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8786A -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8786A
CN102178786A CN2011101134122A CN201110113412A CN102178786A CN 102178786 A CN102178786 A CN 102178786A CN 2011101134122 A CN2011101134122 A CN 2011101134122A CN 201110113412 A CN201110113412 A CN 201110113412A CN 102178786 A CN102178786 A CN 102178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group
peripheral neuropathy
diabetic peripheral
drug regi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134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8786B (zh
Inventor
秦剑
陈用芳
陈刚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ker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KEER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KEER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KEER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134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78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78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8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8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8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其药物组合包括: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具有通经活络,养阴清热,祛瘀逐痰止痛之功效;通过药理实验表明大剂量给药活性优于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种优选中药组合。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侵及神经系统的各部位,包括中枢神经、颅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繁杂,分类方法较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左右对称的多发性神经病变和非对称性神经病变两大类。病理学证实DPN的发病与长期的搞血糖及由此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等多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DPN发病机制是由于消渴病伤阴耗气、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虚血瘀、脉络痹阻,气血不能濡养四肢,阳气不能布达四末所致。中药治疗以养阴清热为主,佐以活血通络、涤痰、益气、行气为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DPN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人们发现能黄芪能改善DPN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甚至溃烂等症状,常用生地、玄参、桃花、红花、紫草等养阴清热;当归、川芎、蜈蚣等活血通络:黄芪、川芎、丹参、赤芍等益气活血;而葛根、甘草、龙胆草、黄芪、丹参、桂枝、黄芩甙、芍药、桂皮、苍术、水飞蓟、槐米等有抑制醛糖还原酶(AR)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临床表现较好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方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药物组合包括: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
所述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的重量比为10~60:5~20:10~60:5~30:5~30:5~50:5~50:5~50:10~60:5~40:8~50:8~50:5~40:5~50。
所述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的重量比为8:2:6:4:4:6:8:6:8:5:8:6:5:5。
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芥子和桂枝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加水量为本步骤药材重量3~12倍,提取时间为2~12小时,分别得到挥发油部分、药渣和水液;
2)将步骤1)中的药渣和水液与黄芪、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枸杞、鸡血藤、延胡索混合,回流提取3~5次,加水量为本步骤药材重量的2~10倍,提取时间为每次0.5~2小时,得到提取液;
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过D101、D101B 、D201、D301、H-20、H-50和H-60中任一种大孔树脂,用浓度为40%~95%的任一浓度的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洗脱液,温度50~70℃减压浓缩至70℃条件下密度为1.1~1.4的浸膏Ⅰ;
4)将蜈蚣、水蛭回流提取2次,加水量为本步骤药材重量的5~10倍,提取时间为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温度50~70℃减压浓缩至70℃条件下密度为1.1~1.4的浸膏Ⅱ;
5)将步骤3)中得到的浸膏Ⅰ和步骤4)中得到的浸膏Ⅱ50~70℃真空干燥并粉碎或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
6)将步骤5)中得到的浸膏粉过50~80目筛,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部分,混匀,得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
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在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用于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通经活络,养阴清热,祛瘀逐痰止痛之功效;通过药理实验表明大剂量给药活性优于弥可保,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种优选中药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1
称取黄芪40g、桂枝10g、天花粉30 g、生地20g、赤芍20 g、丹参30 g、牛膝40 g、葛根30g、鸡血藤40g、水蛭25g、白芥子40 g、延胡索30 g、蜈蚣25 g、枸杞25g;将白芥子和桂枝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加水量为药材重量7倍,提取时间为9小时,分别得到挥发油部分、药渣和水液。
将药渣和水液与黄芪、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枸杞、鸡血藤、延胡索混合,回流提取3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倍,提取时间为每次1小时,得到提取液。
将提取液过滤,,过D101、D101B 、D201、D301、H-20、H-50和H-60中任一种大孔树脂,用浓度为40%~95%的任一浓度的乙醇洗脱,其中最佳洗脱乙醇浓度为60~80%,温度50~70℃、真空度0.01~0.08Mpa减压浓缩至70℃条件下密度为1.1~1.4的浸膏Ⅰ。
将蜈蚣、水蛭回流提取2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5~10倍,提取时间为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温度50~70℃、真空度0.01~0.08Mpa减压浓缩至70℃条件下密度为1.1~1.4的浸膏Ⅱ;将浸膏Ⅱ50~70℃真空干燥并粉碎或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
将浸膏粉过80目筛,加入挥发油部分,混匀,得到药物组合物Ⅰ。
实施例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2
称取黄芪60g、桂枝5 g、天花粉10 g、生地5 g、赤芍5g、丹参5 g、牛膝5 g、葛根5g、鸡血藤10g   水蛭5g、白芥子8g、延胡索8 g、蜈蚣5g、枸杞5 g,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得到药物组合物Ⅱ。
实施例3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3
称取黄芪10g、桂枝20 g、天花粉60 g、生地30 g、赤芍30 g、丹参50 g、牛膝50 g、葛根50 g、鸡血藤60g   水蛭40g、白芥子50 g、延胡索50 g、蜈蚣40 g、枸杞50 g,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得到药物组合物Ⅲ。
实施例4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剂
将实施例1、2和3制备得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加入乳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搅拌均匀,以10%~70%的乙醇为粘合剂湿法制粒或者干法制粒,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
将实施例1、2和3制备得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加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其混合物、泊乳沙姆、40-硬脂酸聚烃氧酯、明胶、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脂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滴制,干燥,得到滴丸剂。
将实施例1、2和3制备得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加入乳糖、糊精、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以10%~70%的乙醇为粘合剂湿法制粒,低温干燥或者采用干法制粒,得到颗粒剂。
将实施例1、2和3制备得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加入乳糖、糊精、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粒,低温干燥或者采用干法制粒,压片,得到片剂。
将实施例1、2和3制备得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加入乳糖、糊精、淀粉、糖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等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匀,制软材,制丸,干燥,得到丸剂。
将实施例1、2和3制备得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加入豆油、玉米油或者其他油类和其他适宜辅料,搅拌均匀,以明胶为主要囊皮材料,按药剂学常规制备方法,制成软胶囊剂。
实施例 5  药物组合物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活性考察
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为:
SD大鼠6O只(体重200±20g),于自然光线、自由饮水、自由摄食条件下,适应性喂养1周。用生理盐水将四氧嘧啶稀释成50 mg/mL的溶液,大鼠禁食12 h后,按200 mg/kg的量分两次腹腔注射,每日一次,72 h后眶静脉取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凡血糖≥16.7mmol/L纳入实验。
将建模成功的大鼠48只按血糖值的大小随机分为模型组、本发明组合物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弥可保(500μg/片)对照组,每组12只。另设1O只鼠龄、体重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造模5天后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每日一次。大剂量组,药物组合物Ⅰ10g生药/kg;小剂量组,药物组合物Ⅰ5g生药/kg;弥可保组300 μ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给药8周。
观察指标及测试方法为:
血糖:实验开始、结束时各测一次眶静脉取血,用葡葡糖氧化酶法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lc):微柱法,实验结束时大鼠股动脉取血2 mL,EDTA抗凝待检。
坐骨神经组织cGMP、cAMP测定:取样方法:4%的戊巴比妥钠按25 mg/kg大鼠的剂量腹壁下注射,待完全麻醉后,分离出坐骨神经,剪下后快速放入干冰中保存。在冰浴环境下,将坐骨神经放入盛有2 mL冷的0.05 mmoL醋酸缓冲液(pH4.75)的匀浆器内,将组织粉碎后,悬浮液倒入1O mL试管内,用2 mL无水乙醇洗匀浆器,然后将乙醇倒入悬浮液中混匀,静止5 min,350g离心15 min,将上清液收集在小瓶内,用2 mL 75%乙醇洗匀浆器和沉淀2次,混匀,350g离心15 min,合并上清液,60℃水浴中吹干,残渣放于4℃保存。测量时用1 mL醋酸缓冲液溶解残渣,然后取0.1 mL与乙酰化试剂5μL,1251-cAMP或1251-cGMP 100μL ,抗血清100μL混匀,4℃存放过夜后,再向其中加入正常兔血清100μL,羊抗兔血清100μL,混匀,4℃存放过夜。300g离心15 min,负压吸去上清液,测量沉淀γ-放射性强度。
红细胞Na-K-ATP酶测定:取肝素抗凝全血1 mL,加4倍量生理盐水,轻轻混匀,1000~1500转/分,离心机离心5-10 min,弃上清液,按此方法反复洗涤3次,留沉淀的红细胞。在上述沉淀的红细胞中加双蒸水1.5 mL,将试管放在漩涡混匀器上混匀30 min,放置30 min使其充分溶解,最后每试管取样200 L按试剂盒说明分步操作,规定每小时107个红细胞的ATP酶分解ATP产生1μmol无机磷的量为一个ATP酶活力单位,即微克分子磷/1O7RBC/hour(μmolpi/107 个RBC/h)。
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将大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5 mL/kg麻醉后,颈动脉插管取血,接入到用肝素抗凝的血液流变管中,测定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
所有数据结果以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s表示,用SPSS10.0处理,各组间样本采用方差分析。
实验结果为:
给药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给药后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S)
与正常组比较:* P<0.05,**P<0.O1, ***P<0.0O1;
与模型组比较:△ P<O.O5,△△ P<O.O1, △△△ P<O.0O1;
与弥可保组比较:#P<0.05,##P<O.O1;
与小剂量组比较:◎ P<O.O5,◎◎P<O.O1。下表同。
结果表明,模型组及治疗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本发明组合物组显示出一定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作用,大剂量组的效果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成模大鼠体重较正常组均明显减轻,尤以模型组减轻最为明显 P<0.01;治疗各组似有增加体重的作用,但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大剂量组有一定的增加体重作用,与模型组比较 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 P<0.05。
大鼠坐骨神经cGMP、cAMP的变化见表2。
表2  给药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cGMP、cAMP比较(±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6
结果表明,模型组cGMP和cAMP明显低于治疗各组 P<0.01,大剂量组的效果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有差异 P<0.05,说明未能完全显著恢复,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弥可保组和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P>0.05。
大鼠红细胞Na-K-ATP酶的变化见表3。
表3 给药后各组大鼠Na-K-ATP酶的变化 (
Figure 961797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08
结果表明,模型组及弥可保组红细胞Na-K-ATP酶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O1。本发明组合物各组则能明显升高Na-K-ATP红细胞酶的活性,其中大剂量组的效果最明显,与弥可保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对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给药后各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比较 (mpa/s,
Figure 232373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10
结果表明,模型组各表观粘度值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01。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各值虽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大剂量组各值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能改善实验大鼠全血表观粘度,大剂量组效果最佳。
对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见表5
表5 给药后各组大鼠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比较 (
Figure 420646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12
结果表明,血浆粘度模型组、弥可保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都高于正常组 P<0.05。大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有改善实验大鼠血浆粘度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且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有降低实验大鼠血中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实施例 6  药物组合物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活性考察
建立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指标及测试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考察药物组合物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活性。
实验结果为:
给药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情况见表6。
表6 给药后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
Figure 118475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14
结果表明,模型组及治疗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1;本发明组合物组显示出一定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作用,大剂量组的效果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成模大鼠体重较正常组均明显减轻,尤以模型组减轻最为明显 P<0.01;治疗各组似有增加体重的作用,但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大剂量组有一定的增加体重作用,与模型组比较 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 P<0.05。
大鼠坐骨神经cGMP、cAMP的变化见表7。
表7  给药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cGMP、cAMP比较(±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16
结果表明,模型组cGMP和cAMP明显低于治疗各组 P<0.01,大剂量组的效果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有差异 P<0.05,说明未能完全显著恢复,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弥可保组和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P>0.05。
大鼠红细胞Na-K-ATP酶的变化见表8。
表8 给药后各组大鼠Na-K-ATP酶的变化 (
Figure 210507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18
结果表明,模型组及弥可保组红细胞Na-K-ATP酶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O1。本发明组合物各组则能明显升高Na-K-ATP红细胞酶的活性,其中大剂量组的效果最明显,与弥可保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对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见表9。
表9 给药后各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比较 (mpa/s,
Figure 754752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20
结果表明,模型组各表观粘度值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01。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各值虽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大剂量组各值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能改善实验大鼠全血表观粘度,大剂量组效果最佳。
对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见表10。
表10 给药后各组大鼠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比较 (
Figure 142525DEST_PATH_IMAGE002
±S)
结果表明,血浆粘度模型组、弥可保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都高于正常组P<0.05。大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有改善实验大鼠血浆粘度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且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有降低实验大鼠血中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实施例 7  药物组合物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活性考察
建立对四氧嘧啶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指标及测试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考察药物组合物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理活性。
实验结果为:
给药后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情况见表11。
表11 给药后各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的变化(
Figure 772220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24
结果表明,模型组及治疗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本发明组合物组显示出一定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作用,大剂量组的效果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模大鼠体重较正常组均明显减轻,尤以模型组减轻最为明显P<0.01;治疗各组似有增加体重的作用,但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组有一定的增加体重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P<0.05。
大鼠坐骨神经cGMP、cAMP的变化见表12。
表12  给药后各组大鼠坐骨神经cGMP、cAMP比较(
Figure 883134DEST_PATH_IMAGE002
±S)
结果表明,模型组cGMP和cAMP明显低于治疗各组 P<0.01,大剂量组的效果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有差异 P<0.05,说明未能完全显著恢复,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与弥可保组和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P>0.05。
大鼠红细胞Na-K-ATP酶的变化见表13。
表13 给药后各组大鼠Na-K-ATP酶的变化 (
Figure 281885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28
结果表明,模型组及弥可保组红细胞Na-K-ATP酶均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O.O1。本发明组合物各组则能明显升高Na-K-ATP红细胞酶的活性,其中大剂量组的效果最明显,与弥可保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对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见表14。
表14 给药后各组大鼠不同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的比较 (mpa/s,
Figure 88560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30
结果表明,模型组各表观粘度值均极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01。小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各值虽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大剂量组各值与正常组无差异 P>0.05。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能改善实验大鼠全血表观粘度,大剂量组效果最佳。
对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结果见表15。
表15 给药后各组大鼠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的比较 (
Figure 205552DEST_PATH_IMAGE002
±S)
Figure 2011101134122100002DEST_PATH_IMAGE032
结果表明,血浆粘度模型组、弥可保组之间无明显差异,都高于正常组P<0.05。大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比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模型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有改善实验大鼠血浆粘度的作用。
纤维蛋白原值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P<0.05,且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结果提示本发明组合物有降低实验大鼠血中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Claims (6)

1.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药物组合包括: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的重量比为10~60:5~20:10~60:5~30:5~30:5~50:5~50:5~50:10~60:5~40:8~50:8~50:5~40:5~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芪、桂枝、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鸡血藤、水蛭、白芥子、延胡索、蜈蚣、枸杞的重量比为8:2:6:4:4:6:8:6:8:5:8:6:5: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之一所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芥子和桂枝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加水量为本步骤药材重量3~12倍,提取时间为2~12小时,分别得到挥发油部分、药渣和水液;
2)将步骤1)中的药渣和水液与黄芪、天花粉、生地、赤芍、丹参、牛膝、葛根、枸杞、鸡血藤、延胡索混合,回流提取3~5次,加水量为本步骤药材重量的2~10倍,提取时间为每次0.5~2小时,得到提取液;
3)将步骤2)中的提取液过滤,过D101、D101B 、D201、D301、H-20、H-50和H-60中任一种大孔树脂,用浓度为40%~95%的任一浓度的乙醇洗脱,合并乙醇洗脱液,温度50~70℃减压浓缩至70℃条件下密度为1.1~1.4的浸膏Ⅰ;
4)将蜈蚣、水蛭回流提取2次,加水量为本步骤药材重量的5~10倍,提取时间为每次0.5~2小时,合并提取液温度50~70℃减压浓缩至70℃条件下密度为1.1~1.4的浸膏Ⅱ;
5)将步骤3)中得到的浸膏Ⅰ和步骤4)中得到的浸膏Ⅱ50~70℃真空干燥并粉碎或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
6)将步骤5)中得到的浸膏粉过50~80目筛,加入步骤1)中得到的挥发油部分,混匀,得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通过添加辅料制备成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剂中的一种。
6.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在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CN2011101134122A 2011-05-04 2011-05-04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02178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34122A CN102178786B (zh) 2011-05-04 2011-05-04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134122A CN102178786B (zh) 2011-05-04 2011-05-04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8786A true CN102178786A (zh) 2011-09-14
CN102178786B CN102178786B (zh) 2013-03-13

Family

ID=44565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134122A Active CN102178786B (zh) 2011-05-04 2011-05-04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7878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2518A (zh) * 2012-01-05 2012-06-27 首都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0438A (zh) * 2012-04-21 2012-07-25 韩合旭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的药物
CN104547420A (zh) * 2014-12-30 2015-04-29 陈满锦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
CN111671795A (zh) * 2020-07-06 2020-09-18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257A (zh) * 2008-04-16 2008-09-10 逯传玲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9257A (zh) * 2008-04-16 2008-09-10 逯传玲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61231 刘铜华;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诊治述要 119-122 1-6 第28卷, 第2期 *
刘铜华;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药诊治述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2518A (zh) * 2012-01-05 2012-06-27 首都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2518B (zh) * 2012-01-05 2013-12-04 首都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00438A (zh) * 2012-04-21 2012-07-25 韩合旭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的药物
CN104547420A (zh) * 2014-12-30 2015-04-29 陈满锦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
CN111671795A (zh) * 2020-07-06 2020-09-18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和应用
CN111671795B (zh) * 2020-07-06 2021-11-09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8786B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8786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物组合、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288245B (zh) 抗衰老和增强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1953918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1269179B (zh) 治疗老年痴呆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90210B (zh) 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76591A (zh) 刺五加当归黄芪组合物辅助降血糖新用途
CN102657736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33586B (zh)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788A (zh) 中药煮散颗粒组合物及其制备、煎煮方法和剂量关系
CN1927324A (zh) 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129448A (zh) 防治更年期综合症和骨质疏松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42895A (zh)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695562B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8085B (zh)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失代偿早期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40516B (zh) 一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41402A (zh) 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05727089A (zh) 含艾叶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治疗肠易激综合症药物中的用途
CN104173681B (zh) 一种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204896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75248C (zh) 一种治疗子宫出血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4998085A (zh) 一种可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839931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27C (zh) 治疗神经病变的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CN104706708B (zh) 红芪乙醇提取物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及其中有效成分鉴定方法
CN103263581A (zh) 用于降血糖的双参胶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1122 Chongqing city Yubei District North New District No. 1010 garden Jinyu Road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angker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1122 Chongqing city Yubei District North New District No. 1010 garden Jinyu Road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ONQUER PHARMACEUT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