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7817A - 天线设置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天线设置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7817A
CN102157817A CN2010105870652A CN201010587065A CN102157817A CN 102157817 A CN102157817 A CN 102157817A CN 2010105870652 A CN2010105870652 A CN 2010105870652A CN 201010587065 A CN201010587065 A CN 201010587065A CN 102157817 A CN102157817 A CN 102157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axial
coaxial connector
trigge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70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7817B (zh
Inventor
山越大助
中川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57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7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7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78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16Antenna or wave energy "plumbing" making
    • Y10T29/49018Antenna or wave energy "plumbing" making with other electrical component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使用天线的天线设置方法,能按照使用状况而选择内设天线或外部天线的一方,且能自由地进行切换。此外,还提供一种该方法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可通过同轴缆线与外部天线连接。同轴缆线与外部天线的连接是使用同轴连接器和检查用的同轴切换开关来进行的。当将无线模块设置在框体中任一位置时,在设置于无线模块的内设天线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在与内设天线连接的同轴切换开关上,通过同轴缆线装设同轴连接器,利用同轴缆线,将连接于同轴缆线的外部天线配置于能使外部天线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框体中任一位置。

Description

天线设置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无线模块的天线设置方法及该方法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将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设置在应设置该无线模块的装置的框体内部中一位置的情况下,只要在该一位置上内设天线能发挥期望的天线特性,就不会发生任何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由于不需使用成品成本较高且设计工时较长的外部天线,其结果是,能使成品成本降低并能减少设计工时。
另一方面,在无法使用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的情况下,换言之,在将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设置于框体内部中该一位置的情况下,在该一位置上内设天线无法发挥期望的天线特性,或不能将无线模块设置在内设天线能发挥期望的天线特性的位置上,或在该位置设置无线模块面临困难的状况下,则需要设置利用框体内的外部天线的无线模块。
在事先就明白应使用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或利用外部天线的无线模块的状况下,并不会发生任何的问题。然而,在事先无法明白应使用哪个无线模块的情况下,为慎重起见,不得不准备利用外部天线的无线模块。
然而,尽管准备好了利用外部天线的无线模块,当判定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也能使用的情况下,高成本且设计工时长的外部天线变得无用,会造成成本增高且作业效率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2391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开发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天线的天线设置方法,即使在无法事先明白应使用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或利用外部天线的无线模块的情况下,仍能按照使用状况来选择内设天线或外部天线的一方,且能自由地进行切换。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与以往的同轴切换开关成对地使用,该以往的同轴切换开关在可携带电话等可携式通讯设备中,作为高频电路的检查用而被广泛一般地使用。图13表示该以往的同轴切换开关的一例。在此所示的同轴切换开关121与本发明申请人自己所提出的日本专利特开2003-123915号公报中公开的结构相同。
在同轴切换开关121的内部包含设置于绝缘壳体122且能彼此接触、分离的固定端子124和可动端子125。使被同轴连接器126的绝缘壳体127支承的中心导体129通过穿设于绝缘壳体122的通孔135而往下移动,从而使固定端子124保持原状,而仅使可动端子125移动至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藉此,使上述端子间的接触断开。
这样将可动端子125与固定端子124的接触断开,从而使同轴连接器126的中心导体129处于仅与可动端子125接触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将可动端子125与固定端子124间的信号电路切换成可动端子125与中心导体129间的其它信号电路。此外,这样的切换操作以往是为了检查可携带电话等装设有高频电路的设备的高频性能而使用的。
以往,该同轴切换开关121仅是为了检查而使用,仅在检查时是有用的,其使用时机仅为成品制造后的设备检查时,通常只使用一次,并未被有效地利用。此外,同轴连接器126的外部导体128仅形成为其能嵌合的下端部133卡定于同轴切换开关121的环状槽132,此外,同轴连接器126朝嵌合方向延伸,因此,从结构上来看,并不适于将同轴连接器126与同轴切换开关121始终连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供上述方法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可与同轴切换开关121始终连接,且能实现同轴切换开关121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是能装设于同轴切换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前述同轴连接器是直角型的连接器,包括:绝缘连接器壳体;设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且能连接于同轴缆线的外侧导体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以及以可动状态设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且能连接于前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前述接触件大致呈L字状,包括:包含前述接触件的前端的第一部分;以及通过弯折部连接于前述第一部分且朝向与前述第一部分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前述接触件是将该接触件的第二部分载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设置部,且在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的前述同轴缆线的连接侧被悬梁状地支承,前述接触件的前端通过与前述同轴切换开关的接触,能朝与前述同轴切换开关和前述同轴连接器的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位。
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在通过前述接触件的前端与前述同轴切换开关的接触而使前述接触件的前端及其附近收容于前述同轴连接器的内部时,前述接触件的第一部分在与前述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内部,为了防止前述被推入的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碰撞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在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内部设置空间亦可。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前述空间也可通过在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壁部的局部设置薄壁部而形成。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也可包括:供前述接触件设置的主体;以及弯折部,其根侧被主体单侧支承,其前端侧朝向前述主体弯折,从而覆盖设置于前述主体的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前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在设置于前述主体的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与前述弯折部之间被压接亦可。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前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也可设置在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中、在与前述同轴缆线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较大宽度的幅宽部。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覆盖前述幅宽部的前述外部连接器导体也可在前述交叉方向上形成缺口。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也可在前述薄壁部与比前述薄壁部厚的中等壁部之间设置倾斜或台阶。
此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为了隔开前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与外部连接器导体,也可在前述弯折部的局部设置比前述幅宽部窄且比厚壁部薄的部分,该厚壁部在其与前述幅宽部之间压接前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
除此之外,在上述同轴连接器中,前述接触件的前端也可具备在接触前述同轴切换开关时清扫前述同轴切换开关的功能。
此外,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是能装设于同轴切换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前述同轴连接器是直角型的连接器,包括:绝缘连接器壳体;设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外部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以及以可动状态设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接触件,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包括:供前述接触件设置的主体;以及弯折部,其根侧被前述主体单侧支承,其前端侧朝前述主体弯折,从而覆盖设置于前述主体的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该弯折部在根侧设有薄壁部,在前端侧设有厚壁部,前述外部连接器导体具有通过朝向前述弯折部弯折而能覆盖前述弯折部的外部的外侧弯折部,前述接触件大致呈L字状,且包括:包含前述接触件的前端的第一部分;以及通过弯折部连接于前述第一部分且朝向与前述第一部分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前述接触件是将该接触件的第二部分载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设置部,且在前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的端部附近被悬梁状地支承,前述接触件的前端在与前述同轴切换开关接触时,通过该接触可朝与前述同轴切换开关和前述同轴连接器的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位。
此外,本发明的天线设置方法是使用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的天线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前述无线模块可通过同轴缆线与外部天线连接,前述同轴缆线与前述外部天线的连接是使用同轴连接器和同轴切换开关来进行的,前述同轴连接器是直角型的连接器,且包括:绝缘连接器壳体;设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且能连接于前述同轴缆线的外侧导体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以及以可动状态设置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且能连接于前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前述接触件的前端及其附近在前述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有前述同轴连接器之前处于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突出的状态,前述同轴切换开关包括:具有能收容前述同轴连接器的接触件的通孔的绝缘开关壳体;设置于前述绝缘开关壳体外部的外部开关导体;以及设置于前述绝缘开关壳体的内部且可彼此接触、分离的第一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在装设前述同轴连接器之前前述同轴切换开关与前述内设天线形成信号电路,若在前述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前述同轴连接器,前述同轴切换开关的外部开关导体与前述同轴连接器的外部连接器导体相互接触,两者能可装拆地始终连接着,且通过前述绝缘开关壳体的通孔而插入的前述接触件的前端与前述第一接触片接触,而使前述第一接触片与前述第二接触片间的接触断开,并在前述第一接触片与前述同轴连接器间形成其它的信号电路,从前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前述接触件的前端及其附近通过前述接触件的前端与前述第一接触片的接触而朝与前述同轴切换开关和前述同轴连接器的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位,当将前述无线模块设置在应设置该无线模块的装置的框体中任一位置时,在设置于前述无线模块的内设天线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在与设置于前述任一位置的前述内设天线连接的前述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前述同轴连接器,利用连接于前述同轴连接器的前述同轴缆线,来将连接于前述同轴缆线的前述外部天线配置于能使前述外部天线适当地发挥功能的前述框体中任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使用天线的天线设置方法,可按照使用状况,选择无线模块的内设天线或外部天线的任一方,或者进行切换。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该天线设置方法所能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组装后的纵剖图。
图4是将同轴切换开关和图3所示的同轴连接器一起表示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同轴连接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正要在同轴连接器上安装同轴缆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状态下的同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单独地表示接触件的图。
图11是表示刚将同轴缆线配置于接触件的水平部分后的状态的图。
图12是表示刚将同轴连接器压接在弯折部与水平部分间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同轴切换开关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
1…同轴装置
10…同轴切换开关
12…同轴连接器
15…同轴缆线
17…外侧导体
19…中心导体
20…绝缘连接器壳体
22…弯折部
24…厚壁部
26…中等壁部
27…空间
28…薄壁部
29…倾斜部
30…更薄的部分
40…主体
45…间隙
50…外部连接器导体
52…一部分
70…接触件
72…水平部分(第二部分)
72A…幅宽部
74…垂直部分(第一部分)
74’…前端
82…绝缘开关壳体
90…无线模块
91…外部天线
93…内设天线
95…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天线设置方法。图1是表示将设有内设天线93的无线模块90设置在应设置该无线模块90的装置的框体95内部中的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该一位置是假定成内设天线93能发挥期望的天线特性,换言之是内设天线93能适当地发挥功能的位置。
另一方面,虽然图2(a)的立体图与图1类似,但设有内设天线93的无线模块90设置在与上述一位置不同的位置。此不同的位置是假定成内设天线93无法发挥期望的天线特性,换言之是内设天线93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的位置。
由于设置无线模块90的装置大小和形状、或其与应设置的其它模块的关系等的某些原因,有时无线模块90不是设置在例如图1所示的能让内设天线93适当发挥功能的位置,而设置在如图2(a)所示的无法让内设天线93适当发挥功能的位置。在后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天线特性,不是使用内设天线93,而例如必须使用图2(b)所示的外部天线91等。
外部天线91通过同轴缆线15连接于无线模块90后才能使用。进一步的说,通过在无线模块90与外部天线91之间连接可挠性的同轴缆线15,并将外部天线91设于框体95内部的任一适当位置,能确保期望的天线特性。此外,在此情况下,与以往装置同样地,在外部天线91连接于无线模块90之前,内设天线93处于接通状态,在外部天线91与无线模块90连接之后,信号电路会自动切换而使内设天线成为断开状态,相反地,外部天线91成为接通状态。
在此,同轴缆线15与无线模块90之间的连接是利用设于同轴缆线15侧的同轴连接器12、设于无线模块90侧的同轴切换开关(具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10来进行的。特别地,关于同轴切换开关10,能直接使用参照图13而于先前所说明的作为高频电路检查用而被广泛地一般使用的以往的同轴切换开关10。更详细来说,本发明是将仅使用于检查的同轴切换开关10与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12始终可装拆自如地连接的,因此,不仅是检查用,还能作为用来连接无线模块90与同轴缆线15的连接器,进一步来说,能用来将无线模块90与连接于同轴缆线15的外部天线91电连接。这样,通过将同轴切换开关10兼用为连接器,不需另外设置连接器,而能实现同轴切换开关10的有效利用。此外,即使起初是打算使用内设天线93,但因某些原因造成内设天线93无法获得期望的特性的情况下,也不需变更无线模块90的电路设计,能容易地将内设天线93切换成外部天线91。即,根据本发明,关于利用内设天线93的方式和利用外部天线91的方式这两个方式,能使用同样设计的无线模块90。根据以上的结构,本发明中,在连接于内设天线93的同轴切换开关10上装设同轴连接器12,此外还利用连接于同轴连接器12的同轴缆线15,将连接于同轴缆线15的外部天线91配置于能让该外部天线91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框体中的任一位置,并能始终确保天线特性。
接着说明上述方法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12的结构。图3是表示该同轴连接器12组装后的纵剖图。图4是将同轴切换开关10和图3所示的同轴连接器12一起表示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同轴切换开关10上装设同轴连接器12后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3至图5表示已安装同轴缆线15后的状态,相对于此,图6至图9表示同轴缆线15安装前或安装中途的同轴连接器12。在此,图6是表示正要在同轴连接器12上安装同轴缆线1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6的状态下的同轴连接器12的俯视图,图9是图8的A-A线剖视图。
仅在图4、图5中表示的同轴切换开关10的结构及功能与参照图13而于先前说明的以往一般的同轴切换开关相同。该同轴切换开关10的主要构件包括绝缘开关壳体82、外部开关导体83、弹性片85及固定片86,该绝缘开关壳体82穿设有能收容同轴连接器12的接触件70的插通孔87,该外部开关导体83设于绝缘开关壳体82的外部。弹性片85及固定片86设于绝缘开关壳体82的内部且可彼此接触或分离。
为了使其与同轴切换开关10的始终连接变容易或成为可能,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12不同于图13所示的仅朝垂直方向延伸的以往的同轴连接器126,而是以所谓直角(正交)型连接器的形式来形成。通过采用这种直角型连接器,能实现降低同轴连接器12的高度。同轴连接器12的主要构件包括:绝缘连接器壳体20;设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外部的外部连接器导体50;以及以可动状态设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接触件70。此外,该同轴连接器12通过与同轴切换开关10组合使用能形成一组同轴装置1(参照图4、图5)。
为了更明确起见,图10单独地表示了接触件70。接触件70是从侧方观察大致呈L字状的板状体,其主要构件包括:垂直部分74;通过弯折部76连接于该垂直部分74且相对于垂直部分74大致垂直地延伸的水平部分72。垂直部分74还包括通过通孔87而插入同轴切换开关10的前端74’。此外,不同于水平部分72,垂直部分74并未固定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此外,其板面中央附近75朝向外部凸起,藉此能实现强度的提升。
水平部分72在同轴缆线15的设置方向上的一部分具有在与该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较大宽度的幅宽部72A。幅宽部72A被固定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其结果是,接触件70整体被支承成悬梁状。在水平部分72的同轴缆线15的连接侧、即在水平部分72的端部附近被支承固定成悬梁状,因此,能获得从固定部即水平部分72至可动部即垂直部分74的前端74’的距离,即获得弹性长度,从而能提高被收容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时的接触件70的可动性。
绝缘连接器壳体20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状的主体40;可相对于该主体40弯折且具有厚壁部24的弯折部22。作为优选,厚壁部24的表面形成为在宽度方向、即相对于同轴缆线15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带有曲线的凹面。弯折部22的根侧被主体40单侧支承,通过将其锤状的前端部朝向主体40弯折,可将事先设置于主体40的接触件70和同轴缆线15按压固定。
在支承弯折部22的主体40的一侧,在垂直方向且在接触件70的固定部分的相反侧设置大的贯通孔41,该贯通孔41供接触件70的垂直部分74贯穿。此外,在主体40的上部,设有能设置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的水平设置面46。通过在水平设置面46设置接触件70,在水平方向上也能将接触件70的位置正确地支承。虽未图示,但在主体40设置能与接触件70的垂直部分接触、且与水平设置面46同样的垂直设置面,从而使接触件70的垂直方向的位置稳定。通过设置这样的支承面,在接触件70无负荷时,能将接触件70的底侧和侧面可靠地定位。此外,也可在主体40设置用来固定接触件70的锥部43。
外部连接器导体50包括:嵌入同轴切换开关10的圆筒部58;以及通过连结部53连结于圆筒部58的外侧弯折部59。外侧弯折部59是覆盖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弯折部22外部的部分,且进一步包括缆线压接部55、绝缘体压接部56及盖部57。上述构件的作用见后述。
接着,参照图3至图5、图9等,来说明在同轴切换开关10装设同轴连接器12时的动作。从图3、图4及图9等可看出,在同轴切换开关10上装设同轴连接器12之前的状态下,接触件70的前端74’及其附近处于从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外部大幅突出的状态。
相对于此,若在同轴切换开关10上装设同轴连接器12,如图5所示,通过接触件70的前端74’与弹性片85的接触,使突出部朝与同轴切换开关10和同轴连接器12的装设方向(图4、图5所示的箭头“ア”方向)相反的方向(图4、图5所示的箭头“イ”方向)弹性变位,从而将接触件70的一部分收容于同轴连接器12的内部。换言之,接触件70的垂直部分74朝向与同轴切换开关10和同轴连接器12的装设方向或接触件70的前端74’通过通孔87而插入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被推入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内部。为了防止被推入的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与绝缘连接器壳体20发生碰撞,在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内部设有空间27。该空间27例如可通过在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壁部的一部分设置沿插入方向变薄的薄壁部28来形成。被推入的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能以不碰撞该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方式在该空间27的范围进行变位。在以往的这种连接器中,采用使水平部分72形成平坦而将接触件整面按压的结构,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构成接触件70的可变区域的空间,在嵌合时能容许接触件移动。这样,能释放接触件70等的应力而防止压曲,以防止零件发生破坏。
当在同轴切换开关10上装设同轴连接器12时,进一步使同轴切换开关10的外部开关导体83与同轴连接器12的外部连接器导体50彼此接触并卡合,而使两者可拆装地始终连接。为了形成这种始终连接,在同轴连接器12侧设置具有弹性作用的环状突出部54,对应于此,在同轴切换开关10侧设置环状槽84。此外,在该装设时,使通过绝缘开关壳体82的通孔87而插入的接触件70的前端74’与弹性片85接触,并将弹性片85与固定片86间的接触在垂直方向上断开,以解除两者的接触,而仅在弹性片85与同轴连接器12间形成信号电路。通过此切换,可按照情况来使用内设天线和外部天线。此外,在接触件70的前端74’与弹性片85接触时,只需以接触件70的固定部即幅宽部72A附近为中心转动,使接触件70的前端74’相对于弹性片85进行滑动,就能利用该滑动将尘埃从弹性片85除去,即,通过该接触也能发挥擦拭功能。
接着,也一并参照图11、图12来说明同轴连接器12的组装工序。图11、图12是对应于图6的图,图11表示刚将同轴缆线15配置于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后的状态,图12表示刚将弯折部22的前端侧沿着折痕23弯折而将配置于水平部分72的同轴缆线15压接在弯折部22与水平部分72间的状态。
如图12所示,在弯折部22的前端侧朝向主体40弯折时,同轴缆线15被按压在弯折部22与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之间,藉此将同轴缆线15压接于接触件70,且将接触件70本身也按压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这时,同轴缆线15中包含绞线的最前端的中心导体19和该中心导体19的附近即绝缘体18配置于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
在弯折部22与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间按压同轴缆线15时,同轴缆线15被压接在锤状的厚壁部24与水平部分72的幅宽部72A之间,该厚壁部24设置在弯折部22的局部且沿着插入方向变厚。在上述厚壁部24与幅宽部72A之间,配置同轴缆线15中占主要部分的中心导体19。利用锤状的厚壁部24,即使是厚度比其它部分小的中心导体19,也能更可靠地压接,此外,利用幅宽部72A,即使在由绞线所形成的中心导体19因压接而使其绞接解开并朝外部扩展的情况下,利用该幅宽部72A可抑制该扩展,从而减低中心导体19与外部连接器导体50的侧面等发生短路的危险。此外,在厚壁部24的表面形成带有曲线的凹面的情况下,可更简单且可靠地进行中心导体19的位置限制。另外,为了更容易地咬住朝外部扩展的绞线,例如可将幅宽部72A的一部分往下方冲压而设置凹凸(bead)。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有三列平行的凹凸73。此外,为了防止朝外部扩展的绞线与外部连接器导体50的侧面发生短路(接触),使覆盖幅宽部72A的外部连接器导体50的一部分52在与同轴缆线15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缺口亦可。
在本发明中,可进一步设置比薄壁部28厚但比厚壁部24薄的中等壁部26。通过设置这样的中等壁部26,可增加薄壁部28的强度而防止弯折部22发生破坏。此外,在中等壁部26和薄壁部28之间,沿插入方向形成图3至图5及图9等所示的倾斜部29或台阶(未图示)亦可。
此外,在同轴缆线15的中心导体19的附近,特别是在绝缘体18的后端侧,在弯折部22的局部设置在与同轴缆线15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比幅宽部72A窄且沿着插入方向而设的比厚壁部24薄的部分30。由于该部分30比厚壁部24薄,因此,不会像厚壁部24那样强力地按压同轴缆线15,能将外部连接器导体50与中心导体19间予以绝缘,此外,通过该部分30,能将同轴缆线15的中心导体19与外部连接器导体50隔开。
在成为图12的状态后,或与其同时,外部连接器导体50的外侧弯折部59利用其连结部53朝向覆盖接触件70的第二部分72的弯折部22弯折,藉此弯折成覆盖第二部分72的上部。其结果是,圆筒部58的上部被外部连接器导体50的盖部57封闭。此外,外部连接器导体50的缆线压接部55在规定位置压接成包围同轴缆线15的外皮16和外侧导体17的周围,绝缘体压接部56在规定的位置压接成包围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周围。经由以上的处理,同轴缆线15的外侧导体17可电气性、物理性地连接于外部连接器导体50,此外,同轴缆线15的中心导体19可电气性、物理性地连接于接触件70。另外,同轴缆线15的中心导体19及其附近的绝缘体18被压接在设置于主体40的接触件70的水平部分72与弯折部22之间,另一方面,同轴缆线15的中心导体19被设置于幅宽部72A,且被压接在该幅宽部72A与弯折部22间,上述幅宽部72A是水平部分72的一部分,在与同轴缆线15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较宽的幅度。
此外,同轴缆线15虽是通过压接来进行固定,但通过焊接等其它方法来进行固定亦可,在本发明中,仅通过压接来进行固定,因此可低成本地提供成品。
最后说明在绝缘连接器壳体20上安装接触件70的方法。接触件70在将其幅宽部72A设置在形成于绝缘连接器壳体20的锥部43的下部与水平设置面46的上部间的间隙45(如图9所示)的状态下被固定。在设置时,幅宽部72A通过锥部43导向前端44并越过前端44而被压入间隙45,并固定于此。因此,在该固定中,不需使用粘接剂等。此外,如上述说明所述,也可不将水平部分72的一部分(幅宽部72A)固定,而将垂直部分74例如在前后方向上予以支承。
即使在不清楚应使用内设天线或外部天线中哪个天线的状况下,也能广泛地利用本发明。

Claims (13)

1.一种同轴连接器,是能装设于同轴切换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连接器是直角型的连接器,包括:
绝缘连接器壳体;
设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且能连接于同轴缆线的外侧导体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以及
以可动状态设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且能连接于所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
所述接触件大致呈L字状,包括:
包含所述接触件的前端的第一部分;以及
通过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朝向与所述第一部分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接触件在该接触件的第二部分载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设置部,且在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的所述同轴缆线的连接侧被悬梁状地支承,
所述接触件的前端通过与所述同轴切换开关的接触,能朝向与所述同轴切换开关和所述同轴连接器的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接触件的前端与所述同轴切换开关的接触而使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及其附近收容于所述同轴连接器的内部时,所述接触件的第一部分在与所述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推入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内部,
为了防止所述被推入的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碰撞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在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内部设有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是通过在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壁部的局部设置薄壁部而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包括:
供所述接触件设置的主体;以及
弯折部,该弯折部的根侧被所述主体单侧支承,其前端侧朝向所述主体弯折而覆盖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在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与所述弯折部之间被压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设置在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中、在与所述同轴缆线的设置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较大宽度的幅宽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幅宽部的所述外部连接器导体在所述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缺口。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薄壁部与比所述薄壁部厚的中等壁部之间设有倾斜或台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为了隔开所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与外部连接器导体,在所述弯折部的局部设置比所述幅宽部窄且比厚壁部薄的部分,该厚壁部在其与所述幅宽部之间压接所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具有在接触所述同轴切换开关时清扫所述同轴切换开关的功能。
11.一种同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和同轴切换开关。
12.一种同轴连接器,是能装设于同轴切换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连接器是直角型的连接器,包括:
绝缘连接器壳体;
设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外部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以及
以可动状态设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接触件,
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包括:
供所述接触件设置的主体;以及
弯折部,该弯折部的根侧被所述主体单侧支承,其前端侧通过朝向所述主体弯折而能覆盖设置于所述主体的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
该弯折部在根侧设置薄壁部,在前端侧设置厚壁部,
所述外部连接器导体包括通过朝向所述弯折部弯折而能覆盖所述弯折部的外部的外侧弯折部,
所述接触件大致呈L字状,包括:
包含所述接触件的前端的第一部分;以及
通过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朝向与所述第一部分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所述接触件在该接触件的第二部分载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设置部,且在所述接触件的第二部分的端部附近被悬梁状地支承,
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在与所述同轴切换开关接触时,通过该接触,能朝与所述同轴切换开关和所述同轴连接器的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位。
13.一种天线设置方法,是使用具有内设天线的无线模块的天线设置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模块能通过同轴缆线与外部天线连接,所述同轴缆线与所述外部天线的连接是使用同轴连接器和同轴切换开关来进行的,
所述同轴连接器是直角型的连接器,包括:
绝缘连接器壳体;
设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且能连接于所述同轴缆线的外侧导体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以及
以可动状态设置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且能连接于所述同轴缆线的中心导体的接触件,
在所述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所述同轴连接器之前,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及其附近处于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突出的状态,
所述同轴切换开关包括:
具有能收容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接触件的通孔的绝缘开关壳体;
设置于所述绝缘开关壳体外部的外部开关导体;以及
设置于所述绝缘开关壳体的内部且能彼此接触、分离的第一接触片及第二接触片,
在装设所述同轴连接器之前,所述同轴切换开关与所述内设天线形成信号电路,在所述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所述同轴连接器时,所述同轴切换开关的外部开关导体与所述同轴连接器的外部连接器导体会彼此接触,两者可装拆地始终连接着,且通过所述绝缘开关壳体的通孔而插入的所述接触件的前端会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片,而使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第二接触片间的接触断开,并在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同轴连接器间形成其它的信号电路,
从所述绝缘连接器壳体的外部突出的所述接触件的前端及其附近通过所述接触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接触而朝向与所述同轴切换开关和所述同轴连接器的装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变位,
当将所述无线模块设置在应设置该无线模块的装置的框体中任一位置时,在设置于所述无线模块的内设天线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在设置于所述任一位置的与所述内设天线连接的所述同轴切换开关上装设所述同轴连接器,利用连接于所述同轴连接器的所述同轴缆线,将连接于所述同轴缆线的所述外部天线配置于能使所述外部天线适当地发挥功能的所述框体中任一位置。
CN201010587065.2A 2009-12-07 2010-12-01 天线设置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7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7343A JP4865848B2 (ja) 2009-12-07 2009-12-07 アンテナ設置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同軸コネクタ
JP2009-277343 2009-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7817A true CN102157817A (zh) 2011-08-17
CN102157817B CN102157817B (zh) 2013-11-06

Family

ID=44082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70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57817B (zh) 2009-12-07 2010-12-01 天线设置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14328B2 (zh)
JP (1) JP4865848B2 (zh)
KR (1) KR101250732B1 (zh)
CN (1) CN102157817B (zh)
TW (1) TWI4402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590A (zh) * 2012-01-26 2014-10-01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角形高压插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5995B (zh) * 2011-12-13 2015-10-0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组合
JP5763007B2 (ja) * 2012-04-19 2015-08-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I495210B (zh) 2012-08-16 2015-08-01 Arcadyan Technology Corp 連接器
KR101320200B1 (ko) * 2012-08-29 2013-10-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케이블, 이를 갖는 입력 장치 및 컴퓨터 장치
JP6278586B2 (ja) * 2012-09-10 2018-02-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CN103022787A (zh) * 2013-01-18 2013-04-03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线芯限位机构的rf同轴连接器
US9419349B2 (en) 2014-10-10 2016-08-16 Tyco Electronics Brasil Ltda.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fastener and anti-rotation projections
WO2017204062A1 (ja) * 2016-05-26 2017-11-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検査用同軸コネクタ
JP6443636B2 (ja) * 2016-10-06 2018-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6443637B2 (ja) * 2016-10-06 2018-12-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7048091B2 (ja) * 2018-06-15 2022-04-0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203A (en) * 1983-12-07 1985-08-06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5772470A (en) * 1996-06-03 1998-06-30 Smk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US5944546A (en) * 1997-03-06 1999-08-3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for switching antennas
CN1304191A (zh) * 1999-12-21 2001-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件、同轴连接器和通信装置
CN1412897A (zh) * 2001-10-18 2003-04-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US7351067B2 (en) * 2006-08-09 2008-04-01 Speed Tech Corp. Coaxial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4896A1 (de) * 1986-02-15 1987-08-20 Bosch Gmbh Robert Koaxialer winkelstecker
US5412393A (en) * 1993-01-25 1995-05-02 Motorola, Inc. Retractable antenna assembly with bottom connector
GB2332783B (en) * 1997-08-06 2000-02-16 Acer Peripherals Inc Composite antenna for radio transceivers
JP3711002B2 (ja) * 2000-08-31 2005-10-26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FR2828022B1 (fr) * 2001-07-27 2003-11-21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Ensemble integre comportant une antenne et un commutateur
US6648653B2 (en) * 2002-01-04 2003-11-18 Insert Enterprise Co., Ltd. Super mini coaxial microwave connector
JP2003297499A (ja) * 2002-03-28 2003-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コンタクト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
JP4162525B2 (ja) * 2003-03-28 2008-10-0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高周波無線用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2009044227A (ja) * 2007-08-06 2009-02-26 Alps Electric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3203A (en) * 1983-12-07 1985-08-06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5772470A (en) * 1996-06-03 1998-06-30 Smk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US5944546A (en) * 1997-03-06 1999-08-31 Hirose Electric Co., Ltd. Coaxial connector for switching antennas
CN1304191A (zh) * 1999-12-21 2001-07-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元件、同轴连接器和通信装置
CN1412897A (zh) * 2001-10-18 2003-04-23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带有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US7351067B2 (en) * 2006-08-09 2008-04-01 Speed Tech Corp. Coaxial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1590A (zh) * 2012-01-26 2014-10-01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角形高压插头
US9515430B2 (en) 2012-01-26 2016-12-06 Lisa Draexlmaier Gmbh Angular high-voltage plug
CN104081590B (zh) * 2012-01-26 2017-06-30 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角形高压插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65332A (ko) 2011-06-15
JP2011119174A (ja) 2011-06-16
KR101250732B1 (ko) 2013-04-03
US20110136378A1 (en) 2011-06-09
JP4865848B2 (ja) 2012-02-01
CN102157817B (zh) 2013-11-06
TWI440264B (zh) 2014-06-01
TW201121168A (en) 2011-06-16
US8414328B2 (en) 2013-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7817B (zh) 天线设置方法及其所使用的同轴连接器
CN101854013B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3066418B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CN102570187B (zh) 电气连接器及其组装体
JP4889243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CN102474046B (zh) 浮动连接器
CN102640361B (zh) 用于插接连接装置的电触头
CN106981748B (zh) 电连接器
KR100997427B1 (ko) 전기커넥터
TWI591908B (zh) 同軸型電連接器
CN102106043A (zh) 插座式触头
JPWO2007000814A1 (ja) コネクタ、回路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CN102088136A (zh) 电连接端子
JP2006066281A (ja)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CN203119137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和端子
CN101682803A (zh) 用于电信和数据系统的端子板和接触件元件
TW20053299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4362459B (zh) 电连接器
JP6135147B2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5173777B2 (ja) オス端子の構造
CN220382021U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101740906B (zh) 电连接器
CN116345200A (zh) 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CN201741955U (zh) 电连接器
CN201138706Y (zh) 端口外露式电连接器的接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