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4343B - 电力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4343B
CN102104343B CN201010598373.5A CN201010598373A CN102104343B CN 102104343 B CN102104343 B CN 102104343B CN 201010598373 A CN201010598373 A CN 201010598373A CN 102104343 B CN102104343 B CN 102104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urrent
phase alternating
over circuit
alternat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83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4343A (zh
Inventor
山中克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04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4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5/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 H02M5/4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 H02M5/4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5/4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 H02M5/453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5/45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5/4585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e.g. for change of voltage, for change of frequency, for change of number of phases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d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o convert the intermediate dc into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a rectifier with controll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力转换装置。本发明的课题是无需进行多级的电力变换而高效地提供可进行直流或单相交流与三相交流的双向转换的升降压以及动力运行/再生的瞬时切换的电力转换装置。该电力转换装置具有两个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31、32)和PWM控制电路(23),所述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31、32)分别与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1)、以及三相交流负载(7)并联连接,并经由两个直流电感器(3)按相反极性连接,所述PWM控制电路(23)使两个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31、32)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在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1)、与三相交流负载(7)之间双向地进行升降压。

Description

电力转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进行直流或单相交流与三相交流的双向转换的升降压以及动力运行/再生的瞬时切换的电力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可进行直流(单相)与三相交流的双向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中,存在使用了晶闸管的静态伦纳德(leonard)方式,但是存在这样的一般性技术课题:由于晶闸管的相位控制所导致的功率因数下降和环流而降低了效率。为了解决该一般性的技术课题,公开了如下车辆推进装置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即:该车辆推进装置具有驱动车轮的车轮电动机、和驱动车轮电动机的电流型逆变器。而且,关于电流型逆变器,公开了与向电动机提供交流电力的逆变器部的通流率控制有关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可以暂时使用双向的直流电流生成电路转换为电抗器电流,通过电流型逆变器将该转换后的电抗器电流转换为三相交流。
根据专利文献2的技术,对电流型逆变器部也使用了通流率的电力转换装置可以如式(1)所示那样使用变流器部的通流率λc,对变流器部的交流电源电压Vac进行PWM控制,来调节逆变器部的输入侧直流电压Vd(变流器的输出电压平均值Vdc)。
而且,如式(2)所示,关于逆变器部的输出电压Vo,使用了逆变器部的输入侧直流电压Vd和逆变器部的通流率λi的近似式成立。
Vo ≈ π 3 2 × Vd λi × cos θ - - - ( 2 )
这样,在使用了电流型逆变器部的电力转换装置中,能够利用逆变器部的通流率来提高逆变器部的输出电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9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06385号公报
但是,现有的电力转换装置采用不能升高输出电压的静止伦纳德方式,即使是使用电流型逆变器且通过逆变器部的通流率来提高逆变器部的输出电压,也是作为两个阶段的电力转换来进行,因此而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总体的电力转换效率是各阶段的效率之积,因此综合效率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必采用多级的电力转换即可进行双向升降压转换的高效率的电力转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以如下方式构成。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分别与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以及三相交流负载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第一直流电感器和第二直流电感器;PWM控制电路,其对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进行脉冲宽度调制,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相反极性连接,所述PWM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在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双向地进行升降压。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是具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耦合电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由具有自消弧能力且能够使电流单向流动的多个单向开关构成,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将三相交流转换为直流或单相交流,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将直流或单相交流转换为三相交流,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直流端子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而连接,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直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经由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而连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照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成为同极的方向来连接,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为直流端子、或者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为直流端子。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向所述三相交流负载进行电力转换时,在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中,与直流端子连接的单向开关进行动作,在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向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进行电力转换时,在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中,与直流端子连接的单向开关进行动作,从而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具有:控制运算器,其使用所述三相交流负载的相间电压、流过所述直流电感器的电流Idc、以及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的端子电压VRS,输出作为进行电力转换的方向信号的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变流器通流率λc、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载波发生器,其根据所述变流器通流率λc,输出时间比率变化的不均等载波波形以及载波期间判别信号;电流型PWM运算器,其根据所述不均等载波波形、所述逆变器通流率λi和所述电流相位指令θi*,生成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脉冲分配器,其根据所述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和所述载波期间判别信号,将所述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分配给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
此外,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第二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在切换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的电力转换方向时,通过闭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某一方的电流路径而断开另一方的电流路径的动作来进行切换。
再者,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是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是蓄电装置、发电装置、电源、发电机、电动机中的任一种,所述三相交流负载是系统电源、发电装置、发电机、电动机中的任一种。
根据本发明,可以无需设为多级而高效地实现可进行双向升降压转换的电力转换装置,并且能够瞬时地切换动力运行/再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PWM控制电路23的框图。
图3是说明从蓄电池1向电动机7进行电力转换的动作的图。
图4是说明从电动机7向蓄电池1进行电力转换的动作的图。
图5是说明动力运行时的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的图。
图6是说明再生时的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的图。
图7是说明动力运行/再生的切换动作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
图12是说明变流器电压Vdc=0时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
标号说明
1蓄电池(直流或单相交流负载);
2、4~6电容器;
3耦合电感器;
7电动机(三相交流负载);
8、10电压检测器;
9电流检测器;
11~16单向开关;
17~22单向开关;
23PWM控制电路;
24单相电源;
25发电机;
26系统电源;
27直流电动机;
28三相交流电源;
31第一电力转换电路;
32第二电力转换电路;
41脉冲分配器;
42载波发生器;
43电流型PWM运算器;
44控制运算器;
45速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该电力转换装置具有:作为直流或单相交流负载的蓄电池1;作为三相交流负载的电动机7;分别与蓄电池1以及电动机7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31和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32;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耦合电感器3;电容器2、4至6;电压检测器8、10;电流检测器9;对电力转换电路31、32进行脉冲宽度调制的PWM控制电路23;检测电动机7的速度的速度检测器45。
另外,电力转换电路31、32经由耦合电感器3以相反极性连接。
电力转换电路31是从电动机7向蓄电池1进行电力转换(再生)的电路,电力转换电路32是从蓄电池1向电动机7进行电力转换(动力运行)的电路。
电力转换电路31具有由S1c至S6c的信号驱动的单向开关11至16,电力转换电路32具有由S1i至S6i的信号驱动的单向开关17至22,另外,各单向开关是二极管与IGBT串联连接的结构,具有自消弧能力。另外,除了上述结构以外,单向开关11至22也可以使用逆阻型IGBT(RB-IGBT)等,在该情况下,能够以一个元件作为单向开关来使用。
电力转换电路31、32的三相交流端子分别经由端子U、V、W与电动机7连接。另外,电力转换电路31的正极直流端子是与蓄电池1的正极相连接的端子R,电力转换电路32的正极直流端子是与蓄电池1的负极相连接的端子S。
耦合电感器3具有第一线圈A1-B1和第二线圈A2-B2,各线圈在同一铁芯上卷绕相同的匝数,第一线圈A1-B1与第二线圈A2-B2在图1所示的点标记的方向上耦合。
耦合电感器3的第一线圈A1-B1的A1与电力转换电路31的正极(电流流出的直流端子)连接,B1与电力转换电路32的负极(电流流入的直流端子)连接,第二线圈A2-B2的B2与电力转换电路31的负极连接,A2与电力转换电路32的正极连接。
电容器2连接在端子R、S之间,电容器4至6的一端分别与端子U、V、W连接,另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使电容器2、4至6各自的电流波动不流过蓄电池1和电动机7这些负载,构成用于减少端子间电压变动的滤波器。
下面,使用图2来说明PWM控制电路23。
PWM控制电路23具有脉冲分配器41、产生不均等载波波形的载波发生器42、产生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的电流型PWM运算器43、对作为负载的电动机7进行旋转控制的控制运算器44,其中,所述分配器41将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作为驱动信号(S1c至S6c)分配给第一电力转换电路31、或者将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作为驱动信号(S1i至S6i)分配给第二电力转换电路32。
脉冲分配器41使用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和载波期间判别信号,将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作为驱动信号(S1c至S6c)和驱动信号(S1i至S6i)进行分配,输出到电力转换电路31、32。关于该分配方法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设载波周期为Tc、设变流器的电流矢量的通流率为λc,载波发生器42使载波波形的一个周期的下降时间和上升时间对应于λc×Tc和(1-λc)×Tc,生成取0~1的值的三角波状不均等载波波形fc。另外,输出载波期间判别信号,该信号在不均等载波波形fc的λc×Tc的期间内为ON、在(1-λc)×Tc的期间内为OFF。
电流型PWM运算器43首先根据逆变器的电流矢量的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运算应输出的电流矢量的时间。例如,在使用与具有通流率λi和相位θi*的值的电流指令矢量邻接的一个零电流矢量I0和两个非零电流矢量Ii、Ii+1来进行PWM的情况下,如果设I0的输出时间为Tz、分别设Ii、Ii+1的输出时间为Ti、Ti+1、设电流指令矢量和电流矢量Ii所形成的角为θ,设PWM周期为Ts,则Tz、Ti、Ti+1可通过式(3)来运算。
T i = Ts × λi × sin ( π 3 - θ )
Ti+1=Ts×λi×sin(θ)  ...(3)
Tz=Ts-Ti-Ti+1
通过式(4)来运算与载波波形进行比较的PWM脉冲时间指令To、T1。该式(4)对各电流矢量的输出时间Ti、Ti+1进行归一化,以使载波波形成为0~1的范围的值。
T 1 = T i Ts
...(4)
To = T i + T i + 1 Ts
这样,对PWM脉冲时间指令To、T1与不均等载波波形fc进行比较,生成用于输出对应的电流矢量Io、Ii、Ii+1的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
由电压检测器8检测出的相当于蓄电池1的电压的RS端子间电压VRS、由电动机7的速度检测器45检测出的速度ω、由电压检测器10检测出的UV、VW、WU端子间的电压VUV、VVW、VWU、由电流检测器9检测出的流过直流端子S的电流Idet被输入到控制运算器44。
控制运算器44根据转矩指令(未图示)以及被输入的检测信号,输出进行电动机7的旋转控制而得的电流相位指令θi*、直流电感器电流指令Idc*、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其中,所述转矩指令是通过以使针对电动机7的速度指令ω*与检测到的速度ω一致的方式控制电动机7而得到的。
而且,控制运算器44以Idc*与|Idc|一致的方式进行电流控制,运算变流器电压指令Vdc*。直流电感器电流Idc作为电流Idet的载波周期Tc内的峰值而求出。另外,|Idc|的检测方法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测定直流电感器的磁通,根据磁通进行换算,还可以对将直流电感器的两个线圈同时卷绕到电流互感器上而检测到的值进行换算。此外,变流器电压指令Vdc*在动力运行时为正,在再生时为负,控制运算器44根据该极性来输出动力运行-再生信号。
利用蓄电池1的电压VRS对所运算出的变流器电压指令Vdc*进行归一化,其绝对值成为变流器通流率指令λc*。通过进行将变流器通流率指令λc*抑制为规定值λlimit以使变流器通流率λc成为1以下的值的处理,来决定变流器通流率λc。另外,在变流器通流率指令λc*超过规定值λlimit的情况下,通过根据变流器通流率指令λc*与规定值λlimit之间的差分来减小逆变器通流率λi的处理,决定逆变器通流率λi。
下面,使用图5、图6,分别针对动力运行、再生来说明脉冲分配器41的脉冲生成例。在图5和图6的上部,示出了根据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而运算出的PWM脉冲时间指令To、T1和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另外,图中的脉冲信号的低电平侧为OFF,高电平侧为ON。
在动力运行时,如图5所示,在不均等载波波形fc的λc×Tc期间内,分配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作为驱动信号(S1i至S6i),将驱动信号(S1c至S6c)全部设置为OFF,在不均等载波波形fc的(1-λc)×Tc期间内,分配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2*、S4*、S6*)作为驱动信号(S2c、S4c、S6c),将驱动信号(S2i、S4i、S6i)设置为OFF。
在再生时,如图6所示,在不均等载波波形fc的λc×Tc期间内,分配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作为驱动信号(S1c至S6c),将驱动信号(S1i至S6i)全部设置为OFF,在不均等载波波形fc的(1-λc)×Tc期间内,分配电流型逆变器开关驱动信号(S2*、S4*、S6*)作为驱动信号(S2i、S4i、S6i),将驱动信号(S2c、S4c、S6c)设置为OFF。
通过这种方式,PWM控制电路23使电力转换电路31、32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
接着,依次说明升降压以及动力运行/再生的具体动作。
首先,使用图3来对从蓄电池1向电动机7进行电力转换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中,为了明确IGBT的导通截止状态,将IGBT标记为机械开关。以下相同。
在不进行Vdc的电压控制的情况下,只有电力转换电路32根据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进行脉冲宽度调制。以负载功率因数大致为1且U相电流为正的最大值的附近为例,按照图3(b)、(d)、(f)的顺序切换单向开关17至22的驱动信号(S1i至S6i)。
在进行Vdc电压控制(调节)的情况下,电力转换电路31、32均根据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因此,除了图3(b)、(d)、(f)外,也被切换为图3(a)、(c)、(e)的开关状态。在图3(a)和(b)、图3(c)和(d)、图3(e)和(f)的各图中,三相交流侧的电动机7的电流状态相同。在根据变流器通流率λc进行脉冲宽度调制时,要考虑该情况。
此时,如果变流器通流率λc变大(变小),则增大(减小)图3(b)、(d)、(f)的时间比率,减小(增大)图3(a)、(c)、(e)的时间比率,使Vdc的平均值变高(变低)。
另外,单向开关11、13、15始终截止,耦合电感器3的线圈B2端开路,耦合电感器3不是作为变压器,而是作为电感器进行动作。
升压和降压取决于逆变器通流率λi、变流器通流率λc的大小,如果λi<λc,则是从蓄电池1向电动机7的升压动作(从直流电压向三相交流的动力运行)、如果λi>λc,则是从蓄电池1向电动机7的降压动作(从直流电压向三相交流的动力运行)。
接着,利用图4来对从电动机7向蓄电池1进行电力转换的情况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在不进行Vdc的电压控制的情况下,只有电力转换电路31根据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图4示出电流相位与图3相差180°的状态。以U相电流为负的最大值的附近为例,按照图4(b)、(d)、(f)的顺序切换单向开关11至16的驱动信号(S1c至S6c)。
在进行Vdc的电压控制(调节)的情况下,电力转换电路31、32均根据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进行脉冲宽度调制。因此,除了图4(b)、(d)、(f)外,也被切换为图4(a)、(c)、(e)的开关状态。在图4(a)和(b)、图4(c)和(d)、图4(e)和(f)的各图中,三相交流侧的电动机7的电流状态相同。在根据变流器通流率λc进行脉冲宽度调制时,要考虑该情况。
此时,如果变流器通流率λc变大(变小),则增大(减小)图4(b)、(d)、(f)的时间比率,减小(增大)图4(a)、(c)、(e)的时间比率,使Vdc的平均值变高(变低)。
另外,单向开关17、19、21始终截止,耦合电感器3的线圈B1端开路,耦合电感器3不是作为变压器,而是作为电感器进行动作。
升压和降压取决于逆变器通流率λi、变流器通流率λc的大小,如果λi<λc,则是从电动机7向蓄电池1的降压动作(从三相交流向直流电压的再生)、如果λi>λc,则是从电动机7向蓄电池1的升压动作(从三相交流向直流电压的再生)。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升降压和动力运行/再生动作。
接着,对基于变流器通流率λc的变流器电压Vdc的调节原理进行说明。电力转换电路32的Vdc是耦合电感器3的线圈A1端子与A2端子间的电位,由于A1端子与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A2端子与蓄电池1的负极连接,所以Vdc是蓄电池1的电压。
但是,电力转换电路31的单向开关12、14、16的电流流入的负极分别与电力转换电路32的单向开关18、20、22的负极连接,而且,单向开关12、14、16的电流流出的正极与耦合电感器3的线圈A1端子以及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因此,由单向开关17、19、21和12、14、16以及耦合电感器3的线圈A1-B1构成的电路构成图12的虚线内所示的电路。即,该电路具有变流器电压Vdc=0的电流型电力转换装置的结构。
因此,根据该结构(图12),对利用单向开关17、19、21和18、20、22还是利用单向开关17、19、21和12、14、16进行切换,由此能够调节Vdc。如果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来进行单向开关12、14、16和18、20、22的切换且如上所述根据λc对切换状态的各自时间进行时间比率控制,则可以在从零到蓄电池电压的范围内连续地控制Vdc的平均电压。
接着,对本发明的即时切换动力运行/再生的功能进行说明。
需要如下两个条件:为了防止切换动力运行/再生时所产生的浪涌电压导致的开关元件的破坏,不切断流到耦合电感器3的电流;以及为了防止过电流造成的开关元件的烧损,禁止输入输出端子间的短路。
为了满足这些条件,在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发生变化时,脉冲分配器41在流向三相交流侧的电动机7侧的电流为零的图3(a)(b)、图4(a)(b)所示的时机等,切换单向开关11至22的驱动信号(S1c至S6c以及S1i至S6i)。
利用图7来说明从图3(b)切换为图4(b)的从动力运行到再生的动作及其逆动作。
从动力运行到再生的动作切换是(a)→(b1)→(c1)→(d1)→(e)的顺序处理。图7(a)为与图3(b)相同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将驱动信号S4c设置为ON,则单向开关14的二极管被蓄电池1的电压VRS逆向偏置而截止,成为(b1)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将S4i设置为OFF,则单向开关14的二极管导通,成为(c1)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将驱动信号S1c设置为ON,则单向开关11的二极管被蓄电池1的电压VRS逆向偏置而截止,成为(d1)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将S1i设置为OFF,则耦合电感器3作为回扫变压器(flyback transformer)进行动作,A1-B1线圈的电流向线圈A2-B2移动,成为(e)的状态。该(e)与图4(b)相同,之后,进行再生动作。
在使两个直流电感器作为回扫变压器来动作时,因为A1-B1线圈与A2-B2线圈为相同的匝数,所以移动前与移动后的电流值相同。另外,虽然切断线圈A1-B1的电流,但是电流向线圈A2-B2移动,以确保流动路径的方式流动,与耦合电感器不同,不会遮断电流。产生未与线圈A1-B1端子耦合的布线的电感成分所导致的浪涌电压。
关于从再生到动力运行的动作切换,进行图7中的所述逆动作,能够从图4(b)切换为图3(b)。
另外,还可以进行从流向直流侧的电流也为零的状态起的切换,此时,按照图7(c1)→(d1)→(e)→(d2)→(c2)来进行从动力运行:图3(a)到再生:图4(a)的切换,在图7(d1)与(e)之间进行回扫动作。
此外,按照图7(c2)→(b2)→(a)→(b1)→(c1)来进行从再生:图4(a)到动力运行:图3(a)的切换,在图7(c2)与(b2)之间进行回扫动作。切换的顺序方向也可以是这些顺序的相反方向。
这样,脉冲分配器41将耦合电感器3用作回扫变压器,安全且即时地切换动力运行和再生。
这里,对具有双向的升降压输出和即时切换动力运行/再生的这两个功能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如果暂时中断对负载的电力供给,等到电感器的电流变为0,然后进行切换,则也可以采用取代耦合电感器3而划分为未耦合的两个直流电感器的结构。
[实施例2]
图8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力转换装置的框图。图中,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力转换电路32的负极直流端子是与蓄电池1的正极连接的端子R,电力转换电路31的负极直流端子是与蓄电池1的负极连接的端子S。
伴随着从图1到图8的变更,如果变更脉冲分配器41中的Vdc的调节、动力运行/再生的切换,则在实施例2中也能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动作。
因此,在图8中,如果暂时中断对负载的电力供给,等到电感器的电流变为0,然后进行切换,则也可以采用取代耦合电感器3而划分为未耦合的两个直流电感器的结构。
而且,图9、图10、图11是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的应用例。在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中,经由直流电感器将电力转换电路31与电力转换电路32的直流端子反向连接,所以电力转换装置的直流端子可以取正负中的任一极性。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电力转换装置能够双向地进行升降压,所以,如图9所示,可在三相交流侧连接发电机25来取代电动机7,在直流侧连接单相交流电源24来取代蓄电池1,对来自发电机25的发电电力进行升降压,进行转换后供给到单相交流电源24。
而且,也可以如图10所示,将三相交流侧作为系统电源26,以非绝缘的方式与直流侧的单相交流电源24连接。
而且,如图11所示,将直流侧设为直流电动机27,将三相交流侧设为三相交流电源28,利用PWM控制电路23中的控制运算器44以使VUV、VVW、VWU的反馈变为期望电压的方式来控制Idc*,但如果将控制运算器44变更为以使反馈的VRS变为期望电压的方式来控制Idc*的控制运算器,则能够使直流电动机27进行四象限运转。
这样,本发明并不限定直流侧的负载、三相交流侧的负载。

Claims (7)

1.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
分别与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以及三相交流负载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
第一直流电感器和第二直流电感器;
PWM控制电路,其对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由多个单向开关构成,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相反极性连接,所述多个单向开关是二极管与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
所述PWM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在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双向地进行升降压,
所述多个单向开关具有自消弧能力且能够使电流单向流动,
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将三相交流转换为直流或单相交流,
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将直流或单相交流转换为三相交流,
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直流端子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而连接,
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直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经由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而连接,
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与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照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直流端子成为同极的方向连接,
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和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正极为直流端子、或者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和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的负极为直流端子。
2.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
分别与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以及三相交流负载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
第一直流电感器和第二直流电感器;
PWM控制电路,其对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由多个单向开关构成,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相反极性连接,所述多个单向开关是二极管与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
所述PWM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在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双向地进行升降压,
在从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向所述三相交流负载进行电力转换时,在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中,与直流端子连接的单向开关进行动作,
在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向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进行电力转换时,在所述第二电力转换电路中,与直流端子连接的单向开关进行动作,从而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3.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
分别与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以及三相交流负载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
第一直流电感器和第二直流电感器;
PWM控制电路,其对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由多个单向开关构成,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相反极性连接,所述多个单向开关是二极管与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
所述PWM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在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双向地进行升降压,
所述PWM控制电路具有:
控制运算器,其使用所述三相交流负载的相间电压、流过所述直流电感器的电流Idc、以及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的端子电压VRS,输出作为进行电力转换的方向信号的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变流器通流率λc、逆变器通流率λi和电流相位指令θi*;
载波发生器,其根据所述变流器通流率λc,输出时间比率变化的不均等载波波形以及载波期间判别信号;
电流型PWM运算器,其根据所述不均等载波波形、所述逆变器通流率λi和所述电流相位指令θi*,生成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
脉冲分配器,其根据所述动力运行-再生信号和所述载波期间判别信号,将所述开关驱动信号S1*至S6*分配给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
4.一种电力转换装置,其具有:
分别与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以及三相交流负载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
第一直流电感器和第二直流电感器;
PWM控制电路,其对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进行脉冲宽度调制,
该电力转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由多个单向开关构成,经由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按相反极性连接,所述多个单向开关是二极管与开关元件串联连接而成的,
所述PWM控制电路使所述第一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和所述第二电流型电力转换电路协作地进行开关动作,在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双向地进行升降压,
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是具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耦合电感器,
所述PWM控制电路在切换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与所述三相交流负载之间的电力转换方向时,通过闭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某一方的电流路径而断开另一方的电流路径的动作来进行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是具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耦合电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是蓄电装置、发电装置、电源、发电机、电动机中的任一种,所述三相交流负载是系统电源、发电装置、发电机、电动机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力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直流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感器是具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耦合电感器,
所述直流负载或单相交流负载是蓄电装置、发电装置、电源、发电机、电动机中的任一种,所述三相交流负载是系统电源、发电装置、发电机、电动机中的任一种。
CN201010598373.5A 2009-12-22 2010-12-21 电力转换装置 Active CN102104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1114A JP5282731B2 (ja) 2009-12-22 2009-12-22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9-291114 2009-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4343A CN102104343A (zh) 2011-06-22
CN102104343B true CN102104343B (zh) 2015-01-14

Family

ID=44150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8373.5A Active CN102104343B (zh) 2009-12-22 2010-12-21 电力转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8961B2 (zh)
JP (1) JP5282731B2 (zh)
CN (1) CN1021043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74056A1 (en) 2008-06-02 2014-06-2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Gas turbine engine with low stage count low pressure turbine
US8128021B2 (en) 2008-06-02 2012-03-06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Engine mount system for a turbofan gas turbine engine
DE102009017023A1 (de) * 2009-04-14 2010-10-2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ssystem für eine Anlage mit einem Wechselspannungsinselnetz
FR2975843B1 (fr) * 2011-05-23 2013-05-17 Renault Sa Procede de commande des interrupteurs d'un redresseur de courant connecte a un chargeur embarque.
US9631558B2 (en) 2012-01-03 2017-04-2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Geared architecture for high speed and small volume fan drive turbine
US9239012B2 (en) 2011-06-08 2016-01-19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lexible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geared architecture gas turbine engine
JP5377603B2 (ja) * 2011-09-06 2013-12-2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US10125693B2 (en) 2012-04-02 2018-11-13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Geared turbofan engine with power density range
US8756908B2 (en) 2012-05-31 2014-06-24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undamental gear system architecture
US8572943B1 (en) 2012-05-31 2013-11-05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undamental gear system architecture
US20150308351A1 (en) 2012-05-31 2015-10-29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Fundamental gear system architecture
US9698625B2 (en) 2012-07-02 2017-07-04 Kohler Co.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anticipatory operation
US9778632B2 (en) 2012-07-02 2017-10-03 Kohler Co. Generator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that selectively activate at least one of a plurality of generators in a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9431942B2 (en) 2012-07-02 2016-08-30 Kohler Co. Generator management system that selectively activates generators based on an operating parameter
US9197098B2 (en) 2012-07-02 2015-11-24 Kohler Co. Standby power system that predicts a need to supply power to a load to minimize start time of a generator
US8963349B2 (en) 2012-07-02 2015-02-24 Kohler, Co. Generator management system that selectively cuts off fuel to a generator to add a load to a bus
US9368972B2 (en) 2012-07-27 2016-06-14 Kohler Co. Generator management system that determines a time to activate and deactivate generators based on the load level
US9871378B2 (en) 2012-09-28 2018-01-16 Kohler Co. Paralleling module for a generator system
US9548612B2 (en) 2012-09-28 2017-01-17 Kohler Co. Paralleling module for a generator system
CN103997246A (zh) * 2014-05-08 2014-08-20 东北电力大学 基于高频桥臂的双向光伏逆变器
CN104494457B (zh) * 2014-11-26 2016-11-02 东南大学 一种电流源型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能量传送驱动装置及方法
GB2545023B (en) * 2015-12-04 2018-06-06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converters
CN110401386B (zh) * 2019-07-26 2021-08-31 广东浪潮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服务器风扇电路电流波动的方法和系统
DE102022103770A1 (de) 2022-02-17 2023-08-1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Traktionsantrieb-Wechselrichter-Anordn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7668A (en) * 1971-12-16 1972-12-26 Precision Products Co Compound inverter of variable output voltage and frequency
CN88100162A (zh) * 1987-01-14 1988-07-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流型变换器装置
CN101183836A (zh) * 2007-11-16 2008-05-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升压式能馈型pwm整流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7694A (ja) * 1987-10-19 1989-04-25 Hitachi Ltd 電流形インバータの電流制御装置
JPH01129779A (ja) * 1987-11-11 1989-05-23 Meidensha Corp Pwm制御サイリスタコンバータ
JPH02206385A (ja) * 1989-02-03 1990-08-16 Hitachi Ltd 電流形インバータ
JPH04251597A (ja) * 1990-12-29 1992-09-07 Hitachi Ltd 電流形インバ−タの制御装置
JP2728998B2 (ja) * 1991-11-14 1998-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車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308993B2 (ja) * 1992-09-21 2002-07-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動機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4305232B2 (ja) * 2004-03-17 2009-07-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推進装置
US7596008B2 (en) * 2005-02-25 2009-09-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JP4395136B2 (ja) * 2006-01-18 2010-01-06 財団法人鉄道総合技術研究所 電気車両の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システム
CN101636897B (zh) * 2007-02-22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07668A (en) * 1971-12-16 1972-12-26 Precision Products Co Compound inverter of variable output voltage and frequency
CN88100162A (zh) * 1987-01-14 1988-07-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流型变换器装置
CN101183836A (zh) * 2007-11-16 2008-05-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升压式能馈型pwm整流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35646A (ja) 2011-07-07
US20110149624A1 (en) 2011-06-23
CN102104343A (zh) 2011-06-22
JP5282731B2 (ja) 2013-09-04
US8508961B2 (en) 2013-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4343B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583641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TWI493861B (zh) 具有集積再充電之開口三角馬達驅動器
CN102647097B (zh) 电源设备
CN109874377B (zh) 系统和用于运行系统的方法
CN103956824B (zh) 后备电源系统
CN107431375A (zh) 电源装置
CN104737435B (zh) 电力转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8730702B2 (en) Very high efficiency three phase power converter
CN100399697C (zh) 绕线式转子感应电动机的控制器
CN105122620B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07093975B (zh) 用于控制多电平逆变器的三相等值电压的方法
US20140043870A1 (en) Three phase boost converter to achieve unity power factor and low input current harmonics for use with ac to dc rectifiers
JP5263457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0505505C (zh) 电力变换设备
Amirabadi et al. Partial resonant AC link converter: A highly reliable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
JP4838031B2 (ja) 多重インバータ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3212023A (ja) 双方向電力変換装置
CN102104254B (zh) 船舶用陆上电源装置
CN106341043A (zh) 一种双向dcdc电路和一种双向dcdc电线母线平衡方法
Wang et al. High frequency bidirectional isolated matrix converter for AC-motor drives with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N102160274B (zh) 电力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直接型矩阵变流器
Shah et al. Integrated power converter with G2V and V2G capabilities for 4-phase SRM drive based EV application
CN104682823B (zh) 具有储能器装置的电驱动系统和运行储能器装置的方法
JP5434831B2 (ja) 直流−交流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電力変換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