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在不同类型的显示介质之间是不同的,通过在由设置于基板1且具有TFT的电极5(像素电极)和设置于基板2的电极6(共用电极(导电膜))形成的成对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所述电场。然后,如图1的(a)所示,通过使观察者视觉地观察到白色显示介质3W而以点形式进行白色显示,或者,如图1的(b)所示,通过使观察者视觉地观察到黑色显示介质3B而以点形式进行黑色显示。在该示例中,像素以矩阵的方式被配置,从而可以根据白色显示介质和黑色显示介质在各单元中的移动方式而进行白色或黑色的点矩阵显示。
注意,在图1的(a)和图1的(b)中,位于前侧的分隔壁被省略。可以将各电极5、6布置在基板1、2的外侧或基板1、2的内侧,或者被布置成埋设在基板中。
在图2的(a)和图2的(b)所示的示例中,由粒子群构成的至少两种类型的显示介质(在本示例中,示出了由包含带负电的白色粒子3Wa的粒子群构成的白色显示介质3W和由包含带正电的黑色粒子3Ba的粒子群构成的黑色显示介质3B)在电场的作用下而在由分隔壁4形成的各单元中与基板1、2垂直地移动,其中,所述粒子群包含至少具有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的粒子,光学反射率和带电性在不同类型的显示介质之间是不同的,通过在由设置于基板1的电极5(线状电极)和设置于基板2的透明电极6(线状电极)形成的成对像素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而产生所述电场,各电极彼此面对并且彼此垂直交叉。然后,如图2的(a)所示,通过使观察者视觉地观察到白色显示介质3W而以点形式进行白色显示,或者,如图2的(b)所示,通过使观察者视觉地观察到黑色显示介质3B而进行黑色显示。在该示例中,各像素与各单元对应,但是,像素与单元不彼此对应也是可以的。各像素(点)以矩阵的方式被配置,从而可以根据白色显示介质和黑色显示介质的移动方式而进行白色或黑色的点矩阵显示。
注意,在图2的(a)和图2的(b)中,位于前侧的分隔壁被省略。可以将各电极5、6布置在基板1、2的外侧或基板1、2的内侧,或者被布置成埋设在基板中。
在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的示例中,示出由三个单元和三个像素形成的显示单位(1个点)的颜色显示的示例。在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的示例中,作为显示介质的带负电的白色显示介质3W和带正电的黑色显示介质3B被填充在所有的单元21-1至21-3中。红色过滤器22R被设置于第一单元21-1的观察者侧;绿色过滤器22G被设置于第二单元21-2的观察者侧;蓝色过滤器22B被设置于第三单元21-3的观察者侧。由上述第一单元21-1、第二单元21-2和第三单元21-3这三个单元形成显示单位(1个点)。
在本示例中,如图3的(a)所示,通过使第一单元21-1至第三单元21-3中的所有单元中的白色显示介质3W移动到观察者侧而为观察者进行白色点显示。此外,如图3的(b)所示,通过使第一单元21-1至第三单元21-3中的所有单元中的黑色显示介质3B移动到观察者侧而为观察者进行黑色点显示。注意,在图3的(a)和图3的(b)示例性示出的构造中,省略了位于前侧的分隔壁。通过使各单元中的显示介质适当地移动,可以通过彩色过滤器与黑色显示介质和白色显示介质的协作来进行多种颜色的显示。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如下地进行白色和黑色点显示:均具有带电性并且与绝缘液体一起被密封在微胶囊(microcapsule)中的黑色粒子群和白色粒子群作为显示介质被布置在面板基板1和2之间;从由设置于观察者侧基板的透明的共用电极6和设置于背面侧基板且具有TFT的像素电极5形成的成对电极施加电场,像素电极5不需要是透明的。该示例采用如下类型:微胶囊MC被布置在基板之间,通过使用在成对像素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微胶囊MC中的显示介质3W和3B被驱动(电泳),其中,以具有TFT并且形成于基板1(背面侧)的像素电极5和形成于基板2(观察者侧)的透明的共用电极(透明的导电膜)6彼此相对的方式形成所述成对像素电极。通过使用间隔件将基板之间的间隙保持在预定间隔。
应当注意,可以采用玻璃基板、树脂片材基板、树脂膜基板或其它基板作为上述基板。显示面侧(观察者侧)的基板2是透明基板。在基板2上,设置用于施加具有极性(正或负)的预定电压的电极(图1中所示的共用电极6或线状电极6等)。在构成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基板1和正面基板2的对应表面上,形成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或线状电极,以形成矩阵形式的电极对。当在电极之间施加电流时,电场被施加到显示介质(粒子群),显示介质移动,从而可以实现能够进行期望显示的上述结构。
此外,将参照附图说明上述显示面板的优选结构。图5是示出期望地应用到信息显示装置的布线连接的结构的图。尽管图1至图4示意性示出具有各种结构的显示面板,但是,图5示出在布线连接的结构被应用到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情况下信息显示装置的示例。
在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中,基板1的线状电极5和基板2的线状电极6都形成在内侧(基板的互相面对侧),线状电极5和线状电极6被构造成以线状电极5和线状电极6彼此面对并且彼此垂直交叉的方式形成成对像素电极。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线状电极5-1形成在布置于背面侧的基板1(下文,称为背面侧基板1)的内侧(背面侧基板1的前侧)。此外,在背面侧基板1的相反侧,连接电极5-2形成在外侧(背面侧基板1的背侧,图5的下侧)。
此外,连接区域CA-1形成于背面侧基板1,在该区域,设置通孔7,该通孔7贯通背面侧基板1并且用作使背面侧基板1的前侧的电极5-1与背面侧基板1的背侧的电极5-2电连接的第一通孔。可以通过如市面上可买到的激光钻孔装置等已知的钻孔装置形成该通孔7。
此外,用作布线基板的FPC 10与设置于背侧的电极5-2连接。在如用于驱动显示部的驱动IC等微电子部件11被安装的状态下,通过使用TAB技术,可以将该FPC 10安装到背面侧基板1的背侧。FPC 10可以经由通孔7与背面侧基板1的前侧的电极5-1连接。在该示例中,FPC 10的尺寸被限定成特别地不超出(突出到)背面侧基板1的区域的外部。因此,对于该结构,不存在突出到外部并且导致妨碍的部分。注意,通过使用激光钻孔装置钻孔然后向孔施加金镀层而确保通孔7中的导电性。
通过应用如图5所示的布线结构,可以经由形成在背面侧基板1的通孔7来实现与布置在信息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背面的电子部件11或其它驱动电路电连接。因此,与传统技术不同,不需要采用从基板向外突出的TAB部,可以实现边框宽度的减小,由此可以实现信息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减小。此外,作为组装到信息显示装置的主体之前的半成品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板部不具有如上述TAB部那样的向外突出部,因此,可以改进组装处理过程中的操控性。
具有参照图5说明的通孔的结构还可以应用到具有引导布线的其它构造部的显示面板。此外,将参照图6说明该点。
图6的(a)至图6的(d)均是示意性示出布置在上侧的显示面侧的透明基板2(下文称为显示侧基板2)的线状电极以及布置在下侧的背面侧基板1的线状电极或连接电极的状态以能够容易地理解的平面图。
图6的(a)示出布置在显示侧基板2的线状电极6(在本示例中,7个电极)。图6的(b)是从上方向下看下侧的背面侧基板1的俯视图。图6的(c)是从下方向上看背面侧基板1的仰视图(图6的(c)以沿左右方向打开并且展开的方式示出图6的(b)的背面)。
图6的(b)的从箭头X方向观察的侧视图的构造与图5所示的上述CA-1部的结构对应。上述连接区域CA-1确保将背面侧基板1的前表面侧的线状电极5-1引导到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侧的区域。在该连接区域CA-1,连接电极5-2形成在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侧。通孔7形成为用于将前表面侧的线状电极5-1与背面侧的连接电极5-2电连接的第一通孔。
图5和图6中的上述连接区域CA-1是通过最大地使用通孔7而将背面侧基板1的前表面侧的线状电极5-1引导到背面侧的情况的结构示例,但是该结构不限于此。
此外,将说明用于将显示侧基板2上的线状电极6引导到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侧的连接区域CA-2。在背面侧基板1的一端(图6的(b)的上侧),连接区域CA-2确保上侧的显示侧基板2上的线状电极6的引导。在该连接区域CA-2中,与线状电极6对应的连接电极5-3形成于背面侧基板1的前表面。然后,如图6的(c)所示,与连接电极5-3对应的连接电极5-4形成于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类似地,通孔7形成为用于将前侧的连接电极5-3与背侧的连接电极5-4电连接的第二通孔。如上所述,在附加地形成第二连接区域CA-2的结构中,上侧的显示侧基板2上的线状电极6可以类似地引导到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上的连接电极5-4。由此,根据图6示例性示出的结构,不仅对于背面侧基板1上的电极,而且对于显示侧基板2上的电极,都不需要向外突出的TAB部,由此可以实现边框宽度减小的结构。更具体地,如图6的(d)所示,通过使用作布线基板的FPC 10以指向背面侧基板的区域的内侧并且不从背面侧基板的区域向外突出的方式与设置于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的电极5-4连接,可以可靠地实现边框宽度减小的结构。
应当注意,由于显示侧基板2和背面侧基板1以二者之间具有空间的方式彼此面对,因此仅需要将例如各向异性的导电性粘合剂放置在图6的(a)所示的线状电极6和图6的(b)所示的连接电极5-3之间的相对空间中,以使线状电极6与连接电极5-3电连接。
如上所述,如图6的(d)所示,借助TAB技术等通过将具有电子部件11的FPC安装到与背面侧基板1的线状电极5-1对应的连接电极5-2以及与显示侧基板2的线状电极6对应的连接电极5-4,可以获得边框宽度减小的显示面板。因此,在作为组装到信息显示装置的主体之前的半成品的显示面板中,TAB部等不向外突出,因此,这样获得的显示面板具有优异的操控性。
应当注意,在上述传统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中,用于背面的电极材料薄,因此,在通孔加工之后,向背面侧电极施加镀层以提供电导通是困难的。因此,需要在与显示面相同的面上形成如TAB等的安装面,用于将信号传输到背面侧电极。因此,如前面参照专利文献1所说明的那样,除了采用以弯曲的方式突出的TAB等,没有其它选择。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采用如下结构的全反射型显示面板:由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在基板之间移动,因此,在本发明中,在背面侧可以使用由金属制成的不透明电极或不具有光透过性的面板基板。此外,尽管需要考虑与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尺寸的平衡(trade off),但是,可以使用厚度为若干微米的电极,该厚度是用于向通孔施加镀层所需的厚度。通过施加通孔加工,可以实现无需折回TAB部就能减小边框宽度的显示面板。
对于塑料基板可以容易地进行通孔加工,因此,优选背面侧基板为塑料基板。此外,背面侧不必是透明的,因此,还优选采用在不透明的塑料基板上设置不透明的金属电极的构造。与ITO电极相比,金属电极具有小电阻和优异的柔性,因此,优选采用在由柔性塑料制成的背面侧基板设置金属电极的显示面板部的构造。
此外,参照图7,将说明通过形成通孔使设置于背面侧基板1的前表面和背面的电极彼此电连接的情况的示例。此外,参照图8,将说明设置于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侧的电极5-2与用作布线基板的FPC 10连接的情况的示例。注意,在图7和图8中,背面侧基板1的一部分被放大并且被示意性地示出,为了易于理解说明的目的,将通过附上图5中所用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图7的(a)示出背面侧基板1,其中,电极5-1和5-2形成在前表面和背面的预定位置。可以以如下方式获得这种结构:例如,在前表面和背面层叠铜箔;通过使用光刻法进行图案化;然后在前表面和背面的预定位置形成电极5-1和5-2。接着,图7的(b)示出通过发出激光而形成直径为例如约100μm的通孔7的状态。在图7的(c)中,通过施加镀层处理,通孔7的内部及其周边被镀有如金或铜等导电性金属8,由此可以使位于前表面的电极5-1和位于背面的电极5-2电连接。
通孔7的直径形成为比位于前表面的电极5-1的宽度和位于背面的电极5-2的宽度小。通过镀层处理以不延伸到相邻的电极5-1或相邻的电极5-2上的方式来形成导电性金属8。
图8示出用作布线基板的FPC 10与如上所述地形成的背面侧基板1连接的情况的优选方案。注意,在图8中,省略位于背面侧基板1的前侧的显示面板部的图示;与图5的图示不同,图8的图示上下颠倒,示出了FPC 10从上方与设置于背面侧基板1的背面侧的电极5-2连接的状态。
图8示出FPC 10经由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0与背面侧基板1的电极5-2连接的情况。注意,在图8中,电极12形成于FPC 10。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0具有分散在其中的导电性粒子21,在夹着导电性粒子21的电极之间(或者还经由镀层8)形成电导通。作为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0,可以采用如下材料中的任一种材料:各向异性导电片材(ACS)、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各向异性导电粘合剂(ACA)等。
如上所述,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0可以优选用于将背面侧基板1上的电极5-2与FPC 10连接。然而,存在连接部在弯曲时被剥离或者由于水的影响而腐蚀的可能性。因此,期望提供能够防止这些问题的结构。因此,期望地,具有弹性和防湿性的加强材料被施加在背面侧基板1和FPC 10之间的电极附近,其中,背面侧基板1和FPC 10通过各向异性导电材料20进行连接。
对于这种加强材料,例如,优选可以使用如硅酮系防湿材料和丙烯酸系防湿材料等市面上可买到的材料。
应当注意,上面说明了使用TAB技术来安装FPC的情况,但是FPC的安装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芯片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COF)技术,在该技术中,未封装的半导体裸芯片被直接安装到FPC上以进行布线。
下面,将进一步说明构成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显示装置的各构件。
作为显示面板的观察者侧的上述显示侧基板2是透明基板,经由该基板,可以从面板的外侧识别显示介质的颜色,基板2优选由可见光的透过率高并且耐热性优异的材料形成。另一方面,用作背面侧基板的另一基板1可以是透明或不透明的。基板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聚酰亚胺(PI)、聚醚砜(PES)和亚克力等有机聚合物系基板;以及玻璃片材、石英片材和金属片材等,在上述材料中,透明材料用于显示面侧。基板的厚度优选在2μm至2000μm的范围,更优选在5μm至1000μm的范围。在基板太薄的情况下,难以保持强度,基板之间的空间难以均一。另一方面,在厚度超过2000μm的情况下,在使显示面板较薄时产生不便。
根据需要,用于形成设置于上述基板的电极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诸如铝、银、镍、铜和金等金属;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掺铝氧化铟锌(AZO)、氧化铟、导电性氧化锡、氧化锑锡(ATO)和导电性氧化锌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以及诸如聚苯胺、聚吡咯(polypyrrole)和聚噻吩(polythiophene)等导电性聚合物,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来使用上述材料。作为形成电极的方法,可以采用:通过使用溅射法、真空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涂布法等使上述示例性材料图案形成为薄膜的方法;层叠金属箔的方法(例如,压延铜箔方法);涂布导电剂与溶剂或合成树脂粘合剂的混合物以进行图案形成的方法。
设置于观察者侧(显示面侧)的基板2的信息显示区域的电极需要是透明的,而设置于背面侧基板1的电极不需要是透明的。在任一情况下,可以优选使用能够用于图案形成的上述导电材料。注意,设置于观察者侧基板2的信息显示区域的电极的厚度被设定成使得能确保导电性并且不会引起光透过性的任何问题,电极的厚度在0.01μm至10μm的范围,优选在0.05μm至5μm的范围。设置于背面侧基板的电极的材料和厚度被设定成与设置于上述显示侧基板的电极的材料和厚度类似,但是,设置于背面侧基板的电极不需要是透明的。设置在信息显示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的电极不必是透明电极。因此,优选使用具有小电阻的金属电极。这是因为,利用该构造,可以减小电极的宽度和厚度,从而可以减小电极的布线间隔。
根据需要,设置于基板的分隔壁的形状根据用于显示的显示介质的种类以及将被布置的电极的形状和配置而最佳地设定,一般没有限制,分隔壁的宽度被设定在2μm至100μm的范围,优选在3μm至50μm的范围。分隔壁的高度可以被设定在基板之间的间隙以内,使得用于确保基板之间的间隙的部分被设定为与基板之间的间隙相同的高度,用于确保基板之间的间隙的部分之外的用于形成单元的部分被设定为与基板之间的间隙相同的高度或者比基板之间的间隙低的高度。此外,考虑通过在相对基板1、2中的每一方均形成肋然后将肋连接的两肋法来形成分隔壁,或者通过在一侧的基板上形成肋的单肋法来形成分隔壁。在本发明中,可以优选采用上述两种方法。
形成分隔壁的方法的示例包括模具转印法、丝网印刷法、喷砂法、光刻法和添加法。优选任一方法可以应用到设置于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但是,在上述方法中,优选使用模具转印法或利用抗蚀剂膜的光刻法。
将说明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由包含带电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所使用的显示介质是仅由带电粒子形成的显示介质,或由与其它粒子的混合物而形成的显示介质。带电粒子主要由树脂形成,树脂根据需要可以含有电荷控制剂、着色剂、无机添加剂等。下面将说明树脂、电荷控制剂、着色剂和其它添加剂的示例。
树脂的示例包括聚氨酯树脂、脲醛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树脂(acrylic urethane resin)、丙烯酸类聚氨酯硅酮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氟树脂、丙烯酸类氟树脂、硅酮树脂、丙烯酸类硅酮树脂、环氧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树脂、丁缩醛树脂、偏二氯乙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醛树脂、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砜树脂、聚醚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的树脂。特别地,考虑到与基板的接着力强度的控制,优选使用丙烯酸类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类硅酮树脂、丙烯酸类氟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硅酮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氟树脂、氟树脂、硅酮树脂。
对于电荷控制剂没有任何特别地限制,但是,负电荷控制剂的示例包括水杨酸金属络合物、含金属偶氮染料、含金属(含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的油溶性染料、季铵盐系化合物、杯芳烃化合物、含硼化合物(二苯乙醇酸硼络合物)和硝基咪唑衍生物。正电荷控制剂的示例包括苯胺黑染料、三苯甲烷系化合物、季铵盐系化合物、聚胺树脂、咪唑衍生物。另外,电荷控制剂可以采用:氧化硅超微粒子;氧化钛超微粒子;诸如氧化铝超微粒子等金属氧化物;诸如吡啶等含氮的环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及含有盐、各种有机颜料、氟、氯、氮等的树脂。
如下面示例性示出的那样,可采用各种类型和颜色的有机或无机颜料或染料作为着色剂。黑色着色剂包括炭黑、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和活性炭等。蓝色着色剂包括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5、铁蓝、钴蓝、碱性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部分氯化的酞菁蓝、坚牢天蓝(first sky blue)、和阴丹士林蓝BC等。红色着色剂包括铁丹、镉红、铅丹、硫化汞、镉、永固红4R、立索红、吡唑啉酮红、沃丘格红、钙盐、色淀红D、亮洋红6B、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茜素色淀、亮洋红3B、和C.I.颜料红2等。
黄色着色剂包括铬黄、锌黄、镉黄、氧化铁黄、无机永固黄(mineral first yellow)、镍钛黄、脐黄、萘酚黄S、汉撒黄G(hansa yellow 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固黄NCG、柠檬黄色淀和C.I.颜料黄12等。绿色着色剂包括铬绿、氧化铬、颜料绿B、C.I.颜料绿7、孔雀绿色淀和深黄绿G(final yellow green G)等。橙色着色剂包括红色铬黄、钼橙、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巴尔干橙(Balkan orange)、阴丹士林亮橙RK、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亮橙GK、和C.I.颜料橙31等。紫色着色剂包括锰紫、坚牢紫B(first violet B)和甲基紫色淀等。白色着色剂包括氧化锌、氧化钛、锑白和硫化锌等。
添加物(extender)包括氧化钡粉末、碳酸钡、粘土、硅石、白炭墨、滑石、和矾土白等。此外,作为诸如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直接染料等各种染料,有苯胺黑、亚甲蓝、玫瑰红、喹啉黄和群青蓝。
无机添加剂的示例包括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锌、氧化锑、碳酸钙、铅白、滑石、硅石、硅酸钙、矾土白、镉黄、镉红、镉橙、钛黄、铁蓝、群青蓝、钴蓝、钴绿、钴紫、氧化铁、炭黑、锰铁氧体黑、钴铁氧体黑、铜粉、铝粉等。
上述颜料和无机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特别地,炭黑优选作为黑色颜料,氧化钛优选作为白色颜料。可以通过混合上述着色剂来制成具有期望颜色的带电粒子。
此外,优选的是,用于显示介质的包括带电粒子的粒子群并且可以被电驱动的粒子的平均粒径d(0.5)位于1μm至20μm的范围,优选位于5μm至15μm的范围,各粒子具有均一的尺寸。在平均粒径d(0.5)超过该范围的情况下,显示的图像清晰度劣化,另一方面,在平均粒径小于该范围的情况下,粒子之间的凝集力变得不期望地大,这不利地影响作为显示介质的粒子的移动。
此外,期望地,对于用于显示介质的包括带电粒子的粒子群并且可以被电驱动的粒子的粒径分布,由下式定义的粒径分布的跨度(span)小于5,优选小于3。
跨度=(d(0.9)-d(0.1))/d(0.5)
(这里,d(0.5)表示由μm表示的粒径的值,50%的粒子的粒径大于该值,50%的粒子的粒径小于该值;d(0.1)表示由μm表示的粒径的值,粒径小于或等于该值的粒子的百分率是10%;d(0.9)表示由μm表示的粒径的值,粒径小于或等于该值的粒子的百分率是90%)。
通过将跨度设定为5以下,粒子的尺寸变得均匀,并且粒子能够作为均一的显示介质而移动。
此外,重要的是,对于所使用的粒子群,具有最小直径的粒子群的d(0.5)与具有最大直径的粒子群的d(0.5)之比被设定为10以下。即使粒径分布跨度被设定成较小,构成显示介质并且彼此具有不同带电特性的粒子也能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因此,优选地,粒子尺寸形成为彼此相等,以使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容易地移动,这通过上述范围来实现。
应该注意,可以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等来获得上述构成显示介质的粒子的粒径分布和粒径。通过向待测量的粒子发出激光,在空间上产生由于衍射/散射光导致的光强度分布图案。该光强度分布图案与粒径相关,因此,可以获得粒径和粒径分布。
基于体积基准分布来获得粒径和粒径分布。例如,通过使用测量单元Mastersizer 2000(Malvern Instruments Ltd.),粒子群被插入到氮气流中,从而能够利用所安装的分析软件(使用Mie理论并且基于体积基准分布的软件)来测量粒径和粒径分布。
此外,对于在填充有气体的空间中驱动由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的显示面板,重要的是控制位于空间中并且包围面板基板之间的显示介质的气体,这有助于提高显示稳定性。更具体地,重要的是将空间中的气体在25℃时的相对湿度设定为60%RH以下,优选为50%RH以下。
在图1的(a)和图1的(b)至图4和图5中,上述空间是指存在于相对的基板1和2之间的除了电极5、6(当电极被设置在基板彼此相对的一侧时)、由显示介质3W、3B占据的部分、由分隔壁4占据的部分和显示面板的密封部之外的部分,也就是,上述空间是指与显示介质接触的气体部分。只要气体的湿度落在上述湿度范围内,可以使用任意种类的气体作为上述空间中的气体。然而,优选使用干燥空气、干燥氮气、干燥氩气、干燥氦气、干燥二氧化碳、干燥甲烷等。该气体需要被密封在显示面板中,以保持湿度,例如,重要的是,在预定湿度环境下填充显示介质、构建显示面板并且实施其它处理,然后应用密封材料和密封方法,以防止从外侧侵入湿度。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的基板之间的空间被设定成能够移动显示介质并且能够保持对比度,上述空间通常被调整在10μm至500μm的范围,优选在10μm至200μm的范围。在带电粒子移动的显示面板的情况下,空间被设定在10μm至100μm的范围,优选在10μm至50μm的范围。
相对的基板之间的由气体填充的空间中的显示介质的体积占有率优选在5%至70%的范围,更优选在5%至60%的范围。注意,在体积占有率超过70%的情况下,不利地影响显示介质的移动,另一方面,在体积占有率小于5%的情况下,对比度很可能不清楚。
此外,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通过如下步骤来制备背面侧基板:将厚度为1μm的铜溅射在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以形成薄铜膜;在一侧形成线状电极,在另一侧形成安装用的焊盘状图案;利用激光在线状电极和安装用焊盘(连接电极)连接的位置形成孔,以不从电极的宽度突出的方式施加厚度为1μm的铜镀层,以获得通孔连接。关于显示侧基板,通过使用如下方式获得的基板来制备显示面板:将ITO膜溅射在厚度为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形成线状电极的图案。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铜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铜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3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50μm的孔。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铜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铜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25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50μm的孔。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铜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铜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2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80μm的孔。
实施例1-4
在实施例1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铜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铜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3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00μm的孔。
实施例1-5
在实施例1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铜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铜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2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50μm的孔。
实施例2
通过如下步骤来制备背面侧基板:将厚度为0.1μm的镍溅射在厚度为75μm的PET膜上,以形成薄镍膜;在一侧形成线状电极,在另一侧形成安装用的焊盘状图案;利用激光在线状电极和安装用焊盘(连接电极)连接的位置形成孔,以不从电极的宽度突出的方式施加厚度为3μm的铜镀层,以获得通孔连接。关于显示侧基板,通过使用以如下方式获得的基板来制备显示面板:将ITO膜溅射在厚度为75μm的PET膜上;形成线状电极的图案。
实施例2-1
在实施例2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镍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镍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3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50μm的孔。
实施例2-2
在实施例2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镍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镍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25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00μm的孔。
实施例2-3
在实施例2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镍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镍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2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80μm的孔。
实施例2-4
在实施例2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镍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镍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3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00μm的孔。
实施例2-5
在实施例2中,形成于背面侧基板的镍制线状电极的宽度和镍制焊盘的宽度两者都被设定为200μm,利用激光形成直径为100μm的孔。
实施例1中的所有的实施例1-1至实施例1-5和实施例2中的所有的实施例2-1至实施例2-5都位于信息显示区的外侧并且是不对信息显示做出贡献的部分。更具体地,可以获得边框宽度减小的柔性显示面板(信息显示装置)。
上面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和修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各种电子装置的显示单元,其包括:诸如个人笔记本电脑、电子日记本、被称为PDA(个人数字助理)的便携式信息装置、移动电话、便携式终端(handy terminal)等移动装置的显示单元;诸如电子书、电子报纸、电子手册(电子用法说明书)等电子纸的显示装置;诸如广告牌、海报、黑板和白板等公告牌;用于电子桌上计算器、电气用品、汽车部件的显示单元;诸如积分卡、IC卡等的卡显示单元;用于电子广告、信息板、电子POP(出席点、购买广告点)、电子价格标签、电子价格架板标签、电子乐谱和RFID装置等的显示单元;以及用于POS终端、汽车导航装置、时钟等电子装置的显示单元。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信息显示装置适于用作重写纸,其中,通过与外部重新部件电连接而对显示进行重写,然后在中断连接之后,持续显示。
应该注意,对于信息显示装置的驱动类型,可以采用多种驱动类型,其包括:不使用面板自身的任何开关元件的无源矩阵驱动类型和静态驱动类型;以及使用TFT的有源矩阵驱动类型。
Claims (6)
1.一种信息显示装置,在所述信息显示装置中,具有光学反射率并且由包含能被电驱动的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显示介质被密封在彼此相对地配置的两个面板基板之间,其中,至少一个面板基板是透明的,经由设置于所述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成对电极而使所述显示介质在电的作用下移动,从而显示信息,其中,
所述信息显示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作为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一方的背面侧基板与布线基板相连;
贯通所述背面侧基板以使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前表面的电极和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背面的电极电连接的第一通孔形成于所述背面侧基板,所述布线基板在所述背面侧基板的区域内与位于背面侧的电极相连;以及
还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使设置于作为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另一方的显示侧基板的电极与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背面的电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控制所述显示介质的驱动的电子部件设置于所述布线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侧基板是柔性基板,以及
设置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背面的电极是金属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基板以指向所述背面侧基板的区域的内侧并且不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区域向外突出的方式与设置于所述背面侧基板的背面的电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被电驱动的粒子是带电粒子,以及
通过施加在设置于所述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所述成对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而使由包含所述带电粒子的粒子群构成的所述显示介质移动,从而显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面板基板并且形成像素的所述成对电极是以如下方式形成的相对电极:设置于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一个面板基板的线状电极和设置于所述两个面板基板中的另一个面板基板的线状电极被配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彼此垂直交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19670 | 2008-08-28 | ||
JP2008-219670 | 2008-08-28 | ||
PCT/JP2009/064798 WO2010024255A1 (ja) | 2008-08-28 | 2009-08-25 | 情報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87272A true CN102187272A (zh) | 2011-09-14 |
Family
ID=41721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1407120A Pending CN102187272A (zh) | 2008-08-28 | 2009-08-25 | 信息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176199A1 (zh) |
EP (1) | EP2328015A4 (zh) |
JP (1) | JPWO2010024255A1 (zh) |
KR (1) | KR101201658B1 (zh) |
CN (1) | CN102187272A (zh) |
WO (1) | WO2010024255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76366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苹果公司 | 具有减小的驱动器电路架的显示器 |
WO2014059603A1 (zh) * | 2012-10-16 | 2014-04-2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025178A (zh) * | 2011-10-28 | 2014-09-03 | 苹果公司 | 具有用于附接隐藏式印刷电路和部件的通孔的显示器 |
US9515131B2 (en) | 2012-08-17 | 2016-12-06 | Apple Inc. | Narrow bord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
CN106252360A (zh) * | 2016-08-29 | 2016-12-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710461A (zh) * | 2017-02-20 | 2017-05-24 | 吴宇嘉 | 透明基板全彩led显示屏及生产工艺 |
US9974122B2 (en) | 2012-06-25 | 2018-05-15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vias |
CN108986673A (zh) * | 2017-05-31 | 2018-12-11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US10261370B2 (en) | 2011-10-05 | 2019-04-16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 regions having an apertured TFT layer for signal conductor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220635A (ja) * | 2011-04-06 | 2012-11-12 | Sony Corp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KR101224696B1 (ko) * | 2011-07-15 | 2013-01-2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전자종이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JP5927696B2 (ja) * | 2012-03-16 | 2016-06-01 | イー インク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表示媒体、表示装置 |
US9351400B1 (en) | 2013-02-21 | 2016-05-24 | Apple Inc. |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ive contacts |
US9532450B2 (en) | 2013-03-12 | 2016-12-27 | Apple Inc. | Lowering the sheet resistance of a conductive layer |
JP5765369B2 (ja) * | 2013-05-22 | 2015-08-1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反射型表示装置 |
US20170315416A1 (en) * | 2013-12-02 | 2017-11-02 | Louise D. Farrand | Coloured or black particles |
CN103810981B (zh) * | 2014-01-26 | 2016-01-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CN104916252B (zh) | 2015-07-13 | 2017-08-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圆形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JP2017068031A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トッパン・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情報表示媒体 |
JP2016105183A (ja) * | 2016-01-07 | 2016-06-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薄膜素子用基板、薄膜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ペーパー |
EP3752883B1 (en) * | 2018-02-15 | 2024-10-09 | E Ink Corporation | Electro-optic display backplane |
KR20210130896A (ko) | 2020-04-22 | 2021-11-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TWM606021U (zh) * | 2020-07-27 | 2021-01-01 | 法商思電子系統意象公司 | 導電結構與電子紙裝置 |
CN116068773B (zh) * | 2023-03-06 | 2023-07-25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头戴式显示装置及头戴式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40458A (ja) * | 2000-07-31 | 2002-02-06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381750A (zh) * | 2001-04-16 | 2002-11-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
CN1453623A (zh) * | 2002-04-24 | 2003-11-05 | 希毕克斯影像有限公司 | 具有多层底板的矩阵驱动电泳显示器 |
CN1900791A (zh) * | 2005-07-20 | 2007-01-24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液晶显示装置 |
JP2007322781A (ja) * | 2006-06-01 | 2007-12-13 | Bridgestone Corp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8417A (ja) | 1998-09-28 | 2000-04-07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
2009
- 2009-08-25 CN CN2009801407120A patent/CN102187272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8-25 JP JP2010526719A patent/JPWO2010024255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9-08-25 KR KR1020117006859A patent/KR10120165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8-25 US US13/060,622 patent/US2011017619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8-25 WO PCT/JP2009/064798 patent/WO20100242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8-25 EP EP09809906A patent/EP232801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40458A (ja) * | 2000-07-31 | 2002-02-06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381750A (zh) * | 2001-04-16 | 2002-11-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
CN1453623A (zh) * | 2002-04-24 | 2003-11-05 | 希毕克斯影像有限公司 | 具有多层底板的矩阵驱动电泳显示器 |
CN1900791A (zh) * | 2005-07-20 | 2007-01-24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液晶显示装置 |
JP2007322781A (ja) * | 2006-06-01 | 2007-12-13 | Bridgestone Corp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37648B2 (en) | 2011-10-05 | 2021-10-05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 regions having an apertured TFT layer for signal conductors |
US10877332B2 (en) | 2011-10-05 | 2020-12-29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 regions having an apertured TFT layer for signal conductors |
US10620490B2 (en) | 2011-10-05 | 2020-04-14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 regions having an apertured TFT or other layer for signal conductors |
US10261370B2 (en) | 2011-10-05 | 2019-04-16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minimized border regions having an apertured TFT layer for signal conductors |
CN104025178A (zh) * | 2011-10-28 | 2014-09-03 | 苹果公司 | 具有用于附接隐藏式印刷电路和部件的通孔的显示器 |
US9286826B2 (en) | 2011-10-28 | 2016-03-15 | Apple Inc. | Display with vias for concealed printed circuit and component attachment |
US10522072B2 (en) | 2011-10-28 | 2019-12-31 | Apple Inc. | Display with vias for concealed printed circuit and component attachment |
US9805643B2 (en) | 2011-10-28 | 2017-10-31 | Apple Inc. | Display with vias for concealed printed circuit and component attachment |
US9974122B2 (en) | 2012-06-25 | 2018-05-15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vias |
US9515131B2 (en) | 2012-08-17 | 2016-12-06 | Apple Inc. | Narrow bord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
US9780159B2 (en) | 2012-08-17 | 2017-10-03 | Apple Inc. | Narrow bord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
CN103676366B (zh) * | 2012-08-31 | 2017-06-09 | 苹果公司 | 具有减小的驱动器电路架的显示器 |
US9997578B2 (en) | 2012-08-31 | 2018-06-12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reduced driver circuit ledges |
CN103676366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苹果公司 | 具有减小的驱动器电路架的显示器 |
US9454025B2 (en) | 2012-08-31 | 2016-09-27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reduced driver circuit ledges |
WO2014059603A1 (zh) * | 2012-10-16 | 2014-04-2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面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106252360A (zh) * | 2016-08-29 | 2016-12-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710461A (zh) * | 2017-02-20 | 2017-05-24 | 吴宇嘉 | 透明基板全彩led显示屏及生产工艺 |
CN108986673A (zh) * | 2017-05-31 | 2018-12-11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201658B1 (ko) | 2012-11-14 |
EP2328015A4 (en) | 2011-11-30 |
JPWO2010024255A1 (ja) | 2012-01-26 |
WO2010024255A1 (ja) | 2010-03-04 |
KR20110059629A (ko) | 2011-06-02 |
US20110176199A1 (en) | 2011-07-21 |
EP2328015A1 (en) | 201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87272A (zh) | 信息显示装置 | |
CN101946276A (zh) | 信息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信息显示面板 | |
CN101784952A (zh) | 信息显示面板 | |
JP5078263B2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8287172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6330213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CN101910933B (zh) | 信息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08009407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8009423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8064789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US7978397B2 (en) | Informatio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07322805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8224738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活性化方法 | |
JP2008076659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 |
JP2007148302A (ja) |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 |
JP2007163661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6162732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 |
JP5102988B2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06337708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6343576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9069405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8064779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6337709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07140352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
JP2010169759A (ja) |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