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0956A - 冷却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冷却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0956A
CN102140956A CN2011100360427A CN201110036042A CN102140956A CN 102140956 A CN102140956 A CN 102140956A CN 2011100360427 A CN2011100360427 A CN 2011100360427A CN 201110036042 A CN201110036042 A CN 201110036042A CN 102140956 A CN102140956 A CN 102140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passage
cooling
exhaust
water jacket
abap adap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0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0956B (zh
Inventor
河本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40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0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0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09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3/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 F01N3/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 F01N3/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using liquids
    • F01N3/043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urifying, rendering innocuous, or otherwise treating exhaust for cooling, or for removing solid constituents of, exhaust using liquids without contact between liquid and exhaust gases
    • F01N3/046Exhaust manifolds with cooling jack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43Cylinder heads and inlet or exhaust manifolds integrally cast toge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40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cylinder head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6Outlet manifo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适配器。构造成促使冷却液流入冷却适配器(1)的水套中的入口部(8)设置成在靠近气缸盖(2)的位置处开口。因此,气缸盖(2)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区域能够通过冷却适配器(1)有效地冷却,并且能够保持在该区域中的热膨胀的量是小的。此外,前述的入口部(8)也设置成在与排气通道(4)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已经从入口部(8)流入水套中的低温冷却液有可能流入在水套中的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并且不可能在那里的冷却液与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能够对应地阻止在冷却适配器(1)中冷却排气的效率降低。

Description

冷却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适配器。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中,鉴于限制设置在其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的温度过度地升高,考虑通过冷却液来冷却发动机中的排气。为了实现排气的该冷却,如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49096(JP-A-11-49096)中公开的那样,提出了提供一种冷却适配器,用于在内燃机中的排气与在内燃机的气缸盖和内燃机的排气歧管之间的冷却液之间进行热交换。
该冷却适配器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盖和内燃机的排气歧管之间以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冷却适配器配备有多个排气通道和水套,所述多个排气通道彼此平行地设置,以促使从气缸盖流出的排气流到排气歧管,所述水套用于促使与流过多个排气通道的排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流动。该水套形成在各排气通道全体的周围并且在各排气通道之间。此外,冷却适配器还配备有入口部和出口部,所述入口部构造成促使冷却液流入水套中,所述出口部构造成促使在前述水套中的冷却液流出到外部。
在前述的冷却适配器中,促使冷却液从前述的入口部流入水套中,并且促使在水套中的冷却液从出口部流出。从而冷却液在水套中流动。然后,当促使冷却液流入冷却适配器的水套中同时在内燃机中的排气经由冷却适配器的排气通道从气缸盖流到排气歧管时,在冷却液和流过前述排气通道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通过该热交换被冷却的排气流到排气歧管。因此,通过设置该冷却适配器,能够将由冷却适配器冷却的排气放出到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
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冷却适配器,能够将由冷却适配器冷却的排气放出到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剂,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下述问题。
即,内燃机的气缸盖的安装冷却适配器的区域(气缸盖的位于排气出口侧的区域)由于排气的热达到高的温度并且有可能变得热膨胀。冷却适配器必须很厚地形成,以能够应付由于热膨胀作用在冷却适配器上的应力。此外,由于气缸盖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中的前述热膨胀,排气有可能从在气缸盖与冷却适配器的配合面之间的间隙泄漏。因此,为了抑制该泄漏,有必要采取诸如在配合面之间设置多个垫片等的措施。
此外,在前述的冷却适配器中,由于多个排气通道彼此平行地设置,所以在水套中的冷却液不可能流入在多个排气通道中的区域中。结果,在水套中的多个排气通道中间的区域中,不可能在冷却液与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且利用冷却适配器冷却排气的效率对应地降低。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适配器,所述冷却适配器能够抑制内燃机的气缸盖的热膨胀和冷却排气的效率的减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冷却适配器,所述冷却适配器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盖和内燃机的排气管之间,以便将气缸盖和排气管彼此连接。该冷却适配器配备有:多个排气通道,所述多个排气通道彼此平行地设置,以促使来自气缸盖的排气流到排气管;水套,所述水套形成在各排气通道全体的周围并且在各排气通道中间,以促使冷却液流动以与流过多个排气通道的排气进行热交换;入口部,所述入口部构造成促使冷却液流入水套中;和出口部,所述出口部构造成促使冷却液从水套内部流出。入口部设置成在靠近气缸盖并且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朝水套开口。
根据上述的冷却适配器,促使来自内燃机的气缸盖的排气经由彼此平行地设置在冷却适配器中的多个排气通道流到排气管。另一方面,当促使冷却液从入口部流入冷却适配器的水套中并且促使在水套中的冷却液从出口部流出到外部时,冷却液流过水套,并且在冷却液和流过前述排气通道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流过前述排气通道的排气经过该热交换被冷却,并且促使冷却后的排气流到排气管。
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前述入口部设置成在靠近气缸盖的位置处朝水套开口。因此,已经从入口部流入水套中的许多低温冷却液流过气缸盖的位于在水套中的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的附近,并且有效地吸收在那个区域中的热。换句话说,气缸盖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并且有可能热膨胀的那个区域被从冷却适配器的入口部流入水套中的冷却液有效地冷却。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内燃机的气缸盖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因此,能够抑制在那个区域中的热膨胀。
此外,前述的入口部设置成在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已经从入口部流入水套中的低温冷却液有可能流入水套的位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中。以此方式,冷却液流过水套的位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因此,热可能在冷却液与在排气通道中流动的排气之间进行交换。相应地,在水套的位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中,热不可能在冷却液与排气之间进行交换,并且能够对应地阻止在冷却适配器中冷却排气的效率降低。
在具有彼此平行地设置的多个排气通道的冷却适配器中,存在空间部,用于促使冷却液在水套中的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流动。因此,冷却适配器的与空间部相对应的那个区域的几何惯量力矩是小的。结果,在那个区域中通过弯矩产生的变形量有可能是大的。
因此,在冷却适配器中,还优选的是,入口部具有在其周围形成的用于固定接头的厚部,并且入口部设置成使得厚部如此定位以便与在水套中的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空间部相对应。在那种情况下,入口部设置成使得在入口部周围形成以固定接头的厚部如此定位以便与前述的空间部相对应。因此,冷却适配器的与前述的空间部相对应的那个区域的几何惯性力矩是大的,并且能够保持在那个区域中通过弯矩产生的变形量是小的。
此外,还优选的是,入口部沿布置多个排气通道的方向设置在一侧上,并且出口部设置在另一侧上。在那种情况下,在水套中的冷却液有可能沿布置多个排气通道的方向从一侧流动到另一侧。因此,冷却液较少可能流入水套的位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中。然而,前述的入口部设置成在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冷却液可能流入如上所述的水套的位于排气通道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中,并且因此能够阻止在冷却适配器中冷却排气的效率降低。
在冷却适配器中,已经进入水套的空气有可能累积在水套中的上部中。从在流过水套的冷却液与经过排气通道的排气之间有效地热交换的立场出发,优选的是,将该空气从出口部即刻排出到外部。因此,在冷却适配器中,还优选的是,入口部设置在排气通道下方,并且出口部设置在排气通道上方且如此开口以便连接到水套的最上部。
根据上述的冷却适配器,冷却液从设置在冷却适配器下方(排气通道下方)的入口部流入水套中,并且在水套中的冷却液从出口部流出个,该出口部设置在冷却适配器上方(排气通道上方)且如此开口以便连接到水套的最上部。因此,即使当如上所述地空气累积在水套中的上部中,也可能的是,通过前述冷却液的流动将空气从出口部即刻排出到外部。
此外,在冷却适配器中,还优选的是,出口部设置成在比多个排气通道中的位于沿布置排气通道的方向的另一端处的那个排气通道更远端侧上朝水套开口。在该冷却适配器的情况下,出口部设置成在比多个排气通道中的位于沿布置排气通道的方向的另一端处的那个排气通道更远端侧上朝水套开口,并且能够促使在水套中的冷却液从出口部流出到外部。因此,冷却液到外部的流动能够形成在水套内部的上部中与前述端侧相对应的区域中,即在有可能累积空气的区域中。结果,能够阻止空气在那个区域中累积。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在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描述该发明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意义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冷却适配器的平面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冷却适配器的内部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冷却适配器的水套中的冷却液的流速的差别的示意性视图;
图4是示出了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冷却适配器的模式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视图;
图5是示出了形成有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冷却适配器的入口部和厚部的模式的另一示例的示意性视图;
图6是示出了形成有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冷却适配器的入口部和厚部的模式的又一示例的示意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图3描述本发明的作为具体示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冷却适配器1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盖2与内燃机的排气歧管3之间以便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该冷却适配器1由作为单一物体的适配器本体5等形成。用于促使排气从内燃机的气缸盖2流动到前述的排气歧管3的排气通道4形成为穿过适配器本体5。根据内燃机的气缸的数目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多个(在该示例中为四个)这些排气通道4。
除了前述的多个排气通道4之外,用于促使与流过排气通道4的排气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流动的水套6形成在适配器本体5的内部。这些排气通道4和水套6由适配器本体5的内壁7限定。水套6形成在各排气通道4全体的周围和在各排气通道4的中间。此外,构造成促使冷却液流入水套6中的入口部8和构造成促使水套6中的冷却液流出到外部的出口部9也形成为穿过适配器本体5。
在前述冷却适配器1中,促使冷却液从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并且促使水套6中的冷却液从出口部9流出到外部。冷却液从而在水套6中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地流动。当促使冷却液如上所述地在水套6中流动同时内燃机的排气流过冷却适配器1的排气通道4时,在冷却液与流过前述排气通道4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因此,从内燃机的气缸盖2(图1)经由冷却适配器1的排气通道4放出到排气歧管3的排气在流过排气通道4的同时通过前述的热交换被冷却。在已经被冷却之后,排气流动到排气歧管3。
接下来,将描述在冷却适配器1中的入口部8和出口部9的周围的详细结构。如图2所示,入口部8设置成在一个位置处朝水套6开口,所述一个位置在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地布置的各排气通道4下方并且与排气通道4的在沿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一侧上(在图2中的左侧上)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更具体地,入口部8的开口如此定位以便在竖直方向上(图2中的上下方向上)与内壁7的位于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重叠,内壁7限定两个排气通道4中的无端的排气通道。应当注意的是,入口部8的开口还在竖直方向上与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中的无端的排气通道略微重叠。
此外,用于通过螺栓12固定接头10的厚部11形成在前述入口部8周围。前述入口部8设置为使得厚部11如此定位以便与在水套6中的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空间部相对应。入口部8与固定到前述厚部11的接头10连通,并且经由接头10、与之联接的软管等与冷却液回路的非气缸盖2的区域(图1)连通。冷却液回路促使冷却液循环以冷却内燃机。另外,入口部8还设置成在沿图1的排气通道4延伸的方向靠近气缸盖2的位置处朝前述水套6开口。
如图2中所示,出口部9设置成在一个位置处,更具体地,是在比排气通道4更远端(图2中更靠右)的位置处朝水套6开口,所述一个位置在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地布置的各排气通道4上方并且在沿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另一侧上(在图2中的右侧上)。此外,出口部9还朝前述水套6开口以便连接到水套6的最上部。应当注意的是,用于通过螺栓14固定接头13的厚部15形成在出口部9周围。出口部9与固定到前述厚部15的接头13连通,并且经由接头13、与之联接的软管等与冷却液回路的非气缸盖2的区域(图1)连通。冷却液回路促使冷却液循环以冷却内燃机。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冷却适配器1内部的水套6中的冷却液的流动。如图2所示,在冷却适配器1中,入口部8设置在沿布置多个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一侧上,并且出口部9设置在另一侧上。因此,当促使冷却液从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时,冷却液有可能在水套6中从一侧朝着另一侧流动。当冷却液经过排气通道4周围时,在冷却液与在排气通道4中流动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此后,冷却液从出口部9流出到水套6的外部。
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当水套6中的冷却液有可能沿布置多个排气通道4的方向从一侧朝着另一侧流动时,冷却液不可能流入水套6中在排气通道4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结果,在水套6中在多个排气通道4中间的区域中,不可能在冷却液与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可以对应地降低在冷却适配器1中冷却排气的效率。
然而,在冷却适配器1中,入口部8设置成在与一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所述间隙在多个排气通道4的在沿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因此,已经从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的低温冷却液有可能流入在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由此,在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可能在流过那个区域的冷却液与在排气通道4中流动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因此,在水套6中的、排气通道4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不可能在冷却液与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能够对应地阻止在冷却适配器1中冷却排气的效率降低。
同时,内燃机的气缸盖2(图1)的安装冷却适配器1的那个区域(气缸盖2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由于排气的热而达到高温并且有可能变得热膨胀。作为热膨胀的结果,应力施加到冷却适配器1。该应力变得越大,冷却适配器1必须越厚地形成以应对该应力。此外,当气缸盖2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中的前述热膨胀的量变得大时,结果排气有可能从气缸盖2与冷却适配器1的配合面2a、1a泄漏。因此,鉴于抑制排气的泄漏,有必要采取诸如在配合面2a、1a之间设置多个垫片等的措施。
为了应对这些情况,冷却适配器1的入口部8设置成在如图3所示靠近气缸盖2的位置处朝水套6开口。应当注意的是,图3中的箭头代表在水套6中从入口部8朝着出口部9流动的冷却液的流速。其意味着前述的冷却液的流速随着箭头长度增加而增加。如从图3中显而易见的那样,由于入口部8在靠近气缸盖2的位置处开口,所以前述冷却液的流速在靠近气缸盖的位置处是最高的,并且冷却液的流量在靠近气缸盖的位置处也是最高的。随着从入口部8到排气歧管3的距离减小,前述冷却液在该位置处的流速减小,并且冷却液在该位置处的流量也减小。
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入口部8,促使已经从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的许多低温冷却液在气缸盖2的位于在水套6中的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的附近流动,并且在那个区域中的热能够被有效地吸收。换句话说,气缸盖2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并且有可能热膨胀的那个区域被已经从冷却适配器1的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的冷却液有效地冷却。结果,气缸盖2的安装冷却适配器1的那个区域的热膨胀的量能够保持为小的。因此,施加到冷却适配器1上的应力没有因为热膨胀而提高,并且不需要冷却适配器1很厚地形成以便能够应对大的应力。此外,排气不可能因为在气缸盖2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中的大量热膨胀而从气缸盖2与冷却适配器1的配合面2a、1a泄漏。因此,也不需要采取诸如在配合面2a、1a之间设置多个垫片等的措施来抑制排气的泄漏。
根据上面详细描述的发明的该实施例,得到下面的效果。
构造成促使冷却液流入冷却适配器1的水套6中的入口部8设置成在靠近气缸盖2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内燃机的气缸盖2的位于排气出口侧上的那个区域能够通过冷却适配器1有效地冷却,并且能够保持在那个区域中的热膨胀的量是小的。此外,前述的入口部8也设置成在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一端处与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已经从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的低温冷却液有可能流入在水套6中的、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因此,在排气通道4中的前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中,不可能在流过那个区域的冷却液与在排气通道4中流动的排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能够对应地阻止在冷却适配器1中冷却排气的效率降低。
(2)在具有彼此平行地设置的多个排气通道4的冷却适配器1中,存在空间部,用于促使冷却液在水套6中的排气通道4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流动。因此,冷却适配器1的与空间部相对应的那个区域的几何惯性力矩有可能是小的,并且在那个区域中通过弯矩产生的变形量有可能是大的。然而,在冷却适配器1中,入口部8设置成使得在入口部8周围形成以固定接头10的厚部11如此定位以便与前述的空间部相对应。因此,冷却适配器1的与前述空间部相对应的那个区域的几何惯性力矩是大的,并且能够保持在那个区域中通过弯矩产生的变形量是小的。
(3)在冷却适配器1中,已经流入水套6中的空气有可能累积在水套6内部中的上部中。从在流过水套6的冷却液与经过排气通道4的排气之间有效地进行热交换的立场出发,优选的是,将该空气从出口部9即刻排出到外部。在该方面,在冷却适配器1中,冷却液从设置在排气通道4下方的入口部8流入水套6中,并且在水套6中的冷却液从设置在排气通道4上方且如此开口以便连接到水套6的最上部的出口部9流出。因此,即使当如上所述地空气累积在水套6内部的上部中,也可能的是,通过前述冷却液的流动将空气从出口部9即刻排出到外部。
(4)前述的出口部9设置成在比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位于沿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另一端处(在图2中的右端处)的那个排气通道更远端侧上(在右侧上)开口,并且在水套6中的冷却液能够从出口部9排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将冷却液到外部的流动形成在水套6中的上部的与前述端侧相对应的那个区域中,即在有可能累积空气的区域中。结果,能够阻止空气在那个区域中累积。
(5)在冷却适配器1中,排气通道4、水套6、入口部8和出口部9作为单一的物体形成为穿过适配器本体5。如果采用由多个彼此组合的物体形成的适配器本体并且排气通道4、水套6、入口部8和出口部9形成为穿过适配器本体,则出现了下面的问题。即,排气从排气通道4的泄漏或者水从水套6的泄漏可能发生在组成适配器本体的多个物体之间的边界上。有必要考虑用于抑制该种泄漏的密封材料等。然而,在冷却适配器1中,排气通道4、水套6、入口部8和出口部9作为单一的物体形成为穿过适配器本体5。因此,前述问题不出现。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前述实施例还能够例如如下地修改。如图4所示,冷却适配器1可以以倾斜状态安装使得排气通道4的排气歧管3侧相对于内燃机的气缸盖2向上指向。在采用该安装结构的情况下,当出口部9朝水套6如此开口以便连接到水套6的最上部时,出口部9在排气通道4延伸的方向上在靠近排气歧管3的位置处朝水套6开口。在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当采用水套6的前述安装结构时,已经进入水套6的空气有可能在水套6内部的上部中在排气歧管3侧上的区域中累积。然而,出口部9如此布置以便在冷却适配器1的上方(在排气通道4的上方)并且靠近排气歧管3的位置处开口。因此,已经如上所述地累积的空气也能够从出口部9经过水套6中的冷却液的流动即刻排出到外部。
在布置多个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出口部9的位置能够适当地改变。例如,前述出口部9可以设置成在一位置处朝水套6开口,所述位置在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位于沿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另一端处(在图2中的右端处)的那个排气通道和与所述那个排气通道相邻的排气通道4之间。
不是绝对需要出口部9设置成在靠近排气歧管3的位置处开口。例如,出口部9还能够设置成在靠近气缸盖2的位置处开口。
入口部8可以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处使得其开口在竖直方向上(图中的上下方向上)与内壁7的位于排气通道4中的在沿布置多个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那个区域重叠。内壁7限定两个排气通道4中位于端侧上的那个排气通道。还是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入口部8设置成使得厚部11如此定位以便与空间部相对应,所述空间部在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沿在水套6中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图5示出了如上所述地设置入口部8的情况的示例。
入口部8可以设置成使得其开口如此定位以便与空间部相对应,所述空间部在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在沿在水套6中布置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图6示出了入口部8如此设置的情况的示例。
入口部8能够改变在沿布置各排气通道4的方向上的位置以便在与各排气通道4中的任意相邻的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
根据内燃机的气缸的数目、气缸的布置等,在冷却适配器1中的排气通道4的数目可以适当地改变成任意数目,例如2、3、4、5、6等。入口部8和出口部9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入口部8和出口部9这两者可以设置在各排气通道4的下方或上方。此外,入口部8可以设置在各排气通道4的上方,并且出口部9可以设置在各排气通道4的下方。

Claims (10)

1.一种冷却适配器,所述冷却适配器设置在内燃机的气缸盖和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管之间,以便将所述气缸盖和所述排气管彼此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排气通道(4),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彼此平行地设置,以促使来自所述气缸盖(2)的排气流到所述排气管(3);
水套(6),所述水套(6)形成在各排气通道(4)全体的周围和在各排气通道(4)之间,以促使冷却液流动以与流过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的所述排气进行热交换;
入口部(8),所述入口部(8)构造成促使所述冷却液流入所述水套(6)中;以及
出口部(9),所述出口部(9)构造成促使所述冷却液从所述水套(6)内部流出,其中
所述入口部(8)设置成在靠近所述气缸盖(2)且与所述排气通道(4)中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朝所述水套(6)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8)具有在所述入口部(8)周围形成的用于固定接头的厚部(11),并且,所述入口部(8)设置成使得所述厚部(11)定位成与所述水套(6)中的所述排气通道(4)中的所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空间部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8)设置成在与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沿布置所述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并且,所述出口部(9)设置成在靠近位于沿布置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另一端处的排气通道(4)的位置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部(9)具有在所述出口部(9)周围形成的用于固定接头的厚部(1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8)设置在沿竖直方向与位于所述排气通道(4)中的所述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区域相重叠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部(8)设置在与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沿布置所述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空间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部(9)设置成在与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沿布置所述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另一端处的相邻排气通道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的位置处、朝所述水套(6)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沿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地设置,所述入口部(8)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4)的下方,并且,所述出口部(9)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4)的上方且开口以便连接到所述水套(6)的最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部(9)设置成在比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中的位于沿布置所述排气通道(4)的方向的另一端处的那个排气通道更远的端侧上、朝所述水套(6)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适配器以倾斜状态安装在所述气缸盖(2)上,使得所述排气管(3)相对于所述多个排气通道(4)向上指向。
CN2011100360427A 2010-02-01 2011-02-01 冷却适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0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0424A JP4911229B2 (ja) 2010-02-01 2010-02-01 水冷アダプタ
JP2010-020424 2010-0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0956A true CN102140956A (zh) 2011-08-03
CN102140956B CN102140956B (zh) 2013-08-21

Family

ID=4434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04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0956B (zh) 2010-02-01 2011-02-01 冷却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78371B2 (zh)
JP (1) JP4911229B2 (zh)
CN (1) CN1021409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5847B2 (ja) * 2009-04-16 2012-10-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4905573B2 (ja) * 2010-03-23 2012-03-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排気冷却システム
CN103140656B (zh) * 2010-10-11 2016-08-10 博格华纳公司 排气涡轮增压器
JP6071990B2 (ja) * 2014-12-24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構造
JP6692656B2 (ja) * 2016-02-22 2020-05-1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排気アダプタ
JP6517874B2 (ja) 2016-05-23 2019-05-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水路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CN107916981A (zh) * 2017-11-27 2018-04-17 陕西矩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隔热装置及发动机排气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3752A (en) * 1964-06-04 1966-09-28 Sutton Power Equipment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ater-jacketed exhaust manifold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5109668A (en) * 1991-03-07 1992-05-05 Brunswick Corporation Marine exhaust manifold and elbow
JPH1149096A (ja) * 1997-08-08 1999-02-23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排気部の構造
CN2653144Y (zh) * 2003-09-27 2004-11-0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分段式水套排气管
JP2009228532A (ja) * 2008-03-21 2009-10-08 Mazda Motor Corp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9937A (en) * 1971-12-17 1973-05-01 Gen Motors Corp Engine exhaust rea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JPS5822411A (ja) * 1981-08-04 1983-02-09 Fanuc Ltd 工業用ロボツト制御方式
JPS6379422A (ja) * 1986-09-22 1988-04-09 Nec Corp D/a変換器
JPS6415718A (en) * 1987-07-09 1989-01-1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H05179942A (ja) * 1991-12-27 1993-07-20 Fuji Oozx Kk エンジンの排気装置
US7287494B2 (en) * 2004-11-10 2007-10-30 Buck Supply Co., Inc.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ndividual cylinder assemblies and modular cylinder carri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43752A (en) * 1964-06-04 1966-09-28 Sutton Power Equipment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water-jacketed exhaust manifold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5109668A (en) * 1991-03-07 1992-05-05 Brunswick Corporation Marine exhaust manifold and elbow
JPH1149096A (ja) * 1997-08-08 1999-02-23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の排気部の構造
CN2653144Y (zh) * 2003-09-27 2004-11-0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柴油机分段式水套排气管
JP2009228532A (ja) * 2008-03-21 2009-10-08 Mazda Motor Corp 排気マニホール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0956B (zh) 2013-08-21
JP2011157878A (ja) 2011-08-18
US20110185716A1 (en) 2011-08-04
US8978371B2 (en) 2015-03-17
JP4911229B2 (ja)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0956B (zh) 冷却适配器
US7077190B2 (e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US9121316B2 (en)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device
CN107614860B (zh) 车辆用egr冷却器
CN100390491C (zh) 用于汽车的废气换热器
US20120198841A1 (en) Liquid-cooled exhaust manifold
CN102597478A (zh) 废气再循环阀及其安装系统
EP3086075B1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JP2010127143A (ja) チャージエアクーラ
US20150176549A1 (en) Air intake manifold
JP2011122818A (ja) 管束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WO2014127483A1 (en)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with manifold cooling
JP4904231B2 (ja) 内燃機関
CN107614844A (zh) 废热回收装置
CN108374734A (zh) 具有旁路的增强长程egr冷却器装置
US10487781B2 (en) Exhaust heat recovery device
JP2015031509A (ja)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熱交換器組立体
US8875503B2 (en) Exhaust gas-cooling pipe element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xhaust system
US20090313972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Disimilar Metal Properties
KR102173379B1 (ko) 차량용 egr 쿨러
JP6726009B2 (ja) Egrクーラ構造
JP3885415B2 (ja) 熱交換器設置部の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防止装置
JP6413746B2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
US20100126704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Direct Flow Path Modules
CN110249123A (zh) 车辆egr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