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9359B -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9359B
CN102139359B CN 201110032085 CN201110032085A CN102139359B CN 102139359 B CN102139359 B CN 102139359B CN 201110032085 CN201110032085 CN 201110032085 CN 201110032085 A CN201110032085 A CN 201110032085A CN 102139359 B CN102139359 B CN 102139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nveying pipeline
vehicle frame
reductor
defeated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0320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9359A (zh
Inventor
陈新元
谢剑刚
陈奎生
曾良才
傅连东
湛从昌
张喆
郭媛
邓江洪
杨文军
黄富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SE
Priority to CN 2011100320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9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9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9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3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其技术方案是:该加渣机包括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系统。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4)通过第三减速机(6)的两根摆动输出轴分别驱动两个输料管支撑盘(7、38)转动,即驱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在水平面内摆动;第三减速机(6)的平移补偿输出轴(17)驱动平移补偿凸轮(18)转动,实现加渣系统往复直线运动。两个输料电机(9、36)分别驱动第一输料螺旋杆(49)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转动,使粒状物料往出口方向推送。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加渣均匀、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和适用面广的特点,且适合对所有撒料区域长度在300~2500mm范围,宽度在0~300mm范围的大断面结晶器自动、连续、均匀的投放保护渣。

Description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加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背景技术
连续铸钢一般都使用结晶器保护渣,通常结晶器保护渣中配4~20%的纯氟,渣耗量为2.5kg/t钢左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处在氟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不仅有害健康,且人工加渣的随机性大,渣层不匀,易造成卷渣等问题而影响铸坯的表面和内在质量。故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技术已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不同型式的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机,其主要缺点是:输送管路长,弯头和管道易磨损,保护渣堵塞管道和保护渣的粉碎率高;国内已公开的“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CN 202549392A)专利技术,这种自动加渣装置安装在结晶器的侧翼,不适合用于安装空间小、多个结晶器并排排列的场合;另有“大断面结晶器自动加渣装置”(公开号CN202247962A)专利技术,这种装置的渣斗在加渣机的宽度方向运动,增加了加渣机的宽度,保护渣在加渣管的出口处自由下落,容易出现不均匀现象,这种加渣机的在高度方向不能变动,因此不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结晶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和操作简单的双管自动加渣机;该加渣机能在工作区域内自动、连续、均匀地加渣,适用面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加渣机包括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系统;加渣系统安装在车架前部,电控系统安装在车架后部。
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减速机的输入轴联接,第三减速机的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对应键联接,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轴承安装在第三减速机的上箱板上,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上,第一输料螺旋杆和第二输料螺旋杆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中;第一输料螺旋杆后端和第二输料螺旋杆后端分别与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的输入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电机和第二输料电机的输出轴对应联接。
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的前部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对应的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处分别相应地套有第一宽度调节装置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在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后端的管壁分别对应地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料斗的底部相通;料斗固定在称重传感器的上端,称重传感器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减速机的上箱板上。
料斗内的粒状物料通过料斗下面的两个出口分别落入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的对应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在第一输料电机和第二输料电机驱动下,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分别驱动第一输料螺旋杆和第二输料螺旋杆转动,将粒状物料沿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内壁往出口方向推送.
第三减速机的下箱板左侧固定有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套在第一圆柱直线导轨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在车架上;第三减速机的下箱板右侧固定有第三直线轴承和第四直线轴承,第三直线轴承和第四直线轴承套在第二圆柱直线导轨上,第二圆柱直线导轨的两端固定在车架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与车架本体的长边平行,第一圆柱直线导轨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对称位于车架本体上。
第三减速机的平移补偿输出轴下端与平移补偿凸轮联接,平移补偿输出轴的上端装有角位移传感器;凸轮销固定在车架前部的中间位置处,凸轮销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的弧形槽中。
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扶手和车轮;车架本体为水平矩形状,车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扶手,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车架本体的下平面分别对称地装有第一车轮、第二车轮、第三车轮和第四车轮。
电控系统为:移动触摸屏与电控箱内的可编程控制器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数字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输入端口与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数字输出端口与报警灯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与称重传感器和角位移传感器电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的模拟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电源端子分别与380V电源连接,第一变频器、第二变频器和第三变频器的连接电机的端子分别与摆动电机、第一输料电机和第二输料电机对应连接,报警灯固定在车架上。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第二输料管的右侧,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二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夹角为3~45°,第二行程开关位于第二输料管的左侧,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二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夹角为0.5~3°;第四行程开关位于第一输料管的左侧,第四行程开关和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一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夹角为3~45°;第三行程开关位于第一输料管的右侧,第三行程开关和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一圆柱直线导轨轴线的夹角为0.5~3°。
摆动电机和第一输料电机、第二输料电机的启动、停止、转速的控制由电控箱中的电控系统实现,操作员通过移动触摸屏对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同时移动触摸屏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数字和动画显示。
所述的第一车轮和第四车轮位于车架本体的后部,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位于车架本体的前部;第一车轮和第四车轮分别与第一车轮活动架和第四车轮活动架活动联接,第一车轮活动架和第四车轮活动架铰接在对应的第一车轮固定架和第四车轮固定架上,第一车轮固定架和第四车轮固定架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一车轮活动架和第四车轮活动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后横梁的两端。
第二车轮和第三车轮分别与第二车轮活动架和第三车轮活动架活动联接,第二车轮活动架和第三车轮活动架铰接在对应的第二车轮固定架和第三车轮固定架上,第二车轮固定架和第三车轮固定架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二车轮活动架和第三车轮活动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前横梁的两端。
前、后两个横梁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与该横梁轴线垂直的螺孔,两个螺孔的内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孔与高度调节丝杠螺纹连接。
丝杠纵向限位块固定在车架下平面,高度调节丝杠穿过丝杠纵向限位块的中间孔道,高度调节丝杠的一端安装有高度调节手柄,通过转动高度调节手柄可以在0~300mm范围内调节双管自动加渣机的高度。
所述的第一输料减速机和第二输料减速机分别安装在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上。
所述的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为矩形,两个矩形的长边分别与各自的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轴线的夹角分别为2~20°。
所述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分别活套在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对应的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分别设有锁紧螺栓。
所述的第三减速机设有水平的输入轴和三根垂直的输出轴,三根垂直的输出轴分别是平移补偿输出轴、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
所述的平移补偿凸轮的轴孔与平移补偿输出轴键联结,在平移补偿凸轮盘面上设计有弧形槽,凸轮销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的弧形槽中。
第三减速机的两根摆动输出轴驱动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在3~45°范围内摆动;向下外伸的一根平移补偿输出轴驱动平移补偿凸轮转动,在平移补偿凸轮曲线槽和固定于车架的凸轮销的相互力作用下,能驱动加渣系统动在0~250mm范围内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输料口、第二输料料口排出的粒状物料撒落区域为一个矩形。根据操作员所设置的工作参数变化,粒状物料矩形撒落区域的长度为300~2500mm范围内可调;根据操作员所调整的第一出料口宽度调节装置、第二出料口宽度调节装置的位置变化,粒状物料矩形撒落区域的宽度为0~300mm范围内可调。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具体表现在:
1、自动加渣机的料斗设在第一输料管、第二输料管、第一输料减速机、第二输料减速机、第一输料电机、第二输料电机、摆动电机和第三减速机的上方,即料斗不在加料机宽度方向运动,而是前后运动,因此结构紧凑;
2、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的倾斜角度为2~20°,可分别保证第一输料口和第二输料口的输出的粒状物料分布均匀;
3、采用了称重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和四个行程开关等元件,操作时,操作人员可以取下移动触摸屏,在移动触摸屏上设置矩形撒落区域的长度和加渣的速度两个量就可以完成加渣的工作,通过移动触摸屏远距离自动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因此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4、本发明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安装空间大的场合,同时也适用于对安装空间小的场合,且由于该设备通过转动高度调节丝杠的手柄可以在0~300mm范围内调节双管自动加渣机的高度,因此还适用于对不同高度的结晶器进行加保护渣。
因此,本发明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加渣均匀、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和适用面广的特点,且适合对所有撒料区域长度在300~2500mm范围,宽度在0~300mm范围的大断面结晶器自动、连续、均匀的投放保护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向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电控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平移补偿凸轮(18)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并非对保护范围限制: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该加渣机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其由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系统组成;加渣系统安装在车架2前部,电控系统安装在车架2后部。
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减速机6的输入轴联接,第三减速机6的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对应键联接,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轴承安装在第三减速机6的上箱板上,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上,第一输料螺旋杆49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中;第一输料螺旋杆49后端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后端分别与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的输入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的输出轴对应联接。
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的前部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对应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处分别相应地套有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后端的管壁分别对应地设有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分别通过管道与料斗11的底部相通;料斗11固定在称重传感器51的上端,称重传感器51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减速机6的上箱板上。
料斗11内的粒状物料通过料斗11下面的两个出口分别落入第一输料管12、第二输料管35的对应的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在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驱动下,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分别驱动第一输料螺旋杆49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转动,将粒状物料沿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内壁往出口方向推送.
第三减速机6的下箱板左侧固定有第一直线轴承5和第二直线轴承16,第一直线轴承5和第二直线轴承16套在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第三减速机6的下箱板右侧固定有第三直线轴承39和第四直线轴承31,第三直线轴承39和第四直线轴承31套在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上,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与车架本体的长边平行,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对称位于车架本体上。
第三减速机6的平移补偿输出轴17下端与平移补偿凸轮18联接,平移补偿输出轴17的上端装有角位移传感器45;凸轮销19固定在车架2前部的中间位置处,凸轮销19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18的弧形槽58中。
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扶手和车轮;车架本体为水平矩形状,车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扶手,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44、第二行程开关46、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四行程开关48;车架本体的下平面分别对称地装有第一车轮27、第二车轮22、第三车轮28和第四车轮40。
电控系统如图5所示:移动触摸屏10与电控箱3内的可编程控制器52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数字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入端口与第一行程开关44、第二行程开关46、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四行程开关48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出端口与报警灯53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与称重传感器51和角位移传感器45电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52的模拟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电源端子分别与380V电源连接,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连接电机的端子分别与摆动电机4、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对应连接,报警灯53固定在车架2上。
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44位于第二输料管35的右侧,第一行程开关44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轴线的夹角为3~45°,第二行程开关46位于第二输料管35的左侧,第二行程开关46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轴线的夹角为0.5~3°;第四行程开关48位于第一输料管12的左侧,第四行程开关48和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轴线的夹角为3~45°;第三行程开关47位于第一输料管12的右侧,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轴心的连线与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轴线的夹角为0.5~3°。
摆动电机4和第一输料电机9、第二输料电机36的启动、停止、转速的控制由电控箱3中的电控系统实现,操作员通过移动触摸屏10对工作参数进行设置,同时移动触摸屏10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数字和动画显示。
所述的第一车轮27和第四车轮40位于车架本体的后部,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28位于车架本体的前部;第一车轮27和第四车轮40分别与第一车轮活动架26和第四车轮活动架41活动联接,第一车轮活动架26和第四车轮活动架41铰接在对应的第一车轮固定架25和第四车轮固定架42上,第一车轮固定架25和第四车轮固定架42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一车轮活动架26和第四车轮活动架41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后横梁的两端。
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28分别与第二车轮活动架21和第三车轮活动架29活动联接,第二车轮活动架21和第三车轮活动架29铰接在对应的第二车轮固定架20和第三车轮固定架30上,第二车轮固定架20和第三车轮固定架30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二车轮活动架21和第三车轮活动架29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前横梁的两端。
前、后两个横梁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与该横梁轴线垂直的螺孔,两个螺孔的内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孔与高度调节丝杠23螺纹连接。
丝杠纵向限位块24固定在车架2下平面,高度调节丝杠23穿过丝杠纵向限位块24的中间孔道,高度调节丝杠23的一端安装有高度调节手柄1,通过转动高度调节手柄1可以在0~300mm范围内调节双管自动加渣机的高度。
所述的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分别安装在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上。
所述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为矩形,两个矩形的长边分别与各自的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轴线的夹角分别为2~20°。
所述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分别活套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对应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分别设有锁紧螺栓。
所述的第三减速机6设有水平的输入轴和三根垂直的输出轴,三根垂直的输出轴分别是平移补偿输出轴17、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
所述的平移补偿凸轮18如图6所示,轴孔57与平移补偿输出轴17键联结,在平移补偿凸轮18盘面上设计有弧形槽58,凸轮销19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18的弧形槽58中。
第三减速机6的两根摆动输出轴驱动第一输料管12、第二输料管35在3~45°范围内摆动;向下外伸的一根平移补偿输出轴17驱动平移补偿凸轮18转动,在平移补偿凸轮18曲线槽和固定于车架2的凸轮销19的相互力作用下,能驱动加渣系统动在0~250mm范围内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输料口14、第二输料料口33排出的粒状物料撒落区域为一个矩形。根据操作员所设置的工作参数变化,粒状物料矩形撒落区域的长度为300~2500mm范围内可调;根据操作员所调整的第一出料口宽度调节装置13、第二出料口宽度调节装置34的位置变化,粒状物料矩形撒落区域的宽度为0~300mm范围内可调。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具体表现在:
1、自动加渣机的料斗11设在第一输料管12、第二输料管35、第一输料减速机8、第二输料减速机37、第一输料电机9、第二输料电机36、摆动电机4和第三减速机的6上方,即料斗11不在加料机宽度方向运动,而是前后运动,因此结构紧凑;
2、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的倾斜角度为2~20°,可分别保证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的输出的粒状物料分布均匀;
3、采用了称重传感器51、角位移传感器45和四个行程开关44、46、47、48等元件,操作时,操作人员可以取下移动触摸屏10,在移动触摸屏10上设置矩形撒落区域的长度和加渣的速度两个量就可以完成加渣的工作,通过移动触摸屏10远距离自动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因此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
4、本装置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不仅适用于安装空间大的场合,同时也适用于对安装空间小的场合,且由于该设备通过转动高度调节丝杠23的手柄可以在0~300mm范围内调节双管自动加渣机的高度,因此还适用于对不同高度的结晶器进行加保护渣。
因此,本装置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加渣均匀、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和适用面广的特点,且适合对所有撒料区域长度在300~2500mm范围,宽度在0~300mm范围的大断面结晶器自动、连续、均匀的投放保护渣。

Claims (7)

1.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该加渣机包括车架、加渣系统和电控系统;加渣系统安装在车架(2)前部,电控系统安装在车架(2)后部;
加渣系统的结构是:摆动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减速机(6)的输入轴联接,第三减速机(6)的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对应键联接,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轴承安装在第三减速机(6)的上箱板上,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上,第一输料螺旋杆(49)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分别安装在对应的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中;第一输料螺旋杆(49)后端和第二输料螺旋杆(43)后端分别与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的输出轴对应联接,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的输入轴分别与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的输出轴对应联接;
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的前部管壁上分别设有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对应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处分别相应地套有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后端的管壁分别对应地设有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第一进料口(50)和第二进料口(39)分别通过管道与料斗(11)的底部相通;料斗(11)固定在称重传感器(51)的上端,称重传感器(51)的下端固定在第三减速机(6)的上箱板上;
第三减速机(6)的下箱板左侧固定有第一直线轴承(5)和第二直线轴承(16),第一直线轴承(5)和第二直线轴承(16)套在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第三减速机(6)的下箱板右侧固定有第三直线轴承(39)和第四直线轴承(31),第三直线轴承(39)和第四直线轴承(31)套在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上,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的两端固定在车架(2)上;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与车架本体的长边平行,第一圆柱直线导轨(15)和第二圆柱直线导轨(32)对称位于车架本体上;
第三减速机(6)的平移补偿输出轴(17)下端与平移补偿凸轮(18)联接,平移补偿输出轴(17)的上端装有角位移传感器(45);凸轮销(19)固定在车架(2)前部的中间位置处,凸轮销(19)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18)的弧形槽(58)中;
车架包括车架本体、扶手和车轮;车架本体为水平矩形状,车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扶手, 
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44)、第二行程开关(46)、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四行程开关(48);车架本体的下平面分别对称地装有第一车轮(27)、第二车轮(22)、第三车轮(28)和第四车轮(40);
电控系统为:移动触摸屏(10)与电控箱(3)内的可编程控制器(52)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数字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入端口与第一行程开关(44)、第二行程开关(46)、第三行程开关(47)和第四行程开关(48)分别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数字输出端口与报警灯(53)电连接,可编程控制器(52)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与称重传感器(51)和角位移传感器(45)电连接;
可编程控制器(52)的模拟输出端口与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模拟输入端口分别电连接,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电源端子分别与380V电源连接,第一变频器(54)、第二变频器(55)和第三变频器(56)的连接电机的端子分别与摆动电机(4)、第一输料电机(9)和第二输料电机(36)对应连接,报警灯(53)固定在车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车轮(27)和第四车轮(40)位于车架本体的后部,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28)位于车架本体的前部;第一车轮(27)和第四车轮(40)分别与第一车轮活动架(26)和第四车轮活动架(41)活动联接,第一车轮活动架(26)和第四车轮活动架(41)铰接在对应的第一车轮固定架(25)和第四车轮固定架(42)上,第一车轮固定架(25)和第四车轮固定架(42)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一车轮活动架(26)和第四车轮活动架(41)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后横梁的两端;
第二车轮(22)和第三车轮(28)分别与第二车轮活动架(21)和第三车轮活动架(29)活动联接,
第二车轮活动架(21)和第三车轮活动架(29)铰接在对应的第二车轮固定架(20)和第三车轮固定架(30)上,第二车轮固定架(20)和第三车轮固定架(30)分别固定在车架本体的下平面;第二车轮活动架(21)和第三车轮活动架(29)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前横梁的两端;
前、后两个横梁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与该横梁轴线垂直的螺孔,两个螺孔的内螺纹方向相反,两个螺孔与高度调节丝杠(23)螺纹连接;
丝杠纵向限位块(24)固定在车架(2)下平面,高度调节丝杠(23)穿过丝杠纵向限位块(24)的中间孔道,高度调节丝杠(23)的一端安装有高度调节手柄(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料减速机(8)和第二输料减速机(37)分别安装在第一输料管支撑盘(7)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3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为矩形,两个矩形的长边分别与各自的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轴线的夹角分别为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分别活套在第一输料管(12)和第二输料管(35)对应的第一输料口(14)和第二输料口(33)处,第一宽度调节装置(13)和第二宽度调节装置(34)分别设有锁紧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减速机(6)设有水平的输入轴和三根垂直的输出轴,三根垂直的输出轴分别是平移补偿输出轴(17)、第一输料管摆动输出轴和第二输料管摆动输出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自动加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补偿凸轮(18)的轴孔(57)与平移补偿输出轴(17)键联结,在平移补偿凸轮(18)盘面上设计有弧形槽(58),凸轮销(19)外端插入平移补偿凸轮(18)的弧形槽(58)中。 
CN 201110032085 2011-01-30 2011-01-30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9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32085 CN102139359B (zh) 2011-01-30 2011-01-30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32085 CN102139359B (zh) 2011-01-30 2011-01-30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359A CN102139359A (zh) 2011-08-03
CN102139359B true CN102139359B (zh) 2012-12-12

Family

ID=44407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3208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9359B (zh) 2011-01-30 2011-01-30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93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9878A (zh) * 2011-08-05 2012-01-18 包头联方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方坯连铸保护渣加入装置
CN102363208B (zh) * 2011-11-16 2013-01-23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连铸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
CN102632210B (zh) * 2012-04-20 2013-11-06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自动加渣机和加渣方法
CN102699296B (zh) * 2012-05-02 2014-04-16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连铸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
CN102847896A (zh) * 2012-09-18 2013-01-02 北京中远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板坯自动加渣设备及其装置
CN104828486B (zh) * 2015-04-14 2018-06-15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结晶器保护渣螺旋送料装置
CN104741554B (zh) * 2015-04-14 2017-04-12 武汉科技大学 一种宽板坯结晶器用双管自动加渣机
CN104858380B (zh) * 2015-04-30 2016-11-30 北京中远通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连铸大圆、椭圆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
CN105642845B (zh) * 2016-01-29 2017-11-17 包头联方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圆坯连铸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
CN114273628B (zh) * 2022-01-14 2023-03-28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连铸保护渣的加渣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8454Y (zh) * 1997-08-09 1999-07-14 甘跃安 自动加渣机
CN2867246Y (zh) * 2005-12-12 2007-02-07 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加渣机的保护渣输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2044A (ja) * 1986-03-12 1987-09-18 Nippon Steel Corp タンデイツシユ内溶鋼への粉体吹込み方法
JPH0642985B2 (ja) * 1987-11-25 1994-06-08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鋼の連続鋳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28454Y (zh) * 1997-08-09 1999-07-14 甘跃安 自动加渣机
CN2867246Y (zh) * 2005-12-12 2007-02-07 江苏博际喷雾系统有限公司 加渣机的保护渣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359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9359B (zh) 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
CN201960104U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装置
CN102363208B (zh) 一种用于连铸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
CN108622677A (zh) 连续式送粉器与粉末连续供应系统
CN105836398B (zh) 一种可拆卸工业自动化物料输送机械装置
CN104785331A (zh) 一种齿轮回转加球机
CN114426188A (zh) 一种高炉废料处理用上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9566925U (zh) 一种皮带运输机喷雾降尘机
CN204952715U (zh) 一种搅拌机
CN104858380B (zh) 用于连铸大圆、椭圆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
CN110304418A (zh) 一种ptb-f筛选式输送机
CN202571221U (zh) 一种连铸结晶器自动投渣机
CN206509150U (zh) 一种铸件过油装置
CN205972666U (zh) 一种自动上料系统
CN209002894U (zh) 一种饲料加工用加料装置
CN204867681U (zh) 一种节能的全自动四轴卧式攻牙机
CN207659301U (zh) 皮带送料装置及互送料浮法玻璃生产线组
CN209669324U (zh) 一种铁合金冶炼用砂基成型装置
CN208932279U (zh) 一种带有紧急停车机构的刮板输送机
CN203163487U (zh) 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
CN104959682A (zh) 一种节能的全自动四轴卧式攻牙机
CN111236654A (zh) 带功率补偿模块的多螺杆混凝土螺旋布料机
CN110340454A (zh) 数控铣齿机
CN204699782U (zh) 一种齿轮回转加球机
CN210787589U (zh) 一种精炼净化剂原料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